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山沟去种田-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王从军那条就不大了,半斤都没有。李君阁将鱼取下来又丢回河里。
倒伏的鱼竿先收完了,竹笆篓里已经有了三条鲶鱼,一共也差不多六斤左右,三人开始回收其它竿子,梁慧丽在旁边看着竹笆篓。
李君阁将竹竿起出来,将泥鳅从钩上取下抛入河中,然后将线绕到竿子上,将钩子钩进竹竿的芽眼上。
就这样一根根收着竿子,中间发现有几根竿子消失了,岸边只留着插竿子的孔眼,那是大鲶鱼上钩,直接将竿子拖入水中带走了。
突然,只听到王从军大喊:“二皮快过来!这里还有条大的!”
李君阁狂奔过去,只见王从军手里的竹竿都快拉直了,竿稍不停的颤动着。
不过这套钓组用的大力马线,简单粗暴,李君阁奔到后,跟王从军一起四只手往岸上拖。
梁慧丽在旁边直跳脚:“看到了看到了!这个大!比刚才的大多了!”
两人好不容易将大鲶鱼拖上来,朱朝安估计了一下说道:“这个起码得有六七斤哟。”
李君阁先推着大鲶鱼远离岸边,这才取下鱼钩。
中间大鲶鱼还挣扎了一下,吓得朱朝安跟王从军赶紧上前一起紧紧按住。
将鱼丢进竹笆篓里,王从军说道:“这条鱼好怪,吃了泥鳅都不拉竿子,就在那里悬了一晚上。”四人哈哈大笑,赶紧去河边洗干净手,收拾东西往篾匠叔家走去。
第三十章 黄豆笋干炖竹鼠
将笆篓交给篾匠叔,篾匠叔往里面一瞧,说道:“哟,可以啊,这得有十斤出头了!”
李君阁笑道:“中午保底的有了,现在就看还能不能再加个菜了。”
篾匠叔笑道:“赶紧去看看吧,我是不知道你们下的套子在哪里,不然我早去了。”
李君阁又将一五七三递给他说道:“这酒是猪儿虫送你的,感谢你昨天给的鸟笼子。”
篾匠叔说道:“哎呀这可是好酒,大侄子你真是太客气了。要不我们今天中午就把它喝了吧。”
李君阁说道:“可别,这是人家专门孝敬你的,他们城里人喜欢喝乡里的泡酒,我们中午就喝你泡的枇杷酒。”
篾匠叔道:“那快去后山看看,还要早些回来做饭呢,我可是只会吃不会做。得你来上灶。”
李君阁答应了,找了一个大稀眼笼子,四人赶紧往后山竹林走去。
鲶鱼笆篓丢在地上不用管它,因为这鱼离水可以活很久,半夜还经常上岸抓虫子吃。
来到后山,李君阁开始一个一个检查套子。
有几根系着套子的竹竿已经被弹起来了。
李君阁指着远处的对三人小声道:“看到没?那几个套子被弹起来了,大家不要说话,放轻脚步,跟我走。对了,不要试图去抓竹鼠,这个得我来,那家伙咬人可厉害。”
轻轻走到一根弹起的竹竿旁边,发现套子的绳索被拖到一丛灌木中里去了。蹲下来仔细往灌木丛中看,那里面躲着一个肥肥胖胖的小动物。
这家伙把自己缠在一根灌木上,牢牢地绕了好几圈。
这种情况就很好抓了,那肥胖的动物已经将自己弄得动弹不得了。
李君阁走过去,用手抓着它的脖子,将它身上的套子取下来,套子是活结,越挣扎越紧,但是放松后取开却很容易。
李君阁将这家伙给三人看,说道:“抓到了一只。”
这家伙从被抓到那一刻起,就露出锋利粗大的门齿,发出“呼——呼——”的鸣声示威,小短腿还在一蹬一蹬的挣扎。
这就是一只竹鼠,差不多有三十多厘米长,足有四斤多,毛色棕灰色,身体圆滚滚的,呈圆筒形。头部钝圆,胖乎乎的,腮帮子鼓鼓的,肌肉非常发达,嘴巴较大,眼睛很小,耳朵隐藏于毛被内,几乎看不到。咋一看有点象一个没长耳朵的小眼睛兔子。
“哈哈哈,这玩意儿看着好肥,跟猪儿虫挺像的。”王从军在那里开玩笑。
“滚远!”朱朝安一边骂一边打开稀眼笼子,将李君阁手里的竹鼠装进去。
李君阁也笑了,说道:“这玩意主要是毛长得厚,其实身体也不算多大。”
又往前走了一段,又有一只被套着的竹鼠躲在草丛中。李君阁走上前去抓住。
这只竹鼠也大,李君阁伸手过去时转头就是一口,差点把他咬着。
“哟!还闹!”李君阁连忙把手一缩,然后又往前一伸,卡住了大竹鼠的脖子。
“这个挺大的呢,比刚刚那个大一圈。”梁慧丽拍着手道。
四人先后从套子上收到了四只竹鼠,有一只太小才一斤多,李君阁将它放了,哈哈笑着说道:“去,继续祸祸篾匠叔的林子去!”
将全部套子收起来,四人兴高采烈的下山来。
篾匠叔见到笼子里的几个小家伙,哈哈笑道:“这玩意儿在我这里就是个祸害,没少糟蹋竹子。”
李君阁拎着竹鼠跟鲶鱼往屋后走,对篾匠叔说道:“我看你这后面竹鼠有点太多了,十个套子中了四个,都有一半的几率了。”
篾匠叔笑着说道:“那你没事就来抓两个,我们打打牙祭。”
来到屋后,给猎户叔留了一只大竹鼠和一条两斤多的鲶鱼,剩下的李君阁准备一顿干掉完事。
先将鲶鱼剖洗干净,切成段。
然后给竹鼠放血,丢开水锅里烫了一会,取出来褪毛。
褪完粗毛,竹鼠就显得比活着的时候小了一半。
然后开始烧谷草,燎掉竹鼠身上的细毛,一直烧到皮肤开始发黄,有肉香传出来,然后放入清水中刮洗。
刮洗干净后,将竹鼠剖开,去除内脏后切成小块放盆里,加入姜、酒、盐腌渍起来。
另烧一锅水,泡发笋干跟黄豆。
腌制半小时后,将竹鼠肉李君阁将锅里放上猪油,油开始冒烟的时候将竹鼠肉下锅爆炒,炒到肉变色之后,加入清水烧开。
水开之后,将鼠肉用漏勺捞出,捞的时候在水面上抖动几下,清洗干净肉上粘的浮沫。
将干净的鼠肉放入砂锅中,再拿出一个筲箕放砂锅上,铺上一层纱布,将刚刚煮竹鼠的肉汤往上倒,这样浮沫就被留到了纱布上,砂锅里剩下的是清清白白的竹鼠肉汤。
然后在肉汤中加入泡发过的笋干、黄豆,几片姜,几根带须的葱白,大火煮沸后,改为小火,盖上盖子慢慢的咕噜。
然后开始准备鲶鱼的配料。
李君阁准备做一道大蒜鲶鱼。
先用料酒,盐,葱蒜给鲶鱼码上味道。
剥了半斤大蒜,切掉尖头和蒜蒂,洗净装碗中,加盐少许,加料酒,上汤少量,上笼蒸蒸上。
捞出二两泡红辣椒跟泡姜,姜切成小方片,泡辣椒去掉辣椒籽,切成小段。
又将生姜切片,大葱切段,香菜掐成短节。
再挖出几大勺豆瓣,剁得细细的。
将大蒜蒸软乎后,取出晾凉。
然后出去跟众人聊天。
估摸着过了两个小时,李君阁回到厨房,倒掉码鲶鱼的料酒,加入一点点豆粉抓匀。
那头清炖竹鼠也到火候了,李君阁往里加了些盐,将砂锅先端了出去。
然后回来将炒锅置旺火上,烧起一大锅热油。
菜油有一股子生味,必须完全烧开,然后放凉到微热,重新放到小火上,开始炸鱼块。小炸到鲶鱼块变白,便将肉捞起滴油。
锅内留少量油,下豆瓣酱,泡辣椒,泡姜,炒至红油出来时,加入肉汤,沸后捞去豆瓣渣,下鱼块,盐、酱油、白糖、醪糟汁、料酒、醋、葱、姜,沸后转小火,加盖烧至鱼熟入味,放入蒸好的大蒜,烧至汁浓时,勾上一些芡汁,将鱼铲入盘中摆好。
撒上香菜段,将这一大盘子大蒜烧鲶鱼也端了出去。
随便又炒了几个素菜,五个人准备开吃。
李君阁将清炖竹鼠的砂锅盖子揭开,香气顿时飘满整个堂屋。
“哇!好香!”梁慧丽首先赞道。
“来来来,赶紧坐下。”篾匠叔招呼大家坐下,一边给大家匀上泡枇杷酒。
梁慧丽对李君阁说道:“二皮,我刚刚在网上查了一下,这竹鼠全身都是宝呢。”
李君阁接过手机念了起来,上面介绍说竹鼠体内含各种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赖氨酸、亮氨酸、蛋氨酸的含量比鸡鸭鹅、猪牛羊、鱼虾蟹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能药用,《本草纲目》中记载:“竹鼠肉甘,平,无毒。补中益气,解毒”。
然后还提到现代医学证明,竹鼠肉还有促进人体白血球和毛发生长,增强肝功能和防止血管硬化等功效,对抗衰老、延缓青春期有良好效果,是天然美容和强身佳品。
王从军首先不信,说道:“哈哈哈,这不是搞成长生不老药了!”
李君阁又说道:“还有呢,这上面说竹鼠皮毛也是珍贵的,可以做成皮大衣。”
篾匠叔首先反对:“这玩意儿连皮炖了又软又糯,好吃得很,做皮大衣可惜了。”
几人哈哈大笑,这说法太有趣了。
倒是,李家沟用不上皮大衣,大家却喜欢吃带皮炖肉。
李君阁最后又说道:“上面还说竹鼠肉质细腻、鲜美可口,是一种营养价值高,低脂肪、低胆固醇的野味。”
众人一起说道:“最后这条前半截,那才是真说对了!”
又是一阵大笑,大家开始喝酒捞肉。
朱朝安捞了一块鲶鱼放进嘴里,说道:“这鲶鱼肥美细嫩,又鲜又香,真是难得的美味啊。”
“那是!”王从军也夹了一块,说道:“这是正宗的河鲜啊,这一大盘子五六斤,搁省城得不少钱呢。”
梁慧丽端着一碗竹鼠汤,在那里慢慢的喝着,说道:“那起码就得小一千了。”
然后又指着砂锅说道:“这锅汤,省城里也得一千多。”
篾匠叔直咂舌,说道:“乖乖,这么贵啊。那这顿我们不是吃了两千多块钱?哎,要是省城的人都到我们这里来,那开个饭馆都得赚嗨了去了啊。”
李君阁笑道:“可是人家不来啊,这钱我们没福气赚!”
篾匠叔笑道:“那是他们没福气,这么好吃的东西捞不着!来,梁丫头,小王小朱,我们自己先弄个饱!”
李君阁又夹了一块鲶鱼给梁慧丽,说道:“来,丫头,这个味道浓,别老紧着竹鼠肉啃啊。”
梁慧丽说道:“这带皮肉胶质可多了,对皮肤很好的,我得多吃点。”
李君阁道:“鲶鱼还是补血滋肾调中兴阴的呢,多吃点血色更好。”
朱朝安说道:“哟,竹鼠滋润皮肤,鲶鱼调养内部,这是一桌养颜菜啊。”
篾匠叔哈哈笑道,说道:“就是我们这一桌子人,除了梁丫头,谁也用不上啊!”
王从军道:“那没事,只要好吃,能治好我们的馋病就好了!”
第三十一章 调教
吃过这顿,三人也该告辞回去了,李君阁将要寄给冯崇飞的竹筒交给王从军,写好地址,交代他到了县城尽快发出去,然后拎着鲶鱼和竹鼠,送他们出村。
路过猎户叔家,将套子还给猎户叔,顺便也将鲶鱼和竹鼠留下。
这是跑山的规矩,借了别人的东西,猎物也要分给人家一部分。
猎户叔最关心的还是几条下司犬,问道:“皮娃,那几条狗咋样?”
李君阁说道:“情况很好,吃得欢,现在把猪娃子们欺负得不要不要的。”
猎户叔说道:“那成,那今天晚上来我家,我把村里几个壮劳力叫上了,晚上我们合计一下守夜的事情。”
李君阁说道:“好嘞!那我晚上把狗给你带来看看,我看他们没啥事了。”
将梁慧丽三人送到石保全家,他们三人还得搭五表叔的船回去。
石保全看到他们来了,对李君阁说道:“皮娃,家里需要带啥不?”
李君阁给石保全散烟,然后说道:“这才回来几天啊,暂时不用了。”
一行人到了小码头,李君阁送他们上船后才慢慢的溜达回来。
路过二毛家的小茶棚,李君阁进去坐下,李二毛出来跟他打招呼。
李君阁问道:“二毛,晚上猎户叔叫我们去商量守夜的事情,叫你没?”
李二毛露出一脸的苦相,说道:“现在村里也没几个壮劳力了,我还能跑得掉?不过我又没跑过山,没放过铳,觉得那玩意儿挺吓人的。”
李君阁道:“那有啥好怕的,又没叫你对着野物,又不装铁子,朝天放就行了。要不这样,晚上跟猎户叔说,我们两搭伙,也有个照应。”
李二毛一下就胆壮了,说道:“那就太好了,有你在我就放心了。”
说完又跑进屋子去,拿出几个红彤彤的东西来,说道:“不用放铳,到时候我们放这个,这个我敢放,动静比铳还响。”
李君阁一看笑了,那是几个超级大的鞭炮,乡下娃子喊“震天雷”那种,说道:“哈哈哈,你娃这脑瓜子真够用!这个吓唬野猪啥的,比铳还厉害,晚上你带上,给大伙也分分,这是村里的事情,肯定可以在大伯那里报账!”
回到家里,跟奶奶聊了一会天,李君阁开始喂猪。
乡下人家都是这样,人宁可先饿着都要可着它们先吃。
现在李君阁对灵泉水越来越放心了,便在大猪的饭食里也加了点,不过还是不敢给人用,准备再看看情况。
小猪小狗还是那么听话,见到饭盆端过来自动围成两个圆圈。
“这些小家伙真是太聪明了!也不知道是不是跟灵泉水有关系。”李君阁感慨道。
喂完猪和狗,李君阁开始做饭。
等爸妈回来吃过晚饭,李君阁将小狗们从猪圈里抓出来。
来到敞坝上,李君阁将小狗们放到地上,说道:“现在准备带你们去看猎户爷爷,都老实点,路上不准乱跑,不准追虫惹鸟,乖乖在前面走,听到没?”
一群毛球在那里张着嘴卖萌,尾巴摇得呼呼的,也不知道听懂没听懂。
用手指了指猎户叔家的方向,李君阁还是有点不放心,又带上一个大篮子,如果小下司犬们到处乱跑,那还是得放篮子里。
最健壮那个小狗看了李君阁的手势,又在空中吸了吸鼻子,对弟弟妹妹们呦呦叫了两声,便开始朝猎户叔家走去。
弟弟妹妹了转了两圈,也跟着大哥走了。
“哟,看样子能成。”李君阁窃喜不已,提着篮子在后面跟着。
一路上还是有几个小的管不住自己,想跑去路边扑蝴蝶,被老大转头呦呦两声,又都老实了。
看着八个白棉花球一样的小狗在前面走着,李君阁心里得瑟无比:“哈哈哈,猎户叔也没有这本事吧!”一边转着篮子,一边瞎哼哼着不知名的调子,在后面屁颠屁颠的跟着。
到了打谷场,好多人家正在那里给玉米盖上席子防露水,见到这有趣的情形也觉得又吃惊又好笑,纷纷夸奖:
“哟!这狗娃子还会排队呢。”
“你看你看,那个明显是领头的,后面的都乖乖跟着。”
“这几个小狗太喜人了,毛色也好啊。”
“二皮你这是弄的啥名堂?我家的狗咋没这么听话?”
“哎哟这小狗皮色不错,长大了给我配配种呗。”
好吧这又是王婆婆,她连小狗的婚姻都想管。
小狗们似乎听懂了大家在夸他们,走得更加齐整欢实了。
一路来到猎户叔家,看到猎户叔的儿子也回来了。
猎户叔姓何,大名叫何长生,他儿子叫何苗,户口上也随他妈挂的苗族,平时在悬天寨就穿苗族装束,在李家沟就穿汉娃子的衣服,倒也随性。
李君阁就对他们得瑟:“猎户叔,苗娃,看我把狗调教得咋样?”
猎户叔先检查了小狗们的情况,说道:“嗯,这才像正儿八经的撵山狗嘛,刚下山的时候病恹恹的,一点不精神。”
何苗在旁边笑得贼眉鼠眼,说道:“要不是眼看活不成,外公也不能给你啊,他还怕你把狗带下山把种串坏了呢。”
猎户叔在他头上“啪”地一声,拍得何苗一个趔趄,说道:“你个坏东西,净会挑拨离间。”
又对李君阁道:“你这小子啥时候学会调理狗的?这手艺不错啊。”
李君阁抠了抠脑门心子,尴尬道:“其实是它们自己会的,我家那一窝野猪娃子也挺聪明的。”
猎户叔说道:“这真没天理了,为啥你上河李家出来的猪狗都要聪明些。”
李君阁气得倒仰,说道:“猎户叔,我咋听着像骂人呢?”
猎户叔跟何苗哈哈大笑,猎户叔拍了拍李君阁的肩膀说道:“不错不错,调理的不错,看着这架势,再过一个月都能进山试脚了,比一般的狗能早出两个月来。”
然后又说道:“这狗怎么分?”
李君阁说道:“你先挑,挑剩下的给我。”
猎户叔瞅着这群小狗,说道:“还真不好挑啊。”
何苗说道:“那干脆就别挑了,撵山七八个狗才合适,干脆一起养,就算两家共有的。皮娃在村子里的时候就归他玩,他要不在村里就送我们家来。平时谁家要使唤就谁家带出去。”
李君阁说道:“哈哈,这样最好了,那待会儿我还带它们回去。”
这时大伯跟小堂哥和二毛几人也到了,还带着一个李君阁不认识的年轻人。
大伯过来给两人介绍:“皮娃,来,给你介绍个人,这是农技站的先生,叫吴志秋,别看年纪小,肚皮里的货实在,今年就是他带着我们搞地膜覆盖,愣是把玉米的收成提前了一个多月。”
李君阁赶紧过去跟吴志秋握手,说道:“这对我李家沟可就是大功德了。”
乡里人对上面下来的干部一般不怎么待见,除了一类,那就是懂专业的技术型人才。以往李家沟水稻玉米荔枝同时成熟,那个月份忙活起来可真是累死个人。现在把玉米往前匀出一个月,后面的活就轻省了很多。
一论岁数,李君阁还比吴志秋大一岁。
吴志秋笑道:“思成叔太客气了,这玉米接下来还有一茬,我也是怕被野猪耽误进度,所以跟着来看看热闹。”
接着前后脚,又来了两人,一个是村里会计唐少平,一个是负责治安联防万大力。
唐少平瘦廋的,带着个眼镜,跟李君阁在渝州的同事王文强一个德行,一看是文弱书生那种。
万大力是复员军人,身上倒还是有一股子彪悍气息。
李君阁又对唐少平说道:“唐会计,怎么连你都混到咱队伍里来了?”
唐少平不服气道:“连二毛都敢来,我怎么不能来!”
万大力锤了捶李君阁的胸口,说道:“听说你在地里砍翻了一头野猪,猛人啊!”
李君阁看了看猎户叔,没敢得瑟,只得到:“运气好,运气好。”
大家打完招呼坐下,大伯先说话道:“往年猎户到这时候把狗放出去,野猪一般都不敢靠近村,大家也松活了好几年了,今年情况不一样,所以老规矩还是得捡回来,怎么安排猎户你来说一下。”
猎户说道:“村里现在就这么些人了,年轻一辈里跑过山的也就是皮娃了,力娃也凑过几次热闹,又在部队呆过,也算一号。那就这样,我家苗娃带着唐会计一组,力娃跟君华一组,二毛喜欢跟皮娃滚一处,你们两个也一个组,加上我跟村长算一个组,这就差不多够了,我们轮着来,也就两个星期的事。”
二毛带来了“震天雷”,对猎户叔说道:“猎户叔你看这玩意儿能吓唬野猪不?我有点不敢摸铳!”
猎户叔对没跑过山的人倒是挺客气,说道:“可以,这玩意儿比铳动静还大。你们没跑过山的遇到情况就点这个。挺好。”
吴志秋在旁边说:“要不我也跟一个组呗,看着挺刺激的。”
猎户叔对吴志秋更客气,说道:“志秋要是喜欢那就跟君阁一组吧,你们年轻人能聊到一处去。”
李君阁说道:“那成,那今晚就我们这组值夜吧。”
李君阁在猎户叔家挑了一支火铳,带了一个牛角跟一支竹筒,牛角里装的是火药,竹筒里装的是铅子,又问猎户叔道:“猎户叔你插子也给我用呗,家里的家伙几年没收拾,还没法使。”
跑山人也有很多类似黑话的东西,“插子”就是猎刀,匕首之类的短兵器。
猎户叔将腰上的刀子解下来丢给他。
李君阁又倒了一筒泡酒,包了一小包盐,一小罐猪油。扛起火铳,看吴志秋穿着t恤,便找猎户叔给他换了身长衣长裤。又让李二毛拿了一口平底锅,三支手电,然后领着李二毛跟吴志秋往山边进发。
第三十二章 守夜
一边领着两人往山边走,李君阁一边跟两人介绍山里守夜的基本常识,比如衣服要长袖,裤腿要扎紧之类。
“志秋啊,刚刚我们为啥要抢着值第一天,那是因为我们今晚要做好窝棚,火塘之类的东西,如果我不抢着来,那猎户叔就得来,这多不合适。”
然后又道:“正好你也可以体验体验。”
吴志秋兴奋得很,说道:“君阁哥,到时候你尽管使唤我就是了。”
穿过一大片还未收割的玉米地到了山边,选了一处较平的小坡,李君阁说道:“就这里吧,我们先搭棚子,天黑前得把架子弄出来。你们先去那边地里拖些砍倒的玉米秸秆过来。”
将铳装上火药铅子背在身后,李君阁钻进林子里,不一会就拖了几根木头出来,吴志秋跟李二毛也已经拖了不少秸秆堆到坡地上。
李君阁将木头架出两个人字型,用藤子绑牢,然后将两个人字型木架竖起来,在顶端架上一根木头做横梁。一个棚架子就固定出来了。
又钻进一片竹林砍了不少竹竿出来,将竿子绑在两个人字架的腿间,跟横梁平行,一边绑了四根竹竿。
然后拿起一根玉米秸秆,将底部的一处叶子摘掉,只留下叶子杆,再将秸秆倒过来,叶子杆那个部位就成了一个天然的钩子,通过这个钩子将秸秆挂在竹竿上,说道:“来,像我这样将秸秆挂上去,先挂底层的竹竿,挂满后再挂上面的,每层都要挂满。”
三人开始动手,不一会,一个玉米秸秆窝棚就做好了。
吴志秋觉得很新鲜,在窝棚里钻进钻出了两趟,说道:“这东西真好玩,能防雨不?”
李君阁笑道:“雨太大了可不行,得在上面搭塑料布,不过现在我们也不用那么麻烦。明天再拖一张凉板来铺里头,就可以睡人了,今晚我们就先将就一下吧。”
凉板就是乡里人家常用的竹床,夏天睡上去凉快。
李君阁抓了几块大石头堆了一个火塘,在中间用枯草细枝升起了一堆火。
这时天色开始暗了,天边变成了淡紫色。
李君阁又去山边的小溪里舀了半锅水,放火上烧了起来。
想了想,有去林子边上带了些野草回来。
吴志秋很感兴趣的瞧着,说道:“君阁,这是野菜吗?你要做野菜汤?”
李君阁一脑门黑线,这家伙看来也是个吃货,可是谁会守着一片玉米地去找野菜?直接吃玉米不好吗?
但是还是耐心解释道:“不是,你看这草,这个带紫花的叫四棱蒿子,又叫假萸香,看着是不是跟萸香菜差不多?这东西有个学名叫荆芥。”
“再看这个,叶子杆子上有些小绒毛,这是艾蒿,你应该比较熟悉吧?”
吴志秋脑子也快,说道:“我知道了,你这是要拿来熏蚊子。”
李君阁笑道:“是啦,山里花脚蚊子厉害,没这个顶不住。”
从火堆里扒拉出一些烧着木炭,将艾草和荆芥丢上去,很快就冒起了一股气味浓烈的烟雾。
三人坐在火塘边看星星,瞎聊天。
水开了,李二毛对李君阁说道:“二皮,我去掰几个玉米呗,空着嘴巴扯龙门阵没意思。”
李君阁笑道:“那行,你去吧。”
李二毛跑到坡下的地里,掰了十几个玉米棒子回来。
李君阁将几个玉米棒子剥出来丢进锅里,剩下的塞进火塘下面的草灰里面。
然后站起来说道:“走,我们去搞点荤的。”
一人打着一根手电走到溪边,沿着小溪往上走,走到一小片湿地旁边。
看到几株管状的小草,李君阁将它们拔了起来,每株小草底下带着一个白色的茎头,下面是一丛须根。
李君阁对吴志秋道:“这是野葱,有了它待会弄出来的东西味道更好。”
湿地里蛙声一片,李君阁循着蛙声慢慢搜寻。
突然,李君阁的手电停住了,地上的光斑中间蹲着一只青蛙。
李二毛轻轻走上去,伸手一按,轻松就把青蛙抓住了。
李君阁对吴志秋说道:“秋娃你看,晚上抓青蛙最方便,只要用手电照着,它都不带动的。”
两人渐渐熟悉,称呼上也就开始随便起来。
吴志秋高兴极了,说道:“下一个我来,下一个我来。”
湿地上青蛙很多,不一会,三人逮了十多只。
李君阁摸出猎刀,就着溪水将野葱和青蛙剥洗干净,又在溪边捡了一块小石板,用茅草刷洗干净后,一起带回了火塘边。
将锅子端下来,里面的玉米已经煮熟了。
又把灰坑里的玉米也扒拉了出来,放在火塘石头外围保温。
李二毛找了两根竹管,捞出两个玉米从底部插进去,递了一个给吴志秋。
李君阁拿出那筒酒来,对两人说道:“这是药师叔配的,除湿祛风的,你们都喝点。”
两人一边啃着玉米,一边喝酒,然后看李君阁整治青蛙。
李君阁将石板放在火塘上烧着,然后将野葱盘成饼状按在石板上面,不一会野葱就软了,乖乖的躺在石板上。
削了几根竹签子将青蛙穿了起来,然后抹上点猪油,搁野葱上面烫着。
野葱跟青蛙的香味很快就传了出来。
李君阁也剥了个烧玉米啃着,一边将青蛙来回翻面。
不一会青蛙烤好了,李君阁往上面洒上一点毛毛盐,递给两人道:“来,开吃。”
吴志秋早就等得不耐了,好在有煮玉米打着底,倒也不觉得难受,一口撕下一条蛙腿嚼着,一边呼烫,一边连喊好吃。
李二毛慢条斯理的啃着蛙腿,摇头晃脑的道:“这石板田鸡的滋味,真是死鱼的尾巴——不摆了。”
李君阁对吴志秋笑道:“这就是打个牙祭,等改天给你弄点河鲜野味山蘑菇啥的,让你好好过过瘾。今天中午才在篾匠叔家里弄了竹鼠跟鲶鱼,那才叫爽。”
吴志秋道:“你们这里竹鼠多吗?”
李君阁说道:“那可多,都快成灾了,昨天下了十个套子,居然套着四个,篾匠叔后山上净是洞。”
吴志秋说道:“这玩意儿可以养啊,县里有养竹鼠的资料,你要是感兴趣的话我可以给你带一份。不过这东西得找好销路,不能盲目上马,现在好多拍脑袋工程,把农民坑得不轻。辛辛苦苦种一年下来烂地里的事情可真不少见。”
李君阁拍了拍吴志秋道:“就凭你这句话,那就是可交之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