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洪荒养鱼专业户(景元)-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用蓝色的细网捞出,才让桑木兰睁大眼睛真切看得这细小、纤弱的生命。那细微如柳芽的东西,在细网里蠕动。
“其实再过几天就能瞧更清楚,线苗长成白苗、白苗成长至黑苗,这些小生命将变得极其活跃了,当然不如银白的鲢鱼苗、黄色的草鱼苗那么好看、可人。”
听了丁文的解释,桑木兰就不再看苗,她的视线望向一脸淡笑的丁文,如受到磁吸一般,久久不能移开。
“这个鱼箱有二十来万尾吧。”丁文将细网兜里的鳗苗轻放入水中,然后退开鱼箱旁,让几人看个够。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众人或蹲或俯观察一会儿,便陆续退开了鱼箱旁,就是没人敢用网兜去捞起看看,均觉这鳗苗太幼嫩了,给人弱不禁风的感觉。
“这个就是能滑上山吃竹笋的花鳗鲵?”楚婉玉只觉名不符其实。
“再过两个月,池边想不用拦网都不行了。听说,花鳗群体逃逸的事么?一夜之间,全池的花鳗逃得一条不剩,也让人无处可寻。”丁文转向章守志问,“红虫料饵该准备好了吧?”
章守志猛然抬头,却是将这茬给忘了,连忙说这就联系去,一阵风似的跑出会客室。
“他呀,早把这些鳗苗当祖宗。一大早被折腾够呛。天还没亮就长吁短叹,出了屋一趟后回转,又高兴得直囔。一大把年纪了没个正形,又喜又闹的还象个小孩。”虞翠花抿不住笑意说,倒把众人逗乐。
“翠花妹子,‘古稀老头,七岁孩童’这话说得在理,不过,这看不清的东西说是值钱的那花鳗,谁信咯?”丁母没见过鳗苗,自是不知道鳗苗的初始形态,瞧那鱼箱的水着实没啥看头。
但虞翠花知道,这貌似不起眼的苗种,却是一场救急的及时雨,是他们的希望。只是养过鱼的人都知道,这苗现在出手就等于贱卖,但养殖的风险在于成活率,收益在一年后就不止翻番。
丁母和虞翠花她们四人去养鳗场的办公楼看看得添置啥东西。丁文则叫来章守志和包品之,为这些分级池搭温棚备料。
第九十八章下苗**子
搭起温棚,说是简单,待到动手去做时,还真费了不少功夫。
包品之按着备料清单,呼来岛外的一帮做防盗栏工人。
包工包料,彼此乐意,丁文等人也落个轻松。
双手插在兜里,只能在一旁干看着,帮不上忙,纯瞧热闹。
温棚所覆的薄膜,则按丁文要求,用上透光不是很好的白色薄膜。
不是说花鳗鲵喜暗怕光,摄食时更是选择黄昏或破晓之时?章守志倒事事在意,向丁文讨教来了。
按说用黑色塑料膜,但空间之中还不是一片光亮?丁文只说这样有利于池内的浮藻成长,能快速地养肥了池水。
章守志象位不求甚解的学生,听了这个答案奉为圭臬,就不再存在疑问。
包品之过来搭讪,“估计要明天才能全搭好。”
丁文嗯了一声,反正不急于这一时半会。
“小文,小文。”桑春站在成鳗池边喊来,“菜苗运来啦。”
丁文稳步行了过去,“这天气…太好了,明儿若不变天,是泼苗的好日子。”
桑春咧嘴而笑,选到好天时就等于事成一半。
天时仍是农事、海产的决定因素。
“运苗船停靠在村渡口,我回来拿那个‘水’。”桑春直截了当地说,意指着“一滴泉”的水。
丁文带桑春到了育苗室,在那儿早预备了两鱼箱的洪荒湖水。
桑春将鱼箱搬上了板车,“等下将你的菜苗带回来。”拉起板车匆匆地离开。
“记得算多少钱?”丁文见桑春急奔奔地便走,连忙冲着他背后喊。
“算啥钱,真是的…”桑春头也不回,只几息时间便消失在大门口。
丁文摇头好笑,“还是那样急性子。”
听母亲说,今天是腊月初一,早上还见到大舅妈和三奶奶她们到妈祖庙里上香,诉求泼苗时有个好天气。这不,天遂人愿。看了天气预报,只有元旦前后,天气才起些变化。
但经过了洪荒湖水的温养后,又岂是原来意义上的菜苗,许不定能赶上别人的“头水菜”收成日子。
丁文拿了把竹扫帚,一人来到了笔架岛东面的绝壁下。
眼前尽是蔚蓝,海天共一色。不禁心怀大宽,情不自禁干吼着唱起,却是将休憩在岩石上的海鸟惊起。
嗯?有这么难听。这吼歌在于时常练嗓门,估计几个月不到歌房里吼吼,嗓子有点锈了。不然,咱也算是“沙哑流派”一员,就是那么点味道,但怎么觉得和早上“一撮白”它们的有点儿相似。
丁文站在海水边一块巨岩上,对着大海尽声吼起。
吼,吼吼……
不会这么响亮吧?这似乎象嘟嘟的吼声。丁文转头仰望身后的崖壁,只见那数十米之上,有条白色的尾巴在舞动。
果然是这小家伙跟着闹哩。嗯?什么时候把窝迁至壁上的洞穴中,怪不得几天不见影子,原来又发现好玩的处所了。
丁文转头不管了嘟嘟,却是找了处干燥的地方坐下,托腮凝望向微波起伏的海面。
这腊月时季的海鱼,应该有海鲫鱼、马面鲀、带鱼、乌贼……
对于海鲫鱼,有人说,秋冬之季,海鲫鱼加上猪蹄可以润燥,喝鲫鱼汤润燥滋补养胃。但丁文却是想念煎煮海鲫鱼,不需太多的油,煎起肥嬾的鲫鱼,自个儿会出鱼油。此时的鲫鱼,尤吃鱼头为佳。
曾经有个外乡人到渔家做客,受到渔家主人的热情招待,但就是不理解主人的所为,为何偏将鲫鱼头让给了他,而鱼肉却留给主人自己呢?便很生气地质问后,欲拂袖离去时。渔家主人连忙留住人,解释说这鱼头之礼在渔家最大,而且鲫鱼头的滋味是鲫鱼的美味所在。客人不信,当场即试。鱼肉入口即化,客人大赞鲜美;吃下鱼头,一番咀嚼后,客人惭愧了。鱼头几是软骨,越嚼越有味道,其中鱼油更是让人满口生津。
当然盐烤带鱼、猪肉乌贼卷也是另有一番风味。
嘟嘟无声无息地到了丁文身边,身上传来浓浓的咸潮味,让丁文只得退出“吃”的遐思。
“小家伙,该不会爬到崖壁上掏鸟窝吧?”
嘟嘟倒好,索性趴伏在岩石,眯起眼舒服地晒起阳光,理都不理丁文的问话。
小家伙还真拽。百无聊奈之际从空间拿了些青红酒出来,闷了一大口后,双手枕着头躺在岩石上,就等着退了些潮,找几处岩石涮涮待明日再来泼些菜苗。丁文的种殖坛紫菜,并不象大舅想象得那么难。
种殖在石头上!似乎……小家伙可以在空间里的石头缝种树,咱也可以试试种殖紫菜?丁文浮想起空间里的那些层峦叠幛湖岸,这下乐得坐起身,将睡得正香的嘟嘟抓到大腿上,“小家伙,这次能种植得成,你可立了头功。”
的确,在海潮间生长的紫菜,能在这不咸不淡、连沈老头也不知为何特的洪荒湖水滋养下成长,不知算不算一种突破。但植物所需的光、氧气、或说类似生命的“活性”都具备,这坛紫菜种殖出来是不是成了另类?
可嘟嘟对于丁文的称赞兴趣缺缺,不满地呜咽几声,依旧慵懒地趴在大腿上。
丁文知道小家伙最近馋得慌,可自己平常少有吃水果的习惯,赶明儿只得掏钱叫人到镇上买。
为了试比出两样不同种法的效果,丁文还是找几处岩石,认真地用竹扫帚涮擦去海青苔,然后顺便到了小巷附近,搂了一鱼箱的青苔丝和杵些岩蛎。收拾起家什,肩扛着鱼箱,踩着夕阳下的乡道回家。
虽然弄个满头大汗,但有一些海货小小收成,也足以让人愉快。
在操场大门口,碰上久等的桑木兰。她见到丁文便迎了出来,含着深深地娇嗔,轻声问:“一个人跑哪儿去?一个下午都找不到人。”
丁文呵笑说:“这几天嘴淡着,出去收些海货回来,给大伙儿换换口味。”
桑木兰紧跑了两步,跟上丁文的大跨步,“文,放下来一起抬么。”
丁文见她有点喘气,便放缓脚步说:“不啦,看我扛得多轻松,没准儿还可以再背上你一个人。”
桑木兰皱了下鼻子,缓缓跟着走回了厨房。
厨房里只有大舅妈一人在忙碌,丁文支个声放下了手中的鱼箱,“大舅回来了吗?”
“你大舅今晚在船上值夜,刚刚吃过晚饭就走了。”大舅妈打开鱼箱,见是满箱里的岩蛎和海青苔,捞出一大捧的海青苔,放到盆子里拿出冲洗,准备今晚再添一碗菜。
“叫大舅不要太过系心,那么以后还得将床铺架到海上?”丁文揩了一把汗,拿面盆、扯了毛巾,准备洗脸去。
大舅妈嫣然一笑,“他那人就是这个性子,你又不是不知道。去守着也好,免得一个晚上睡不踏实。”
丁文点点头,和桑木兰一同出了厨房。
“整个下午就是泡泡找得紧,叫你马上回电话给他。”桑木兰道。
找得紧?丁文知是青石的事,草草地擦了把脸,给罗元去了电话。
一块青石三十万,这是对方出的价。罗元或认为对方在有意压价,但田晓石更生气,差些直接将那个品鉴师轰出自家的门。罗元说,这田老当真可爱,骂对方简直在污辱他的眼光,让那个品鉴师异常尴尬。
价格相差太大了。丁文直接吩咐,那两块青石全让田晓石雕刻去,爱雕刻什么就雕刻什么,就算雕刻赖蛤蟆、乌龟之类的都成。挂断电话后,倒愣了神。
桑木兰默默地听着,几次想出声却又截住了,不想打断丁文的想法。
“算啦,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等着悔肠子。”
听了丁文这没来由的嘟哝,桑木兰终于忍不住问,“文,出了啥事儿?”
“不就是几块石头的事。”丁文一点即止,说多了怕桑木兰更担心。
腊月初二,多云,偏北风,海水大潮。
丁文送了父母来到村渡口,却见渡口站满了人,连三奶奶和九叔公都来了,这是村里近来少有的热闹。
丁母和大伙儿一一招呼,三奶奶更亲热拉住丁母的手,说要经常回桑家坞看看,别让生份了。
今天是紫菜泼苗的日子,桑春似乎有意将场面搞得隆重,除了有份数的六家人外,其他人是来凑热闹的。
启航!桑春站在船头朝丁文几人挥挥手后,高声长喊。喊声刚落,长长的年炮点响,响得各人耳膜失听。
“呵呵,看大舅他们弄得,就差鼓乐喧天了。”丁文送了父母上渡船,和渡口上的乡亲们一起看着那泼苗船拉起帆向南行驶。
已经有人在后悔今年放弃种紫菜。在农村就是这样的,闲的人看不得别人忙着,心下就会闲得发慌。再加上这样鼓动人心的场面,话里更不是滋味。
远帆已尽,乡亲们渐渐散去,九叔公却蹲在一旁不动,默默地抽着长烟杆。
“九叔公,您老看是闲不住啦,不是家里也在挖鱼塘吗?”丁文拉着桑木兰走近前。
九叔公长唉了声,却说不知大虎他们瞎整弄,让人心里没有一点底,咋瞧得玄乎。
丁文虽然对桑大虎没好印象,但对九叔公和桑二虎等人还是亲切,便说:“真想养泥鳅的话,土池的底和壁一定不要开了缝。春季下苗的时候支个声,我会现场看看。”
九叔公听了后,本来皱巴巴的脸倒舒开了些,拍了烟头站起,“大头,那时你就算不去,我也会上门硬拉着你。”
“那咱们就说定了。”丁文挥别了九叔公,和桑木兰慢慢踱回。
与桑春大张旗鼓下紫菜苗相比,鳗场下鳗苗却是静悄悄的。
原池和几个分池池的温棚都搭好了,白色的薄膜在阳光下耀眼闪亮,但透进温棚里的阳光暗淡了许多。
现阶段的鳗苗,一天一个样。昨天傍晚时,将饵料碾成碎粉,开始了首次的人工喂食;今天拉开鱼箱盖时,居然也可以清楚地看到有东西在游动。章守志和虞翠花他们高兴得笑咧了嘴,但丁文知道,洪荒湖水所特有的活性,对于幼苗的效果尤其明显。
这些极喜好动的白色精灵,本来在入池前需经过盐水浸泡消毒,但丁文觉得毋须事事照套别人的法子。
也许天性使然,当白苗们放入原池中,全部沉入水底,静静地躲在暗影处。
“喂食就定在黄昏和破晓。”丁文认真地交代了章守志和虞翠花,至于鳗苗驯化和成鳗培养野性,只能等林雪芹来了再说。
原本章守志还在担心这些幼苗如何喂食,看到丁文将碾成细末的丝蚯蚓饵料投入水中,竟能引来鳗苗们尊口大开,连声道还是老弟有办法。虞翠花见章守志自来桑家坞,脸上的笑容越多越多,心想住在这桑家坞看是选对了。
一个原池分养了六十余万尾线苗,只待成长之后,根据个体大小分别移住几个分级池中。
“老弟,再过十来天,咱们先卖了一批苗渡过难关再说。”章守志已经做好了这个打算,大抵提请丁文定夺。
丁文瞧了身边的桑木兰一眼,笑着说:“听咱们兰总决定,我现在纯替你们义务打工的。”
楚婉玉笑嘻嘻地说:“丁阿哥真要算工资的话,咱们付不起喽,所以木兰姐只能以身相许。”
桑木兰啐了一声,脸色有点羞红,却是满心欢喜说:“卖苗的事就麻烦老章和虞姨。”
丁文见几人谈得火热,说道:“老章能者多劳,你再去打听鱼场那些成鱼销售门路。想来就以你们桑家鱼庄的名义吧,原供售的价格依然不变。”
“不是要等常知伟他们回话么?”楚婉玉不解地问。
“没这么快的,很难谈得拢吧?”丁文曾与粤省的客户打过交道。他们都精于商业,谈判之时极尽所能地给自己谋划更多利益,待合同签定后,却是一板一眼执行得认真。这方面比之北方的客户有着巨大差别,合同好签执行却难。
现阶段桑家鱼庄面临着巨大困难,谈判的主动权几乎丧失殆尽,那个素未谋面的汤宝来估计不会放弃自己的优势。
楚婉玉一想起那瘦个子的汤宝来,深有同感地点头,一双水灵的大眼紧盯着丁文。
丁文淡淡地说:“那咱们继续卖咱们的鱼,别管了他们。我想桑家鱼庄总会东山再起,你们不觉得海对岸的老渡头位置也蛮好的。”
老渡头?
第九十九章年年腊八
老渡头。
曾经古老的渡口,现在没落成了海鲜临时交易点,但随着笔架岛的开发,恢复往日的风貌估计为时不远。
章守志精明地意识到那边的地盘将会有不错的收益,却苦于手头紧,只能暗暗地惋惜。
丁文不仅是随口说说而已,原来便想设个桑家鱼庄的分店,这个老渡口却是个好地点。既可以为等潮渡客人提供临时落脚点,又可以当作鱼货、饵料进出的中转站。
现在是时机,但对他而言,来得不是时候。
九箱的线苗都下了原池。
也许看做复杂的事情,就这样简单的完成,倒让虞翠花感到不适应。她好奇地问:“就这样好啦!”
记得自己每次分池下鱼苗时,都忙个天昏地暗,从没如此轻松过,在几人谈谈笑笑间,把事情办得妥妥贴贴,这种生活!
“虞姨,您不会也学上我大舅,整天盯着这些鳗苗吧?”丁文知道虞翠花心中没底,便说:“您放心好了,这些苗至少会象蚯蚓那么有活力。”
蚯蚓?断了一截,另一截还会活。虞翠花感到好笑。这哪儿是在养鱼,简直是以鱼为乐,这种生活…心里暗暗感叹:同养鱼户,怎地差别这么大!
“丁阿哥,蚯蚓在冬天好象都冬眠了哦,似乎没了活力吧?”楚婉玉偶尔喜欢和丁文顶牛。看着他和桑木兰手拉手,虽然是天经地义,但心里难免不痛快。有人窝在心里,有人则表现嘴上,楚婉玉自然属于后一种,因为她是爱吃辣椒的山妹子,一向爱憎分明。
丁文闭嘴不说,他不喜欢多费口舌,更不喜欢斗嘴。
斗嘴象拉大锯一样,一边停了,别一边自觉得索然无味,也歇停。
楚婉玉拉走了桑木兰,却是向着丁文说,“丁阿哥、木兰姐,走!一起看看咱们的办公室去。”
看着三人离开了温棚,虞翠花深有感触地说:“真是好小伙子啦,跟他在一块总让人觉得轻松、可靠。”
“是啊,原来忙忙碌碌,咱们今后也得放松地享受一下生活。”章守志没有深究虞翠花话的意思,却俯在池边寻找鳗苗们的踪影。
两层楼的办公室,盖得象民居,总共八间,中间有个楼梯上到二层走廊,分隔得左右对称。这儿的条件比校舍好多了,至少冬天时候不透风,二楼各间都配备室内卫浴间。
桑木兰本不想挪窝,但听过包品之的一番话“这样石头叠建的房子恐怕禁不住强台风”,不管了丁文是否同意,便决意搬到走廊尽头那间房。
“木兰姐,以后咱们就是邻居喽,记得晚上说悄悄话小声点哦。小心隔墙有耳!”楚婉玉眉开眼笑地说,暗瞟向丁文。
既是悄悄话不用说是小声,丁文觉得好笑,只是那瞟来的眼神**得让人不敢消受。
“他呀,是个闷葫芦。”桑木兰却充满了满足之意,在她眼里,男人多话便有失稳重。
“原来是根木头!”楚婉玉拉了桑木兰入屋,如清晨那屋顶上的麻雀,连说带笑个不休。
这鳗苗下了池,众人都轻闲了,脸上更带着笑容。目睹这些实实在在的东西,还有什么不放心?
唯独章守志一人忙得不亦乎。由于桑家鱼庄的树立起口碑,“洪荒鱼”在省城有了一定影响力,通过章守志重拾以前的销售门路,推销到各大酒店、酒楼,竟获得青睐。
背鳍上有商标的鱼,起先只让那些采购部门感到好奇,盖因所具有的天然活力和野性,倒和几家大酒店结成稳定的供销关系,销售量由第一天的数十斤稳定在上千斤。
虽然不是丰厚的收益,但似乎几人感觉不到银行催贷那种压力,因为才不到一周时间,那些线鳗由纤纤细苗长成尾指长、细绳样的黑仔。
与养鳗场的鳗苗相比,空间积水塘里的那些,个体小了些,但更早育成黑仔。由于积水塘空间有限,大多数的黑仔们集体滑跑到了洪荒湖中,有少数到了附近的积水塘,只留下了几万尾。
丁文打算也自这天起不再喂食饵料,看这些留下的还跑不跑。
人人养鳗恨不得鳗鲡长得肥,所以喂食极为考察,既考虑饲料中的蛋白质成份含量,又顾及维生素、微量元素。而丁文似乎反其道而行,原来他很在意这些花鳗鲵的野性。
正如动物园中的老虎和野外的老虎存在差别一样,有人类喂养成的充足食物,哪会为生存去激发天性。花鳗鲵也不必上山去啃幼竹笋、舔蚁穴,不就是那能上山的“溪滑”。所以老道的商人一眼便可以认为花鳗天然和人工饲养之分。外观看来,天然的嘴必偏秃,因长期啜食所致,背体色偏淡;人工养殖的嘴必尖,背体色偏暗些。当然,吃起来时肉质松紧和油腻程度自有不同。
看了洪荒满湖中的荷花,想想明天就是腊八节,心中不禁地一阵意动。腊八粥,用胡桃仁、松子仁、芡实、莲子、红枣、桂圆肉、荔枝肉等煮成的腊八粥,香甜味美,食之更有祈求长命百岁之意。
可这么大的荷株,谅来必会惊世骇俗。真不知这洪荒空间里所长的东西是否确如传说中的那样,那个远古时代的动植物长得特别庞大,比如凤尾草也可以长至廿呎高,这种光景如今在有些热带丛林还可见到;比如在爪哇找到的古代长臂猿之骨头有六呎多高,而那些恐龙更不必说。
看来是真的,因为湖中的荷株便是佐证。想想除了那几个字外,对这里的世界所知依然有限,近来愈加懒散的丁文的确没有螺丝钉的精神,沿湖岸转悠一圈觉得没有新发现,便折来一截莲荷,连茎扛在肩上。
若是女子,必让人以为那是八仙中的荷仙姑。可惜一个男子扛来面盆大的荷花,让人觉得怪异。
“小家伙,若想吃莲子就跟来。”
其实不用丁文叫唤,嘟嘟早已轻盈地跳上了另一边肩膀。
自然不能这样拿回去。丁文已撕下花瓣,掰蕊取出了莲子,竟是拳头大的莲子,这些东西全堆放进鱼箱中。
嘟嘟嘴馋已极,已抱起了一粒莲子啃了起来,在一旁吃得口沫纷飞。
出去的时候,料定几人吃了晚饭后必定去原池温棚,孰知楚婉玉和桑木兰还在厨房里,听俩人说是准备明天的腊八粥。
“嗯,啥东西这么香哩?”楚婉玉皱起琼鼻闻了闻。
“嘟嘟。”桑木兰浑身干净的嘟嘟正抱着一颗青果吃得正香,便将它揪来抱在怀中。许是忙着吃大莲子的嘟嘟无暇顾及其他,破天荒地温顺让桑木兰抱着,但它爪中的东西引来了桑木兰的注意。
香,在冬天里能闻到这种清香,确实让人神清气爽。
丁文见掩不了,索性将鱼箱放到桌面,打开了橙色的箱盖子。
浓郁的荷香溢生,让得桑木兰和楚婉玉凑来相看。碧绿的莲蓬、白色的花瓣,还有青色的果子如浸了露水一样,新鲜诱人。
“哪来的鸭梨……是莲子!”楚婉玉失声惊呼,从箱里抓出一颗生莲子,放到鼻顶闻了闻。
桑木兰也睁大了眼,目光却流转到丁文,如审视一般。
“我也不知道嘟嘟从哪儿弄来这东西。”丁文的话,让俩人将惊讶的目光投到吃得正欢的嘟嘟。
惊讶吧,反正人兽言语不通。丁文将鱼箱里的东西都掏放在桌面上,“明早腊八粥,这些莲子能行不?不知这些花瓣用来泡澡…”
桑木兰将嘟嘟放在桌面,却拿起那些白色的荷花瓣,和楚婉玉相视一眼,俩人咯咯咯地娇笑起来。
前两天刚搬到新居了,有了鳗场锅炉烧热水,泡澡自然比以前炉灶烧水来的容易。只是桑木兰仍未改掉用大桶泡澡的习惯,搬到新住处的时候也捎上那个大木桶,而这个习惯居然也传染给楚婉玉。
“木兰姐,想不到在这隆冬之际,咱们还能享受到鲜花浴哦。”楚婉玉将花瓣分成两份,拿了一份就走。
桑木兰细心,知道这样的东西稀奇,将几个生莲子切好之后,剩下的都收藏回宿舍中。这下好了,被嘟嘟紧盯上,桑木兰揪了揪嘟嘟的耳朵,抚摸了下它的小圆头,又给一颗大莲子。
小家伙不知因吃了颗胀腹,还是对这样好东西起了珍惜之意,衔着那颗大莲子,奔出了门估计躲到哪儿乐去了。
腊八早晨,天特别地冷。桑春的心情也不好,喝下芬香的甜粥后,就默默地抽着烟。
咋回事?
原来前些日子泼下的菜苗被海里的鱼群糟蹋了,有的菜头都被啃光了,只留下网线。
看着大舅一筹莫展,丁文却笑着说:“大舅,你们的紫菜长势已经不错,想过些天可以第一次收剪,但也该尽快拉起网了,如果网捕到这个鱼群,你们什么损失都找回来了。”
是该拉起网捞渔场!桑春重重地掐灭了烟头,这次终于肯下决心,又向他媳妇要了一碗粥,说今年这粥似乎不一样。
第一百章盛世华年
喝下热乎乎的甜粥后,章守志夫妇就去了温棚。
在这寒冷的冬天,温棚倒成了好去处。
只是温棚里闷、空气又潮湿,丁文不喜欢,懒懒地坐在八仙桌旁,心里在盘算:或逮着好天气,该将黑仔们分下池。六十余万尾的黑仔集中在一个原池,稍显密集些。
早上巡看了池水,稍肥了些,吩咐章守志在中午的时候换水。
虽说并没有象其他养鳗那样施肥,但由于青石的作用,让池里的浮生物也随着鳗苗蓬勃生长。水色的“肥、活、嫩、爽”和二十公分的透明度,便可直观衡量池中水质。
搬到新楼的厨房比校舍宽敞明亮,也没有老屋透缝的风,没有暖气仍旧冷,若不动动手脚,那种冷从足尖开始,然后向上蔓延。所以楚婉玉在跺足,手插在口袋里,让红色羽绒服更见圆圆鼓鼓的。
“这个鬼天气!”
这样的鬼天气,每年在长江以南长短都有三个月左右,即使现在全球气候上升,依然如此。
丁文好笑。
静静坐抱着嘟嘟的桑木兰也在好笑。
真弄不清这个山妹子有时成熟得比章守志还精明,有时清纯得比桑木杼还幼稚。俩人都知道楚婉玉不是对天气抱怨,而是她闲闷得发慌。
“小玉,你打电话给林丫头,怎么这个时候掉链子了?”丁文只能让楚婉玉没事找事做,“如果她不来,你去省城绑她来。”
楚婉玉毕竟不同于桑木兰,她没有独守在这岛数年不出岛的经历,所以丁文想趁机打发她到省城走走,顺便透透气。
“到省城!”楚婉玉眨了两下水灵大眼,把目光投向一脸安祥的桑木兰,“木兰姐,一起去嘛。给丁阿哥买新衣服去,怎么样?”
桑木兰看丁文一眼,“你也去么?”
丁文似乎雷打不动,懒懒地说:“你们去吧,这每天都在捞鱼的,别刚走上轨道又出了岔。”
楚婉玉咬咬牙,有些漏气说:“就知道你会这么讲,这计划取消。”
桑木兰记起昨晚的那些大莲子,提议说:“要不到县城,叫小芹来县城会合。”
“也不错耶。”楚婉玉立即欢呼雀跃。
俩人匆匆收拾了行装,带上了嘟嘟,连寒冷也挡不住出岛的脚步,和送鱼的那班人一起登船,去往县城。
丁文本想到海边看坛紫菜长得如何,这头水菜可不能白白便宜馋嘴的海鸟和海鱼,罗元来电让他改变了主意。
“看看上午十点省台的《民间艺术》栏目,田老上电视了。”
自从央视的鉴宝栏目播出后,收到了热视;而省台也紧推出带着浓厚乡村气息的《民间艺术》节目,专播什么剪纸插花、木雕石刻之类的名不见经传人和事,正如某人所说的,艺术来源自寻常生活中。
不过,一向为人低调的田晓石老人能同意上电视,这倒出乎丁文的意料。
距离十点还一个多小时,丁文从村渡口慢慢踱回去。
满眼的田垅似被寒冷冻得煞白,枯黄的草埂在寒风中啰嗦,见九叔公正在田边放牛呢,丁文从半路拐过去,远远地招呼,“天这么冷,用花生或地瓜藤喂牛就好了。”
九叔公见是丁文,脸上紧缩的皱纹都舒展开来,“这不是闲不住,昨天刚给麦地覆上些粪土,这不到地里看一眼,心里总不踏实。”
黄牛低头紧啃着黄中带青的草梗,不时牛鼻喷出白气,似乎也感到天冷。
丁文也蹲下,问了鱼塘的事。
一提起这鱼塘,本来双手缩藏在腋下的九叔公,伸出手忍不住抽起长烟杆,吐出的烟一下子被风吹散去。九叔公有点抑郁地说:“为了这鱼塘的事,兄弟俩吵了嘴。我还没闭眼呢,一生气就索性给两兄弟分了家,让他们俩个各干各的。鱼塘给了大虎,山地都分给了二虎。”
在农村分家是很寻常的事,毕竟大家庭人多嘴杂,但做为长者来说,都希望能看到一家人都揉在一块,分家总伤了心。丁文知道桑二虎老实巴交,半天嘣不出一句话来,便宽慰九叔公说:“这样也好,这国家不是分田到户么?您老人家可以省心。”
“省心个屁!”九叔公忍不住骂起,“怎么出去几年,人就变了个样,连兄弟手足都不要,做人还活个啥奔头。”
丁文只得任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