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魂穿]无忧归田-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想着一个兄弟三个帮,况且他们还是亲兄弟,老父母也在京中,自然也要在身边奉养。将来也好让儿子们多帮衬着傅天河一些,不至于让他一家孤单的没有亲族支持……
    日落之前,石大壮便吹吹打打地领着花轿进门了。向傅天湖和文氏行了跪礼。便由着傅紫松把紫竹背出了门上了喜轿。
    家中众兄弟也都跟着在轿子两旁相护,跟着前往石家。
    李睿做为石大壮的主子及上差,自然也是要去闹上一闹的。夫妻二人便又坐了马车带了家中闹着要一起去的紫菊和紫嫣几个小的一起去了。
    晚上直闹到亥初,夫妻二人才归了家。
    又过了两日,傅族长等人要回敬县,傅天海夫妻因要回去整理东西,也要同回。
    傅天湖和文氏倒是把家都收拾好了。便留在了京中。
    陈秀才几次三番喝令钱氏和陈美妍一同回去,钱氏都以陈美妍的婚事为由拒绝。陈秀才便气哼哼地不再管她们了。
    也吩咐陈氏不要搭理她们,而且还要盯紧她们,以防她们做出什么损名声的事体来。
    临行前傅红绸和傅红菱两人拉着老傅头和老刘氏哭得伤心,泪眼汪汪,这两家回敬县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再见一面了。
    老傅头和老刘氏也是止不住伤心。
    两人年纪都大了,就是想看着儿孙们在一处,几世同代,儿孙绕膝的,如今跟了这个不能见那个,见了那个又不得见这个,都不能两全。
    好在这两家,傅红绸是上没公婆的,要上京生活也方便,傅红菱也分了家。只待以后再慢慢图谋吧。
    江武留在京中书院读书,傅红绸拉着儿子的手让他替她关照老傅头和老刘氏,拉着他吧啦一堆,把江武当成才出门的娃子……
    傅紫萱和李睿还有傅家人一直把人送出京城十里之外才回转……
    又过了一月,郭槐便把有间粮铺京城总店开出来了。
    那优级天香米,限量的特级天香米一供出来,就遭到了哄抢。当天就把店中的库存卖了个精光。
    一方面当然是米确实好,京中还能少得了有钱人?少的永远是稀罕玩意。另一方面,那消息灵通的人早就把忠义侯府祖上八代都摸清了,自然是知道这有间粮铺是忠义侯府的产业。
    如今新晋的忠义侯府是京中的新贵,当然要上赶着巴结一二。
    这么好的米当然不能落了宫中帝后及东宫一份。傅紫萱和李睿亲自往两处送了,自然又是得了不少好东西。
    只是这优级天香米倒是常有,特级嘛,就说不准什么时候再出了。送的时候当然是套好词的,不然到时向她要,她可找不出什么理由来。
    那实在有够逆天,怀壁其罪啊。
    有间粮铺生意好,傅紫萱自然是乐呵,跟傅天河商量了,这个店她和傅家一人占一半。书院就全给傅家。若是紫松等人以后再开了什么店也都是傅家的,她不占股份。
    有间粮铺开张后,还另外揽了一桩大生意。
    让粮店除了天香米的生意、军中供粮这两个最大的进项之外,又添了一个比较大的进项。同时也让有间粮铺迅速在京中站稳了脚跟。
    那就是禄米的生意。
    这禄米一年两发,正月之后发一次,七月发一次。
    像傅天河,是二等侯,年俸是一千五百石谷,兼三千两银子。就算他一顿吃一斤米,这米一个月也吃不到一百斤。一石可是有一百二十斤呢。再加上陈氏也有岁俸加禄米,这两人加一起养整个府都余下不少。
    而李睿一年则是两万石,而正一品领的禄米跟傅天河则差不多。
    领的这些禄米哪里能吃得完?不过是变相地发银子罢了。
    且那些米也不是新米,从各地收上来放在国库粮仓,然后半年领一次,这米便都变陈米了。
    这些京官胃口又都是被喂刁的,不是一等精米那都是不下口的。
    便都拿去粮店换银钱了。
    这些人拿这些禄米到粮店换钱,价格自然也是极低的,如今有间食肆有了这样的生意做,那自然又是一大进项。
    以至于有间粮铺开业不到一个月,生意便好到暴。京中大家大户寻常买粮,那管事也都早早提前就来备报了。
    就是不再做其他生意,光这一个粮店也够忠义候府日常开销及应酬了。
    有间食肆开张一个月之后,王婶子也坐不住了,哄着陈氏找傅紫萱商量要开有间食肆。
    反正铺子也有,也都是做熟的,又有田庄养着鸡鸭等物,收拾一番便开张了。店里足足备有二三十种熟食,连鸡爪鸭爪鸭舌等这些贵人不吃的杂碎都有。
    开始并没有人买。
    只不过后来李睿在醉仙楼请客时,叫人去买了一些鸡爪鸭爪鸭舌回来吃,后来便一发不可收拾了。
    不仅京中各酒楼派人去大量的买,各小酒肆也派人买了来给客人下酒,那有下酒菜和没下酒菜的那生意自然是不能比的。
    而每天下衙回家的官员,也都要弯过去买了带回家下酒才肯回府的。那小厮最高兴的就是被自家老爷少爷派去有间食肆买下酒菜了。
    而且不仅男人爱买来下酒,女人也爱吃的很。鹌鹑、盐焗鸡、油炸童子鸡、各种肉丸等等都极好卖,每天日不落就早早卖光了。
    后有间食肆又在京中最热闹的地带连开两个分店,生意天天火爆,每天门前都排了长队……
    而另一边药厂经过两个月的动工,也正式投入使用了。
    敬县送了一半的药童过来。君子涯也亲自坐镇,操刀练起药来。那厢,第一批药刚制好,傅紫萱借着李睿的人手,也把同仁医馆开起来了。
    又经李睿介绍了几个宫中年老致仕的老太医坐馆,再加上慕着君子涯名头投奔来的各地大夫。同仁医馆倒是各个擅长的大夫都有了。
    PS:感谢“ami”的粉红票,感谢“快乐紫妍”的两票粉红。周日大结局,亲们有什么票的赶紧投啊,好舍不得啊,嘤嘤嘤…… 
        
第三百八十七章 安三排
    这些投奔来的大夫,君子涯和傅紫萱都仔细挑选了。
    挑了十来个德行、医术皆不错的郎中坐馆,保证每个领域都有人手,都有一两个大夫擅长某一类病症。这样师徒俩就不用一有人投帖就要出诊了,非得是疑难杂症师徒二人才会出手,不然真的会累死。
    京中关系复杂,万一得罪了人反倒不好。
    又从余下的大夫中挑了一些擅长练药制药的大夫放到药厂,常规用药有一些重要的步骤也可让他们来操作,一些稀罕的药丸当然关键步骤目前还是要师徒二人出手。
    傅紫萱一直想收一些女大夫,一些妇科和儿科还是用女大夫会好一些。只是没有这方面的熟手,只好让夏雪从药童中挑了几个伶俐的来进行培养。
    而来投奔的这些大夫中有一位中年大夫极擅长看牙拔牙,也被师徒二人挑中了。
    那个黄姓大夫还琢磨出了如何用白瓷等一些材料来代替牙齿,跟后世的植牙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让傅紫萱师徒俩大为惊叹,果然是学无止境,行行出状元啊。
    那黄大夫本来以为君子涯不会收他的,没想到君子涯不仅把他留下了,还给他单开了一间就诊室。这可把他高兴坏了。
    从此这黄大夫极为尽心尽力,后来还不辞劳苦年年都往其他城池的同仁医馆去巡视坐诊,后来还培养出了一大批徒弟出来,为同仁医馆做出了极大贡献。
    选人的事告一段落后。师徒二人又琢磨起医馆的经营方向来。
    傅紫萱和君子涯是想等着京中的同仁医馆做成熟后,也培养了大批忠心的大夫出来后,便把同仁医馆开到魏朝各个大城池去。就像后世的公立医院的样子,让受到伤病痛楚的人都能看得起病。
    就算是贫者或者乞丐,他们也有看病的机会。没有钱,可以以工抵资。可以赊帐,将来用劳力来补。一年补不齐就补两年,两年不行就补四年。
    除了君子涯不分贵贱一视同仁的这种想法外,师徒俩还想让更多的人关注起大夫这个行业,让大夫得到世人的尊敬和认可。
    如今行医的人还是被列在中下九流的行当中,就是宫中的御医哪怕是跟京官们同级的,也是要低人一等的。
    这大夫历来就被认为是服侍人的行业,哪怕明明还要靠着大夫续命,可是达官贵族们就是认为大夫是招之即来挥之既去、服侍人的行当。
    傅紫萱一直为这个行业感到不平。
    明明每个人都离不开大夫,却又看不起大夫。大夫们也得不到应有的尊敬。治好了是你大夫的职责,治不好则是你没本事。把达官贵族们惹火了,搞不好全家都要被灭。
    这个行业似乎是个高危的行业。很多时候还不能讲真话。其他行当办差的,办不好,也就是斥责惩罚罢了,只大夫这个行当,动不动就要被灭口。还可能全家被灭。
    大夫名声小呢,没饭吃,名声大呢,各种纷扰。
    傅紫萱总想着为这些人做些什么。
    再者,如今天下学子若想出仕,只能走科举一途。
    可这里面有很多人读不起书。练大字用的笔墨都买不起。再有一些人可能极有文采,但他残了或是面相破损了,哪怕只断了一根手指头。想要出仕也是不能的。
    那么若是能通过学医给贫者另僻一条路,让他能通过御医选拔,以圆他的入仕之路不也是一件皆大欢喜的事吗?
    后来太子李义听到傅紫萱的这个想法,还亲自到明亲王府找了君子涯和傅紫萱商议。
    这件事要是做好了,让贫者也能看得起病。少收或不收贫者的诊费,施惠于民。那将是收揽人心的一件大事!
    就是那些贫困的人赊了帐用人力补偿都大有可为。
    将来若是朝中要出工,或是要修路挖渠什么的,不是也有人手了?这些人心存感恩,必不会消极怠工,只怕原先一年的工程半年也就能好了。
    再把这个医馆做成医者的选拔平台,不是也能为大魏多培养一些人才出来吗?
    太子李义越想越兴奋。
    如今父皇还看重他,母后也在,他又是皇后嫡长子,自然顺风顺水。
    不过如今父皇还精壮正当年,谁知道过几年会出什么变故?
    从来上位的过程中就少不了鲜血,趁着这会父皇还看重他,多揽一些人心,在民间多攒一些声望,对他将来登大位也是极有利的。
    经过几人的一番磋商,决定其他城池的同仁医馆分号都改为“同仁惠民医馆”。
    而且朝廷占一半的干股。每三年同仁医馆可通过选拔提五到十人到吏部进行考核,将给他们授以官衔,授太医职,赐内官行走。
    而官中年老致仕的太医也可发挥余热,可以到同仁医馆中坐馆,培养新人。不要求天天坐馆,只要有需要时出诊即可。如此还能拿一份丰厚的养老银子。
    而宫中的太医,每年也不是专门在宫中呆着了,会安排他们到大魏朝其他各地去进行例行义诊,以此做为每年的官绩考核。同时也是让他们借此多接触一些病患,多发现一些病症,也好更好地为宫中贵人服务。
    虽然这样同仁医馆的进项会分了一半出去,不过有了朝廷罩着,也四平八稳了,也没什么事可让师徒俩操心的了。
    而且药厂出的药丸,官中每年也采购不少,有些还被定为供奉,那这一年下来光药丸就能卖不少银子。这药厂可没朝廷什么事。
    金秋十月,待傅紫萱的同仁医馆上了轨道之后,由魏元帝亲笔题词的“长山书院”京中分院也热热闹闹的开张了。
    仍是分了科举班和技能班两大部分。
    科举班仍是以收贫困学子为主。
    而技能班因各地开了多家惠民医馆,所以大夫奇缺。长山书院的技能班便收了四个班的药童。三个男班一个女班,都是京城及京郊一些贫困人家的孩子。
    技能班中还加开了一些别的班。
    而武学班都用不着清风云霁亲自出马,太子早早就送了好几个武功高强、又擅排兵布阵的人过来授课。完全是一副为军中储备人才的样子。
    一时之间,别说贫穷家的小子了。就是京中一品大员家的子孙都被送了来。
    只要是没心思读书的,平时只会走街窜巷、游手好闲的统统被家里打包送了来。
    能学好本事,在军中立功为家族争脸那是最好,若没那本事,送过来拘一拘性子,把一身臭毛病改了也能少拖些家中的后腿。不然就是跟太子的嫡系套套近乎也是百利而无一害。
    这个武学班最后竟人满为患。天天都有大堆的人挤在门口等着书院接收。
    武学班到最后竟开了七个班!为技能班中之最。
    后面还陆陆续续有家长把人送来。只是人太多了,便不再收了。只说等第一批出来再说。
    不少人便围着问什么时候再收第二期?非得要得个准信才肯回……
    后来武学班培养出来的人,大部分都被李义和李睿安排在军中效力了。打破了文者不会武,武者不通墨的传统。
    从长山书院武学班出来的这些人皆能看得懂兵法,又会排兵布阵。武功还过硬的军中好手。且对李义的新朝极为忠心,给李义的版图向外扩了好几倍不止。
    这些都是后话了。
    如今京中的这个分院,后来又另开了一个礼仪规矩班。
    这一个班是陈氏提议的。
    她如今主持着侯府的中匮。也是经常要跟人牙子打交道。家里缺人就叫人牙子领了人进来,有些学过规矩的便能很快上手,有些没学过规矩的就要费人费时来教。
    所以她就想,这京中各家各户时时都是需要人的,若是有这个班把人培养出来。借着长山书院的名头,培养出来的人,人品又信得过、为人又懂规矩,那各家用起来就更是放心了。
    这可是三全齐美的事,对书院、对学子们、对用人的家里,都是拍手称快之事。
    便跟傅天河和傅紫萱提了提。父女二人都觉得好。
    傅紫萱便把明亲王府中当初皇后赐下来的两位年老的尚宫请到书院做起了教习。
    两位老尚宫高兴地很,能不伺侯人,被派去做这样让人尊敬的教习。很是开心。便千恩万谢高高兴兴地去了。
    后来这个班的学员都还没等教出来,就被京中大户提前上门来要人了。
    而且从长山书院出来的学员,都以签活签为主。若要签死契一定要学员们心甘情愿才行,不得逼迫她们。且这些人有了长山书院在后面,主人家也不敢随意打杀或是把人卖到那腌臜的地方去了。
    一时之间。很多人都把孩子往长山书院送。倒把牙婆们恨得咬牙。
    长山书院看着人多,便又添了她几个教习。几个教习便从来人中挑了一些品性良好的女子又开了几个班。
    因着傅天河如今已有爵位在身。长山书院已不再做成盈利性的书院了。
    不过就是不收贫困学子们的束脩,长山书院也没有亏钱,光京中各人士义捐的银子就花用不完了。
    傅天河让人把义捐的名字刻在书院的石墙上,太子李义义捐一万两的名字高高挂在最前头,明亲王李睿义捐八千两排在第二。
    那消息灵通的还能不捧着钱来?
    如此长山书院也迅速在各地开了十几间分院。
    收了各地贫寒学子无数。也为以后太子李义登基储备了众多人才,让李义又开创了一个大魏盛世。
   
        
第三百八十八章 三三愿(大结局)
  长山书院和同仁医馆经营得好,众人皆内心欢喜。

    不过,傅紫萱却是有些闷闷的。

    如今长山书院和同仁医馆都几乎成了朝廷、成了太子李义收扰人心的私有物了,哪里还是她傅家还是她傅紫萱的?

    李睿看她不高兴,便小意地哄了她好多天。

    劝她说只有李义好了,将来他们才能好,他大哥李义才会记得他们的功劳。以后他李义及李义的子孙也才会关照明亲王李睿这一脉,将来他和傅紫萱的儿孙辈们便能安享几世荣华,安稳无忧。

    看傅紫萱听进去了,只还是有些恹恹的,便又哄着傅紫萱去魏元帝赐的皇庄去赏景泡温泉,还能在野外林子里猎些小东西来烤肉吃。

    傅紫萱一听,眼睛一亮,点头如捣蒜。

    两人便分头行动。

    李睿去请假,傅紫萱则一方面让寒霜等人去收拾东西,一方面派人去通知娘家众人,准备也带她们到皇庄去泡温泉赏玩一番。

    紫嫣等人得了消息,喜不自禁。立刻就去翻行李物品。

    自来了京城紫嫣等人就被拘起了性子,每天都要端着大家闺秀做派,连走路坐卧都轻易不能出错。陈氏生恐儿女们行为不妥让人瞧了笑话,影响到傅紫萱和忠义侯府,轻易不让她们出门。

    如今能好好玩一通,哪有不欢喜的?

    便呼朋唤友,把她在京中最好的朋友雪妍和婉华也叫了一起,紫菊也叫了她姐姐紫兰和银环。便挑了紫辰等人休沐的日子,又叫上彦华和学承,再加上古氏和赵氏等人,一行人十几辆车浩浩荡荡便往皇庄去了。

    这倒又变成李睿闷闷不乐了。

    他是想着和自家娘子一起享受二人世界的,哪想到这小东西竟叫了这么一大帮人!

    真真是可恨。

    李睿后槽牙咬得咯吱作响。

    不过也不忍扫了她的兴致。陪着她和傅家众人及各亲眷在皇庄里兴致勃勃地玩了好几天。

    皇庄里景致极好。亭台巨石楼榭,温泉池水热气升腾,小溪蜿蜒流转潺潺流水叮咚。

    皇庄的后面还有着一座小山包,大的野物没有,一些野鸡野兔还是很多的。紫辰等人每天天不亮就带着旺财旺福撒着欢往小山那边跑,日日都有收获,野鸡蛋都捡了不少。

    女眷们则在皇庄里逛园子,累了就泡温泉、吃烤肉,乐不思蜀。

    这次钱氏和陈美妍并没有来。

    这几个月来,那母女二人只要是有人投忠义侯夫人拜帖或是宴请的。都会跟着去。又眼高于顶,挑了这几个月,才慢慢认清自个的身份。

    没了忠义侯府和明亲王府。她们在京城什么都不是。

    后来太子妃娘家伯爵府二房的一位庶子,倒是有意娶她。

    也不知是真看上了,还是有各种考量,反正钱氏母女俩是痛快地应了。

    如今那母女二人可不敢挑拣了,更不敢得罪太子妃娘家。很是痛快地应了。

    两家便商量好腊月里迎娶。

    如今母女二人正在侯府里备嫁呢。钱氏找了陈氏说能不能也从忠义侯府发嫁?

    傅紫萱倒是知道她的意图。想必除了借势,还想着让忠义侯府出一份嫁妆的。

    如今自家也不短那个钱,傅紫萱便让陈氏应了……

    众人高高兴兴地在皇庄里玩了好几天,才万分不舍地回了城。

    傅紫萱看李睿还有些闷闷不乐,为了补偿他,泡完温泉回来后。便主动说要和他去京郊的宝相寺去吃素斋。这次只他夫妻二人去,连丫头小厮都不带。

    李睿这才欢喜起来。

    不想却没能成行。

    因为傅紫萱被诊断有身孕了。

    两人成亲好几个月了,她那肚子却没有一点动静。

    她那肚子如今可是受各方关注。傅家也是日日替她祈祷不断。不想这回可是真的中了彩了。

    晚上。傅紫萱趴在嘴都咧到耳跟,笑得一脸呆傻的李睿身上,在他胸膛上无意识地画圈。

    一边嘴里说道:“今天你父皇母后赏了一堆东西过来,看来可都是为了肚子里的这个小东西呢。”

    李睿被他一圈一圈画得麻痒难耐。再让她画上两圈,搞不好他就会忍不住把她按在床上吃干抹净了。

    便抓了她顽皮的指头。在嘴里含了,又五个白嫩的指头逐一亲了。才道:“那不是很好?说明父皇母后看重你啊,这还不好啊?”

    傅紫萱听了便嘟着嘴,说道:“哪是看重我?是看中肚子里的这个小东西!”

    李睿眼睛转了转,忙哄道:“可不能这么说啊,平时父皇母后赏你的好物件也不少,我瞧着都妒忌。”

    傅紫萱便哼了一声,又趴在他胸前。说道:“恪己,你说要是这个生出来是个女儿怎么办?你母后会不会让你娶侧妃啊?”

    李睿在她粉臀上拍了一记,道:“瞎说什么呢?女儿就不是我李睿的骨血了?我跟父皇母后可都说好的,我不会再娶别人的。”

    “可是……”

    “没有可是!他们担心子嗣,我们就给他生个七个八个男孙,到时让他们连名字都记不住,到时也没心思管我的事。而且这哪里能头一回就中个儿子的?这一半一半的概率嘛,生了女儿捞个郡主的头衔,亲王的嫡长女,这头衔可比一般公主贵重多了。而且太子妃如今还没有女儿呢,生出来只怕父皇母后也是极欢喜的。”

    傅紫萱也不知是不是怀孕了人就变得敏感矫情了,一大晚上只絮絮叨叨拉着李睿要保证,李睿倒没有不耐烦,连哄了一夜才算好了。

    次日两人在府中的花园散步,如今已是将近年底,昨天已是收到傅紫文等人的传信,说已从敬县出发往京中来了。

    这几天风一直刮着,难得这一天放晴。两人在花园里闲逛。

    傅紫萱披着厚厚的火红狐狸毛大氅,让李睿搀着闲逛。两人逛了小半个时辰,李睿怕她累到,便扶着她进凉亭坐了。

    凉亭四周挂了密实的厚厚帘子,外头一丝风都透不进来,凉亭里还烧了两个火盆子,亭子里也铺了厚厚的毛毯,又支了矮几放了茶果。

    两人便相携着坐了,你喂我一口我喂你一口的把大半盆宫中送过来的鲜果吃了。

    傅紫萱还想下手去拿的时候,李睿忙把它挪远了。瞪着她道:“可不能吃了!师父不是让你少吃一些这些鲜果吗?这大冬天的别冰着孩子了。”

    傅紫萱哼了一声:“就知道孩子孩子。孩子不能吃。我吃也不行啊?”

    “你吃当然行……嗯,那哪行!你吃还不是孩子吃!”

    李睿被她绕得有点糊涂,显些就被她抢了过去。

    看她不高兴便又揽了她在怀。说道:“等你生了孩子,就是想吃那岭南的荔枝,为夫也快马使人送了来。如今却是不行。”

    傅紫萱撇了撇嘴,还用得着岭南送来?只要她想吃,寒冬腊月里夜半三更时分都能吃到。

    话说什么时候跟他摊牌比较好呢?

    想着便看了李睿一眼。李睿被她怪异的眼神看得有点发毛。

    没说错话啊?算了。孕妇最大,正想开口说两句哄一哄。

    那头傅紫萱却又窝进他怀里,像猫儿一般乖顺。

    “恪己,你还记得我们是怎么认识的吗?”

    李睿忙把她揽紧了,说道:“当然记得。我一刻都不敢忘。”

    傅紫萱便想起,他俩在无忧谷相遇的那一天……

    那天她去采药。到溪涧边歇脚,却看见水里飘着一个死人。她还暗道晦气。本想走开的,后又发了善心。想帮着埋了……

    也多亏了她当时发的那股善心,不然哪有这么一个人如此这般待她如命的?

    傅紫想起过往种种,不胜感慨……

    李睿看她不说话,便道:“可是想到什么好玩的了?”

    傅紫萱便抬头看了他一眼,笑着说道:“我还记得那次你醒来说是要出恭。我还愣了大半天没反映过来,哈哈哈……”

    李睿听了便也跟着笑。

    他初时醒过来看到一半大少女站在他床前。可是把他吓了一跳。

    后来还不得不让她搀着去解决了五谷轮回的问题,当时他想死的心都有了……

    摸了摸傅紫萱滑顺的黑发,在她乌黑的发顶上香了香,便道:“那时我好了之后,把皇爷爷送我的玉佩送给你,你还不要。可把我给气的。”

    傅紫萱也想起那时候,十六岁的少年,懵懵懂懂地喜欢一个人,却又不知道如何表达,口气还很冲说不喜欢就把它砸了。

    傅紫萱想着就噗嗤笑出声来。

    李睿把怀里这个心肝人儿紧紧地揽了,只觉得心里胀得满满的。

    两人便这般静静地偎着。

    良久,傅紫萱又抬起头看着他道:“恪己,你遇上我后不后悔?这一生也许只能有我这一个女人了。”

    李睿摸着她细滑白皙的脸庞,柔声道:“不后悔。我还感谢那一年追杀我的那个人呢,不然我还遇不到你。这也许是上苍赐给我的缘份。你就是上苍派来救我的菩萨。”

    傅紫萱笑了笑,道:“不是菩萨,是天使。”

    “天使是什么?”

    “天使就是长着翅膀的鸟人。”

    “鸟人?鸟人又是什么人?”

    “鸟人啊,就是长着翅膀的人。”

    “胡说,哪有这种人!你又是看哪的志怪小说了?可别乱看这些东西啊,到时教坏了我李睿的孩子。”

    傅紫萱看着他一脸紧张兮兮的样子,捧着李睿的脸连啄了好几口,趴在他的肩头哈哈大笑……

    她的眼神透过凉亭里的帘子飘出去好远……

    她也不后悔呢……

    “春日宴,绿酒一杯歌一遍。

    再拜陈三愿:一愿郎君千岁,二愿妾身常健,三愿如同梁上燕,岁岁长相见……”

    (全书终)      
【小说下载尽在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