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2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苗娃最都笑歪了:“真的?那我现在是学问人了?”
李君阁继续奶他:“必须是真的,这学问也分很多种,比如王婆婆,川南民俗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你敢说不是学问人?”
苗娃立马猛点头:“就是就是,王婆婆当得,那我也当得!”
这时候王庆华已经视察完机场回来了,见到两人正在实验室闲聊,笑道:“又送蛋过来了?”
说完拿出一本册子,拿册子上的图片与孵化箱里新来的蛋做比对,说道:“这次到的估计是白鹇蛋和白马鸡蛋,白鹇还好说,这白马鸡就厉害了,瞿院士专门交代过要把白马鸡的资料给他们发过去。”
李君阁问道:“他们说朱鹮什么时候到没?”
王庆华说道:“还没有,怎么也得等开秧之后吧。瞿院士说这鸟就是对农田的依赖性太强,以前就在水田里逮鳝鱼泥鳅小鱼吃。后来稻田里化肥农药一上,收完稻子再放水种菜,这帮傻鸟就哭瞎了。”
李君阁手扶脑门:“瞿院士要是会这么说才有鬼了,这话明显是你的二次加工。”
王庆华嘿嘿一笑,拉着两人看一溜保温箱:“看看,怎么样?这里十几窝呢!”
李君阁说道:“这才哪儿到哪儿?也不看才几月份?春夏之交才是下蛋旺季,你这里起码还得扩出五倍来,别怕没人手,中科院和山水基金都会派人来搞研究,庆华哥你好好跟他们取取经,这些东西以后养小脚乌鸡用得着。”
王庆华说道:“那是肯定的,还有你那引进美国山鸡养殖的方案被瞿院士否了,说山鸡本地就有,还是繁育本地种群比较好,你想给阿音炒野鸡蛋,怕是还要等一年。”
李君阁立马不认账:“什么给阿音炒野鸡蛋,我是想自己吃不行?!我说苗娃肯定又是你到处乱传!”
何苗眼睛瞪得溜圆:“关我什么事?!我也是阿代告诉我的,她又没交代我不能往外说!”
王庆华笑得眼泪都要出来了:“走,赶紧走,别把这病过给我!你们两连襟的耳朵简直耙得都拎不起来了,寨子里的姑娘们调教男人的手段当真是可以的!”
……
二月农事暂闲,都是些准备工作,李君阁有时间干干自己的事情了。
每天早上起来,和阿音一起骑车去村委逛一圈,之后要不就是蹬着自行车巡视盘鳌乡,要不就是去三台观那里找老道学两招剑术。
老道的剑术都是阴狠绝辣的对手功夫,根本就不是什么老头老太太们的养生娱乐项目,以后谁再跟李君阁说什么内家功夫讲究个中正冲和李君阁绝对喷他一脸!
不管是育爷爷还是石鹤老头老头,出手就是要人命的招数!
吓得李君阁赶紧订购了几套防护服,外加面罩竹剑,这才敢和小药师一起练。
套路里边的招式是有,不过都是散的,每招都有实际的对战效果。《蜀山》里边育爷爷设计的那些华丽招式原来都是哄鬼,真到对杀的时候,就是一两下的事情。
按石鹤老头的说法,高手过招,就是电光火石,一招过后高下立判,该死的死该活的活。
李君阁就想不明白了,按道理讲匹夫忘命一击,十次里边总该有一两次奏效吧?可他跟小药师都练了半个多月了,对上石鹤老头还是送菜的份。
一般情况就是两人齐上,然后石鹤通过撤步或者腾挪三两下将三人位置变成直线,然后就是一对一的局面,然后嗒,嗒嗒,搞定。
一招鲜吃遍天,李君阁和小药师明明知道是怎么回事,可就是逃不开被戏耍的命。
李君阁气不过,跑到山上把这事情告诉了育爷爷,育爷爷哈哈大笑:“你不是习练了五通拳吗?其实除了内外五通,我觉得还要加上形势侯时运。”
“形为周围环境,可资利用的东西;势为地势高下,气势强弱;候为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时为晨昏日夜,日月方位;运为身体状态,卜占吉凶。五通拳经加上这五通,才堪称大成。说白了一句话,你们功夫不到。”
“你和小药师对上石鹤为什么会出现这状况?就是你们进攻时眼里都只有石鹤,却忘记了形势之变,石鹤轻轻松松将形势导向了对他有利的局面,然后举手破之。”
说完笑道:“这个也不是没有速成之法,周末你来,带上小药师,我们就不在坝子里练推手了,去坡上林子里。在那个地方,你想不留意形势都不行,逼着你得会!”
于是有时间李君阁就拉着小药师来苗寨找育爷爷,接下来两人便成了苗汉两位内家高手的比武道具。
一个出题一个解扣,两个老的倒是玩得兴高采烈,只把小药师和李君阁累得够呛。
剩下的时间里,李君阁也没闲着,作为李家沟集团首席文化官,他决心要给李家沟表演团队精心打造一款节目,能够推上正经舞台的节目。
简单的民俗表演,热闹归热闹,可还是显得过于简单粗糙,难登大雅之堂。
盘鳌乡那边影视基地已经建设完工,李君阁准备在其周边继续打造文化产业,在古建群和规划的大湖边上,修建一个电影放映厅和歌舞剧场。
这就需要一出大戏压轴,类似桂林的《刘三姐》,类似宋城的《梁祝》,长演不衰那种。
表演素材很多,不过要达到视觉效果和心灵震撼,就必须安排一个故事将这些素材串联起来,再结合声光背景特效,这才是舞台大剧的腔调。
不过这日子过得可真是舒心,三年奋斗,李君阁可以说每天脑子里都在走马灯一般过着事情,现在终于有了点慢生活的影子了。
晚上吃过饭,李君阁牵着阿音在院子里散一会步,然后两人回到楼上,阿音有时会吹吹笛子,弹弹古琴,追追剧,李君阁则在书桌上敲键盘写文案,琢磨细节。
不过老天爷可不会让他这么好过,转眼烦恼就来了,旅游开发区独水溪水上栈道方案,被相关部门叫停。
理由是水泥的使用会造成独水溪水体的污染,破坏独水溪生态,影响到碧峰山甚至是蜀山自然保护区。
这事情相当麻烦,因为独水溪燕子洞和杜鹃醉鱼,翠竹长廊杜鹃溪的美丽景观,早就通过《走近科学》为游客们熟知。
因此这个项目可以说是今年万众期待的项目,要是真被叫停,对集团的声誉是一个严重打击不说,偷摸着去独水溪的游客绝对不会是一个两个,到时候对景区管理,生态保护,森林防火,人员安全来说,那才是接踵而来的麻烦。
因此集团高层紧急开会,这个问题必须解决。
李家沟集团能在这方面拿主意的人不多,不过有四爷爷和老伯俩学富五车的顾问在,三言两语就找到了症结所在,多简单个事,不让用水泥害怕污染是吧?那我们古法上马,皮娃把你导师孙老叫来,以前的人怎么修,我们就怎么修!
栈道公司的人都惊呆了:“那得多少钱?!而且修在溪水之上,木头栈道也管不了太久的。”
李君阁哈哈大笑:“我们全用石头!燕子洞码头,过桫椤谷到野梅林,再从野梅林重新下到独水溪这段路,我们用石板铺设;到达独水溪后,十里栈道就只能从水上走了;走过乱石区,再在那里修建一个水码头,设置游船,为五月杜鹃盛开做准备。”
说完对栈道公司的人说道:“其实你们学会这个,以后在一些有古栈道的景区进行修复工程,那就是轻轻松松,艺多不压身的。”
栈道公司的人本来都以为这趟生意凉凉了,没想到飞走的鸭子又飞回了锅里,高兴是高兴,就怕预算严重超支。
老伯笑道:“这个你们不用担心,我们和其它景区开发公司不同,这里是我们的家,这也算是给子孙们留一处遗产,多花点钱也是应当的。”
李君阁说道:“那就这么说定了,阿音重新整理计划上报,朱叔叔弄那大广场的青石料就相当不错,那就赶紧找石料公司订购预制件,打报告的这段时间里,先修好燕子洞到野梅林的道路,时间不等人啊。”
这个方案得到了各方认可,很快批示就下来了,可行!不过会有监督小组来进行督导施工。
方案下来的时候,李君阁又已经不在李家沟了。
找司星准要了一套他拍摄《五溪河上的制竿师》时候设备,订购了大量的电池,充电宝和存储,又从表哥那里领了枪,李君阁回到了悬天寨。
育爷爷说山里的雪已经化了,李君阁准备跟着虎娃虎妞一起过一段时间,好好拍拍他们。
单人进山,风险很大,不过育爷爷倒是没什么意见,只叫他小心。
在育爷爷心里,能搞定雷神座下的人,已经自带了一点山神属性,只叮嘱了他还是要小心外,便放他去了。
在育爷爷家里收拾好行囊,李君阁来到了苦人窝。
黑娃黑妞立刻从沼泽里走了出来。
黑妞的身形明显已经变形,肚子里的小宝宝快要降生了。
第八百三十一章 产仔
李君阁将他们脖子上的GPS跟踪器取了下来,要拍摄素材,这俩圈子怎么看着怎么碍眼。
这次终于没人在身边了,空间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手里就拿着一个摄影机,一路跟在它们身边,拍摄着它们的日常生活。
苦人窝山谷里物产丰富,俩萌虎躲在里边,冬天里的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经过瞿院士恶补,李君阁现在也算熟悉了它们的习性,跟着黑娃出去一趟,拍摄它怎么从树上伏击一只麂子,然后拖着回苦人窝和自己老婆分享。
黑娃基本上三天捕猎一次。
一周后,俩萌虎离开了山谷,回到山顶松林。
黑妞找了个避风隐蔽的地方,躺在那里表情痛苦,胸肋不断地起伏,呼吸越来越急促,看样子是要分娩了。
黑娃在外围紧张地来回走动,看向李君阁的眼神里边似乎都带上了一丝警惕。
三个小时过去了,黑妞在分娩地不安地挪动着,时而发出痛苦的低吼,将地上的松针抓得到处乱飞,这是分娩的阵痛造成的。
李君阁感觉自己握着摄影机的手都是汗水。
终于,第一只小霸王猇顺利地从产道滑了出来,浑身湿漉漉的,闭着眼睛,在妈妈的怀里拱来拱去,直到找到乳房才安静下来,开始吃奶。
黑妞的阵痛还在持续,不过母亲的本能还是驱使她回头照顾初生的乳虎,伸出舌头舔舐着新生的婴儿。
又过了一个小时,第二只小霸王猇也出生了,黑妞终于安静了下来,痛苦的表情也变得松弛,看来是一胎两只。
第二只明显比第一只更弱,在黑妞身后挤了半天,动作越来越小,可还是没有找着乳房。
如果再不出手,第二只小霸王猇多半就是被自然淘汰的命运。
黑娃也明显紧张起来,看向李君阁,不时发出低声的吼叫。
李君阁将这理解为求助,从空间取出一些灵泉放到盆子里,递到黑妞的脑袋下面,趁她集中精力喝水的时候,将那只小猇拿起来,放到了黑妞的乳房上。
然后轻轻地回到黑娃身边,继续拍摄这母子天伦的一幕。
黑妞似乎明白灵泉水的好处,喝一些,还会用舌头舔一些,回头送到正在吃奶的两只小猇嘴边,让它们连同奶水一起吃下去。
黑娃转了两个圈,回到李君阁的身边,然后趴了下来,脑袋搁在自己爪子上。
李君阁伸手在它脖子上挠着:“俩娃,开心不?”
黑娃低低地叫了一声。
李君阁摸出手机给瞿院士打电话,说是拍摄到了霸王猇野外分娩的视频,兴奋得老头高血压都差点犯了。
听到李君阁准备收拾下山搞春播,瞿院士都要疯了,赶紧制止,也没管他有没有饭吃,要求他必须继续跟踪,至少得拍摄到小霸王猇学会行走。
李君阁一打听还得二十天左右,也就是说插秧无论如何是赶不上了。
于是又摸出手机给阿音打电话,今年的育秧春播交给吴志秋和林昭主持,自己这边瞿院士有要求,下山估计都得清明之后去了。
几张小霸王猇吃奶的照片一发过去,阿音立刻被萌化了,二话没说表示同意,叫他好好拍,山下的事情交给她。
没一会,唯唯,林昭,梁慧丽,苗娃,猎户叔,育爷爷……轮番轰炸,都在过问霸王猇的事,全都兴奋得跟又过了一回年似的。
不过和先前两位一样,压根没人关心李君阁在山里有没有挨饿受冻的事情。
挂了发烫的手机,李君阁愤愤不平:“凭什么待遇差别这么大?!没一个关心我的!”
黑娃扭头看了李君阁一眼,抖了抖耳朵,将前爪搭到了李君阁的腿上。
接下来的几天里,俩小霸王猇吃了睡,睡了吃,个头倒是一天一个样,毛色也变得光亮起来。
黑妞选择这个时候产仔是有目的性的,现在正是兽群回山的季节,食物丰富。
几乎每三天,黑娃就会走出松林,穿越两座山头,到碧峰山回蜀山的最大那条兽道上去埋伏,袭击回山的动物。
猫科动物的狩猎技巧几乎是所有肉食动物里边最顶级的,黑娃就没有空手而归过。
有时候李君阁也厚着脸皮蹭饭,从猎物上搞点最鲜嫩的部位给自己开荤,黑娃也不以为意。
到了第六天上,李君阁也懒得让黑娃出猎了,从空间里抓出俩野鸡给他和黑妞改善伙食,自己专心关注小霸王猇的动静,他们这几天就要睁眼了。
清晨的阳光照进松林,春天的风已经开始变得温暖。
第一只小猇在吃饱了妈妈的奶之后,打了个哈欠,终于懵懵懂懂地睁开了它的眼睛。
第一次看到这个世界,面前一个是和自己一个模样的雄壮大个子,还有一个抗着东西的两脚鱼唇怪,谁才是爸爸?
老大迷糊了一会儿,转头看了看自己的妈妈,哦,这下放心了,好在我不是那丑八怪的孩子。
刚吃饱了好困,再睡一会。
老大钻到母亲温暖的毛发里边,继续打盹。
老二是第七天才睁开眼睛,不过俩小东西还不会走路,只会撒泼打滚卖萌。
黑妞叼着老大和老二,将它们藏到了灌木丛里,开始和黑娃一起加入了捕食的行列。
她需要大量的食物补充营养,以更好的哺育自己的孩子。
又过了十天,两只小东西学会了走路,这就一刻不消停了。
不过它们还是很警惕,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立刻趴在灌木丛里保持不动。
除了鱼唇怪叔叔在身边的时候,才疯得肆无忌惮,李君阁鞋带都可以让它们玩上半天。
黑娃和黑妞似乎也非常放心有李君阁在灌木丛附近看着,有时候李君阁不跟着它们一起出去拍摄狩猎,它们也会照样离开,只是黑妞会按时回来给小东西哺乳,跟平时的行为一样。
李君阁有时候莫明奇妙的升起一种错觉,难道老子天生就是当保姆的命?
充足的营养让两只小霸王猇长得很壮实,用瞿老的话讲,能在第六天睁眼第十五天走路,绝对是非常健康的大型猫科动物幼崽。
不过分手的时候也该到了,兽道上的动物渐渐稀少,黑妞和黑娃在两次空手而归后,也决定离开这个地方。
叼着老大和老二,黑妞和黑娃上了大松树,然后通过横枝到了崖上。
两只霸王猇回头看了李君阁一眼,见他没有跟来的意思,掉头准备离去。
“等一下!”李君阁这才想起GPS项圈还没给他们戴回去,三步两步地爬到了崖上,给俩萌虎戴上项圈。
搂着俩萌虎的脖子又亲热了半天,李君阁这才依依不舍地拍着黑娃的脑袋:“去吧,接下来我会常来看你们,把你们孩子的成长过程都拍下来。”
看着镜头里边俩霸王猇沿着兽道一路上行,最后终于消失在了林子后面,李君阁才放下摄影机,擦了擦湿润的眼角,喃喃地说道:“妈蛋怎么感觉比送亚瑟阿里木都心酸……”
将设备重新从空间里取出来,李君阁背着大包小包回到了苗寨。
这一身没法看了,胡子拉碴浑身邋遢,下山去阿音见着还不知道会怎么心疼。
溜进农大转化基地宿舍,去澡堂洗了澡刮了胡子,换上一身干净衣裳,这才去育爷爷那里打了招呼,然后下山。
当晚的李家沟村民活动中心,热闹得都没法看了。
电影级的霸王猇影像资料,看得一群人如痴如醉。
“这个厉害了,原来霸王猇长这个样子啊……”
“连胡子眼儿都看得清楚,皮娃你拍的时候有多近……”
“哟!从那么高树上跳下来扑傻麂子,惹不起惹不起……”
“哈,小的跟猫一个德性,生下来不张眼……”
“你看不管多凶多狠的野物,对自家娃子都是一样的疼……”
唯唯嫉妒得眼都红了:“这黑妞黑娃怎么回事儿?对你就这么放心?猫科动物警惕性是最高的!你看黑娃在摆尾巴,还在发鼻音!”
阿音问道:“什么意思?”
唯唯笑道:“羡慕死我了,猫科动物抖尾巴,发鼻音,表示满足,安全和得意,还有就是撒娇讨好。”
说完抓着李君阁的胸口衣服猛摇:“你何德何能!何德何能!骗得黑娃在你面前跟个宠物一样!”
司星准则是看得啧啧连声:“二皮,我们几家联合合作一把?”
李君阁没管揪着他胸口衣服的唯唯,对司星准说道:“你又有什么主意了?”
司星准美得都不行了:“这么好的素材,不拍个纪录片浪费啊,你负责拍素材写稿;唯唯他们山水基金和中科院动物研究所负责专业指导,修正台词;我来剪辑导演选材串故事;音乐还是老堂嫂负责,把黑娃一家的生活记录下来,搞一部大型纪录片,怎么样?这可是宣传李家沟,蜀山自然保护区和唤起大家对保护霸王猇意识最好的途径了。”
李君阁拍着司星准的肩膀:“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我很欣慰,小准你终于长大了……”
司星准一抖肩膀:“滚远!还冒充起长辈来了!自己还特么是个二皮呢就敢教训人!”
梁慧丽说道:“小准这个建议很好,不过纪录片发行有难度吧?”
司星准说道:“不是发行有难度,是剧组想挣钱有难度,因为纪录片一般是基金会赞助,签约前就已经说好是用于公益;商业纪录片票房又没有保证,因此院线不愿意承担这个风险。”
第八百三十二章 一个字的课程
说完双手一摊:“成本问题,我们存在吗?不说李家沟基金会两个多亿在那里放着,就说二皮好意思收钱?老堂嫂会收钱?瞿老会收钱?”
“难度问题,我们存在吗?看看二皮拍摄的视频质量!再说他哪次跑山不是开心得屁颠屁颠的?现在不正好有机会偷懒了?”
李君阁目瞪口呆:“喂!别瞎说啊!这次可是我李家沟集团为了保护区建设做出了重大牺牲。为了拍摄野生动物迁徙和霸王猇的野外繁殖,给保护区来个开门红,我们将春播大计都放到了次要位置!各位统一口径啊,走哪里都得这么说!会哭的娃子才有奶吃知道不?”
一群人都笑坏了,这花花肠子,简直就是天赋异禀!
司星准笑着摆手,继续说道:“发行问题,我们存在吗?现在霸王猇的资料少之又少,全国人民,不全世界人民都等着过眼瘾呢。”
“不说别的,就广大的小学生中学生,这个市场够不够?让孩子们进电影院看这么一部片子,有没有教育意义?国外各大记录频道,是不是等米下锅?这点信心我还是有的。”
众人都在点头,篾匠叔一部片子都能被网站买走大获好评,这霸王猇的片子,似乎还真不愁销路。
司星准说道:“有了这些打底,这片子对别人来说难如登天,对我们来说就是水道渠成,那就要充分利用我们的优势挖掘出它的价值。所得收益归基金会所有,我们收获广告效应,社会反响是不是就够了?”
李君阁嘴都笑歪了:“司导的见识可以的,脚底走路,眼睛看远,嘴里还不忘吆喝,这才是优秀趟子手的套路。作为我们十几家联合成立的基金会,这第一炮,就选这部片子了!”
然后大家就兴致勃勃地议论开了,这部片子拍出来,就一个简单的名字——《紫色大猫》。
司星准说道:“以后没事的时候常来剧组,我还得教教你怎么运用镜头语言,还有金毛和麻头也得用起来,航拍镜头也是少不了的。要不是我这边太忙,我就和你一起去了。”
李君阁说道:“得了吧,那苦你可受不了。记得你曾经答应过我一件事情,现在事情来了。”
司星准说道:“什么事情?”
李君阁说道:“是这样,我写了一个本子,改天给你看看,你把这东西弄成一个舞台音乐剧就行。”
说完将创意和大伙儿一说,最兴奋的是梁慧丽:“我说二皮你这脑筋真没白瞎啊!这下影视中心又有吸引游客的东西了!小准这个可得好好弄!”
李君阁笑道:“这个不着急,慢工出细活,现在马上整个盘鳌乡就要进入花季,三月桃李,四月油菜,五月杜鹃,旅游旺季又要来了。你们还是先想好怎么接待游客的事情吧。听说哥大十八罗汉又来了?我还得去看看去。”
……
次日一早,李君阁来到祠堂,祠堂里边哥大学子们正危襟正坐,还有一堆旁听的游客爱好者,将祠堂的讲厅挤了个水泄不通。
几处摄像机开着,不过这次讲课的不是四爷爷,而是老伯。
就听老伯说道:“今天我们就讲一个字。”
说完在身后黑板上写下一个“鸿”字。
“这个字大家都认识,有个对联叫‘鸿是江边鸟,蚕为天下虫’,其实已经说得很清楚了,鸿,从鸟从江,是一种生活在江边的水鸟。”
说完又在鸿字的下边,写了一个江字。
“大家注意,这里的江,不是现在的自然大型河流,它从水从工,为什么要从工呢?因为这个字,最早指的是一条人工河道。”
“具体在哪里?特指今天的鲁西地区的东平湖——南阳湖——独山湖——昭阳湖——微山湖一线的水系。因此‘鸟’与‘江’联合起来,其实表示‘沿着鲁西地区五湖水系南北迁徙的鸟’,所指即为天鹅和大雁。”
“这个字,还和‘洪’字通假,诸如《汉石经。尚书。洪范》:‘鲧陻鸿水,汨陈其五行。’诸如《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鸿。’诸如《楚辞。屈原。天问》:‘不任汨鸿,师何以尚之。’这个意思,都是来自于泛滥的洪水,也有博大,旺盛的意思。”
“因何而通?因为鸿雁是洪水的先导,见到鸿雁,那洪水很快就会到来。”
“当时龙山文化时代,鲁西地区居着一个部族,共工氏。”
“‘共工’就是众人合力治水的意思。故《左传昭公十七年》载:‘共工氏以水纪,为水师而水名。’”
“所以鲁西地区五湖一线水系,实际上是由共工氏领导实施的大规模治水工程,是在原有天然湖泽系统基础上,由人工建成的水道,故以‘水’合‘工’,造出了‘江’字。”
“这些东西有没有关联?其实我们只要将形容这条水系的两个字‘洪’‘江’,去掉水旁,答案就清楚了。”
下面听课的人传来一阵骚动:“共工,这里藏着共工……”
老伯笑道:“看,我们中国的文字就是这么神奇,在造字的过程中,本身就承载着历史信息,而且它们就简简单单地摆在那里,我们天天用着,却不一定清楚其来源。”
“夫子所说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那不是夫子贪嘴,其实是比喻一个道理,学问要往精深里做。”
“好,鸿字的根脉讲清楚了,我们再来讲它的意向演变。”
“什么叫意向?意象,是中国传统抒情文学的重要范畴。三国时人王弼在《周易略例·明象》中写道:‘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如象,尽象莫如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
“这就说得很明白了,意象是一种内心的观照,用语言表达出来,是主体心灵同化后的‘人性化的自然’,是融入了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或者是借助客观物象表现出来的主观情意。”
“意象融合了情感与想象。是我国古人‘禽兽比德’、‘物我相亲’的审美体验。具有无限情思之美,幽深而含蓄。”
“这和我们中国古人重视经验的思维习惯,推崇古籍的学术传统,讲究出处典故的文学表现风习有关。”
“某类意象一经前人使用,成为名篇佳作的闪光点后,便具备了某种文化能量,之后有可能在不同时代、不同文体的作品中被反复引用,最终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浩如烟海,由于作者主体情感契合度的偏差,使得对同一事物,往往产生了不同的解读,因此赋予它们的象征意义也各不相同。”
“于是许多事物的意象变得丰富多采,美不胜收。如梅、柳、竹、雁、杜鹃、月……这些意象可以说每每自成体系,每一类背后都蕴涵着丰厚的文化内容。”
“我们今天单说鸿字。阅读古代文学作品,谁也不能否认“鸿雁”在传统抒情文学中出现之频繁。”
“就《古今图书集成》来说,其中收录以“鸿雁”为题的赋有十八篇,诗词一百六十七首,纪事、传说、杂录若干。至于散见于各文体中的点缀,那就是不计其数。”
“这个字最早的意向,是‘整齐,端肃’的意思,《易经》里有‘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之句。为什么会有此意向?这是因为古人见到大雁成人字形或者一字型迁徙,就好像天子出行,诸侯班列,因而产生的联想。”
“加上它飞得极高,从此引申,之后又产生了‘清高贤士’的意向,诸如张九龄的‘孤鸿海上来,池潢不敢顾。’诸如王安石的‘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易经》之后的《诗经。小雅。鸿雁》中写道:‘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大家看,天子之班和流民之师,所见所想是不同的。因此鸿雁的意向,在这里从端肃整齐,过渡到了‘流民以鸿雁自比’,这个新的意向来自哪里呢?明显是来自候鸟每年的迁徙往返,形容劳顿之苦。”
“从这里引申出去,让鸿字具备了‘羁旅情怀,游子思乡’的意向。后来被诗人引用,这就有了诸如杜牧:‘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诸如薛道衡的‘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诸如杜甫的‘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到了汉代,又出了一个关于鸿雁的典故,苏武被拘匈奴十九年,使者知道后对匈奴人借口说汉武帝在上林苑打猎的时候,捕获了一只大雁,其足上系着苏武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