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有机农场主-第1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章完)
  2/12 18:57:45|50539508


第484章 形势不乐观
  第一站,阳山镇四围大队,河朗村。唐果一干人,在这里就遇到难题了。
  河朗村——白凤梧向他介绍过的种植黑皮冬瓜的大村。河朗村的黑皮冬瓜,不仅在阳山镇出名,在整个玉阳市,也有不小的名气。可这几年也不知为何,河朗村的冬瓜江河日下,开始不好销了,价格也是被收购商一压再压。最低的时候,每斤才两三毛。
  在进入河朗村的道路两旁,随处可见,腐烂的大冬瓜,苍蝇满天飞。冬瓜的种植数量也少了过半。河朗村靠近绿珠江下游,属于沙质土,尽管靠近很,但渗水渗的厉害,不适合种植水稻,蔬菜却十分适合。奈何离县城太远,村民只好选择种植产量高的黑皮冬瓜。
  进村后,唐果让他们分成三个小组,一小组负责检测土壤状况,一小组负责检测水质,一小组走访村民,了解村里的情况。待汇集信息,唐果才召集河朗村人过来开会。
  晚季黑皮冬瓜,需要长到阳历十二月才上市。冬瓜采摘完后,就得立即翻地,在阳历一月底(春节前)就要种下。这个时候,最怕遇到寒潮,所以为了保护瓜苗,需要弄塑料薄膜。
  弄塑料薄膜,这只是种植黑皮冬瓜,比较辛苦的一个表现,还有搭篱笆,迁藤、拣瓜苗头细致活,像施肥打农药除草,这些都算小活。
  黑皮冬瓜也因个头太大,收时才是最大问题。不能磨损瓜皮,要妥善储存,一旦储存不当,或者在地里的时候,遇到连绵的阴雨天,烂了一条冬瓜,会导致其它冬瓜,会像得瘟疫一样,一条接着一条跟着腐烂烂。每天早晚,都要去储存瓜的地方,捡查两遍。一直到卖给贩子,瓜钱到手,瓜农才敢松一口气。
  这也是唐果在村里,提议大家,种黑皮冬瓜时,遭到大家一致反对的原因。种冬瓜辛苦是在所难免的,关键是受天气影响太大。
  没辙啊,黑皮冬瓜比之本地冬瓜,就是太娇气了。
  因为身后跟着两个人,唐果受到河朗村人,备受关注的目光。想必是把他们当成什么坏了。
  好在有老乡认出了他。这位老乡,去听唐果演讲,印象深刻。他想喊大家过来,唐果阻止了他,说让他先带他四处走走,村里的很多事,唐果可以先向他打听。心里有底,一会儿才好说话。
  河朗村姓陈,白江县的村子,多数是一村一姓(男方),很少有两种姓的。白江县还有一个风俗——同姓,不管隔了多少代,不宜结婚。
  河朗村是大村落,人口将近两千,旱地、林地和水田,五千多亩。林地在三种地的比重最小,不到六分之一,其次是水田,占五分之一,剩下的全身旱地。
  陈老伯告诉唐果,他们现在的冬瓜,不管是产量还是质量,都下降的厉害。瓜一煮就烂,一煮就烂。吃不起不仅没什么味道,还像吃甘蔗渣一样,难以下咽。今年他们也经历了种瓜以来最低的收购价——28毛/斤。
  见连成本都收不回,村里很多人都改种其它作物,或者直接把地丢荒了。
  “陈老伯,这块瓜地,应该是你家的吧?”
  “是啊!”陈老伯感慨,“我这一季种瓜,几乎不用化肥,全是农家肥,所以瓜的个头,比一般人的都要大。就是这农家肥太少了,家里只养了一头老母牛,没有养猪……”
  “陈老伯啊,你的农家肥,至少要提前半个月施才合理。现在是长瓜的时候,可营养反而被叶子吸收了大部分。”没长瓜前,可尽可能的让瓜苗多长些,长瓜后,肥料应该相对的减缓供应,这和种花生是一个道理。花生一旦落花后,不宜再施肥了,不然花生的枝叶会源源不断吸取养分,进行二次,甚至三次开花,花生会结的不饱满。冬瓜再长苗,接着开花,营养会传送给其它小瓜。原先长的瓜,个头会不够大。
  陈老伯咧嘴一笑,怪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后脑勺。他种了几十年的地,自是知道农家肥见效时间长,肥效持久等特点,他就是舍不得他家的牛粪,现在不用,会白白浪费掉。他认为,牛粪堆放到明年,肥力会减少的。
  据陈老伯介绍,他家种了八亩冬瓜,每一亩冬瓜遇到的状况,都不尽相同。唐果现在看到的这一亩,是农家肥施多了,‘枝繁叶茂’,不远处的一亩,是化肥施多,叶子枯黄,掉的厉害。再仔细一看化肥施多的瓜地,土壤状况和在上下珠村见到相似,泛白泛白的,这是土地板结的明显征兆。
  土地板结,还仅仅是一个方面,仔细一看,瓜的表面,被虫侵蚀的十分厉害,叶子上还有各种病菌寄生。
  地头挂着好几种农药瓶子,这是陈老伯警告大家,他的瓜打了农药。
  见唐果将目光注意到农药瓶子上,陈老伯叹说:“现在的农药,真是越来越假了,以前种瓜,打一到两次农药,保准各种害虫死绝。现在呢,打再多都没用。就说蚜虫吧,刚打了没几天,又复活了。再有,都快立冬了,怎么还有蚜虫呢?”蚜虫在春夏交接的季节,最猖狂。
  看来陈老伯的疑惑真的很多嘛。首先,不是农药假了,而是害虫对农药产生了抗药性;其次,蚜虫在这个季节出现,是因为它们产生了季节性变异,也许还和全球气候变暖有关。
  这些问题,可不仅陈老伯一个人会遇到,相信很多瓜农,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唐果心想一会要给全村人解释的,他这会儿没有必要先单独向陈老伯,做过多的解释。
  “是啊,传统的种植模式,也是时候淘汰了。陈老伯,你家这八亩瓜,都有几个人一起种啊?”
  唐果真担心,只他和他老伴一起种。
  “忙不过来的时候,女儿女婿会回来帮上几天,两个儿子在鹏湖市打工……”
  情况和之前他们村是一样的,都只剩下二老干这活了。陈老伯最愁的,也不是两儿子不愿意种地,而是他们娶不到媳妇啊!用陈老伯的话来说,这得听天由命了。
  尽管才了解河朗村一位老伯,唐果就意识到,这河朗村的形势不容乐观,想带领他们走上有机农业的道理,感觉比做珠宝生意还难。
  (本章完)
  2/13 11:20:03|50576618


第485章 需要团结
  了解完陈老伯家的情况,唐果接着向他打听整个河朗村,以及河朗村周围村庄的大致情况。
  哪怕唐果还没见过,龚灿他们关于河朗村的详细调查报告,唐果也基本摸清了,河朗村存在的几大问题。
  农业,靠天,也靠人。
  由于河朗村人长期的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地板结,病虫灾害频频发生;灌溉水源来自污染极为严重的绿珠江水系,加重了问题的难度。两大客观原因,造成瓜难种,瓜难吃,批发商嫌弃。
  此外,村里老龄人阶层,占了60%,想想一个六七十的老妪抱着一条四五十斤重的大冬瓜的场面……一亩地,可不止一条大冬瓜,是几百条!他们这些老年人,基本上都是受教育不多,不容易接收新事物的人群。连很多农业的基本知识,都是靠多年经验的积累。可一成不变,不是农业的出路啊,经验也有不灵验的时候。
  唐果想不通,都是老人多,为何还要购买他们的技术呢?
  河朗村的老一辈们,实属无奈之举,大有孤掷一注的意思。
  要么学唐家村,走上有机农业的道路,要么子女像无根的浮萍,在外闯荡。
  城镇化,西方国家也有,可人家没有7、8亿人口,在春节到来的时候……如果他们的子女,是在阳山镇、白川县城,哪怕是在玉阳市区,和周围的几个城市工作,离家近,回家方便,没有问题。可不是啊,只有大城市才有出路,小城市没啥工作岗位的。因而不得不去,离家很远的东部大城市谋生。
  城镇化有多好,河朗村的老人们,这辈子恐怕都没法感受到,但他们的子女都不在身边,有多难,他们比谁都清楚……
  现在机会来了,只要学会唐家村的有机种植技术,每年收入翻几倍,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中午,乡亲们回来吃中饭,唐果给龚灿发信息,让他们马上组织乡亲们到村里最大的地方集合。
  这下可好了,有些乡亲,连中饭都顾不得吃了,马上过来集合。有些人还是刚从地里回来,身上还系着围裙呢。
  中午放学回家的小学生,则跟着过来凑热闹。
  一百五十人左右,老人的数量,就达八十多人,二十来个小学生、婴儿,剩下的是村里的壮年。
  唐果让他们先吃完饭,再来听他说,乡亲们却一致说,少吃一顿饭,没事。少吃一天的饭,也问题。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他给盼来了。大家对唐果非常热情。
  “承蒙大家厚爱了!”唐果让龚灿他们,就收集来的数据,先跟大家解说。
  在这之前,龚灿他们就来河朗村收集过一次数据,当时降雨还比较丰富,因而数据上,有些出入。
  如今降雨少了,土地板结的问题,反而更严重了。
  每小组,都让一个人出来说明情况,唐果可不管他们说话是否紧张结巴,该由他们说的,还是得由他们说。
  “唐老板,照这样说,我们村以后是不是就不适合种黑皮冬瓜了?我们想跟你们农场一样,也改种花茶怎么样?”河朗村一人问道,他们买的就是花茶的专利,全村人一致认为,种植花茶是件轻松的活。
  就连龚灿和霍玲玲,当时也是给河朗村推销的花茶专利种植技术,他俩认为,河朗村的地形地势,适合种花茶。
  可是,唐果否决了:“我今天是第一次到你们河朗村,可根据我刚刚随意转了一圈,今年夏季,至少有两次,江水漫上来了对吧?不管是玫瑰花茶,还是金银花茶、鞠花,一旦被水淹了几天,有些植株会跟着死亡,导致产量下降。花茶不是按季节采收的,得常年种植。”
  龚灿和霍玲玲,两人相互对视了一眼,他们竟然犯了一个如此低级的错误,真是不应该啊!其他几位技术,也在交头接耳——他们怎么看不出来,这里被洪水淹没过呢?
  陈老伯担心问:“那怎么办呀?我们和你们农场,签订了合同了。我们种什么呢?”
  “可以继续种有机黑皮冬瓜,还有有机豆类,有机蔬菜。”唐果接着说,“你们还应该,挖深河道,在河岸堆积土墙,要是没有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洪水不会漫进来。”
  “具体怎么操作,之后我还会给大家一个更加详细的方案,到时我还会再来,亲自教大家,该怎么执行。只是,我有一个问题,想问大家,希望大家能给我解解惑。”
  “你问!”
  “你问!”
  河朗村人很爽快说,唐果的表情却变的严肃起来:“听说,你们这里有一个瓜农,租了村里人的地种冬瓜,后来她们家赚钱,却逼着人家张租……”
  瞧河朗村人脸上的诧异表情,唐果相信,他们已经知道他说的是谁了。人家坚持种了五六年的冬瓜,硬生生的被……今年,那户人家全家外出打工了。
  像这种当众揭人伤疤的事,唐果也觉得很不礼貌,可他又只能这样做。
  “我想问你们,那一家人,在你们村里,是不是特别招人烦?”
  陈老伯苦笑道:“没有。那家人可好说话了……嗳……这是报应啊!”
  有几户,曾经涨租的人家,惭愧的低下头。村里人叽叽喳喳议论起来。
  过了一分钟,唐果又道:“我提这事,是有原因的。在场的人,几乎全是我的长辈。你们应该是见过木桶的,一旦木桶的一块木板短了,就无法盛满一桶水。这也是我为什么以村为单位的原因。搞有机农业,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也不是一户人的事,而是全村人,甚至是几村人的事!”
  “我举个大家都懂的例子。比如说我家的地,在高处,由于虫害多,我就在夜里,悄悄往庄稼打了农药。只要一下雨,这农药就会冲积到其它人家的地里。就算不下雨,一经有机机构检测,有一户的农作物含有化肥农药的残留,全部作废!”
  一位老阿婆吃惊说:“这么严格啊?”
  霍玲玲回答她:“是啊!有些上万亩的有机农场,曾经就是因为这样被查封的!”
  唐果的话说的很直白了,有机农业,是每个人的事,大家不仅要相互帮助、扶持,还要相互监督、以身作则,更不能怀有任何侥幸的心理。
  (本章完)
  2/13 12:39:03|50579629


第486章 唐果的解释
  利与弊,唐果会尽可能,提前告诉河朗村人。
  他现在,可不是在推销珠宝首饰,能多扯就多扯:这位太太,您真是太有眼光了,这款项链,全球只发行三件,某国的总统夫人,出席宴会,就带了其中一件。我觉得,这条项链您佩戴上去之后,真是比那位总统夫人,还要有气质呢!
  唐果也可以这样吹:自从我们村里人跟了我搞有机农业后,连村里脑子不开光老光棍(唐念友躺枪)都娶到漂亮媳妇了,我们的有机产品,网上卖到断货,预订排到明年,开间餐厅生意火到爆……
  事实,也差不多如此。
  可说这些有用吗?再吹,唐家村有机农场也上不了天!反而会给河朗村人一个错觉——只要跟着唐果干,发家致富,迎娶美娇娘……
  要是不成功,肿么办?你唐果还想不想在唐家村呆了?村民们不得‘杀上’唐家村!
  做珠宝推销,可以随便扯一些有的没的,任你吹的天花乱坠,推广农场的技术可不行,说过的话,是要负责任。这是两种不同形式的推销。不然以唐果的口才,他亲自出马,专利早卖它个几百份了。
  河朗村为何不适宜种植花茶,除了地形的原因,还有就是为了防止大家盲目跟风。
  以后不管哪个村购买专利,尽可能的让大家种不一样的作物。从事农业生产,最怕农民跟风。这些惨痛教训,唐果从小就经历过无数次。
  早些年听某某村人说种棉得钱,整个阳山人,全部旱地种棉花。随后棉花价格暴跌,转为养蚕,之后又种甘蔗、木薯……种了一辈子田的老汉,居然还摸不出一个道理——轮到你们知道某农作物值钱,人家早赚完,离开这类市场了。
  常常有大学生,感到特别奇怪,在网上,在书本看到的热门专业,为毛他们读完后,找工作辣么难?反而是那些冷门专业,全校只有一个班,还不到三十人的童鞋,刚毕业就找到工作了。
  为了阻止跟风,唐果不仅会建议河朗村人继续种植黑皮冬瓜,还让他们在瓜地里,种黑豆、黑玉米、黑花生……主打‘黑色文化’。
  唐果还说,假如他们河朗村,今后没什么好销路,他可以帮忙。也因此,河朗村人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考虑到,河朗村养猪养牛比较少,唐果建议他们,如果有条件,可以先开始养猪牛,积累家肥了。不管是养牛还是养猪,尽可能集中到一处,安装监控。不能用饲料喂养。
  唐果他们呆到快天黑了,吃了晚饭,才离开河朗村回唐家村。因为明天的线路是上、下珠村,路程不远,没必要在县城住一晚。
  河朗村的问题解决了吗?没有,这只是预热,准备阶段。
  河朗村的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不说有机,就是无公害作物,没有一年的时间沉淀,恐怕都很难种的出来。河朗村最大的问题,他们的地都会被耕坏了。和上下珠村的情况是一样的。
  休息了一晚,天没亮,唐果一行人就出发了。他们需要早早到,去看看,上下珠村的菜地情况。
  上珠村的菜地,仍闲置着,他们听专家的,继续任由杂草丛生,养足一年的地。
  下珠村的菜地,已经长满了菜。看来他们只修养了半年的地,就等不了,开始种了。唯一让欣慰的是,下珠村的菜地,基本上使用农家肥。
  六月,下珠村人到农场帮忙采摘花茶,耳濡目染下,学到了不少技术,尽管有出入,但他们也懂得一些门道,比如在菜地中间,种上一些可以驱虫的野草。他们种菜,不仅连牲畜粪,就连人的屎尿……反正是卖到市场的……
  在村里没有碰到梁老师,今天还没到周末,梁老师要上课呢。
  唐果针对下珠村人,在种菜过程中,提了不少意见。
  成片成片的蔬菜,最令人头疼,莫过于害虫,不能打农药,打了农药,就功亏一篑了。眼瞅着,蔬菜就要上市了,虫又冒出来了,把菜叶啃的稀巴烂。
  为此,唐果给他们,介绍了几个物理的驱虫法,让他们结合着用试试。
  “老板,这些古人留下的方法真的管用吗?”醒来的李海燕问。唐果的方法,闻所未闻。
  “试了不就知道了?”唐果笑道。并让梁老师的父母,马上去准备了。
  不单下珠村人,就连上珠村,也有不少人过来围观。唐果选了一块白菜地,还让村里人赶几十只鸡鸭,等待进入这块菜地。
  鸡鸭会吃菜的,所以要等梁老师的父母,在白菜上了喷了特制的水后,才可放它们进去。大家也看穿了唐果的意图,只是不知这方法是否可行。
  一切准备妥当。
  梁父梁母喷洒了东西后,大概两分钟,就放开鸡鸭围栏。鸡鸭见到爬到地上的虫子,追抢着吃。这省去了人工抓虫的麻烦。
  “白菜的害虫,主要是菜青虫,以后是要化成蝴蝶的。两只蝴蝶,产卵后,又会多了几十条菜青虫……”唐果见大家都看着他,“为什么这些混合物,能把菜青虫吓的从菜心里跑出来,它的原理,我也解释不了。但是呢,咱们是农业古国,古代留给咱的农学知识,非常丰富。旧社会没有化肥农药,都能养活四万万亿人口。这原理和中医差不多,咱们古代可没有什么中医,不也延续了五千年么?”
  唐果说这些,是懒得跟大家解释这方法为何能驱虫,能达到目的即可。
  龚灿刘海燕几人也在暗暗点头,一直没有什么表情的两保镖,这回嘴角微微抖了抖。
  上下珠村人,纷纷交头接耳,不停地点头,他们很同意唐果说的这个观点。
  古代没有西医,就不治病了吗?古代没有现代的化肥农药,就不种东西了吗?
  化肥和农药,的确推进了人类历史的进程,可这偏向于‘投机取巧’的方法,也有行不通的时候。
  如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会导致土地板结,害虫的抗药性等。等再研究出更强药性的农药,最终还不是人类用自己的健康来买单么?
  上下珠村,有自己的销路,各方面的条件成熟,不需要唐果他们费多大的心思,往后要是遇到困难,可以亲自到村里,或者发视频和图片,向龚灿等人求助,免费的。
  头两站,很顺利,接下来的这一站,令唐果一干人,对人生产生了怀疑。


第487章 有机水果?
  白川县,两年前还举行过有机农产品展销会,如今已经销声匿迹了。除了三滩镇,还在坚持种植有机作物,其它镇,纷纷退出了扯犊子的有机市场。还有种植户发誓说,这辈子要是他们还弄什么有机农业,把脑袋砍下来,给人当凳子坐。
  是的,有机深深伤害了他们,不论是身体上、心灵上,还是钱财上,赔了夫人又折兵。连广茂种植这种背后有雄厚支持的大农场,都半死不活的,他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又有何能力呢?
  最不科学的,当数唐家村有机农场,明明全是草根,却偏偏做出了名堂。
  唐果一行人的第三站,是白川县的桥英镇山石乡,需要往菱角镇里,进去开车一个半小时才到。这个地方,唐果一无所知。
  昨天下午三点,唐果他们离开上下珠村,路过马老伯家时,在马老伯家住了一晚,计划第二天才去往桥英镇。
  马老伯的大儿子儿媳带着小孙子回家帮忙了,孙女考上了县里的高中,还没结婚的小儿子,继续在城里打工。
  见到唐果来,马老伯全家人非常热情,杀鸡宰鸭,恨不得把家里的好东西,全拿出来招待唐果。
  夏季、秋季的水果,只要能在网上销售的,林葛都帮忙马老伯销售,直接零售,面向全国市场,收入比常年多了两倍!村里人,都羡慕坏马老伯了。也因为这样,马老伯的大儿子才决定,全家回来帮忙种果树的。
  村里人得知唐果他们到来,纷纷上马老伯家,自打和某间旅行社彻底谈闹翻后,他们的果子更难销售了。也不能怪批发商挑剔,他们的水果,的确不如马老伯家的口感好。
  看到大伙对加入有机水果的热情如此高涨,唐果不扫他们的意:“那你们就购买我们的技术呗,你们可以十村为一组,购买两项。费用可以从卖水果得来的钱里面扣除。”
  有村民担心:“可是你们农场没有实践过有机水果啊?”马老伯家的水果,还远远达不到有机的标准。他们是知道的。
  龚灿说:“柠檬也是水果,它虽然是用来充当饮料。我们的有机柠檬,有个别柠檬树开花结果了,只需等它们成熟,检测达标,就属于有机水果的范畴了!”
  柠檬树开花结果了吗?
  这个唐果还真不清楚。他种柠檬树,还不到三年,而通常情况下,柠檬树苗种下后,至少需要整整三年的时间,才开始开花结果。
  唐果趁热打铁,借着乡亲们的热情,顺利拿下菱角镇马兰大队这个‘大客户’。这里果树林的面积,是他们农场的七八倍啊。要是整个菱角镇加入,果树林面积还能再增二三十倍。
  有机水果,市场远比有机蔬菜要广阔!想想都令人振奋人心!
  计划赶不上变化,唐果告诉龚灿几人,在菱角镇多呆两天,才去桥英镇山石乡。有机水果,对唐果而言,几乎是全新的课题,需要多花一点时间,在菱角镇各村考察、调查。
  唐果是给过马老伯不少建议,可那是远远不够的,果树的种植,比一般的农作物,都要复杂。
  当前市场里销售的水果,就拿普普通通的香蕉来说,在生产的过程中,就可能使用了膨大剂、催熟剂、增靓剂、增甜剂等等之类的化学添加剂。
  柜台上香蕉金灿灿的,没有一点的瑕疵或斑点,瞅着熟透了,吃起来,却干涩干涩的,不甜也就算了,还破坏了舌头的味蕾,一整天没有食欲。
  ‘柚要命’,唐果亦是记忆犹新,新闻说柚子使用了大量的膨胀剂、增靓剂,下暴雨了,柚子全裂开了。
  种了n多年的柚子,怎么近几年,这种现象才频频发生呢?以前下暴雨,怎么就不见柚子爆裂?如果不是人为的对柚子做了什么……
  消费者对水果的各种化学物剂已见怪不怪了,当他们见到有机荔枝、有机苹果,反而不敢买了,唯独有机草莓,这还能赢得消费者青睐。
  可有机水果有前景吗?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之前给马老伯推销他的无公害荔枝,消费者们的反应,就十分的热烈。
  唐果也整明白了一个道理,搞有机就是抢占天机。
  有机为何能赚到钱,是因为全国,乃至全球,这项农业,还没有普及开来。只有极少数人的在做,有机农业生产者,估计占不到全部农业生产者的1%。
  如果将来真有那么一天,全国都开展有机农业,价格势必会降下来的。
  他越早开展有机水果种植,这一块的市场,就越早让他占领了。
  “马老伯家的芭蕉太甜了,就跟蜂蜜一样!”刘海燕抱着一把芭蕉,边吃边赞道,“这应该接近有机芭蕉了吧?”
  有机水果,是他们意外的收获。
  两保镖,表情又丰富了一些,他们保护的这人,真是到哪都受乡亲们爱戴啊,刚熟的芭蕉,都给他们了。
  几辆车正往桥英镇山石乡方向驶去,忽然车子颠簸起来。修了没几年的马路,就坑坑洼洼的,破损的厉害。
  这条马路,是桥英镇和菱角镇相连的主道,不曾想会烂成这样。
  车子越往里开,路面只剩平铺的石子,老半天没能见到从对面驶过来一辆车。两边都是深山野林,九曲十八弯的,有些路段下方,还是几十米深的陡坡。
  “我都不知道!玉阳市还有这么山的地方?!”霍玲玲惊讶说。
  “玲玲姐,你不怕吗!我心都快跳出来了!”另一个寡言的女生忍不住开口道,她的脸色有些白,不是装的,是真怕。从小到大,她就没进过真正的山区,像唐家村的小丘陵,都不能算山,至多算小山丘。
  还是兽医出身的老赵胆肥:“这有什么,想当年,我半夜接到电话,骑着摩托车进山给人看牛,还路过了几大片坟地呢。当时还下着雨,路滑的要人命。”
  唐果亦是皱着眉头,他和龚灿不同一辆车,只好给他发短信问他:‘你们考察过这山石乡了吗?’
  龚灿先是回了几个哭笑不得的表情,然后回字:‘这里太远了,路也不方便,所以……’
  得了,这回摊上麻烦事了!
  昨晚,马老伯满脸担忧地劝他,别去什么山石乡。。。
  2/14 14:32:24|50602190


第488章 连祖奶奶都不保佑的地方
  山石乡山石乡,顾名思义,是由大山和石头组成的乡村。
  山石乡是行政村的名字,原先管理着六十三条自然村,如今村子由于合并或消失,只剩二十七条了。整个山石乡的人口,已不到一千五人,总面积却是唐家村所在大队的两三倍。
  说起来,龚灿对这个山石乡的几个代表,印象蛮深刻的,之前过来购买专利技术的,是他们的大队的村支书,和两位大学生村官。三人瞧起来,都像干实事的主——都黑不溜秋的。
  之后,龚灿也开车快到菱角镇了,后来车子抛锚,修车后耽误了半天功夫,就没在继续往里走。山石乡是他们唯一一个没有到过现场,事先考察的地方。
  一条分叉的小路,是他们进入山石乡的唯一通道。路宽五米左右,上面没有填铺碎石子,纯粹的白泥路。天干物燥的季节,山里一阵小旋风刮来,泥烟滚滚。
  这里山头,随随便便从地面打量上去,就有两三百米高,山谷下面是面积狭小的山冲田。由于山面坡陡,不仅形成不了梯田,就连坡地也无法开垦成坡地旱地。山上植被稀疏,远远看去,密密麻麻的白色巨石,像是被人树立起来似的。
  路不好走,颠颠簸簸的,大家的心情,愈发的凝重了。除了唐果三人,龚灿七人都是学农业的,对地里环境,岂会不眼来熟。
  这种地貌,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石漠化吧!
  根据地理学的定义,石漠化是这么解释的:石漠化是‘石质荒漠化’的简称,石漠化是在喀斯特脆弱生态环境下,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社会经济活动而造成人地矛盾突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生产能力衰退或丧失,地表呈现类似荒漠景观的岩石逐渐l露的演变过程。
  从成因来说,导致石漠化的主要因素是人为活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