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3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完骄傲地对孩子们说道:“其中第五位,就是你们思远爷爷,第六位,则是一位哥大的客座——你们的四祖祖。”
  孩子们都不由得吃惊地地低呼起来。
  Alice接着说道:“很多资料在提到丁龙汉先生捐建哥大汉学系时,都有这么一个说法,就是当时清朝最高的统治者闻知此事后,深为感动。慈禧太后亲自捐赠了五千余册珍贵图书。”
  “其实太后听到丁龙汉先生捐赠之后‘深为感动’这件事,史料上并无证据,恐怕是出于想象。”
  “而按哥大最著名的中国校友胡适的说法,根据哥大当时汉文教授夏德先生告诉他的话,这套并非雍正年原版,而是当时总理衙门所仿印。”
  “这话出自哪里呢?据胡适的转述,夏德称是出自端午桥之言。”
  “夏德是外国人,但是汉学研究颇为精深,他是第一位丁龙汉汉学讲座教授。他的话有一定可信度,但是还要考查。”
  “端午桥是谁?是当年清朝派往西方考察政治的五大臣之一——端方。末旗人中的文化翘楚,学识渊博,懂金石善收藏,版本学自然是拿手好戏。”
  “《考察政治日记》里写到端方带领的中国使团在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初十日参观哥伦比亚大学,文中称‘此美国第一有名誉之大学也。……中国学生在此者,仅五人而已。……又,图书室藏中籍甚富。’”
  “可以想象,当他们参观图书馆时,校方会将《古今图书集成》向他们展示。而该校唯一精通汉语的夏德教授,当然要出来迎接嘉宾。”
  “也就是在那时,夏德向代表团团长端方,介绍了这套书。而精通版本学的端方,一眼就看出此书并非康熙原版,乃是总理衙门仿印本。”
  “这个版本又是怎么回事呢?有记录说这个版本,‘装潢、纸张、校订皆优于康熙原版。不过由于部头太大,当时只重印一百部,准备作为分赠列强之用。不意书未送出,便遭火灾,所馀无几。此一赠书大典,乃无形中辍。’
  ‘庚子拳变期间,哥大开始建汉学院,但又苦于无汉籍足资参考。’
  ‘校方乃函请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及美国驻华公使康吉,转请中国北洋大臣李鸿章帮忙。’
  ‘鸿章乃奏请西太后交盛宣怀酌办。盛氏乃奏请以前总理衙门火馀之书相赠。这就是这部巨著来美和番的始末。’”
  “这个说法是否正确呢?爷爷当然不会妄下结论,必须寻找史料来证实。”
  “于是爷爷开始翻查哥大校刊Columbia Spectator,按图索骥,查到一九零二年的该报报道:国务院知会哥大新任校长巴特勒,已收到驻华公使康格来函,称中国外务部选定《图书集成》一部六千册。该书包罗万有,为中国最大部头的类书,由康熙皇帝指示学者编纂,时价七千美元。该书现由两江总督刘坤一准备发运来美。
  康格公使并在信中说,此举证明了中国人对美国的友好情谊。”
  “然后爷爷又去寻找这一天的各种美国报文资料,最后发现旧金山华文报纸《中西日报》也刊出选送书籍报道:‘十七日纽约来电云,美国外务部昨告于哥林比亚大学堂总教习毕拉,称接到驻北京钦使康嘉来函,言明中国所送该学堂之书籍,由中国外务部选得《子史集成》一套共六千卷,内备载中国古今各事,曾经康熙皇汇合儒臣纂修,书价甚钜云。’”
  李君阁立刻找到一个漏洞:“等下,两份报纸为什么名称不一样?一个叫《子史集成》,一个叫《图书集成》?还有哥大的领导,一个叫巴特勒,一个叫毕拉?”
  Alice笑道:“你还听得挺细啊,爷爷的解释是,《图书集成》在哥大这边的翻译是Tu Shu Chi Cheng,显然,《中西日报》与Columbia Spectator出自相同消息来源,只是《中西日报》是广东人办的,匆促之间,将Tu Shu Chi Cheng误译为《子史集成》。而新校长Butler,北方话翻译成了巴特勒,广东话翻译成了毕拉。”
  李君阁不由得点头道:“有道理,那这事情就算说得通了。老伯做学问当真严谨。”
  Alice笑道:“严谨的还在后面。至此,我们看到的都是来自美国单方面的记述,表明这是一单‘快递’,哥大是收件人,还必须找到发件人的证词。发件人是谁,是清廷外务部。”
  “于是爷爷又去查阅台湾学者黄嘉谟主编的《中美关系史料——光绪朝》,从书中收罗的当时中美交涉各种原始档案里,查到了当时驻美公使伍廷芳的两件收文。”
  “第一件是光绪二十八年二月初三日的收文。这份呈文应该早就发出,不过因为飘洋过海,收发时间相差约两个月。”
  “伍廷芳称:光绪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一日,美国公使康格致函外务部,称接到本国纽约可伦比亚大学堂娄总教习函,该堂内正在添设中国之学,拟购聚中国书籍存于学堂,并集中华百工所制各物,于博物院中陈列。外交部即行筹备。”
  “第二件是次年三月初三日收文。伍廷芳称:已接到南洋大臣来文,拟以《图书集成》一部备送美国学堂;至于博物院所需各种器物,美商在华通商已久,可由美商代为购办。一旦南洋大臣寄到《图书集成》,使馆即行转交哥伦比亚大学。”
  李君阁又举手:“等下,刚刚不是还说毕拉吗,怎么第一件收文里边又变成娄总教习了?”
  Alice笑道:“娄总教习,即哥大前任校长Seth Low。这事情是由他发起的,但是等一九零二年春,《图书集成》抵达哥大时,Seth Low已当选纽约市长,迎接它的,是新校长Butler了。”
  李君阁手扶脑门:“简直搞得跟破案一样,不过好歹是所有扣子都解开了。”
  Alice说道:“结合所有这些资料,最后爷爷的结论是:一、此事应是李鸿章病危时所答应。”
  “当年慈禧西逃后,任命李鸿章、庆亲王奕劻为全权大臣,在北京主持与列强的谈判,耗尽了此老的精力。《盛宣怀档案选编之七——义和团运动》中记载,一九零一年十月三十日,李鸿章在寓所‘吐血半大碗,中有血饼’,医生诊断为胃出血;十一月月三日,李鸿章‘胃气渐舒,精神略好’。”
  “康格致函清廷外务部求书的时候,刚好碰到李鸿章病倒垂危。而李鸿章的签名信,正是他在‘精神略好’这一天所处理。”
  “李鸿章在生命中倒数第四天,仍拼了老命处理这个无关紧要的对外交涉事件,目的只是想笼络美国外交官。四天后,李鸿章怀着满腹未了心事离别人间。”
  “二、此事与慈禧太后无关。爷爷查阅了《德宗实录》、《光绪朝上谕档》、《光绪朝朱批奏折》、《庚子事变清宫档案汇编》等,未见到外务部就此事上过奏折,也未见有上谕。”
  “就目前资料推测,应是在李鸿章身后,由庆亲王或王文韶以外务部名义,咨请南洋大臣刘坤一具体办理。那么,整件事与慈禧太后并无多大关系。”
  “三、刘坤一决定以《古今图书集成》一部奉送,其他器物则请美国人自己在中国采购。”
  “四、有资料证实,这部《古今图书集成》本是总理衙门委托上海同文书局影印的石印本。拨款三十八万两,后再加补贴十万两,用上等桃花纸印刷,共印一百零一部。”
  “其中一部黄绫装订,专备御览。书印成后,除黄绫本进呈给皇帝外,另提取十部到北京总理衙门,其馀九十部由上海道暂存。”
  “到一九零一年冬,该书除四川、广东、直隶等省购置,以及赠送日本一套外,库存尚多,每年要支付仓租、保险、看守等费用四五千两,到刘坤一接手,已耗费四万多元。成为上海道一个沉重负担。”
  “既然卖不出,不如送出去。这是刘坤一的真实想法。刘坤接到外务部咨文,要置办中国书籍赠送哥伦比亚大学。便顺水推舟,不但圆满地完成了李鸿章交给他的这次外交任务,还让哥大东亚图书馆从此有了一套引以为傲的藏书。”
  “而剩下的几十套,不幸毁于火灾,不过那应该在这件事情之后。”
  说完认真地说道:“这才是这套图书真正的来龙去脉。”
  李君阁抚掌赞叹:“穷搜毕罗,老伯这是花了多大的功夫,才能从浩繁的资料文献里边抽丝剥茧,得出这个结论?!”
  “在得出结论的同时,还让人对当时的清廷外交事务的艰难,地方政府的应付,报文之间的往返格式,甚至当年政府外包业务,印刷规模,耗费资金,中国留学生情况,都有了一系列的了解。”
  “这篇论文的价值,不仅仅是还原了一点史实,更在于它揭示了当时的这些方方面面。”
  “这么珍贵的论文,居然淹没在老伯那汗牛充栋研究资料里,连我都没有注意过,社科院这次当真是捡到宝了!”
  “了不起,实在是了不起!凭借这份钻研精神,五十年如一日,不成为当代鸿儒才真是说不过去了。娃子们啊,这回明白学问该怎么做了没有?”


第九百六十二章 煌煌巨著
  一群娃子听得连连点头,尤其是王美娴这种天赋型学霸,平日里老师让查个字典都嫌麻烦,今天算是真正开眼界受教育了,思远爷爷功夫之细,一至于斯!
  领着孩子们进了研究室,Shirly给大家介绍道:“平日里,图书保护,对灯光,室内气体,都是有要求的,今天是因为大家的到来,加上爷爷对这套图书的贡献实在巨大,因此校方特批,让李家沟的孩子们一睹全套图书陈列室的真容。平常游客,是绝对到不了这里来的。”
  “这里才是真正的研究室,图书从刚刚的陈列室取出来,在这里进行研究。文字内容的扫描工作,是爷爷在校期间主持完成的,用了当时最顶尖的扫描技术,力争将最大的信息量保存在扫描资料里。”
  “除了文字性的工作,外围研究还包括纸张,用墨,石印雕版,装订方式等项目,就是在这个实验室里完成的。”
  说完用带着手套的手打开研究人员身边的一册图书:“《古今图书集成》,和其它中国古典书籍最大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插图。”
  “大家看,比如这本,讲的是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这是《农政全书》里的一篇,叫《水栅图说》。”
  “水栅,排木障水也,排木障水也。若溪岸稍深,田在高处,水不能及,则于溪上流作柵遏水,使之旁出下溉,以及田所。”
  “其制:當流列植竖樁,樁上枕以伏牛,擗以柆木,仍用块石高垒,众楗斜以邀水势,此柵之小者。”
  “如秦雍之地,所拒川水,率用巨柵。其蒙利之家,岁例量力均辨所需工物。乃深植樁木,列置石囤,长或百步,高可寻丈,以橫截中流,使傍入沟港,凡所溉田亩计千万,号为陆海。”
  “孩子们,接下来是这套图书最重要的部分:今特列于图谱,以示大小规制,庶彼方效之,俾水为有用之水,田为不旱之田,由此柵也。旁边这幅画,就是水栅的图例。”
  “图谱,在中国古代是非常困难的,和文字不同,文字可以使用活字印刷术,而图谱,则必须雕成木版或者石版才能印刷。”
  “这套图书配插了大量插图,且图示精美,不仅是科学实用的图例,甚至可以说,本身便是精美的版画艺术作品。”
  “大家看这本,《博物量编·草木典》,这幅山茶图,是不是一幅尚佳的白描?要是加上颜色,是不是就是完美的工笔图画?”
  一通讲解下来,不光是娃子们受益匪浅点头连连,就连阿音李君阁几个大人,都觉得大开眼界。
  娃子们这下老实了,知道了世界十强大学的底蕴之后,总算是有了一点点逼数。
  从巴特勒图书馆出来,又逛到了神学院所在的圣保罗教堂,建筑学院,工程和应用科学学院。
  继续向南,商学院和数学系之间,就是著名的哥大标志性雕像,娃子们睁大眼睛:“哇——大狮子。”
  Alice说道:“哥大的吉祥物就是狮子,我们的校徽就是盾牌加狮子。这头哥大雄狮是校友和作者Greg Wyatt在二百五十周年校庆典礼时的献礼,狮子全身由青铜雕刻而成,它有个名字,叫学者狮。表示这哥大学者的强烈的进取之心。”
  李君阁合十道:“勇猛精进,志愿无倦。阿弥陀佛,善哉善哉。”
  Alice纳闷道:“二皮你干啥?”
  李君阁笑道:“你们做学问的方法,和佛家修行很有共同语言。”
  说完瞥见Shirly和王美娴在一边嘀咕着什么,还不时地撇着青铜狮子,问道:“你们又想弄啥幺蛾子?”
  王美娴说道:“Shirly姐姐说我们晚上可以偷偷来骑狮子照相,她说她刚进校的时候就这样干过。”
  看着吃吃笑的Shirly和Alice,李君阁就不由得翻白眼:“我看你们两个,才是真正的二皮。我哪只眼睛看你们像在读博士?”
  校园的草坪上有很多活动项目,不少学生在游戏,踢球,也有的三三两两坐着聊天看书,还有一群黑人敲着鼓放着劲爆音乐在跳街舞。
  放孩子们去撒欢,几人找了一处草坪坐下休息。
  李君阁发现身边来来往往的中国人超级多,大多是一口大陆普通话,不由得问道:“哥大的中国学生很多吗?”
  Alice说道:“是挺多的,还有游客也多。哥大应该是对华人学生最友好的一所美国大学了。”
  Shirly说道:“这既和哥大和中国的传统渊源有关,也有华人留学生中涌现过无数的杰出人物有关。”
  Alice说道:“文科方面,胡适、冯友兰、马寅初、陶行知、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一大批中国现代思想文化先驱都是哥大校友。”
  “理科方面,有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李政道;美籍华裔物理学家、沃尔夫奖获得者,‘中国的居里夫人’吴健雄;信息产业的执行官和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者李开复。”
  Shirly说道:“还有不少现在活跃在中国娱乐圈里边的人物,也是哥大校友。”
  娱乐圈的不算,前边那一干大佬尤其是思想文化大佬,那一个个简直是如雷贯耳,任谁拎出来都让李君阁高山仰止。
  Alice说道:“有了这样的渊源,学校里的华人留学生就挺多了,比如统计系,几乎都给中国来的留学生包圆了。”
  等到把孩子们重新叫回来,已经都快下午两点了,一行人准备加快脚步从南门出校园。
  一路上随处可见和他们一样的参观者,还有正在学习、讨论、和嬉戏的学生。
  沿途还有很多觅食的鸽子,跳来跳去的小松鼠,也引来娃子们浓厚的兴趣。
  在“学院步行道”南侧哥大新闻学院的山墙上,李君阁竟然发现那里悬挂着中国伟人像,这才回想过来,《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斯诺,就是哥大新闻学院的毕业生。
  路上看到一幕熟悉的场景,不少华人留学生都拎着饭盒往里进。
  Alice准备带着李君阁一行去吃校园中餐,李君阁一指那些华人学生:“他们手里边的饭盒是哪里来的?”
  Alice说道:“那是校外小货车的外卖。”
  李君阁笑道:“天底下没有新鲜事,校内的食堂,肯定味道不如校外小摊子。”
  Shirly哈哈大笑:“那我们也去吃那个?”
  一群人嘻嘻哈哈地跑出校园,果然就看到前头一个小货车前排起了队伍,货车上贴满了各种菜品的小图片,一看就是标准的中餐,车头上还立着一块牌子——“开封小吃”。
  大家排起了队,俩妹崽在这校园里真是一路熟,不时就有人过来和她俩打招呼。
  李君阁则和前边排队的小伙子聊天,得知这小子是成电本科过来读研的。
  到了这里,一个省出来的就算是亲老乡了,一听李君阁是李家沟出来的,前头小子也不由得大为热情。
  这反倒让李君阁有些惊讶,这小子一看就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数理化的工科屌丝狗啊。
  一打听才知道,原来哥大工科狗群里边有一头本来就是李家沟的土产。
  赵华强,是这些人的新偶像。
  然后那小子就开始和李君阁高谈阔论赵华强如何如何,一堆的信息学名词数学名词统计学名词,整得李君阁如听天书,不住地拍着那小子的肩膀:“同学,同学,到了,该你打饭了……”
  和热情的成电工科狗同学挥手道别,李君阁开始招呼娃子们过来点菜。
  盒饭一个六美元,有红烧肉,香酥鱼,青椒肉丝,糖醋莲白……一水儿的家乡菜。
  一群人回到校园草坪上摆开架势吃午饭,相互还挑着对方饭盒里边的品尝,搞得那叫一个热闹。
  李君阁对阿音说道:“这味道我绝对弄得出来,六美元一个饭盒,我看那架势一天起码五百个,这就是妥妥的三千美金,一年下来可真不老少啊……”
  阿音笑道:“我觉得你钓鱼来钱好像更快,才比我们早来几天啊,就挣了六十万美金。”
  梁慧丽笑道:“阿音还真是找了一个金龟婿,简直就是活财神啊,回家可得好好供着。”
  阿音就嬉笑着不依,拿肩膀去撞梁慧丽。
  一个土鳖被四个大美女围着,周围一群大大小小的娃子跑来跑去,还是那么的其乐融融,看得路过的人群都在犯傻,这是……古代中国大家庭穿越了?
  阿音挑着仔姜肉丝吃着,笑道:“不出来不知道,原来Alice和Shirly,还有粽粑芋头,就连华强在哥大校园的影响力都这么大。”
  李君阁都有些不可思议:“主要是李家沟常有大鱼坐镇,我们小辈儿们在他们面前,那是真的拎不起来。一个个回到李家沟乖得跟猫似的,没想到在外边都是各有一片天啊……”
  梁慧丽用筷子指着周围一群吃得吭哧吭哧的娃子们:“等到这一帮子成长起来,开枝散叶了,那我们李家沟就算是稳如泰山。”
  李君阁笑道:“其实也和慎清慎勤公的老路子差不多,还是那句话,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不过从家族人才的培养,变成了地方人才的培养而已。”


第九百六十三章 过年好
  吃过饭,一行人休息了一会儿,便从南大门出来,来到纽约中央公园。
  这里其实也不错,闹中取静,一圈子繁华社区围着一个安安静静的公园,园内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湖和森林。
  大湖中水鸟嬉戏,高大的橡树林下是绿草如荫的草坪,还设有动物园、运动场所及游乐设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自然景观之一,被称为纽约的后花园。
  一行人散步到中央公园动物园,正好赶上下午最后一场海狮表演。
  动物园区分为海狮表演区、极地区和雨林区。
  海狮也是一种超级聪明和逗逼的动物,一群娃子隔着水族池的玻璃看着全身光滑油亮的海狮在水池内悠游自在的嬉戏,都觉得非常好玩。
  王美娴指着一只四仰八叉躺在水底一动不动的海狮:“二皮叔,那只海狮怎么了?不会是死了吧?”
  要不是李君阁六识灵敏,能够察觉到海狮身体细微的律动,搞不好连他自己都要以为这海狮是头死海狮。
  不过现在是怎么回事他也搞不清楚:“呃……肯定没死,或者是……睡着了?”
  又一只海狮游进众人视野,然后突然眼睛一闭,四肢放松,就像一个橡胶水袋,飘飘悠悠地沉到了水底。
  王美娴惊呼道:“哎呀,这只也是!”
  李君阁这次可以肯定了:“打盹呢!一会儿就醒。”
  王美娴笑脸贴在玻璃上担心地看着两头一动不动的海狮,后边这头的姿态更加的古怪,沉到水底的时候后半身刚好搁到水底一块礁石上,直接以倒栽葱的姿势挂在哪里。
  这时候上边水面上突然丢下来几条小鱼,是工作人员开始喂食了,就见两只海狮瞬间就跟过电一般活了过来,飞速向食物游去。
  王美娴吓得“哎哟”一声退了两步,这才咯咯笑起来:“海狮还真好玩!”
  海狮区之后就是极地区,小企鹅们一点不怕人,住在仿真的南极圈内,和参观者只隔着一层玻璃,似乎伸手便可以碰触到这个住在地球顶端的可爱小东西。
  一会儿笨拙地拍着短脚挤到一起开会,一会儿又好像水里出现了什么宝贝一般噗通噗通争先恐后地往水里跳。用李君阁的说法,如果海狮是整个一群逗逼的话,那企鹅则整个一群神经病。
  最大的卖点还是北极熊,全身雪白的北极熊在仿真的山谷流水间走动,娃子们在上面隔着安全玻璃往里看。
  不少外国家长带着自家的小朋友在这里观看。
  听着洋娃娃用童稚的声音念着“Po……Po……Polar Bear”,阿音和梁慧丽简直都要被萌化了,连北极熊都顾不上看,蹲下身子和娃娃们互动起来。
  两人形象和气质都是上佳,家长们倒也开明,甚至有几个家长还邀请她俩和自己一起跟孩子合影。
  有两位家长还和两人取起了育儿经,老外眼里东方人都不显老,只觉得带这么大一家孩子,光生下来都真不容易,肯定有什么独特的育儿妙招。
  搞得两人面红耳赤,这些老外也太没有眼力价了。
  王美娴是让李君阁头疼,可在孩子中有自己独特的魅力,没一会就混成了几个半大老外孩子中的头儿。
  于是老外家长们干脆和李家沟一行人一道,大家一起去雨林区游览。
  这个地方李家沟的娃子们可再熟悉不过了,栽植了各种形貌多样的热带植物与花卉,其中兰科植物不在少数,李家沟兰场的几个玻璃产房,规模比这里更宏大,花卉比这里还要漂亮。
  直到现在老外们才知道这帮子人不是纽约土著,而是来自中国的游客,不由得大为吃惊,你们中国不是一个家庭只能要一个孩子吗?
  等到李君阁和他们解释清楚,老外们惊异程度更甚,你们就是来自purple cat的家乡?啊你们不会是为了奥斯卡来的吧?《Big Purple Cat》获得奥斯卡最佳纪录长片提名了,孩子们和我们都非常喜欢的。
  于是李君阁又只好做了一番宣传,然后从背包里翻出一些老大老二的卡通设计钥匙扣之类的小饰品,送给每个老外孩子一个。
  最后再和各位惊喜莫名的家长们合了影,大家猜分手告别。
  在回去的路上,李君阁笑得跟一只偷到鸡的狐狸:“真没想到,霸王猇发现者这个名头,在国外还挺好使来着……”
  找一家牛排店请娃子们吃了一顿牛排,娃子们也累坏了,早早便安排他们上床睡觉。
  接下来几天便是纽约市的体验活动,大都会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帝国大厦,曼哈顿岛自由女神像,文化体验则是爵士乐,百老汇歌剧,时代广场,洛克菲勒中心……
  还有一路向北沿途几个大城市,抵达五大湖区再折返。
  接下来便是长岛家庭农场之旅,李君阁阿音梁慧丽深度学习,娃子们则在那里体验挤牛奶,割苜蓿,喂牛,料理果树……
  按照李君阁的说法,农活锻炼人,比利大叔你就当来了一群童工,努力压榨就行。
  比利大叔脸都吓白了,二皮你可别乱说!这就是来体验生活的小客人,压榨童工,那可是重刑事罪!
  在这样的地方,王美娴简直是如鱼得水,分分钟便发现了商机,比利爷爷我们以商代工可以不?
  老比利很喜欢这群手脚麻利不娇气的娃子,加上阿音的富森火腿加成,大手一挥,同意。
  于是王美娴找李君阁借了五百美元,两百美元作为今后场地器材租赁费交给比利,三百美元购买原材料。
  然后小市场上除了爆米花之外,盐水花生,五香豆子,杂粮小饭盒被李家沟娃子们卖得飞起。
  老比利乐得冒泡,这是给我们农场带来了新商机啊!以前只能喂牛的那些个头不合格的小土豆,小红薯,煮好和花生乱拼一盒,加一根蒸肠或者一片蒸培根,一些蔬菜,挤上点沙拉酱,插根牙签就能换钱,这上哪儿讲理去?
  这比卖烤肠划算太多了,李家沟这小姑娘简直就是商业天才啊!
  王美娴于是又找到老比利,想学不?那派两个人给我们打下手,上午我们亲自指导,下午让他们借我们的摊子上手练习好不好?
  于是老比利的两百美元租赁费,又作为员工培训费和场地二次租赁费被王美娴套了回来。
  三天的体验活动,上午娃子们卖吃的,下午就去码头看船,去鱼市看拍卖大鱼,去长岛捡贝壳玩沙子。
  三天后一算账,一群娃子倒挣小两千美元。
  李君阁气得都不行了,我在哥大校门外边想过的卖川菜小吃的主意,反倒给你们在这里先用上了!
  王美娴和娃子们咯咯笑:“老美们的钱可太好赚了,他们是不是从来没吃过什么好东西啊?一个健康均衡非油炸的概念就让他们掏钱掏得呼呼的……二皮叔不让我们吃垃圾食品,这回我们自己有钱,回纽约吃麦当劳去喽……”
  不过回到纽约娃子们还是没有吃成麦当劳,因为除夕到了,李君阁要Shirly和Alice带着他们去体验国外的春节。
  国外春节年味最浓的地点,自然是华人街。
  一到华人街李君阁就笑了,这里简直就是一个繁体字版的老县城。
  说老县城倒也不太准确,至少建筑物都好多都是大红配大绿,有点李家沟民俗表演那身打扮扎眼劲头。
  路上川流不息多是黄皮肤黑眼睛,说粤语的,说闽南语的,台普的,大陆普通话的……
  一个身穿满清官员服装的雕像立在路口,背着双手眺望远方,一脸英气,走进一看文字说明,虎门销烟林则徐!
  年味比国内还浓,舞龙的,舞狮子的,打扮成财神爷的,福神爷的,扭秧歌的,一会一辆花车,上边写着某某商会,一会一对秧歌或者灯笼游行,还是某某商会。
  各种彩色的布幔,对联,鞭炮,灯笼等装饰,都被沿街商点挂了出来,那叫一个热闹非凡。
  老外倒是也有不少,多是挎着数码相机,四处拍摄,好像他们才是外来的游客一样。
  李君阁给娃子们一人买了一顶帽子戴脑袋上应景,有财神,福神,兔儿爷,老虎,倒也喜庆。
  没一会一条大龙过来,无数商家伙计手里拿着彩色的拉炮拥出来,对着龙灯砰砰砰一通拉,漫天的彩色纸屑飞舞。
  Shirly和Alice也闹着要帽子,李君阁也只好给俩妹崽一人买了一顶,一个一脑袋的红色绒球,一个后边横出两根一颤一颤的官翅。
  还有无数的电视记者在这条街上采访。
  李君阁这一行人十几个娃娃,四个美女,一个年轻小伙,也算是很奇特了,很快就有记者找了过来。
  “你好,请问你们是中国人吗?”
  俩妹崽带着一群娃子在后边跳着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