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80当大佬-第2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游戏机公司捐款做善事那些成本已经去掉了,摩纳哥那边那些一年两三千万美金的脏钱顾骜也没算进去,因为那些钱将来时机成熟迟早也是要捐掉做善事的。)
如今拿下了王安电脑,顾骜也有时间坐下来好好捋一捋。
香积电85年底投产的,夏为是今年也就是87年年中才投产的。按照半导体五年没利润、通讯业两三年内没利润来算,这些公司要走过输血期,进入爆发期,基本上都要等到1990年之后了。
未来的三年里,要摆脱只有游戏机公司为首的泛娱乐产业产生利润的窘境,关键就看顾骜能不能把王安电脑尽快改造到恢复盈利能力。
个人电脑产业,快速产生利润的能力,还是比半导体芯片产业和通讯电子产业要快不少。
尤其是王安电脑本来就是在全美有七八百万台商务办公用机的市场占有量、在欧洲市场也有一两百万台的占有率,相关圈子里口碑和知名度一直是行业第一。
之前王安颓势,无非是因为王安本人重病之后,将近两年的新产品开发计划停滞、无人有能力统筹推进。
现在到了顾骜手里,顾骜要钱有钱要资源有资源,甚至还能协调到很多外协,把换代产品补上之后,给王安电脑续命到转型完成,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顾骜估计,在王安的新一代产品问世后,到相当于历史上微软的WIN95操作系统出现之前,这几年都是王安可以盈利的好日子。
这是有历史依据的,因为历史上1988年麦金塔二代电脑出现后、一直到WIN95出现之前,苹果公司就活得不错。苹果在乔布斯走后的第一波衰退,历史上是96年才彻底爆发的,然后持续到21世纪初、乔布斯回来弄了IPOD为止。
毕竟MS…DOS的市场竞争力,跟后来的WINDOWS系统还是完全不能比的。
既然历史上苹果可以在这六七年里大赚,到了顾骜手上重整的王安自然也有机会。
当然了,这么干的前提,肯定得把历史上苹果公司的位置给卡了,不然在开放式操作系统的大潮冲击下,一个地球怎么还容得下两家封闭式操作系统大牌。
“既然私有化完成了,这几天就给王安的全部高管开个会,讨论一下研发计划。我们的目标很明确——新一代电脑不能再仅仅局限于办公软件这么狭小的功能范围,我们要全方位超越苹果,而不能仅仅满足于现在这样、只在商务办公方面优于苹果。”
第798章 死在襁褓中的OFFICE
11月21日当天,顾骜就提交了宣布私有化完成的申请(当然只是申请,具体是否宣布,什么时候宣布,这要看美国证监会的审核情况)。
不过后续未满90天的这段时间里,股权持有者还是可以按照顾骜的要约价继续卖出的,要到90天满后,那个要约才作废。
是否立刻宣布私有化,区别只是在于是否立刻从股票的二级流通市场退出——
因为如果你不宣布私有化完成,不立刻退市的话,假设后面的70多个交易日里,还有非常爆好的利好消息,能让王安电脑在流通市场上的股价暴涨好多,超过50%,那么那些最后的钉子散户股民,就能选择用一个更高的价格,也就是市场时价来卖出。(因为那个时间点上的实时股价,已经超过了顾骜给出私有化要约时的基准价、加50%溢价了)
而宣布私有化完成、正式退市后,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流通市场价了,剩下的钉子户要卖,就只能按照顾骜发出的要约价卖,没有备选项了,后续70几天里王安是利好还是利空,跟他们都没关系了。
要是这70几天过了还没卖,将来又想卖,那就走非上市的普通有限公司内部股权转让谈判的路径,一事一议单独谈判。
所以,最终因为持有流通股而保持王安电脑股东身份的那些人,总持股比例肯定是会低于4%的。
倒不是顾骜不愿意让股民分润哪怕一丁点利润。他主要也是嫌弃外部股东人数太多、太散太杂乱的话,将来公司管理不方便。毕竟原先在二级市场上流通的时候,买了王安股票的人可能有几万几十万,好多人都只买了几百几千股。
尽量大浪淘沙一遍的话,把这些散户小股东人数压低到几百个甚至几十个左右,每人要持股的话至少持有几万股,把几百几千的小虾米都滚蛋,看着就清爽不少。
顾骜是跟彼得森交代过“只持有64%,不再谋求更大的持股比例”,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不想优化股东股权结构。
哪怕他自己不再多买,他也会往王安电脑安插新的高管、新的CTO、CMO、新的技术研发部门负责人。同样,也会把原先爱德华米勒时代和王列时代尸位素餐的辣鸡们清扫掉一批。
虽然过去一年半的经营颓势,主要是CEO的责任,但跟着CEO干的高管也不是完全无辜的,肯定有不少佞幸庸才,该掺沙子肃清的还是要肃清。
内部管理层股,虽然还是11%~12%的比例,最高不超过15%(如果最终能把散户股民全部赶走、并且鼓励管理层都出资买下那部分散户股的话,理论上可以达到15%)
但这11%~15%的分配,是会产生大刀阔斧的变化的。
一番整顿之后,到12月份,曾经的散户股东人数,被压低到了惊人的只剩将近200人,持股最少的人也拥有一万股以上,也就是至少价值十万美元的股本。
这将近200人累计持有王安公司大约2%点几的股份,按照私有化要约时的报价,总价值三四千万美金,相当于人均20万美元,可见真正穷的零碎小散都已经被赶走了。
13%的管理层股,在一番重组后,留在王安公司旧高管们手上的,大约是6%,还有7%则是给了新回来的约翰·钱伯斯等人,以及顾骜掺沙子的新高管。
这些人里,钱伯斯之流是靠去年离开公司时、抛售股份得到的现金,重新购入的。这些人都赚翻了,因为他们走的时候王安电脑股价还在高位,如今重新买回来,哪怕是按照私有化溢价买,其实也只花了相当于去年走时四成的价格。
约翰·钱伯斯去年离开的时候,只有不到公司1。5%的股份,现在回来后立刻买到了3%,还有好几百万美元闲钱多出来了,简直人生赢家。
至于那些完全新来的沙子,就找别的渠道融资凑钱买下股权了,有些是靠着在天鲲数年的积蓄,或者是置换。还有个别去找了卡宁汉融资,答应了一些比较苛刻的条款。
卡宁汉是王安当年的联合创始人,也已经60岁了,顾骜收购之后,自然不需要这家伙来管理,不过对于他的钱通过代理人重新投回王安公司,顾骜还是不反对的。
……
顾骜把王安电脑上上下下都整顿清爽的同时,在旧金山的王家别墅,王安也在关照自己的儿子,别再贸然乱来,安安分分过日子。
“阿列,有些话,今天要跟你摊牌了。我知道你跟顾骜相处不好,所以,以后你也别想着在公司谋求什么管理话语权了。
顾骜目前依然只是做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总裁和高管都是他的人。董事长的头衔,他重新让给我了,我知道他打的是什么主意,他知道我什么都管不了,只是需要我的威望来镇住过渡期的场子,不过我的身体,这个名最多挂三年,或者两年,我肯定就要卧床不起了。
我将来不行之后,你就拿着咱家族的21%股份,好好坐享分红吧,什么都别管。家里的现金资产也好,将来几年的分红积蓄也好,如果你想做点事情,你自己开一家新的公司,为王安电脑提供配套服务吧。
我建议你是开一家软件公司,我看过了,你的才能做不了供应链太复杂的生意。做软件外包的话,市场也好,需求也好,都不用你过问,你就看王安电脑缺什么,有什么需求,帮忙开发,针对投放。公司里还有那么多门生故旧,总会照顾你生意的。”
王安说话有些气喘,显然是最近的操劳,让病体愈发沉重了。
王列心情郁闷,表情颓丧,却也不敢违逆父亲了。最近的起起落落,打掉了他的锐气,加上他也确实不想在顾骜手下做事,不得不承认父亲的想法是最照顾他面子的。
王列只是对操作性层面还有些怀疑:“可是,做软件外包商,有前途么?最终还不是要仰人鼻息?”
他之所以这么想,还是因为80年代末的行业氛围,没有那么开放。
在两年多前,IBM和微软联手喊出“开放式操作系统个人电脑”的概念、把大旗打起来之前,业界是极少有专门的电脑软件开发公司的。
当时的软件都是依附于硬件平台,比如苹果麦金塔电脑的软件都是苹果公司自己开发的,王安电脑的办公软件也都是王安自己开发的,最多是交给固定合作的软件外包商。
而“一个软件开发商,同时给N多电脑平台开发应用软件”的情况,是比较少的。
王列显然是怕将来顾骜不给他单子、不让他当外包商时,日子会很难过,所以犹豫不决。
王安听了,却气不打一处来,颇有几分恨铁不成钢。
“我就说你不是个有战略眼光的料!此一时,彼一时。85年,IBM和微软联手的时候,我就看出来了,未来的软件公司,是可以跟硬件公司彻底脱钩,自力更生的。
要不是我身体不行,我还真想往细里琢磨这里的生存空间,可惜,岁月不饶人呐。栽培了你两年,结果你连这样的大趋势,都看不明白。
我也不会对你要求太高,咱王安的招牌,原先在什么领域最有号召力?商务办公!将来你开了纯软件公司,别的都可以丢掉,但WPS这块,你要深挖。
目前我们的办公软件,只能做做文档做做报表。但是个人电脑性能的爆发期就在眼前了,未来肯定是图形、音频多媒体结合的天下。你有那么好的市场基础,就不知道往做电子幻灯片、做音视频展示方向发力么!”
如果顾骜此刻在场、听到王安这番话的话,肯定会惊叹于王安的远见卓识、眼光老辣,不愧是让IBM都忌惮了20年的男人。
在1987年这个时间节点上,王安电脑的硬件研发虽然走了颓势,但其WPS系列软件,在全美乃至欧洲办公精英们眼中的地位,依然是如日中天的。
眼下王安WPS系列的覆盖范围,大致就相当于后世微软的WORD和EXCEL(当然是比较原始版的、功能还不太全面的WORD和EXCEL,自动化便捷化程度没后世那么高)。
而后世OFFICE系列软件里的其他部分,眼下都还不存在。毕竟如今没有互联网,也就不需要OUTLOOK这样的电子邮件办公软件,也不需要FRONTPAGE这些做网页的办公软件。
王安再牛逼,也不可能看到未来互联网电子商务和交流的办公需求。但他至少能根据这几年个人电脑性能的爆发,看出幻灯片等多媒体新应用的前途。
也就是说,后世微软OFFICE系里的PPT功能,王安是看得出其前途的。
历史上,王安中道崩殂了,也没法静下来指导儿子,加上王安的硬件平台倒了,那些附着在其上的软件尝试自然也成了空中楼阁。
现在,顾骜把硬件的命给续上了,王安反而超脱出来,看得更远了一些。
就算将来主导不了全人类的个人电脑市场,但要是能继续主导全人类的办公软件市场,那也算是他自己死而不朽,青史留名了。
王安并不知道,他在这样机缘巧合之下,就把WPS系列的命给续上了,而且实现了在办公软件领域,对未来微软的OFFICE系列的继续压制。
第799章 两条腿走路
王安教训好了儿子之后,次日就抽空把他的计划跟顾骜说了。
乍一听到王安的安排时,顾骜还是略微懵逼了一阵的:
“你打算让家族势力彻底退出目前的公司、自立门户专心搞WPS软件?”
顾骜不能不惊讶,毕竟在他看来,王安是不会舍得离开他亲手创立公司的事业的,也不会舍得让他儿子彻底离开。
虽然王家人还持有公司的一部分股份,可以选择不管事只分钱。
“我想明白了。”王安语重心长地叹息,“我的崛起,我之所以当年能压过IBM,不是因为我电脑做得比IBM好——IBM是电脑行业的霸主,从巨型机到小型机,服务器,他们霸主了几十年了,至今没有人要超越他们的迹象。
我,只是在个人电脑这个细分领域,侥幸领先了IBM,并且把这个领先保持了十几年。
但是,做人要有自知之明,要看的清楚。在个人电脑领域领先,这只是结果,是外在表现,不是原因。背后的原因是,我擅长做商务办公型功能的电脑,我善于满足高端商务精英的需求。
只不过,从1974年以来,过去的12年里,个人电脑的性能瓶颈受限,最适合它发挥的场景就是商务办公,所以我恰好天赐其便,暂时坐上了行业第一的宝座。
但是,CPU,内存,硬盘这些性能每年都在飞奔前进,个人电脑即将进入多媒体爆发的时代,在未来,商务办公只是个人电脑功能的一小部分。我的能力区间和年纪,注定了我们王家人不可能再开拓了,开拓是你的责任。
整机,已经不适合我们的奋斗方向了。我们就几辈子做好商务办公软件,成为未来多媒体整机某一方面功能的有机组成部分,才是最好的选择。我虽然不炒股,但我觉得巴菲特有一句话说的不错: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
顾骜听了,不由得肃然起敬。
王安这人,自知之明的眼光,真的是非常了得。
当然,王安能够看到这一点,也要感谢顾骜把他们家从第一大股东的位置上赶了下来,让他有机会跳出此山中、横看成岭侧成峰地旁观者清一下。
如果没有顾骜把他赶开那个位置,王安本来是要当局者迷、一直迷到死的。
“你肯这么想,那真是太好了,我相信令郎一定可以成就一番新的事业的。我也省了点心,不用太操心将来新一代的产品,没有配套的办公软件了。”顾骜豁达地说,不过也不忘补充一句敲打。
“不过,还请王叔谅解,既然你们是要在软件方面自立门户,我也不可能完全把希望寄托在一个篮子里。首先,将来采购了你们的软件后,我们是要自己做多国语言化的,未来我们不会仅限于欧美市场,还要适配更多语种的办公环境。其次,我们也会引入一定的内部竞争,可能会有两个团队,各自独立设计,最后评比优化、小范围投入市场测试反馈结果。不过你放心,我绝对是择优推广,不会看软件是出自谁手。”
在研发环节就搞内部竞争,这在87年绝对是罕见的,因为软件业眼下还没有形成垄断的超级巨头,光是外部其他公司的竞争,就足够鞭策软件开发者不断前进了。
后世内部竞争激烈的,主要是腾云这样的公司,已经形成垄断了,才自己搞自己。
要不就是华为那种因为供应链安全问题,需要备胎计划的,所以搞两套,一套留着。
但顾骜却很有眼光,他知道他接手之后的第一代乃至第二代电脑,都还需要这个过程。
因为一旦面临微软的开放式操作系统竞争后,如果封闭式操作系统品牌的生态还没起来,来捧场的外部分包商可能不够。这样,指望自然竞争是不可能的,不引入左右互搏的内部竞争,就有可能把比较残次的产品放到市场上去。
当然了,顾骜也不会盲目持续竞争,那样既会过度浪费资源,也会导致消费者选择困难、不够简洁。
试想一下,要是一群消费者,在官方的软件销售渠道里,同时看到一个OFFICE和WPS,然后各自做了不同的选购,将来却要面临不同的优化方向、不同的用户习惯,万一用到后面不顺手想换,还要付出重新学习的成本,那肯定会失人心。
办公的东西,简洁统一最重要,这是工具,不是游戏,工具要的就是垄断和标准化,而不是花里胡哨可玩性。
所以,这种内部竞争,应该是只持续到小范围试点投放结束后、分出优劣胜负,就立刻中止。
然后All in支持那款在小范围试点内测时表现胜出的产品。
这种思路,有点儿像后世互联网时代的A/B测试和“尽快投放,快速迭代”研发思路。
A/B测试这玩意儿,不是互联网行业圈内人,或许不太了解,稍微说几句。
这玩意儿主要是FACEBOOK的小札用出名的。在21世纪初之前,软件行业是比较讲究理性设计的,早期研发完成后,后续的测试也是很严谨的,基本上项目经理怎么要求怎么来,跟设计不符的就是BUG。
但是随着互联网产品更多偏向娱乐消费和社交,偏向“体验”之后,其实最初设计得太严密就不是好事儿了。因为100%项目经理前期论证的模式,只适合那些对错分明的问题。
可是体验这玩意儿,是没有对错的。就像很多公司的测试部门,对着TEST CASE的时候,你能说出一个功能错没错,但你说不出一个功能漂亮不漂亮、舒服不舒服。
这玩意儿太主观太见仁见智了,你指望不了项目经理每次都跟主流审美站在一起,所以哪怕你希望你的人都跟腾云的工程师一样,“每次都刻意站在小白的立场上换位思考”,也不一定奏效。
这不是同理心的问题,而是精英是无法靠意淫来意淫出小白究竟是如何想得。
后世大约06年前后,FACEBOOK流派开始扩散出来的A/B版测试,这时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工具了。它不需要项目经理再去设身处地把自己装作小白,而是直接把好几个各抒己见的外观、UI更新内容,小范围投放给几千几万个用户去用。
比如,当时几千万的FACEBOOK用户里,会有千分之一随机收到一个升级提醒,要升级他电脑上的FACEBOOK客户端(后来是手机上的APP),而事实上,他们不同的人拿到的是不同的测试版升级文件。
最后统计一两周,看哪个版本大数据表现好,就统一确定升级成这个版本,这招大约在09年前后,就逐步扩大到所有互联网巨头了,大家都不再去花心思揣摩“什么才是真小白”,从此都开始借鉴A/B版测试这种研发方法。
直接让大数据告诉大家什么才是真小白吧。
至于前文说的“先行推出、测试市场反馈,再快速迭代”这一招,只是A/B版测试的前置思想基础,这个手腕90年代末腾云就在用了,那个是加快调试和响应周期用的,让你测试不太充分就先投放市场。让市场反馈你有哪里不行,再快速升级,就省掉很多测试工程师的工作量。在这个基础上,如果一次升级的内容不一样,有好几个对照组,那才是“A/B版测试”。
对于即将到来的1988年,眼下的微软工程师们都还是很端着架子的,他们绝对理解不了这样的研发方法。
而且以现在商业机密的扩散缓慢程度,只要顾骜保密工作做得好,同时不对内解说这个方法的好处,这些先进的研发管理思想,保密到互联网诞生,估计都是可以的。
(历史上FACEBOOK的研发管理思想,都花了两三年才蔓延到所有行业巨头,那时候信息比现在灵通好多倍。)
只不过,因为如今还没有网络下载那么便捷的软件升级渠道,所以顾骜没法通过远程的操作模式,大规模使用小白鼠。
但这都只是技术手段上的问题。顾骜完全可以稍加修改,弄成只在公司核心势力范围的地域内,找关系最铁的渠道经销商,和最脑残粉的铁杆用户,来当A/B测试的小白鼠。
当然,为了把这个制度长久稳定地运行下去,消费粉丝激情肯定是不行的,必须给好处反馈。比如那些主动用测试版并且报BUG、反馈意见的用户,将来可以得到免费获得正式版、不用购买的好处。
相当于是用测试劳动换来的软件使用权。
这些都是后话,暂时还没实施呢。
……
跟王安的转型谈判,还有最后一个细节问题要解决,那就是原先顾骜已经收购了王安电脑的大部分股权,而王安公司的品牌资产,无疑是这家公司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顾骜前前后后花了12亿美金,这里面大部分的钱就是为了这个牌子,以及牌子背后的市场认同、消费者惯性。
现在王安要拆分一家他自己家人掌控的纯软件公司,那就面临着依然要用王安的名字,和WPS这个系列软件的品牌权利。
第800章 新开发计划
王安这个名字,王家人要继续使用,倒也罢了。
毕竟这是一个真人的姓名,不是纯粹的商标,你还可以打打擦边球。
只要LOGO和UI设计,跟注册的“王安”显示不同,不会混淆,你要用那两个字,按照美国法律还是允许的。
不过WPS这个名字,王安的新软件公司于情于理都是无法使用的,那是侵权。你公司大部分股权都卖给了顾骜,怎么能一瓜二吃呢?
这就需要谈一谈钱,或者是割让几个点股份。
双方最后博弈,王安提出了一个比较干脆地条件:“我愿意从目前总公司的21%股权里,拿出5%,转让给你,换取将来成立一家新的纯软件公司后、在办公软件这个细分领域,继续使用王安和WPS的品牌。当然,我可以保证,将来这家依然带着王安名字字样的新软件公司,绝对不会再越界经营任何硬件产品。如果我死之后,我的后人要经营电子硬件,那么我也不会让他们用我的名号的,他们重新成立新公司好了,当然我相信他们不会想要再经营硬件生意了。”
5%的目前公司股份,看起来是挺大一笔钱了,毕竟顾骜此前拿下六成多股权,总共也就明里暗里加起来花了12亿美金。
那么这5%,也相当于一个亿美金了。现值,不考虑未来增值。
但考虑到,王安公司目前确实没有最新的竞争力产品,科研实力也都是被顾骜掏空的,其最大价值就是品牌,所以拿出1个亿美金的利益也不算过分。
顾骜想了想:“6%吧,现在一切安稳了,我也就顺便凑个70%持股权,绝对控制。你留15%。你多花的这个1%,我允许你从目前公司,把曾经开发WPS的软件技术骨干人员挖走,而且可以把此前所有WPS的软件权利授权给你共享使用。至于其他占股累计15%的小股东,我去给他们一点现金补偿,股份就不分给他们了。”
王安从目前的公司抽离一些品牌资产使用权出去,理论上是瓜分了全公司的利益,所以这部分利益的理论受益人,不光有顾骜,还有公司的其他小股东。
只不过其他所有小股东加起来,话语权也不到顾骜的四分之一。所以,顾骜就帮他们决策了,给其他人现金补偿。
王安让渡的这价值1亿美金的股权,顾骜照单全收,然后这部分原本应该五等分左右,顾骜占四份,其他小股东占一份。
现在实际操作中,则相当于顾骜给其他所有小股东累计额2000万美金的一次性现金分红。(基于出让公司无形资产使用权,所获利润的分红)
跟王家人之间的纠缠,也就彻底搞定,从此王家退场。
……
王安回去养病之后的次日,顾骜终于可以抽出时间来,给王安电脑的全部技术和项目高层,牵头开个项目会议。
从全局高度,规划一下新一代个人电脑的研发进度。
事实上,自从私有化进程完成之前,一些立项阶段的准备工作就已经做下去了。
甚至在更早之前、天鲲公司靠着这一年来从王安被挖角的技术骨干,配合天鲲系研发团队本身做游戏机系统的经验,和使用摩托罗拉68000系CPU的丰富积累,也把很多论证性的尝试展开了。
公司里非常中国式地挂了“奋战300天,拿下新一代”的标语,所有研发工程师都被额外要求加班,当然待遇是非常高的。
骨干工程师不想加班、或者要引起劳资纠纷的。只要不是非常高难度、非用美国人不可的活儿,那就挪到中国去,外包给天鲲在钱塘的研发总部。1987年的中国人是非常乐于在拿额外高薪的前提下加班的。
大家心里都有一个底:300天之内,结合王安的遗产和天鲲对摩托罗拉系CPU的应用经验,拿出可以制霸新一代用户需求的个人电脑。
目前最底限的目标,是要全面超越同样计划在明年、也就是1988年推出的苹果公司麦金塔二代(MAC II)电脑。
如果是王安当年全盛的状态,王安本人也精力旺盛、眼光敏锐,这一点自然是可以做到的。
但因为王安的老迈和这两年交接管理者的无能,落下了不少功课,导致顾骜接手前,王安公司的电脑研发力量已经明显落后于苹果了,所以这个任务看起来稍微有些难度,要非常努力才能实现。
毕竟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从此以后王安公司也没有再成功推出任何次世代电脑。1987年王安的股价总市值虽然比苹果高,但那是品牌提供的,不是技术提供的。
项目会议之前,顾骜先召见了他从天鲲调来协调的舒尔霍夫,以及在王安电脑临时挂了代理总裁头衔的约翰·钱伯斯。
约翰·钱伯斯当初离开王安、投奔顾骜之前,就是CMO的头衔,这次回来之后,顾骜要任用亲信,奖励首义,让钱伯斯高升一下也是自然而然的。
不过,顾骜并没有打算让他太轻易就拿到CEO的头衔,所以目前钱的头衔还是COO,主持日常工作,包括这次的新产品项目。
顾骜也明示了,代理的考察期是一年,只要这个项目完成得好,明年产品上市后全面完爆苹果公司的麦金塔二代,那么钱伯斯就能当CEO。
至于舒尔霍夫,一直是天鲲的总裁,当然不会来王安任职了。
顾骜之所以让舒尔霍夫临时来王安做全面协调工作,那是因为王安公司此前跟摩托罗拉合作不够多,对摩托罗拉系CPU和其他芯片的使用经验、驱动接口编写积累太少。
而天鲲从83年做初代游戏机开始,就是一直使用摩托罗拉的68000系列CPU,所以有舒尔霍夫统筹,王安这边的研发部门才能充分、快速地对接。
总的来说,就是新电脑的硬件配合、驱动程序编写、优化,主要靠天鲲的研发实力。
而王安公司的旧研发团队则负责除了驱动和软硬接口以外的其他开发工作。
分工明确,并行推进,井井有条。
连顾骜自己都感慨,自己实在是一个善于充分利用资源、优化整合资源,做到强强联手的高手。
哪怕他自己一行代码都不写,光是他在项目的战略资源配置方面的高瞻远瞩,就算得上同时代科技公司老板里的翘楚。
……
“老板,我们的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得很顺利,目前硬件所需的元器件都已经全部选定、进行电路设计的初步整合了。摩托罗拉公司以及其他供应商,也都把全部所需的数据接口指令集整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