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何苗一边收捶着的绳索,一边嘿嘿嘿贼笑。
  留下一群苗娃们在山上捶胸跺脚:“狗日的汉娃子们太奸猾了!”
  ……
  两人来到山下,大部队们都聚齐了,将大梁安放到板车上,李君阁开着猛禽往下拉。
  李家沟的年轻人们好像打了什么胜仗一样,一个个高兴得了不得。
  来到绿道,众人跳下车,将梁木下到工地旁边的滚马上放了下来。
  何苗一边往梁木上贴红纸,一边说道:“从现在直到上梁结束,都得有人守着了,顶梁顶梁,代表的是当家主,又是中堂的主干,而中堂是啥地方?那是全家供养祖先及神灵的地方!所以不容亵渎。任何人不得脚踩或蹲坐梁木,尤其是女人!女人若是横跨了梁木,会败坏新屋主人的运气的!老时间里有些相互有仇恨的,会特意指使自家女人去跨对方的梁木。拼着自家遭报应,也要去坏了别人的气运。”
  李君阁摇着脑袋,说道:“谁要是这么干,那简直是魔怔了,除了给自己弄一个心魔,今后时时想着自己要遭报应之外,没有任何意义,我家的梁,不用守!”
  话音还没落呢,后脑勺就挨了一巴掌:“放你的屁!”
  转头就看见大伯怒气冲冲的脸庞:“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六根大梁,全给我抬祠堂里去!我看谁敢在祖宗和你四爷爷前面造次!摆那里才真正不用守!”
  李君阁连忙见风使舵:“哎哟还是大伯想得周到,走走走,大家再受一把累,摆祠堂里,也让祖宗保佑保佑!”
  一行人又将大梁往祠堂里抬,一边抬一边嘻嘻哈哈听何苗一惊一乍地讲述在苗寨的逃跑经历。
  这一通弄完也是大半夜了,大家约好明天在绿道工地摆坝坝席吃柴火烧鸡公,这才各自散了。rw


第二百二十二章 掌墨师
  第二天一早,李君阁早早来到绿道边,还有六只大公鸡等着收拾呢!
  绿道边上就是苗娃们的工地,大锅大灶大棚子都是现成的,李君阁抓了二毛跟何苗打下手。
  都是十多斤的小脚乌骨大公鸡,鸡杂清理出来一会儿单炒,其余的磬磬哐哐剁成大块,在大锅里紧过水之后捞出,用热水洗净。然后将紧过鸡肉的鸡汤过滤单独放置一边。
  再用酱油和料酒加入大盆子中,将鸡块倒进去,两手下去一通猛捞,让鸡肉裹满料汁,腌一个小时左右。
  这个动作一定要趁热,这样的话鸡肉很容易吸收味道。
  大锅加入大油,然后倒入两包烧鸡公调料两包火锅料,再放入两斤辣椒干,两斤花椒翻炒。
  当年烧鸡公店开满了蜀都大街小巷,不过袋装调料一出来,一个个就关门了,因为烧鸡公只要配好了调料,做法实在太简单。
  将调料炒到香气四溢之后,李君阁加入鸡块继续翻炒,然后刚刚过滤好的鸡汤倒入锅中,将鸡炖起来。
  煮鸡的同时,把洋葱,芹菜,青椒,香菜洗净,切好。
  然后开始削青笋和土豆。
  大火炖到鸡肉耙软之后,倒入青笋和土豆,十分钟后加芹菜,洋葱和青辣椒。
  继续煮十分钟,撤火,加入香菜,装盆上桌。
  这菜真没难度,就是一个“大”字,大块,大锅,大火,大油,大香,大辣,大麻,大盆,最适合一群大老爷们光着膀子,就着泡酒大造一场。
  中午的时候,朱朝安开着车将阿冲叔和十多个苗娃领了下来。
  李家沟这边昨天参与偷梁的一群人也陆陆续续到了,也是十来个。
  烧鸡公香辣的气息充满了整个绿道,苗娃们坐在桌旁,鼻子直抽抽。
  一共坐了四桌,每桌一半苗娃一半汉娃,大家说起昨天偷梁的事情,两边情况一交换,都觉得又有趣又好笑。
  李君阁又将鸡杂炒好,每桌端上一大盆烧鸡公,两盘炒鸡杂,端起酒杯对阿冲叔说道:“简陋了,阿冲叔,昨天实在是承情了,寨子里的狗都没放出来,要不然李家沟人全得撂林子里!”
  阿冲叔哈哈大笑道:“本来就是图一个乐!难不成真当是贼娃子逮啊!哈哈哈!你不知道,我开始都选好六根梁材了,怕你跟苗娃不熟悉,想着先给你们绑上,图个方便。结果寨子里的人听说是山下皮娃要起梁,偷偷摸摸地你绑你家一根,我绑我家一根,整得满山都是,你说这事情闹得!”
  李君阁说道:“实在是太感激了,山上的情,我二皮记得牢实,以后苗寨的事,就是我的事!”
  阿冲叔连连摆手,说道:“要说情分,该是苗寨记着你皮娃的情分,这几十年了,寨子里何曾这么高兴过?老辈儿些的脸褶子里都是笑!对了这马上就要过年了,到时候你可一定要来寨子里过年啊!”
  李君阁看着自己身上的毛线背心加外套,说道:“这冬月都才刚到,腊月都还差一个月呢,怎么就说到过年了?”
  阿铜说道:“二皮你不知道吗?我们苗家过年就是冬月尾巴上,跟你们汉娃是不一样的!”
  李君阁这才反应过来,说道:“哈哈哈,忘记这茬了!到时候我一定来!”
  阿铜兴奋地道:“就是就是,今年寨子里肯定热闹得很,你可一定要上来啊!”
  经过昨晚偷梁一事,山上山下年轻人又熟络了一分,大杯喝酒,大块吃肉,很快就打成一片。
  李君阁又敬了阿冲叔一杯,说道:“阿冲叔,听何苗说你们老木工手艺人干活路的门道名堂不少,你跟我说说呗,我看看能不能让阿音把木楼工艺的和讲究也报上非遗。”
  阿冲叔说道:“这里边说头可就太多了,我们早年间都是师傅带徒弟,三年徒弟,一年帮工,是没得工钱拿的,之后才能出师,出师后还要跟着师傅当好几年的手下,这才能独挡一面。”
  “我们这行,大师傅叫‘掌墨师’,起房子没有图纸,不管房子多大,都在掌墨师脑子里面。”
  “整个房屋所需什么,怎样造作,掌墨师都必须了然于胸。”
  “所有的构件,无论梁、柱、枋、板、椽、檩、榫,都是木材加工来的,只用榫卯相接,没有一颗钉子,不管大小尺寸,摆放位置,在没有设计图纸的情况下,都要做到丝毫不差。”
  “几千根梁柱枋椽,都是掌墨师一个人用墨斗弹出来的,其它人,只是根据掌墨师画出的线条将木料改造成各种构件而已,这就是徒弟跟师傅的区别。”
  “所有构件架起来,一根都不出差错,榫卯严丝合缝,这就是吃饭的硬本事!也是‘掌墨师’这个名头的由来。”
  “再说回起屋,起屋十四步,步步都有许许多多的的规范法则,还有许多敬神祭神、祷福祷祥的仪式,都是师傅言传身教。空有手艺,再加上一本《鲁班书》,没有传承,是做不好掌墨师的。”
  “就拿造屋之前的准备来说吧,首先是选址,基本是以选择依山面水,坐北朝南,地势高低适中为原则。具体屋场讲究山体厚实,左右不壑,算是基本。当然更好的还有靠山面水,藏风聚气。如果能找到龙虎护佑,凤凰翔栖,灵龟浮图之类,那就是可遇不可求的风水宝地了。”
  “选址时有多种禁忌,比如如果对面是白岩山,那就会影响后人,死后容易成为“白毛”;比如忌屋场前后空虚,所谓‘前空后空,不出寡妇出寡公’……”
  “遇到这些地方,也不是不能造屋,那就需要造墨师的本事了,行话叫‘补偏救蔽’,或者栽种树木,或者配以厢房,或者修造猪圈牛栏,用各种方式予以补救。”
  李君阁抠着脑门道:“听你这么说,我咋觉得你们这行当,是抢了风水先生的饭碗呢?”
  阿冲叔不无得意地说道:“好的风水先生,不一定能当好的掌墨师,但是好的掌墨师,肯定还是风水先生。”
  然后接着说道:“选址完毕,接下来就是‘打屋基’了,打屋基有这样几个小的环节。打屋基之前先要祭山,因为‘打屋基’意味着占山,因而要祭山神爷爷,得到他的许可才行,一般用鸡,也有用猪、羊等,但忌用牛。”
  “因为牛是我们的衣食之源,是天神派下来帮助我们生活的,因此我们忌用牛作祭品。”
  “祭山一般由神汉进行,有时也由我们比较内行的掌墨师充任归仪式的主持。”
  “祭山以后,就是‘定向’,由风水先生架罗盘定房屋的方向,我们的说法叫‘定龙垄’,一是测定山势吉凶,二是定吉利的方向,以便确定大门向何方开。”
  “过去建吊脚楼,多依山就势建筑,方位不好讲,就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
  “后来山下平地也开始修木楼了,就要讲究房屋的坐向。”
  “定向当然有一定的原则,《鲁班书》上讲法是‘阳宅来龙原无异,居处需要宽平势。明堂需要客不为,万堂门广先立位。东厢西垫及包厨,庭院楼台园圃地。或入山头找平原,前后有水环抱贵。左右有路亦如然,但遇返跳必须忌。水木金土四位龙,此作佳基终吉利。’”
  “这虽是汉家的说法,但我们苗家阳宅定向也多以此作为一般法门。”
  “除了使房屋修造后的方向正,还要考虑与家主的八字是否相合。”
  “房屋的朝向多坐北朝南但是有不能正南正北,需要偏东十五度。”
  “据说这是朱元璋进京修天安门后,要独占坐北朝南这一方位,不让民间有这个坐向。即使要修,家中也应有为官者,不然,犯禁了要遭罚,万一要修,也不准向正南方。改土归流之后,我们苗家也只得依从,这规矩一直沿用至今。”
  “除了南北朝向,也可根据地形地势或坐西朝东,或坐东朝西。但是一般不坐南朝北,因门窗向北开,有‘北风扫堂,家破人亡’的说法。”
  李君阁听得两眼转圈圈:“太讲究了!不知道现在修电梯公寓的设计者,是不是也要考虑这些!设计房子的还要懂看风水,真是涨了见识了!”
  阿冲叔笑道:“其实除了风水先生跟造墨师,只凭经验,主人家自己也是可以给自己的房子断朝向的。”
  李君阁大喜道:“还有这种事情?那该怎么看呢?赶紧跟我说说,以后我也可以冒充一把风水大师!”
  阿冲叔说道:“其实简单的很,比如看喜鹊砌窝或梁上燕子砌窝的窝口朝向,又比如你家大白或者大呆出门后常去的方向,都可以认为就是吉利方向。”
  李君阁哭笑不得:“前边你说了那么大一套,现在又告诉我这么简单的断法,这到底靠不靠谱啊?!”
  阿冲叔笑道:“大致是靠谱的,因为两者的断法,往往方向出奇的一致。这个没有道理可讲了!”
  李君阁又端起一杯酒,说道:“原来造屋之前还有这么多的准备工作,来来来,阿冲叔劳您受累了,我再敬你一杯。”
  阿冲叔喝了一杯,谈兴越来越高,说道:“这还没完呢!”
  “接下来就是‘择时’了,这是破土前的必要准备。择时是根据家主的八字情况,所选屋场的环境状况,结合修造屋基的大致时段,选择一个大吉大利的时间来进行,如阴日阳日,阴时阳时等……”
  “之后是请工,就是请帮忙打屋场的人员,这也得挑。劳动力强、经验丰富只是一个方面,另外还要选择一些阳气重的人、福德双修的人、子孙旺盛的人。选工时,还要组织一些小孩由这些人带到工地走上一圈,以表示这个屋场今后会发人。”


第二百二十三章 木匠也非遗
  “接下来就是生火,这是所请之人到达工地后,率先拾上一些树枝之类,生起一堆大火,这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照明,因为打屋基往往在交更过后,阳气始生之时,这时天还没亮,需要照明,另一方面是证明这个屋场以后火旺。”
  “再下来是破土,由德高望众的人率先挖第一锄土,然后大家跟着进行。”
  朱朝安一直津津有味地听着,这时插口道:“这个我秒懂,请书记县长在奠基仪式上挖上一铁锹,这事儿我老爸常干,我也跟着学了个全,这几栋木楼,我是请四爷爷来开的第一锹。”
  阿冲叔说道:“老时间里有些地方破土还可以用一头大水牛,牛角上缠一匹红绸布,架上犁拉一道,认为这样众生瑞气,五谷丰登,百代兴旺。开犁时,主人要放鞭炮祭天地,《鲁班书》里有供犁地者边犁边唱的歌诀:‘手牵神牛入屋场,贺喜主东竖栋梁。手牵神牛犁向东,东方红日照堂中;手牵神牛犁向南,南极仙翁赐寿诞;手牵神牛犁向西,犀牛望月生瑞气;手牵神牛犁向北,北斗高照龙头倔。东南西北都犁到,地杰人灵创基业。’”
  李君阁突然想起一件事情,说道:“等等,我可是听说挖地基时经常挖出一些东西的,遇到这样的事情有没有说道?”
  阿冲叔随口就来:“这就是‘释异’了。这也是掌墨师的工作之一。可不光是在‘破土’的时候,以后整个屋场建造过程中,经常有可能发生一些你所说的类似的怪异的现象,如挖出一些动物,看见一些异物,出现一些天像等,不一而足。”
  “遇到这种时候掌墨师就要起卦,定吉凶。或祝祷谢神,或禳解化凶,总之要求对这些异事异物进行封赠。比如最常见的就是挖到耗子洞,处理方法也最简单,我们会高喊‘尽吃细粮,儿孙满堂’这类的吉祥话,表示这不是坏事,主人家也就安心了。”
  “异象真不一定就是坏事,当年张仪建蜀都城,就是在锦江旁看到一个大乌龟带着一群小乌龟在水中嬉游,这才定下来的宝址!果然后来就成了‘天府之国’!”
  李君阁哈哈大笑:“高!实在是高!这也太人性化了!好的算命先生不一定是好的掌墨师,但好的掌墨师一定是好的算命先生!是这个理儿吧阿冲叔?”
  阿冲叔笑道:“八九不离十!这顶高帽我还真受得起!哈哈哈哈!接下来就该是‘定法稷’,屋基打造完毕之后,家主便将匠人请到现场,商定修造房屋的规模、样式。你们这几栋木楼,其实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才由我们来接手的。”
  李君阁就看着朱朝安一脸的鄙夷:“看看,看看!什么叫传统!什么叫讲究!猪儿虫我就纳闷了,这么多说道,你咋就整一个奠基仪式便把我糊弄了呢?”
  朱朝安一口酒喷了出来:“我靠!阿冲叔说的这些,我连听都没有听说过,估摸着我爸都不懂!你叫我上哪里跟你寻这套规矩去?”
  阿冲叔笑道:“起屋十四步,选址、打屋基、定法稷、伐木、立马、起造、安磉凳、排扇、立山、上梁、布盖、装屋、安财门、请火。我们这才刚刚讲了前三项,后面的说道还多着呢。要是朝安他们照这么干,那工期都耽误多少了啊?”
  李君阁说道:“没说的了,不说苗家木楼奇特精美的建筑风格,科学的空间结构,光凭这套规矩讲究,都已经够得上非遗了。”
  阿冲叔说道:“起屋最热闹的时候,莫过于立山跟上梁了,到时候全村人都要来帮忙凑热闹的,到时候你还得破费哟。”
  李君阁笑道:“这个我晓得,不过有什么名堂讲究不记得了,小时候光记得抢糖抢粑粑了!”
  阿冲叔笑道:“哈哈哈,再等半个月,等我们将扇排好,然后就立山上梁,到时候娃子们也该过元旦回来了,正好热闹!弄完我们一起上苗寨过年!”
  李君阁说道:“等山上过完年,我们下边也就该准备过年了,今年实在是忙乱,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好在没出啥纰漏,拉扯着就算过来了。”
  阿冲叔笑道:“种树种地养鱼这些事情,阿冲叔我还是懂一些的,这些玩意儿有的见效很慢,光基础就要打好几年,真是急不来的。你已经做得很好了。”
  李君阁笑道:“是啊,十年树木,不是能一蹴而就的。”
  吃过这顿“偷梁宴”,李君阁又去兰场,看看林旺财那边的进度。
  却看到杨教授跟助手小丁和吴志秋已经在实验室里了,林旺财正拿着培养杯跟杨教授介绍着什么。
  三人见到李君阁到来,都从组培实验室里出来。
  吴志秋哈哈大笑:“二皮,好消息!杨教授考察得差不多了,我们李家沟这边,果然也是富硒带!这下我们的荔枝,能够打上富硒水果的牌子了!”
  李君阁大喜,说道:“真的?哈哈哈那真是太好了!”
  杨教授摇头叹气道:“确实属于富硒带,不过地域还是太小了,只包括悬天寨和李家沟村,还有盘鳌乡的一部分,没法改变我省的贫硒大省的局面啊!”
  李君阁已经乐得见眉不见眼了,摆手道:“不敢想不敢想,这已经是老天爷开眼了,这下子搞生态农业阻力就更小了!”
  杨教授说道:“这个肯定没问题,我们农大到时候也要给县政府出一套建议书,也会向他们给出这样的建议的。”
  吴志秋说道:“那二皮你得赶紧跑一跑县里,打听下如何取得富硒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的认证问题,还要添置检测设备,做好产品质检和管控,没有取得认证,标签没法贴,那就是把猪肉卖成白菜价了。”
  杨教授说道:“我省好不容易有个富硒带,不容易啊,是应该趁热打铁。”
  李君阁挠头道:“现在能拿得出来的农产品,只有米和鲫鱼,其余的都不成气候啊!”
  吴志秋说道:“未雨绸缪啊,杨教授检查了,你那几十亩菜地也符合标准,我们就先送选九里香,乌金血,鲫鱼和蔬菜这四样,先为明年大推广做好准备吧!”
  四人来到猪场宿舍,林旺财摆上茶,大家一起边喝茶边聊天。
  杨教授说道:“志秋这思路是对的,这些事情也不是一时半会能跑下来的,现在就该做准备了。”
  转头又对吴志秋说道:“志秋,李家沟和悬天寨这片地方,你们要好好合计下,怎么把生态农业发展起来,这抓着一把好牌打成个烂叫的事情,地方上不是没有发生过,信心要有,步子也要稳啊!”
  李君阁说道:“杨爷爷说的是正理,即便是宝地,也不能闷着脑袋大干快上,现在还是趟路子阶段,市场没有培育出来之前,种什么都是白瞎。”
  杨教授点头道:“对的,宁愿稳一点,也不能像红水市那几个养竹鼠的村子一样,这好东西真不一定就卖得掉!”
  说完又长吁了一口气:“紫玉淮山药,好东西吧?今年又听说不少地方烂地里了。”
  李君阁也暗自心惊,看来这电商平台还得好好经营啊,这算是自己能亲手掌握的市场渠道,绝对不能丢。
  虽然和于丫头那里签署了伙伴协议,起步比胡乱瞎种的那些村高了不少,但是市场是无情的,还是要多一道保险才能牢靠。
  聊完这些,杨教授又换了个话题,对林旺财说道:“老林不容易,几十年来都在搞组培研究,这方面的技术已经吃得很透了。”
  说完话题一转:“不过农技科技日新月异,我国是农业大国,好些技术走在世界前沿的,上次你说明年准备在山上林下种中药材,我将报告传给了我们学校的药用植物研究所的研究员看过了,你们的天麻项目选得还是不错的。”
  李君阁笑道:“其实也不是选的,主要是天麻的道地就在我们这一带,跟金钗石斛一样。因此我们选定了这两种。”
  杨教授笑道:“这就是凭经验了,那们知道石斛和天麻有什么关系吗?”
  李君阁麻爪了,说道:“这个真不清楚了,我只知道在我们这里这两样药材药性都比较好,长势也还不错。”
  林旺财说道:“要说起共同点的话,这两样都是和真菌共生的兰科植物,尤其是天麻,连叶绿素都没有,全靠吸收土壤中细菌滋生的养分成长,最后也能开花;噢对了,两者的种子也类似,都没有胚乳,呈粉末状;也是成熟之后爆开,种子随风飘散;发芽率也是非常低,要发芽生长,必须依靠环境中的共生菌群。”
  杨教授笑道:“说得非常对,因为这个特性,两者的根,都叫菌根,它们的发芽生长,都跟共生的菌根菌群有极大的关系。现在我们农大的药用植物研究所和珍稀植物研究所在联合攻关,对于这些菌根菌类,已经研究出了不少成果了,你们选定的这两样东西,就涉及到其中的一个菌类,叫石斛小菇,听说过没?”
  这下连吴志秋都在摇头了。
  杨教授说道:“不知道也不奇怪,这是微生物学的范畴。我们已经从形态学,超微结构和分子结构分析上对这些菌群搞了几十年的研究了,现在一些成果到了应用推广阶段,石斛小菇就是其中一项。”


第二百二十四章 好事儿太多也麻烦
  杨教授继续说道:“石斛小菇是小菇属一类真菌,同时也是一种菌根菌。常寄生在菌根类植物当中,属天麻、石斛等植物的种子共生萌发菌。它们只能侵染天麻和石斛种胚基部细胞,不会侵染植物本身,还可以为种子提供营养,从而促使天麻和石斛种子发芽。”
  “知道这一项技术带来的影响吗?石斛小菇伴播天麻种子后,种子发芽率高达百分之八十五!播后一年半后,天麻鲜产达每平米三十二斤!”
  “我靠!”李君阁一想到石斛和天麻果实中以万为单位的种子,这个基数再乘以百分之八十五,这项技术用“逆天”二字形容都不多余了。
  杨教授接着说道:“对于石斛来说,如果先用石斛小菇分别培养菌根真菌和石斛苗,再将菌根真菌与石斛苗共生栽培。采用该项新技术,可大大缩短石斛的生长周期,提高石斛产量和有效成分含量!”
  “最关键的是,该项技术栽培方法简单、投资少、不施任何肥料和农药,生产出的石斛和天麻,均为绿色产品。”
  林旺财最关心的却是兰花,赶紧问道:“那兰花呢?兰花是否也有类似的对应菌种?”
  杨教授说道:“目前对于兰花的伴生菌研究还在进行当中,倒是没有听说有什么突破性进展。”
  李君阁关心的主要还是可推广的种植技术,赶忙问道:“那这项技术,还有这些菌种,我们能够学到买到吗?”
  杨教授说道:“我来之前听他们说正在寻找技术转化基地,就是将实验室技术转化为应用技术的地方。我看你们李家沟就很不错嘛,山好水好人也好,风景优美,气候适宜,本身又是兰科植物的道地产地,现在你把生活后勤也保障起来了,科研工作者也是人,能有个舒适的工作环境,谁不愿意呢?你们要是有这个意向的话,我回去就跟他们说说。”
  李君阁哈哈大笑道:“有!太有了!甚至你们可以先来人跟设备就行,我们的实验室两家先合用着,条件确实简陋了些,不过这些都是可以改变的嘛!农大的专家肯定对富硒带不陌生,来我们李家沟,不光能做事,还能顺便养养生!”
  杨教授一想还真是这个理,不由得大为意动,说道:“那干脆也别等了,我今天就给两个所长说说这事情!”
  李君阁说道:“对对对,我也跟阿音说说,让她去县里汇报富硒带调查结果的时候,顺便给县里提提这事情,我们夹川本来就是农业大县,要获得这些支持应该不难。”
  当天晚上就去村委找阿音,阿音见到李君阁说道:“二皮你自己去玩吧,我这里都忙得不可开交了!”
  李君阁一看可不是吗,阿音办公桌上推满了一摞摞的a4纸打印件,足有半米高,十几份报告。
  有土壤的,有气候的,有物种的,有种植加工方式的……
  李君阁一看就说道:“杨教授的工作作风可真扎实啊!”
  阿音说道:“是啊,值得学习,就是要提炼成一份给县政府的报告,可为难死我了,今晚是别想睡觉了。”
  李君阁捡出一份报告翻看起来,说道:“那我也来帮忙吧,每份先凝练出一段摘要来,你先负责报告的头尾格式吧,然后酌情添加摘要内容,具体报告以后你有空了再慢慢看。唉,本来还准备给你提提刚刚跟杨教授谈的事情呢。”
  阿音眼睛盯着电脑屏幕,键盘敲得哒哒响,嘴里说道:“不耽误,你说我听。”
  李君阁说道:“跟杨教授聊天才知道,农大的两个研究所,珍稀植物研究所和药用植物研究所,他们对兰科植物菌根菌群的研究,对我们李家沟天麻石斛兰草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阿音惊讶道:“天麻也是兰科?”
  李君阁老脸一红:“我也是今天才知道,听说现在他们正在选定技术转化基地,就是让技术从实验室走出来,形成一套产业技术,以后好在农业地区推广。我跟杨教授都觉得,这个基地,建在我们李家沟非常合适,可要争取过来啊。”
  阿音哭笑不得说道:“这好事来得太多太急也麻烦啊!这马上年终了,我还得准备总结报告;非遗那边一大摊子事情,就算李家沟的交给你,苗寨的事情得我来吧?还要组织平时的生产销售;还有网站维护;村里冬闲里还要组织清塘,修渠,扎篱笆,剪果树;马上大量务工人员就要返乡了,怎么让大家平平安安过好春节,治安,消防,宣传,都是这时候;五保户还要慰问送温暖;来年的工作计划也要拟定好,农业生产要组织,忙不过来了啊!”
  李君阁听得也挠头,说道:“看来这冬闲也闲不了啊,这就是基层工作所谓的‘上头千根线,底下一根针‘了。那你苗年怎么办?不回寨子了啊?”
  阿音叹气道:“有什么办法?实在不行就在山下过吧。”
  李君阁将一份报告摘录好,将半张a4纸写上一段夹好放到一边,又重新拿起一份摊开,说道:“那怎么行!赶秋节你就没有过了,这年再不过,育爷爷得说我们李家沟人不地道了。”
  阿音笑道:“那你就得来帮我,这段时间就别逗鹰遛狗了,每天来陪我上班,给我做编外秘书吧。”
  李君阁摇头道:“啥事都要亲力亲为,什么时候才能过上每天就看看新闻,下下决策,听听财务报告,然后就游山玩水钓鱼的日子啊!”
  阿音哈哈大笑:“哟!二皮你还挺有志向嘛!这是要做ceo的节奏啊。”
  李君阁摇头说道:“可怜我已经把网站新一年的宣传词都想好了,‘来到李家沟,让生活慢一点。’,这不是扯吗?”
  阿音笑道:“你这是对外人说的,我们自己倒是用不着这样。”
  李君阁说道:“连二毛对跟我说他那小超市都要往大了扩了,这两个月流水都翻番了,我们李家沟的客流量现在有多少了?”
  阿音笑道:“这个应该问庆国哥和凡梅嫂子吧?他们管着李家沟的进出。我只能估个大数,主要就是你那农家乐的长住客和流水客,还有就是钓友,每天差不多小一百人吧。对了,现在钓友越来越多了,在野外住帐篷始终有安全隐患,不是人人都习惯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