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1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君阁说道:“那也行,那我们这几天就在一起乐乐。”
任晓芊说道:“二皮,你要是忙就别管我们了,你这几天肯定很事情很多!”
李君阁笑道:“都已经万全了,现在正是暴风雨前的宁静,趁此机会我们也聚聚,等到了后天,你们想看我可能都看不到了,到处当救火队员呢!”
一群人都哈哈大笑,正好摄影师准备工作完成了,于是任晓芊和王从军去拍照,李君阁几个负责在旁边嘻嘻哈哈逗闷子拿衣服什么的。
拍完小广场,又去拍室内,这个就需要李君阁带路了。
来到李家老宅的大门口,铜钉黑漆的大门上面,一方巨大的匾额,上书“克绍箕裘”四个大字。
两侧是一幅门联:“邻德里仁,惕继清勤世泽;笔耕砚拓,长传诗礼家风”。
猪儿虫看着两边的对联说道:“这对联字多,反而没祠堂两边的大气。”
李君阁哈哈大笑:“祠堂的对联都有夸饰之嫌,我李家也不能免俗。这里是住人的,要是再夸饰的话,邻居们该戳脊梁骨了。”
小美想了半天,说道:“祠堂门口的对联是啥?我去了这么多次都想不起来了。”
李君阁笑道:“口气大得没边了,三省门第,百代家声!”
王从军笑道:“不过话说回来,满夹川还真没有哪家宗族能有资格像你李家这样夸口的。”
李君阁说道:“这就跟中华文明类似,青藏高原,西北沙漠,北边大草原,东北大森林包上一圈,圈子外边的进不来,四大文明才能留下一个,要像其它三个那种地形,搞不好早都撕得稀碎了。也算是得天独厚吧。”
朱朝安翻着白眼道:“这个说法我不赞成,要没有这个圈子包着,满世界早都是中华文明了,至少中亚欧洲跑不掉……”
众人又都是哈哈大笑,这也算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了。
推开大门,众人都吓了一大跳,以前锁着不知道,这老宅得有多大?!一眼看进去,最远处的中门就像一个小火柴盒。
李君阁笑道:“这其实已经不是一个大院了,它就是一个街坊,不过封闭成了一个整体,住里边的人都是一个祖宗而已。”
王从军啧啧称奇道:“太吓人了,当年的族长得多累啊,管这么多人!”
李君阁说道:“其实也就那样,宗谱上记载,最繁盛的时候,这里住着三百七十二位李家人,加上仆从丫鬟,大致有六七百人,还没一个中学校长管的人多。”
朱朝安说道:“那可不一样,中学校长只管教务,族长可是所有人吃喝拉撒从头管到脚,听说动不动就要拉女生去浸猪笼……哎哟!”
却是被小美横飞一脚:“你还胆肥了是吧?这话都敢出口!信不信老娘把你浸了猪笼!让你名副其实!”
猪儿虫涎着脸笑道:“李家,我在说他们李家……我们朱家可不这样……”
李君阁哭笑不得:“喂,你这锅甩得……”
王从军看着第一进中庭里的一棵老紫荆花树感慨道:“这里头,不知道发生过多少故事啊……”
李君阁嘿嘿贼笑道:“那是,要不是我李家信奉儒学,不近鬼神。住在这里边,吓都吓死了,你想想千年下来,这里头得死多少人……”
任晓芊这外科医生和王从军这党员没感觉,朱朝安跟小美却吓得抱作一团,死二皮!你这绝对是报复!赤裸裸的报复!
李君阁嘻嘻笑着往里进,说道:“其实也没啥,当年我练胆子的时候,经常翻墙进来,找个花台坐下,看《阅微草堂笔记》,那叫一个刺激!”
这下王从军都受不了了:“我的个去,难怪你在半山林场还敢讲鬼故事!你这胆子是在这里练出来的……”
好在今天阳光强烈,李君阁乱带节奏也没有打乱大家欣赏美丽院落的心,几人于是就一边在里边晃荡,一边选好地方拍照。
中间任晓芊和王从军还换了几套衣服,任晓芊还换了发饰,尤其是两人换上李家沟女红古装之后,跟这里的环境简直融为一体,就如同古画里下来的人物一般。
摄影师也算是过瘾了,拍得兴高采烈,这地方,两位找得真是太好了。
第四百零二章 六人行
一直折腾到下午四点过,婚纱照才算拍完,李君阁带上大家,连同摄影团队去李家沟吃饭,算是替兄弟感谢摄影团队。
来到李家沟,看着夕阳下飞回来的大雁,摄影师灵感来了,又给两人拍下了几张夕阳下的剪影。
先让两人去卸妆,李君阁这边叫刘三娃开席。
等到菜一上桌,王从军坐下来挑了一筷子:“哟?换厨子了?”
刘三娃在厨房里边一脸怨念地喊道:“八婆哥!没换,还是我!”
王从军对厨房竖起大拇指:“哈哈哈,这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李君阁笑道:“这娃现在攀上高枝了,管金老叫师爷!我这都得奉承着!”
刘三娃又一脸怨念地探出头来:“二皮哥你瞎说!”
大家都是哈哈大笑。
在农家乐里吃过晚饭,李君阁说道:“我们先去木楼看看?先把住的地方敲定再说?”
任晓芊跟王从军都点点头。
来到村尾一栋木楼,李君阁对王从军道:“就这栋,还要感谢小美,这木楼的内装很细腻,女娃子跟男娃子的风格还真不太一样。”
这房子的家具陈设跟篾匠叔的差不多,不过用料就差远了,都是松木,不过花园,吊脚楼景观平台都算是素雅,任晓芊一看就非常喜欢。
领着几人来到二楼主卧,小美拿起一个遥控器,将屋顶斜窗的窗帘打开,漫天星光映入众人眼中。
任晓芊眼睛都亮了:“哇……”
李君阁嘿嘿贼笑道:“乡里夏天虫子多,躺床上数星星,比在外边舒服。”
任晓芊说道:“确实浪漫啊……”
小美说道:“主卧的玻璃都是可隔光玻璃,只要按下这个键,玻璃就会变成减光的黑色,再加上窗帘,不会因早上光线太足而影响睡眠……”
说完又领着王从军两人熟悉木楼内各种设施的操作使用。
王从军摇着脑袋说道:“你们这帮子土豪,这也太会享受了!”
李君阁笑道:“乡下房子,没别的,就是开间大,这么大一栋木楼,不算花园阳台,上下就是三百八十多个平方,可供十来人,两三个家庭相约来玩。这样的木楼现在一共九栋,算是样板房,接下来,我们会从盘鳌乡修到匏瓜湖。”
朱朝安说道:“八婆你还不知道是啥规模吧?这就是上亿的投资!我们哥们儿里边也有亿万富豪了!”
李君阁说道:“那些都是虚的,还不是过路财神,这窟窿,还够得往里填!”
朱朝安笑道:“不管咋说,我和小美跟着你混,千万富翁是当得成的。哈哈哈,去年还想让二皮到我公司当经理,现在看来就是个笑话!二皮你这盘棋,我现在才算看了半个明白。”
李君阁笑道:“都是乡亲们朋友们帮衬着,我自己都没想过能走到这一步。去年买一艘五溪一号都胆战心惊,现在回头看去,真是恍如隔世啊……”
王从军笑道:“也是,去年看到夕阳竹林,看到萤火虫海,都高兴得一惊一乍的,今年夕阳下多了雁影,竹林变成了公园,对了,萤火虫海还在不?”
李君阁笑道:“那地方可不敢毁了,不然芊芊和小美还不得找我拼命!你们的定情之地啊!”
任晓芊听得兴起,说道:“要不我们再去看看?”
小美也说道:“对呀对呀,又到看萤火虫的季节了。”
李君阁笑道:“今年你们可休想再虐狗了,等我给阿音打个电话,顺便让她带上几只手电。”
等到阿音过来,大家又是一番亲热。
六个人打着手电嘻嘻哈哈往河边那片麦冬地走,王从军开始提意见了:“怎么这路还是这么难走?二皮你该好好整整啊,以后就叫情人小道。”
李君阁手捂脑门,哭笑不得道:“我李家沟的定情之地好像都不咋的,夏天在河边麦冬地,蚊虫多;冬天在悬天崖半山翻身坪,冻得慌。这是要把情侣们虐成狗才算完啊!”
王从军牵着任晓芊的手说道:“我倒是觉得爱情本就应该是这样,不光光是风光旖旎,还要共同努力共同分担,这样才是真正的爱情。”
李君阁和朱朝安都觉得这话说道自己心里去了,李君阁想到了自己和阿音一起为山上山下操的这些心,朱朝安想到了他跟小美的来之不易,两人都一时无话,牵着自己爱人的手,只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来到麦冬地旁,林间流萤飞舞,直如幻境。
几人熄掉灯火,静静地欣赏,除了如星海般的流光,还有身边爱人的轻轻呼吸。
人人心里都涌起一份安宁和悦。
李君阁从身后揽着阿音的腰肢,将下巴搁在阿音肩膀上,在她耳畔轻声说道:“世事万端皆雾幻,心灯一盏自攸宁。阿音,你就是我的光……”
阿音沉浸在深深的幸福当中,举起自己的小手,轻轻抚弄着李君阁的脸颊,郎心如此,自己就算再苦再累,却也甘之如饴!
安宁的时光显得如此短暂,夜露下来后,萤火虫逐渐消失了。
六人回到民宿,都没有睡意,干脆拉来几箱啤酒,几袋花生凤爪,也不开灯,就着窗外的星光瞎聊。
聊各人读书时的糗事,工作时的糗事,聊和芊芊相亲时的尴尬,聊苦追小美时别人投来的异样目光,聊初遇阿音时的惊艳,聊李君阁当时古怪的穿着发型,聊初见王从军时看到的那张扑克脸,聊猪儿虫跑向自己时抖动着的肚皮……
酒未干,菜未尽,人却不知不觉,一个接一个的睡着了,横七竖八,不知东方之既白。
接下来两天里,六人就没有分开过,一起跑荔枝运输,一起去看画家们作画,一起去看兰花,一起划船送艺术家们去法王寺,一起蹭果山师傅的豆花饭……
七月初一,李家沟旅游产业正式对外开放。
剪采仪式安排在哪里还费了一番周折,最后李君阁拍板,安排在李家老宅门前,那里是李家沟千年宗族的起点,“克绍箕裘”四字门匾,也是对李家千年门风的最好表述。
仪式没有鞭炮,没有锣鼓,前排是观礼嘉宾,后面上下河李家宗族济济一堂,周围是看热闹的乡亲和早来的游客,市委田书记简短几句话后,梁慧丽递上金剪剪断红绸,这就算仪式完毕。
李君阁面色郑重地推开李家老宅的大门,古老的院落终于在世人前显露出优雅浑凝的风貌,迎来第一批进门游客。
就连好些年轻一些的李家人都没有进过这个老宅,现在由老人们带着,去各家祖宗曾经居住过的庭院瞻仰。
见到李君阁,老人们都笑吟吟地喊皮娃,小一些的就喊二皮哥,二皮叔。
李君阁也笑呵呵地跟着老人们听讲古,时不时地和小的们戏耍几句,或者跟老的们扯扯宗亲脉络,不时爆出一阵阵的笑声。
应付完了一阵,李君阁才追上书记县长一行,接替下阿音,承担起导游的工作,阿音和梁慧丽又赶去安排观光车辆,安排宴席事宜。
带着贵宾们在盘鳌乡走马观花看了一圈,坐上观光旅游车,大家一路欣赏着风景,向李家沟行去。
来到甘棠义路碑前,田书记叫停观光车,下车来认真观看了碑文,对县委罗书记和薛县长感叹道:“前辈风范,吾辈楷模啊!乡贤邻德里仁,遗爱后世,先之劳之,勇于任事,虚心接受舆论监督的崇高品德,是非常值得现在的当政者们继承和发扬的!”
罗书记和薛县长都点头称是。
蜀都日报的汪雪将这一幕抓进了镜头。
罗书记招呼李君阁和他同乘,说道:“皮娃,明白人找明白人,李家沟的特殊现象我研究过,有些情况我还是理解不了,估计梁慧丽和阿音两丫头也说不出所以然来,还是得问你才行。”
李君阁说道:“罗书记您客气了,李家沟的情况我基本能解说一二,您尽管问,我知无不言。”
罗书记说道:“你们李家沟的宅基地置换方案报送上来后,你知道我第一反应是什么吗?瞎胡闹!整村参与,一户不拉。这五个指头还不一样齐呢,不出问题才怪!”
“再往后翻,居然是无偿的,这就更神奇了!计划三年时间,花费上亿的投入,就是为了让乡亲们都住上好房子?我第二个反应就是,你在这中间,能得到什么?”
“再往后翻,好一盘大棋!土地流转集中,人力资源解放,居民素质提升,第一产业升级换代,第三产业孵化落地,农村城镇化改造,环境资源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精神文明建设,竟然全部能落实到这件事情上。这看似一着苦手,实则一步妙棋,这是一子敲定,满盘全活啊。”
“如果你是一位乡镇领导干部,这么做我只会击节赞赏,我蛮州出人才啊!提拔重用是必须的!可你偏偏是只是一位回乡创业的大学生,你这眼界魄力我先不问从何而来,我只问你,这其中,你能得到什么?是什么因素促使你走出这一步妙手?我想知道的,不是的你辩证技巧逻辑思维,而是大思路,方法论!”
李君阁笑道:“罗书记我懂你的意思,不过你太高估我了。我的思路其实就是夫子的一句话——‘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第四百零三章 游客接待开始了
李君阁说完,继续解释道:“其实这也是患得患失之心的表现。”
“村改造的资金从何而来?主要是来自千亩梯田栽种乌金血米的的收益。”
“亩产千斤,单亩收益近十万,相比乡亲们几百一亩的承包费,这本身就是残民背德之举。是利用乡亲们见识不丰,巧取豪夺。”
“我与乡亲们的区别,仅仅是能预期到这部分收益而已,也就是夫子话里的‘知及之’了。”
“事有经权,乡亲们带不动的时候,我只能采取这样的方式来启发他们。但这并不意味着,所得的这部分利益,就应该由我李君阁心安理得地享用!”
“虽然法理上说得过去,但我李家沟信奉的是儒家思想,首论诛心!”
“这是法学概念上的合理,却是儒学概念上的犯罪!”
“我本来就不是一个生意人,所以我对资产的概念,和去年不来盘鳌乡收荔枝的那些商人有区别。我认为我的资产,最重要的部分就是李家沟和盘鳌乡的乡情与人心。”
“这部分资产并不虚无空洞,它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
“去年我刚回乡买完船,资金已经不足,支付了盘鳌乡那边的预付款后,一分钱都没剩下。”
“李家沟的乡亲们,一句多余的话都没有说,对我无限信任,将自家一年的收成托付给我,才让我做完去年那单荔枝生意。”
“后来替苗寨拉通了溜索,他们又回报了我什么呢?乌金血米,九里香,六栋木楼。”
“有了去年的积累,才有了今年的气象。”
“今年我本来已经留足了资金,结果盘鳌乡和甘棠故径旅游项目一起来,又是捉襟见肘。”
“李家沟的乡亲们,还是一句多余的话都没说,让我继续刷脸。石头叔王敏材,将自己的三百多万雕琢砚台的收益都交到我手里,还怕我不收,只说是自己拿着那么多钱心里发慌。这些都是无形资产转化为有形资产的表现。”
“我李君阁一介小子,无德无能。可以说,我的事业,都是在乡亲们的大力支持下蓬勃起来的。”
“可是乡亲们只是淳朴,只是善良,或许见识不丰,但绝不是傻。”
“他们心中有自己的一杆秤,一边放着经济利益,一边放着乡情亲情。不是说乡亲亲情就能胜过经济利益,但是也不能说,经济利益就一定胜过乡情亲情!”
“这是李家沟的人心中一种微妙的平衡。”
“见贤思齐,我李君阁心里,同样也会有这样一杆秤,否则就枉为李家沟人!”
“如果我把经济利益看得比乡情亲情还重,把李家沟的河光山色据为己有,把乡亲们多年保护的水产资源据为己有,把甘棠故径两边的房产资源据为己有,把今年乌金血米的收益据为己有,把乡亲们的付出视为理所当然的我李君阁应得的,那就是大大的不仁!”
“在这么巨大的利益冲击下,人心会不变?天枰的一头猛然加码,这天枰还平衡得了?”
“如果我那样做了,我的有形资产并不会出现明显的升值,只是将资金收益换成了大批不动产而已,接下来怎么经营,怎么赚钱,其中的辛劳苦恼会数不胜数。”
“而我最重要的那部分资产,盘鳌乡和李家沟的人心,会出现大幅度的贬值,甚至可能会沦为负资产,达到影响有形资产的程度。乡亲们随便在我田间地头房前屋后使点花样,那就是哭瞎的节奏。”
“这便是‘仁不能守’了,到时候不光怎么得来的怎么还回去,甚至我一家人都在村子里都抬不起头来,哪里还会是现在这样一番光景?”
“我李君阁不是圣人,同样会瞻前顾后患得患失,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经过三思而后行的。”
“存财失人,人财两失;存人失财,人财两得。我经常跟阿音梁丫头她们说,在李家沟这样的地方施政,必须如此啊……”
田书记一拍大腿:“果然精妙!受教了。今天能听到你这番话,就算是不虚此行!”
说完又谓然叹息:“可恨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啊……”
李君阁笑道:“其实这也是我四爷爷多年来的教诲,也是儒家经世致用的法门。经世就是透彻世情,洞析人心;致用就是想到办法,解决问题。按这个思路走,我做的这些,其实真的谈不上惊世骇俗。”
田书记开怀畅笑:“这还不够惊世骇俗!哈哈哈哈,真该让你看看市常委会上大家的表情!不过话又说回来,经你这么一解释,这一切还真是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啊……”
两人越聊越高兴,梁慧丽跟阿音却坐在后边车上嘀咕着小话。
梁慧丽听到田书记爽朗的笑声,说道:“看,你家二皮又在忽悠领导了!”
阿音笑道:“二皮这性子也真是古怪,跟谁都搭得上话。下里巴人也聊得,阳春白雪也聊得,经史子集也聊得,时坛政论也聊得,还都觉得他说得有道理。”
梁慧丽取笑道:“啧啧啧,这小媳妇还没过门呢,自家老公先夸得没边儿了……”
阿音满脸飞霞:“哎呀梁姐姐你就知道取笑!本来就是嘛,你看他能跟刘爷过切口,能跟四爷爷谈诗词,能跟果山师傅论禅机,能跟许老大侃艺术……”
梁慧丽咯咯娇笑:“还能跟苗家妹崽摇马郎唱游方歌!”
阿音恼羞不已:“哎呀你这是不想好好聊天了,看我不挠你痒痒……”
久长居的宴席现在已经拿得出手款待贵宾了,刘三娃使出浑身解数,山珍河鲜竹鼠大雁流水价般的端上来。
四爷爷,老伯作陪,频频劝饮。
田书记端起酒杯来,对四爷爷说道:“老前辈,您这是教孙有方啊,今天听小李一席话,深受启发。我敬您一杯,感谢您为李家沟,为夹川,为我蛮州,培育出这样的人才。”
四爷爷笑道:“哪里就当得起书记里这样的夸赞。这小子学问不精,住在河边别的不会,顺水推舟玩了个溜熟。”
田书记笑道:“顺水推舟也要洞悉水情啊!我手下好多地方上的干部,净做逆水行舟费力不讨好的事情。这些人啊,要不就是见事不明,要不就是私心太盛,说是庸才吧,都嫌有些抬举!”
宾主尽欢,饭后李君阁又陪同田书记视察了祠堂,鹅蛋金,兰场,竹鼠场,雁场,非遗产业,然后乘铁皮船去匏瓜湖视察了游客中心,并在那里搭乘五溪二号返回夹川。
看着五溪二号远去的身影,李君阁心有戚戚:“抓思路的领导,好吓人……”
梁慧丽在旁边笑道:“我看你们可是详谈甚欢啊!”
李君阁翻着白眼道:“详谈甚欢那是因为我自身没毛病,加上层次隔得太远。这要换一个揣着小心思的来,能在他眼皮底下说上五分钟算我输!”
梁慧丽哈哈大笑:“你就是说自己能耐呗!”
李君说道:“再能耐也没法使唤你家那位啊,这冲锋舟啥时候能到,你倒是给他吹吹枕头风啊!”
梁慧丽抬腿就给他一下,然后纳闷说道:“星平找了个理由说水上作业是蜀州特警队的弱项,愣是提前将仅有的几艘冲锋舟给你调过来了,说是先在夹川加强训练,等着他们和m国的警务人员到来。我说你们啥时候关系这么铁了?”
李君阁哈哈大笑道:“这叫倾盖如故,男人的友谊,你们女人是不明白的。”
接下来就是李家沟的大忙时节,李君阁除了每天早上要发送荔枝,还要当民宿和游客中心的救火队员。
万事开头,李君阁虽然对遇到的困难做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还是被诸多层出不穷的问题烦得焦头烂额。
比如小孩子跑没影了呀,游船不够呀,水上游乐场没有换衣服的地方呀,游客上山被藿麻扎了呀,有人往祠堂后边水池抛硬币呀,各种事件层出不穷。
连白大大呆它们都受不了了,老是被游客们抓着拍照,最后李家沟娃子们分成两队,轮流换班,每天一队带着宠物们进山采蘑菇,一队在李家沟勤工俭学,搞得热火朝天。
两边不耽误,那边捡蘑菇卖给农家乐,九斗碗;这边卖冰粉,卖凉糕,卖水煮花生,卖农村里常见的手工小玩具,一个个挣了个盆满钵满……
一只山里的竹壳虫,腿上插上细竹丝,飞得嗡嗡的,能卖钱。
一只金龟子,系上丝线,还是飞得嗡嗡的,也能卖钱。
最过分的是马翠如跟王美娴,这两个小妹崽是城里来的,所谓“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四爷爷教的东西当真是活学活用,太知道城里人的死穴在哪里了,拿野豌豆荚掏掉里边的豆子,关一只萤火虫进去,两元一个都卖疯了!
王美娴还很有商业头脑,知道形象工程的重要,每天都是李家沟的娃子们下憨包力气,东西找来后,俩妹崽穿着女红童装,抱着篮子,在码头上乖巧地站着,从来不需要开口叫卖东西,一群被萌翻的游客就主动围拢过来。
第四百零四章 形势与思路
正常买东西的还好说,如果谁要调笑她们,先萌萌的喊一声叔叔,然后礼貌地有问必答,话里话外开始往诗词上引。
等到叔叔们说那小妹妹能不能给我们朗诵一首啊?俩妹崽的伎俩就得逞了。
叔叔我们这也是勤工俭学噢,要收费的噢。
叔叔就说没问题啊,于是有的就一元一首,大方的干脆一元一句,小妹崽你们能背出一首就行!
接下来就惨了。
一元一首的,那就《唐诗三百首》里的五绝走一遍,七绝走一遍。
要是一元一句的,长恨歌琵琶行圆圆曲春江花月夜孔雀东南飞那就看俩妹崽的心情了。
李君阁知道后,将俩妹崽抓来狠狠训了一顿,这还知不知道学好了!
后来游客们一登船就看到五溪二号上粘着一块牌子:“欢迎来到李家沟,请游客们一定不要花钱让孩子们背诗。如果实在感兴趣,五首为限!祝您旅途愉快!”
要不然这钱来得也太容易了!
焦头烂额的日子还在继续,李君阁痛并快乐着,不过总算是越理越顺。
开业伊始,李家沟游客接待量逐日递增,从第一天的百十来人,逐步增加到了五百人左右。
这里头多数都是钓鱼人,而且是来了就不想走的钓鱼人。
老李就是其中的一位。
这位也是李家沟的老熟人了,去年匏瓜湖大小湖交界处的长期窝子,就是他和几位老钓友轮流坐着,换人不换窝的玩了半年。
游客中心刚开业,老李就兴致勃勃的带着老婆,坐着五溪二号赶到匏瓜湖。
结果过来一看傻眼了,老窝子的地方矗立起一栋漂亮的玻璃幕墙酒楼,酒楼前临湖一侧是漂亮的小公园,公园靠湖的地方,是一个个棋盘格子似的钓位,不少人已经下杆起鱼了。
老李的老伴非常满意,以前跟着老李出去钓鱼那就是受罪,前不沾村后不着店的,找个地方上厕所都不容易,野草还扎屁股呢!去过两次打死都不去了。
这次直接住进漂亮的大酒店,天气热了就丢这死鬼在太阳下晒,自己躲进房间里吹空调看电视。
晚上这死鬼要夜钓的话,老娘就自己个美美的睡宾馆,谁也不碍着谁!
一觉早上起来,先来一碗船儿面,再在公园里四处走动走动,鸟语花香空气清新,然后称上两斤刚下树的荔枝,看着湖光山色细细品尝,这日子都美得慌!
可是老李不满意啊,虽说设施齐备了环境舒适了,还少了老婆抱怨,可是我的老窝子没了啊!
没办法,只好找地方开新窝子。
这皮娃怎么想出来的,钓位整成这样!五米四的竿子,钓箱放岸边草坪上,坐上去一挥竿,钓深三米五,钩子正好会落在正前方第四级水泥台阶上,都不用测地形,调好就开钓。
钩子贴着旁边的草丛下去,半水就有截口,这什么鱼?哦,白甲,今年刚放的鱼苗,放回去。
再来,鲫鱼,小鱼进窝了,大鱼还会远吗?
这时候来了俩娃子,一个拎着个小桶子,一个拿着根竹竿,都十一二岁年纪,听他们聊天,一个叫晓松,一个叫晓柏。
晓松过来有礼貌的说道:“爷爷,我们能在你旁边钓鱼吗?我们保证不吵不闹,就好好钓鱼。碧华阿姨肚子里有孩子了,二皮叔说要我们钓点好鱼回去给她熬汤喝……”
哟,这俩孩子还挺孝顺,老李大方的说道:“那就一起吧,你们有饵料吗?没有我分你们点?”
那个叫晓柏的孩子连连摇手:“不用不用,我们自己有饵料,谢谢爷爷。”
那就是不用管了,老李这边继续有一条没一条上着杂鱼,一边随钓随放,一边偷眼瞟俩孩子摆弄家伙事。
传统鹅毛,不对,大雁毛七星漂,铅坠只有一点点,这好在是没风,要有风俩傻小子钩都抛不出去。
哟,小桶里边原来是饵料,好像是些小虫,还拿黑灰拌了,有点稀奇。
噗!原来俩小子抛竿都不会,就会抡大鞭!
这样也好,至少线能跑直,乡下娃子,都是这钓法!
嘿!还上鱼了,这是……这是水米子!这俩娃运气还真好!这就是二十块钱!
哟!又上了,这又是啥?牛尾子吧?这条起码值四十了!
哈!还有,这条不值钱,小白甲,放了得了!
果然放了,看来皮娃说得是真的,李家沟的娃子都知道留大放小。
又来了,这条有点大了哟,两斤的鲤鱼,咦?还是放了……
等等,哪里没对…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