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闲的景象。
偶尔一位钓鱼人,被娃子们扔水里的石头惊跑了他的鱼,一通怒吼,吓得娃子们尖叫着四散奔逃。
娃子们的尖叫又惊起了几只白鹭,轻盈的飞起来,向上游远处飞去。
来到荔乡广场,这里是类似古希腊阶梯剧场一样的设计,每一个阶梯同时又是座位,可以供人坐下休息。
四角摆着几个石雕,分别是飞骑上京,宫女回望,黄门献果,贵妃含笑。
李君阁来到贵妃的雕像前面,对阿音说道:“大家都知道‘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记录的是唐代天宝年间,涪州进贡荔枝的故事。却很少有人知道其实早在汉代永元年间,就有皇家要求交州进贡荔枝的故事,而之后的清末年间,又有广州为了让慈禧太后吃到新鲜荔枝,直接将整棵挂果的荔枝树移到大瓷瓮里发送京师的故事。还真是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啊。”
阿音说道:“我知道夹川古称符阳,怎么变成涪州进贡荔枝了?”
李君阁说道:“涪州就是现在产榨菜的那个地方,那个时候蜀州出路艰难,因此只能从我们这里发运,趁洪水沿长江东下涪州,然后从涪州经达州取道西乡,最后走子午道入长安,全长一千多公里,耗时七天,这就是史书中记录的‘荔枝古道’了。”
“这条古道上有个平昌县,荔枝古道在这里要经过一条山沟叫‘竹筒沟’,听这名字你就知道有多险,史籍记载当年运送荔枝的队伍经常在这里被抢劫,还因为剿匪发生过恶战。人们在那里修了个荔枝菩萨庙,保佑荔枝平安运出竹筒沟,当地还有一首童谣:‘上了鸡公寨,荔枝在不在;进了竹筒沟,荔枝就要丢;过了化米梁,荔枝才稳当’。”
阿音怒道:“那这唐玄宗也太过分了,为了讨好自己老婆,花这么大代价修了一千多公里的道路,沿途还这么凶险,这荔枝那杨贵妃怎么就吃得下去!”
第一百九十章 儒与法
李君阁哈哈大笑:“阿音啊,这史籍上的东西,可不能别人说啥就信啥啊!尤其是古人笔记,很多都是作者道听途说来的野史。当时这条道路是沟通川西和长安的重要通道,对于中央政府控制地方,互通有无,繁荣经济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后人为了夸大唐玄宗的昏庸才这么写的,再蠢的皇帝都不可能这么干。”
“就好比唐人污蔑隋炀帝开大运河是为了去扬州欣赏琼花一样,这事情用脚趾头想也是不可信的!”
阿音歪着脑袋想了想,说道:“也是,汉娃子心眼多,汉娃子中的文人心眼就更多!”
李君阁把脑袋凑过去,低声说道:“我对阿音一心一意,心眼一点都不多。”
阿音满脸通红,轻轻给了李君阁一胳膊肘:“说着说着又开始不正经了!”
李君阁哈哈大笑,说道:“感谢现在的物流发达了,要不然放在史书上,搞不好我们就是助纣为虐残民以逞的可耻商人了。”
阿音说道:“就是,前段时间不是还有人查梁姐姐嘛,说她给老乡打白条!有些风言风语不可信。”
李君阁搂着阿音的腰肢,说道:“玩政治风险太大,梁丫头这是受了她爹的连累。我们还是就躲山沟沟里闷声发财好了,最多干到盘鳌乡乡长,到时候如果有人叫你进县城,咱就辞职不伺候!”
阿音嘻嘻笑道:“到时候我就回苗寨当寨主,顺便抓个汉娃子上山伺候女大王!”
李君阁没皮没脸地说道:“哪里需要抓,你们不是会下蛊吗,到时候给我来一份情蛊就得了。”
阿音皱眉道:“净瞎扯!你这是武侠看多了。”
李君阁说道:“可不是看武侠啊,我看的是古人的笔记,上面说你们苗家可厉害,一般的能够通过媒介下蛊,比如米饭,衣物啥的,厉害的只需要看你一眼,你就中招了。”
阿音笑道:“你刚刚还说了古人的笔记不能全信,怎么现在又陷进去了?我只相信越强大的武器,需要的成本就越高,真要有那东西,从弄出来到对人使用肯定也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哪里可能看一眼就害人。”
李君阁说道:“哎呀原来连你也不知道真假啊?我还想着啥时候你能给我来一份套餐,这样我就可以永远守在你身边了。”
阿音捂着嘴就笑,说道:“要说类似的东西也不是没有,那就是舆论,你要是对我不好,到时候你在李家沟,在网站论坛,在苗寨都没法见人,‘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不比蛊还厉害?”
李君阁摇着头说道:“你要是真能做到让李家沟人帮理不帮亲,那你这村长就了不得了,将会是李家沟开天辟地第一人!”
阿音翻了个漂亮的白眼球:“李家沟的乡亲们淳朴可爱,就是一点不好,太乡愿,连你都是这样。自己村子里的狗屎都是香的,遇到事情不论对错先论亲疏,看似谦恭有礼,其实法制意识淡漠,你看看药师叔跟猎户叔那瓶酒,就这样你还惯着!”
李君阁说道:“姐姐你要讲道理,我们不能只看这几十年,再把历史线拉长一些,你就能理解这样的民风是怎样形成的了。”
“李家沟是什么地方?上千年来就是几省交界的三不管地带,匪患深重军阀肆掠,历朝历代的法律,从来就不能保护这里的乡亲。那乡亲们该如何自保?只能靠自己宗族的凝聚力,抱成团和他们对抗。”
“‘要得公道,打个颠倒’,既然法律从未为他们提供过保护,那他们凭什么要守那些法律?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要我遵守你,你先得保护我,你说是不?”
“然后再转回来看,既然法守不住了,那行事标准该如何判定呢?于是祖宗们从儒家的礼制中找到了依凭,靠礼制规范大家的行为,这样不但增加了家族的凝聚力,也增强了自己对外的抵抗力,正是这套东西,保护了我李家沟上千年。”
“跟四爷爷读了这么些年的书,我认为不管是儒还是法,都是用来约束一个人的行为的,通过这两样,我们都能判断一个人。”
“法判断的是人的对错,儒判断的是人的好坏。”
“礼和法,在大多数的时间里,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只要你遵纪守法,那你大概率是一个好人。但是两者总会在一些时候出现冲突和矛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父母贪污,儿女是否应该检举揭发;子报父仇,孝子是否应该受到严惩。在这一点上,儒家跟法家的判定是完全相反的。就拿你爷爷来说吧,要是当年公社真上山来抓他,他逃入碧峰山里了,换你在,是去给他送饭呢?还是给公安带路呢?”
果然,一番话让阿音眉头纠结起来。
李君阁让阿音思索消化了一会,继续说道:“所以啊,李家沟千年以降,在法律无效的情况下,从儒家礼教中找出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形成这样的民风,一点都不奇怪。加上地理环境过于封闭,这样的传统得以保留到了今天。其中有精华,有糟粕,既不能一口断定它好,也不能一口就断定它坏。”
“但是跟现在外部大环境的价值观存在差异,这一点是肯定的。”
“那要怎么改变这个现状呢?直接怼过去只会是制造紧张氛围,让他们更封闭更抵触,所以还是得用春风化雨的形式慢慢来。”
“比如我们在祠堂建了机房,让大家能看到外面的世界……”
“比如我们制定李家沟钓鱼规定的时候,广泛吸取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参与其中,逐渐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
“比如跟他们签署荔枝包树的协定,以文书形式落实,逐渐增强他们的契约精神,这是法律的基础……”
“对于猎户叔药师叔还有你爷爷这样的特殊人群,只能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的三观,才能对症下药,一步步将他们引导到符合现代普世道德规范的路子上来,而在这之前,我们还要给他们提供一些必要的保护……”
阿音痴痴地看着李君阁,眼神逐渐转为敬慕:“二皮,看你一天到晚没个形,原来好多东西想得比我都深。你不提,我都没注意。你这才回来几个月,这些变化已经开始酝酿发酵了。你做的好些事情,我以前都认为是有一出没一出,现在看来挺有深意啊。”
女朋友这样夸自己,李君阁还有些小尴尬,赧然道:“可不就是有一出没一出嘛!我这其实都是顺其自然,在有机会的时候,就顺便掺杂一些东西进去。”
然后叹气道:“其实最重要的,是改变他们的经济基础,要是个个都百万富豪了,你再让他天天下河去电鱼上山去抓鸟,他只会骂你神经病。要真到了那时候,你这村长就舒坦了,我也就可以过上我梦寐以求的混吃等死的生活了。”
阿音气得又给了他一胳膊肘,说道:“才刚夸你两句,又没正型了!”
李君阁感到黑天冤枉:“这真是我的本意啊,我最初就是想着回来休息半年,跑跑山,钓钓鱼的。”
阿音却一下子有些紧张了,拉着李君阁袖子说道:“二皮,你不会还想要离开李家沟吧?”
李君阁将阿音揽在怀里,在她脸蛋上啄了一口,说道:“还是在天书崖上对老祖宗说的那句话,‘我心安处即吾乡’,我的心早都安在你身上了,从今往后,你在哪里,我就在哪里。”
阿音也忘情地回拥李君阁,只觉得情郎的这句话,就像那春风中送来的花蜜芬芳,分外香甜醉人。
李君阁心里正美得冒泡呢,突然一个小丫头跑到两人身边:“叔叔阿姨玩抱抱,羞羞羞,黄鳝背兜兜!”
阿音“啊呀”一声,羞得满脸通红,捂着脸跑掉了。
李君阁:“……”
摊着两手无语望苍天,这谁家的熊孩子啊,怎么扔得满世界都是啊!
……
第二天一早,两人去公司宿舍接林奶奶跟林旺财。
林旺财还是那身破衣烂衫,收了工资也没说换一身好点的,除了那次请客,剩的钱多半都淘换了兰草,在五溪一号里占了不少地方,脸上还是胡子拉碴,不过精神头好多了。拉着李君阁滔滔不绝地聊兰经。
林奶奶很喜欢阿音,两人坐在一边说悄悄话,估计阿音是在告诉她跟周素英相遇的事情和后边的计划,可以看到林奶奶心情也不错,时不时地摸摸阿音的小手,脸上也不时露出微笑。
天气凉了,五溪一号两侧装上了有机玻璃的板子,船头入口处也拉了帆布帘,船舱里除了兰香,还有一股子柴油燃烧后的味道。
同船的还有朱朝安,这娃在县城里疯了两天,又被小美赶回李家沟,叫他把狗窝收拾出来,国庆的时候要来拍婚纱。
从苗寨到李家沟,上山下水,一个都不能少,朱朝安痛并快乐着。
第一百九十一章 做豆豉
回到久长居下面,阿音扶着林奶奶下船,李君阁跟林旺财开始往猛禽上搬兰盆。
然后在久长居吃了午饭,算是给林奶奶和林旺财接风,然后几人一起前往兰场。
林奶奶看到兰场外边的几十亩菜地,各种长势旺盛的蔬菜,心里更是高兴,对阿音说道:“我好多年没有看过这样的景致了,你们李家沟真漂亮啊,比我们见龙乡好看多了。”
阿音说道:“林奶奶,现在退耕还林多了,乡下都是这个样子,你们见龙乡,现在估计也是差不多的。”
林奶奶心情很好,说道:“阿音啊,你们李家沟人的人性好,一路走来,娃子们玩闹归玩闹,可远远看到我们就都往路边让,光这就能看出规矩好啊!”
阿音笑道:“这个还真是,村子里好些老规矩,大家都还守着。”
进入兰场,林旺财看到几十个猪槽里的石斛,惊讶道:“哟,皮娃,你这规模已经不小了啊!”
因为药师叔跟猎户叔将石斛采下来的时候,兰场还没有通水,因此李君阁那段日子就用灵泉水浇石斛,天天见着还没啥感觉,几天不见再回来一看,自己都吓到了。
林旺财脑袋直摇:“种太密了,得赶紧分盆,咦,那边怎么还有座玻璃房子?”
李君阁说道:“那是给你配的实验室,水电都通了,不过其它设备得你来把总,以后你就是兰场的技术总监,别的都不用管,只管把兰花石斛养好就行。”
这几天的竹鼠都是老爸在喂,听到声音从猪场大门出来,赶紧过来跟林奶奶和林旺财见礼。
送林奶奶来到猪场背后的宿舍,还没安置好呢,林旺财又去考察兰场周围环境和水质去了。
阿音扶林奶奶看宿舍,林奶奶说道:“唉,我这个儿子啊,不通人情礼数,你看也没说坐下来跟大家聊聊天,就这样就跑了。”
李君阁说道:“不用管他了,他估计也是见猎心喜实在等不得了,林奶奶,这里条件艰苦了一些,您看看还有啥需要添置的,我们都给你办上。”
林奶奶说道:“这就很好了,比旺财以前那个狗窝强了百倍,这电视冰箱洗衣机都有了,厨房的零零碎碎也置办好了,这就没啥需要添置的了。”
李君阁说道:“我们村子里老人喜欢做针线,林奶奶你要是有兴趣,可以陪我奶奶做做针线,聊聊天什么的,村子里老人不少,你肯定能找到谈伴的。”
“你年轻的时候种过菜吧?也可以开一畦菜园,种种菜,养养花什么的,反正怎么开心怎么来。”
林奶奶说道:“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种花,旺财其实也是受了我的影响,不过我也是喜欢野花,城里头月季君子兰什么的看着太闹心。”
李君阁说道:“那好办得很,一会我就去我家后山脚下给你挖一些来,豆豉草,金银花,桂花,刺梨,石蒜,百合,够了不?”
林奶奶更加的高兴:“够了够了,皮娃这就辛苦你了。”
李君阁又说道:“喜欢种花的村子里还有一位,就是篾匠叔那未来的媳妇良子婶,她是日本人,不过中文也地道,到时候你们也可以多交流。”
林奶奶说道:“哎哟,村子里还有外国人啊?”
阿音捂着嘴笑,说道:“有啊,还不止一个呢,还有俩小辈儿,都二十来岁的漂亮姑娘,性子也好,就是中文还不太利索,得管你叫祖祖呢!”
李君阁突然想起一件事情,说道:“哎哟,这豆豉坛子该揭盖子了,不知道这俩憨包姑娘试过没有。林奶奶,总之一句话,你在村子里就算是老辈了,有什么事情,随便抓一个人尽管开口,都不会忤逆你的。”
林奶奶说道:“好好好,我就说你们村子的人性好!唉,要是我媳妇跟乖孙再能常来看看我,那就更没得挑了。”
阿音说道:“林奶奶,说起来也是缘分,我们跟周阿姨都见过面了,她还给我们村的女红提供了很多中肯的建议,这就算是联系上了,以后再慢慢做工作吧,周阿姨是讲理的人,相信她会给林叔叔机会的。”
李君阁说道:“这几天我都会住在这边,先给你做做饭,带你熟悉熟悉电器的使用,你离开乡里这么些年,这烧柴的手艺估计都忘了哟!”
林奶奶心气一下就上来了,在李君阁头顶一拍:“瞎说!你林奶奶还能把这手艺给撂下了!”
李君阁还犟嘴:“那你肯定多年没做泡菜了!还有红豆腐!”
林奶奶声音更大了:“我当年在乡里也是一把好手!这点事情还能难住我!”
李君阁摇头道:“我不信,那我晚上给你带两个泡菜坛子来,再装点家里的盐水母子,看看你弄的泡菜咋样。”
林奶奶兴致勃勃地说道:“那你就看好吧,记得给我带新姜来!待会儿我就去地里摘辣椒!”
安顿好了林奶奶,李君阁又去把兴奋过头的林旺财叫回来,让他先把自己老妈安顿好,晚上再细聊,这才和阿音老爸一起告辞,往家里走去。
回家的路上,阿音还问:“二皮,你最后是怎么回事?怎么那样刺激林奶奶?”
李君阁说道:“七十从心所欲而不逾矩,你看我李家沟的老人,谁像林奶奶那样小心谨慎地说话的?这是在县城里边长期不受尊重造成的。总得先让她找回些自信,早点适应跟村民们相处。”
阿音说道:“激将法是吧?就你鬼点子多。”
李君阁说道:“你还以为林奶奶真是受了激将法啊?老人家这么大年纪了,什么没见过?她只是用这种方式告诉我她承了这份情而已。”
……
回到家中,时间还早,李君阁先去屋后看了四个豆豉缸子,还好好的原封未动。
李君阁就笑,转回来对奶奶说道:“家里的豆豉缸子还没开封呢,按这时间看也该差不多了吧?”
奶奶说道:“我们做得晚了几天,天气凉了点,所以多搁几天才好,明天就可以开缸了。”
李君阁说道:“好,明天就让那成天嚷嚷着要做李家沟女人的俩妹崽来开缸!”
第二天一早,俩妹崽没过来,良子丫头先过来了。
她是来找奶奶的,钓竿需要弄几个竿袋,良子觉得既然是蛮溪竹坊自己的竿子,那竿袋也要有些李家沟特色,所以结合女红就是最好的方式。
李君阁翻出两本梁慧丽他们搜集的女工图样册子,良子跟奶奶翻着图册,最后选定用各色布条斜着弄成镶条缝在封口处,然后再绣上一枝绿竹。
商议妥当,良子跟奶奶约好,她先做竿袋主体,然后装饰部分让奶奶来处理。
这时俩妹崽陪着阿音一蹦一跳地过来了,对李君阁说道:“jungle,我们跟阿音姐姐来了,今天是开缸仪式是吧?哟,良子姐姐你也在?”
李君阁手扶脑门,说道:“瞧这辈分都乱成啥样了!阿音你们俩要叫阿姨,良子你们俩该叫奶奶!”
阿音咯咯笑,对alice和shirly说道:“你们别听二皮的把我们叫老了,我们各叫各!”
良子也感兴趣,于是大家一起来到屋后。
李君阁早已将所有用具用洗洁精洗了个干干净净,一点油污都不沾。然后将从县城里进的玻璃瓶子和盖子都丢锅里煮着,等着待会装瓶。
这是第一批试验品,小本生意,主要是弄到网站凑数扯摊子用的,没指望它挣钱。
阿音从包里翻出来一个大手枪一样的东西,这是扣盖子用的盖瓶器。
大家全带上薄薄的塑料手套,阿音架上摄像机开始录视频。
李君阁将四个缸子上的压缸石移开,将缸子端到水泥台子上一字排开,然后给小姐妹俩做了个“请“的手势。
然后就跑到上风口去站着了。
俩妹崽也不辨方位,在下风处直接一人掀开一个盖子,然后抓住已经枯黄的豆豉草往上一提。
“oh……ahhh!……shit!shitshit!”
这真不是俩姐妹在诅咒,缸子里一股浓烈的怪味猛翻上来,加上豆豉草上粘着的粘糊糊的黄色浆汁正缓慢地沿着叶子往下淌,只能说俩姐妹形容得恰如其分。
俩姐妹吓得都快要哭了,手里拎着就像沾了屎的豆豉草,丢也不是不丢也不是,大呼小叫地直跳。
憋了十来天,等的就是这一刻,李君阁捧着肚子靠着水泥柱,笑得都要抽抽了。
奶奶端过一个盆来,讶异对俩受害者说道:“哟,怎么这么大反应,来来来,赶紧扔盆里。”
俩姐妹将手里的东西一扔,就感觉胃里翻涌,直接想用手捂嘴,结果一看塑料手套上粘着的黄色东西,猛冲到水沟旁边,抱着柱子吐得哇哇的。
阿音赶紧进屋给两人端来两杯温水,又将她俩的手套取下来,一边一个给她们拍背。
“啊哈哈哈啊哈……不行了,要笑岔气了!阿音赶紧给我也拍拍!哎哟,你看良子都快要臭哭了!”李君阁感觉自己都快要笑坏了。
阿音这边一边伺候一个都还忙不过来呢,嗔怪地瞪了李君阁一眼,又担心地向良子看去。
第一百九十二章 纳豆和芥菜
却见良子眼角挂着泪花,闭上了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满脸的陶醉之色。
这下李君阁惊得嘴里能放下一个鸡蛋:“靠!日本姑娘口味这么重!”
良子睁开眼睛,甜甜的一笑:“真没想到,在李家沟还能遇到我们家乡的味道,这纳豆的气息,好久没有闻到了。”
说完迫不及待地将豆豉草全部取掉,露出里边的豆子,又惊又喜,高兴得直拍手:“真的是纳豆也!”
转身跑去厨房拿出一个勺子,从缸里挖了一勺就要往嘴里填。
alice跟shirly刚刚回过气来,正端着温水漱口呢,结果一转身看到良子如此生猛的动作,“噗”“噗”两口喷了出来,转头又抱着柱子吐得哇哇的。
连李君阁自己都看得胃直抽抽,赶紧阻止道:“等等良子!这还不能吃啊,还要经过调制才是豆豉!”
良子惊讶地扭头看着李君阁:“还要调制?我们家乡都是这样吃的啊!”
说完就将勺子往嘴里一塞,陶醉道:“嗯,就是纳豆的味道,跟老家的一模一样!”
“我靠!”李君阁赶紧冲进厨房倒水,他也需要压一压了。
反倒是阿音苗寨出来的,苗寨里的人虫子都是家常小菜,没什么压力。
好一阵子李君阁才缓过劲来,出来对良子摇头道:“好家伙!我今天就想吓一吓国际友人的,结果被国际友人吓着了!良子你们老家真的就这样吃啊?”
良子说道:“是啊,这叫纳豆,菌丝越长越地道,喏,你瞧!”
说完挑起一颗豆子,果然拉出了长长的丝,只可怜了另外俩妹崽,这都转头吐第三回了。
良子说道:“要是再配上我们日本的淡酱油或者芥末,那就更完美了!”
李君阁站在上风口离得远远的,说道:“这个简单,我们改良一下就成,待会给你做一份‘冲菜’,你拿回去拌上这那啥……‘纳豆’,就能吃到带芥末味的食品了。到时候你一定给篾匠叔好好品尝啊!”
阿音猛地在李君阁脑袋上一拍:“刚祸祸完alice跟shirly,又想祸祸篾匠叔是吧?!”
李君阁还振振有词:“总不能老是让人家良子迁就我们李家沟人吧?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合人家口味的,怎么能不一起尝尝呢?”
阿音鄙视地看着他:“那你敢不敢先尝?”
李君阁说道:“要是你喜欢的东西,我就敢跟着尝!蜂蛹虫子什么的我都敢吃!”
这狗粮来得突然,alice跟shirly刚吐完就被喂了个饱,阿音一下子闹了个大红脸。
李君阁将俩妹崽拉到上风口,说道:“你们就在这里站着看吧,这里没什么味道。接下来的就不用参与了。”
俩妹崽胆战心惊地站在那里直点头,明显心有余悸。
先拿出一个玻璃罐子,将‘纳豆’先给良子装了一瓶让她带回去慢慢吃,李君阁跟奶奶这才开始制作豆豉。
将剁好的生姜末,新鲜辣椒末倒入大盆当中,然后将一口大缸里的豆子都倒出来。
再从水泥台子下拖出几个泡菜坛子,将一直保存着的加了盐的煮豆子水倒进大盆中拌匀,再倒上一些五香粉,加盐将味道调到合适,这水豆豉就做好了。
当然现在吃味道不怎么样,要放置一段时间,等酵香风味出来,豆子进味后,那滋味才地道。
一斤干豆子能出三斤多水豆子,这一缸就是十五六斤,加上姜辣椒和盐水,一缸就能做出三十多斤水豆豉来。
接下来就是装瓶了,李君阁和奶奶装瓶子,阿音拿着封瓶器上盖子,就这样配合操作,最后四缸豆豉一共装了一百来瓶。
瓶子里红红的辣椒水加上黄黄的豆子和姜末,卖相一下就出来了。
李君阁将缸子和坛子洗干净晾好,俩妹崽这才敢溜过来,拿起瓶子好奇地打量。
李君阁对两人说道:“怎么样,现在看着熟悉了吧?早饭的时候吃过没?”
俩妹崽连连点头,alice说道:“刚刚那么可怕的东西,居然能变成美食,真是太神奇了。”
shirly说道:“那我们什么时候再做那种黑黑的豆豉啊?”
李君阁说道:“缸子已经腾出来了,今天就可以再煮些豆子封起来,不过天气凉了,压好后得搬到厨房灶台边上去。”
然后对良子说道:“现在给你做一道带芥末味的小菜,待会你带回家按自己的口味拌纳豆吃吧。”
良子今天见识了中国豆豉的制作过程,而且发现了豆豉和纳豆之间的关系,感觉很神奇,高兴地说道:“好啊好啊,我在看看你们怎么做芥末。”
李君阁说道:“不是芥末,不过带着很浓的芥末味,芥末要等芥子出来才能让奶奶给你做。”
留着阿音给瓶子贴商标,三人来到地头,李君阁指着一片青菜说道:“看,这就是芥菜了,我们现在去地里掐点芽。”
芥菜长得挺壮实,梢头有食指粗细,李君阁对三人说道:“我们采食指长的牙尖就可以了,有点花苞的那种最好。”
几人下到地里,不一会就采了一两斤。
提着芥菜尖回来淘洗干净,李君阁将它们摊在簸箕上去水。
然后又带几人去山上割豆豉草,为接下来的豆豉做准备。
等到芥菜尖晾干没水了,李君阁将菜尖剖开,再切成小段,然后带进厨房,将锅子烧起来。
良子对芥末味道情有独钟,这一招必须学会,也跟着进了厨房。
李君阁对良子说道:“其实这个菜简单得很,你要是喜欢吃,随时都可以来我家采芥菜尖,这玩意儿八月到十月都可以种,九月到明年三月都能收,只要你吃不腻就行。”
锅子烧热了,李君阁什么都没放,直接将芥菜倒进去翻炒。
一边炒一边说道:“就几个要点,一是锅子要干净,一滴油不能沾;二是芥菜要干,不能表面有水分;三是不能炒熟,六成熟最好。”
说着就将芥菜炒好了,李君阁将芥菜盛入大碗中,说道:“装碗时一定要趁热装,而且要装满压实,不能让空气留得太多,否则芥末味道会跑掉,压实后盖上盘子就好了,口子一定要封严,实在不行压一大碗水在上面也行。”
做完这些说道:“接下来就是等了,三四个小时后,就可以取出来拌调料作为凉拌菜食用了。”
说完看了看时间,说道:“干脆把篾匠叔也叫来,今天就在我家吃吧。”
话还没说完呢,就听见篾匠叔在外边喊:“良子,良子你还在不?”
李君阁哈哈一笑:“哎哟,追媳妇的来了。”
出来跟篾匠叔打招呼:“篾匠叔,你至于不,婶子来我家你都不放心啊?还巴巴地追来。”
篾匠叔被说得一脸羞臊,这老光棍,越到快要结婚了,脸皮还越发的薄了。
良子也从厨房出来,说道:“黄桑,我在学做菜呢,居然在皮娃家里发现了一道日本料理。”
篾匠叔被说得一愣,不过却也不怎么不关心,说道:“你在就好,我见你半天都不回来,还以为有啥事呢!竿套的事情说好了?”
良子道:“嗯,说好了。”
李君阁说道:“正说给你打电话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