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3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拍着李雨清的肩膀:“老时间里边,上下河怎么分工的?做官的就做官,做生意的就做生意,挣钱的负责挣钱,花钱的负责花钱,为啥?”
“作为镇长,你拿这钱挣一千万不见得有人说你好,亏一分都有人找你说事儿,还不够麻烦的。”
“保持你干干净净的裁判身份,远比参与到比赛中来更加重要。因此这钱宁愿放着它在那里贬值,也不要打拿着它投资的主意,这是政府职能问题。”
“裁判直接参加比赛,就算你做得再好,那也是人言可畏一百张嘴说不清,明白了吗?”
李雨清这下开心了:“爷爷说得就是没错,小幺叔你不会不管我的……”
李君阁笑道:“实在是心痛它贬值,只有刚才那个办法,及时地把它花出去。接下来就赶紧打报告吧,要是在薛书记离开前送上去,我还可以帮你说上点话。”
李雨清站起身来,说道:“这回行了,我这就回去写报告。”
李君阁又拉他坐下:“怎么又要跑,这还没说完呢。”
李雨清说道:“还没完?”
李君阁说道:“当然还没完,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一个镇长甩手花出上亿资金,你放一百个心,起码五个以上调查组来查你!”
李雨清又想哭了:“这……梁姐姐在的时候可没这些事儿……”
李君阁一瞪眼:“你能跟她比?就她那样硬气结果荔枝打白条不一样被查了?”
李雨清说道:“那……那又该怎么办?”
李君阁说道:“很简单啊,既然没法抵抗,那就躺下来享受啊……”
李雨清不由得翻起白眼:“你一个当长辈的,好意思跟小辈儿说黄段子?”
李君阁骂道:“滚!我的意思是你就像我们集团搞账务那样,谁来查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每一分钱都有去处有证据。”
“我们的区块链系统拿来做什么的?就是用来保留证据的。”
“有上下河李家的支持,你的一切决定,我们都能把它运作成集体决策;而集体决策之后每一分资金的动用,我们都有证可查。”
“只要做好这两条,谁来查都一样的结论。因此你给县里的报告里还要加上一条,主动要求监督。”
“既然没有想过往自己家里划拉好处,那就把所有事情都摆在明面上,完全敞开了给大家看。”
“雨清,家里现在不差钱,你要是有个三短两不齐的,尽管开口,千万千万不要打别的主意。”
“你本身就势力单薄,能走到这步也是梁丫头一力推荐。”
“你这里要出事,梁丫头也要受牵连,真要让她受到一丝牵连,呵呵呵,到时候可谁也救不了你。”
李雨清说道:“给你说得我心里越来越虚了……”
李君阁骂道:“虚个屁!你就非得要牵累她?!你就不能成为她的骄傲?做出成绩来,让她走到哪里都敢说自己有知人之明?!”
“只要你不乱来,把她留下的这些尾巴都处理好了,展示出自己的能力,自然会有明白人看在眼里,到时候那些人就是你最大的保障和助力!”
李雨清端起茶一口一口的抿着,一声不吭。
李君阁等了半天:“还没想明白?”
李雨清啊了一声:“想明白了啊。”
李君阁说道:“想明白了还不赶紧该干啥干啥?”
李雨清说道:“嗐!我这不是等你喊下课吗?刚刚起来两次都被你拉住了……”
李君阁哈哈大笑:“怨我怨我,最后就是还要给县里留点零头,他们要看得起就让他们收好了,算是给各方一个交待……”
“扯了半天也都快到中午了,那就留家里吃饭吧,我去给李大镇长做饭去!我说你小子可以啊,上长辈儿家愣是甩着空手就来了!”
两人斗嘴都斗惯了的,李雨清一副领导派头般挥着手:“这位同志,这是新镇长下来调研摸底,拎着东西像什么话?赶紧的赶紧的,别拿镇长不当干部!”
……
替李雨清弄清了行情,李君阁又迎来了瞿院士一行人。
朱鹮的血样分析结果终于出来了,基因分析显示,朱鹮因种群单一带来的基因缺陷,竟然消失了!
这是令所有动物保护工作者振奋的好消息,也证明了瞿院士关于朱鹮野化繁殖等待其基因突变弥补缺陷的主张是正确可行的!
之所以事情拖了这么久,主要原因是这项研究成果还需要得到国际动物学界的认可,实验数据往返的传递研究对比确认,来来回回可是花了不少的时间。
看着在树梢田间翩翩起舞的朱鹮,瞿院士都笑开了花:“基因突变本来就是自然物种进化之道,不过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实在是没有想到,还能在有生之年见到朱鹮基因的自我修复和改善的一天。”
有了这五只基因完善的朱鹮,关键性问题就算是得到了解决,接下来就是繁育繁育再繁育,朱鹮算是真正从濒危边缘被拉了回来。
李君阁总是隐隐觉得这事情和几块稻田的空间鱼螺虾鳝逃不开干系,不过现在有全世界的科学权威为这件事情背书,他乐还乐不过来呢。
只要能从侧面坐实李家沟风水宝地的名头,那就比什么都实在。
瞿院士将身边一位助手招呼过来:“皮娃来给你介绍,这位是我助手,陈一言,以后就常来常往了,你们年轻人多认识一下。”
陈一言伸手和李君阁相握:“你好,这次我带来了十只绿孔雀,将在李家沟展开绿孔雀繁殖工作,以后就得李老弟多支持了。”
你倒是真不客气,不过好多知识分子的情商就是如此,李君阁伸手和他相握:“你好你好……等等,孔雀,那还不满地都是吗?哦你是承瞿院士的衣钵,想走他研究鲤鱼的老路子是吧?”
瞿院士没好气的挥手:“都什么乱七八糟的?不懂就别瞎说好不好?先听小陈给你介绍。”
陈一言笑道:“二皮你说的那是蓝孔雀,原产地在印度,后来被广泛引入世界各国,和绿孔雀区别很大的。”
“具体的外形特征我就不细说了,不过绿孔雀从产蛋量和孵化率两方面都大大弱于蓝孔雀。”
第九百七十三章 公益之心
“蓝孔雀雌鸟一年产蛋量大约在四十枚左右,人工状态下孵化率约百分之八十;而绿孔雀雌鸟的产蛋量在野外只有八枚左右,人工养殖的话,偶尔能达到二十枚,而且即使在人工孵化状态下,一年一窝绿孔雀卵最多也只能孵化出两到三只小孔雀。”
“如此低的孵化率,加上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孵化出来的小孔雀还不一定能成活。所以繁育难度就相当大了。”
李君阁问道:“那怎么想着在我们李家沟养?”
陈一言说道:“我国的绿孔雀主要生活在滇省,主要栖息于海拔两千米以下的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混交林,尤其喜欢在疏林草地、河岸或地边丛林以及林间草地和林中空旷的开阔地带活动,不喜欢过于浓密的热带雨林。”
“这样的地形跟哪里很像?”
李君阁恍然大悟:“那还真必须是我李家沟了!”
陈一言笑道:“正是!还有就是孵化率太低的问题,朱鹮的孵化率在外边也很低。但在李家沟,即使是野外孵化率,那也相当不错,因此我们在想,绿孔雀是不是也可以。”
李君阁说道:“对对对,朱鹮的孵化率在李家沟是挺高,有枣没枣我们总要打一杆子。”
瞿院士说道:“迫在眉睫啊,我们这也是没办法,只能边保护边研究。”
陈一言介绍道:“绿孔雀是体型最大的雉科鸟类,体重能够达到十多斤,和丹顶鹤一样的重量。加之它们漂亮的羽毛,很容易成为被捕猎对象。”
“虽然绿孔雀在中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里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严禁捕捉猎杀,但在交通不便的边远山区,偷猎仍是很难控制的违法活动。”
“这东西的英文名叫‘Peafowl’,意思你应该明白,就是吃豌豆的鸡,这一名称也能概况它的一大习性。”
李君阁说道:“那完了,尤其是下种的时候,惨了惨了!”
陈一言点头道:“一说你就明白,就是以前李家沟坡地种粮食对付松鼠那套!”
“一些栖息在耕地附近的绿孔雀,经常结群去耕地觅食,对农作物造成破坏。农民为保护自己的庄稼,播种前会用农药浸泡种子,这种做法常常让整群绿孔雀遭遇死亡。”
李君阁不由得手扶脑门:“就知道会是这样!跟朱鹮一样,农药的锅。”
瞿院士摇头道:“刚刚接到世界自然保护联盟通知,从明年起,绿孔雀将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
“这么多年的保护,不见丝毫起色。而随着栖息地的减少、破碎和种群数量的锐减,它们的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
“现在看来,可能还是环境问题。朱鹮在李家沟的孵化率颇高,这点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因此对于更适应此地气候生态的绿孔雀来说,我们觉得在李家沟实施迁地保护,或许是它们最后的希望。”
这话本身说得就异常悲观,李君阁不由得问道:“这东西到底还有多少只?”
陈一言说道:“孟加拉、印度、马来西亚的绿孔雀,已经确认灭绝了。全世界的数量目前还不清楚,而在我国,已经不足四百只。”
李君阁大惊:“靠!熊猫都不止两千吧?”
陈一言说道:“是的,所以滇省种绿孔雀,其实比熊猫还要珍稀得多。”
李君阁说道:“那就没问题了,我们这里尽管让绿孔雀来破坏,最好来上一百只,破坏多少我们都能从游客那里找补回来!”
瞿院士有忍不住来气:“美得你!先把这十只养好了再说!”
李君阁还没好气呢,你要多给我来几只,我还可以找机会作弊,数量太少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慢慢来,就跟林麝一样,那得弄到猴年马月去了。
不过这事情没处讲理,李君阁只好说道:“那行,那我们把孔雀送到家禽场去吧,这事情得抓紧,眼看交配期就要到了。”
“这玩意儿估计和鸡的习性差不多,养鸡可不是吹,我李家沟绝对是一把好手!”
陈一言对瞿院士笑道:“瞿老,你说二皮是半个专家我现在有些相信了,他对雉科鸟类的习性相当了解。”
三人上了电瓶车,朝着忘忧谷家禽场驶去。
绿孔雀早被送来了家禽场,王宏光已经在门口等着了,还有李君阁来十次能遇到九次的苗娃。
这批绿孔雀估计也是人工繁育出来的,对家禽场这样的环境并不陌生,两雄八雌分为两个群体,分别饲养在两个禽栏里边。
当然为了防止飞逃,飞羽是经过修剪的,同时为了方便运输,雄孔雀的尾羽也被处理了。
陈一言都没顾得上检视孔雀的状态,先被禽场的珍禽给惊着了:“这……这么多白鹇?不对有一些是白马鸡……哈还有锦鸡,角雉……等等,刚刚跑过去那群……那是……那是黑颈长尾雉?”
李君阁得意洋洋:“怎么样?我们养这个养得不错吧?接下来我们准备弄一个珍禽岛,让大家可以集中观赏这些鸟类。”
陈一言说道:“不错不错,哎呀岂止是不错,哈哈哈这简直就是我搞研究的圣地啊……”
瞿院士说道:“可得了吧……小陈你没有发现禽场鸟类的密度太大了?”
李君阁说道:“我们准备在今年产卵期之后,从这里分一半出去放归保护区,剩下的那些,一半去搞珍禽岛,一半在这里继续繁殖。”
瞿院士笑道:“看来你们都已经考虑得很周到了,很好,这下我对绿孔雀的繁殖更加有信心了。这里是苗娃和这位在负责?”
李君阁笑道:“这位是我们禽场正儿八经的负责人,王宏光,主要是管理我们这里的地方传统良种——小脚乌鸡的生产。”
“经过几年的选育,我们已经将小脚乌鸡,从纯肉用鸡转化为肉蛋两用品种,现在我们的小脚乌鸡蛋也是非常受欢迎的产品。”
“至于苗娃,他纯粹就是一个爱好者,没事儿就自带饭盒过来帮忙那种。”
瞿院士非常高兴:“你们一个农业企业,能够做到选育良种,这是分担了科研工作者的任务啊。还有苗娃这样真正喜爱野生动物的人,难得,非常难得。”
说完又不由得感慨:“农业选育工作,有时候光讲科学也不行,还得讲点运气,比如朱鹮这个事情。你们李家沟,还真是块风水宝地。”
说完拍着李君阁的肩膀:“没说的皮娃,要是这十只绿孔雀繁育成功,我就厚着老脸去求滇省,再给你匀五十只过来!”
说完气呼呼地说道:“都有你们这样的意识多好?好几个地方政府把这当成是他们的负担,认为影响了他们的经济发展,对我们阳奉阴违,简直是……简直是……”
李君阁笑道:“各地有各地的情况,这个也不能一句话就把人家其它地方说死,吃饭都困难的地方,你说要保护鸟不要洒农药,那是不讲理。”
“不过对我李家沟来说,四百只孔雀,的确还不够放到碧峰山的。而且创造的收益,也不是每年糟蹋的那点粮食可比!”
“因为我们有游客。就拿那十五只朱鹮来说,今年可是招来了上百号外国游客,他们在李家沟一天的消费,都足够养那些朱鹮一年了!”
瞿院士非常开心:“听说你们这里还发现了斑鳖?这个事情科研工作者们可都得承你们的情了,要是因为我们自身的疏忽,导致了一个物种灭绝,那就真是大罪过。走,看看去。”
李君阁在前头带路,边走便笑道:“那货就占了一个珍稀僵尸物种的名头,说起来还不如朱鹮好看,不过最近几天我李家沟倒是有一件喜事——去年怀孕的两只江豚,就要临产。您老这趟算是来得巧了。”
瞿院士摆着手道:“术业有专攻,我搞那个不行,还得老孟,不过我从精神上支持你们!只围观,不插手!”
李君阁笑道:“孟所长倒是对我们放心得很,今年我们只在德国鲸类学家的指导下进行工作,等到明年,我们就有自己的江豚研究队伍了。”
瞿院士说道:“这老孟……算了到时候我也去盯着,再不行好歹也懂一些……两只江豚都是第一次生产吗?那唤起它们的母性最重要,头一胎江豚听说弃子率挺高的,而且全世界都还没有人工繁育弃豚成功的报道。”
李君阁就对瞿院士竖起大拇指:“这样门清还说你不懂,你就是来寒碜我们的!”
接下来的两天里,瞿院士在唯唯和李君阁的带领下,详细了解了集团野生动物繁育情况,从育爷爷的蛙场,考察到了木头叔的麝场,又听取了唯唯的保护区工作报告,重点是霸王猇的调查报告后,感觉非常满意。
瞿院士拍着李君阁的手:“从两栖类,鱼类,鸟类,再到哺乳类,你们的保育工作已经实现了立体化,规模化。”
“科研经费充足,科研设施完善,科研力量雄厚,合作关系国际化,产学研多方共赢。”
“因此蜀山自然保护区虽然成立最晚,其运作模式却走在了国内各保护区的最前头!”
第九百七十四章 新收获
“最重要的是你们没有为国家增加负担,仅靠众筹和民营,靠志愿者和基金会,便将保护区工作搞得有声有色,用三个字来评价,了不起!”
李君阁赶紧假谦虚:“这就是起步晚和船小好调头的便宜,有多方经验可供学习,有成熟模式可以借鉴,没有那么多公公婆婆,遇到情况可以灵活处置。”
“不过这些我们能做到,别人其实也能做到。真要说我们仅有的一点优势,那还得是长辈们教育得好,让我们把这些当成一种理所当然的本能。”
瞿院士叹道:“说得有道理啊……有些事情,是不能怀着功利之心来搞的。你们走的是公益的路子,这才是环境保护应有的本心……三人行必有我师,皮娃,受教了。”
一句话把李君阁吓个半死,连连摆手:“哎哟可担不起您老说这话,这要被外人听去,我岂不是得被嘲笑一辈子……”
瞿院士立刻又不满意了:“你这娃,哪哪都好,就是不敢当仁不让!这一点上,你还不如阿音!”
李君阁嬉皮笑脸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哪才止这一点,我除了古文比阿音好点,哪哪都不如她!”
第二天,志愿者打来电话,江豚即将临产了。
李君阁这段时间挺忙的,自打年前离开李家沟,到现在才是第一次有机会和大灰它们亲密接触。
还是老规矩,开着忘年号到江心停下,哨子一吹,没一会远处河面上便聚集起一些灰黑色的背脊,然后兴奋地向这边游来。
小灰和福宝是见到李君阁最兴奋的,立在水里不停地点头,以吸引他的注意。
福宝已经断奶了,个头也长得敦实,大小从李君阁上臂长度,长到了一米出头,和小灰刚到李家沟的时候差不多。
不过今天它们注定不是主角,李君阁照顾两只临产的母豚还嫌照顾不过来呢,哪里轮得到这俩熊孩子来添乱,一只喂了些空间鱼,打发它们一边玩去。
江豚是群体动物,二灰当过两次妈妈,比较有经验,带领着两只母豚,围着忘年号轻缓地游动起来,好像是在提醒两只母豚,船上的人会给它们提供帮助。
李君阁觉得这群萌货是李家沟除了核桃外智商最高的动物。
关键是除了智商外,似乎还有情商,这点又像白大它们,简直就是水中精灵。
正是因为这样,李君阁平时和它们互动时,能够清晰体会到它们传递过来的愉悦,兴奋等情绪,同样的如今天,恐惧和紧张,在两只母豚身上也是那样的明显。
李君阁只好将手伸进水里轻轻晃动,两只母豚在经过船尾时,也会主动游过来从李君阁的手底下蹭过去,感受李君阁对它们的抚慰。
瞿院士对亲眼看到的这一幕非常吃惊,这种类似家长和孩子间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一个严肃的动物学家所能解释的范围。
很快两只母豚开始了变速游泳,时快时慢,偶尔还带着翻滚,两只幼豚一前一后地从母豚的生殖孔露出尾巴。
在母豚最后一次快速游动中幼豚终于脱离母体,向水面冲去。
李君阁还是用去年对付二灰的老套路,将两只母豚用空间鱼吸引过来,一边安抚一边喂食,等待幼豚游过来含住它们的乳房。
初次哺乳的紧张感被空间鱼的美味缓释,经过短暂的不安后,母豚适应了这样的感觉,也补充了足够的体力,在饱餐一顿后随着大部队离去。
瞿院士看得两眼含泪:“真是一场伟大的历程,皮娃我真羡慕你,这种感觉,是把它们当做科研对象时感受不到的……”
两位德国专家也连连点头,表示非常赞同这种观点。
李君阁长舒了一口气,说道:“不用羡慕,其实我也很紧张。”
一位德国专家说道:“Jungle,这真是一段美妙的经历。等再过两个月,确定今年怀孕江豚的数量后,我们就不会再常驻了,今后的主要工作,将会正式移交给你们。”
另一位专家说道:“合作非常愉快,很荣幸能够参与到长江特有豚类的保育工作当中来,并且亲自见证我们工作的成效,见证了江豚迁地保护工作完全成功,这足以让我自豪一生。”
李君阁和他们热情拥抱:“谢谢你们,你们都是我李家沟的朋友,中国的朋友。接下来的事情交给我们,尽管放心!”
一位专家轻轻摇着脑袋:“Jungle,你不干动物的科研工作太可惜了,在我眼里,你就是一位天赋觉醒的特鲁伊。”
两只小江豚的出身,让李家沟人也欣喜莫名,阿音第一时间便将报告发送到网站上,让全国人民知道这个好消息。
李君阁拉着瞿院士回家庆功,突然想到一件事情,便让他们先喝茶,自己开车去了一趟盘鳌乡大湖。
没一会回来了,一手拎着一只小花弩,一手拎着一串小小的绿头鸭子。
瞿院士大怒:“你去打野鸭了?!”
李君阁将鸭子往桌上一扔:“嘿嘿,您老走眼了吧?这可不是野鸭,是我在下司镇发现的一个品种,也不知道是啥名,反正我就管它叫‘下司鸭’,大大小小上百只,养了半年多总算有些大的了。”
瞿院士将手指伸到鸭子翅膀和身体结合处的胸肌上一捏:“哈哈,果然不是野鸭,飞行肌不够发达,飞行能力不行。”
李君阁一扬手里的花弩:“再不行人也追不上,得靠狗撵。现在白大它们在值班,我就只能动用这个了,今天给你们尝尝,史上最好吃鸭子,没有之一。”
接下来就是发蘑菇,蒸腊肉香肠,去后园采蔬菜,没一会林林总总摆了一大桌。
十来只鸭子其实不多,内脏喂了白大它们,剩下的也就五六斤。
不过李君阁做得魔芋烧鸭,将汁烧得偏干,这滋味可就太浓郁了。
奶奶和娃子们回来了,王美娴耸动着小鼻子:“二皮叔你做什么了这么香?”
李君阁笑道:“赶紧去洗手,作业完成得怎么样?”
王美娴拉着李君阁的胳膊:“二皮叔谢谢你把我从作业里救了出来。现在这学校作业真轻松。”
敬子伦就咕哝:“哪里轻松,明明多了好多事情……”
李君阁摸了摸敬子伦的脑袋:“这事情啊,就像小马过河,它再加上老牛和松鼠,看小河的深度就不一样。”
“子伦你是小学生,子弟校的课程比普通小学复杂繁多,还引入了地理,生物,很多的科学实验,因此对你来说要学的就更多。”
“不过中学课程相对于外边的中学,多了个广博,少了个繁重。讲究的是学习的有效性,在课堂上解决问题。靠的是思考,而不是刷题养套路,因此对美娴和雨松来说,那就是如鱼得水。”
“子伦你要多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养成思考的习惯,这方面你要多跟哥哥姐姐学习。”
子伦点了点头,表示想通了,李君阁便放他们去洗手。
……
饭桌上一群娃子把脑袋埋在饭碗里,刨得呼哧呼哧的,大人们则喝酒叙话。
下司鸭获得了一致的好评,奶奶笑道:“皮娃就是个吃货,去了趟下司镇,吃了顿鸭子,就巴巴地买了好多过来,养在那边大湖的岛上,这功夫可费大了。”
老爸说道:“不过这味道的确好,来瞿院士,我再敬你一杯。”
瞿院士笑道:“味道是当真不错,这要是养成了规模,应该又是你们集团一个拳头产品吧?”
李君阁给阿音夹了一块鸭翅膀,说道:“这个还真有难度,主要是好养不好抓,圈起来可能又不是这个味道了,现在先这样散养着,每天鸭子和大雁在大湖上来往,也算添了一景。”
瞿院士说道:“这个简单,主要是驯化,给它们修几个可封闭式槽棚,用食物驯化到它们每晚返巢补食休息,然后带上夜视仪,半夜去一抓一个准。”
老爸笑道:“皮娃,瞿院士要是去跑山,那指定也是个行家。”
李君阁说道:“那是必须的,在理论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满山的兔子都没跑!”
送走了瞿院士,育秧和收获葛仙米的时节又到了。
吴志秋走了,今年的水稻旱育秧工作,由林昭接手李君阁辅助。
不过这工作本来就是为了简化劳动而产生的,因此路子摸索出来之后,活其实比传统育秧简单太多了。
重点在葛仙米上。
这东西现在在培养器里边,长得就好像一个个盛放在透明有机玻璃盒子里边的绿色半透明糖球。
几个大棚就好像童话世界一样,王美娴他们没事儿也挺喜欢到这里来玩。
采收起来也非常简单,将用于附着葛仙米的线抽走,打开底部滤网,葛仙米便哗哗地流到收集篮里。
关键是脱水处理,这玩意儿百分之九十是水,这个才是大麻烦。
不过农大的人几个月来也不是白瞎,直接发明了一套装备。
等李君阁一看到这套装备就笑得不行:“吓唬谁呢!这不就是滚筒洗衣机吗?”
第九百七十五章 春天里
林昭笑道:“道理还真差不多,就是用的甩干脱水原理。不过还多了一个甩干液收集过滤的动作。”
“最后经过冻干脱水,会得到两种粉剂,一种是富含大量胶质的外壳粉剂,这是用来制作高档生物胶囊的主要材料。一种是纯拟球状念珠藻藻体,这种是富硒营养片的主要材料。”
李君阁问道:“胶囊厂没问题吧?”
林昭笑道:“没问题,BM集团总裁亲自带队来指挥设备安装,这样的重视程度把省里都吓了一大跳。一路派人跟着。”
李君阁都笑坏了:“省里明显是太紧张了,海哥哪里是重视我们一个小小的胶囊厂?明明就是带着亚瑟来探亲,连带着搞火腿和黑松露才是重点吧?”
林昭也笑得不行:“你们这些大佬的思路我就不知道了,反正到了李家沟海哥就领着娃子们撵着猪,在蛤蟆洞一带找了好几天,每次回来都要去忘忧谷往德国发货。”
李君阁直撇嘴:“海哥也不通情理,让阿瑟留过大年都不干,害我这次愣是没见着。就是想去看一趟,那也得等到忙过九月后了。”
二月的事情还有很多,油菜迷宫那里可不光是有油菜,还有重要的牧草——苜蓿,甜象草的收割。
牧草的特点就是一次播种多次收获,比如甜象草在夹川,一年可以收四到六次,苜蓿甚至可以高达九次。
除了牧草专用地,维护修剪油菜迷宫的苜蓿同时还是一个园林工程,盘鳌溪的花期马上就要来临,旅游工作也要做好准备。
还有玻璃兰场,那里每年都需要重新布置两次,现在春兰正盛,要从兰场挑选出开得好的兰花,贴上标识,送到室外去布景,以方便游客观赏。
今年的李家沟兰展,一共选定了六千多株,近四百种,已经在全国打响名头。
李君阁带着孩子们去美国的时候,旺财叔也没有闲着,从日本兰花大赏上的台湾巴西客商那里采购了好些名种蝴蝶兰和鸢尾兰,准备开始培育这些花枝招展的妖艳贱货了。
然后国兰的杂交工程,也开始提上日程。
以后的兰展,只会越来越精致美丽。
这事情搞完,诸多鱼类的人工授精工作又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除了已经攻克技术难关的通乳鲫鱼,四大特种鱼和两种铜鱼外加红吉罗。芝麻剑又进入了李君阁的视线,现在他从钓友那里收集了一些,正在空间里进行驯化,希望能够改变它们的产卵习性,最终变成可以人工繁育的鱼类。
这事情集团内一向是李君阁和苗娃在负责,现在盘鳌乡大水产基地一起来,规模瞬间大了无数倍,需要的鱼苗量也得相应增加。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