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回80当大佬-第1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因为王安电脑公司是上市公司,86年的时候,王安市值巅峰时,王安本人持有的股份,就值20多亿美元。86年10月王安来华访问的时候,还得到了伟人的亲自接见,跟伟人面对面座谈的照片登上了《人人日报》头版。
顾骜的天鲲娱乐,今年的销售额,已经可以跟王安电脑在一个数量级了,大约可以达到王安的一半。
而今年顾骜的游戏机出货时间,其实只有七个月。
所以如果以1984年的全年数据来比,明年天鲲娱乐营业额肯定可以超过王安电脑。
只不过顾骜至今还是一家普通的有限公司,没有复杂的股权架构,更没有上市,所以他无法靠股市市值营造一个虚高的个人名义财富罢了。
有了这么重大的利好,包丞丞这阵子给顾骜打的越洋电话也多了不少。
顾骜回到华生顿,几乎每隔两三天都能接到一个。
无非是聊一聊年初的时候谈妥的“成立一家代工摩托罗拉网络侧设备的厅局级国企”事宜,如今因为种种有利形势,审批流程加快了些;上报的人事安排,通过率也流畅了很多。
部委想设立一个厅局级的下属单位,是要上报到院里决定的,部本身无权自行决定新增那么高级的单位编制。
本来靠部里自己推动,估计年底才能彻底有眉目,现在估计三季度结束的时候,就能敲定,只等顾骜从基辛格这里毕业。
顾骜也完全可以想象,将来部里肯定会另外派一个级别比较高、底子比较硬的二把手进来分管财务工作,监督经营者不会关联交易、侵吞国有资产……
不过顾骜不在乎,因为他本来就不需要关联交易,也绝不会侵吞国有资产。以他的身家犯不着,不需要做任何有原罪的事情。
这个安排,只是给双方各自一个台阶下,面子上好看。国家不会被认为卸磨杀驴,顾骜也不至于忘恩负义。
这家企业的架构,也在多次斡旋协商后,调整成了“75%国资、25%由摩托罗拉公司以技术、设备和授权出资”,经营决策权归中方,摩托罗拉可以得到分红权。
至于让顾骜回去担任机关公务员的安排,部里已经再也没人提了。
生意闹到这么大,所有人都心知肚明:要么给顾骜一个足够级别的国企领导职务过个渡,要么就直接放顾骜自行下海吧,没有第三种可能性了。
到时候,顾骜完全可以把天鲲等电子行业相关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转给姐姐顾敏(当然股份是不转的,只是把法定代表人转过去)。
然后把传媒产业相关的一切法定代表人转给萧穗。
如此一来,他就绝对符合回国过渡一年的法律要素了。
因为84年讲话后的政策,国企经营者跟国家机关官员的要求尺度差距是很大的,至于法律,更是空白得不能再空白。国企经营者持有其他股份是没关系的,只要没有关联交易方的经营权就不犯错误。
至于把一部分生意转给韩婷和米娜,那是基本不可能的,顾骜只能在女友萧穗和姐姐顾敏这两个白手套之间选。
毕竟他和米娜她们的关系,是不能公开拿来说的,乱转法定代表人只会闹得满城风雨。
当然已经在钱塘经营了一年多的“红牛”是个例外,红牛本来对外显示就不是顾骜的生意,米娜到时候离开体制,要以合理价位收购完全是没问题的。
……
“谢谢包叔,我知道了。哦,老任这半年给摩托罗拉做基建安装表现还不错啊?预算节约率和施工进度,都超出了邮电部的任务指标?邮电部还给部里来函感谢了?这么说,到时候提拔老任给我当副手、处理一部分日常工作的人事建议,部里算是通过了咯?哦,不仅通过了,还到院里备案了?包叔您真是能耐,那么难的事情都能跑得下来。”
7月下旬的某一天,顾骜一大早,就在华生顿的别墅里,收到了包丞丞的最后一个通报电话,得知了几项喜讯。
顾骜当即在电话里表示回国之后跟包叔好好聚聚,感谢一下,然后挂断了电话。
一切都按照他的计划,进行得非常顺利。
年初被他提携、获得了给摩托罗拉公司做寻呼站基建施工项目的任正义,超额完成了任务,已经以低于预算不少的价钱,完成了在沪江主城区的布网。
因为电子工业部上下的努力,国家对无线通讯电子产业的重视程度也有所提升,并且提前愿意扩大国内市场、以求让国际巨头看到更多的市场前景,加大在华投入、争取更多技术转让/授权筹码。
作为交换,今年下半年粤州市会成为国内第二个引入摩托罗拉寻呼站业务的城市,任正义将会带着主力人马转战南方,明年年初,则会轮到京城。
只要任正义在这些工程上本本分分立功,将来升一个相当于团职的副手,给顾骜料理国企这边的日常事务,阻力和不服也就会小很多。
计划通。
挂断电话,顾骜看了看时间,还只是早上6点多——因为京城和华生顿刚好12个小时的时差,包丞丞其实已经是刻意压到下午6点多下班才给顾骜打电话,算是为了顾骜的事儿加了会儿班,如果他不肯加班的话,恐怕就得凌晨四点多把顾骜吵醒了。
一大早刚醒就处理了那么多事儿,顾骜也一点困意都没了。
趁着脑子清醒,他思如泉涌,修改了一遍手头的《论中国》第12章书稿,时间还有得充裕,他就决定准点去基辛格那儿上学。(注:因为基辛格提前写了《论中国》,所以这本书一共只有前15章,后面3章没了。)
读博以来,他是很少准点上学的,大多数日子,都是基辛格已经在那儿上班,他跑去汇报一下、聊聊学术心得和收获,氛围很宽松。
因为不想惹人注目,顾骜选择了自己开车,驾着那辆胖迪亚克火鸟来到乔治敦。
基辛格教授上班居然很早,看到顾骜来交稿还有些诧异。
“最近生意不错嘛,居然还记得准时交稿。”基辛格也不起身,就坐在办公桌前调侃了一句。
“生意永远都做不完,能跟着您读博士的机会可不多,我不会耽误学业的。”顾骜很礼貌地尊师了一下。
基辛格一边伸手拿过顾骜的稿子,推了推老花眼镜,凝视许久。
“稿子还不错,至少我让你着重调研的点,都完成得还行。”他把稿子往桌面上一放,直截了当开口,“书稿我慢慢再看,你最近忙么?”
顾骜:“忙,不过您有什么吩咐尽管说。”
基辛格:“那你忙里抽空琢磨琢磨吧,明年1月份,我就退休了,你也毕业了。你应该知道,华生顿的‘旋转门’圈子里,学界身份的人,给政府提供某些智库意见比较方便,但如果变成了商业咨询公司的咨询师,至少有些方面的话就不适合说了。”
基辛格先铺垫了一下近期局面的基调。
在美国,商业化运作的智库公司,也是可以给总统和政府提供咨询意见的,但这些意见主要停留在对外经贸合作、投资风险评估。一言以蔽之,都是商业经济领域的咨询。
而政治、外交、军事领域的咨询,大多数都是非营利性的智库,以及乔治敦大学华尔士外交学院这样的单位承接的。
顾骜琢磨了一下语境,主动分忧道:“您是想临走之前,再在李根那儿扩大一下自己的影响力、让他们多记住你几年,相信你的眼光始终保持在美国最高水平?”
基辛格居然有点抹不下老脸,强调道:“不是为了我自己!在华尔士外交学院待了几年,为国做点贡献不是应该的么?”
“明白,了解。”顾骜心领神会,不再说那些让对方尴尬的直白话。
华生顿这种地方呐,要想让总统遇到问题想起你,就得时刻刷刷存在感。哪怕是曾经建立过再大功勋的人,要是冷板凳两年,圈子里威望也就不剩多少了。
毕竟,一朝天子一朝臣,两年时间都够换一拨新国务卿了。
对于基辛格来说,则还有更加现实的考虑——一直到今年3月份为止,当时任上的国务卿是黑格。而黑格是12年前从基辛格的助理做起,进入外交界的。
换言之,基辛格虽然已经离开政界五六年,他曾经的副手却在当国务卿。
但是,3月份黑格离职了,现在新上任的国务卿是乔治·舒尔茨。
基辛格的威望余热,正在衰退。
第498章 云谲波诡
顾骜前世对乔治·舒尔茨这家伙不怎么熟悉。
不过如今都在乔治敦念了两年国际关系了,对于美国外交圈子里的人面已经是了如指掌。
乔治·舒尔茨4月份上任国务卿,如今过去了三个月,属于刚刚把情况彻底熟悉、接手,新官上任三把火的阶段也过去了。
舒尔茨这人,跟基辛格也算有过两年共事的交情——当年基辛格当国务卿的时候,舒尔茨当了两年财政部长。
不过总的来说,这种同僚关系还是比较泛泛的,跟基辛格·黑格之间的交情不能比。
顾骜并不知道,历史上舒尔茨会是一个任期比较长的国务卿,能一直干五六年,也就是陪到李根总统卸任为止。
而基辛格虽然不能预知历史,但他凭借自己在外交事务方面的老练目光,已经看出舒尔茨的外交路线、手腕,与李根总统所欣赏的那种相性非常契合。
观察了三个月后,基辛格已经敏锐地觉得,舒尔茨很有可能一直陪李根干下去,直到李根总统任期结束。
这样一来,就很有必要下注,重新刷一刷老资格的存在感了——基辛格这家伙的眼光贼精贼精,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儿。
如果根据他此前三个月的观察,没觉得“舒尔茨堪当大任,能够长久”的话,那他是不会轻易去结好的。
不过现在看来,要想后面几年在咨询界过得滋润,在舒尔茨继任后,发挥一把余热,在外交领域创见性地立点功、预防性地解决一些危机,让他们注意到基派势力的闪光点,就是非常必要的。
顾骜捋清了导师的思路和利益所在后,诚恳地说:“这事儿我会放在心上的,尽量找机会寻找热点吧,不过我才疏学浅,也不敢保证。”
基辛格敲打道:“尽量多观察观察机会,我希望这学期结束之前,你就能找准努力方向,咱一起联手搞点事情,把这威给立了。”
基辛格也不希望把这种事情拖到退休前的最后一学期,那样的话,倒是显得他“求刷存在感”的动机太明显了。
大家都是要脸的嘛,要出名于“不差名”的时候,吃相好看一点。
聊完这些课外话题,基辛格又跟顾骜研究了一上午学术问题,开开脑洞,然后顾骜告辞离开。
教授也是60岁的人了,精力不济是很正常的,不可能全天工作,加上如今只剩带顾骜这一个博士生,下午一般都是应酬时间。
顾骜在学校里用的午餐,然后在图书馆里借了一堆最新的国际关系分析期刊,回到别墅。
收了一下传真,继续宅着处理生意和看期刊。
脑子里一边盘算起今年有没有什么外交和国际关系热点,可以帮助基辛格和自己,再多捞点人脉关系。
当然,值得顾骜动手的事情,肯定不光只能有这么一丁点好处,要有其他夹带私货的机会,他才会撒鹰。
光是为基辛格立功、还导师人情,顾骜这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不会干的。
所以,他看了很多期刊,浮光掠影发现有些鸡肋的机会,也都懒得真正深入研究动手,总想再等等。
“对5月4日伊朗强制解散杜德档事件影响的剖析,论伊朗是否有可能借此缓和对美关系……嗯,不就是伊朗人把本国的共产主义档强行铲了,并驱逐所有苏联外交官么。伊朗这种刺头,明明是独得很,完全不在乎跟两大阵营都打出狗脑子的,如果觉得他们跟苏联断交就会跟美国缓和,那还是痴人说梦吧,那种极端者,信奉的就是同时怼全世界,不会回头的。”
第一个最近乔治敦国际关系期刊上讨论最热门的立功点,就这样被顾骜用他对伊朗人作风的先知先觉认识给否决了,丢进了废纸堆。
“《论自4月18日驻黎使馆首次遭爆破后,黎巴嫩自杀式袭击蔓延的可能性与预防、及美以关系变化》……什么狗屁玩意儿,这东西30年都解决不了。”
又一个简讯议题被顾骜扔进废纸堆。
黎巴嫩这地方,可是爆弹背心的发源地,今年不过是给美国人点开胃菜。下半年黎巴嫩人会发明卡车爆弹冲进贝鲁特美军军营,炸死300四等马润,那也没什么好提醒的。反正死的都是美国兵,没有无辜平民,所以历史定性是“游击”,不是KB。
美国兵这种东西嘛,炸死一时爽,一直炸死一直爽,关顾骜屁事啊。明年美国在那的使馆还会被炸,把美、英驻黎大使本人都炸了,最后导致美英撤走了使馆,这种血海深仇的浑水可不能趟。
他继续往下看,又看到一点稍微有意思的内容。
“上月7日,格林纳达首相莫里斯·毕肖普秘密访美打成谅解,论该项谅解对缓和两国关系的长期意义展望……”
(注:凡是外国的ZL官职都打成“首相”,因为ZL是中国有的官职,就不出现了。)
顾骜看到这儿,眉头微微一挑。
前世他的历史不算很好,不过世界上发生过哪些战争他还是知道的,无非不知道战争具体经过罢了,美国侵略格林纳达战争,在80年代前期还是挺有名的。
估计知名度也就比两伊和中东稍微低一点,比其他更不知名的武装冲突高。
顾骜原先记不清这场战争究竟什么时候发生的,但至少他重生之后这些年,一直没听说美国有入侵其他国家,所以这事儿至今还没发生。
那怎么也就在这一两年了吧。
如今,看到一位同在乔治敦华尔士外交学院的学弟、写了一篇分析文章分析美/格关系走势,顾骜不由有些奇怪。
格林纳达首相莫里斯·毕晓普秘密访美求饶这事儿,发生至今才一个半月,是6月7号的事情。
目前为止,外面的社会公众都还不知道这事儿,新闻媒体上也没有报道。也就顾骜是华尔士外交学院的在读博士,才能查到这些内部论文。
莫里斯·毕晓普原先是格林纳达“新宝石运动”的领袖,79年正变上台的,外交上一下子就对苏联和古巴一边倒,成了社会主义国家。不过随后三年里,美国进行了强力的外交施压,以防止格林纳达成为“第二个古巴”。
从内部论文上看,美国的秘密外交成绩非常好,让毕肖普跪了,承诺不再让苏军在格林纳达建立基地。
而苏联人似乎也意识到如今的局面不像79年刚扶持毕晓普上台时的情况,默认了这种情况,毕晓普跪了之后一个半月,鸦雀无声,也不像是憋大招。
顾骜仔细看了该学弟论文中的观点,把苏联人的服软解释为“苏联79年让毕晓普武装正变时,苏联刚好处在对阿富汗开战前夕,本身尚未陷入泥潭,军事上对美极端强势。时过三年半后,因为苏联本身被阿富汗泥潭拖累,无力西进,因此在加勒比全面放弃,抛弃了曾经布局的傀儡。”
最后,顾骜看了一下落款,那个学弟是跟着布热津斯基教授读博的。
顾骜掩上期刊,独自沉吟:“这个论文分析得很对啊,苏联确实没精力挺格林纳达了,毕晓普也看透苏联人,来求饶服软了,那为什么后来战争还是打起来了呢?我记得好像是苏联人临时改变主意,又让‘新宝石运动’的二号人物,秘密带兵枪杀了已经投靠美国的毕晓普,再建亲苏正府,然后美国才出兵打回来的……这里面肯定有我不知道的导火索。”
顾骜想了很久,暂时没想通,也就放弃了。
“不管了,想这么多干嘛,这事儿暂时对我个人也没什么利益价值,而且也不方便写文章预言警告。这种是突发事件,怎么事前诸葛亮?
难道要瞎扯理由,写成‘谨防拉美军人执正国家在向民选正府过渡过程中,被苏联从底层渗透’?太牵强了吧。
不过,要是能够预言正确,让美国提前堤防,或者哪怕是为美国的出兵寻找到更正当的理由借口、外交遮羞布,那也是非常不错的立功了。绝对能让基老、在莫里茨国务卿的任期内,保持存在感和智库地位……”
其实牵强一点倒是无所谓的,只要预言结果正确了,哪怕前面的理由推演再匪夷所思,别人也会觉得你牛逼,有远见。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么,搞国际关系分析的,结论对,解决方法对,推演过程稍微看得过去就行了。
顾骜不想费太大心力去做,只是因为好处不够大,犯不着。
他又不准备长期做美国人,所以不会给美国打白工的,至少要“他自己获利七分,美国获利三分,同时最好是从美国的传统盟友身上损人利己刮下来利益、由顾美瓜分”的事儿,他才会积极去做。
不如先把这个点子放在这儿慢慢持股观望,后续再看看有没有更好、更合适的素材出现。
狡兔三窟嘛,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反正基辛格给他定的任务,暂时还是“这学期结束之前,一边写书一边留心热点”。
顾骜还有将近两个月时间找备胎呢。
第499章 怎么干死这个狗汉奸
顾骜就这样在自己别墅里整理书稿素材、看论文了解前沿进度,不知不觉就到了深夜。
晚餐还是保镖出门帮他买的。
喝完夜里第二杯咖啡后,顾骜卧室里的电话又一次响了。
正处在酝酿阴谋诡计心流中的顾骜,迷茫地拿起听筒。
对面传来的声音,却让他心中一暖,连奸诈都消褪了几分。
“哥哥,在忙么~”
“米娜呀,很久没听你打电话了,最近好么,怪担心你的。”顾骜的声音一下子温柔了几分。
小别胜新婚嘛,米娜对他那么好,而且那么漂亮,大半年没机会见,说不想是不可能的。
顾骜自问还是比较专情的,不是娱色之徒。
“我也想啊,可不是保密制度不允许么——现在跟布列塔尼亚人的谈判终于谈完了,好多秘密协定都签完了。所以部里给我解禁了,我可以放假一段时间,9月份调去伊拉克,当一秘呢。”
米娜的声音说不出的娇嗔细腻,显然也为那么久的压抑而柔肠百转,茶饭不思,只能靠埋头奋战工作转移注意力。
“那你能来美国么?还是要我请个假期回京城找你。”
米娜在电话里很体贴地说:“你要是忙的话,我想办法来美国吧。不过最好还是别了,我的身份,不适合来美国。”
米娜的人设,是不怎么亲美的,为了她将来在中东地区开展工作,时刻注意保护自己的形象一致,是很重要的。
这种形象,或许还要保持五年。即使她离开体制,也不能马上放羊,估计总要维持到阿富汗战争结束。
不过幸好,米娜还年轻,她才20周岁,就算再注意可公开的社交关系,注意到25岁也就熬出头了。顾骜不会让她一直受委屈的。
“既然这样,那我争取想办法回国一次吧,这个月是不可能了,八月份吧。”顾骜非常有担当地说。
他亏欠米娜太多,生意和学业再重要,也不能冷落了佳人。
米娜闻言,声音中颇透出几分喜色:“那我等你,其实,穗子姐也来京城了呢。”
顾骜气势顿时被压制了,更加心虚:“米娜你……你说什么呢,我不是这种人。不过,穗子怎么会在京城的?”
米娜:“你上个月肯定是生意太忙了吧,穗子姐都没给你打电话?她本来都毕业了,可是,因为给《末代皇帝》编剧功劳不小,如今电影拍完了,上面要招安她呢。文化部直接给的指标,戴帽子下去的,让她到文学讲习所读研进修,又得读两年。她9月份开学,不过前几天就来京城了,现在跟我住一起呢。”
顾骜听了,不由好笑。上个月正是他游戏机生意与世嘉拼杀的关键期,他确实没有关心女友,也一个月没给国内打电话,没想到发生了这么多事情。
对于萧穗去“文学讲习所”进修,顾骜是不意外的。
因为他知道女朋友的实力。
虽然萧穗平时自己写的那些东西,大多数商业价值还不算很高,但圈子里好评、关注度都是够的。
别说保送读研了,就算后年让萧穗评上“第二届茅盾文学奖”,顾骜都是不意外的。有他这个金大腿抱,萧穗凭什么不能更上一层楼。(茅盾文学奖是每4年评选一次的,第一届是81年颁奖,第二届就是85年颁奖,奖励82~84年间全国最优秀的创作。)
顾骜只是对“招安”这种手法,颇感好笑:怎么跟后世网文作家畅销到白金,就要被鲁院进修班招安一下似的,历史还真是一再重演,太阳底下都没有新鲜事儿。
而且历史上,人家后来貌似就是鲁迅文学院毕业,如今无非跟着顾骜多了几桩历史业绩,所以加速了。
另外,上文提到的“鲁迅文学院”,就是刚才米娜口中的“文学讲习所”,如今全称叫“中国作协文学讲习所”。
这是文化有关部门和国家作协下属的厅局级单位,十年期间停办过,80年复校、81年就开始招两年制研究生了。历史上要到84年年底,被作协那些进修文人反复闹,才改成后来为人熟知的“鲁迅文学院”这个名字。
改名的原因,说起来也是奇葩——81年,文学讲习所招人的时候,对外宣称是可以招两年制研究生,也就是如今萧穗拿到的入学邀请资格上写的那种。
可惜事实上,这事儿上,文学所是先斩后奏偷跑了。两届学生招进来后,另一边还在找教育有关部门批研究生点,跑到第一批学生两年读完还没跑下来。
教育有关部门的批示意见其实也很对:
你们的名字就是一个“讲习所”,要硬件没硬件,要通用课程考核没通用课程考核,要完善的教授团队没教授团队,就这么几门偏门的课。
凭什么给你全日制研究生和硕士学位的颁发资格?这对其他全面发展、正经上课的研究生公平么?
然后作家们就闹,最后一直找到社科院的邓院长,终于在84年把学历给跑来了,而“文学讲习所”为了整改发硕士学位,也匆忙改叫了“文学院”,显得正式一些。被积压了好几届的研究生,最后都同一批发毕业证,都算“鲁迅文学院第一届硕士毕业生”。
这些秘辛,顾骜也不尽知,他只知道“如今鲁院还不叫鲁院”,女朋友要去念就念吧,反正迟早要改的,总不至于白念拿不到硕士。
再说就算拿不到硕士,对萧穗这样的人也没什么影响。最多将来嫁个乔治敦的博士老公,在家里被压抑得更惨,别的就没什么损失了。
……
顾骜跟米娜在电话里捋顺了别来之情、全面了解完国内最近发生的有关事情。
然后他终于跟米娜商量好了下个月回国探亲的行程计划。
说完私事儿,米娜也忍不住想跟他说些工作上的见闻和烦恼。
毕竟原先她之所以入坑国际关系研究室,就是给顾骜当白手套,结果顾骜干了一半跑了,把她一个人留坑里,现在好不容易解禁,怎么能不诉苦呢。
“哥哥,你这电话安全的吧,说点正事儿,没关系吧?”米娜还很有保密意识,怕顾骜的电话被窃听。
“放心,这是叶姐找大使馆合作的装修队,给我装的,都排查过,直说吧。”顾骜非常有把握。
谁知女人的关注点跟男人完全不同。
顾骜这么说,只是为了让米娜对安全度放心。
米娜的注意力,却全部被“叶姐”这两个字吸引了,脑补出了一大堆受害妄想。
“哥哥一个人在美国念了两年书,说不定叶姐……不会!叶姐不是这种委曲求全的人!真丢人,瞎想什么呢……”米娜花了好大脑力,才把胡思乱想的脑洞拉回来。
她深吸了一口气,开始诉苦正事儿:“咱跟布列塔尼亚人的谈判虽然结束了,不过他们最近在香江金融市场上,倒是拼命用备忘录和声明密约管不到的方式,兴风作浪呢。
最近有些超有钱、又来路不干净,怕清算的人,都开始往加拿大跑了。不过听说魁北克地区不太安全,亲法,说不定将来就闹了独立,而法国人跟咱早就有引渡条约,那些人都不敢去,就扎堆到了温哥华。
温哥华的房价,好像比去年涨了六七成,这才去了一万多人,就涨这样了。要是想去的都过去,还不知道涨成啥样呢。”
顾骜闻言大喜。
他等待的时刻,终于到了,从去年秋天开始,联手霍爷往温哥华楼市注资布局,终于快到收割的时候了。
他并不知道,如今这个时空,比原本历史提前了大约两个月——按原来的历史,布列塔尼亚人是在快谈完的时候,搞了“九月FC”,把港股和港币搞得过山车一样,而现在才七月,那边却已经开始有动手迹象了。
不排除顾骜和霍爷的布局,也让一些人注意到了封堵趋势,所以屁股不干净的提前走。
顾骜连忙追问:“这个情报很重要,目前动向如何?都是往加拿大跑的么?其他布联邦国家,有没有分流特别多的?”
米娜不愧是之前专门关注这事儿的,情报非常全面,立刻把自己知道的全部告诉了老公:“外人目前还看不出来,不过我也查到,有个别特别亲布的香江商人,意识到温哥华房价有人背后操盘、涨幅过快,不利于太多人移民,所以紧急帮布国寻找其他对冲疏导呢。目前我听说,有一个叫孔尚忠的大奢侈品商,也是香江有数的富豪,能排进前10。在香江有很多高档购物中心地产,也是好多奢侈品国际大牌在香江的总经销商。他最近开了个移民公司,号召没那么多钱的香江人移去纽西兰,为国分忧。”
(注:不要把此人代入任何现实人物,就当是一小撮甘当布狗的人浓缩的集合体吧。)
顾骜当然听得懂,对于米娜提到的那个“孔尚忠”而言,“为国分忧”的“国”显然是布列塔尼亚,不是我巍巍华夏。
听说有这种家伙浮出水面,顾骜自然是恶向胆边生。
他立刻追问:“孔尚忠?哪几个字?他生意很大么?号召移居纽西兰?纽西兰有什么竞争力?我在香江的时候,不熟这号人。”
第500章 菌枪钢
顾骜只是在电话里听见,并没看到字,所以才有此一问。
米娜:“孔有德的孔,尚可喜的尚,耿精忠的忠,他是大奢侈品商嘛,兼营商业地产投资,总有个几十亿港币的资产。另外,汇丰银行在布列塔尼亚官方的施压下,也给了他非常宽松的融资环境。他目前搞事情的能量不小,估计是想一边帮布列塔尼亚人布局,一边自己也趁机从中多赚一些。至于他目前在香江圈子里散播的去纽西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