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80当大佬-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格阁下心目中的印象。
对此,基辛格阁下往后略微仰了一下,正了正领带,严肃地问:“你这是为哪个档问这个问题。”
“我为了美国,我以国家利益为先。”蒂勒森教授好歹这点情商还是有的。
基辛格点起一根雪茄:“那就什么都别做,也别问,交给我吧。如果你觉得心里过意不去,可以在布热津斯基顾问主动垂询时,把录像带给他。至于他能领悟到多少应对之策,就看他自己了,我估计作用不大。他已经来不及掉头了,不但李根的人会给他阻力,已经被弄下去的万斯也会。目前的民猪档,在外交领域简直四分五裂,徒劳挣扎,只会让国家的外交声誉受损,被外人看笑话,我希望你知道轻重。”
蒂勒森知道,当他决定来花生顿的时候,就已经是一条投名状的不归路了。
所以他诚恳地接受了劝说。
……
“李根啊李根,耳根子太软了,到底是演员出身,这么容易被人劝说。买克佛冷还以为自己的计策天衣无缝,结果大洋彼岸的投机客都有看透的。”
把蒂勒森教授弄走之后,基辛格阁下的表情一下子沉了下来,非常严肃,内心也是吐槽不止。
这几年,合众国的外交官真是越来越蝇营狗苟了,这样下去迟早是要出大事的。
琢磨了一会儿后,基辛格给他在CIA的老朋友去了个电话,对面某个神秘人接了起来。
“查一下,近几个月内,香江流入的石油资金,有没有比一个叫梁劲松的交易员所代理交易更赚的。”
美国也是非常注重保护隐私富豪的,钱的来去,大多数银行都会为顾客保密。
但是,证券和期货交易所的交易记录,是可以被查到的数据。
对方很快就给了基辛格结果,而且并没有发传真,仅仅是亲自带着一纸数据,来乔治敦大学拜访——反正都在花生顿市内,不远。
“谢谢。”基辛格看完数据,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结论。
可以确认那个叫顾骜的家伙,才是太平洋彼岸、真正看透了李根和布热津斯基的人。
而他的顶头上司、乃至其他在论文中署名的家伙,不说才具不足吧,至少也没有他的敏锐和果敢。
论文可以学术造假,但真刀真枪的金融投机是造不了假的。
而且从结果来看,那个年轻人非常贪婪。
他对金钱有极度膨胀的私欲,甚至为了钱宁可仕途升迁慢一些、不急于立功。
这样一个危险的家伙,要是留在大洋彼岸,到时候李根却傻愣愣地按买克佛冷的计划、把跟伊朗人的幕后交易进行到最后……
万一中国人觉得,捅出来伤害一下美国的国际威望,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呢?
想到此处,基辛格阁下忍不住又仔细审视了顾骜的履历。
《外交评论》是中国的外交学院,为发表研究生毕业论文而创的学术期刊。从公开信息看,中国的外交学院,是采用3+2学制,给优秀5年制毕业生授予硕士学位的。
而从履历看,这个顾骜虽然只读到第四年,但毫无疑问外交学院是希望今年就授予他硕士学位的……
基辛格阁下暗暗下了决心,拿起笔开始起草一份学术邀请函。
具体的内容,无非是“阅读了《外交评论》创刊号后,对其中某几篇国际关系课题的学术水平大加赞扬。希望邀请课题组成员中的两名应届硕士毕业生,来乔治敦大学华尔士外交学院,攻读两年制博士学位。”
邀请函的末尾,基辛格还署上了个人意愿,表示希望可以担任顾骜的博士生导师。
只要把那个危险敏锐的家伙弄到美国,后续再讨论如何分赃或者买他闭嘴,一切就可以从长计议了。
美国和伊朗的秘密交易,说到底没碍着中国人什么事儿。就算中国人有个别眼光极为敏锐的,给点好处堵上,甚至拉下去破脏水,也比互相拆台要好。
比如,伊朗人交人的时候,让某人去伊拉克给侯赛因将军带个话儿什么的。两线并行分开走,谁都不知道另一边的存在……
顾骜浑然不觉,自己已经成了唐将军那样的人设,各方都知道他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所以需要这么一个“性情中人”来带话儿。
写完之后,基辛格阁下也不急着发出去。他觉得还可以等一等——等11月初,李根真的胜利之后再说。
现在就寄,反而会更多的授人以柄。
基辛格是当了多年国务卿的人,当然知道怎样才能风险最小化。
第249章 伯夷叔齐,不过如此
顾骜并不知道自己的优异表现,已经引起了大洋彼岸之人的觊觎和担忧。
因为“预测美国大选结果以及其对美国中东政策的影响、中国可以如何利用”这个课题,本来就只是顾骜用来掩饰其真实毕业课题的烟雾弹而已,他自己都没太当回事儿。
这种课题,被人知道了也没什么,充其量就是觉得你是个阴险绝伦的国际关系智库人士罢了。稍微有识之士,都不会往间谍上扯的。
即使你预测成功,并且狠狠捞了一票大的,以美国人的三观,也不会觉得你是什么坏人。
这就是文化差异。
至于这颗烟雾弹引起了基辛格的关注,那只能怪顾骜那个藏在暗影中的有关巴桶的课题更加伟大,以至于拿来打掩护的佯攻都显得比别人的主攻还真。
另一方面,也要怪如今的基辛格,其实并没有大伙儿想象的那么牛逼,所以他才有那么多闲工夫——在美国卸任了的“前”国务卿,理论上那就只是平民。
无非是基辛格资历年限高一些,而且处理某些特定问题有底蕴,所以比普通教授牛逼不少、有能力在高层面前带到话,但也就仅此而已了。
历史上到了1982年之后,他甚至连高逼格的乔治敦大学都不待了,直接去开了家咨询公司,比在大学里当教授和研究所主任更来钱,有钱就能雇到他带话。(就跟30多年后微商可以出20万买奥黑马握个手合影,一个道理)
所以其实没必要太重视。
只不过,同样是因为文化差异,80年代的中国人很难理解这种“退休了的领导就不受重视”的情况。
当时的中国官员很容易以己度人,把退休的美国领导人揣测为“类似为中顾委里那些德高望重的老同志”。
这里面的误会,就成了某些人刷逼格的差价。
远的不说,单说十年不可描述尚未结束时,当初尼克松其实第二次来过中国,是在他已经因为水门事件被弹劾、辞去了总统职务后,以平民身份来访的。
而国内就因为不理解美国人“总统退休后只是平民”这个设定,依然按照国家元首的待遇隆重招待,甚至当时几派势力还要百般设计争夺“接待主持人”的位置。
……
美国总统的大选投票日,是每四年的11月第一个星期二。
具体到1980年,就是11月4号。
所以顾骜的烟雾弹课题和真实隐藏课题的结题时间,其实只差了一个月,非常的仓促。他哪来的时间东张西望,必须全程闭关。
这一天,大约是烟雾弹课题结题后的两周,10月15号左右的时候,一封来自大洋彼岸的航空件,打破了外交学院的宁静。
这份航空件居然用的是外交邮包。
外交学院的学生们,已经算是非常见世面的了,在学校里几年,外交邮包还是见过的。若是换做乡下省城的名牌大学,说不定校长都一辈子没见过外交邮包。
但顾骜收到的这个外交邮包,又与众不同。
因为此前三年里,本校师生见到的外交邮包,基本上都是中国驻外的使节寄回母校的,也就是中国人寄给中国人。
而顾骜这个,是美国人寄来的。
那落款简直吓人。
“Assistant to the President for National Security Affairs”
“总统助理,for国家安全事务?APNSA?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那不是布热津斯基吗?”
把那一长串头衔翻译出来后,收发室的同志瞬间如临大敌,立刻通知了校长。
然后刘校长看过邮包后,亲自赶去顾骜的教室,当着所有师生的面,让正在修最后一门课学分的顾骜拆一下邮包。
“顾骜,你的外交邮包,是布热津斯基顾问寄给你的,你什么时候认识了他么?里面是什么东西?”
外交邮包按理是不应该告诉第三方什么内容的,不过刘校长可以看着顾骜拆开来、让顾骜主动自证清白、开释大伙儿的疑虑。
结果就连课都上不下去了。
所有同学一片哗然羡慕。
卢建军:“哇?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先生寄来的外交邮包?怎么会寄给一个学生的?没听说顾骜去美国出差时认识过啊。”
黄勋:“好厉害,布热津斯基先生可是两年前跟领袖谈中美建交的正式使节,居然会给小人物寄信。”
叶纨也咬着嘴唇分析:“当时我可是亲眼所见,黄部长都很敬重对方,没敢单独接待,还请了耿相当主持人……”
也幸亏外交学院高年级生少,又要分专业,都是小班教学。所以也就十几个同学围观而已。
不过正所谓行家功夫一出手,就知有木有。大家都懂行,不仅仅是看热闹,更清楚此次事件的牛逼程度。
顾骜被架在台上下不来,就大大方方拆开了信函,稍微看了一会儿,然后在大伙儿面前挥了一下,以示清白:
“我也不知道布热津斯基先生为什么要邀请,从字面上来看,他是看了我校的《外交评论》创刊号,觉得我们那个毕业课题的成果非常有价值。
他起了惜才之心,希望我取得硕士学位后,邀请我继续去乔治敦大学华尔士外交学院,继续攻读外交与国际关系专业的博士学位。
他信里还说,如果他不再担任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或者国务卿,希望可以当我的博士生导师。因为他已经跟乔治敦大学交流过了,一旦他卸任,乔治敦大学将会聘请他担任某个外交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如果他还要连任,他也会介绍最好的导师给我——
所以,如大家所见,这并不是一封以美国高级官员的身份压人的邮件,只是一个国际关系事务领域的前辈学者,看到了后生可畏的末学后进,想邀请他报考自己的博士生而已。
大家千万不要过度解读,我们都是懂行的,知道美国的政体有很多大起大落,当过国家安全顾问或者国务卿,并不代表他卸任后依然有很高地位。布热津斯基教授这封信,可能只是出于惜才之心,所以写得早了一些。”
顾骜始终都非常平静,极力撇清着自己的牛逼。
就像此时此刻要是有人扑上来抱住大腿狂喊:顾哥就是牛逼!顾哥就是有水平!准国务卿都想收你当学生!
那顾骜肯定会一脚把这个不开眼的家伙踹飞:滚尼玛弊!你才被准国务卿看上了想收小弟呢!你们全家都被准国务卿想收作小弟!老子不稀罕!
顾骜不知道布热津斯基快要倒台了。他现在拉拢自己,说不定也是看了《外交评论》之后,回去哥伦比亚大学找了课件素材对比。
然后担心顾骜会看穿他临时改弦更张搞“十月惊喜”的布局,想拖他下水封口。
顾骜才不想这么仓促地被搅进浑水。
总统结果出来之前的一个月,很多东西一个外国人是碰都不能碰的,被另一派反噬的下场更是可怕。一定要假装没看见,没听见,只是站在远处瞎哔哔骗名声的。
要捞好处也要等尘埃落定之后,反正秘密外交本来就需要两拨,只要布热津斯基被拖死了,他的继任者该干的还是得干。而那时候反方就没盯得那么紧了。
顾骜心内雪亮。
……
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看透这一点的。
所以大多数同学,在顾骜宣读完内容后,依然疯狂地羡慕嫉妒起哄热捧:
“顾骜,你这次是板上钉钉了,肯定会去乔治敦读博士的吧?”
“没想到啊,我们都说咱外交学院虽然牛逼,可惜就可惜在国内并没有学校设立国际关系专业的博士点,咱学外交的,根本没地方读博士。你倒是给大伙儿趟了一条路出来,居然国内硕士拿好,直接去公认国际关系专业全球第一的乔治敦大学读博!”
“以后全靠你提携了,帮咱探探路,说不定我们毕业了也要去考博士。”
“还考什么博士啊!硕士能毕业就赶紧先去当外交官,把县处级待遇熬到手,到时候再停薪留职到乔治敦读个博士,回来再干一年还不是分分钟跨过副司级这道坎。”
顾骜看某些同学越说越不像话,居然有官迷的倾向、当着刘校长的面就敢聊“怎么个节奏深造才最快升官发财”。
这可要不得啊,顾骜必须马上澄清,跟这伙歪风邪气划清界限。
他顾某人读书可从来不是为了升官,甚至可以说视官爵如粪土。
“大家静一静,静一静,不要乱。”顾骜清了清嗓子,“我可没说要答应布热津斯基教授的邀请——他只是请我去读他的博士,又不是命令,他也无权命令。我觉得他的学术观点流于空洞,没有可操作性。而我是实干派,所以我打算拒绝这个邀请——我现在就起草回信。”
此言一出,满场目瞪狗呆。
顾骜居然拒绝了……绝了……了!
美国总统的国家安全顾问,请你在他卸任后去读他的博士,顾骜居然拒绝了!!!
那是绝对、绝对、全球公认的国际关系专业世界第一!
那个上课的地点,可是只要爬到教学楼五楼阳台眺望,就能看到白宫的!四楼看不见!
然而,顾骜丝毫没有理会世俗同学的眼神,就当众拿英语起草了一份字体优美的回函。
内容确实如他所言,以学术理念的不同为借口,婉拒了布热津斯基的邀请。那上面的措辞,简直高风亮节,堪称古代最不畏权贵、不屈节逢迎的隐士。
伯夷叔齐再世,不食周粟,也不过如此吧。
顾骜知道,他这封信,有可能让布热津斯基在最后关头决定是否改弦更张时,更加犹豫不决,害怕背后有未知的捅刀子者。
出于对被揭穿的担心,布热津斯基应该不敢怂恿卡特总统在最后15天里给伊朗人秘密空运武器、换回人质。
不过,既然对方历史上本来就完蛋了,顾骜也没什么心理负担。他觉得顺势而为是最安全的。
“他,居然是因为,学术理念的不同,而拒绝了布热津斯基?外交还有学术理念的嘛?不是谁权力大就说谁好话的吗?顾骜疯了吧,怎么这么坚贞不屈?”所有人都震撼莫名,无法解释。
第250章 看破不说破的艺术
顾骜没想装逼,真的。
他的一切拒绝,只是为了自己的安全。只是因为他知道分寸,所以不想站到一条漩涡中的破船上。
哪怕这艘破船水面以上露出来的部分、装修奢华依然盖过“诺曼底号”;
但水线以下漏了的水密舱,却比撞完冰山后的铁达尼还多。
可惜,正因为很多思考没法告诉外人,所以在围观者眼中,顾骜被硬生生逼出了一个极度高风亮节的形象:
那渊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崇高的人格魅力……
那天课堂上,被刘校长要求当中拆邮包、以及当众回信的事儿,在下课之后,立刻传遍了77级另外三个班级。
然后,就是传向78、79、80三级的学弟学妹。80级的学弟学妹才刚刚进校一个多月,三观尚未定型,对本校前辈英才的能力、人品和成就的认识,都还不成熟,只有一个朦胧的概念。
于是乎,时隔一年多,顾骜再次扮演了学弟学妹的人生导师——
去年的10月份,79级学弟刚刚进校时,钱塘制氧机厂给当时的一机部外事局送了锦旗和一万美金的犒劳物资,也给外交学院送了三千美元的实物。所以学校给顾骜安排了先进事迹演讲会。
往事还历历在目,仅仅一年后,顾骜又折腾出了一桩轰动全校的大新闻,占领了全部新生的认知心智,让他们觉得“在外交学院念到最牛逼,就可以和顾学长那样功成名就”。
简直每一代榜样都不想落下,堪称凶残。
一批批新生就像刚送进养殖场的幼崽,在心灵上被顾骜用烙铁烙下了作为成功标杆的印记,一个病毒式传播的都市传说。
为名所累的日子,是非常痛苦的,需要浪费大量的精力应付那些毫无意义的恭维,还要提心吊胆别拉到太多嫉妒和仇恨。
……
幸好,布热津斯基抛给顾骜的难题,仅仅持续了不到一周,一些安慰的消息,就先后传到了顾骜耳中,让他转移了一部分对坏消息的愤懑。
第一个好消息,是身在钱塘、如今已经成了电子工学院英语/国贸课老师的马风,发回来的。
从马风那里,顾骜得知他3月份的时候布局的两款横版清关游戏街机:射击类的“地球防卫者”、和动作冒险类的“冒险岛”,终于已经彻底搞定一切技术难点,并且投产了。
之所以拖了这么久,与顾骜手下的研发人员们、本身要忙大三的专业课程、提升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即使顾骜想绕过在校生,多雇一些老师来兼职,因为国内的技术人员此前在游戏机领域都是零起步,对摩托罗拉和英特尔的最新芯片用法经验,也不比学生多,所以并不能靠堆资历加速。
所以这伙人6月底结束大三学年、开始放暑假,以及开学后进入大四实习,才总算把全部精力ALL in了顾骜的项目,在如今取得了突破。
样机和试流工艺已经发到了特区、交由韩婷的汉乐电子代工。为此,韩婷的电子厂在仅仅淡季试产了两个月18寸彩电后,又把产线调节了回来,全力投入到游戏街机的生产中。
预计10月和11月两个月,汉乐电子会全力爆产能尽量满足日本市场。自从半个多月前,韩婷拿到了300万美金的期货赚头后,她回到特区后就大刀阔斧颇有不少动作。
一方面增资买入新设备、扩大产能,一边MBO收购中信信托持有的汉乐电子股份。而中信方面,因为财务领域的稳健需求,对韩婷8月份时弄的“斥资100万港币做慈善、吸引媒体宣传企业形象”的行为非常不满。
那些只看数据报表的短视高管,如分管财务的费总、乃至中信总部的杨部长,心脏是接受不了这种激进的豪赌的。他们非常担心由着韩婷决策,会导致赌输了资产价值下降,所以倒也愿意见好就收放出一些股权。
两相夹攻之下,韩婷顺利把自己在汉乐电子的股权进一步提高到了55%,话事权也进一步提升。
所以汉乐电子的产能和控制力方面,顾骜是丝毫不担心的,这已经被打造成了一个属于他的稳固大后方。韩婷从他这儿得到的小道消息赚的钱,不可能不紧跟他的脚步、贴心为他服务。
如果一切顺利,圣诞季的时候可以借助索尼的个人电子设备出货渠道,试水一下北美市场——此前在“吃豆人”、“炸弹人”和“坦克大战”时期,顾骜只是在日本市场打开局面,从未想过靠自己的品牌打入美国市场。
他之所以有这个自知之明,是因为他知道这些游戏对于基础极为扎实的雅达利而言,两三个月之内绝对可以山寨出来。
任天堂等公司抄得慢,只是因为顾骜进入日本市场时,日本根本什么电子游戏街机都没有,任天堂们都是完全另起炉灶。而雅达利只是“没有这种设计理念的街机”,并不是“没有街机”,抄起来时间上自然要快很多。
而这一次的“地球防卫者”和“冒险岛”则不同,这是地球上第一批横版清关游戏,涉及到了对地图画面的实时演算卷动、也是第一次用到了划时代的摩托罗拉68000型CPU,这里面的新技术点比较多,很多软硬件设计都要从头推倒重来,哪怕雅达利要山寨,怎么也能撑过半年。
事实上,在原本的历史上,北美市场81年出现的首款横版清关射击游戏“捍卫者”,就是由一家小公司制作的,照样在雅达利的围追堵截下成功了,可见这里面的研发时间差确实是不容忽视的。
本来么,顾骜对于在美国打出品牌,也是不怎么期待的。毕竟他没有太多的精力和时间去美国亲自布局坐镇,手下也缺乏有关人才和马仔。国家的开放程度也让他不敢多想。
但条件么,总是在布局中不经意一步步成熟的。自从暑假里去了美国、认识了一直失散的表亲,并且发现陆光复居然还跟学弟李开富笼络得不错……
再加上当时陆光复在处理库卡机器人谈判之前、准备阶段时带着顾骜认识了一圈美国电子业的人面。
以及最后,布热津斯基这封请他去乔治敦大学读博的邀请函。
这一切,抽丝剥茧地拼凑绘制出了一副曾经觉得不可能的前景。让顾骜觉得有些事情可以多做点努力和期待。
只不过,布热津斯基的邀请,他是绝对不会接受的,必须另外等待时机,甚至宁可不动手。
……
顾骜的等待果然是明智的。
因为另一条好消息,仅仅在几天之后,水到渠成地抵达了。
那是10月25号,马风通知顾骜那两款横版街机投产后的一周。
消息的来源,是大洋彼岸、刚要完成小制作科幻恐怖片《食人鱼2》拍摄工作的詹姆斯·卡梅隆导演。
如前所述,8月份的时候,顾骜因为只是虚晃一枪、利用卡梅隆的《终结者》项目造势,为库卡机器人的谈判施压。
谈判成功后,顾骜因为钱大量压在石油期货上、没法立刻注资开拍,一度让卡梅隆略微动摇,觉得顾骜并不急切想拍,便自谋出路,找到了自己第一部真正的投资、拍了《食人鱼》。
顾骜当时并不介意,甚至还希望卡梅隆的《食人鱼》扑街后,能敲打敲打,让这家伙有点逼数,拍《终结者》时能更听指挥。
现在两三个月过去,《食人鱼》的拍摄已经完了,就剩后期和剪辑。因为片子还未上映和扑街,卡梅隆的心态暂时还是挺爆棚的。
便在此刻,他被导演工会的阿德曼理事请了过去。
卡梅隆一开始有些懵逼。
想不通自己这个刚刚独力执导完第一部小制作的新人导演,怎么又被全国导演工会的理事给找上了。
难道自己真的这么受重视?
可是到了之后,他才发现情况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
在投票前最后10天的冲刺拜票阶段,供核档候选人李根,居然亲自跑到了供核档人从来不来的加州选区。
确切的说,是南加州选区,专门针对洛杉矶人。
因为加州从建州起基本上一直只投民猪党,就像德州永远只投供核档,另一派的人来了也白来,那都是雷打不动的铁票仓。
可李根却来了,甚至在阿德曼理事的主持下,亲自在拜票活动中,接见了卡梅隆,并且借着卡梅隆的例子,进行了一番公开讲话。
李根的讲话内容,无非是说他曾经也是全美演员工会的领导、对导演工会也很关心。虽然现在从政了,但他会一辈子关心媒体界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福利保障。
最后,李根着重指出了一点:虽然他是一个供核档人,但他始终坚信,某些“自由”不是没有限度的。任何投资人的自由,都必须以保障工作者绝对的人身安全为前提,如果他当选,美国决不允许通过牺牲劳动者生命健康权的激进自动化生产技术。
包括摄影机器人,等。
讲话末尾,他提了一嘴《终结者》,表示希望好莱坞的年轻人们,多拍摄这样有社会责任感的电影,而不是仅仅追求视觉冲击。
讲话效果非常好,整个好莱坞,乃至洛杉矶的400万市民,居然都被李根的讲话感动了。(讲话还要电视转播,不在现场也能看见)
当然,这个讲话的负面效果也是立竿见影的——在南加州的新闻传媒表演类工作者,疯狂力挺李根的同时,北加州硅谷的自动化大佬和程序员们,瞬间把李根视为仇敌。(以下内容转入“作者的话”,免费白送给正版读者,请打开本章说可见)
第251章 毕业
京城时间,11月5日。
太平洋彼岸,美国总统大选的结果已经出来了。
考虑到1980年国内媒体的闭塞,并没有太多人民注意到这个新闻。甚至可以说,三线以下城市的庶民,都不知道美国人要选总统了。
不过,在京城,尤其是在外事部门,这个新闻还是引起了不少讨论。
“卡特完了,惨败。他在最后一个月里,对中东问题的应对太失败了。人质没救回来,油价暴涨一倍,垂死挣扎来不及了,才流露出向邪恶政权妥协的倾向——完全是好处没捞到,名声却白白丢了,简直合众国耻辱!”
“难怪把十几个本来民猪档铁票仓的州都丢了,唉,没戏了。”
“布热津斯基误国啊!卡特这个总统,履历可以说很清白了,不干坏事也不干好事,懦弱无能,如果不是外交领域的惨败,本来不至于的……”
外交学院也是对外国风向最敏感的单位,同学们自然是人人都在茶余饭后讨论这事儿,各抒己见指点江山。
不过有了顾学长的课题珠玉在前,这些学弟学妹也就只有放放马后炮,拾顾牙慧了。
很多大一新生本来是不看《外交评论》这种期刊的,他们还没到这个水平,结果愣是每天在食堂里被灌输了一水儿的顾氏分析。
顾骜婉拒布热津斯基读博邀请的决定,也逐渐被更多人理解。
包括刘校长,都不再逼他。
本来么,站在刘校长的立场上,半个多月前布热津斯基那封学术邀请函,刘校长是非常热心想怂恿顾骜接受的——
这种接受,倒也不是说刘校长觉得接受的决定对顾骜本人能有多少好处。因为刘校长也已经预料到,布热津斯基有可能药丸。
他只是为了学校的利益,希望给外交学院的毕业生去乔治敦大学继续深造打开一个缺口。
因为很多美国顶级大学,在决定是否与中国的大学建立长期人才交流机制时,都是有很大偶然性的。
如果第一批机缘巧合被请去的学生表现好,那么将来很有可能形成制度,为后续多年的学弟学妹都造福。
举个例子,就像顾骜前世那个时空,浙大和斯坦福、UC伯克利有交流名额。
但这套机制其实是90年代末邱成彤院士牵线搭桥、斡旋来的首批原始名额。如果当时那批学生后来表现差了,说不定就成了一锤子买卖。幸好他们表现好,后来斯坦福和伯克利才每年都给浙大名额,成了惯例。
顾骜如今的角色,也是一样的。布热津斯基邀请他读博,是“特事特办”,他这块试金石表现好了,就说明中国的外交学院学生质量都是过关的,才会演变成惯例。
只是,这次卡特和布热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