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燃情年代-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消息传来,举国振动,几大全国性媒体纷纷发文,各大电视台轰炸式进行报道。
  接下来,还有3000米、10000米两个重头戏,鹿家军的另外两员大将王君霞和曲芸霞已经顺利通过小组赛,进入决赛圈。
  梁一飞现在要把主要精力,投入在保健品广告的宣传之上,确保这届竞标赛结束之后,他的广告片,可以顺利的投放。
  这个事,梁一飞找到了潘觉,让他去联络媒体方面。
  潘觉近期春风得意,由于报道了南江省国企改革,借着南江省国企改革受到上级领导的肯定的春风,他自己也火了一把。
  不光是这次报道,之前,他在梁一飞指点下,写得那些关于经济、政治、企业的文章,也被人翻了出来。
  随着时间推移,他在文章里的那些观点、论断,一个个被证实。
  有些所谓的专家学者,一个观点,一个理论,就能吃一辈子,潘觉之前写的那些东西,在当时纷乱的观点中看来不显山露水,只是百家争鸣中的一个,甚至还有不少人跟他发出过同样的声音,可现在他借助东风出了名,之前那些观点就变成了他的专利,他就成了第一手。
  不说别的,光是针对小山庄庄主事件提出民营企业家要有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和国企改革最终目的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准这两条,就足够让他成为当前经济发展下的理论专家、举旗急先锋。
  何况,他自身的经历很很励志:农村出身、自学成才,从倒闭小厂进入报社。
  这次,他在南江省的媒体圈彻底大红大紫,乃至在全国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据说他的文章,有一些已经送到过很高层领导的案头,俨然就是年轻一代记者,甚至是学者中的代表人物。
  外人不知道就里,潘觉自己太清楚了,他取得的这点成就,全部是梁一飞用肩膀给他站上去的。
  越是这样,潘觉就觉得自己不光是承梁一飞的人情,更是觉得梁一飞这个人高深莫测,高瞻远瞩,高……高……反正,实在是高!
  想到梁一飞,就有种抬头看见北斗星的感觉。
  梁一飞找他办事,他没有半点二话的。
  潘觉属于典型的当红炸子鸡,位置不高,话语权很重,未来前途不可限量,全省的媒体圈都卖面子,这次,他直接把省台一套的总监请到了岚韵湖来。
  张枫,一个大胡子,四十岁左右,家里背景也是岗岗的,老爷子是军转干部,中国第一代电视人,说出名字来,圈子里不敢说人尽皆知,少说也有三分之一人如雷贯耳。
  这样一个人,要说前途,恐怕比潘觉更要前途无量,潘觉对他客气的狠,梁一飞也给足了面子,直接带车亲自去接,迎回了岚韵湖。
  “梁老板,我父亲从小就教育我一句话,做电视媒体,是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为党服务,我们的任务,除了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时时刻刻也不能忘了,为国家发展摇旗呐喊!屁股坐不正,节目再好也不行!你是我们省著名的企业家,你们的企业,我们省肯定是支持的,这没的讲!”
  张大胡子那是相当的豪爽,酒过三巡,也没喝多,就撂了一句很硬的话。
  南江省省台,可以在黄金时间抽出空子播广告,费用好商量,下面几个市,包括滨海,他们也可以去疏通联系,确保广告现在南江省打开局面。
  当前电视台的广告费用,还没有夸张到让企业难以承受的地步,尤其是地方台,几万块钱打一个广告已经算是比较高的价钱,而且规则比较乱,有按半年的,也有按月,甚至按次的,有的没钱的企业,甚至就花几千块钱,买个两三天的广告。
  当初顾文明就想这么干过。
  关键是时间,再便宜,一天就那么24个小时,有节目的就那么12个小时,大部分时间,观众都在上班,所以真正有效的,也就黄金段几个小时。
  能拿到这几个小时期间的广告,要么靠关系,要么靠竞标。
  主要靠关系。
  本地大老板的影响力,之前受点委屈也要配合地方政策的收益,这时候就体现出来了,要不是梁一飞的企业,换个人,甭管潘觉有多大面子,甭管那人有多少钱,这位张大胡子都不可能这么爽快。
  “张总监,经济上你放心,广告做完,等我们这边开始销售了,钱一定没问题。”梁一飞顿了顿,说:“不过,我想,不光是咱们省,还有几个重点地区也要推广。”


第228章 逐鹿天下
  在保健品初期的布局和营销手段上,梁一飞有自己的一套盘算。
  实际上,这套盘算也不是他个人的独创。
  从90年代初,一直到互联网时代爆发之前,国内的获得成功的国产品牌,一直有一条打铁不变的金科玉律。
  得三北者称诸侯,得京沪者得天下。
  三北指的是华北、西北和东北三个大区域,这三个区域,人口众多,老牌大型企业底子厚,老百姓普遍有一定的消费能力,其中西北相对落后,但是也拥有众多的军工企业托底。
  和沿海以及首都等大城市相比,这三个地区的开放程度有限,知识传播落后,消费者盲从心理重、性情梗直,消费心态不太成熟,这样的市场,即适合那些价格低廉,品质一般而需求量大的日用消费品,也适合可以充面子的低档奢侈品。
  比如大金链子、貂皮大衣。比如包装精美、百来块钱一盒,买起来有点心痛但能承受的起的保健品……
  还有最关键的一点,恰恰由于三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并不是改革开放的一线地区,所以外资、跨国品牌很难进入,非常适合国产品牌创业阶段的原始野蛮积累,不会遭遇跨国资本的覆盖和冲击。
  和地方政府打交道的方式同样简单得多。
  像梁一飞这样的国内大老板,千万身家,在本地,乃是本国,都可以算一线的资本,可在当前那些跨过资本面前,无论是财力还是技术,乃至政策优惠上,都没有任何还手之力,随便来个跨国资本都是几个亿乃是几十个亿级别,一旦对上,轻轻松松捏死他。
  所以,最初的布局,应该在三北地区,消费者的盲从、人口的众多、媒体的权威性、产品的不可检验、效用的滞后和消费的奢侈,都是国内企业在这些地方靠造名取胜的有利条件。
  能打开三北市场,就可以从一个地方性、城市级别的所谓‘大老板’,跻身为国内知名企业家之流。
  从土豪,成为真正企业家的蜕变。
  不过三北地区,毕竟经济水准落后,虽然人口众多,在经济政治的影响力上,却始终处于二线、三线,乃至末流,即不能引流潮流,也没有源源不断丰富的经济底蕴和政策支持,往往一个省的经济总量,经济活跃程度,还不如改革开放中一个大城市。
  所以,得三北,只能成为‘诸侯’,真正要问鼎天下,必须进军京沪这样的大城市。
  就像天下大乱,诸侯各自割据,想要称帝,必须占据一块有王气之地定都或者作为大本营,古代这样的王气之地,大多拥有自然天堑、交通便捷、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等因素,比如金陵、关中,而现代社会,指的就是经济发达、政治文明的超级大城市。
  得京沪,就能从国内知名企业家,跃身为行业的霸主、龙头。
  不过这是后话,三北好得,京沪难进,恰恰因为保健品行业不存在跨过龙头的竞争,所以国内的竞争尤其激烈,以梁一飞目前的身家,想进军人口和竞争都极为密集的京沪,恐怕淹死了水花都看不到一片。
  “哦,你的意思是,在三北也同时投放广告?”张峰问。
  “是。”梁一飞点点头。
  目前国内顶级保健品厂家的营销方式主要有两种,第一个是以太阳神为代表的‘城市设点’,每个城市都有太阳神的‘子公司’,主要负责当地城市的宣传销售,在商场、露天,采用专家坐诊等方式,让品牌名声彻底进入当地老百姓生活;
  还有一种,则是三株独创的‘农村包围城市’,派出大批工作人员,不放过任何一个县、乡、镇,占领当地的廉价宣传阵地,广告牌、水泥墙、甚至电线杆,公共厕所的墙壁,都是他们的宣传媒介,大大小小的广告铺天盖地的印刷。
  侧重不同,像一线品牌,刚才说的太阳神、三株,在实际工作中,已经开始两者相互结合,包括电视、报纸广告等多种方式出击。
  一切以打响知名度,扩大品牌名声为目的。
  卖保健品嘛,说到底,就是个名气问题。
  名气出来了,狗屎都能卖得出去,小瓶子就就是装自来水,也能卖出个全国首富来。
  这些方式没法简单的拍的判断孰优孰劣,哪个好哪个不好,但梁一飞很清楚自己的实际情况,无论是主攻城市,还是农村包围城市,他现在都没有这个财力、人力和经验,去铺开摊子。
  这个摊子一旦铺开了,成本太大,一旦保健品销售出现问题,那么光是这么大的摊子,这些分公司的开销、人员的工资,就能活活压死他。
  史玉驻几年之后就是这么死的。
  保健品毕竟不是智能手机,也不是传销骗子,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过硬产品,但也不能说骗一笔就走,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所以无论从哪方面讲,当前主流的保健品营销模式,梁一飞都不做考虑。
  他的优势在于,有先知,知道鹿家军在这两三年之内,将创造一个‘东方奇迹’,可以利用这种明星效应进行宣传。
  还有什么比运动员来宣传保健品更有说服力的?
  还有什么比取得了世界冠军的中国田径运动员更有说服力的?
  田径从来都是中国的弱项,要是换个运动员,比如乒乓球、体操,那效果反而会打个折扣。
  同样是世界冠军,姚明、刘翔为什么就能拥有超过顶级明星的影响力,这就有这个道理在里面,篮球、田径是弱项嘛,全国那么多世界体操冠军、跳水冠军,很少有人能如数家珍全讲出来,但说到篮球、田径,人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姚明,就是刘翔。
  所以,梁一飞准备把他目前能筹集的全部资金,毫无保留的砸到电视广告宣传上,充分发挥自己的先知优势,来抵消和国内一线保健品相比的经济、人手劣势。
  而且国内的大多地方电视台,尤其是三北这种不算发达地区的地方电视台,目前还保留着一个看起来不合理,但‘很优良’的传统。
  地方台做广告,算是创收,没有广告业绩的指标,没有规定一定要完成多少钱,很多台的领导,还是抱着和张峰一样的观念:要人民群众喜欢看,也有有利于国家发展,为国家建设摇旗呐喊。
  有些小型的地方台,甚至会进行一些无偿的广告‘转播’,不要钱转播一些节目,前提是这个广告、节目比较火,政治正确。
  那么一旦鹿家军从竞标赛载誉而归,为全国人民大大的提了一口气,他们代言的国产品牌,自然会在广告时间、价格上,受到很大优惠。
  鹿仁康有句话,虽是无心之言,却说得十分正确:梁一飞用他来做广告,看似一把投入惊人,给他的秘方费、代言费,几乎赶得上亚洲顶级明星,但盘算下来,收益更大。
  果然,张峰沉吟了片刻,说:“我在行业内也有些老朋友、老同学,帮你联系几个电视台问题倒是不大……”
  不等他说完,梁一飞就说:“张总监,这次恐怕不是几个电视台的问题。”
  说着,他自己拿出了一张表格,递给张峰。
  张峰眼皮子一扫,就一脸愕然,这上面,有六个省会城市,20多个地方台。
  “这个……这个工作量就很大了啊。”张峰说。
  梁一飞一猫腰,从桌子下面拿出来一个方方正正的纸盒子,搬到桌上。
  纸盒子不大,罐头厂用来装罐头的,张峰打开一看,里面一叠叠的全是钱。
  “你这是什么意思啊?”张峰微微一愣。
  梁一飞说:“张总监,于情,你是帮朋友忙,于理,你是帮企业忙,于情于理,都不能让你白帮这个忙。这里算是劳务费,也不多,十五万。”
  张峰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的确出身名门,可这年头的名门,不是说个个都是富豪,实际上,绝大多数做技术、科研等等出身的非权力名门,并没有多少财富积累。
  和一般老百姓比,科学家、技术专家,生活条件是好点,可那也就是一个月300和七八百得区别而已,大不了政府有限分一套房子,平时吃喝住行国家包了而已。
  按照明面上的工资制度,就算是国家领导人,一个月算上各种各样的津贴,也就千把块钱。
  不要讲当前,就算几十年之后,老教授、世界知名的学者,干了一辈子科研教育,最后还住在两室一厅旧房子里的大有人在。
  不捞外快,拿死工资,就是一辈子受穷。
  张峰家条件还行,可是15万,对于他,乃至他父亲,都是一笔惊人的巨款。
  他想了想,梁一飞说的对,这钱拿着不烫手,不是利用权力开后门,跟贪污受贿不是一回事,于是把盒子接过来重新盖上了。
  “那成,梁老板,你等我消息。”张峰说。
  “张总监,要快,一定要快,我广告片都拍好了,鹿家军一回国,就准备投放。”梁一飞说。
  张峰想了想,露出一个大家都明白的微笑,说:“梁老板,您是明白人,这年头,钱到位了,还有慢的?是吧,你放心。”他拍了拍箱子,说:“这里面的呢,我也不能个人全拿,大部分恐怕还是要花在交际上。”
  “那没的说,这样,张总监,这里面的你尽管花,事成之后,还有十万。”梁一飞说。
  “好,那要是没别的事,我就先告辞,你要求时间紧,我立刻帮你想办法。”张峰说。


第229章 站在梁一飞的肩膀上
  梁一飞越来越喜欢这个年代了,和后世相比,这个年代的人虽然已经开始追逐财富,一切向钱看,但依旧保留了‘忠厚’的传统。
  简单来说,就是拿人钱财,就认认真真替人办事。
  至少大部分人是这样的。
  张峰愿意帮忙,梁一飞也不含糊,直接调了一辆桑塔纳和一个司机给他用,他顺利了,就是自己顺利。
  派人送走了张峰之后,包厢里就剩下潘觉和梁一飞两个人,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潘觉凑上来,说:“梁哥,你这次投入可不小啊。”
  这话没错,给张峰的钱就不算了,地方台再便宜,那么多电视台一起投放广告,那钱也花了海了去了。
  潘觉这段时间一直跟着梁一飞进行华强厂改造采访,他很清楚,梁一飞手头钱其实相当的紧张,上次搞了个福利彩票,赚了一笔,全部给下岗工人和国资委解决制药厂的麻烦了,他手头没剩下几个钱。
  岚韵湖这头倒是也赚钱,可毕竟时间短,之前每个月赚的钱,有很大一部分都投入了华强厂的生产之中,剩下的有限,要说用于个人消费,买房子买车是够了,可是这次的广告费,真不知道他从哪来的。
  梁一飞没直接回答他,而是呵呵一笑,问:“小潘啊,你说说,我也算是一方人物了吧,辛辛苦苦赚点钱,全部花出去回馈社会了,拉动社会经济消费,结果自己天天睡办公室,吃快餐,按这么讲,我算不算是尽了企业家的社会责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这话有开玩笑的成份,他花的那些钱,商业上说叫做投资,个人来说,叫做满足个人追求的途径,有的人赚了钱买房买车玩女人最爽,有的人赚了钱就用来实现人生追求,说白了,都是花在自己的‘爱好’上,没啥区别。
  不过潘觉却想都没想,就认真的点点头:“那当然了,梁哥,我搞采访这么就,看了这么多企业家,就没见过你这样的。我觉得吧,社会上就缺你这样的人,你就是人民的救星!”
  大概是觉得这话有点过头了,顿了顿,补充说:“当然,小救星,小救星,可要是每个企业家都像你这样,一门心思做大做强,而不是赚点钱就吃喝嫖赌,国家经济怎么能不好,国家怎么可能不发展强大?!”
  “行行行,再说下去,我得被关大牢里了,我还人民救星呢,你小子不带这么拍马屁的啊,公众场合,嘴上要有个把门的,知道不?这话说出去,不是捧我,那是害我呢。”梁一飞说。
  “梁哥,我干记者的,这个我还不懂嘛。”潘觉嘿嘿嘿笑了起来。
  “我说,你小子这么笑干嘛?”梁一飞瞅了瞅他,这笑得也太渗人了,疑惑的问:“是不是有事啊?”
  潘觉嘿嘿嘿嘿笑得更渗人了,扭扭捏捏的说:“真有事,还不止一个事,也不知道怎么开口。”
  “哦,那我知道了。”梁一飞说。
  不知道怎么开口的事,就两种:借老婆、借钱。
  他没老婆,那肯定是后者了。
  “嘿嘿嘿……这个……”
  “你再这么嘿嘿嘿,就别说了。”梁一飞给他笑得鸡皮疙瘩都朝外冒。
  情况倒是也不复杂,潘觉在报社工作,这小伙子人精神年轻漂亮,笔头子好,又有前途,和总编辑的女儿好上了,总编辑欣赏他没什么好说的,就是未来老岳母提了一个要求:要买套商品房。
  报社自然有福利分房,可当前主流都是两室一厅60多平米,一室一厅40多平米,报社最大的房子也就三室一厅90平米,不过他这个年纪肯定分不到,老岳母就要他买套三室一厅的商品房,不求多大,有三室就行。
  实话实说,在公家分房没有取消,绝大多数人都住着福利分房的年代,让潘觉一个才工作几年的小伙子买三室一厅的商品房,的确为难他了。
  房价高,也不是从98年取消福利分房后才开始的,当前滨海市平均职工工资三百多,可市区里的商品房,均价也得有七百朝上,一套八九十平米的三室一厅,六七万块钱,潘觉哪里拿的出来。
  想找梁一飞借六万块钱,哪知道今天梁一飞的营销方案又是大笔花钱,潘觉就不太好意思开这个口了。
  “行了,赚再多钱,还不是为了过日子,成家立业是好事,也别说借了,我让财务打六万块钱给你,当是我的份子钱。”梁一飞想了想,笑道:“对了,上次做彩票,还留了一点彩电录像机自行车什么的,你自己去选。”
  “哥,你真是……真是……”潘觉‘真是’了半天,最后冒出来一句:“真是人民的大救星!”
  这次讲得更加真诚了。
  “行了啊,刚才说两件事,还有个什么啊?”梁一飞问。
  “上级给我一个任务,写篇文章,可是我不知道该怎么着手。”潘觉说。
  “你说说。”梁一飞问。
  “永城科技,沈复你知道吗?”潘觉问。
  “知道啊。”梁一飞点点头。
  要说93年的风云人物,永城沈复绝对算是一线之流。
  这人最初是一个技术员,发明了一种可以调节发动机功率的设备,实现让发动机小马拉大车,这项发明在钓鱼台国宾馆通过了国家科技鉴定,并且受到国家计委的一位领导首肯,大放光彩。
  可惜,沈复并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投入生产,银行贷款也下不来,只能进行民间融资。
  南巡之后,全国老百姓投资热情极其高涨,但凡有新奇的项目就不愁找不到资金,但由于银行金融管制,私营企业贷款有难度,所以民间融资更加火上一层楼,利息跟着水涨船高。
  在沿海很多地方,民间拆借资金的年利息基本超过15%,银行利率超过了12%。
  只要有本金,根本不愁赚钱,很多大公司甚至都不做买卖,上亿的资金,拆借出去就起码有20%的收益,还用自己费什么心?
  华强厂工人们愿意拿着一万多块钱下岗,也是基于此,现在市场上钱生钱太容易,一万块钱借出去,一年最少都有上千的利息收入,稍微认识点人,有点关系,一万块钱一年吃两千利息轻轻松松。
  沈复的专利是受到国家认可并且有大领导当面表扬,用于机械工业生产,无论是市场前景,还是政策支持,都是稳得不能再稳的优质项目,民间融资非常容易,广告前一天刊出,第二天公司的门口就排了长龙。
  仅20天,就集资2000万,从一个小技术员、小老板,一跃成为千万级别的富豪,充分的印证了这个‘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奇迹时代。
  如果从这个时候开始,沈复就把精力投入到科技研发上,那么他的未来,甚至中国电力产业的未来,也许都会有一番天翻地覆的变化。
  问题是,资本和实业,即是骨肉相连相互支持,又是相互毒害,一旦尝到了资本的甜头,很少有人能安下心来,认认真真的做实业。
  尝过甜头的沈复走上了一条以实业、技术为噱头,非法融资为真实目的,或者说,靠着融资来实现企业发展的邪路。
  三千块钱就能入股,每一季度结算,年补偿率达24%,比银行当时的储蓄利率高出一倍,在全国17个城市开展了类公开集资,永城公司半年之内席卷全国,它很快成为当年最炙手可热的高科技企业。
  到了93年初,一年多时间,永城公司集资额度已经超过了10个亿,其中个人集资占据总额的93%。
  但是这些钱,他用来做什么呢?
  不是生产研发,而是扩大集资队伍,先后设立20多个分公司和100多个分支机构,雇用职员数千人,主要的业务就是登广告、炒新闻,花费数千万进行公关,高价聘请数百个担任过司局长的离休老干部担任公司的高级顾问,由此构筑起了一个强大的官商关系网。
  铺天盖地的集资风暴最终引起了国家最高层的关注,决策人意识到,如果“永城模式”被广泛效仿,会形成一个庞大而畸形,并且缺乏控制的金融流通圈,即直接影响国家金融管制政策,也会导致大量资金流入非生产领域,广大投资人权益受损。
  今年年初,永城举办‘十亿庆功酒会’的时候,收到了人民银行的通报,要求其限期清退所筹集资金。
  已经膨胀的沈复此时已经失去了最基本的局势认识,认为上到高层,中到上百位老干部,下到数十万集资民众的‘撑腰’,他具备了与国家博弈的能力,做出了两个惊世骇俗的决定。
  第一,当即宣布状告人民银行行长,索赔上亿;
  第二,宣将投资者的年利息由24%提高至48%。
  上半年,沈复、永城、集资,这三个字,几乎占据了金融消息的半壁江山。
  潘觉准备撰稿声讨沈复和永城。
  对这件事的入手角度,潘觉有点迷茫。
  现在声讨沈复的人很多,但是角度都差不多,主要就是说他违反国家政策;
  也有支持他的声音。
  有那么一部分人认为,企业和政府不一样,追逐利润是商人的天性,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企业就可以用各种手段攫取利润,政府不应该用行政手段干涉。
  在改革开放,南巡之后这段时期,由于摸着石头过河,各种声音都存在,很多事没有定论。
  潘觉觉得要批判,就要从支持他的那些声音入手批判,有理有据,千篇一律的扣大帽子、发战斗檄文没意思。
  但这就需要很专业的知识了,对于经济的理解,企业、企业家的理解,他远不如梁一飞,所以想从梁一飞这里征求意见。
  历史上这个事件主角在93年上半年已经被抓,小说里剧情需要和某种特殊原因,稍微调整一下时间和人名


第230章 这样的人必须镇压
  永城、沈复的结局,梁一飞印象深刻。
  在MBA,讲到企业家定位,课程里举例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一批企业家之中,沈复并不是那骗局做得最大的,但是下场却是最惨的。
  由于清查及时,有关部门果断出手,这次非法集资案件对股东造成的损失倒不是特别巨大,超过六成的资金被追回,倒是没有出现后世那些集资平台投资人血本无归的情况。
  有形的手,在这次案件中充分的发挥了正面作用。
  沈复事件,稍微屁股摆正一点的人,至少都能达成一个共识:这个集资行为肯定是错误的。
  但是具体分析,潘觉也好,当前很多才和世界接触,对于经济了解有限的人,都没有分析的太透彻,大多还流于喊口号式的口诛笔伐。
  或者是从‘违法金融政策’等等大处声讨。
  说得没错,但是‘金融政策’是一个很大的框,没有严谨的分析,不细化下来,很容易流于表面。
  就像指责别人,‘你是坏人’,‘你干坏事’,那就得说清楚,这人到底怎么坏,到底干了哪些坏事,这些事为什么是坏事,会有怎样的恶劣结果。
  嗓门大不管用。
  甚至还有人认为,作为企业家,敢于起诉银行行长,是一种进步。
  潘觉就觉得,明明一件很占理的事,可按照之前那些声讨的声音,难以服人,反而显得底气不足。
  做媒体,不管是出于什么出发点,既然要摇旗呐喊,要宣传,那就得有理有据,让人打心眼里服气,这才能有威信,有效果。
  作为省报的记者,这也是潘觉的任务所在。
  之前他写的几篇文章都是有理有据,论述分明清晰,以理服人,这次,报社领导对他的要求也是这样。
  “嗯。”梁一飞点点头,这个沈复的结局他是清楚的,所以这时候讲话,又是通过潘觉,自己不可能有什么风险,于是沉吟了一下,说:
  “先说那些个为沈复出声的人,分析一下他们的动机,其实很简单,抱着和当初小山庄事件一样的态度,大家都是企业家,兔死狐悲,要是处置了某某某,将来也就能处置我,要是不处置、从轻处置,将来轮到我,也就能按例办事。所以这些人的话,由于立场问题,天然没有说服力,你只要指出这一点就行,没必要去和他们的看法一条条一款款的去争论。”
  梁一飞在这边讲话,潘觉很自然的就从包里拿出小本子开始记录。
  “你可别到时候说是我讲的啊,我一个企业家,也有天然立场,要是说是我讲的,那接下来的话同样没有说服力。”梁一飞笑道。
  “梁哥你放心,我明白,企业家,安全第一,我是耍笔杆子的,这些话当然都是我想出来的。”潘觉很有眼力劲的说。
  “你能这么想,那我就不跟你藏着掖着了,这个事,从经济、法律、国家性质三方面,他都有很重大的问题可以写。”
  听梁一飞又来‘一二三’,显然是有清晰思路了,潘觉又开始笑:“嘿嘿嘿,您说我听着呢。”
  “经济上,他给出高额利息集资,得到的钱早就足够用于实业,可始终没有实际项目投产,或者项目根本不足以满足回报,那他这个高额利息,是从哪来的?”
  “后面集资的人的钱,给前面的人付利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