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人大明星-第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波连击,显然是女人没有见识过的。
  “你,你——”
  “我我我,我什么我?”
  这会儿国内机场的安保是很严格的,两人一争,很快就有安保人员过来了。
  “怎么回事啊?”
  “就这个臭女人——”
  “咳,说话文明点。”
  “……好吧,这个携带着难闻之味的女士,推着行李箱撞了俺一下,没道歉还口出不逊,俺准备替她妈,呃,替她的母亲教教她做人。”林海文大概大概地说了一下:“你说说,俺们乡下人第一次来京城,就遇见这种人,太丧气了。”
  安保看了看林海文,手里就拎着顾海燕的小行李包,实在看不太出来是个第一次来京城的“俺”。
  “是这样么?”他问了那个女人,还挺讲道理,不偏听偏信。林海文心里想着,这个破保安,讲什么道理,应该把那个女人利利落落地批评一顿,责令她道歉才是。
  女人这会儿缓过来了,张口就要骂:“你个小——”
  啪。
  林海文手上一个空咖啡杯甩她脸上了。
  “特么敢不文明?”林海文瞅了一眼安保人员,挪了两步,让他待在他跟女人中间的地方:“同志,这种人,俺们那都是直接关个十天八天的,你们京城是不是直接拖出去枪毙了?”
  安保人员看女人都快疯了,赶紧瞪了林海文一眼。
  “行了,干什么呢。”
  被凶了一下,林海文只好自己把咖啡杯捡起来,嘀嘀咕咕的:“京城的公安欺负俺们乡下来的好人家,保护恶霸黑势力。”
  安保人员觉得自己今天出门没看黄历,边上都有人在拿手机拍了,他也不敢干嘛:“一点小事,怎么就不依不饶的呢,得了得了,都歇了吧,赶紧走吧。”
  “哎,凭什么呀?你瞧瞧我这脚踝,都紫了,她必须带我去医院,噢,俺,忘了。”
  ……忘了?
  深吸了一口气,安保人员特严肃:“那我喊机场公安来。”
  对面那女人,看着有人拍,也有点不安的样子。
  “你,不就是想要讹钱么?说,你要多少?”
  “你知道这是哪里么?京城!一碗面都要三百块的。去趟医院不得5000起步么?还有误工费、营养费,精神抚慰金,青春损失费——反正起码得10000吧?”
  “你穷疯了吧?”
  “俺们家是挺穷的,到京城来的机票,攒了五十年,本来是来看伟大领袖的,现在只好看看升旗了。”
  “……”女人脑子已经不太对了,唰唰唰地从包里掏出钱夹子:“1000块,爱要不要。”
  “要啊,为啥不要。”在她摔钱之前,林海文以伤脚为圆心,以一跨步为半径,转了180度,一把把钱抓了过来:“这样俺回家的机票就够了,不用攒钱了。”
  女人傻眼了一阵,狠狠地瞪了林海文一眼,估计她内心深处是要记住这张脸,然后找机会报复回来。
  林海文弹了弹1000块钱,笑眯眯地跟安保人员道别。
  人一脸狐疑:“你该不是碰瓷的吧?”
  “你傻呀,她要不是真碰了我,她能认么?瞧她一脸横肉的,能被人讹诈?”
  “呵,你说活这就挺溜啊?不俺们了?”
  “与时俱进啊,到京城了,就得说标准普通话。”林海文点了点他,走了。顾海燕笑的不行,走到门前才跟他又碰一块,傅成停在那儿,一直在被人赶。林海文咧咧嘴,赶紧上车。脚踝上还真挺疼的:“倒霉。”
  “哈哈,你干嘛呀,这么有心情?”顾海燕坐后面问他。
  “还真是心情好。”林海文让傅成给看了一下,说是不会肿,回去涂点活络油就成了:“那人跟你一个航班啊。”
  “啊,没注意。”
  呃,洛城的人啊。
  “我看她挺怕人拍的,搞不好还是你什么同事,或者是他们家人什么的,一身名牌,不太干净估计。”
  “你以为谁都是你啊,这么大名气,一点也不注意形象。”
  “形象能当口气撒了么?不冲她发一顿火,我得吃多大亏啊。”
  “……那真是很大了。”(未完待续。)


第0404章 科隆迪亚之死
  把顾海燕送到中河省驻京办的联系酒店,林海文也没多留,刚才在车上,他们俩就说了一下。中河台主办,他们出力自然就要多一点,不过今年是第一届,所以其实各方都在用劲。更高的层面,甚至顾海燕都够不上,得是她的顶头上司郝孟呈来运作。
  顾海燕这次到京城来,主要是见见广电委员会一个专委会的几位委员,都是各种关系联系上的,她过来请一顿饭,表达一下诚意。
  林海文就不出席了。
  他还不知道里头是不是有他的仇人呢。
  毕竟仇人多。
  如果顾海燕那头有用得上,他再出面也不迟。这么大的项目,他的影响力还是很局限的,够不到。
  顾海燕在京城待了三天,也没用上林海文,就飞回洛城了。
  林海文没去送她,驻京办那头反正有人愿意去显示一下存在感的。顾海燕在中河,那也是热门红人。几部电视剧,两届春晚,一个《国宝档案》,一个《舌尖上的华国》彻底打响了中河台的名气,他们上半年的稀缺广告资源的招商翻了十几倍不止,达到近25亿。
  《国宝档案》冠名、黄金独播剧场冠名,以及《远方的家》之百山百川节目冠名和赞助,都是亿级的,尤其是林海文的这个新节目《远方的家》,尽管是第一季,某运动品牌、运动饮料品牌、汽车品牌联合赞助超过5亿级数。把中河台的单个项目广告纪录,推高到一个仰不可及的位置。
  尤其现在,八省二市联办春晚的项目,也是中河的头等大事,要知道这个八省二市里头,可是有海城、天南这种政治地位更高的直辖市,也有胶东、阳江这种更发达的省份,结果第一届让中河拿到了主办。
  林海文的因素固然有,但中河台和顾海燕过去两年展现的能力,绝对也是重要因素。
  委拉斯贵支这幅《纺织女》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当初他刚刚得到委拉斯贵支的印记、伦勃朗的光感秘册,悬浮球发生大变化,才决定画一幅委拉斯贵支的代表作,来验证一下悬浮球气泡的意义。但没有想到,这幅画没有完成,倒是先在弗洛伊德作品上用了。
  ……
  英国伦敦,弗洛伊德艺术基金会的地盘上,一个男人抱着画,后面还跟着两个保镖似的人物。
  基金会的人也都看惯了,尤其是弗洛伊德过世后这几年,作品涨的厉害,原本他保持着在世画家的拍卖价格纪录,大约是3500万美金。可他一旦过世,这个价格就飙升到过亿。这就是在世和不在世的差别,哪怕弗洛伊德当时已经是88岁、垂垂老矣,不太画的动的人了。
  艺术市场制造了这样一个固化的升级阶梯。
  实际上,对于大部分正常的画家,一旦到了年纪,很难再有足以影响市场价格的作品量了。存世500幅,跟存世550幅,有什么差别么?
  “你好先生,请问您是要鉴定卢西安·弗洛伊德的作品么?”
  工作人员拿了一本登记册,上面有十来个记录,还都是最近的。其实基金会的主要工作不是鉴定。弗洛伊德画作的收藏、研究、展览等等,才是他们的正职。
  “是的,”男人登记了一下,落款是莎士比亚。
  “你需要缴纳1000英镑,如果初步鉴定结果为真迹,还需要缴纳5000英镑的进一步鉴定费用,可以么?”
  “我知道。”
  工作人员松了口气,有些人自认拥有一幅数千万的弗洛伊德作品,却觉得这点鉴定费是巨额的,完全不愿意。
  约定了一下时间,交了钱,“莎士比亚”又带着人走了。
  “怎么了?又有弗洛伊德作品了?”另一个工作人员凑过来:“莎士比亚?哈哈哈,如果是我,我宁愿写哈姆雷特。”
  登记不用实名,这是潜规则,现在可不是个太平世界。
  “还不是那幅《德拉克西》的缘故,现在估计人人都觉得自己手上的东西可能是真迹。”工作人员咧咧嘴:“但除了《德拉克西》,至今也没有发现第二幅。弗洛伊德本来就是个孤僻的人,现在教授们都不知道为什么会有《德拉克西》这么一幅画,要是再出现一幅,那简直就要重新研究弗洛伊德的人际关系了。”
  过了三天,莎士比亚带着画又来了。
  基金会的一个研究员布朗接待了他,话不多,直接打开了画,不过看到了第一眼,他就笑了:“哈。”
  “先生,如果你是从科隆迪亚画廊得到的这幅作品,那么它就是真迹。如果不是,我必须抱歉地告诉你,它是假的。”
  “为什么?”
  “因为我们鉴定过一幅同样的作品,哇哦,这幅作品画的真好,那一幅来自科隆迪亚,你知道的,他们是卖出弗洛伊德画作最多的画廊。老霍纳曾经从别人手中买到了不少弗洛伊德作品,都是真的。”布朗低着头看了一眼:“这幅作品应该叫《两棵树》,创作于1977年。我不得不说,你这幅作品,真的特别像,天哪,我简直分辨不出来它假在哪里?”
  布朗的声音越来越低,他用了放大镜,开始仔仔细细地看。
  油画的画法更加明显,因为油彩画笔的纹路是清晰的。不像是国画那样,讲起画法来,大家都一头雾水。
  布朗看了很久,没有从这些技法里头,找到哪怕一丝不符合之处——一幅典型的、甚至是完美的《两棵树》。
  “上帝啊。”
  “所以,你断定它是假的么?”
  “能说说你是怎么得到它的么?”
  “我不知道,这是我的委托人委托我送来鉴定的,他应该收藏了不短时间了。”
  布朗从没有对这种匿名形式这么痛恨过。莎士比亚的名字是假的,而他背后还站着一个没有名字的委托人,甚至没有性别、没有年龄,没有国籍……好吧,就这么丢了幅可能引发巨大波澜的作品下来。
  布朗咬了咬牙齿:“我们必须花费更多的时间,可能要耽误一些日子。”
  莎士比亚耸了一下肩膀:“我是收费的,无所谓。”
  “……好吧。”
  一幅真迹的断定,绝对不是简单的事情,尤其是这还涉及到推翻另一幅作品。布朗需要先召集大量的基金会内外的专家,然后还要动用一些仪器,比如特殊光线的扫描成像——油画家的一些特殊手法,往往会在成像中纤毫毕露。
  “布朗,你是说你捡到了一幅可能是真迹的《两棵树》?”
  “是的,非常像。”
  “哈哈,难道不是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的人送来的么?”科隆迪亚的那幅《两棵树》,就是被这家顶级基金会买下的,9年前花费了近1000万美金,现在估值已经超过6000万美金——这不是弗洛伊德代表性名作,价值大约只有他代表作的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
  “波德,我没有在开玩笑,那真是一幅特别的,典型的,完全符合弗洛伊德风格的作品。你知道那意味着什么么?科隆迪亚在造假!又一个诺德勒?”
  “……上帝。”(未完待续。)


第0405章 科隆迪亚之死续【a2xz堂主加更】
  当莎士比亚第三次拿着《两棵树》来到弗洛伊德艺术基金会的时候,布朗、波德,还有6位来自皇家艺术学院、泰特、国家艺廊的专家,这几乎云集了整个英国对弗洛伊德这位出生在柏林,但终于英国的大英骄子的权威研究者——哪怕《德拉克西》出现的时候,也没有如此巨大的排场。
  毕竟,这涉及一家全世界知名的画廊的诚信,谁都知道,一旦《两棵树》被认为是真迹,除非弗洛伊德画了两幅同样的作品,不然科隆迪亚出售的那些弗洛伊德作品,将全部受到质疑。这涉及数家顶级艺术基金、美术博物馆、拥有巨大影响力的私人藏家。
  那将是震惊艺术届的巨大丑闻。
  影响力至少会与诺德勒画廊的造假丑闻并驾齐驱。
  专家们围着这幅画,看了足足三个小时,他们使用了放大镜,逐寸逐寸地研究了这幅画。使用了强光电筒,从前后照彻过。再加上鼻子、指尖。
  但,一切的迹象,都证明,这是弗洛伊德的作品。
  甚至以为对画布有所研究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这幅画使用的画布,也是弗洛伊德曾经使用过的——虽然这一点无法证明什么,毕竟,弗洛伊德离现在太近了,有很多人都使用过跟他一样的画布。然而至少,他们无法在这一点上来一个一票否决。
  是的,现在,他们大部分人都希望这是假的。
  然而林海文的这幅作品,是比真的还要更加真的作品。
  通常鉴定专家要确定这是某一位艺术家的真迹,必然要从他们总结的若干条规律来确定,从油画上来看,用色、结构、技法、独有的小手法等等,当然一部分油画还有落款——《两棵树》就有落款,但显然,进入气泡状态的林海文,就是弗洛伊德再生,落款真的不能再真了。
  林海文在画画的时候,有意遵循了绝大部分鉴定条款,这其实等于是弗洛伊德按照鉴定家的标准来重新创作了《两棵树》。如此一来,相对于原作,他在这群鉴定专家的眼里,当然就更像是真的。毕竟,弗洛伊德真正创作自己作品的时候,不可能去遵循所谓的条条款款,或者说,这些总结出来的条条款款,也不可能对弗洛伊德每一幅画都十足十的有效——那就不是艺术家了,而是印刷工。
  很多时候,专家们进行鉴定,必须牵强附会——在大部分符合的时候,其它若干条就要求不那么高了。
  而林海文这一幅《两棵树》,则像是给快饿死的人递上了面包,几乎所有主要依据,都完全贴合。
  “它有点新?”
  “30多年,如果保存良好,这并不是问题。”
  “……好吧。”
  波德,泰特美术馆的教授,吸了一口气,看向自己的同行们:“现在我们必须做决定,是拒绝这幅画的鉴定工作。还是确定它,是一幅典型的、完全成熟的弗洛伊德真作。而科隆迪亚卖出的那一幅,则在若干不起眼的方面上,有些疑问。”
  沉默,长久的沉默。
  布朗觉得自己的声音都有些嘶哑了:“有没有可能弗洛伊德真的画了两幅?”
  “从未有过前例,而且以弗洛伊德的习惯,也绝不会这么做。”
  一位如此讲究自我、个性的艺术巨匠,重复自己的工作?太难以置信了。
  “如果拒绝的话,他也完全可以去找其他机构,哪怕权威性不足。最终舆论也好,市场也好,甚至法庭也好,还是会逼我们出面,我们总不能一直顽固抵抗。这会让大家怀疑我们是否掺和了利益。”一位基金会的专家摇摇头:“我们应当勇敢地面对这一切。”
  这种说一句,沉默半个小时的状况,一直延续到了很晚。
  莎士比亚在这间特殊的鉴定室的外头,看着他们如此艰难的样子,心里微微颤抖——如果这是真的,那么就是数千万美金。虽然这不是他们公司经手的最具价值的艺术品,但无论如何,数千万美金被捧来捧去,还是很刺激。
  终于,专家们开始退出来,莎士比亚的眼神透过玻璃,看着工作人员越发小心翼翼地收起这幅作品,然后重新交还到他的手上。
  布朗的声音,因为长久的工作,有些不稳定:“莎士比亚先生,您委托人的这幅《两棵树》,我们基本认为是真迹。在最终确认之后,我们希望能够举办一个发布会,来纠正我们此前的错误,同时告诉公众。弗洛伊德的《两棵树》,在您的手上,不知道您是否能够配合?或者,最好是您的委托人能够出席?”
  “抱歉,我的委托人不愿意为人所知,我可以配合。”
  “好吧。”
  被确认真迹的消息,很快传回到林海文的耳朵里,他笑了笑,手上的画笔都没有停。
  艺术基金会的动作很快,在基本确认之后,又进行了一些技术鉴定,当然,一切都是真的。完全确认之后,他们迅速在伦敦举办了新闻发布会,布朗作为发言人,宣读了他们的声明。
  他们在声明中,确认委托人手上的《两棵树》,是毫无疑问的弗洛伊德真迹。而科隆迪亚曾经的那一幅,他们也无法判断那是否是弗洛伊德的伪作,所以他们将会撤回之前的鉴定报告,退还给科隆迪亚鉴定费用。
  尽管他们措辞如此。
  但媒体还是以“弗洛伊德同名真迹出世,科隆迪亚涉嫌伪造作品”的标题,报道了这件事情。
  艺术类权威媒体《艺术时代》则把科隆迪亚卖出的13幅弗洛伊德画作的经纬给盘点了一通,发现其中的《两棵树》《红衣的沙发女郎》《流浪的黑人》等5幅,是没有明确来源的。老霍纳的公开言论也好,各类佐证也好,都没有说它们是从哪里获得的。相较于其它一些,从弗洛伊德本人、弗洛伊德的经纪人,艺术展览等明确渠道,这5幅显得尤为可疑。
  或许它们确有来源,老霍纳出于这样那样的原因,或者压根是没有想到,总之他没有透露,就死了。
  其实若非如此,林海文也不会选择它们。
  “除非这些画作之前的拥有者,能够站出来提供证据,否则科隆迪亚将背负无法解释的嫌疑,从而彻底摧毁这家老牌画廊的声誉,乃至财务状况——一旦它需要面临诉讼的话。”
  科隆迪亚迅速召开了发布会,霍纳跟泰德,声色俱厉地否认了一切指控。(未完待续。)


第0406章 科隆迪亚之死·终【于难舵主加更】
  常硕在巴黎自己的公寓里,看到了科隆迪亚画廊的发布会片段。
  “……我们拥有弗洛伊德的大量真迹,而且在出售作品时,它们也得到了弗洛伊德艺术基金的确认。这一切都足以证明,我们所出售的,都是真正的弗洛伊德作品。我们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一幅《两棵树》,甚至还有之前的《德拉克西》,它们出现的如此诡异莫测,让人不得不怀疑,是否有人掌握了伪造弗洛伊德作品的技术,我们将提请伦敦警方介入调查,那些站在幕后的人,必须要被揪出来。”
  “所以,你们认为,有人伪造了弗洛伊德的作品,并且通过了权威艺术基金会的鉴定,甚至将你们所谓的‘真作’的鉴定报告推翻了?你们是在质疑弗洛伊德艺术基金会的专业,甚至是认为他们有犯罪行为?”一个英国记者问题非常尖锐。
  泰德也是老司机,开车很稳。
  “我们没有那么说,事实上,基金会也没有说我们售出的作品是伪作。”
  “但他们确认伦敦那幅《两棵树》是真迹。而弗洛伊德从未创作过两幅一模一样的作品,事实上,那也不太可能,毕竟,两幅画实在是太像了,几乎一模一样。”记者追问。
  “所以我们希望警方介入。”
  记者都笑了:“你知道这不可能,警方也好,法庭也好,最终都需要采信弗洛伊德艺术基金会的鉴定结论。就算那幅画的收藏家无法说明来源,那又如何?当然,他也许涉及了另一宗犯罪,但跟科隆迪亚受到的质疑,毫无关系。”
  泰德脑门的青筋直跳,是的,弗洛伊德艺术基金会的结论是个关键。
  法庭、警方、海关等等,所有公权机关,在涉及艺术品真假时,也只有采信权威机构的结论——可惜的是,弗洛伊德艺术基金会就是鉴定他作品的最权威机构。事实上,哪怕是假的,除非假到离谱,可以有确定证据推翻的,只要基金会说是真的,那它就是真的。这就是艺术品鉴定的现状,基金会通过声誉、广泛的组成成员、具有说服力的鉴定报告,来履行这一使命。
  “这是一个阴谋,一定是个阴谋,科隆迪亚如此伟大,绝不会出现这样的丑闻,这些作品都是我父亲在三十年前获得的,不可能是伪作。”霍纳咆哮着。
  常硕看着泰德的窘迫和暴跳如雷的霍纳,摇了摇头,这也许就是科隆迪亚的生死关头了。
  想到当初霍纳在媒体前,那么不可一世地踩踏林海文的《大地母神盖亚》,绝对想不到他还会有今天。
  他跟林海文拨了个越洋电话。
  说起这件事情。
  “现在老天爷都站在你那边了,用不着你发作,霍纳都开始遭报应了。可见俗语说老天爷不长眼,是有道理的。”
  “……他们那应该是上帝,不是老天爷。上帝是全知全能的,他感受到他品格高尚的子民,也就是我,受了委屈。所以才降下天罚,惩治霍纳那种人。”
  “我早就应该知道,每次说你一句,都会成为你自夸的契机。算了,你那幅《纺织女》完成了么?我之前见到了普拉多美术馆的一位副馆长,他很有兴趣看一看你的临摹作品,毕竟,你现在也算是公认的,得到了委拉斯贵支色彩真传的画家了。”常硕顿了顿:“我觉得他们可能会大吃一惊。”
  这幅《纺织女》,绝对不只是色彩,他就是另一幅委拉斯贵支创作的《纺织女》。
  他们当然会大吃一惊。
  挂掉常硕的电话,林海文刷了刷k,果然,到处都是这条新闻了。
  博努瓦还在@他:“瞧瞧,遭报应了。”
  阿尔图尔、贝尔纳、蒙德里等人,则保持沉默。
  事件的另一个当事方卡地亚集团的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则还没有站出来表态,他们是否会采用法律手段——一旦那么做了,就意味着他们承认手中的作品是赝品。
  对一次价值翻了5倍的艺术品投资,卡地亚未必愿意承认。
  林海文眯了眯眼睛,这可由不得你们。
  意料之中的,若干幅从科隆迪亚手中购买的作品,都被送到了弗洛伊德基金会重新鉴定。而此时,远在美国的一个代理人,声称自己背后的收藏家拥有一幅《红发的沙发女郎》,可能并非伪作,而是真迹。
  媒体都打着大灯关注这件事情。
  这幅作品被非常配合地送到了伦敦,基金会的布朗、波德等人,开始经历了又一次的挣扎。这回的《沙发女郎》虽然没有那么“弗洛伊德”,但相比较科隆迪亚画廊的那幅,还是更为符合弗洛伊德真迹的特征。
  他们不得不第二次宣布,再度收回一份鉴定报告。
  这仿佛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收藏《两棵树》的卡地亚,还有收藏《沙发女郎》的洛杉矶盖蒂基金会,也就是盖蒂艺术中心背后的基金会,几乎前后宣布,要求科隆迪亚画廊按照合约,撤销交易,退回款项,并赔付三倍违约金。
  然而这并不是终结,抱有疑虑的几位私人藏家,也计划要退还作品。他们援引了弗洛伊德艺术基金会的意见:“我们几乎可以确认,要么这是弗洛伊德一个恶作剧,但毫无证据可以证明这一点。所以最可能是的,确实出现了一位技术高超的模仿者,他能够将弗洛伊德的作品,模仿到可以乱真的程度。而且在时间上,他至少在10年之前,也就是霍纳先生出售这些画之前。
  因为我们此前犯的错误,我们认为霍纳先生可能被人欺骗了,一些人将来历不明的作品,卖给了收集弗洛伊德作品的霍纳先生——以至于这些作品的真迹,都被当做仿品对待了,这也可以说明,为什么科隆迪亚的一些卖品始终没有明确来历。这也许是油画艺术史上,最匪夷所思,但也最成功的一次造假行为。
  基于此,我们初步将收回科隆迪亚画廊所有无法确认来历的5幅弗式作品的鉴定书,而且警示市场,其余作品的真实性,也许也存在问题。”
  科隆迪亚完了!
  所有艺术圈的明白人,都给它盖上一个戳!巨额的损失是一个原因,但还不是最重要的。科隆迪亚损失的是一间画廊赖以为生的根本——专业和诚信。没有人相信它了,要知道权威画廊出品等于真迹,是个约定俗成的事情。现在科隆迪亚失去了这一点,这意味着不论是画家还是买家,都会放弃科隆画廊了。
  霍纳成日在媒体上叫嚣有阴谋,辱骂那些购买者是蠢货、落井下石。
  但科隆迪亚画廊的结局已经注定。
  它将死去!(未完待续。)


第0407章 《盖亚》再上拍
  “600万购买林海文《大地母神盖亚》的巴黎画廊面临破产危机。”
  “巴黎知名画廊涉嫌售假,其拥有者曾拍下林海文画作。”
  大家完全没有想到,林海文巴黎行这部连续剧,还有还有番外跟续集啊。在煎鱼一样翻来覆去的剧情,告一段落之后。居然这么快就爆出来,这间画廊已经快倒了。
  “卧槽,一定是大神奶了它一口,毒死它了。”
  “敢得罪大神,不知道大神自带诅咒光环么?”
  “这个,这个事情,不至于吧,就踩了一脚,结果半个世纪的老牌画廊就倒了?有没人能够科普一下情况啊,不然我就真的认为是林大神奶死的了。”
  还是有了解情况的业内人的。
  “跟大神没什么关系,这间画廊是卖一个英国名画家的作品出头的。结果呢,最近接二连三地出现了他们卖出的一些作品的真迹——不知道真真假假。反正负责鉴定这个画家作品的机构,认定后来出现的才是真的。那些买了假画的当然不肯了,都是有钱有势的,起诉这间画廊要求违约赔偿。另外一些不敢确定自己手上是真是假的,也要求退货。这差不多就是几亿美金的事情了,另外声誉坏了,画廊肯定是经营不下去了。这才要倒闭的。”
  “噢,原来是这样,大神这一口奶到了死穴上啊。”
  “……都说了跟大神没关系啊。”
  “让你看出来了,还是大神么?”
  弗洛伊德的华国画家里头,还是有一些声誉的。华国开放之后,当初画苏俄写实的人,被西方各种新起来的主义给冲击了一下。弗洛伊德作为当时西方最知名的画家之一,而且他坚持表现主义,一方面在具象上还是有可观性,另一方面就讲究内心想法。所以比较符合当时讲究写实,又“情窦”初开的华国画家的想法。
  所以其实跟常硕差不多年纪,甚至比他还要年轻一点的华国画家里,走弗洛伊德路子,而且走的不错的,还是有几个,其中林海文熟悉的,付远的大弟子司蔚、天南美院的汤云华,都算是里头的代表人物。在国内,跟常硕的西方画派理念更靠近一点。这也是为什么司蔚不站在付远跟涂刚那边,付远也对他没要求的原因。
  也因此,科隆迪亚画廊的风波,在业内的影响力很大。
  司蔚特意来造访林海文。
  一眼看到了林海文那幅《纺织女》,惊的眼珠子,跟一个在篮筐上转了十圈的篮球一样,还好进去了,没掉出来。
  “这幅画,我在普拉多看过真迹的。这,除了鲜艳一点,根本就没有差别啊。”
  作为名家,司蔚看画跟一般观众不一样,不是说随便看看像不像的,他说的,自然是这幅画方方面面都跟真迹相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