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32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老师指着其它的几个数据:“这些事什么?”
  林昭说道:“这些事空气中的烟尘,花粉,孢子等监测数据,这些是昆虫的监控数据。”
  张老师大为吃惊:“连这些都在你们的监控范围?”
  林昭笑道:“我们培养的兰科植物,对这些都是非常敏感的,要想培育好它们,一点也马虎不得。”
  “这其实还是一个环境生态研究项目,和中科院,山水基金研究所,都是实现了数据共享的,这对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各种生物之间的相互关联关系,都是非常有用的监控数据。”
  “这只是我们李家沟自然数据的一部分,还有水产中心的水文监测,还有兰场林场和田地的土壤监测,加上我们中心的气候和空气检测,四者合一,才是李家沟自然环境大数据系统。”
  “明年我们还将要加入一些重要的监测,测试游客人数的增加,对李家沟自然环境的影响。”
  张老师摇头感慨:“你们集团能做出今天的成绩,原因就在这里吧?”
  林昭自信的笑道:“至少有一部分成绩,和我们科研人员的努力研究,是分不开的。”
  张老师说道:“那接下来我们怎么做?”
  林昭说道:“我们的模拟已经开始了,现在时间是晚上七点四十分,离中秋夜发生云雾升腾的奇景还有三十五分钟。”
  张老师说道:“你们是怎么实现模拟的?”
  林昭说道:“这要得益于我们李家沟的信息学人才赵华强的的工控设计系统,这套系统在李君楼先生的主持改造下,已经可以实现长时间自动动态控制。”
  说完指着计时器:“从今天早上八点开始,我们已经模拟了近十二个小时中秋那天的天气情况,你看监视器右边的数据,正在跟随左边数据的变化而同时变化,这就是这套系统在发挥作用。”
  “这本来是我们模拟孢子在各种长时间极端条件下的发育情况用的,现在用到您们这个实验上,正好合适。”
  张老师问道:“那林主任你觉得我们能够重现出当天的奇景吗?”
  林昭看了看张老师,又转向镜头:“如果不能重现,只能说明我们对青珉石的了解还不够深刻,某些触发条件还没有考虑进来。”
  “我不是地质学家,对石头不了解,不过我绝不相信那些迷信的说法。”
  “我们李家沟集团能够走到今天,不是靠的什么点石成金的神迹。靠的是我们大家讲究科学,刻苦专研,齐心合力,努力拼搏。”
  这话说得在一边观看的李君阁心跳猛然加速,脑门子上汗都下来了。
  好好地做实验就做实验,林昭你没事突然扯金手指干吗?人吓人吓死人的晓得不?!
  ……
  时针渐渐指向了八点一刻,大家的心情都紧张了起来。
  青珉石大缸的表面,似乎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终于,时针跳到了八点十六的数字。
  张老师脸上出现了一丝沮丧的神色,实验失败了。
  就在这时,显示器仪表上,几个数字突然变成了红色。
  林昭兴奋地一挥拳头:“成功了!”
  张老师一脸懵逼,又转头看了看毫无动静的青珉石:“这……算成功了?”
  林昭快速地那鼠标调出一个红色的指标:“看,空气中的湿度监测线,突然出现了一个上跳!”
  接着又指着一个数据:“这时安放在鱼缸底侧的探测器,是离鱼缸最近的一个探头,看这数据,张老师你发现什么没有?”
  张老师继续懵逼:“额,这个数值高,那个数值低,这说明什么?”
  林昭哈哈大笑:“这说明,空气中湿度变化,是来自水缸本身!是青珉石的水缸,造成了这种变化!它在向外释放水分子!”
  张老师说道:“可为什么水缸没一会变化呢?”
  林昭说道:“那是因为人眼的观察能力,远比不上仪器!现在数值还在上升,相信很快就能达到肉眼能够观察的程度!”
  张老师立马兴奋起来了:“真的?”
  林昭那手指点着屏幕:“相比我的眼睛,我更加相信它!我们的设备,我们的技术!”
  屏幕上的数值还在继续飙升,很快,两口鱼缸荷叶的边缘,水纹,石隙,草丛,瓜叶的边缘里,开始出现隐约可见的水雾。
  两位摄影师都激动坏了,青云直上的奇景,真的出现在了镜头里边。
  再接下来,已经不用林昭卖定心丸了,张老师拼着自己的眼睛,已经可以看见鱼缸上浅浮雕的勾缝,逐渐被白气填实,就好像有人用一支无形的白色的笔,在青绿的大缸上,沿着浅浮雕的轮廓和大经络勾线,画出了一幅白描的图画。
  白线虽淡,不如翠云峰云山雾罩瑰丽奇幻,但是这素笔轻描的视觉效果,绝对让所有人震撼莫名!
  渐渐的,白雾越来越浓,勾缝再也留不住它们,便一丝丝溢出了勾缝,顺着缸体升到了有机玻璃框子的上方。
  上方有一层浅白色的透气薄膜,里面是湿度控制风扇,玻璃框中最上层空气湿度到达临界值的时候,风扇转动起来。
  白雾在蒲草,睡莲间轻转,然后消失,结合水缸里星光璀璨的斗鱼,构成了一方水气氤氲的池塘,一个浓缩版的仙境。
  张老师把脸贴近,迷醉地看着玻璃框里的奇景:“太美了……”
  水缸的表面,逐渐凝成一层薄薄的水汽,整个大缸变得更加的光润,散发出打宝石一般的光彩。
  浮雕的螽斯的细须上,竟然开始凝结起一串串细如针眼的水珠。
  接着南瓜的藤蔓尖,叶子尖,蒲草尖,也开始有水珠出现,在青珉石反射的灯光下,犹如一点点碧绿通透的翡翠。
  林昭“哎哟”了一声:“湿度过大了……”
  张老师一摆手:“别别!要的就是这效果!”
  直到过了半个多小时,各个角度都拍到了,张老师才对着镜头总结发言:“‘青云直上’被我们完美地重现出来,和翠云峰比较,我们又发现了青珉石的另一种美。”
  “它先是被艺术赋予了生命,然后这奇特的现象又使它的生命更加鲜活,也让艺术家的技艺得到了升华。”


第九百三十六章 桐桐的玩具
  “科学让世界更美好,这句话今天我们有了深刻的体会。李家沟集团的科研工作者,让这神奇美丽的景象,随时能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现在我们已经大致清楚,青云直上的奇景,其实是青珉石独有的特殊结构,和温度,湿度完美配合的结果。”
  “在特定条件下,‘喝饱水’的体积庞大的青珉石,会将石头里的水分子重新释放出来,因而产生了这样奇妙的地质现象。”
  “认识世界,走近科学。感谢大家收看本期节目,我们下次再见。”
  等到拍摄完毕,张老师握着李君阁的手嘴都哆嗦了:“奇迹!简直就是奇迹啊!”
  李君阁笑道:“你刚刚不还说是科学?”
  张老师得意洋洋:“这就是主持人的素质!刚刚我稳不稳?这叫不叫胸有惊雷面若平湖?”
  李君阁只好捧场:“厉害厉害,一看就是权威大拿!”
  张老师和苗娃林昭握手致谢后,又对李君阁说道:“这个现象能持续多久?”
  这事情林昭更有发言权:“要是各种条件一直控制在刚开始发烟的状态,理论上应该持续到一缸水被抽完。”
  张老师说道:“那赶紧把两个缸子搬到展览馆去啊,就照着现在这样来一套,那展览馆绝对会变成你们李家沟的一大招牌景点!”
  李君阁翻着白眼:“想都不要想!这是阿音的添箱!留给我后代的宝贝!”
  ……
  这期节目的题目也很科学,《破解“青云直上”之谜》,四平八稳充满了论文气质。
  不过在网上的反应就不再四平八稳了。
  “最科学一期《走近科学》有木有!除了《山歌招雨》哪一期,就数这一期好看!”
  “嗯,张老师还是能干点正事儿的……”
  “花石纲啊花石纲,我大宋就那么亡了……”
  “宋徽宗太傻,信了蔡京那棒槌……”
  “丰亨豫大,结果把自己弄坑里边去了……”
  “哈哈哈,还真是深坑,金人最后不是把他关井里边嘛……”
  “不说那些个丧气事儿了,这青珉石可真是宝贝啊,那俩大缸,简直活了喂……”
  “对呀,第一滴露珠从南瓜叶子滴下来那个镜头,太唯美了……”
  “这个作品为什么李家沟网站上没有见到过?不是说所有大师作品有编号和证书的吗?这是王大师新作?”
  “不是,听说是沟主结婚时王大师送给他的贺礼。话说回来这俩玩意儿,用得着靠编号和证书来证明自己?”
  “这狗日的沟主!老天爷也太偏心了不?娶阿音就算了,还得了这样的添头……”
  “两人这是患难之交,只能说沟主当年眼光独到,能拔人于泥涂。”
  “也是,要没有沟主支持,王大师父子也成不了大师,不过话说回来老子为啥还是这么羡慕嫉妒恨呢?”
  “哈哈哈哈,人之常情人之常情。”
  “这对大缸浑身上下纯透无比,估计还是青珉石不太值钱的时候打造的,搁到现在怕是沟主都舍不得这样抠缸子吧?”
  “这东西叫子孙缸,看上边的题材就知道了,这是世世代代传给子孙用的,我们中华民族的老传统了。”
  “那这东西现在到底该值多少钱?有没有行家来估计个数?”
  “嗯,两口大缸我们就当一百五十斤,抠心起码得浪费一百五十斤,我们姑妄算三百斤料,这就是一百五十公斤。按照现在极品青珉石的克价来算,光材料费就是九百万。”
  “大师工价,按材料价值的双倍算,这对大缸,价值小三千万的样子。各位,这是底价,要是拿到拍卖会上,这样成对儿的孤品,那价格,呵呵呵……”
  “对,楼上说的基本靠谱,不过别忘了还有‘青云直上’这一奇观的加成,要再加上这个,我觉得价值应该在五千万左右才合理。”
  “五千万,你觉得沟主会出手吗?或者说如果是你,你会出手吗?”
  “我的个去还真是!五千万绝对舍不得!”
  “所以我们都是在瞎估。看过即拥有吧各位,这样的好东西,实在不是我们小老百姓能玩得起的……”
  “感觉张老师这一期节目,抢了《捡宝》栏目组的风头啊。”
  “那是,我大张老师出马,鬼都要被科学,就问你怕不怕……”
  “哈哈哈哈……”
  ……
  送走了张老师,李家沟又迎来了日本巨匠池田老头一行。
  池田来到李家沟那叫一个自在,艺术逐类旁通相互启发,加上桐桐这小可爱成天爷爷爷爷地叫着,老头天天乐得眼睛都眯缝了。
  李君阁这几天也在篾匠叔这里厮混得多。
  工藤作和山本一郎也来了,和良子的交谈明显多了一些恭谨。
  日本是个崇尚权威秩序等级清晰的社会,小师妹如今独辟蹊径从天然大漆入手,一举晋升为工艺巨匠,自己的中式竿稍练了几年,离黄大师的得心应手还是差着太远,不由得不服气。
  池田老头要求严苛,两人离巨匠头衔都还差着临门一脚。
  于是两人现在天天跟着篾匠叔观摩,希望能多一些心得体会。
  秋日暖阳下,民宿下边的江景大阳台上,良子给桐桐打造出一半的空间,作为她的游戏区。
  现在李君阁和池田就在这里陪桐桐玩耍。
  桐桐的一堆玩具全是非遗大师作品,看着桐桐一会儿扯着奶奶缝制的布老虎耳朵甩,一会儿把阿冲叔送的小木头房子在地上敲得梆梆响,池田老头脸上肌肉就不由自主地跳动。
  “乖桐桐啊,那布老虎……那木头房子……”
  李君阁笑道:“小孩子,由得她。被她玩坏的木艺藤编还少了啊?布猴子布老虎也没见着在桐桐手里边能管多久,可从来就没缺过。”
  梆梆又是两声,池田老头脸上的肌肉又抖了两下:“这些可都是艺术品啊……”
  李君阁说道:“艺术品都是用来让人心情愉快的,所以只要桐桐开心就好了。网上传得沸沸扬扬说我那对大缸值多少多少,可对我来说就是石头叔的一份心意,一对种草养鱼的实用器。”
  池田说道:“你心态好,我还真心没达到这样的境界。”
  这时一只橘黄色的胖猫咪立着尾巴走了过来,桐桐立刻又梆的一声将木头房子扔到一边,和猫咪玩耍了起来。
  只见她取过一根蛮竹小钓竿,钓竿底部有个粉色丝线的小握把,竿稍上也系着一根丝线,丝线尽头系着一只碎布灵芝香囊。
  桐桐举着这根小竿子一抬一抬:“小玉木,老鼠,抓老鼠……”
  橘猫被香囊吸引了过来,一人一猫玩到了一处。
  李君阁笑道:“怎么想着给桐桐弄了一只猫过来?过海关就得费不少劲吧?”
  池田看着桐桐手里边那根竿子,手指头弹了几下似乎是想从外孙女手里抢过来,想了想又颓然转换了话题:“过海关那点事儿不叫事儿,这只橘猫是我从福井御诞生寺求来的,能求得它到手,这才花了大力气。”
  李君阁大感好奇:“这又是什么说道?”
  池田笑道:“我们日本人喜欢猫,有不少供奉猫的神社和寺院。它们在寺院中也是有身份的,被称为‘行者’。”
  “照顾这些猫行者的生活,本身就是僧侣修行的一环,而施主们,则是这些猫咪的赞助者。”
  “玉木是很有灵性的,每天会定时爬到签筒上,等待香客们来抽签,接受供奉,和看守护身符牌的供达一样,都是寺里最有灵性的猫。”
  “我费了好大劲托关系,还供奉了一支蛮竹手杖,这才将玉木接出来作为桐桐的伙伴。”
  以李君阁对猫科动物习性的掌握,这寺庙中阳光最好的两处,怕就是附身符销售点和抽签箱子了,然后玉木和供达俩猫在寺庙猫圈里最强壮,才能长期霸占好位置。
  不过这话说不得,池田老头的行为虽然看似荒唐,可其中却蕴含这一份对宗教的虔诚和对桐桐的深切关爱,这种行为本身是值得尊重的。
  反正猫儿爱吃鱼,没事喂上玉木两条空间鱼,就算本来没灵性,也能在李家沟给它灌出灵性来。
  聊完神奇的日本猫咪,李君阁笑道:“接下来这几天不能陪你了,芒果台钓鱼栏目搞了一项大活动,钓鱼这事情阿音也不熟悉,我得去盯着。”
  “今天就不在家里做饭了,我在久长居开了一桌,请你们过去尝尝鲜,去年我李家沟可还没这几道菜。”
  池田老头不由得眉飞色舞:“国宴菜?我在日本都听闻大名了。你们李家沟年轻一代里边,真是能人辈出啊。”
  李君阁笑道:“老一代也是能人辈出,不过都没接上好时候,一身的本事无人欣赏罢了,桐桐,跟哥哥去吃饭饭了。”
  桐桐抬头:“鸡咯咯,玉木,玉木。”
  这孩子现在说话还有些不太清晰,君阁哥三个字教了无数次,桐桐还是只会叫成鸡咯咯,和公鸡母鸡一个称谓。
  李君阁一手抱起桐桐,一手抱起猫:“行,我们都带上!”
  久长居的外形变化不大,不过厨房做了大改造,然后各个房间的布置更加高雅精美。
  供住宿的房间已经取消了,这里现在和对面丰年斗碗一样,变成了一个高级餐厅。
  厨师和服务人员的队伍也有了进一步扩充,和几年前那个酒厂农家乐相比,已经大相径庭。
  李家沟发展到今天,如果说丰年斗碗普通游客还能消费得起的话,久长居,已经让一般人望而却步了。
  但是和金老的私房菜馆一样的性质,这里是李家沟膳食精华最顶尖的存在。


第九百三十七章 路亚大赛
  价格暴涨,生意却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变得一座难求。
  比如朱定全和朱朝安,长期在这里有一个包房,仅这一项就给两人拓展人脉带来了天大的好处。
  不过这样的固定包房注定不会太多,目前也就三个,李君阁一个,老朱家一个,建凯哥和Jack一个。
  中午的时候阿音也过来了,抱着桐桐逗弄。
  池田老头看着精美的包厢:“李家沟变化真是太大太快了,每次到来都是惊喜不断。”
  几道李家沟特色小菜之后,很快精致的菜品一道道上来。
  吉罗鱼刺生打头,照顾日本人的口味;
  金玉双呈变成改良版清溪三美,被刘三娃改造成了葛仙米吉罗鱼片蒸蛋;
  水陆清扬没任何变化,四季皆可;
  紫金玉酿用的是鹅蛋金糖水罐头,口味比鲜果差了一些。
  加上老国宴菜两仪鸭方,和用高汤粉加工的开水白菜,配上几个李家沟特色菜品,这道国宴席是绝对名副其实。
  李君阁取过乳白的鲜浆天麻酒和醇红的松露人参酒,笑道:“天麻酒也是极受欢迎,松露人参酒还没有对外卖,是药师叔今年新出的,我们今天就喝它们。”
  刘三娃去首都打了两个滚回来,久长居的食器和摆盘立马上了不止一个档次。
  这娃以前也不是不会,不过首先没这么精致,其次李君阁要求农家乐的饭菜就要有农家乐的气质,现在餐厅升级,总算可以显摆得瑟了。
  池田看着这一桌,不由得啧啧赞叹,他可是参加过不少日本国宴的,论精美华贵的程度,还比不上李家沟这山沟沟里头。
  就连中国的国宴,其实也达不到这等程度,毕竟还有几千公里运输的成本问题。
  工藤作和山本一郎更是看得傻了,色香味型器,无一不臻精良,两人都有些舍不得动筷。
  还是桐桐首先发话,拿小手指着水陆清扬里边的鱼皮卷:“阿音姐姐,肉肉……”
  池田老头这才醒悟过来:“呵呵呵,这都看傻了。皮娃,没想到刘三娃的技艺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这一桌可是愧领啊……”
  李君阁笑道:“都是自己地里的产出,要是这都还吝啬那不是笑话。来我和阿音先敬您一杯,你可是看着我们李家沟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当年将婶子嫁给篾匠叔,也足见开明大度,光风霁月的巨匠风范,小子可是一直钦佩的。”
  “不过下次记得把奶奶也带来,上次说给孩子们做饼干,这可都两年了没吃成。”
  池田老头笑道:“这次日本那边实在是走不开,秋天也是我们工坊的销售旺季,受篾匠的启发,我们也用蛮竹弄了一些茶具之类的小制品,卖得相当不错。在日本买不起和竿,又想把玩蛮竹的人,那也多的是。”
  说完又道:“不过就算是做饼干也没你的份,你又不是孩子。”
  众人都是一通笑,良子说道:“爸,我给你盛碗汤,这汤才是水陆清扬里的精华。”
  李君阁说道:“对对,工藤和山本你们别拘谨,放开来吃喝。水陆清扬下边,有很多你们喜欢的蘑菇。”
  一顿饭吃得大家都很开心,等到都吃得差不多了,才见刘三娃捧着一个大盘子过来,上边放着一个大煤砂钵,里边装着还在翻滚的赤玉芙蓉粥。
  将一盘切得细细的瓜丝倒入粥中一绞,肉粥的香味顿时充满整个房间。
  刘三娃这才说道:“良子婶你给桐桐盛点凉着,她最喜欢吃这个。”
  说罢才倒了一杯酒:“池田爷爷难得来一次,这杯酒我得敬。不过我的量有限,一天只有两杯,那就一桌全敬了,心意都在菜里,不在酒里。”
  众人同饮了一杯,刘三娃又客气了几句,这才出去。
  池田看着刘三娃离去,笑道:“久长居的小厨师,现在也历练出来了。”
  李君阁笑道:“环境地位改变人,久长居改造后,来往的人群有些不一样了,刘三娃也只得端起来,不然舌头还要不要了?”
  “他自己给自己定了个规矩,说是自己师公都才一天三杯,他怎么也迈不过自己师公去,就定了个每天最多两杯的量。不过言谈举止,已经不是当日吴下阿蒙了。”
  池田笑道:“这就是我最佩服你们的地方,每次过来,变化最大的是人,可变化最小的,还是人。”
  “之所以说变化大,是指李家沟人的风貌,气质,技能。之所以说变化小,是人情,心态,风俗。”
  “这可就太难得了,良子能嫁到这里来,当真是福分不薄。要不是这样,也不可能安心钻研技艺一举突破,来,皮娃阿音,我们再喝一杯。”
  这顿吃过,今年选竹的事情,李君阁便交给老爸和篾匠叔来负责。
  听池田话里的意思是要扩大选购规模,不过现在蛮竹被李君阁不声不响地搞得一后山都是,满足池田和蛮溪竹坊的供应那是一点问题没有。
  他的重点,还是放在自己最喜欢的钓鱼活动上。
  ……
  匏瓜湖码头,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里新修起了一座塑料栈桥,栈桥浮在水面上,旁边是一个个泊位,里边存放着很多怪模怪样的小艇。
  他们不知道那些都是路亚专用艇。
  一栋游客中心被系统腾出来,专门安排来自五湖四海的路亚高手们。
  金秋时节,是李家沟的鱼类最活跃的时期,也是垂钓的黄金季节。
  这次活动搞得规模浩大,除了本土路亚选手,还有来自加拿大,美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挪威,澳大利亚等各路英雄。
  菜头说的能抛出路亚饵打掉三十米外苹果的高手,这群人里边不是一个两个。
  钓鱼频道主持人倾巢出动,樱姐,小格,易科都来到了李家沟。
  丘老师,菜头,都作为本国选手杀入了直播赛。
  不过用丘老师的话说,路亚是他的苦手,比海竿还次,这次纯属打酱油。
  三位主持人同时还是制作人,要调度诸多事宜,还要和裁判组等一起进行比赛监督,那也是忙得不可开交。李君阁还是在夹川码头接人的时候见过他们一面,之后连人影都看不到。
  比赛安排三天的时间,李君阁让王良厚,苗娃,唐少平放下手里的其它事务,阿音坐镇村委,与集团交通部一起配合这次大活动。
  至于他自己,则需要驾驶忘年号停到河心,作为裁判中心和直播中心,之后还要作为交通部的一员,驾驶快艇搭载摄影团队和裁判团队去往各处拍摄和监督。
  三天时间是淘汰制,五十六位参赛选手,每日统计尾数,首日淘汰三十位,次日淘汰十六位,最后再比出前十名排位。
  路亚地段也拉起了红色浮球作为标示:水獭居住区被单独划出来保护;然后是主河道,上到洗脚溪脚板石,下到盘鳌溪入水口上方;
  匏瓜湖上到大湖入水口,下到葫芦溪出水口;
  再加上玉龙溪全段,便是此次作钓范围。
  路亚艇只能在这段水域进行作钓,否则便是犯规淘汰。
  本来对此进行监视是难度最大的工作,不过李家沟有麻头和金毛俩畜生,难度最大的工作反而变成了最轻松的工作了,拍摄监控两不误。
  ……
  清晨的五溪河上水汽氤氲,五十六艘路亚艇严阵以待。
  麻头和金毛在码头上方盘旋。
  随着忘年号上发令枪一声响,移动直播中心的监控镜头里,一艘白色大船和无数五花八门的小点,以码头为圆心,向四周以放射状发散开去。
  芒果台导演拿手一拍膝盖:“漂亮!”
  说完才意识到自己有些得意忘形了,对旁边的司星准讪笑道:“呵呵,司导,多亏你的指点,空中拍摄你是绝对的大拿!”
  司星准笑道:“我就是比你们早接触几年而已,这闲着也是闲着,就自带盒饭过来跟着你们凑热闹,你不嫌我干扰你思路就行。”
  那导演赶紧摆手:“没有没有,绝对受益匪浅。这方面你真当得上我老师……哎哟你看我这嘴,你哪方面也当得上我老师啊……”
  司星准一副高人风范:“行了老刘,赶紧组织队伍出发吧。”
  老刘赶紧拿起步话机:“各摄影单位注意了,出发!”
  李君阁驾驶着汽艇,载着小格,一名摄影师,朝玉龙溪驶去,那里的翘嘴最多,选择那个地方的钓友,今天胜出的机会更大。
  这是一项比较奢侈的运动,一整套装备搞下来,比买辆车只多不少。
  果然,早上的一波窗口期,这里各位选手都斩获不菲,把忙着计数的裁判们可忙了个够呛。
  菜头控制着自己的小艇,沿着玉龙溪岸边的标点搜索。
  单人控艇路亚,是比较难掌握的技术了,因此能到此来的,都是高手。
  这里也有战术安排,早上翘嘴开口期,那肯定是水面系拟饵为主,中途换软虫搜底,引诱鲈鱼鳜鱼之类的鱼类。
  傍晚选择就看各人的思路了,可以重新走回水面系路翘嘴,也会有人觉得上午被钓获的翘嘴过多,可能会导致傍晚不开口,继续搜底主钓傍晚开始开口的鲶鱼,黔鱼之类,也是各自的策略。
  国外选手的操作手法让李君阁叹为观止,他路亚的时候很少,现在见到选手们精准到厘米级的抛投,不由得跺脚后悔自己没有好好练练这玩意儿。


第九百三十八章 比赛
  那边菜头中鱼了,一边轻声用步话机向裁判组报出自己的艇号,一边继续摇轮收线。
  小格对这摄影机解释道:“这次路亚大赛,我们借用了李家沟集团的GPS监控系统,中鱼后只要向裁判组报出自己的艇号,裁判组就能在监视器上找到该艇的准确方位,过来确定钓获是否有效。”
  “有了这些技术支持,这次路亚大赛我们采用电视和网络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大家看蔡学均中鱼了。”
  果然,没一会一艘裁判艇开了过来,菜头抄鱼入网,解下鱼钩,向裁判艇展示,等裁判艇确认有效后,菜头将鱼放回水里,继续作钓。
  小格又继续介绍:“钓获也会适时反映到系统中,我想此刻裁判中心的监视屏幕上,选手排位上下波动一定会非常的激烈。”
  说完拿出手机:“只要下载李家沟网站手机客户端,就能够看到实际的排位情况,让我们来看看。”
  说完点开手机,对着摄影机展示:“看,几乎每半分钟,排位就有变化,这在以往的路亚比赛中是做不到的,我们在这里要感谢李家沟集团对我们提供的大力支持。”
  “对了,每位选手的帽子上还装有摄像头和采音器,广大钓友也可以登录网站,收看自己喜欢的选手的实际钓况,还有他们的同步声音。”
  “这是你的偶像们真实性格的最佳反应,会透露他们的很多小秘密哟。对了,脏话的话,我们可是会消音的。”
  说完又将手机转向自己:“让我们来看看比赛情况,哇塞,我们国内钓手水平不差嘛,今天能进入前二十六名就算是胜利,目前我们国内选手有十七位,我们国内路亚运动水平居然这么高了?”
  李君阁忍不住吐槽:“那是占了地利之便,我看好多国外选手还在使用软虫,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