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继续介绍道:“打耳号的目的是为了给仔猪个体编号,记录仔猪的来源、血缘关系、生长快慢、生产性能等。仔猪出生后的一到三天内就要打耳号。在耳朵的不同部位打上缺口,每一个缺口代表着一个数据,把所有数据相加,即是该猪的耳号。”
  “一个原种场必须有一个统一使用一种耳号编制方法,防止耳号混乱。一般耳尖一缺为三,耳根一缺为一,不打为零,右耳前缘为千位,后缘为个位,左耳前缘为百位,后缘为十位。”
  李君阁说道:“那如果那头猪编号是5555或者9999,不是得哭瞎?”
  吴志秋一脑门子黑线:“呃……好吧,于是有了这个。”
  说罢晃了晃手里的钳子:“这个叫耳标钳,将公标母标分别装在钳子两头,打到猪耳朵上就可以了,上面有编号,就不用像耳号钳那样打多次了。”
  李君阁摇着脑袋说道:“耳号钳太痛苦了,还是耳标钳好点,你们畜牧工作者还是很有爱心的嘛!”
  吴志秋也摇着脑袋说道:“然而并不是,淘汰耳号钳的原因是因为伤口太多容易感染,还有就是因为打得不好的耳号会在猪的成长过程中变型,影响辨识度。”
  李君阁怒道:“靠!真残忍!”
  吴志秋瞪眼道:“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吃到更好品质的肉类!难道你想回到几十年前几个月吃一次肉的年代?”
  李君阁怒道:“靠!那更残忍!”
  两人回到猪场,李君阁吹响鹰笛让大呆它们回来。
  吹鹰笛的节奏不一样,虽然同是一个鹰笛,大呆,麻头,白大它们都能分清李君阁是在叫谁。
  拎起一个铝水壶,摄取了一些空间水在里面,李君阁对大呆它们说道:“一会都别闹啊,就痛那一下,有奖励!”
  先让大呆过来,谁叫他是当大哥的呢。
  大呆傻乎乎的不知道有啥事,任由吴志秋给它耳朵抹上药水,然后啪地一声把耳标打上去。
  然后就是杀猪般的惨叫,大呆痛得在空地上乱跑乱跳。
  李君阁赶紧赶上去将壶嘴塞到大呆嘴里,大呆这才安静下来,满心委屈地看着李君阁。
  李君阁喂了大呆几口灵泉水,又往耳朵上浇了一些,心痛得眼泪都要出来了,搂着大呆脖子安慰道:“没办法啊大呆,这都是为你好,以后大家看到你耳朵上黄色的牌牌,才能知道你是自己人,忍得一时之痛,换来一辈子的安稳,你们就从了吴叔叔吧!”
  吴志秋气得白眼直翻:“啥叫忍得一时之痛,换来一辈子的安稳!别整得跟媒婆一样!你是在劝大姑娘当小妾呢?”
  好不容易将六只野猪都打上了耳标,李君阁列队检阅。
  野猪娃子们的耳朵都是直立的,大大的耳标非常明显。
  李君阁满意地对吴志秋说道:“这下总应该安全一些了吧?至少村里人不会认错了。”
  正欣赏着猪娃子呢,阿音来电话了,叫他去村委一趟。
  这得赶紧,李君阁一脚油轰到了村委,进门就喊:“阿音我来了,这速度可以不?”
  就见一群大娘哄堂大笑,原来老妈正领着人在那里给糯米装袋呢!
  阿音闹了个大红脸,又不好当着老妈的面揍人揪耳朵,只好恨恨地瞪了李君阁一眼,拉他到电脑面前说道:“你看看这是怎么回事?”
  李君阁一看,哟,乌金血米跟九里香都卖完了,连昨天刚拉回来的都一袋不剩。
  李君阁高兴地扭头对阿音说道:“可以啊这生意,这一千斤就全卖光了啊,这不是好事儿吗?”


第二百零二章 好米吃出健康来
  阿音说道:“好什么啊,都是一个人买的,会不会是恶作剧啊?”
  李君阁讶异道:“一个人买的?一个人买一千斤?快把联系方式给我看看!”
  一看买家的网名,李君阁摸出手机就打电话:“我说于丫头,你这是闹哪样?”
  电话那头就咯咯笑:“哟,二皮,啥事儿啊?”
  李君阁说道:“别闹!还蓉小鱼,取个网名都这么懒!”
  于晓蓉哈哈大笑:“怎么的,碍着你了?”
  李君阁说道:“别扯那么些了,我们都是老交情了,你要拿米直接给我打电话啊,跑掏宝上冒充网友买零售,丢人不?”
  于晓蓉哈哈大笑:“我本来就是李家沟的网友啊,晚上没事也在你们网站上抓野生动物呢!阿音姐还是我偶像呢!”
  李君阁一脸黑线:“别转移话题,就说这买米是怎么回事?”
  于晓蓉还在逗闷子:“你卖我买,很正常啊。”
  李君阁拿她没办法,说道:“小姑奶奶,你就赶紧告诉我是咋回事吧!”
  于晓蓉却不依:“少来!卖农产品竟然不事先告诉我一声!被我抓现行了,给个说法先!”
  李君阁只好赔礼道歉:“哎哟于丫头,这米是苗寨种的。这不是刚通了溜索嘛,我们就试着运了一些下来发卖了,算是给苗寨找点来钱的门路。可真没想得罪你这李家沟的财神奶奶啊!好吧,这次算我们不对,对不起,啥时候来李家沟,包你小姑奶奶吃好喝好玩好,算是赔罪了,可以了不?”
  于晓蓉哈哈大笑,说道:“这话我爱听,要不,你再说一遍?”
  李君阁纳闷:“你……”
  于晓蓉笑道:“哈哈哈,算了不逗你了,我就问你卖的这两种米,你送去检测过吗?”
  李君阁心中一咯噔,说道:“没有,咋地?这米有问题?苗寨里的人家都吃了这米多年了,没听说有啥问题啊!”
  阿音那边也跟着紧张起来。扯了扯李君阁的衣袖。李君阁干脆把放音功能点开。
  就听于晓蓉说道:“嘿嘿嘿,谁说没问题?有问题,有大问题!”
  阿音一听就急了,这米苗寨的人可吃了多少辈儿了,真要有问题那得哭瞎。
  赶紧紧张地问道:“晓蓉是吧?我是阿音,我们的寨子的米有什么问题啊?您能赶紧告诉我吗?”
  于晓蓉楞了一下:“阿音姐?你怎么在二皮旁边?哎哟我这是跟他闹着玩呢,放心吧,米没有问题,就是听网友们把你们的米说得那么好,上次我也报名买了两袋,还送去检测部门检测了一下。”
  李君阁说道:“哎哟小姑奶奶你就直接说结果吧,你这是要急死我们是不!”
  于晓蓉兴奋地笑道:“咯咯咯!算了看在阿音姐的面子上我就不逗你了,我先把质检报告发给你们!总之就是大好事!明天我就来李家沟,我们见面再细谈!”
  说完就把电话挂了,留着阿音跟李君阁听着嘟嘟嘟的断线音。
  没一会,阿音的邮箱就收到了一份文件,两人一看,又是面面相觑。
  李君阁郁闷道:“这检测部门是怎么回事?上次检测石头就这样,这次检测稻米还这样,跟天书一样看不懂啊。”
  阿音说道:“要不把吴老师叫来问问?”
  李君阁说道:“还是我们开车过去吧,这样还快些。”
  两人心急火燎就要往外走,老妈赶紧问道:“皮娃?这是咋的了?我们这米还装不?”
  李君阁说道:“装,这一千斤赶紧给装好,听说是好事儿,我们去找吴老师问问。”
  来到猪场,李君阁将报告交给吴志秋,让他过过眼。
  吴志秋一看就说道:“这是农产品检测报告,不过检测的项数非常多,这一份就得几千块呢!”
  李君阁对吴志秋就不客气了:“赶紧的说结果,天书似的玩意儿,这不折腾人嘛!”
  吴志秋那食指在纸上划拉:“这部分是农药残留检测,这部分是营养物质检测,这部分是有机物含量检测,这部分是无机物含量检测,咦?还有微量元素检测,还真舍得下本钱啊!哎哟我靠……”
  说完将报告凑近再仔细看了一遍,哈哈大笑:“富硒米!怎么会是富硒米!”
  李君阁郁闷道:“前两天才从良子丫头那里知道一个撒西米,这富硒米又是什么鬼?”
  吴志秋指着报告书上一个字说道:“这个,苗寨的米,这个含量超过普通标准,达到了富硒的程度。”
  阿音跟李君阁凑过去一看,果然看到一个“硒”字。
  李君阁说道:“这个我知道,打印机要用到硒鼓,哎哟这是化工原料超标?那不是糟糕了?”
  吴志秋翻着白眼:“什么糟糕了?这是大好事啊!”
  李君阁都要哭了:“超标了还是好事?我听说过氟超标,氯超标,重金属超标,农药残留超标,好像只要跟超标扯上关系,就是哭瞎的前奏啊!”
  吴志秋哈哈大笑:“偏偏这个就是例外!阿音,你们这米现在卖多少钱一斤来着?”
  阿音说道:“乌金血米我们网站挂的五十一斤,九里香我们挂的十八一斤,网友内部价是三十跟十二。”
  吴志秋说道:“这是不拿富硒产品当宝贝啊,赶紧下架吧,九里香价格明显低了,乌金血米嘛,全国还没有听说哪里有紫糯米还富硒的,这蝎子拉屎独一份,真不好定价了。”
  说完掏出手机:“这事儿我得跟县里汇报一下,你们没意见吧?”
  阿音赶紧说道:“先等等,我们的客商,就是拿我们的米送检这位,明天就到了。先跟她了解了解情况再说吧,别空欢喜一场。反正苗寨在那里又跑不掉,县里早一天迟一天知道也没关系。”
  吴志秋说道:“也是,那我们就等等,来,再看看这份报告。”
  李君阁说道:“你还是先跟我们说说这富硒米是怎么回事吧。”
  吴志秋说道:“呃,怎么说呢,硒是一种化学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分为两种:无机硒和植物活性硒。无机硒有较大的毒性,且不易被吸收,不适合人和动物使用;而植物活性硒通过生物转化与氨基酸结合而成,一般以硒蛋氨酸的形式存在,是人类和动物允许使用的硒源。”
  “硒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是一种多功能的生命营养素,是体内多种抗氧化酶生成的必要元素。”
  “因而它具有抗癌,抗氧化,抗衰老,增强人体免疫力,拮抗有害重金属,调节维生素吸收与利用,调节蛋白质的合成,增强肌肉的功能。”
  “对癌症患者,放化疗患者,心脑病患者,肝肾病患者,孕妇,儿童,司机,交警,被动吸烟者,醺酒者,运动员来说,就显得更为重要。”
  “但是硒在人体内无法合成,也无法存储。”
  “所以要满足人体对硒的需求,就需要每天补充硒。”
  “营养学专家经过反复实验得出,人体中血硒的含量标准值为零点一毫克每公斤,低于此值就会发生缺硒症。”
  “英美日德等国家,硒的日人均摄入量都在七十毫克以上。”
  “而我们中国呢?有百分之三十地区人均含硒量不到十毫克,定为极度缺硒地区,有百分之四十几的地区人体含硒值不到三十毫克,为缺硒地区。”
  “换而言之,中国有百分之七十的地区,三分之二的人口受到缺硒的威胁。因此中国是一个缺硒大国。”
  李君阁一拍脑门:“靠!我知道李家沟为什么没胖子了,生病的也少!我一直以为是喝竹根水的原因,看来肯定就是因为这玩意儿了!”
  阿音也哈哈大笑:“以后谁再敢说我们老家不好,我们就拿这个来怼他!”
  吴志秋接着研究其它各项指标。
  阿音跟李君阁在旁边眼巴巴地看着,好一阵子吴志秋才抬起头来说道:“阿音,你们寨子里这米品质不是一般的高啊!除了富硒之外,农药跟化肥残留低出标准两位数的量级!这就是妥妥的绿色食品啊!”
  阿音说道:“不对啊!这报告不会搞错了吧?虽然低出标准很多,但说明还是有农药跟化肥啊,问题是我们寨子世世代代种粮食,都没有用这些啊,连稻种都是自家的!”
  吴志秋说道:“全国十几亿人口,要粮食够吃,不用化肥农药怎么行,你们寨子虽然从来不用,但是地球是一个大循环,一场大雨,也能从其它地方带来一点的。”
  李君阁说道:“那好歹有这么一点啊,我们还能当绿色食品卖不?”
  吴志秋说道:“当然可以!现在的绿色食品,好多都是地方农业转型升级来的,土地多年来一直化肥农药没停过,即使重新换回有机肥走绿色食品模式,奈何土地里的残留还是不少,所以阿音他们寨子的大米,比那些绿色食品的品质还要好得多!”
  阿音大喜道:“那看来我们以前在网站按绿色食品标准宣传是对的。”
  李君阁拍拍那份报告,说道:“有了这个,我们就更有底气了!”
  吴志秋指着报告上那个“硒”字说道:“再加上这个,阿音,苗寨脱贫,就在眼前啊!”
  第二天一早,梁慧丽,阿音,李君阁,吴志秋,四个人赶往县城迎接于晓蓉。
  在码头又把硌豆二狗叫过来,这就是接财神的节奏了。


第二百零三章 农大专家
  不一会于晓蓉的车就来了,是一辆大suV,见到李君阁就招手,让他赶紧去后尾箱拉装备。
  车上还下来了一个老头跟一个年轻人,于晓蓉跟梁慧丽介绍,是西南农大的杨教授跟助手小丁。
  吴志秋是该校校友,跟杨教授聊了几句学校的事情就搭上话了。
  老头肤色黝黑,更像是一个老农,几句话就切入正题:“我们蜀州是贫硒地区,这次看了你们寨子的品检报告,都感觉不可思议,因此过来看看。”
  小丁说道:“黔州倒是有两处,我们估计也是因为苗寨在地质带上靠近黔州的缘故,不过你们要做好心理准备,国家地质部门已经多次调查摸底,大的富硒带早已搞清楚了,因此你们这里即使有富硒带,地方可能也不会太大,能找到一两个村,几处水源,可能就差不多了。”
  梁慧丽说道:“那也了不得啊,我们乡悬天寨可还没有脱贫呢,如果那里真是富硒带,就可以带动起绿色农业产业来,这就已经很惊喜了。”
  老头是搞研究的,看重的是实证,说道:“从报告来看,你们的两种米,品质都相当优良,完全符合绿色有机生态米的标准,甚至可以说,在国内目前的绿色有机生态米中,排名也是数一数二的。”
  李家沟几人相互你看我我看你,眼里都是惊喜和意外的神情。
  不过老头又开始泼冷水:“但是一切还需要实证,我这次来,就是要从严把关再检测一次,不仅如此,还要调查土壤,水源,环境,生态,稻种谱系,选育模式,栽培模式,加工程序,运输模式,甚至是周边的自然资源和村民的饮食习惯,都要纳入调查范围,做一次详细的调查研究。一切都要靠事实和数据说话。”
  李君阁赶紧就想给李家沟划拉好处,说道:“杨教授,这样一说我们反而放心了,你看这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吆,要不把我们李家沟也纳入进去呗?我们自己出钱都行啊!”
  杨教授常年在农村调查研究,一看李君阁这身打扮就亲切,说话的语气都跟梁慧丽阿音他们不一样:“哈哈哈,你小子就是皮娃吧?一路上于丫头都把你的事情跟我说了,放心,李家沟也在调查范围之内。”
  李君阁大喜:“那就多谢杨爷爷了,到了李家沟你还得给我们把把脉,我们村里的梯田已经荒了多年了,到时候您再给看看些田现在能够种有机食品了不,要是能成,明年我们山下也把乌金血米种上,还有我今年试种了几十亩蔬菜,也是利用的多年荒地,走的有机生态模式,到时候也麻烦您给瞅瞅。”
  杨教授哈哈大笑:“哎哟,这还没到李家沟呢,就给派上活了啊!”
  李君阁嘿嘿笑道:“你看你们农大出来的吴老师,在我们村那是说一不二的大人物!他叫我养鱼,我就养鱼,他叫我种草,我就种草,他叫我养竹鼠大雁,我就养竹鼠大雁,怎么样,够意思吧?你看我们对农大的娃这么支持,你们农大也要支持支持我们是不?”
  杨教授就看着吴志秋,吴志秋笑着道:“基本属实,不过他就是一个调皮捣蛋鬼,说的这些都是小打小闹。真正的对我们的事业做出巨大支持的,是老村长。整个夹川荔枝换种项目,就是在他的坚持下,从李家沟带头干起来的。”
  李君阁赶紧说道:“那也是我亲大伯好不好!”
  杨教授哈哈大笑,拍着李君阁的肩膀说道:“跟老辈人的功绩比起来,皮娃,你还要加油啊!你这些毛毛雨,还没到说嘴的时候呢!”
  一干人都哈哈大笑起来,李君阁恬着脸道:“所以才更需要你们的指导督促嘛,现在条件这么好,总不能干得比老辈人还差吧!”
  船一进五溪河,杨教授就惊着了:“哟,这地方好啊!应该把旅游搞起来才对!”
  梁慧丽笑道:“杨教授,这还没到地方呢,从盘鳌乡开始往上那才叫漂亮,这船添置起来后,来旅游的人也多了,二皮在李家沟修了农家乐,然后铺设了一段绿道,现在有六栋木楼在建,接下来还准备将绿道延伸到葫芦溪,把钓鱼中心建起来。”
  阿音也说道:“杨教授,目前李家沟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的模式,还是二皮最先提出来的,他还建了溜索,打通了苗寨和外界的交通,这米能运出来,也有他的功劳。一会去苗寨,我们就会坐溜索上去,哎哟你恐不恐高啊?那里有几段风景绝佳,但是也是悬崖峭壁,有点吓人的。”
  杨教授说道:“当年在凉山大山里考察,悬崖边二十公分宽的路也走了不少,在蜀州搞农业研究,要是恐高那还行!”
  说话间船就来到了盘鳌乡,杨教授看得不住点头:“这里还藏着一个水乡古镇啊!广场周围都是老房子吧?”
  梁慧丽介绍道:“两个月前二皮的导师孙文琦教授才来研究过,那一圈都是宋代古建,不过限于资金,现在还没能开发出来,目前以现状维持保护为主。”
  船行往上,杨教授对周围河光山色看得啧啧称奇。
  直到江滩,李君阁指着白墙青瓦的围墙说道:“杨爷爷,那就是久长居了,我开的农家乐。”
  杨教授的眼睛却首先落到大雁棚子上:“咦?这棚子也太简单了吧?怎么连围网都没有?”
  说话间几百只大雁振翅而起,呼啦啦的一片,蔚为壮观。
  杨教授大惊失色,一把拉过吴志秋,疾言厉色道:“你怎么工作的!这批中雁怎么回事?!怎么没有施行断翅手术?”
  吴志秋哭笑不得:“杨老,这就是李家沟特色了,这里的大雁是游隼在放牧,这个,这个我真解释不了!”
  李君阁赶紧说道:“这个跟吴老师没关系,家里几个月前来了一只游隼,赖着不走了,没事我就给它喂点鱼,它觉得怪不好意思的,于是就帮我看管大雁了。”
  这时天空传来一声鹰唳,大雁们纷纷转向,飞向远处那个觅食的大湾。
  杨教授看得目瞪口呆。
  吴志秋说道:“不光是游隼,二皮还养着六只野猪,能在山里找蘑菇。”
  阿音抿着嘴笑,说道:“还有一个老团鱼,都上央视节目了。”
  几人给杨教授七嘴八舌讲述了一番李家沟的奇事,杨教授感慨道:“还是生态环境好啊,总之我对这趟调查,是越来越有信心了!”
  中午给杨教授接风,都是李家沟特色菜。
  杨教授夹了一筷子青椒肉丝放入嘴里,然后对李君阁说道:“皮娃,你这辣椒是本地品种吗?”
  于晓蓉也夹了一筷子尝了,一拍桌子大怒道:“死二皮!你到底还有多少藏着掖着的!”
  财神奶奶生气,吓得李君阁不要不要的:“不知道啊!刘三娃,刘三娃快出来,你这辣椒哪里买的?”
  刘三娃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出来顺手就把李君阁挖坑埋了:“这都是你那地里摘的啊!客人们最喜欢那几十亩地里出的辣椒,哦,还有青笋。”
  于晓蓉转头瞪着李君阁:“死……二……皮!”
  李君阁都不敢夹菜了:“咋地了?我又做错啥了?”
  于晓蓉都懒得搭理他了,对刘三娃说道:“三娃哥,麻烦你再炒一盘刚刚说的青笋丝,除了油什么都别放,嗯,也可以放点这种青椒丝,盐也不用,给我再单拿一个盐瓶子就行。”
  没过一会,刘三娃将菜炒好,不明觉厉的端了上来。
  于晓蓉夹了一筷子放嘴里,然后对众人说道:“嗯,大家都尝尝吧。”
  大家都夹了一点,脆嫩清香,没毛病。
  于晓蓉又洒了点毛毛盐上去,示意大家再次品尝。
  嗯,这下味道就更好了,青笋和青椒的清新味道,充满了整个口腔。
  就见于晓蓉对李君阁说道:“二皮,说,做错啥了?”
  李君阁觉得黑天冤枉:“没有啊,这菜没毛病啊,就是刘三娃最近手艺进步了不不少……”
  刚说完就反应过来,顺口就给刘三娃挖坑:“靠!这个锅我不背!这娃最近天天跟我显摆他手艺更好了!我自己也不知道是蔬菜本身的问题!”
  众人都觉得这菜清香可口,正在心里赞叹呢,这时才反应过来,根本就不是厨师手艺有多厉害,是这菜本身就味道很棒好不好!
  也是,油炒青笋丝,什么都没放,盐都是现洒上去的,跟厨艺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于晓蓉笑得贼兮兮的,说道:“放心,我不收拾你,我那里蔬菜都是走量的,你那几十亩地还不够我收的。”
  李君阁这才松了口气。
  可紧跟着又听于晓蓉说道:“不过听说刘程先刘大哥,跟他师傅一起合开了一个精品私房菜馆,为了寻找最好的菜蔬,都急得嘴上起泡了,啧啧啧,好可怜哟……”
  李君阁立马摸出手机:“打住,我现在就给他打电话,我都吃的家背后种的菜,没想到菜地里的菜是这个味道!”
  给刘程先打了电话,那边大喜过望,说是明天跟师傅一起过来。
  李君阁挂了电话,对阿音说道:“好家伙这下子热闹了,刘大哥明天也要看蔬菜,芊芊姐要带团来体检,小美要来拍婚纱,都凑一起了!”
  阿音笑道:“客走旺家门,越多我们越欢迎啊!”
  大家继续吃饭,都吃得开心不已,只有刘三娃满眼含泪在厨房划圈圈,满以为自己已经青出于蓝,原来跟自己一毛钱关系都木有……


第二百零四章 战略合作伙伴
  吃过饭,李君阁开着猛禽将杨教授她们送去半山林场。
  没办法,这事情上李家沟抢不过人家苗寨,谁让人家杨教授是被苗寨的富硒米招来的呢。
  来到林场,朱朝安送大家上苗寨。
  李君阁对梁慧丽和于晓蓉说道:“梁丫头,于丫头,你们怕不怕?”
  梁慧丽笑道:“盘鳌乡所有行政村,就苗寨我还没有去调查过,都是听阿音转述的,我这个乡长不合格啊。这溜索既然通了,那必须上啊!”
  于晓蓉说道:“哈哈哈!想到寨子里的宝贝,我就浑身是胆!”
  李君阁翻着白眼道:“好吧,当我没有说。”
  溜索正在下货,每段都有两个苗娃守着,因此上下都不用李君阁操心了,有他们操作。
  两人一组往上滑,杨教授跟助手小丁一组,梁慧丽跟于晓蓉一组,吴志秋和守在林场的何苗一组,李君阁跟阿音一组。
  当然还有诸多的检测设备。
  大家状态都还行,于晓蓉一路拿手机猛拍,一面大呼小叫:“太漂亮了!太壮观了!”
  来到苗寨林场,育爷爷已经在溜索棚子外面等着了。
  见众人到来,育爷爷上去跟众人招呼,何苗拿出绳子扁担将杨教授的设备挑起来,大家一起往苗寨走。
  从林场穿过的时候,杨教授边看边点头,说道:“你们这林场不错,没有过度的密植,树木密度接近天然林,中间还套种这一些灌木,很接近自然生态,这林下还可以种一些喜阴的草本作物。”
  李君阁说道:“这需要等明年了,我们有计划,在林下套种药材。不过目前暂时只选定了天麻,别的还在考虑中。”
  杨教授点点头,说道:“西南的药材品种占我国中药材的三分之二,是得好好选选,要不等我回去,把你们这里的气候土壤环境报告给学校的老师们看看,帮你们挑出几样合适的药材来。”
  李君阁大喜,说道:“那太好了,到时候还欢迎老师们来指导,别的不说,这山上山下的吃住游玩,我们全包了!”
  来到苗寨,于晓蓉就更兴奋了,拉着阿音说道:“阿音姐,你小时就住在这样的地方啊?这也太美了!难怪你这么漂亮!”
  李君阁一脑门子黑线:“你这是脑残粉的表现,这两者有关系吗?”
  于晓蓉振振有词:“怎么没关系?无患子皂角洗发水用着,桃胶皂角米吃着,野蜂蜜乌金血米粥喝着,头发好,皮肤好,身体好,人自然就水灵了!”
  李君阁:“呃……你说得好有道理,我竟然无法反驳!”
  来到家中,妮妈妈张罗着给大家每人端上一碗醪糟鸡蛋小汤圆来。
  于晓蓉说道:“哎哟又吃!”
  李君阁说道:“这是寨子里的风俗,尊贵的客人上门才有这待遇。这是九里香做的醪糟和小汤圆,先尝尝,有个直观的感受。再说山里晚饭吃得晚,待会还要满山跑呢。”
  于晓蓉还在纠结:“要是长胖怎么办?”
  李君阁说道:“你看李家沟跟苗寨有胖子吗?你见过猪儿虫的,在李家沟呆了三个多月,照样天天好吃好喝的,现在都变啥样了?”
  于晓蓉突然反应过来道:“想起来了,刚刚半山林场迎接我们的那个,就是猪儿虫对不对?!”
  李君阁手扶脑门:“原来你刚刚都没认出他来?我说你反应怎么这么冷淡。”
  于晓蓉这下不怕了,舀起小汤圆就往嘴里填,边喊好吃边笑:“这个真不能怪我!这冬瓜变成了丝瓜,你叫我怎么分辨得出来!”
  吃过香甜的醪糟汤圆,育爷爷又要安排杨教授休息。
  杨教授连连摆手:“老哥啊,不用这么客气,你看这一路上来都是坐车坐溜索,一点都不累,干脆我们现在就开干?今天下午就先考察地形环境,带我们去看看你们的梯田和山塘,完成水土采样怎么样?”
  育爷爷说道:“那行,那我们现在就去转转。我们这里每块田都有自己的名字,每块地谁家的,种的啥,我都记着呢!到时候你想要哪块地出的稻子做检测,就跟我说,我们直接去主人家拿。”
  杨教授对于晓蓉说道:“小于,那我们就去采样去了,你跟他们就在寨子里玩吧。”
  于晓蓉说道:“那行,杨爷爷你们小心点,我这还得跟二皮谈事儿呢!”
  杨教授他们去了,李君阁阿音梁慧丽于晓蓉在后山沿着石板路溜达,准备去山塘看看风景。
  沿着沟渠边的石板路向上,跟林场擦身而过,转过一道小坡,众人向后边的蜀山走去。
  石板路左侧是一条石渠,右侧是浅坡,坡上没隔百十来米就是一棵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