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君阁说道:“人家芊芊这么给力,这个医疗队我们必须好好宣传啊,你看这里,‘医疗队还进入了苗寨’,这有意思吗?你应该这样写:‘医疗队的同志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通过刚刚架设的溜索,终于抵达了悬天崖顶’。”
“什么悬天崖顶!明明是从天书崖上去的!”
“你怎么能这样呢?悬天崖跟天书崖,哪个听起来更吓人?”
“……”
“接着来啊,溜索共分十段,跨度长达七公里,落差高度七百米,同志们的身体被凛冽的山风吹得晃来晃去,脚下就是万丈深渊。然而同志们战胜了对大自然的恐惧,一心只想将温暖送到乡亲们身边……”
“恐惧个屁!小雪跟芊芊姐都乐开花了!都说下个星期还要跟着小美一起来!”
“你别管人家开不开心,你要让人家的领导开心啊!”
“……”
“还有啊,双脚终于重新踏上了实地,见到苗寨里乡亲们亲切的笑脸,同志们觉得一切的辛劳付出都是值得的,当乡亲拉着队员们的手的千恩万谢的时候,队员们只是谦虚地说了一句:‘没什么,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
“瞎扯,他们都在喊:‘哇塞!好漂亮啊!真是不虚此行啊!’”
“你这不是煞风景嘛!你敢不敢把他们这句写上去?!”
“……”
“对了,我让你好好拍的白大褂溜溜索的照片呢,你存哪儿了?得好好选一张出来……”
“啊——我反应过来了!有人说穿着白大褂溜溜索可能不安全,你一个劲的说没事,还非得让人家穿上!原来在这里等着呢!”
“开什么玩笑!《千尺长空上的白衣天使》也!这么高大上伟光正的噱头!我能让那傻小子给毁了?不是只让刘主任穿着拍了那一段嘛!人家刘主任就秒懂我的意思,啧啧啧,难怪能当主任……”
“……”
折腾了半天,阿音最后还是妥协了,将新闻照李君阁的意思改了一遍,虽然没有李君阁说的那么恶心,还是边写边起鸡皮疙瘩,最后再配上那张《千尺长空上的白衣天使》发了出去。
按李君阁的话说,“花花轿子人抬人”,这好歹也是还一个人情。
不一会论坛上面一片点赞声,下边出现不少“向白衣天使致敬”“人间大美”之类的回复,这就是节奏被带起来了。
梁慧丽跟于晓蓉也下山了,于晓蓉还跟李君阁正儿八经地签了一个协议,心满意足地走了。
杨教授跟俩国际友人还在山上,杨教授是认真工作,俩妹崽,呃,玩得不想下来了。
这天李君阁正在实验室跟林旺财检查兰苗和石斛苗的长势,大堂哥来了。
见到一身无菌服的两个科研人员,大堂哥有点打怵,隔着玻璃打手势招呼李君阁出来。
李君阁刚刚出来,大堂哥就塞给他一张大红帖子,说道:“我的新店这个星期开张,竹鼠长得咋样了?”
李君阁说道:“大的有五斤多了,恭喜恭喜……”
话还没说完,就被大堂哥一把扯上:“走走走,赶紧看看去!”
见到肥大的竹鼠,大堂哥就乐得见眉不见眼了:“哈哈哈,不错不错,养得真好!先给我整三十个!”
李君阁赶紧制止:“三十个?那我久长居那边怎么办?”
大堂哥耍赖:“那就十五个,外加十五个当做新店开张的贺礼!”
李君阁翻着白眼:“这有区别吗?”
大堂哥说道:“不管,这开张生意,没有俩镇堂子的菜还行!刘三娃改良那个菜,蘑菇淡豆豉焖竹鼠,连金老都夸了两句的,这就了不得了啊!你必须给我拿去镇堂子!”
李君阁说道:“好吧好吧,不过这竹鼠经不起你那样的消耗啊,你估摸一下以后每周要多少才够?”
大堂哥说道:“我们夹川吃竹鼠是老传统,不过以前是太精贵没得吃,现在我那新堂口扩老大了,你要是能每周给我三十个……”
李君阁赶紧说道:“打住吧!总共七八百只,你打算半年就连母子一起给我整完?”
大堂哥说道:“赶紧扩啊!去红水市乡下收啊!他们早都盼着你去了吧?收回来育肥就是钱,多好?”
李君阁摸着下巴,寻思这倒是一条路子。
大堂哥心满意足地弄了三十只竹鼠,临了还拉了几百斤鲫鱼一百多斤草鱼,叮嘱他早点去县城里帮忙,这才走了。
先去了一趟盘鳌乡,见见老小石头,反正要去县城,有个事情还得以石雕为契机,跟薛县长好好说道说道。
来到盘鳌乡,小石头看到李君阁非常惊喜:“二皮!你有时间没来了!快来快来,给你看个东西!”
说完拉着李君阁就往自己房间走。
李君阁说道:“等等,车上还给你带了些东西……”
小石头兴奋地说道:“一会再说!先看看我做的东西!”
李君阁只好跟着他进屋。
屋子里收拾得越发齐整了,李君阁眼瞅着添了好几样新电器。
现在小石头每个月小一万拿着,日子眼看就滋润起来了。
石头婶看到李君阁,就跟李君阁看到于晓蓉一样,那都是接财神的目光。
跟石头婶问了安,还没提石头叔呢,就被小石头一把扯进自己房间。
小石头房间里当窗有个工作台,这也是李君阁从网上给他置办的,看着是一张桌子上罩着一个有机玻璃大箱子,上面开着两个洞可以把手伸进去,里面是电磨,风机,滴水管,操作时如果产生了石粉烟尘之类的东西,都能被抽到室外去。
即时如此,李君阁还是严格要求小石头操作的时候必须戴上口罩,这石肺病可是无药可医的。
小石头打开抽屉,摸出一个小盒子,取出一样东西来给李君阁观瞧。
这是一个青珉石的小石雕,石料本身上半部布满了石眼,下半部少量的点缀着几个。
小石头将石料处理成了一个憨态可掬的三脚金蟾,背上的石眼被处理成了一个个金灿灿的铜钱,堪称石材和石工的完美结合,巧夺天工。
“牛!这工绝了!”李君阁竖起大拇指。
小石头得意洋洋:“哈哈哈!外面这工不算啥,关键是肚子里头!”
李君阁翻看着小金蟾,发现嘴巴那里有个孔,屁股那里也有一个孔。
李君阁就有点无解了,想来想去只有旺财叔茶盘上的紫砂乌龟是这样,于是问道:“这是茶宠?”
金蟾三条腿,是因为被刘海刘大仙砍掉了一条。刘海钓金蟾这故事也是传统雕刻的常选题材,金蟾会吐铜钱,生意人喜欢这个采头。
就见小石头哈哈大笑:“甩茶宠八条大街!你对着眼吹吹!”
李君阁翻着小金蟾:“吹嘴巴还是吹屁股?”
第二百一十一章 抬工号子
小石头笑道:“当然是吹嘴巴!不过你要吹屁股我也没意见。”
李君阁将金蟾放到嘴巴边,就像跟癞蛤蟆接吻一样,吹了一口。
一道清越嘹亮的啸声在小房间里响起来。
“我靠!”李君阁大惊:“你们弄成了?”
小石头说道:“我跟我爹整天琢磨那石号,已经差不多了,我爹整天拿着你送来的树脂练手,我一琢磨,我可以弄一套袖珍的工具先弄小件啊,结果就弄出这么个东西!没石号那么复杂,不过也能响。”
李君阁大喜,拉着小石头又叫又跳:“小石头!真有你的!这项非遗,成了!”
就听一个声音在门口说道:“成什么成,这石号还没开工呢!”
一转头,却是老石头含笑望着房间里的两人。
三人出屋在堂屋里坐下摆谈,石头婶给李君阁端上茶水。
李君阁对石头叔说道:“石头叔,这真是成了啊,路子已经趟出来了,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老石头招呼小石头把最近雕好的砚台给李君阁拿出来,又是五六十方。
指着其中的十方雕工最精美砚台说道:“最近拿你的砚台练了练手眼,我觉得是差不多了,抽个黄道吉日,这就准备着手打石号了,就是这材料?”
李君阁大喜:“石头叔,你真有把握了?”
石头叔说道:“走,带你瞧瞧去。”
两人来到屋后一个大棚子里,里面用红布盖着一个东西。
石头叔将红布一扯,露出里边大块的树脂,只见树脂里面孔道弯绕盘旋,俨然跟大师兄制作出来的石号内部结构图一模一样。
李君阁把鼻尖都贴在了树脂上,双眼仔细着着里边繁复的孔道:“神了啊!真特么神了啊!”
说完又拉着老石头的手狂跳:“成了啊!真成了啊!哈哈哈哈!走走走,我们去选石材去!”
拉着老小二石头就往自己的车飞奔。
都点火了才突然想起,还给这一家子带了东西呢。
又下得车来,从后尾箱拖下来两大袋子米扛肩膀上,进堂屋放下,对石头婶说道:“石头婶,这米是山上下来的,说是吃了对眼睛有好处,您常给那爷俩弄些吃啊,吃完了我再给你们送来,哈哈哈哈,我们选石材去了!”
说完转身跑了,留石头婶在堂屋里一边带笑,一边又红着眼眶,嘴里喃喃自语:“一个老憨包,两个小憨包……”
来到久长居下的河滩上,李君阁对两人说道:“小的堆在久长居库房,大的都在这里了,你们随便选!”
老石头都看得惊着了:“二皮你都弄了这么多了?听说你这些石头是按斤买的,这是花了多少钱啊?”
正好老妈过来看大雁,闻言抱怨道:“谁说不是呢,现在李家沟都说我家出了个憨包娃子!这小半年下来,不显山不露水的,前几天一合计,吓死个先人,出去二三十万了!”
李君阁笑眯眯地道:“我就跟家先祖德茂公那憨包祖奶奶一样,憨人有憨福,你看现在不还是不愁吃不愁喝嘛。”
老石头对老妈说道:“姐姐啊,皮娃是个能耐人,他要做的事情我们这辈儿有些是看不懂的,说起来惭愧,我那一家子,现在都还是皮娃养活着呢!”
老妈连忙安慰说道:“哎哟您这话就言重了,听阿音说,他们山上一个藤镯子,城里能卖上百块!所以我琢磨着你们那砚台,怎么也得卖小三百不是,你又不是没出力,哪里有什么养活不养活的话!”
老石头摇着脑袋道:“你们老李家人性好,要是没有皮娃,我现在还在天天打碓窝,哪里有闲心琢磨祖宗留下那些东西,我老石头不能不记着这份情哪!”
李君阁说道:“石头叔你可别这么说,你才是盘鳌乡真正的宝贝。对了,我李家沟的环境比盘鳌乡好得多,取石材也方便,要不等木楼修起来,你们也搬过来?跟篾匠叔做邻居,你们都是手艺人,又是好朋友,大家住得近也有话聊,你说怎么样?”
老妈在旁边都要晕厥了,心里哀叹我家怎么出了这么个败家的祖宗!自家还住着破房子呢,新房子还没见着样子就先送出去了两栋!
李君阁却不这样想,李家沟要打造非遗文化村,没几个传承人当坐塘鱼还成?现在已经敲定的就有篾匠叔,刘三高,加上自家奶奶,再把石头叔划拉过来,一个村四个非遗项目传承人,走到哪里都敢拍着胸脯说自己是非遗文化村。
要是猎户叔,药师叔也能申报成功,再把一些老风俗老节庆活动发掘出来的话,啧啧啧,那就更加不得了了。
现在看着不显山不露水,可等到游客多了,这个就是金字招牌,远不是区区几栋木楼的价值能比拟的。
老石头却连连摆手:“不行不行,这怎么行!这个不合适!”
李君阁说道:“这有什么不合适,以后这边游客多,石雕店肯定是要开的。这青珉石的石性,雕刻的题材,你们才是大行家。内行说一句,胜过我外行说一天!要是你们不来,我还得招人看店,东西还不一定卖得出去!你们过来,到时候上家下店,你们也方便,我也省了招人的钱,这是两全其美的好事啊,就这么说定了!”
老石头还在犹豫。
李君阁握着老石头的双手,继续劝道:“现在石号已经见到曙光了,我这就进县城去找薛县长,早日将你们两位的非遗传承人身份定下来,到时候就比照篾匠叔的模式,我出场地出原材料,你们出手艺,所得五五分,我们一起把李家沟非遗文化村的牌子打造出来,石头叔,这个工作,你得支持我!”
老石头叹气道:“这哪里是要我支持你,分明是你匀我好处!得,皮娃你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这情我不受着那就是给脸不要脸了。那行,你说啥时候搬,我们一家就啥时候搬!”
李君阁大喜,说道:“哈哈哈,那就这么说定了!来来来,赶紧选石头,也不用搬来搬去的了,待会将石材弄到久长居去,给你开个单间,你每天坐船来雕刻,中午就在久长居吃饭!”
老石头说道:“这敢情好了!呆家里鸡一阵鸭一阵的,都没法静下心来搞这个,这下子好了,不受家里那婆娘的打扰,可以安心干活了!”
老妈偷偷在心里翻白眼:“农活那才是正经活!这老东西把活路都扔给媳妇,自家干这些不着四五的事情,还好意思说嘴!”
大石料涡环孔洞挺多的,老小石头选了半天才选出两块大小合适的,每块都上千斤重。
这些大石料都是李君阁趁半夜没人的时候偷偷从空间里腾出来的,跟村里人卖来的石头混在一起,倒是没有露出痕迹,现在要在众目睽睽下搬上久长居,李君阁就麻爪了。
老石头笑道:“皮娃怕是没干过这个吧?这得六个大汉合抬!”
没办法偷懒了,李君阁只好叫来村里几个壮汉,万大力,何苗,李东升,王宏光,加上自己。老石头说还得他来领号子,这就凑出了六个。
将大石头用粗麻绳捆扎好,穿上三根粗竹杠,给猛禽搭上跳板,石头叔占了左首的位置,然后剩下五人依次排好,就见石头叔喊一声:“嘿作……起!”众人合力将石头抬了起来。
就见石头叔低吼道:“抬石头嘛!”
众人脚下踩着节奏,小步前进,也跟着低吼应和:“嘿作嘿呀!”
“上高坡呀!”
“嘿作且呀!”
“手巴稳嘛!”
“嘿作嘿呀!”
“脚跟紧呀!”
“嘿作且呀!”
“攒把劲嘛!”
“嘿作嘿呀!”
“挺起腰呀!”
“嘿作且呀!”
“步子稳嘛!”
“嘿作嘿呀!”
“头放低呀!”
“嘿作且呀!”
“矬命人嘛!”
“嘿作嘿呀!”
“下苦力呀!”
“嘿作且呀!”
……
好不容易将石头抬上车,李君阁揉着肿痛的肩膀,说道:“石头叔,这套号子,我觉得也可以上非遗哟!”
老石头说道:“这是抬工号子,还比不得船工号子。”
李君阁默默点头,当年大船上三峡,那些拉纤的船工,活路才是最苦的,老话说“挖煤的埋了没有死,拉纤的死了没得埋”,船工号子里,声声都是血汗跟眼泪。
将石头拉到久长居,李君阁交代李东升艾玉莲要好好照顾好老石头,这才登上五溪一号去县城。
给王从军打电话,告知他有事情想见见薛县长,王从军答应下来,叫他下船就到县政府来,薛县长也想见他。
这还真是赶巧了,李君阁下了船就赶忙着到了县政府。
王从军领着他来到薛县长的门前,轻轻敲了敲门,里面应道:“请进。”
见到来的是李君阁,薛县长就笑了:“皮娃来了,坐坐,好久没有跟你摆摆龙门阵了,听农业局的局长跟我说,你们那边发现好东西了?”
李君阁装糊涂,嘿嘿笑道:“我们的好东西太多了,薛县长你说的是哪样?”
第二百一十二章 打听政策
薛县长哈哈大笑,那手指点着他道:“装!快跟我说说富硒米是怎么回事?!”
李君阁也笑道:“还真不是装,除了富硒米,今天我还要给县长看一样好东西。”
薛县长讶异地哦了一声,说道:“还有好东西?怎么你一到李家沟,这好东西一股脑都冒出来了?听说你们村有个篾匠,一根竿子在日本卖了七十万?简直是匪夷所思了!”
李君阁说道:“是有这个事情,制竿大师黄正亮,那手艺把日本顶级匠人都镇了!现在已经是我们李家沟第二项非遗传承人,不过我们还是先说米吧。”
从包里拿出两袋米,将两种米都给薛县长展示了一番,然后将检测报告交给薛县长,这份检测报告早请教过吴志秋,重点的地方都画上了道道。
然后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讲述了一遍,对薛县长说道:“今年的六十吨富硒米,已经签署了销售合同,现在就是做好包装,每周往蜀都发送,这溜索建成之后,苗寨光卖米,家庭均收就可以多出一万元来,不过详细的情况你可能还得问阿音,毕竟她是村长,情况掌握得更全面。”
薛县长揶揄道:“不用帮阿音敲边鼓!是她的功劳跑不掉,你当我不知道你们是男女朋友?”
李君阁老脸一红,赶紧岔开话题,又交上两份体检报告,说道:“这是李家沟和苗寨两处地方老人的体检报告总结,上周我们组织了义务体检,老人们的健康情况大大超出了医疗专家们的预期。”
薛县长说道:“知道知道,《千尺长空上的白衣天使》嘛!这份新闻稿我们已经转发给省里了,估计今年一两个卫生系统的省先进跑不掉了!”
李君阁心里暗自为任晓芊他们高兴,不过没有继续,只是说道:“薛县长你看,我们苗寨和李家沟,老年人常有的骨质疏松,癌症,三高,心脑血管疾病,肝胆疾病等病症,几乎没有,这说明两个问题。”
薛县长说道:“什么问题?”
李君阁说道:“第一,说明富硒食品,对人体确实大有好处;第二,说明我们李家沟,同样也可能是跟苗寨一样的富硒带。不过这杨教授还在山上,李家沟的考察得等他下山后再说了。”
薛县长大喜:“原来山沟沟里藏着块宝地啊!哈哈哈!慎清公他老人家可真是眼光独到!”
转头又看着两种米,说道:“这九里香看着跟普通糯米差不了多少嘛,倒是这乌金血米跟一般糯米不一样,现在好多消费者都喜欢这个带紫色的食品,我看可以大力推广嘛!”
李君阁说道:“这乌金血米其实早在抗战时期就已经有人知道了,不过名声未显而已。”
说完将金尚来李家沟考察的事情也跟薛县长讲了一遍,然后又将张大千用血米救川军师长的事情讲了一遍,这才说道:“这个米,我们苗寨和李家沟,在妇女产后,病人大出血后,都要熬粥给他们进补的。乌金血米的功效虽然还有待科学验证,不过从经验来说,张大千那个故事,基本是属实的。”
然后又说道:“李家沟的乡亲们没有种过乌金血米,强行推广可能会招来抵触情绪,到时候就好心坏事了。我的思路是这样,等到明年,我就将李家沟多年无人耕种的梯田承包下来,种上乌金血米。只要乡亲们见到效益,肯定会跟着一起种。也就是早一年晚一年的事情,不过推广难度和乡亲们的积极性就是两个极端了。”
薛县简单一算,都在自己任期内,于是说道:“你这个思路可行!比我们更理解乡亲们的想法,你需要什么帮助尽管提,如果包地上遇到什么困难,可以向县政府求助,由我们政府出面做工作。夹川荔枝这么多年了都还没有打响名头,甚至连蜀州人都有不知道的,推出一个地方名优特产,皮娃,任重而道远啊!”
李君阁连忙感谢,笑着说道:“应该问题不大,都是看着我长大的,好歹也是他们的一笔进账不是。有政府的支持,我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将这件事情做好!”
薛县长哈哈大笑,说道:“也是,听梁丫头跟我抱怨,李家沟人人都把你当宝贝宠着,盘鳌乡好多乡亲都当你星宿下凡,听说都是那期《走近科学》闹的!”
李君阁说道:“呃……这个嘛,现在环境宽松了,你跟科学的人讲迷信,人家只会更信科学,可同样的道理,你跟迷信的人讲科学,也有可能会让迷信的人更加迷信,这个,这个真是没地方说理了。”
薛县长说道:“你不用操心这些,这是我们政府的事情,你只要当好李家沟和苗寨的经济带头人,配合阿音把工作做好,就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了。对了,你刚刚说还有样好东西,是什么啊?”
李君阁又从背包里拿出几方砚台,然后又拿出小石头雕的金蟾,递给薛县长。
薛县长接过来一一把玩,说道:“这个东西我不是太懂,这也是你们李家沟的出产?”
李君阁说道:“这是盘鳌乡石匠,老石头王敏材,小石头王切的手艺。我们之前也申报过盘鳌乡石雕的非遗项目,不过一直没有代表性作品,这是他们的工艺展示,不过不是最重要的。”
说完将金蟾重新接过来,对着嘴巴一吹,金蟾发出了清扬激越的啸声。
薛县长大吃一惊,赶紧将金蟾接过,上下翻看,说道:“这是怎么回事?”
李君阁说道:“薛县长,李家沟门楼前石号石鼓可以发声您应该是知道的。”
薛县长说道:“知道,几个月前你导师孙老还来考察过,临走还要求我们县政府加强保护,说那门楼十分罕见,楼前的石号石鼓更是全国唯一一例发现,怎么?这两人跟这门楼有关系?”
李君阁激动地说道:“这门楼就是王家父子祖上主持修建的,楼前号鼓更是王家祖上亲手制作的,现在在孙老的帮助下,王家父子已经将全套工艺复原出来了!这个金蟾只是小石头的牛刀小试,接下来,我们就要开始号鼓复原的大工程!”
薛县长一击掌:“好!这个非遗,我们拿定了!不但拿定了,我们还要和黄正亮同志的制竿手艺一样,送去争取国家级的非遗项目!”
李君阁继续说道:“不过仅凭一个号鼓,我们肯定是欠缺说服力的,因此还开发出了一系列的产品,这中间遇到了一个问题。”
薛县长说道:“什么问题?你尽管说,我们政府就是解决问题的!”
李君阁说道:“我听说,石头这类东西,国家是按照无主之物拾得即归国有的法律通则执行的,我们捡这些石头做成工艺品,是不是违法的啊?”
一句话把薛县长问住了。
李君阁继续说道:“这种石材,我可是跟村民收了好几百吨了,当时是一斤一元钱收的,这就是几十万了,要是这种行为又问题的话,我可就不敢继续了。”
薛县长敲击这桌面,似乎有些犯难,想了想又问道:“这种石材特殊吗?”
李君阁说道:“有一些特殊,不过算不上矿物,听老石头的说法,这种石料的石性适合制作成砚台,如果号鼓用这种石材制作,肯定比也李家沟门楼的还好。”
薛县长又问道:“这种石材,都是通过捡拾得到吗?是否需要开采?”
李君阁说道:“目前老乡们都是捡拾,没听说有大规模石脉的发现。”
薛县长又问道:“这种石头最大的有多大?”
李君阁说道:“呃……最大的,有十来方,几十吨,不过那些都在江底,我们目前没法捞上来。”
薛县长又问道:“这种石头,我是指大的,几十吨的,多吗?”
李君阁说道:“不多,主要还是一两公斤的居多,大的我们只发现了四五处。”
薛县长拿起电话拨了一个号码,说道:“长川,你来一下我办公室。”
说过挂了电话,对李君阁说道:“我问一下文化局的古长川,前段时间县里出了一个关于长江观赏石的指导性意见,不知道适不适用于你李家沟这种情况。”
在等待古长川的时候,李君阁又将这几个月来在李家沟的工作跟薛县长简单汇报了一下。
总体工作是好的,最突出就是苗寨脱贫了,然后李家沟几项工程,也带动盘鳌乡了几个GDP。
这是从经济上说,从文化上说那就厉害了,日本顶级工艺大师,国内顶级古建筑专家,中央电视台,川菜顶级大师先后来考察访问拍节目,几乎一个月一次,如此高密度的来访,别说夹川了,放眼全蜀州也是少有的。
这还是在众多非遗项目没有爆出来的情况下发生的,薛县长暗暗思忖,以后去蛮州开会,拍着胸脯说自己是文化强县,是不是也该有底气了。
听说这娃还跟省里老梁家,老司家都有瓜葛,要是老子有这样的资源,怎么着也还得往上挪一挪,搁他身上真他么浪费啊!
正在暗暗感叹人同命不同,敲门声想起,古长川进来了。
第二百一十三章 采石
进门一看桌子上的砚台跟金蟾,古长川就笑了,今年李家沟出了个皮娃,自己的年终总结报告可太特么好写了,随口问道:“哟?皮娃你来跟县长汇报工作?这是盘鳌乡王敏材父子的作品吧?可算是见到东西了,这光说不练,我们的非遗项目不好批啊!”
说完拿起一方砚台翻来覆去地欣赏,说道:“没问题,县长,这个项目批不下来,我把这砚台啃了吃了!”
李君阁暗暗翻白眼,心里嘀咕:“眼光还挺毒,上来就拿老子的鸽眼金丝砚,你敢啃我还舍不得呢!”
薛县长笑道:“走眼了不是,皮娃,把金蟾给古局长演示一下。”
李君阁将金蟾给薛县长吹了一遍,说道:“这是小石头比着祖上传下图纸,做了套小型化工具弄出来的。”
古长川大喜,说道:“哈哈哈快给我,再给我几方砚台,市里的张胖娃还敢把我的报告打回来,我这回去把他脸打肿!”
李君阁苦笑,这古长川在县长面前都嬉笑怒骂,还真有点魏晋风骨的味道。
薛县长明显知道古长川的脾性,压根不跟他计较,说道:“找你来不是为这个事,是关于这个石雕的石材问题,皮娃说这个石材有点特殊,是李家沟五溪河里捞的,想问问会不会犯错误。我想着前段时间县里不是出过一个长江石的指导性意见嘛,琢磨着是不是也适合李家沟的情况。”
古长川说道:“我们夹川有些特殊情况,捡石头的人多,我们眼前不就有一个吗?哈哈哈,现在我们的政策是这样的,为了提振文化产业,允许大家在江滩上捡石头,并对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予以保护。相当于国家主动放弃这部分利益,用来带动地方经济文化。这个政策是我们从省里要了几年要来的,也是落实到了纸面上了的,五溪河流域也是长江水系,我觉得这个政策能够适用于李家沟。”
李君阁说道:“有些石头可大,有几十吨呢。”
古长川说道:“几十吨也就几个立方吧,能有多大?太湖石几十吨的多了,和田玉都有好几吨的,不是一样有采石人采玉人的存在?好不容易把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