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恶人大明星-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是基本上在央视纪录片频道,去年最高收视率的一档片子是1。1多。所以说你就知道《舌尖》这个片子,它究竟有多成功。可能你跟林海文的一些热播剧比,数字上不是那么的突出,甚至有所不如,但是电视剧跟纪录片,绝对是截然不同的两个类型。
基本上,《舌尖》的这个成绩,在纪录片中,应当是相当于电视剧中的6点、7点这个程度。绝对是现象级的,超过以往所有华国纪录片作品的!
在谈及,为什么《舌尖》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和讨论风暴的时候,杨导认为原因很多:一个一个说,可能要写出一本书来了,现在开始研究它的电视评论人也好,公司、电视台也好,很多。我随便提几点,第一点,敦煌娱乐是第一家,用高清摄影机、高速延时摄影机来拍一部美食片的公司。所以当你看到火腿片轻轻抖动,泛着油光,热气折腾的样子,你会觉得,哇,为什么这么美?一块火腿为什么能这么美,这就跟拍摄设备和手法分不开。这在国内是一个开创性的工作。
其次的话,整个它的配文,非常优美,非常有特色,很多说法,比如最新一集时间的味道这种,转化的灵感,哎,以前没有人这么提过,一听就觉得特别新鲜,特别好。
然后包括它的剪辑,天马行空,跨越几千公里、春夏秋冬的,这种手法也是很少见的。
应该说,这部纪录片,代表了目前我们国家制作纪录片的,至少是一方面的最高水准。据我所知,日韩东南亚就不说了,洽购的行情非常火爆。包括欧美国家的一些大型传媒,也有意愿来购买,这很难得,近年来都比较少。
杨导最后也表示,林海文本身的口碑和声誉,也为这部片子迅速获得认可,提供了保障。从《国宝档案》《千手观音》《飞天舞》,以及众多热播电视剧,林海文已经树立起精品节目的品牌!
《舌尖》的火爆,也必然为行业提供一种新的思考……”
——《人民x报》。
这是从上回《死水》风波之后,林海文再度登上《人民x报》。
文中提到的杨云华,是著名纪录片《皇城》的导演,全华国最知名的纪录片导演之一,也是目前华国纪录片海外出售价格纪录保持者,它以6万美金每集的价格,出售给了英国广播公司。
相对于高大上的x报,其实林海文自己还是对微博上自来水们的评论更加偏爱一点。
“看到宁宁跟着姥姥做年糕的时候,配文说,也许5岁的宁宁长大后,已经不会记得怎么制作这种古老方式的年糕,甚至连味道也会忘掉。但这样的记忆却会永远地镌刻在她的脑海当中,某一日某一时,当她回忆起姥姥,回忆起童年时,那股年糕的香气,将会把这一段记忆妆点的暖意融融。
这一段话,把我的眼泪都勾下来了,小时候我也跟姥姥一起长大,现在她已经不在了,很多时候感觉很辛苦,就会想起她来,记忆里会有各种各样的食物的味道,她做的米糕,做的汤圆,蒸的包子,眼泪总是不知不觉就挂在脸上。但那个总是做了好吃的等着我放学回家的人,已经不在了,一个人在外拼搏,什么都要靠自己。只有抹干眼泪,咬牙撑着。”
“真的,头一次看美食片看的一个人抱着抱枕狂哭,一提纸巾都不够。”
“舌尖上的华国也对,舌尖上的人生也对,舌尖上的酸甜苦辣更对,这其实不止是一部美食片,它更是一部社会变迁带来的人心苦辣酸甜的另类写照。”
“你们都说的好好啊,可我怎么就只想吃啊!!”
“+1”
“我也是,觉悟太低了。”
“哈哈哈,”林海文刷着刷着都笑坏了,同样一部片子,不同的人看到的却是不同的样子。
很快,他看到了一条负面评论,负面评论其实很少,他翻了这么一会儿,这还是第一条。
“真不知道那些人是不是水军,整个片子,我只看到了闪瞎人眼的镜头,矫揉造作的旁白,还有强行感动的食物处理。如果要给它一个定义,说是一部真煽情假美食的三流民俗风景片是合适的。它会这么火,只能说我们国家观众的欣赏品味有待提高,而林海文成功把握住了他们不太高的品味,两相结合,促成了所谓的大火、现象级、最高水准之类的《舌尖》。它最重要的意义,也许是让更多人知道有纪录片这么一个题材吧!”
喷他的不胜枚举,地图炮开的这么溜儿,找骂呀。
林海文瞅了一下,这位不知名人士没有认证,不知道是谁家的皮,当时也没有恶人值入账,不过没有关系,他还有绝招。
让牛云霞把几条得到了众多转发回复的负评给打印了下来。也没有避着她,林海文就缓缓竖起中指,一条一条地抹过去,脸色严肃,时不时还微微颔首:原来是你这个王八犊子。噢,这个居然是《华南周刊》的那个小瘪三记者。噫,央视新闻的那个臭婆娘?
“您,这是,作法呢?”牛云霞犹豫着,好奇着,问道。(未完待续。)
第0375章 点名开骂【南盟加更4】
“作法?封建迷信!”
林海文收回了自己的中指,发现其中,有记者两人,《华南周刊》的娱乐记者房俊东,央视新闻频道记者罗艾敏,主播罗明胜的侄女。还有想要自我炒作的lo玩意三个,同行两个,一个不太知名,刚刚入行。另一个很有意思,已经颇有名气了贾文军导演!他刚刚推出了一部号称时代印记的纪录片《地铁上的面孔》,可惜了了,关注关注没有,口碑口碑没有,等于是绝了一个投资人的关系。
当然,还有吃瓜群众若干。
“行了,你忙去吧。”
牛云霞点点头,出门去了。这位大姐工作能力没说的,亲和力也没说的,综合部在她的英明领导之下,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唯独有一个不好的,那就是喜欢叨叨。
“哎,木特助。”
“牛姐?”
“老板这样,是什么意思啊?”牛云霞伸出了自己的一根中指,在木谷面前挥啊挥啊:“老板是不是在作法,让那些骂他的人,都倒霉什么的。”
“您为什么这么想啊?”
“你不知道啊?”牛云霞压低了声音:“央视的那码事,云思思转业了,春晚导演组那几个头头,一个也没捞着好,更别说他们郁副台、董台,全都被丢去做冷板凳。这些事情,那不都是因为那么一首歌《塞北的雪》?”
木谷张了张嘴,他万万没想到,大京城里头,居然还有这种远古传言:“那他们就说老板会作法?”
“那倒没有,有人说也许是老板心心念念成真了。”
“噗,”木谷没忍住,怎么那么喜感呢,林海文拿着一个木偶人,一天到晚念咒,最后把他们念下去了:“牛姐,你就别去发挥想象力了,老板就是那个阅读习惯,他去参加作协大会也是这样看书的。”
林海文不晓得他的员工在议论什么。
等了两天,中河台《舌尖》第一季七集正式收官。
他开始拉人出来溜,先列了一个提纲,写了几点,然后花了半个多小时,写了个一千字左右的长微博,发了出去。
“《舌尖上的华国》开播,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欢,我也看到了很多人的夸奖,感谢感谢。当然,也有一些批评,对于别有用心的批评,我只能说请你边儿凉快去,眼红成兔子就啃白菜叶去,别出来祸祸大家的首页。
对于真心实意的批评嘛……难道还想我接受不成?三观不合,何必彼此为难?你就不能闭上嘴换个台么?说我两句不好的,你就开心了?你怎么就那么损呢?不过呢,我是大肚能容天下事的,对于后面这拨我就花大力气忍忍了。前面那波别有用心的,特别摘出几个来,以儆效尤啊。
网友‘东方不亮西方亮’,说《舌尖》是个三流风景民俗片的,那我只能说,什么地儿的人,就是什么地儿的眼光了。你们《华南周刊》就是个三流八卦报,瞧瞧一天天不干正事,偷偷摸摸的开小号,黑这个黑那个,你倒是发个报道出来,我这一巴掌也能落到实处了。另外,别担心哦,房记者,你微博中精彩的部分,我已经都截图了!
网友‘小图尾巴’,呦喂,说我林海文一副流氓样子,还指望做出什么真诚的片子?小罗罗呀,你这是要上天啊,下回你们央视要采访我,你可千万别来,不然我可流氓给你看哎不对,你这个蒙上头分不清前胸后背的人,我下不去手啊。
……
网友‘贾五少爷’,贾文军导演,作为同行,我呢就直呼其名了,同行相妒,这没什么意外的,我特别理解,看到比我的电视剧播的好的这种情况很少啊,我也会骂几句。可你得藏好了呀,你刚刚摔了个狗啃泥,输了个精光,转个头就来黑我,这也忒没城府了,好歹忍一忍啊。瞧瞧你说的,没有内涵,没有深度,没有益处,是消费品,是高级快餐你特么一个地沟油烧出来的馊掉的大锅菜,哪来儿的勇气跟我提这些啊?”
惊悚。
“他怎么知道是我?”罗艾敏自从在《帝王出行图》的新闻发布会上被林海文给抽了面子,一直都看他不太顺眼。见他一路顺风顺水,甚至是“作法”搅乱了央视,那股郁气越积越多。在小号上骂了林海文不少次,这回也是她冒了头,被好些人转发评论了,才会被牛云霞选出来。
“啊?”同事一脸懵。
罗艾敏惊慌失措地赶紧切了个画面,央视现在跟林海文属于回暖期,杨台亲自在画展上夸了林海文,当天的新闻节目里,林海文也是占了一定的篇幅的。她这么做,多少有点逆风而行。
“没什么。”
不过央视记者,那都是些心眼很多的,她这个同事看到林海文微博的时候,再一想罗艾敏的反应,立时就猜到了。
小罗罗,就是罗艾敏!
相对于内心惴惴的罗艾敏,被直接点名的贾文军导演,一把文艺范的胡子都气炸了,这小号他藏得深呐,里头黑的可不只是林海文一个人,气的跟河豚一样,还得一条一条删微博:怎么就没个批量删除。
只能说他还太嫩,这么一删,等于是认了呀。
不说林海文截了图,就是循着林海文的微博去他那里观光的,看到刺激的也截了图。这位的气度特别小,《地铁上的面孔》扑了之后,他居然就在小号上把合作的同伴都喷了一顿:“本子就差,摄影不行,制片不负责任,这个纪录片,只有整体把握还比较有水准,导演还是做得比较到位的。”
这要是贾文军自己发的,那不就精彩了么?
所有这些被他喷的人里头,只有《华南周刊》的房俊东处理最好,先在本尊号上否认,再到小号上说林海文听不得一点批评,素质低,乱攀咬人。《华南周刊》跟林海文是宿怨啊,从一开始卞婉柔时期,每次林海文有事儿,它总归是站在反对一边的。
林海文很早就想要好好艹它一次了。
房俊东,就当是个开胃甜点吧。(未完待续。)
第0376章 举报【南盟加更5】
别人怕记者,唯独林海文是不怕的。
这年头,干净的,有良知的记者,不是没有,但是比较少。尤其是《华南周刊》这种大杂烩八卦杂志,娱乐版块吸引目光,社会板块说是拿来创收的都不为过。其它的这个那个,等于是撑门面的,早前时候还跟林海文约过情感类的稿子,被他一口口水喷回去了。
拥有书虫在手,把《华南周刊》杂志,一本一本地拿过来翻,当消遣用。什么敲诈、什么软广,什么左右舆论等等,只要写稿的时候脑子里过了,就一个也别想要漏掉,问题只在于证据好不好找而已,能找到证据的,林海文就能动手。
《华南周刊》隶属于华南报业集团,这是天南省下属的报业集团,号称能跟《人民x报》系列对面而立的报业集团。《华南周刊》并不是集团主打产品,《华南周末》才是扛鼎的旗帜期刊,影响力特别大。除此之外,还有《华南都市》《世界环球》《华南人物》《体育周刊》,还有经济类、农业类、军事类、时尚类,娱乐类等众多文化产品。说是占据华国报业、新闻业小半壁江山是不为过的。
天南省会建云市,最繁华的天水街上,门牌号2的,就是华南报业的总部,《华南周刊》的总部也位于此。
房俊东脸色暗沉地被周刊总编辑田维胜喊到办公室。
“东方不亮西方亮是你,对不对?”
“是。”
“你对《舌尖》纪录片有想法,可以写稿报上来,为什么要私下评论?”田维胜的这句问话,并不是说干涉下面的记者的表达自由,而是他们也有要求,对于敏感人、事,不能私下传播观点,尤其是争议性观点——林海文就是所谓的敏感之人。
这是在央视道歉之后发生的事情。
“我不懂为什么林海文会被列入那个名单,他只是个娱乐公司老板,好吧,还是个画家、作家……但我真的不认为他有必要被认为是敏感人群。”
房俊东今年29岁,中传新闻硕士,《华南周刊》最年轻的一级记者,笔锋非常犀利——若非如此,他写《舌尖》的评论,倒也不一定就能被翻出来。他对林海文历来是没有好感的,之前美术界争议《艺术评论》上那个小豆腐块到底意义何在的时候,《华南周刊》的采访和成稿,就是房俊东一手写成。
“你知道个p,他的诗集被当作国礼,他写的歌曲,被最上层点名夸奖,他拍的剧,六部工程奖,五部红旗奖。这些还不够么?你真以为集团是看在他收视率高?看在他粉丝多?看在他脾气大?这些东西,一件一件,一样一样,都是被上头看在眼里的。再者,没有人说不让你去报道林海文,也没有人说一定要正面报道,你可以有负面评论,你写稿上来,评估之后,光明正大地放在杂志上发出去,不行么?”
华南周刊,或者是报业的意图,不过是拿着“光明正大、新闻自由”的招牌,来堵一些人的嘴罢了。
房俊东被说的一言不发,他不是服了,他觉得自己是识时务,跟田维胜对杠?吃了老鼠药了。
“那我删掉?”
“别去管那些,你去找老关,他在写《舌尖》的评论,你配合他一起做。”田维胜皱着眉头,《华南周刊》横行惯了,还真是很少有个人敢这么点着名来骂的,他也不愿意忍。
房俊东眼睛一亮。
“是,总编。”
第三天,《华南周刊》出街,封面是刚刚ipo上市的天街总裁白廷云,他的大名下面,就是一行黑体字:“大热《舌尖》背后,真诚需不需要真实?”
关哲,就是田维胜嘴里的老关,《周刊》社会版的记者,执手的这篇评论,也是放在社会版的,文字可谓犀利。
《舌尖》纪录片中,必然是有一些剪辑的,关哲的眼睛很毒,也不知道是看了多少遍了,总之找了八处出来。
例如采集松茸的时候,是松茸季节拍了一些,后来为了画面,补拍了一下,然后剪辑合成了一下,被他通过树叶、植物花期等条件,找了出来。
“……《舌尖上的华国》得到大量好评,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即观众认为这部纪录片不仅仅唤起了集藏在各地美食中的情怀和记忆,同时从制作到立意都极为真诚动人,是近年来少有的诚意之作。然而本刊发现,作为一部以纪录片自名的作品,《舌尖》中充斥了大量的,为服务于煽情而存在的合成和剪辑画面。我们采访了一些纪录片导演,他们均表示,这并非是一部诚意纪录片应该有的态度和行为。
这也许可以让《舌尖》的创作团队思考一下,他们追求的真诚纪录片,是否需要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如果连真实都不具备,那么又何谈真诚呢?”
貌似中肯,实则狗屁不通的一则报道。
纪录片需要真实,这是没有错的真理,但是真实不等于不使用剪辑、合成的技术手段,甚至也不等于不能去煽情。它应该表现在纪录片中的一切是真实存在的,关键要素的组合是真实存在的。在《舌尖》中,用不同季节的素材来制作节目不违反真实,如果当地没有采集松茸的传统,节目强行制造了这一切,这才叫违反了真实。
《华南周刊》显然打算要用这一点来误解读者。
影响是有的,多少人在如潮好评里找不到批评的点,《华南周刊》的稿子就是弹药啊。不过影响也并不大,至少不会影响大家对第二季的期待,不会影响各大电视台、网站对播放权的追求。
当大家以为林海文要无视这条新闻,或者直接反驳开骂的时候,他没有,他只是发了一份******:“关于实名举报《华南周刊》记者关哲的******”。
不少人突然有一种熟悉感,似乎以前,也有这样的时候。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张赟?(未完待续。)
第0377章 我欲露锋芒
这是什么展开?
自林海文点名开骂《华南周刊》记者房俊东,大家对《华南周刊》的反应就很期待,包括“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微博,但它们都沉默了两天。等到《周刊》发刊,一篇重量级质疑文章,某种程度上给《舌尖》扎实泼了一盆冷水。
《周刊》出招之后,目光自然而然就移动到了林海文的身上。
谁想得到,他直接朝写报告的记者下手了。
实名举报!
罪名有两个,第一个是收受地产商的低价房,原价近580万的一套房子,他以160余万购买。利益交换是他需要围绕该地产商在建云市的一个楼盘,写系列文章,通过穿凿附会的历史文化典故,鼓吹楼盘周遭“文化氛围浓郁”,将成为建云市最具人文情怀的区域。同时捏造了“据称”建云市里有意在这里进行文化旅游开发的信息。
这显然是违法行为,证据虽然不明确,但是经手人、交易情况,林海文的公开/信里都一清二楚,在关哲没什么大背景的前提下,有了这些,基本上不会有问题了。而且他还有第二个铁板钉钉的罪名。
重婚!
从宁北农村走到花花世界天南省,关哲早年曾经换过一个身份,把原名关大国改成现在的关哲,已婚也改成了未婚,然后用关哲的身份,跟现任妻子结婚。老家的妻子多年来一直还在农村,每年关哲会回老家几天。也亏的他,这么多年,一直两边瞒死了,天南这边不带回老家,老家那头以工作不便为由,一直也不让她过来。
第二条一查就能明白,躲无可躲。
“卧槽,大神你是不是还有一个私家侦探公司啊?”
“大神你这样不太好吧,怎么能挖人家的*呢。哎,能不能帮我查一下我们那个处长,肥头大耳的,一看就不是个好东西,天天吆五喝六的死样。”
“这个……等待事态发展。”
这个时候正是《舌尖》大热未消,加上林海文本身就是一个关注度超高的人。天南、《华南周刊》、华南报业,立即启动了调查。首先确定的就是重婚的事情,一查关大国,再查就查出老家的婚姻了。接着才是地产商的事情,事情也好查,关哲现在住的就是那套580万的房子,根据林海文举报,一查他当初就是付了160万,加之他那些报道文章都是可以查到的。最后的突破是在经手人,他已经从原公司离职,而且过程不太愉快,调查人员找到他,他就承认了。
一把坐实。
关哲被开除在先,刑拘在后。
这一串走马观花,前后也就是半个多月的时间,关哲就从无冕之王变成了阶下囚。
建云市的一套不大的房子里,灯没开。
房俊东面无血色地一条一条删除了“东方不亮西方亮”的微博,手指都在颤抖。老关,关哥,就这么栽了。今天田维胜找他的时候,脸上的表情,让房俊东到现在都无法忘记。
“这事,歇了。”
京城,万世居。
董云海跟凌纪,也正在讨论这回事。
“太邪了,这个人太邪了。”董云海眼神阴郁:“当初烧了我的红酒窖,到今天我也没找出原因来。究竟是什么人,什么时候,怎么做成的,我董云海也算是混的久了,问了不少人,没有一个人能做成的。”
“当初作协的那个人,抄了个斯国的作品,叫什么语?什么罗之类的,我听都没听说过,林海文居然都能去翻出来。更别说还有其他几个人的*事情,藏得比什么都深,也让他一个一个翻了出来。”凌纪也是皱着眉头,今年开年,他除了在豪地董事会担任董事之外,还直接负责了豪地的娱乐事业部门,包括天韵娱乐、名扬影视这一块,跟林海文算是同行了。
“董老板,你说央视的那个会不会也跟他有关系?”凌纪犹豫了一下,有点不确定地问道。
“……呵呵,不知道啊。”
是啊,央视那桩无头公案,现在还没找到原因呢。
林海文对《华南周刊》这一击狠手,难免会让人想到央视。如果林海文能有手段摸清关哲的底线,甚至连细节都不错。那是不是意味着,他也能够把央视的备播带换掉呢?
毕竟,云思思是违反了和他的合同上了央视的。
央视,台长办公室。
“云思思说自己一直就没有跟林海文直接接触过,也没有发生什么可疑的事情。而且那天她上台前,第一句歌,还是正常的,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后面就突然失声了。”
杨台紧皱眉头:“那医院是怎么说的?”
“急性喉炎失声,但是我看了一下,也不知道是不是去晚了,上头写的是炎症不明显。”
医院总是有话说的。
杨台沉吟了一下:“跟林海文合作的事情,先放一放。”
“好。”
这个时候,华国可能有无数人在谈论林海文,有些只是关注林海文跟《周刊》的恩怨过招,有些则想到了张赟他们曾经同样的遭遇,也有董云海、杨台他们考虑的,林海文是不是还做了更多。
此时,林海文则一个人坐在画室里,他的面前是那幅巨大的《纺织女》,轮廓已明。
不过他没有拿画笔,小黄站在他的右手背上。
“小黄啊,还是你好,吃了玩,玩了吃。”林海文脸上有一种别人从来没在他脸上看到的困惑。
他总说自己是暴发户,这是没错的,他是穷人乍富,来到这个世界前,他就是个推广小公司的头头,做过一些大火作品,但身家也就是千万到顶。然而现在,仅仅一个敦煌,就是十亿级的公司。《千手观音》已经是个亿级ip,《飞天舞》也渐渐开始发力,《舌尖》同样是亿级ip。更别说卞婉柔、万真真,还有那么多的大卖电视剧。
这是一块多大的肉啊。
林海文把一切日常事务交给王景峰,未尝不是有自知之明,恶人谷,毕竟没有给他开放领导力加点。
刚来这个世界的时候,他的对头还是槐树精那样的小朋友,南山幼儿园熊孩子的爹妈,《临川晚报》那样的三流不死不活期刊的主编跟他的废柴外甥。但是现在,央视、《华南周刊》……天差地别。
他当然可以和光同尘,好好经营公司,好好经营人脉,你好我好,拿出蛋糕来,我吃一点你们也吃一点,甚至你们多吃一点都行,只要不弄我,不搞我就行。
可是过去两年多,在恶人谷的半推,他自己的半就下,林海文觉得他没法再回到那样的“正常”人生了。
重来一次,造化加身,还要活成一只规行矩步、低眉顺眼的“人”?
窝囊。
所以在他知道,央视原台长董台调任广电委员会担任委员的时候,他决定走一步冒险的棋了,既然敌人越来越强大,那就让自己变得危险起来吧,锋芒初露,关哲只是祭刀的人而已。(未完待续。)
第0378章 追杀
贾世凯现在在拍一部外戏,但很快就要进组拍敦煌今年的新剧,也是敦煌第二部 完全独立制作的作品——《永不磨灭的番号》,饰演男一号,这也是他头次在敦煌现在主打的战争历史片中担纲主演,从《金太狼》的金亮走到《顺溜》里的陈大雷,贾世凯也在完成自己的蜕变,随着敦煌的飞速成长而快速进步。
不过他最近并不是特别开心,因为敦煌正在做两部剧,一部应该青春职场剧,主打几个女孩,这个跟他关系不大。但另一部,应该是敦煌首度涉足古装片,几个角色都非常有特点。陈晗帮他争取过,影视部的田总监,明确说林海文已经看中了两个男演员,如果贾世凯一定想要参与的话,只能是往男三男四排了——这当然是不行的。
他还没到去当黄金配角的年龄呢。
李璐然特地来谈判安慰他。
“我也就是有点沮丧,感觉老板那里,好像是给我画了个圈圈,外戏他不插手,但是公司的戏,他觉得合适的才会给我。有一些我想要尝试的,他也不同意。”贾世凯皱着眉:“唉,希望有一天他能够对我改观一点吧。”
李璐然揉了揉他的手:“那你就在外戏上突破一点好了,你们公司的戏总能保证你的人气和曝光度的。”
苦笑两声,贾世凯又有点骄傲又有点烦恼的样子:“外面的好戏一年就那么多,我还要挑,哪里那么容易碰到合适的。公司的戏,质量都好,要是能演,转型就比较容易了。
“……得了,马上要上男一号了,《番号》首轮开价至少300万吧?”李璐然翻了个白眼,她自己去年一年都没有接到什么像样的片子。对贾世凯的死矫情的容忍度是很低的。
“要不你去争取一下我们公司那部?我帮问问田总监,好像已经开始选班底了,接下来就是演员的部分。”
“给我个试镜的机会就行。”
“……我也没那个本事把你硬塞进去啊。”贾世凯有点虚。
“你们公司也太奇怪了,要是别的公司,到你这个咖位,不说能够决定吧,至少也是很有建议权的。怎么你们就那么虚呢?”李璐然说的这个,还真是敦煌的现状,哪怕是卞婉柔、万真真,在公司事务上,都没有什么发言权。外头求歌的、求片子的,找到她们的头上,一概都是说不上话。贾世凯、天马传奇、张小东就更别说了。
贾世凯也是想过这个问题的,外头有人拿着个理由来挖他,他虽然拒绝了,但思考过原因:“应该是我们林董太强势了,别看公司都是王总、木特助、林总监、田总监、卢总监他们在忙,但是林董一句话,谁都没法阻止的。说到底,敦煌发展的这么快,还是好作品不断的原因。可是公司的作品,基本上全都是林董拿出来的。”
“非人类啊!”李璐然摇摇头:“不过说起你们林董,他好猛啊。我们公司的艺人被《华南周刊》黑,都只能好声好气去商量的,他居然一封举报把人记者给弄进去了。”
“我也是,剧组里最近大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