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君阁一听心想,这样说可不行啊,于是赶紧道:“领导们,事情可不是警察同志说得这么轻松啊,我们从五溪河出来的,进了红水河才发现水涨的那叫一个凶险,心里都是又急又怕啊,幸好遇到了水警船,我们才得以脱险,警察同志还帮我们叫了救护车,那真是一分钟都没耽误啊。现在孩子得救了,医生昨晚可是说了,孩子阑尾都已经穿孔了,再晚几分钟,这命可就没了啊!”
  说完又抓着中年警察的手摇起来,说道:“警察同志!真是太感谢了!我们李家沟全村人都感谢你的救命之恩啊。您看,我们给您送锦旗来了。”
  这事情寸赶寸的赶上了,姑且代表李家沟全体村民一回。
  说完将锦旗打开,上面“人民卫士,水上救星”八个大字金光闪闪。
  摄影跟摄像的这下可来劲了,咔嚓咔嚓一通拍。
  李君阁又将锦旗往秦所长手里塞,说道:“秦所长是吧?您可一定要收下,这可是我们李家沟村民的一片心意啊。”
  秦所长可尴尬了,收也不是不收也不是,领导们都还站在旁边没说话呢。
  这时中间那位田书记开口了,说道:“秦所长,这面锦旗你得收下。”转头又对罗书记跟薛县长说道:“去年发生翻船事故后,我看你们在这方面工作还是非常扎实的,水上派出所的同志这种认真负责,实心为民的态度,值得我们表彰。这是真正做到了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啊。”
  然后又对跟随的电视台人员说道:“这个事情,媒体同志可以加以关注,好好宣传一下我们基层干部为人民办好事,办实事的风貌嘛。”
  这就是给这件事情定调了,秦所长这才把锦旗收下。
  田书记又转头对李君阁道:“小同志,现在孩子怎么样了?看你这身打扮,不像普通村民啊,你是李家沟村的干部?”
  李君阁尴尬了,特么的王八婆衣柜里净是西裤西服衬衫,他想换别的也没有啊,赶紧摇手说道:“田书记,孩子已经动了手术,现在情况稳定了。不过我不是什么干部,我是村里出来的大学生,现在回李家沟正准备自己创业呢。”
  特么的总不能说自己失业了没事干回村子啃老吧?
  田书记点点头,又对罗书记和薛县长说道:“大学生能想到回乡自主创业,这个思路是很好的,县里在政策上应该大力扶持。现在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的多,怎么照顾好留守的老人和孩子,也是党和政府应尽的责任。”
  罗书记点头说道:“田书记的指示我们一定照办,这小同志所在的李家沟地势特殊,不过我们目前我们正在想办法,给市里和老百姓一个交代。”
  田书记说道:“那好,这个事情就先这样?我们继续听秦所长汇报?”
  薛县长赶紧跟王从军交代几句,让他送李君阁出去。
  王从军还在旁边装跟李君阁不认识呢,闻言赶紧将李君阁客客气气的领出派出所。
  出了大门,王从军对李君阁说道:“皮娃,你特么太会来事儿了!我看秦劲康这下想不升都难!”
  李君阁瞪眼道:“那是人家应该的!我李家沟人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不是赶上了嘛!”
  王从军用嘴巴对着门口那堆大娘说道:“那堆娘们是你安排的吧?还说不会来事?”
  李君阁尴尬地抠了抠脑门芯子,说道:“刚好见到一群晨练大妈在路边歇脚,我就把她们拉来助阵了!”
  这时一个小姑娘跑了过来,胸口上挂着一个工作牌一甩一甩的,对李君阁说道:“小同志,我是蜀都日报的记者,我们想对昨晚的整个事件做个采访,你看啥时候方便不?”
  李君阁看了看记者的工作牌,得知小姑娘叫汪雪,说道:“晚上吧,晚上来医院,我们几个当事人都在,到时你们可以一起采访。”


第三十六章 论兰
  跟王从军和汪雪告别后转过身来,李君阁和五表叔就被腰鼓大娘们围住了。
  胖大娘问道:“娃子,事情办妥了?”
  李君阁笑道:“有大娘们帮忙,那还不得妥妥的,对了今晚县市电视台可能就会有新闻出来,大家晚上可以看看,说不定有自己的镜头哟!”
  大娘们更是高兴,商量说今晚今晚就别出来练腰鼓了,陪着家里老头子看新闻。
  然后李君阁将大娘们领到一家豆花饭馆,给大娘们安排好,付了钱,才跟她们道别。
  让五表叔将买好的衣物送去医院,说自己在城里溜达溜达,顺便去看看大堂哥李君伟的饭馆看看,这几天安排伙食的事情多半要着落在他身上。
  跟五表叔分手,李君阁沿着滨江大道往前走。
  大道左边是长江,江面变得异常宽阔,逝水滔滔。
  右边是一排商铺,都是些出售乌木,观赏石,兰草,字画古玩之类的铺子。
  看到一间叫撷意轩的铺子,李君阁心中一动,钻了进去。
  铺子一侧是一个博古架子,架子下方摆放着一些长江石,长江石放在红木座子上,花纹形成天然图案,有的像远山,有的像流水,有的像树林,有的像人物,都很有特色。
  中间是一些瓷瓶,磁盘之类的古玩。
  上方摆放着几盆兰草,不过大多都没有着花。
  另一侧是一个柜台,柜台里也摆放着一些古玩,一些珠串。后面挂着一张古琴,几幅字画。
  铺子最深处是一圈藤椅,中间一个乌木的大茶桌,摆着一套紫砂茶具。
  一个穿着白色绸衫的老头背对着大门,坐在藤椅上,正跟对面一人争辩着什么。
  白衫子老头跟药师叔差不多的年纪,六十来岁,身材瘦削,花白的头发理成寸头,耳后挂着俩眼镜腿,手腕上戴着一个木头手串,紫气萦萦的还带着些金丝,手指上戴着一个镶翡翠的金戒指。正在那里指指画画。
  对面坐着一个年轻人,约莫二十三四岁,身材匀称,浓眉大眼,唇红齿白的,长得非常帅美,不过就是有点中性,头发留着长刘海,整个染成灰色,耳朵上还扎着一个眼,穿着一个白金钉子。身上穿着一件明显大两号的大t恤,上面是各种彩色三角形拼成的一个大熊猫形象,外面套着一件黑色的棒球衫,下身穿着一条带洞的牛仔短裤,脚下蹬着一双运动球鞋。
  周围几个黑衣人把他围着。
  这形象坐在这间古意盎然的店里,实在是有点滑稽。
  只听白胡子老头说道:“少爷,你要的东西我们这里真没有,整个夹川,不,甚至整个蛮州,我都没听说过哪家有那玩意儿。你说的东西叫艺蕙,本来就不多见,还要要求艺花,这个就太难了。你是从哪里打听到有这样的东西的?”
  那年轻人坐也没个坐像,懒懒的摊在藤椅上,说道:“白老头,你可是蛮州兰协的主席,顶着个名头连棵像样的兰花都找不到,是不是挺逗的?”
  白老头挺生气,却又不敢跟这年轻人骂回去,只气鼓鼓的道:“我说准少爷,你到底在哪里打听到有这东西的?”
  年轻人说道:“我想的,不行吗?”
  白老头气得倒仰,讽刺道:“你这是胡……瞎……乱扯,要真有这东西,早就出名了,到时候你都不用找,直接把钱砸过去就行了。”
  然后指着身边一盆兰草道:“我这里最好的就这个艺草素荷了,不过春兰夏蕙,现在已经过了花期了,这是五年前昆都兰展拿过金奖的,你要是能看上就拿走,这还是看着你是蜀都王主席介绍来的面子上,不然我是不会卖的。”
  年轻人一声嗤笑,说道:“你这连花都没有,也好意思卖?”
  白老头手扶着脑门,说道:“哎哟我是跟你说不请了,准少爷,你到底懂不懂兰花?”
  年轻人说道:“我不懂啊,就是家里长辈喜欢,我想给他弄一盆玩玩。”
  白老头拍着额头,说道:“准少啊,那我先给你捋捋这兰花的道道,可以不?”
  年轻人无可无不可地说道:“你说。”
  白老头又翻了个白眼,说道:“兰花是我国传统名花,在我国的兰花种植栽培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极具观赏价值,其叶铁线长青,其花幽香清远,发乎自然,一枝在室,满屋飘香。古人赞曰:‘兰之香,盖一国’,故有‘国香’的别称。”
  看了看那位准少爷一身行头,白老头觉得跟他扯这些就是对牛弹琴,跳过这个话题说道:“兰花分为春兰,蕙兰,墨兰,寒兰等多个品种,你要的是现在开花的,那就得是蕙兰了。蕙兰跟春兰是有区别的。”
  整理了一下思路,似乎在想怎么才能让眼前这位小爷弄明白,然后才说道:
  “这么说吧,春兰的肉质根是白色的,底部鳞状芦头比较发达,叶子底部有叶柄环,就是一根白色的细线。叶狭线形,叶脉不透明。开花一般在春季,每茎一般就一两朵。”
  “而蕙兰的肉质根是淡黄色的,叶子比春兰宽,挺,底部没有发达的芦头,叶脉透明,对着阳光能看到透明的叶脉从底部贯穿到叶尖,开花一般在夏季,一茎着花五到十三朵。这么说你明白不?”
  那位准少说道:“对呀,我就是要这个蕙兰嘛,花多,又当季,你怎么就说没有呢?”
  白老头又气了个倒仰,说道:“那好吧,我们再来掰扯你要的艺草艺花。”
  “所谓艺,指的就是变异,其中又分叶艺和花艺,叶艺就是指兰花的叶片发生了一些变异,就颜色来说又分为金,银,绯,水晶多种,发生在顶上的称为爪,两侧的称为边,中间的称为缟,不规则的称为班,还有就是叶子的形状也可能出艺,比如出现扭曲,旋卷,叶尖变圆或分叉等,这些都算叶艺的范围。”
  喝了一口茶,白老头又说道:“说完了叶艺,我们又来说花艺,普通兰花一般带蕊色,唇瓣上带着斑点,外三瓣会带上条纹,形状是半弧线的尖瓣。所以,如果出现了荷瓣,梅瓣,水仙瓣,蝶瓣等瓣型,或者花色出现了变色,素色,那才称得上艺花。”
  准少说道:“难道这就找不到吗?”
  白老头说道:“我的少爷欸!一株兰草,能带一种艺就已经很难得了,双艺兰那一般就是名品了,而且兰草有时还会退艺,那就是性状不稳定造成的,需要精心培育,而且光有艺还不行,还得形象高雅,那才称得上名品,否则我这株艺叶的荷瓣也不会拿金奖了。”
  准少爷总算是点点头说道:“好吧,听你说这么多,好像是挺难的,老头你跟我说了这么多,反正就是我要的你找不到是吧?那就不勉强你了。”
  白老头总算是松了口气,说道:“那真是对不起准少爷了,我们夹川倒是还真出现过一次艺蕙,那是一株金边蕙,不过当时有人出了两万多人家也没卖,现在也不知道咋样了,乡下人家,估计已经被他们养得退艺了。”
  李君阁轻声在白老头后面笑道:“白老头你背后说人坏话,不是君子。”
  白老头猛然回头:“哎嘛吓我一跳!这谁啊!”
  一看是李君阁,连忙作了个虚揖道:“看来真不能背后道人短长啊,这说曹操曹操就到!”
  当年李家的艺蕙在夹川县兰友圈子里还是有点小名气,因此白老头去看过几次,还给他办了个兰协会员证,后来李君阁也领着白老头去考察了几次碧峰山,挖过几株兰草,两人算是忘年之交。
  然后又转头对那位准少说道:“准少你也真是的,都不提醒我一下背后来人了。”
  那准少说道:“我看他听你讲故事挺入神的,就没提醒你。”
  白老头说道:“嗨!我那也不是讲故事!”
  李君阁笑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白老头絮叨完毕,对李君阁说道:“君阁小友,你家那株金边蕙咋样了?”
  李君阁笑着说道:“几年前就变素边了,现在稳定了,新芽头也是素边。”
  白老头焦急的道:“那花呢?花是啥样的?”
  李君阁说道:“花是也素的,不过形状说不上来。”
  白老头惊讶道:“哟!那就是双艺了啊,这可是宝贝!赶紧带我去看看。”
  李君阁说道:“这时间发大水呢,哪能让您老人家跑路,明天吧,明天中午我带来给你评评。”
  心里想的是素边玉爪在空间岛上每天十点过开一次花,现在时间已经过了,得明天这时候才能取出来。
  白老头道:“那我得在望江阁开一桌,我们兰协几个兰友好好乐乐。”
  两人正说得入港,旁边一个不和谐的声音说道:“喂喂,白老头,你刚刚不是说夹川都没有双艺蕙吗?这是怎么回事?”
  白老头陪笑道:“哎呀你也看见了,这不是刚听说嘛!这娃好久都没有回来了,难得还记得我这老头。”
  又转头对李君阁说道:“来,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司星准,从蜀都来给长辈寻兰花的。”
  又对司星准道:“这位是李君阁,是我们县李家沟村的村民。”


第三十七章 品兰
  司星准说道:“你们夹川县我知道有个盘鳌乡。”
  李君阁笑道:“那就巧了,李家沟就离盘鳌乡不远。”
  司星准噢了一声,说道:“那盘鳌乡有个梁慧丽,你知道不?”
  李君阁笑道:“那我太知道了啊,前几天还在我家玩呢。”
  司星准面色变得古怪,斜眼望着李君阁道:“是吗?那你们是啥关系?”
  李君阁笑道:“我们是初中同学啊,小时候我家离盘鳌乡远,中午就在她家里吃饭,都是她妈妈田老师给我补习来着。对了,你们俩认识?”
  司星准呵呵冷笑两声,不再理李君阁,对白老头说道:“那花我就不看了,要是你们兰协觉得好,这位村民也要卖,那你们商量个价格给我就成。”
  说完就带着手下黑衣人扬长而去。
  留下李君阁跟白老头面面相觑。
  李君阁说道:“这人啥毛病?怎么这么二?”
  白老头说道:“蜀都来的,也不知道是富二代还是官二代,反正是省兰协主席介绍来的,一身的毛病,尤其不懂敬老尊贤,唉嘛刚刚差点给他气死。”
  李君阁说道:“算了算了,不用生气,来来来,让我看看你这几年又得到了啥名品。”
  一说到这个白老头就又得意了,拉着李君阁进门显摆去了。
  好不容易把老头哄高兴了,李君阁才得以脱身,跟白老头约好明天中午见,李君阁出门往大堂哥家饭店走去。
  赶到大堂哥店里还没到午饭时候,店里还不算忙。
  大堂哥李君伟跟大堂嫂刘晓慧见到李君阁也是很惊喜,大堂嫂问道:“皮娃,你咋想起进城了?”
  李君阁说道:“你们还不晓得,小松昨晚阑尾炎犯了,我们送他来县医院,药师叔跟五表叔还在医院守着呢,我这是要饭来了!”
  刘晓慧一拍李君阁脑袋,说道:“说得那么难听!叫花子才要饭!小松现在怎样?”
  李君阁说道:“已经动了手术了,离出院还得一个星期吧。”
  刘晓慧说道:“这也快到饭点了,刘三娃!快点出来!”
  内堂跑出来一个半大小子,围着个白围裙,对刘晓慧说道:“老板娘,啥事?”
  刘晓慧说:“你叫胖子赶紧炒两个菜,一荤一素,然后舀罐鸡汤,整一盆饭送医院去。”
  然后又问李君阁要了小松的病床号。
  刘三娃答应着去了。
  刘晓慧拉李君阁到一张桌子边坐下来,详细问了李君阁昨晚上的情形,说道:“真是太凶险了,好在五表叔经常跑船,不然小松就悬了。现在这水势还有几个人敢赶江哟。”
  李君伟也说道:“是啊,我们店里的鸡都快断货了,开始还指望着五表叔送些过来呢,不过看了这几天的水势,还是等过几天再说了。”
  李君阁说道:“那你们还非得用李家沟的鸡啊?先搞点其它的鸡试试呗。”
  李君伟说道:“以前就试过了,不咋行,我们店里都是选的李家沟的翻年跑山鸡,骨头里头都是油,别的地方的鸡没这么好。”
  李君阁问道:“我们店里的招牌菜都有哪些啊?”
  李君伟说道:“有好几样呢,首先是鸡汤,我们店里的鸡汤都是烫一晚上烫出来的,只放了姜跟盐,汤跟清开水一样,香得很,县里好多怀儿婆跟月母子都要来订的,这个肯定是第一个招牌菜。”
  “然后就是河鲜了,其实河鲜比鸡汤还受欢迎,就是供应不稳定,只能收到啥河鲜做啥子菜,这个没得挑,好些食客都是直接留了电话的,叫我们收到货直接叫他们来吃,有时也有自己带来加工的,我们只收工钱。”
  “再下来就是山珍了,山蘑菇锅子,笋子腊肉锅子,茅草根老鸭锅子,这些也能算招牌。”
  李君阁道:“那整得可以啊,山珍有了,野味有没有啊?比如竹鼠什么的,篾匠叔后山竹鼠可多了。”
  李君伟说道:“这个可不敢乱卖,要被查的,查到罚款不得了。你们在李家沟自己抓自己吃没事,要弄到县城里来卖,那肯定要遭逮。”
  想了想又说:“不过有一种情况可以,那就是你手上有养殖许可证经营许可证,自己养来卖,那还是可以的。”
  说完哈哈大笑,说道:“皮娃,要是你真能养出来,有多少大堂哥收多少。店里起码多出五道招牌来。”
  李君阁笑道:“哎哟家里正养着一窝野猪娃子呢,我得赶紧去问问咋弄手续,说不定就要发财。”
  这时候客人多起来了,李君阁直接系上一条围裙接替刘三娃当起了跑堂,也是像模像样。
  好不容易忙到了下午两点过,店里几个人才开始吃饭。
  吃过午饭,李君阁告辞出来,大堂嫂跟他说这几天就由店里给他们送饭,叫他们不用担心,又让每晚上来两人在家里睡觉,不用三个人都在医院里挤着。
  李君阁一一答应了,这才往医院走去。
  半路走过一家花店,又进门去买了一个红砂的兰盆,拿手上拎着。
  到了医院看了看小松,已经完全脱离危险了,脸上也有了些笑容,医生说腹腔完全没有感染,恢复情况也挺好。
  李君阁这就完全放心了,于是留下来守夜,让药师叔跟五表叔去大堂哥店里吃饭,顺便洗个澡换身衣服。
  一夜无话,第二天药师叔来换他,告诉他五表叔有事先回去了,并叫他今天都不用来了,他能把小松照顾好。
  从病床下拎出花盆,李君阁跟药师叔和小松告别,出了医院。
  眼看着就到十点过了,李君阁便买了一份报纸,找了地方把报纸弄成一个圆筒,包在花盆上部,让人从外面看不出来盆里有什么,再顺手将素边玉爪移进花盆里面。
  一路上碰到不少的过路人,都诧异的回头,明显是被素边玉爪透出的香气香着了。
  来到望江阁,打听了白老头所在的包厢,抱着花盆走了进去。
  白老头正在打电话催人呢,闻到味道转个头来跟李君阁点头示意,对着电话说道:“小朋友已经到了,我跟你说这香味可好了,比春兰还清,你们赶紧的过来!”
  收了电话,对李君阁说道:“快快快,赶紧将报纸打开。”
  李君阁将报纸打开,素边玉爪第一次亮相在世人面前。
  随着报纸的打开,一股兰花悠远入神的气息在包厢内弥散开来。
  白老头倒吸了一口凉气,惊讶道:“好花!”
  坐到椅子上,白老头戴上老花眼镜,慢慢转动这面前的盆子,仔细欣赏起来。
  墨绿色的叶子,每张叶子包裹着一道晶莹的白边,叶子不长,但是显得很有质感,在灯光下熠熠生辉。
  两只洁白的花茎从草间挺拔而起,高出草叶十多厘米,每枝上面六七躲素净纯白的花朵,显得冰清玉洁。
  每朵兰花花瓣从底部开始,向后拉出一个张扬的弧度,到前半部分有抓了回来,花瓣顶端出现一个几乎透明的水晶头。
  白老头惊呼出来:“龙爪!这花艺得漂亮啊!”
  李君阁说道:“嗯,我给它取的名字就是素边玉爪。”
  白老头闭上眼镜,细细的品着花香,说道:“沁心入脾,清素幽远,这香气也是一绝啊。”
  然后睁开眼睛,对李君阁说道:“赶紧,把窗户关上,把门敞开。哼,敢迟到,让他们闻着味跑进来。”
  说完就闭上眼睛,继续欣赏细细的花香。
  不一会,就听见有几人的脚步声传来,一路有说有笑。
  突然就听远处有人叫起来:“好香!这白老这次是是弄了几盆来!”
  另一人说道:“这味道胜过春兰了!光这香味就不是普通蕙兰,赶紧赶紧。”
  接着就是跑步声响起来。
  白老头对李君阁笑道:“你看,跑来了吧?”
  李君阁哈哈大笑,这老头也够调皮的。
  白老头也笑道:“待会还有俩你信不信?”
  这时俩老头闯进门来,先是深吸了口香气,满脸陶醉的神色,然后眼睛望着桌上的兰花就拔不出眼睛了,连打招呼都忘了,就在那里傻站着。
  白老头也不说话,就眼看着两人在那里发呆。
  不一会,又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又是俩人闯了进来,进屋后神情跟前面两人也差不多,都呆住了。
  白老头这才笑道:“哈哈哈,敢迟到!都傻了吧!哈哈哈哈!”笑得非常的嚣张。
  三个老头一个中年人这才回过神来,赶紧坐下,一个老头对白老头说道:“老白,这是哪里搞到的?”
  白老头对几人说道:“别看我啊,这花是这位小朋友的。”
  老头脱口就出:“小兄弟,这花出不?”
  转念又说道:“算了,这花买不起。”
  另一个老头说道:“看过即拥有吧,这应该是我们夹川出过的最好的极品了。”
  几人又坐下来细细品花,从根,苞,叶,苔,花,香都论出很多的道道来。
  白老头这时跟李君阁介绍,刚刚出言买花的叫吴学进,头发稀疏的叫孙文久,花白背头叫杨兆希,唯一一个中年的叫肖明贵。
  李君阁站起来跟大家一一行礼。


第三十八章 卖兰
  等大家都看得差不多了,白老头对大家说到:“这位小朋友就是李家沟那位,这盆花就是当年的金边蕙,现在几年过去了,金边蕙进成了素边蕙,最难得的是花也进艺了,现在小朋友给它命名为素边玉爪,嗯,这名称倒是妥帖。”
  吴学进从兜里摸出一个放大镜,对着花根部仔细研究了一阵,说道:“确实是老下山兰,这几根芽头是下山后出的,我夹川县的大山里也有这样的极品,真是扬眉吐气啊。”
  杨兆希说道:“那是,我夹川县地处西南三省交界,按说应该出名种的,可这些年除了白老的艺叶荷瓣,就没啥拿得出手的了啊。”
  孙文久说道:“一般兰草能保住性状不退艺就不错了,居然还进成这样,这小朋友也是看来也是兰道高手啊。”
  肖明贵道:“这小朋友一株兰草,就抵我一个兰场啊,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呢。”
  几人哈哈大笑,打趣道你小肖最多只能算中浪,他们几个前浪还在前面呢。
  李君阁连忙谦虚道:“各位爷爷,大叔,我这也是瞎弄的,当年这兰草还是金边蕙的时候,有人出了两万多,我没有出,后来想着家里人也不会伺候,就又移到自家后山了,今年回来,才发现它变成了这样,这个跟我的手艺真没啥关系。今后啊,我还得多跟几位前辈学习学习。”
  几人都觉得这才合理,要真让不懂兰的村民在自家阳台瞎种,这花估计早就不死也废了。
  白老头又说道:“不过我夹川这次还是不一定就能出名,因为这蕙兰已经有人定下了,买兰人愿不愿意公诸于众,也还两说呢。”
  李君阁说道:“其实不出名也好,碧峰山上兰草再多,也架不住大家乱挖乱采。这要是一出名,我估计挖兰的就会蜂拥而至。”
  几人又是一阵阵的唏嘘不已。说起国内兰资源的保护问题来。
  肖明贵说道:“中国一直有玩兰的传统,现在附庸风雅的也多,下山兰普通的几元一株,其实真没必要去挖,还不如直接在我兰场里买呢。”
  孙文久说道:“问题是投机的太多,都想花五元钱得到名品,然后卖出天价,你们想想看,好兰花都价格不菲,要想捡漏这上山挖兰就是唯一的路子了。挖上一两万株,说不定就能遇到一株,然后兰商一炒作,媒体一鼓吹,这恶性循环就越来越烈。说实话,像小兄弟这样的运气,这世间又有几人啊。”
  杨兆希说道:“所以我们夹川出了个土规定,玩兰之人最好加入兰协,先普及普及兰花的知识,进山采集也必须是兰协的人,别见到啥都挖,那些独龙根的,说不定挖一棵,野外就灭绝了,拿回来伺候不好,一个品种就没了。”
  说起这个众人的话就多了,约扯越远。
  白老头又说道:“兰花界现在乱象丛生,可不光是这些,定价也成问题,现在喊价上亿的都出来了,这不是瞎扯嘛。对了,君阁小友这盆素边玉爪虽然敲定买家了,不过价格还没说死,大家给个价格看看,收多少是合适。”
  杨兆希说道:“这个是相当难得的极品了,双艺蕙,国内也不多见,台湾倒是出过,不过现在繁育规模大了价格也下来了,白老你清楚,真正懂兰的人都不会跟着乱喊价的瞎胡闹,就出个我的心理价位吧,四十万,差不多吧?”
  李君阁吓了一大跳,我靠素边玉爪就能这么贵,那我的碧波玉龙该是啥价啊?
  肖明贵说道:“那我也说说,现在兰花繁殖技术已经成熟了,小朋友这株性状很稳定了,新头跟老头性状一样,可以在兰场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大规模繁殖,然后作为新品奇兰销售,如果兰场出价的话,六十万算是合适的价格。反正如果有银行愿意贷款给我的话,我是敢干的。”
  接下来吴学进跟孙文久也从各自的立场说了下价格,大致都差不多,白老头说:“那就这样,将老杨和小肖的价格平均一下,一口价五十万。不能让我夹川的兰友吃亏,也不能让买家花钱太过,毕竟人家也是省兰协王主席介绍过来的。这事情得干得漂亮。”
  五十万已经超出李君阁心理价位太多了,几年前开价两万的兰花,现在能卖到五十万,还能不惊喜?还能不意外?
  白老头将兰花拍了几个角度的图片发给司星准,又发了几条短信,大致是谈妥了。然后要了李君阁的卡号发出去,让李君阁将兰盆移到包厢吧台上,招呼服务员上菜。
  不一会,李君阁的短信就收到了,看了一下对白老头说道:“白老,不对啊,怎么是四十万呢?不是说好五十万吗?”
  白老讶异道:“怎么会是四十万呢?应该是四百万才对,你再数数。”
  李君阁一细数,手机都差点吓掉了,果然是四百万!
  肖明贵却好像想到了什么,一拍大腿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