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2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去年第一次股权稀释,李君阁放出了百分之九股权。
等到第二次李家沟剩余三百户和盘鳌乡两百户加入后,五百户人家只稀释掉了百分之十二。
这次盘鳌乡和苗寨剩下的最后八百户加入进来,也就只能稀释掉李君阁股份的百分之九了。
加入的人越多,被稀释的股份反而越少,可见李家沟集团今年成长之迅猛。
最后一次释股之后,李君阁还持有集团股份百分之六十五左右,而所有乡亲们则共同持有百分之三十五的份额。
李家沟集团的资产占比的大格局,到今天算是正式划定,一乡一寨所有人家尽数囊括其中,今后在没有大势力参与进来的情况下,不会再发生大的变化。
因此集团这次拿出一亿五千万来,作为第一次分红金资金,算是庆贺大局底定。
李家沟筚路蓝缕的草创阶段,可算是熬过来了。
户均分红达到十万,然后剩下的一千来万,作为特殊奖励。
提前半年培育出四大特种鱼的苗娃;培育出极品天麻的旺财叔;猪场负责人,养成零抗大黑猪的林昭;将女红服饰发扬光大的素英婶子;在夹川和各银行以及税务公司打交道的凡梅嫂子;在信息技术上攻守兼备屡建奇功的赵华强;还有一心培育民俗非遗节目表演队伍的王婆婆,为村务兢兢业业无私付出的唐少平。
突出贡献奖,人均一百万有多!
而且只看贡献不说其它,比如旺财叔一家三口同时获奖,每个人都拿得毫无争议,那就踏踏实实理所应当,不用不好意思。
然后李君阁做出承诺,李家沟核心管理层,明年开始实行年薪制度,以今年的利润为基数,经过系统计算,最低的也在十五万以上。
不过不要以为就可以躺在功劳簿上数钱了。
从明年起,李家沟集团要在提升集团产品质量上下功夫。
引进ISO标准体系,各种农副产品的生产,必须拿到相关认证。
不是说东西不愁卖就没有可进步空间,还要从管理上,从设计上,从仓储物流上继续深挖潜力。看看药品集团全天麻胶囊的生产线,包装线和管理水平,那就是榜样。
从明年起,李家沟集团要在提升集团企业形象上下功夫。
走出去,多宣传,让更多的人知道李家沟,知道李家沟集团。
网站上要多引导,大家要多接受采访,要让所有人知道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村子,什么样的企业,什么样的人。
让他们理解我们,在媒体兴风作浪的时候,首先不是盲从,而是质疑。
硌豆和二狗,明年要出去多跑跑,摸清客户需要,联络感情,争取更多合作机会。
从明年起,李家沟集团要在还要提升李家沟人的精神素养上下功夫。
光有钱那是暴发户,我李家沟是人文之乡,礼仪之乡,非遗之乡,那就要有与之相匹配的人文素质。
因此这里要求,李家沟集团管理层,每人必须在村民大学自选两门课程进修,要把乡亲们带动起来,形成喜欢学习,喜欢运动的良好风气,不要锄头一丢了就只会打牌,要帮助他们完成从农民到社区居民的转型。
从明年起,李家沟集团要在还要在培养下一代接班人上下功夫。
娃娃教育是重中之重,要让他们成为内心守得住传统,双手握得稳现在,眼光看得清将来的人。
相对的,就是传统教育,现行应试教育,前瞻性素质教育。我李家沟的孩子都要拿得出手。
现在李家沟的教育资源那是丰富得让人嫉妒,传统国学,艺术,数学,信息科技,外语,农业实践,商业实践,旅游实践,动物研究,植物研究,环境保护研究,出国游学……
有了这些资源,那就不能浪费,还是祖宗留下的那句话,李家沟不养懒人,以后李家沟的孩子,假期里边要做的事情,不比学校少!
如何让孩子们做到学得不比学校少还要比学校快乐,课程设计就是学问了。
不过李家沟能称为教育学家的人,那也不是一号两号,这个问题不用担心。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优秀的孩子,才是我们李家沟的接班人!
大伯摇头感慨:“集团从五溪一号开始算,才成立三年,你现在就在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了?”
四爷爷点头道:“皮娃考虑得有道理,这个接班人可不是区区一个总裁位置,还包括旺财的接班人,凡梅的接班人,华强的接班人,猎户的接班人,药师的接班人,篾匠石头的接班人……我们所有人所有事业的接班人。”
这么一说所有人立马点头如捣蒜,还真没有想过这么多,这是一大摊子的家业啊!
以后自家娃子的出路,多得那叫一个数不过来,自家要做的,就是盯着他们长本事,长成集团需要的人才!不管怎么说,总得比老子们强吧?!
看二皮雄心勃勃的样子,不少老辈儿都在心里边嘀咕,这慎清公留在二里坪的籍田重新一拼规矩,我李家沟又要出人了!
然后李君阁宣布,散会,放假,过年!
……
年前实在是太忙,李君阁都顾不上朋友们,先去了三台观,听说石鹤老头回来了。
石鹤老头正在泡茶,见到李君阁过来就招手:“来来来,赶紧看看这东西。”
李君阁笑道:“怎么也不留在龙虎山过春节了?”
石鹤老头笑道:“方外之人,心之所安即是道场,再说不能让药师春节还守在三台观吧?”
等李君阁坐下,石鹤老头取过一张白纸,取出一根金黄竹管,拔掉木塞,抖出来一些茶叶。
茶香清馥,隐隐还有一股兰花味道。
色分两类,一种绿地带金丝,一种金地带绿丝。
李君阁抓起来就要往茶杯里丢,石鹤赶紧伸手阻拦,然后李君阁手腕一转躲开,石鹤随机应变立掌切李君阁的脉门。
李君阁只好撒手松开茶叶,改抓石鹤的手腕。
石鹤却把手收了回去,让李君阁抓了个空:“我的个无量天尊!你这是得了什么天才地宝?这才多久不见都能和我对招了?”
李君阁洋洋得意:“怎么样,跳悬天崖跳出来的!哎哟刚刚那几下简直就是武侠片里的高手装逼啊!”
石鹤翻着白眼:“早着呢!还不是让你撒手就撒手?以后每个月上来陪我过过手,不白干,传你一套剑法。”
李君阁大喜:“三五斩邪剑法?”
石鹤摆手:“没这门功夫,就一路三才太极剑。”
李君阁就撇嘴:“听起来好大路货的样子,不会是荔乡广场上老头老太太们玩的那个吧?”
石鹤老头都懒得接他这话,说道:“你这茶树哪里搞来的?可有古怪啊。”
说完珍而重之地将茶叶收进竹筒,塞子塞好,交给李君阁道:“冬天里芽头太少,就制了五钱,这个你给你四爷爷带下去,求他赐个名。又承你的情了,以后这茶就是我三台观镇观之宝。”
说完从茶壶里倒了两杯,一杯递给李君阁:“来,尝尝。”
李君阁将茶杯端起来,还没有开始喝,就闻到一股清心涤腑的茶香和兰香。
等到再小品一口,顿时齿颊留芳,清淡而独特的香气在鼻腔口腔中萦绕,不由得赞了一声:“好!这茶真好,我感觉比法王寺的凤顶茶还厉害!”
石鹤老头笑道:“就是这个量太小了,二皮你搞农业的,山上金花茶跟这个是不是差不多的培育方式?赶紧弄起来啊!”
李君阁笑道:“必须的必须的,哦怎么扯了这么半天还没入正题?那木头呢?师大爷怎么说?”
石鹤老头笑道:“我还当你忍得住不提呢,跟我来吧。”
来到观内,打开一扇上锁的小门,那股熟悉的清雅木香顿时扑面而来。
前方一个香案,香案下是蒲团,香案上是一尊金灿灿的木雕造像。
造像头饰发髻,身披道袍,身前三尺凭几,下面是束腰莲花须弥坐,底板上是波卷云纹。
造像一手搁在凭几之上,捏着个如意,一手举起,手中捏着一个指诀,一部长须垂到胸前,额头皱纹层叠,寿眉弯弯,眼光炯炯,嘴唇微启,是一个活灵活现正在开堂说法的老头形象。
第八百一十一章 叙对夺茶
石鹤老头恭谨地施了一礼,这才侧身说道:“这是我道教三清之一原始天尊。三清三号虽殊,本同为一,是为我道教至高之神。”
李君阁对着雕像鞠了一个躬算是行礼,说道:“这雕刻相当不错啊,开脸开的可真好,很有感情啊。赣州有这么好的木雕工艺?四大派里边没有赣州的啊?”
石鹤老头不服气:“可不是只有你们李家沟才有非遗,虽然不在四大派之内,可赣州木雕近年来也算是非常厉害的!广丰籍木雕艺人现在就有两万多,余江木雕造像清代就闻名,就离龙虎山不远!这尊元始天尊像,就是余江大师傅的手艺!”
李君阁赞叹道:“厉害厉害,对了他们说这是什么木头没有?”
石鹤老头说道:“这个还真没有人能够断定,只说从视感上看起来,和金丝楠倒是很相似,不过金丝楠的金色没有这么明艳,密度也不如这么大,而且,香型也大不一样。”
李君阁说道:“这味道可真香,都不用另外上香了。”
石鹤老头说道:“是的,野蔬果品供奉就行了。这里现在是我晚间清修之所,这味道让人忘俗,易于精进。等小药师过完年,就抓他到这屋子里边修炼。这就是我三台观第二件镇观之宝。”
两人出来,石鹤又摸出一个小包裹,说道:“这是雕剩的木料做的,给果山弄了一串小念珠子,还有给你四爷爷弄了一个笔架,你一并带下去吧。”
李君阁笑道:“大年初一要陪奶奶去法王寺烧香,有了这个,换老和尚一道头柱香应该问题不大吧?”
石鹤老头翻着白眼说道:“果山可没你说的这么市侩!你要这样就把珠子还我,到时候我亲自给他!”
李君阁笑道:“哈,跟你开玩笑你还当真了!到底谁俗?行那我下去了,事情可多呢,接着还得守着熏腊肉,这就给您拜早年了。”
石鹤老头笑道:“难得你年前还特意上来看我一趟,那皮娃你也给我替你家里,还有你四爷爷大伯他们带声好,出家人节前就不上门打扰了,等春节之后我再下山拜会。”
下山回到祠堂,四爷爷正在和老伯老堂哥一家子闲聊,其乐融融。
阿音也正陪在一旁。
李君阁将茶壶里的陈茶去掉,给四爷爷看过新带下山来的茶叶,然后冲起了一壶,顿时满室生春。
老伯讶异道:“李家沟还有这样的好东西?”
李君阁匀出几杯,笑道:“这是我发现的两棵山里茶树,见叶子奇特,便试着移栽到三台观。”
“正好石鹤老头也懂制茶,便制了这么点,说是什么镇观之宝,要求四爷爷给起个名字。我尝了也感觉的确不错。”
四爷爷端起杯子嗅了嗅,然后轻品了一口,说道:“果然好茶,实在是难得。”
老伯心痒难耐,伸手便要端杯子,四爷爷制止道:“慢来,如此好茶,不可牛饮,我们也要做件雅事与之相配。”
老伯笑道:“父亲这是要考校儿子了。”
四爷爷笑道:“我们就以李姓的名人为题,谁想出上联就说出来给大家对,谁最先对上,谁就有资格领一杯茶,怎么样?”
李君阁就打趣道:“那Shirly和Alice只怕是喝不成喽……”
俩妹崽表示不服,比就比!
四爷爷笑着说道:“那就来了啊,上联,陇西望族。”
这是最出名的李家族系了,开创了大唐盛世。
Shirly赶紧举手:“我来我来,北海名流!”
四爷爷大为高兴:“雨湘连李邕都知道?能说说吗?”
Shirly说道:“他是初唐大书法家,当时朝中高官和各处寺观都拿金帛请他题写碑诵,李白杜甫都曾经为他写过诗,当过北海太守,被称为‘李北海’,喜欢结交名士,他的书法当时人称‘北海如象’。”
四爷爷将杯子递给Shirly:“能说得出这个,算是对典籍涉猎颇丰了,当得这一杯茶。说起北海太守,还有一位名人,也喜欢结交名士,Alice你知道吗?”
Alice拍手笑道:“‘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孔融孔北海。”
四爷爷哈哈大笑:“好!思远教得不错,雨淮也当得起喝一杯。”
俩妹仔抢得头彩,得意得都不行了。
四爷爷笑道:“接着来啊,上联:诗礼趋庭,人羡邺侯卷轴。”
这联有点难度,老伯笑道:“父亲这是考我了,我的下联是:忠贞体国,世瞻元礼门墙。”
李君阁对阿音解释道:“上联说的是唐代李泌,这人自幼有神童之说,十岁不到便粗通黄老,从小就往来于皇家宰相之家,深受他们喜爱。”
“七岁时他偶然得玄宗接见,玄宗当时正在和燕国公张说下棋,就让张说用下棋实验李泌的才气。”
“李泌就请问怎么玩,张说说用方圆动静来形容好了,举了个例子,‘方若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李泌对道:‘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才,静若遂意。’张说大喜,赞他是宰相之才。”
“后来他隐居嵩山,曾给玄宗进策,被时人称为‘山中宰相’。到后来也真成了宰相,被封邺候,著作等身,有二十卷。这就是四爷爷‘邺候卷轴’的用典。”
“下联说得是东汉李膺李元礼。李膺先任青州刺史,青州的郡守县令害怕他的严明,听到他要来青州的消息,吓得提前跑掉了一多半。”
阿音噗嗤一笑:“这些官是有多腐败?!简直了!”
李君阁笑道:“东汉末年,你说有多腐败?后来他因得罪宦官被免官,回到家乡纶氏县居住,开学授课,教授学生每每近千人。”
“当时的大名士荀爽曾经去拜访他,为他赶车,回来后高兴坏了,逢人便讲:‘我今天居然为李君赶车了。’被人敬慕到了这种地步,当时人称‘天下楷模李元礼’。”
阿音笑道:“做人到这地步,不名留青史都难了。”
李君阁继续说道:“他虽然为人正直诚实,以威严闻名。但是持家简朴,对宗族亲属照顾十分优厚,按人口多少将自己的俸禄散发给他们,剩下的钱就拿来请人抄书。罢任扬州时,他的书籍多得要用好多大车来拉。”
“他曾对子孙说:‘我秉性不爱财物,因此以至贫乏。但仰仗京城有赐田十顷,可以耕种,足够食用;在河内有千棵桑树,务桑可以穿衣;在江都有书籍,努力攻读可以进身求官。我死后,子孙能勤于这三件事,就不用求助他人了。’”
“他一生和奸宦作斗争,当年曾有投靠奸宦的人去求学,被李膺拒绝。老伯下联里的‘元礼门墙’,说的就是这件事情。心思不正的人,他是不会收为学生的。”
老伯于是也得到一杯,接过来喝了,笑道:“果然妙品!雨湘,雨淮,多向二皮叔学习,你们的功夫,还差得远呢。”
说完笑道:“我也出一个,狂歌痛饮双仙骨。”
李君阁笑道:“那这杯轮到我了,索句呕心一锦囊。”
老伯拿起茶壶添茶,笑道:“皮娃,估计雨湘雨淮要懵,你给她们解释解释。”
李君阁说道:“上联说的是李白,这位诗酒双仙:下联则是‘诗鬼’李贺,相传他喜欢带着一个小奴,背一个古破锦囊,每到灵感出现,便将诗句写到纸上投入囊中存起来,待有空时再慢慢成诗。”
“这方法我曾经教过秋丫头,也是成语‘锦囊佳句’的由来。”
大伯将茶端给李君阁,李君阁交给身后的阿音,然后大家继续。
什么“岷江水利千年颂;昌谷诗风万里香。”说的是李冰和李贺。
什么“鸣凤朝阳,谏诤均推御史;宫袍带月,神气咸饮谪仙。”说的是李善感和李白。
偶尔李君阁也出几个简单的穿插一下,让Alice和Shirly保持兴趣。
比如“经传道德;功济世民。”说的是李耳和唐太宗。
比如出“卫公勋业”说李靖,让Alice白捡一个“元礼门墙”的便宜。
四爷爷看不下去了,又开始上难度:“田可耕,桑可蚕,书可读,袭誉可推家宝。”
这是个嵌名联,而且一联双人,明面上是说李膺的家训,其实嵌了另一个人的名字,唐初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江南巡察大使李袭誉。
当时扬州江吴都会,民喜经商,李袭誉带着军民疏雷陂水,建句城塘,溉田八百顷,地尽其利,使老百姓重新乐于耕种。
李君阁笑道:“四爷爷你别搞这么难的啊,这就是一个游戏而已,那我对:少之壮,老之愤,休之难,懋功无慰平生。”
老伯对俩妹崽解释:“这难度不是你们现在能玩的了,祖祖上联说了李膺,嵌了李袭誉。皮娃下联说的是李鸿章,嵌了李懋功。”
“李鸿章,清末三重臣之一,青年时曾有‘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觅封侯。’的豪言;老了签署诸多不平等条约,肝病缠身,激愤易怒;临终写下‘劳劳车马未离鞍,临事方知一死难。’的遗诗,一生丰功伟绩,却终不能挽回国运。”
“李懋功你们应该熟悉了,就是《说唐》里徐茂功的原型,原名徐世绩,后获赐姓李。和李靖齐名,封英国公,陪葬昭陵。”
这就又得了一杯,阿音端着茶杯笑眯眯地说道:“怎么都是男的呀?我们李家有没有女性名人,可以做成一副对联的呀?”
李君阁笑道:“怎么没有?清照花间,女儿词中犹漱玉。”
老伯一拍大腿:“平阳关外,娘子军下莫争锋!”
四爷爷抚掌大笑:“好!一文一武,李清照和平阳公主,当得起女中豪杰!”
第八百一十二章 穿袄子的蛤蟆仙
白婶和芋头粽粑等人听得目眩神驰面面相觑,李家老小玩这个都能玩得兴高采烈,到今天才知道,思远教授的家学渊源深厚到何种程度。
李君阁笑道:“龙门阵要摆药要卖,喝了人家石鹤老头的茶,这名字总是要给取的,对了,石鹤道长还用那块香木给您做了个笔架。”
四爷爷今天太开心了,翻看着笔架爱不释手,说道:“刚刚看那茶叶还分了两色……嗯,‘木兰桨子藕花香,唱罢厅红晚气凉。烟外柳丝湖外水,山眉澹碧月眉黄。’清代诗人姚燮的《韩庄闸舟中七夕》这最后一句,用来形容这茶非常贴切,这茶绿的就叫‘五溪山眉’,黄的就叫‘五溪月眉’。如何?”
李君阁笑道:“果然雅称!那这茶就有三种喝法了,山眉一种,月眉一种,两相混杂,暗合七夕相会之意,又是一种,石鹤老头这下要笑歪嘴了!”
老伯哈哈大笑:“过度解读就数你能!不过这茶是真不错,还有没?”
李君阁说道:“别想了,我在山上想泡一点,石鹤老头拿九阴白骨爪对付我,还讲不讲理了!再想喝,等明前吧。”
时间不早了,李君阁和阿音一起告辞,家里还有一摊子事情呢。
去童子鸡,哦不,童子军宿舍看了苗娃和阿瑟,才发现家里的娃子们也都搬到这里来了。
李君阁问道:“谁叫你们也搬过来的?跟我说过了吗?越来越不把二皮叔当回事儿了是吧?”
王美娴和阿瑟正在给阿里木铺床,王美娴抬头说道:“二皮叔你就让我们和大家住一起嘛!我们保证不吵着祖祖,祖祖也同意了的。”
李君阁苦口婆心地说道:“别人都好说,阿里木饮食习惯和大家不一样,而且他爸爸这么久时间没有见到他了,是不是该好好叙叙父子之情啊?”
然后就听见身后一个声音说道:“没关系Jungle,我和他们住到一起就没问题了,阿里木的饮食我来照顾。”
李君阁转身,却见易卜拉欣扛着一个包袱卷,估计里头是被褥一类的东西。
李君阁手扶脑门:“你怎么也来凑这个热闹?古时候有一头小白龙,闲得无聊变成一条鱼到处游玩,结果挂到一个叫豫且的渔夫网上了,这故事你知道不?”
易卜拉欣哈哈大笑:“你们中国的故事真有趣!阿里木这几天都给我讲了好多故事了。”
说完正色道:“Jungle,阿里木的情况你是知道的,现在他主动要求提出和小朋友们一起居住,你知道我有多开心吗?”
说完眼眶又开始泛红,拍了拍李君阁的肩膀:“他在这里不光仅仅是改善,他还学到了这么多的知识,竟然连中国古文字,古诗都会了!”
“知道我把那首诗发给亚洲事务顾问看的时候他声音有多激动吗?哈哈哈哈……现在那幅画我已经派人送去给他爷爷了。我们家族上下,实在是不知道怎么感谢你才好……”
李君阁赶紧谦逊:“哪里哪里,阿里木这么可爱的孩子,谁都会想要帮他一把,我这就是举手之劳,调教的心血都是四爷爷在付出,他老人家才是呕心沥血。”
易卜拉欣说道:“是的,来的路上依达已经告诉我了,你四爷爷是李家沟最睿智最让人敬服的老人。”
说完一拍自己包裹,信心满满地说道:“我这不就是来学习了吗?尽管放心,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毕业生,当个童子军班长还是没有问题的。”
李君阁鄙视地看着易卜拉欣:“我是怕你文化课跟不上……”
既然有易卜拉欣这个成年人照顾,李君阁就懒得操心了,和阿音一起回家,自己家里头还有好多事情呢。
接下来就是过年的日常了,熏香肠,熏腊肉,熏鱼,风鸡,吊风萝卜……
有了小芷和许思这俩捣蛋鬼,进度明显拉慢了好多。
腊月二十九,家家冒烟,系统里边李家沟的环境评分曲线上蹭地出现一个整齐的刀口。
不过游客好评曲线上也蹭地出现一个向上的尖刺,他们等这天可是等了好久了。
李家沟集团现在是快递公司的特约大商户,关系阿音从三年前就一直在刻意经营。
各民宿的香肠腊肉集团负责统一运输,除了可以走自营渠道的那些外,找快递公司连夜发出。
大年初三,参加过刨猪宴的游客们就能在家里吃到最正宗的李家沟农家腊肉香肠了。
大年三十,起来就是一大通忙活,年夜饭赶紧操持起来。
今年李家年夜饭的人那叫一个多,除了家人,还多了很多海内外的朋友。
然后就是祭祖,贴春联,贴门神,祭家神,烧袱纸,姑妈和伯伯们各家过来来年夜饭,打扫,泼水饭,放鞭炮迎年……
一整套习俗看得老外和城里人饶有兴致。
吃过饭,哥大四大金刚就带着娃子们溜了,跑到大广场那里去放鞭炮,看焰火。
初一一大早李君阁就起来出门捡财,现在他是家主了,这事情得他来做。
然后就是做汤圆,抢元宝,接着去祠堂拜祖宗,去大伯柴山上给近支祖宗上坟。
之后全家人加上小芷,许思,司家全家,以及朋友们一起去法王寺上香。
鸟枪换炮了,这次坐的忘年号,不过五表叔那船还是得借来拖在船后。
没办法,那边没有游艇的泊位,到了蛤蟆石那里还得转铁皮船。
蛤蟆石张红结彩香火熏天,看来白米乡的乡亲们今年格外感谢这位老邻居。
奶奶说道:“呀,今天法王寺不知道多热闹,蛤蟆仙这哪里是挂布条,这都穿上袄子了。”
李君阁从背篓里边翻出布条来:“奶奶,今年你亲自来挂吧。”
奶奶笑道:“那是应该,这都多少年没有到过河这边来了。”
奶奶挂上红布,烧香作揖:“大仙灵验,保佑我孙子和孙媳妇早日给我生个乖末末,到时候我再过来给你烧个大香磕个长头。”
阿音红着脸转过一边,李君阁脸皮厚无所谓,只是在心里暗暗好笑。
想这蛤蟆仙和乡干部一样,上面千条线,下头一根针,啥事情都得过问都得管。
看来这城隍吞口五通神,也是一个锻炼人,啊不,锻炼神仙的位置。
外公带着舅舅舅娘表哥表嫂也下来了,笑道:“哎呀亲家可是有年头没过来了啊!”
奶奶说道:“是啊,以前腿脚不灵便,哪里都去不成,你看就隔着一条河都失了看望,当真是要不得。”
外公笑道:“哪里哪里,能来就好啊,我看你现在身体调理得不错。”
奶奶笑道:“皮娃一回来,我就天天都高兴,身子还真比前几年轻省,篾匠送我那支杖子,到现在还没用过。”
外公说道:“先去家里坐坐,你多年没来,看看家里边的变化,香烛我都准备好了,先歇个脚我们再去法王寺。”
一路沿着小路上来,外公一路给奶奶讲解,这老龙门阵那就算是扯不完了。
到了家里坐下,奶奶看着棚子外边,说道:“哟,又起了一眼煤砂窑,竹林子少了一大片。”
外婆正在家里忙活,说道:“亲家来了!就这还忙不过来呢,就是家里边男人辛苦。”
外公说道:“辛苦什么辛苦,那时候十块钱一个煤砂罐,还得挑着挑子去乡里卖,一窑下来扣去本钱路费,也就两三百块,那才叫辛苦!”
“皮娃你是不知道,那时候带你表哥进城,卖完煤砂罐连豆花饭都舍不得吃一碗,只说家里边忙要赶回来,其实就是舍不得那点钱。”
“再看看现在,都不用出远,过河就能卖,器物越小还越精贵,哈哈哈哈……”
李君阁笑道:“表哥的大师称号下来了吧?”
外公瘪嘴道:“省级的,在白米乡还算可以,拿到李家沟就上不了台盘了,还得练!”
说完又对许思笑道:“思娃也是有时候没来了,这回就在家里多住几天,李家沟那边现在人多,小芷又是大明星,在那边哪里都得围一帮子人,还不如就在我们这边玩,清静。”
许老大正托着表哥拿来请他指正的壶端详,说道:“这手艺没毛病了,接下来就是熬资历呗!小芷你觉得外公说的怎么样?半年多没有玩泥巴,又有些手痒了。”
小芷笑道:“我没意见,不过你不是要看舞龙吗?”
外公说道:“没关系没关系,初六那天我们也要过去,还要带上风炉子泼水花呢!”
小芷笑道:“那这几天就麻烦外公了。”
外公说道:“麻烦啥啊,就添两双筷子的事情,到时候法王寺周围还有好几个地方,什么观音岩,猴子沟,四丈瀑,虽然没有李家沟那边景致出色,但还是可以一看的。”
坐了一会儿,众人这才上山前往寺里。
一片清幽浓绿中的红色丹霞石寺庙,也让没有来过的游客感到新奇。
寺庙今天很忙碌,果山师傅过来问好的时候,额头上都微微见汗。
李君阁拿出一个锦囊,对果山师傅笑道:“你老朋友让我带给你的,石鹤道长用我给他的那木头雕了个原始天尊像,也没忘记给您弄了一串珠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