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史上最强农民-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送走了心急火燎的李德裕,周禹这才进了爷爷的卧房。先前爷爷吃完饭,周禹就把爷爷扶到了卧室躺下——现在是冬季,大门开着,冷风一吹,对老人可不好。
“价钱谈好了?”老爷子问道。
“谈好了。”周禹笑得眉眼耸动,伸出一根手指:“一百一斤!”
“嚯!”老爷子虽然有心理准备,但得到确认,仍然心里止不住的高兴:“一百块一斤的黄鳝,啧啧。。。”他哈哈大笑起来。
自家孙子虽然没能上大学,但眼下是真出息了!
虽然是务农养殖,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没道理搞养殖就低人一等!老爷子现在也想明白了,不上大学就不上吧,那些上了大学的,有几个能比得上自己的孙子?
他心里十分自豪。
三天之后,李德裕又亲自过来了,还带着一辆货车和相应的运输水箱。
周禹迎了李德裕,也没进家门,直扑黄鳝养殖区。
周禹的黄鳝养殖区,跟其他的专业养殖完全不一样。横七竖八阡陌纵横的水渠,将一片土地分割成一小块一小块的。这小块状土地上,又有半桩子树苗,应该就是果树。
李德裕看的啧啧称奇:“你这养殖区,跟我见过的都不一样。难怪养出的黄鳝,跟别家的也不一样。”
周禹呵呵一笑。这高品质的黄鳝,可不是因为这种水渠式的饲养方法。而是因为玉印圆球。这一点,周禹当然不会跟李德裕说。
“李叔就不要夸我了,我这也是摸着桥过河,自己都没弄明白呢。”
“你小子!”李德裕笑了起来。
周禹用什么方法养殖黄鳝,李德裕不在乎。他只在乎这些黄鳝的品质!他又不是搞养殖的,周禹的黄鳝品质越高,他越高兴,数量越多,他就更高兴了。
“先要把水放干吧?”李德裕看着水渠,道:“你昨天就应该为捕捞做准备了。”
“那不用。”周禹笑道:“放水太麻烦,我有更好的办法。”
说着话,给李德裕带来的三个工作人员各自分了一个网兜,还有一小瓶子白色粉末,道:“每个人负责一段,把这个粉末倒一点到水里,不能多,一点就好。就能把黄鳝吸引出来,然后直接用网兜捞起来就可以了。”
李德裕细细打量那小瓶粉末,不由道:“这是什么东西?”
“饵。”周禹笑道:“我特制的饵料,对黄鳝有很大的吸引力。”
说话的时候,一个渔乐园的工作人员已经开始动作了。饵料倒入水渠,迅速散开,变成细小的颗粒。透过清澈的水,就看到水渠壁上的大大小小的洞里,一颗颗黄鳝脑袋相继就冒了出来!
一条条大大小小的黄鳝,从洞里钻出来,迅速向饵料所在的区域汇聚,不一会儿,就汇聚了一大群,滑腻腻的黄鳝翻滚纠缠,很快形成了一个黄鳝组成的球!
感官过敏的人,看到这一幕,怕不要打个寒颤!
李德裕面露惊讶:“你这特制的饵料,对黄鳝的吸引力也太大了吧?!”
周禹笑笑没说话。
这饵料,其实就是乳白色蚯蚓。周禹将一些蚯蚓,尤其是色泽最好的蚯蚓,将其烘干,打成面,就用这个,充作所谓的特制饵料。
越是乳白的蚯蚓,黄鳝就越喜欢吃,自然,对黄鳝的吸引力,就非常大。
当然,周禹完全可以用喂食的方法,把黄鳝吸引出来。但喂得多了,人家指不定说你搞小动作,要知道,每次周禹喂食黄鳝,少不得二三十斤蚯蚓!
这刚刚喂下,人家抓起来,那不就多了二三十斤的重量嘛!
这样的小动作,周禹不屑为之。
而且周禹也意在掩饰乳白蚯蚓的存在,保密嘛。
蚯蚓粉洒下,待到周围七八米距离内的黄鳝都吸引过来了,就开始捕捞。用的网兜,都是孔隙比较大的,只能抓成了个头的黄鳝,低于二两的,都会从孔隙中漏出去。
看到捕捞这样轻松,李德裕也来了兴致,亲自动手捕捞。
长达四五百米的水渠,加上李德裕带来的三个工作人员,以及他本人和周禹,五个人,花了近两个小时,才将完成捕捞。
这其间,周遭的村民也问询赶来,看着周禹的捕捞场面,也是啧啧称奇。
第十二章 一小桶金
“晓得了,那时候小禹到处抓黄鳝,原来是养起来现在来卖啊!”
“我早就晓得了。小禹这片地,半年前就在开水渠,我还以为他要做什么的呢,恐怕那时候就已经打算放弃上大学了。”
“这孩子,聪明!”
“你看人家上大学的,现在还在大把花钱,小禹就开始挣钱了,了不得呀。难怪他每学期都是第一,人聪明!”
一个二个,都是赞扬。
浑然忘了之前把周禹当反面教材的说法。
周禹也不在意,抽空还给他们发烟,聊几句。
又有些孩子,看的有趣,也不怕冷,捞起袖子蹲在水渠边,也来抓。有的一不小心还一头栽进水渠,搞成落汤鸡,被自家大人抓起来就是两巴掌,打的哭兮兮的。
等到都捕捞完了,黄鳝养殖区的周围,已经被人踏平了。
接下来,就是过秤。
快的很,几分钟就搞定。
“足秤二百一十八斤。”渔乐园的工作人员过了秤,对李德裕道。
“二百一十八斤,少了。”李德裕砸吧砸吧嘴,看着水箱里活力扑腾的黄鳝,对周禹道:“二千斤我也能一口吃下,可惜呀。你完全可以只留下一两以下的嘛,一两以上的,也不算小了。”
周禹笑道:“但个头也不算大,还有很大的潜力。再说了,多留点种,下次就能收获更多嘛。二两以上的能有二百多斤,已经出乎我的意料了,原本我估摸出的总量才二百多斤呢。”
这只能说周禹饲养的黄鳝生长很快,出乎了他自己的意料。
其中原因嘛,无外乎乳白蚯蚓和玉印。毕竟才首次捕捞黄鳝,乳白蚯蚓对黄鳝生长的促进和玉印的功效,还不明确,估算不准确,也在情理之中。
“二百一十八斤,一百块一斤,总计两万一千八。”李德裕从车里直接拿出一个手包,两沓多红澄澄的毛爷爷放进周禹手中,把周围的村民看的是眼睛都红了!
村民们哗然:“一百块一斤!?这黄鳝是金子做的吧?!”
由不得他们不惊,要知道,青山镇水产市场上的黄鳝,最贵的也才三十多。而周禹这里,整整贵了三倍!
这完全是抢钱嘛!
周禹高兴的把钱收起来:“还是要谢谢李叔,要不然我没这么快打开销路。”
“不用谢我。”李德裕笑道:“你自己劳动所得,是应该的。我还要谢你呢。你的黄鳝品质超群,对我们渔乐园来讲,也是个大噱头嘛。快过年了,这些黄鳝正好用在刀刃上。”
顿了顿,又道:“你要继续扩大规模,越多越好。几千斤我们渔乐园也能一口吃下,如果再多,我想那时候,你的黄鳝名气打出来了,也有的是人登门求购。”
“我这算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一百块的价格,说实话,不贵。”李德裕道:“但我们青林县这片,已经是最高的了,我没办法给你提价。但以后啊,你的黄鳝名气打出去了,那么这价格,恐怕就不是我说的那个价了。到时候,你小子可得记着我的好,给我个优惠。”
旁侧村民们还在骇然于一百块的价格,听到这句话,一个二个差点眼珠子都爆出来。
一百块啦!
一百块一斤都还不是极限?!
吓死个人了!
要知道,在农村种地,做个最普通的农民,一年一家能有万把块的收入,那就是顶天了。这还得算上一些副业。要不然,一万块也是妄想!
但周禹的这里的事实却明明白白的摆在面前——两万多的票子呀!就这两亩多荒地,只几个月,就挣了这么多,能不让人惊骇,能不让人眼红嘛!
送走了李德裕,村民们也陆陆续续的散去了。
但带走的,却是周禹的名字。
从七八月开始,现在才不到一月份,不到半年才的时间你,周禹一个辍学的高中毕业生,十八岁的年纪,还负担着一个瘫痪的爷爷,这样的一个少年,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挣了两万多!
就好像一个炸弹,将周围村子的村民,震的外焦里嫩。
尤其这还只是个开始——周禹有了足够的本钱,哪能不发展壮大?两万多算什么?指不定以后二十万都不在话下呢!
很多人都眼红了,不少人都打算跟风,也照着周禹的模样,养殖黄鳝,捞一笔。甚至有些行动派,还专门到周禹家里来询问他,想得到一些建议。
周禹只能含糊其辞。
不是说养殖黄鳝不能挣钱,但要像周禹这样挣大钱,可不容易。周禹养殖黄鳝的利润,可以说,是全国最高的。
要复制他的利润率,那些大型的养殖场都做不到。
因为他们没有玉印圆球!
村民们养殖出来的黄鳝,质量也只是普通。而且万一饲养不当,一片一片的死,还得吃大亏。
所以周禹只能含糊其辞。不支持,也不反对。你支持吧,到时候人家没挣钱、亏了,就说你怂恿的,就怪到你头上。不支持吧,就说你要吃独食,阻碍村民发家致富。
里外讨不了好。
当然,周禹也不是不想看到村里的叔伯们发达致富。但他现在力不能及。
以后等他发展壮大了,自然不会忘了乡里乡亲。
但不是现在。
。。。
第一次黄鳝捕捞出售,虽然没有给周禹带来大笔的金钱,两万块在这年头,也不算多。但却给了周禹无与伦比的信心!
而且通过李德裕,他还能开辟出另一个赚钱的项目——种植。
但前提,是有足够的土地。
所以在黄鳝卖出去之后,周禹就在考虑承包土地的事了。
蔬菜这种家家户户每人每天都要消耗的东西,其实利润非常大。尤其是像周禹这样,有金手指的,种出来的蔬菜,其利润,绝对不会少于黄鳝,甚至超过。
因为蔬菜每天都可以采摘,但黄鳝,按照周禹的估计,每年最多能大规模捕捞三四次。这就是存在一个量的问题。
蔬菜量大,而黄鳝量少。
周禹计划着,将现在能够利用的土地,都利用起来,用于种植各种蔬菜。比如房前屋后的小块荒地,比如黄鳝养殖区被水渠割成小方块的土地。虽然黄鳝养殖区的小方块土地上还栽种了果树,但再在果树下种一些蔬菜,也是能够的。
而后山荒坡果林,那里因为水源不便的缘故,周禹就放弃了。
至于承包更多的土地,对周禹来讲,也很重要。但现下他手中的票子,还不够将溪对面的那片八亩荒地都承包三十年,因此,他有些为难。
这事给爷爷说了,老爷子就给了他一个建议。
“你现在需要的,是稳当!步子不要太大,慢慢来。”老爷子如是说:“虽然卖黄鳝赚了一笔钱,但不多。如果你想办法把那八亩地都承包下来,你一个人一定侍弄不过来,就要请工人,除开承包开销、种子这些要花的钱,你还开得起工资吗?”
周禹被爷爷这么一说,躁动的心思,就平复了。
是了,步子迈得太大,容易扯到蛋。虽然周禹相信自己,有玉印圆球做后盾,失败应该不可能。但一定会遇到一些麻烦。
麻烦嘛,能避免则避免,他现在还年轻,脚踏实地一步步走,才是王道!
有了这样的认知,周禹就安稳了下来。
将承包土地迅速扩大规模的想法暂时放一边,就开始着手种植蔬菜的事。
他准备种植三种蔬菜,白菜、莴苣和藠头。这都是冬季能够种植的蔬菜。先去镇上买了种子,然后回来,继续一个人侍弄。
现在他本钱还不大,能一个人做的事,他绝对不会请人来做。
房前屋后的小块荒地,加上黄鳝养殖区的小方块地,面积也不算小。整整用了周禹三四天的时间,才将这些土地都利用起来,种上了这三种蔬菜。
种植蔬菜,周禹根本就没上肥料。因为经过玉印几个月的改造,在这片范围内的土壤,已经变得十分肥沃了。
比上了肥料的普通土地,还要肥沃。
完全没有必要上肥,化肥也罢,农家肥也好,都用不着了。
这也算节省了本钱和人力。
这事做完之后,周禹又闲了下来。每天就只剩下给黄鳝喂食这一件事可做。剩下的时间,要么看书,要么就陪爷爷说话。
近段时间以来,爷爷的身体是越来越好了,精神头跟着就上去了。周禹觉得老爷子整天待在屋里也不是办法,之前身体太差,待在屋里是为了避免吹风受寒。但现在却不必担心这个问题。
因此,周禹在腊月初一的时候,又跑了趟青山镇。
第一,给爷爷买了一辆轮椅,七千多块钱的高档货!完全不用手动,直接上电池。还有背部按摩的功能,正适合老爷子使用。
第二,买了一台电脑。台式的,联想牌子,三千多块,装在家里刚刚好。现在这时代,是信息时代,没有电脑,不通网络,就容易与社会脱节。周禹需要通过网络,了解一些需要了解的信息。
从镇上回来,周禹还被姥爷骂了一顿。
说他才几个钱,就大手大脚,不是过日子的人!
不过自家孙子给买轮椅,那是孝心,所以老爷子就笑纳了。
电脑买回来,还得联网。不过这年头,农村联网也不是稀奇的事,电信的工作人员过来,只用了两个小时,就搞定了。
连上了网络,周禹二话不说,直接开机,登录秋秋,把自己装上电脑的消息告诉了王小艺。
王小艺正好在线,她那边用的是手机,她是个节俭的性子,也没开通四g网络,网速不行,无法视屏,通过秋秋,只能打字交流。
第十三章 买狗
“我今天去镇上,给我家老爷子买了一辆轮椅,又买了电脑,刚刚联上网。不过这一下子,又变成穷光蛋了。”
“活该!”小艺发了个吐舌头的表情:“给爷爷买轮椅是应该的,但你买电脑做什么?是不是撸啊撸!?”
周禹嘿嘿一笑,打字过去:“有你我不撸。。。我虽然窝在农村,但也不能与社会脱节是不是?跟人家说话的时候,人家蹦出俩网络术语,说点什么国际新闻,搞得我一头雾水,那脸可就丢大了。”
王小艺在那边脸一红,转手发来一个无语的表情:“就这?”
“嘿嘿,”周禹打字:“当然不全是啦。有时候想找点资料吧,没有网络实在是不行。而且我还有一个想法。”
“什么想法。”
“我听说现在网店这门生意搞得很红火,我想试试水。”周禹如实道来:“我正准备查一下相关的信息呢。”
“做网店?”王小艺打字过来:“现在网店看起来繁荣,但真正赚钱,也不多。而且你准备用网店做什么?卖蔬菜还是黄鳝?”
周禹抓了抓脑袋:“我知道蔬菜黄鳝做网店不可行,但我以后的养殖种植项目绝对不会只有这两个,总有可以做网店的。”
“想的真够长远的。。。”王小艺打字:“但即便是那样,你现在做也早了呀。做网店很简单的,要不了多少时间,等到可以做的时候,再准备也不迟啊。”
“呃。。。那好吧。听我老婆的。”周禹嘿嘿一笑,转言:“你们什么时候放假?我好去接你。”
“要十八号呢。”王小艺告诉周禹:“还有半个月时间,长着呢。”
“半个月。。。简直就是度日如年!要不然我给你们校长写信,让他提前给你们放假,怎么样?”
“。。。”
跟小艺说了好一会儿话,她要去上课了,周禹这才依依不舍的关掉秋秋。
又浏览了一会儿网页,眼看天色暗下来了,该准备晚饭了。
冬天就这样,白日短夜晚长。老话说:寒冬腊月,煮饭不歇。说的就是这个。刚刚吃了早饭,一看,哎呀,中午到了。刚刚吃了午饭,一看,哎呀,天黑了!
晚饭过后,才不过七点,天就全黑了。跟老爷子看了会儿电视,服侍老爷子躺下,周禹便回房,打开电脑搜索网店相关的一些信息。
虽说听了小艺的意见,不会立马就开网店,但先了解一下,也是可以的。
正看着网页呢,忽然窗外传来一声哗啦的水声。
周禹的卧室,就是靠近右边的那间,侧窗外不远就是黄鳝养殖区。那声音分明是黄鳝养殖区里,什么东西落水造成的。
他眉头一皱,想了想,站起来拿了个手电,就出门往黄鳝养殖区走去。
隐约间,竟然听到些微人声,连忙把手电照过去,就看到几个人影,急匆匆的往小溪边跑。
“哪个!?”
周禹叫了一声,那些人影并不回答,反而跑的更快!
这下周禹隐约明白了。
连忙跑上前,要去追,却因为天色太暗,不得不放弃。
就看到,临近溪边的黄鳝养殖区的一截水渠边塌了一大块泥土下去,周围都湿哒哒的。又看到一个竹篓倒在一边,里面还有黄鳝!
“我艹!”
周禹忍不住骂了出来。
竟然是偷黄鳝的贼!
这真特么出乎意料!
周禹根本就没想到这茬,这是一种意识误区,潜意识里,并没有想到过这个漏洞!
“我早该想到了。。。我这黄鳝一百块一斤,价格火的让人眼红。这世上又不缺少手脚不干净的家伙,只要弄个十斤八斤的,对他们来说,就是白赚。”
农村里,尤其是前些年,这样的偷儿并不少。尤其在过年前夕,这样的情况频繁发生。有的人家里刚刚杀了猪,一家人在正屋吃着饭呢,转身放在侧屋里的猪肉就不见了。
有的呢,家里喂的鸡鸭甚至鱼塘你的鱼,都一样被偷,甚至连谷子稻米都偷。
能把人气死!
周禹还记得小的时候,那时候有偷儿下乡来偷东西,一旦被发现,满山遍地的村民打着火把去追,一旦抓住,少不得一顿炮制。
甚至有把偷儿打死的。
但现在不行了,现在偷儿被抓,你打了他,还得负法律责任呢。
“这样不行。。。我这里的黄鳝,实在太惹眼了,今天能发现也算是运气。而且肯定不只这么一伙儿人眼红。”
周禹在周围查看了一下,发现不少的新鲜脚印,估摸着,自家的黄鳝,应该被他们偷走不少。
真是天杀的!
也亏得有一个偷儿不小心踩翻泥土掉进水渠弄出了响动,要不然还指不定要被他们偷走多少呢!
“要买狗!”
他转念就打定主意:“必须要买狗,而且要凶恶的。码的,我让你们再来偷,咬不死你们这些混蛋!”
捏了捏拳头,周禹当即决定,明天就去镇上买狗。而且直接买大狗,直接就能咬人的那种!
愤愤回到屋里,老爷子约莫也听到了响动,问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也不由骂了几句。
“咱家的黄鳝价钱高,人家眼红啊!”
老爷子叹息道:“这些人呐,有手有脚,却只晓得偷,没教养!”
“明天就去买狗,一次多买几条,我看还有没有人敢来偷!”
。。。
翌日早上,早饭过后,周禹直接就去了镇上。
自家黄鳝被偷的事,他并没宣传出去,因此,村里没人知道。要不然,又是个大谈资。周禹并不怀疑那些偷黄鳝的是村里人,村里人再是眼红,也不会干这样的事。一般而言,这样的偷儿,都是远处村子的,甚至镇上的也说不定。
只可惜天黑没看清到底是那些混蛋,要不然周禹一定会让他们好看!
到了镇上,直接就去了牲畜市场,但一眼望去,卖狗的不多,而且都是狗崽。现在买狗崽,至少要明年年中过后才堪一用,远水不解近火。
周禹想了想,要买大狗,也不容易。一来大狗已经被养熟了,不好卖。二来嘛,大狗有杀伤力,卖出去万一伤了人,就是个麻烦。
所以卖狗都卖狗崽。
但周禹现在急需大狗!
没办法,只能开口询问了。
就近就看到个老头儿,脚边放着个竹筐,里面三条小黑狗,毛茸茸的,十分可爱。于是上前,开口问道:“老爷子,我想买大狗,你有没有卖的?”
“买大狗?”老头一愣,道:“都是买狗崽回去养,你这小伙子,买大狗做什么?”
“我家昨晚差点遭贼,这大过年的,偷儿要找过年钱,防不胜防,所以就想到买狗。小狗崽短时间不顶用,所以只能买大狗了。”周禹解释了一下。
“是这样啊!”老头恍然,骂了一句:“****的偷儿!”
然后道:“大狗买回家可不好养熟。买回去不拴好,肯定要跑。而且认生,会咬人的。”
“这不没办法了吗。”周禹道:“先买了,慢慢养。”
老头点了点头,道:“大狗我没有。不过我知道谁家有大狗卖。小伙子准备买几条?”
“三条!”周禹听闻老头这么说,不由松了口气。
“三条。。。行,”说着话,老头儿站起来,提起竹筐:“跟我来。”
跟着老头,进了条小巷子,七歪八拐,就到了一个旧院子前。
老头喊了一声:“山狗子!”
“哎,谁呀。”声音从院子里传来,接着嘎吱,门打开,一个三十多岁的络腮胡子壮汉走了出来:“是楞子叔啊。”
老头也不废话,指了指周禹,就道:“我给你拉生意来了。”
壮汉山狗子这才看着周禹,打量了一下,道:“买狗?”
周禹点了点头:“买大狗,三条。”
“买大狗?!那你来对地方了。这青山镇,也只有我这里有大狗卖。”山狗子道:“我叫王大山,因为做狗的生意,他们都叫我山狗子,进来吧。”
王大山也不为山狗子这个称呼感难堪,很是自然的介绍了一下,就带着周禹和老头进了屋。
周禹也自我介绍了一下:“我叫周禹。”
山狗子点了点头:“你看,这些就是我的狗。”
院子里,左右两边两列笼子,里面都是一条条大狗。狗的气味,在这里浓重的让人皱眉。
“这些狗都是乡下送来的。”山狗子介绍道:“不是要让打狂犬病疫苗么,有些人家不想花那个钱,就干脆不要狗了,全拉我这里来了。”
然后又道:“土狗居多,十之八九都是。剩下的都是狼狗,也没什么特别的品种。如果你要买外国狗什么的,我这里没有。”
“我买狗就是看家。”周禹一边打量着笼子里的狗,一边道:“外国狗能看家吗?”
“这倒是。”山狗子咧嘴一笑:“这年头,外国狗炒的火热,但要说看家,还真要数土狗。外国狗买回去当儿子养,哪里能看家呀。”
边走边看,周禹就很快就看上了几条入眼的。
两条土狗,一条是大黄狗,浑身上下都是黄毛,没有杂色,要不是身上很多污渍,一定十分漂亮。
一条是黑狗,除了尾巴尖和四肢,也都是黑漆漆的一片。
剩下一条是条狼狗,棕褐色,十分高大,站起背部跟人腰杆差不多高,耳朵竖起,眼睛灵活,比其他的狼狗看起来有活力。
周禹也不废话,直接指了指这三条狗,道:“我要这三条,你看什么价?”
“好眼力!”山狗子竖起大拇指,道:“这三条,是我这里品相最好的。我也不欺你,土狗八百一条,狼狗一千五。”
“贵了!”周禹毫不犹豫道:“我在网上查过,成年的土狗,最好的也只卖三四百。狼狗五百就买得到。”
第十四章 寒假
“小老弟倒是谨慎。”山狗子意外的看了周禹一眼,却道:“价钱可以讲,但你开的价低了。”
“如果是这些,”山狗子指着那些蔫嗒嗒的狗道:“一百块钱一条我也卖给你。但你要的这几条,是我这里最好的。最好的,当然要卖出最好的价。”
“我是诚心要买,你开个实在点的价钱。”周禹道。
山狗子沉吟片刻,咬了咬牙,似乎一副亏大了的模样:“小老弟既然是诚心要买,那好,我也不跟你来虚的,土狗你给五百一条,狼狗收你一千二!”
“还是贵了。土狗我最多出三百。狼狗最多八百!”周禹立刻还价。
“太低了。土狗我可以让点,四百五。但狼狗不能降价!”
两人你来我往讨价还价,终于达成了共识。
土狗三百五,狼狗九百。
一千六就这么没了。
“我另送小老弟三根链子。”山狗子收了钱,脸上高兴,一边拿了链子,把三条狗拴起来,又用笼子给狗的嘴巴也套上,以防咬人,这才将铁链交给周禹。
周禹牵着三根铁链,心里也很高兴。这三条狗绝对是这里最好的狗,这不单单是周禹用眼睛看出来的,更多是靠感觉。
圆球融入周禹脑袋之后,他现在的感官,愈发的灵敏。
隐约能够感受到一些以前无法感受的东西。
比如这三条狗,其活力或者说生命力,就是这里所有狗里面最强大的。在周禹的感官中,这三条狗身上的灵性也是最高的。
这三条狗被周禹牵着,却不老实。虽然嘴巴被套着,无法咬人,但仍然呜呜的叫,眼睛盯着周禹,放射凶光,使劲拉扯。
也亏得周禹力气大,要不换个人来,怕还牵不走它们。
看周禹生意做成了,一边跟着的老头开口笑道:“小伙子买大狗回去,不好养熟。要不把我这三条狗崽一起买了。狗崽听话,好养。”
周禹一听,心想自己以后一定会承包更多的地来搞养殖种植,三条狗还真不够,多买几只狗崽回去,也不错。
当下道:“要多少?”
老头咧嘴开心一笑:“不多,三只你给六十。二十块一只。”
“行。”周禹也不讲价了,掏了六十块,三只狗崽也归了他。
牵着三条大狗,提着三只狗崽,坐小巴就不方便,只能找了个三轮,开了三十块的价钱,这才回了家。
狗是买回来了,狗崽不说,三条大狗要养熟也不是件简单的事。
至少三两个月内,不用想了。
而且三条狗,每天吃的也不在少数,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当然,农村里喂狗,尤其是土狗,多半就喂些剩饭剩菜将就着,但狼狗要求要高一些,好歹要喂些肉。
将狗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