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人大明星-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个评价来自于,源古典主义被称之为“描摹出自然女神灵魂的流派”,得到了不少媒体和专业人士的认同。
  尽管两幅面前围了不少人,但展厅总体还是比较松弛的,因为控制了入场人数,大约300人,后面就是出一个进一个了。
  林海文从威尼斯画派时期,到经典古典主义,再到今天的源古典主义,有一个很清晰的嬗变过程,所以展览本身也是很有看头的,毕竟很多人还是对林海文这个人感兴趣,至于有多牛叉,那是专业人士和大富豪的事儿了,他们更乐意看这个人的成功历程。
  林海文自己没有在这里多留,他跟巴别塔主席和几位组委会委员,还有知名画家一起,在大展区走了走——这也是个传统,算是给年轻人一些机会,后面不少欧洲的艺术媒体也会随行。
  结果绕到王鹏他们摊儿的时候,还有不少人围着。
  “看来您的学生很受欢迎。”巴别塔主席恭维了一句。林海文乐呵呵地走过去,发现情况不是那么回事——现场气氛不十分欢快,还颇有一点的紧绷的样子。
  他们一大堆人靠近,是个人都看到了,所以林海文也没听到什么。
  “怎么了?”一位组委会的委员问了一句,他不知道这里是林海文学生的摊儿,觉得在林海文,还有几位著名画家面前,挺丢脸的:“有什么问题么?你们可以跟组委会投诉。”
  “这几个亚洲人的作品一点也没有意思,又老旧又没有突破,我们只是评价一下而已,他们却跟我们争执起来,一点意见都听不进。”一口美音英语的老外,倒也不怵,张嘴就给王鹏他们扣了个帽子。
  巴别塔有点尴尬,他瞅了一眼林海文,林海文的表情还可以的样子,然后就看他走前了一步。
  心里一紧。
  “他们画的这么好,为什么要听你这个蠢货的意见?”
  太紧了,心脏。
  “你只是在包庇你们亚洲人而已。”老美横的很,不过他边上有人认出林海文了,跟他嘀咕了几句,他画风就转了转:“好吧,也许是我欣赏你们的风格,但不论如何他们应该谦虚一点。”
  林海文摇摇头,走到摊位里头,看着王鹏的一幅作品:“要求他们面对蠢货表示谦逊,就是强迫一个人吃屎,你喜欢吃不代表别人喜欢吃。你看看这幅画,水准这么高,一看就知道他们有一个了不起的老师,把他们教的很好。”
  巴别塔主席:……
  王鹏等人:……原本以为你是来给我们撑腰的,太天真了。
  “一个那么了不起的老师,会忘了教会他们谦逊么?不可能!他们的老师一定是言传身教,告诉他们在艺术面前要保持最极致的谦逊和尊敬——同时,在蠢货面前,要承担起捍卫人类智商的重任。”
  他转而看向王鹏:“年轻人,这幅画出售么?我出一百万欧元,虽然它值得更多,但你们还要保持谦逊,我就不给你们更高的价格了。”
  王鹏:……
  “林先生,那你倒是说说他们的老师的是谁,不过我不保证认识,毕竟华国实在没有几个好画家。”老美被气的不行。
  “你一定认识!”
  “呵。”老美心想,我就算认识也可以说不认识,一定要让你丢个人——而且他确实只认识林海文一个华国画家。难道这几个人的老师不是华国人?
  反正他就说不认识。
  “他们的老师就是林海文。”
  “我确实不认识。”老美嘴超快,表情超得意。
  “瞧瞧,这智商,基本上告别艺术了。”林海文摇摇头,跟巴别塔主席说道:“咱么再看看别的吧?”
  “……好。”
  已经反应过来的老美,整个人都斯巴达,林海文特么的不就是你自己么?
  这到底是个什么人间极品?
  鹿丹泽凑了过来:“嗨,哥们,回去多吃点菠菜,补脑。”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手机版阅读网址:


第1097章 威尼斯双年展(2)
  林海文一行人离开摊位之后,围着看热闹的人也没走,而是进了摊位,经过那个美国佬的时候,有几个欧洲大哥给他秀了秀肱二头肌:“吃菠菜,还可以做大力水手!”
  大力水手本身就是美国动画片。
  在一片笑声里,美国佬也只有灰溜溜地走远,才嘀嘀咕咕:“一帮落后时代的老古董,我就根本不应该来威尼斯。”
  “……”他的同伴也相当无语,“戴维,我觉得我们还是安分守己一点,好么?詹姆已经进医院了,我希望你不要再出幺蛾子了。”
  “我跟詹姆那个蠢货是一样的么?”戴维想起詹姆,突然心情就好了一点:“那个蠢货被人做成了麻辣鸟,居然都不知道是谁干的。”
  如果林海文在这里,一定会感叹无巧不成书——原来河边的卷发鬼佬也是他们一伙的。
  ……
  林海文跟他的学生朋友们,在欧洲的大众媒体和艺术媒体上,也来了一次集体亮相。
  这是“恶人谷画派”头一次在欧洲大陆广为流传。
  一向更关注严肃议题的大众媒体《新闻报》,比较罕见地刊登了几篇相关的评论,其中一篇来自意大利的一位艺术观察家:
  “双年展上的小插曲,让我们看见了一群优秀的年轻画家——他们都是林海文的弟子,来自于一个林海文命名的画派,它有个奇怪的名字,恶人谷画派。
  这个名字来源于林海文位于华国京城的画室名称,至于他为什么会给自己的画室取这样的一个名字,他本人并未公开回应过,但这似乎跟他本人的行事风格有一点关系,很多人都知道,林海文在公共议论领域非常大胆和直接,在许多人看来,很有‘恶人’的意味。
  当然,这个名字并不影响那些年轻人的才华。我在他们的摊位上流连了近三个小时,七个画家和一个雕塑家,都拥有相当不俗的艺术水准,再考虑到他们如此年轻,集中度如此高,我们可以想象那有多难得。
  林海文作为一个优秀的,甚至是卓越的艺术教育者,这一点似乎也不是秘密,但当我看见这些年轻的恶人谷画派画家的时候,依然要为之感叹。他们必然天分十足,也幸运十足,或许,来自东方,来自华国的这些年轻人,会跟他们的老师一样,在未来不久的时候,会被更多欧洲艺术爱好者认识并喜爱。”
  当然更多的内容还是聚焦在林海文身上。
  “‘米勒’的《父亲》和林海文《父亲》——它们都出自于林海文之手”
  “古典主义新进步的真正标志——肖像画《父亲》赏析”
  “今天的威尼斯因巨匠驾临而蓬荜生辉”
  “威尼斯双年展已经很久没有如此具有震撼力和吸引力”
  “一个亿?林海文8000万美金的拍卖纪录,是否会在《父亲》上被打破?”
  关于艺术的,关于影响的,关于美金欧元的,各种正道小道,水道旱道的消息,将靴子过和欧罗巴大陆搅动的热闹非凡。
  当然,隔着大西洋的美国,还有华国本身,也是不甘落后的。
  尤其国际青年油画展正在紧锣密锣地筹备,美国古典主义美术协会也是要抓住机会赶紧宣传一波——林海文现在基本上扛起了古典主义的大旗,他飘得越高,古典主义重燃热火的可能性就越大。
  不过他们的影响力还是有限,更局限在美术领域内,反而是林海文自带热点,吸引了NBc等几家大媒体的追踪。
  在华国,那就更是不用说了,各种新闻、科普、总结、盘点、预测,就汇成一句话——牛哔啊牛哔啊,牛!哔!啊!!
  “威尼斯为林海文疯狂”
  “百年老店威尼斯双年展有多牛?”
  “在水城惊艳欧洲——林海文艺术之旅大盘点”
  “华国油画家领航‘西洋画’”
  “欧洲人怎么看林海文?结果让人震惊!”
  “西班牙、意大利、法国……让我们追随林海文的艺术灵感脚步,探寻油画的前世今生。欧洲十日游倾情打折,只要39998,双人游更有折上折!”
  “澳门葡京……”
  “我是林海文,我在威尼斯被绑架了……回来送你一幅我的作品,价值5亿元。账号:3838383838438”
  林海文在国内风光已经是常态了,尤其是《画室的窗外和黑龙潭》在美国拍出8000万美金之后,基本上很多都淡漠了——震惊阈值被磨练的太高。
  所以相对来说,还是一帮年轻人对恶人谷画派的王鹏等人更加羡慕嫉妒恨一点。
  “玛德,老子也很凶恶的,恶龙咆哮,嗷呜,嗷呜,嗷呜嗷呜……为啥我就进不去恶人谷啊,真是老天不公。”
  央美蒋院长的弟子竺宇就更加复杂一点,他知道鹿丹泽是林海文的学长,更知道何思寒是天美的老师,都并不是林海文的弟子——换而言之,如果当初他不是手贱发了条短信,或者至少那条短信没发错到林海文手机上,说不一定他还真有机会加入恶人谷呢!
  一切都是命啊!
  人家眼瞅着就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他还在给一年级的小兔崽子介绍林海文的央美时光——有啥可介绍的,林海文的央美时光基本上只有两条主线。
  第一条:哇,厉害厉害。
  第二天:甘霖娘咧。
  要么如草泥马一样的狂奔在艺术道路上,要么就是在骂人、欺负人,和嘚瑟的日常休闲时间。
  一场双年展,热热闹闹,一如想象中那样,除了给林海文又刷了一层金光,就是宣传了一下国际青年油画展——也算是符合之前的预期。
  ……
  威尼斯。
  “你在意大利有表演啊?”对于突然来捧场的谭云秋,林海文挺意外的。
  “嗯,这不是顺道么,就来看看你,满意大利都是你的新闻,在哪儿都躲不过,以后你问起怎么不来,我连借口都没有。”
  “哈哈,”林海文笑着摇头,不过他看着谭云秋有点郁气:“怎么,工作不顺利啊?”
  “……唉”谭云秋犹豫了一下,还是没隐瞒林海文:“谁让歌剧这东西不是咱们的呢,要知道当初就学唱戏算了,也不用受这些鸟气。”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


第1098章 新计划
  歌剧这种艺术形式,对于华国人来说,局限性和戏曲是极其相似的——绝大多数的歌剧作品都是以意大利语来表演的,剩下的大概就是法语,连国际语言英语都没什么地位。所以华国人唱歌剧的,追求的一般都是一个字:像。
  像意大利人的审美。
  像意大利语的口音。
  像一个欧洲演员的表现力。
  越像的,一定就是越好的!
  谭云秋作为国内相当知名的歌剧演员,在国家歌剧院也是一等一的独唱演员,尤其是演唱了《我爱你,华国》之后,更有家喻户晓的感觉。但她追求歌剧上的进步,到了一定程度上,还是要来欧洲进修。
  显然,欧洲人并没有给这位华国著名歌唱家很好的印象。
  谭云秋既然已经开口抱怨,也就没忍着,从导演、顾问对她的轻视态度,从合作演员的桀骜,从角色被随意左右……总之是很不开心。
  “真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谭云秋揉揉眉心:“不过当年我在学校念书的时候,也差不多,比不上那些天赋特别好的,一到排戏,老师就把我到处乱塞。”
  “但现在,你的同学们都比不过你了,是不是?”林海文笑着问她:“过瘾吧?你特喜欢参加同学聚会吧,看着那些个曾经比你风光的,一个个都不如你了。”
  “那人家可以不去啊,再说了,只有你才这么阴暗。”
  “我有什么可阴暗的,我一直风光,当初没有我风光的,现在只能是更不如我。”林海文嘚瑟了一下:“我都不去同学聚会的,就怕万众瞩目,风头太过,让他们回家之后,午夜梦回一阵失落,多难受?”
  “……行了。”
  “你在这边唱什么,《图兰朵》么?”
  “什么?图兰朵是什么?”
  林海文眨眨眼,原来《图兰朵》是没有的么?林海文才反应过来——似乎《一千零一夜》中的这个元朝公主的故事并不存在,自然普契尼也就无所谓根据这个童话,写一出歌剧出来了。
  “……噢,我说的是《奥赛罗》?”
  《奥赛罗》作为最著名的一出歌剧,谭云秋确定自己不可能听不出来,林海文明明说的是《图兰朵》,图兰朵并不是意大利语——它是蒙古语里头“温暖”的意思,谭云秋不通蒙语,自然也不知道意思。
  她狐疑地看着林海文。
  林海文一点也不担心,反正谭云秋啥也不知道。
  “好吧,”谭云秋看他一副就是你听错了的样子,也没办法:“对了,威尼斯歌剧院要唱《茶花女》,你是不是要去听?”
  “好像是有这个行程,巴别塔主席会招待我们。”
  谭云秋了然:“双年展开幕的时候,歌剧院一般都会有大剧上演——《茶花女》首演就是在这里哦,算是保留剧目了。我一想你肯定也是要受邀的。”
  林海文对歌剧不太熟悉,作为一个随身携带翻译器的神仙人物,他听歌剧其实没有什么语言障碍,单纯是美学认同的问题——相对来说他更愿意听京剧来着。
  一方水土一方人。
  “所以你是来听戏的?顺道看看我?”
  “听戏……说得好像敲锣打鼓一样,”谭云秋翻了个白眼:“正好有这个机会,我就听一听,几位主演都很大牌的,机会挺难得的。”
  “要我带带你么?给人找人签个名什么的。”
  “……谢了,不至于。”
  “好吧。”
  ……
  当夜,巴别塔果然招待几位贵宾,在威尼斯凤凰剧院听了一出《茶花女》。
  水准确实不错。
  “如果你要听一出高水准的歌剧,只有在意大利才可以做到。”说话的是威尼斯市政府主管文化交流的官员亚历山大。林海文对他的话倒是没有什么不满,听京剧你还得到华国的,听歌剧到意大利再正常不过了。
  亚历山大还是比较客气的,觉得林海文可能不太听得懂,整个过程都时不时给他介绍一下,一会说《茶花女》的背景,原著作者小仲马,他有个爹叫大仲马,写了《基督山伯爵》和《三个火枪手》等等。歌剧作者威尔第,是意大利最牛叉最牛叉的作曲家。
  然后《茶花女》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交际花大美妞跟一个矫情作家之间的故事,因为作家他爹非常恶毒,让两人之间产生了误会,最后没能在一起,大美妞还死掉了,死掉之前又祝福作家找到一个更好更配得上他的美妞——可以说很圣母了。
  林海文一直微笑听着。
  倒是巴别塔主席在经历了摊位事故之后,变得有点主动,他隔着林海文,用意大利语跟亚历山大介绍了一下:“您可能不太清楚,林海文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男高音歌唱家,被誉为东方的帕瓦罗蒂,他在华国和美国演唱过自己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无论在表演还是在创作上,都非常优秀。我想,他对《茶花女》这样的不休名作,一定不会陌生的。”
  言下之意:少说两句吧!!
  “当然,在华国它也是非常知名的剧作。”
  林海文突然用流利的意大利语插了一句嘴——刚才他们都用英语交流。
  尴尬!
  呵呵呵……
  “亚历山大对林先生的博学还不太了解。”
  “没事儿,”林海文宽容地笑笑:“我对自己的博学程度,有时候都不太了解,太博学就是这一点不好。”
  “……是,是的。”
  交谈从这里开始就变得不是那么美好了,表演结束之后,林海文才突然发现,原来意大利也有这个习惯,就是贵宾跟演职人员见面啥的。
  几位主演都相当知名,林海文也不是政要,见面的氛围比较轻松,大家谈谈《茶花女》,聊聊艺术啥的,倒是饰演女主角维奥莉塔的拉菲·科斯,表现的有点不堪——这位据说是B角,a角没来成。
  她倒是没敢在林海文面前说什么,不过隐隐约约的白眼总是隐藏不住——尤其论及华国歌剧的时候,显然是一位艺术民粹分子。
  林海文瞥了她一眼,貌似疑惑地问了一句:“你们的歌剧名作似乎都出自一百多年前,难道20世纪以来,都没有人写出过新的不朽作品么?”
  这话倒不是假的,在林海文上辈子,世界十大歌剧中,仅有《图兰朵》和《蝴蝶夫人》是20世纪的作品,其余《卡门》《奥赛罗》等等都是十九世纪的作品——而偏偏,图兰朵是华国题材,而蝴蝶夫人则是鬼子题材。在这个时空都没有诞生出来。
  几位意大利歌剧演员都有些尴尬。
  “呵呵,经典总是需要时间的,我相信华国的艺术作品也是如此。”亚历山大不得不出来挽尊。
  林海文了然点头:“倒也是,在我的创作面世之前,我们国家的古诗词也有一段沉寂的时间,没什么有影响力的作品。但我还是觉得我们这些现代人,也不可以总是用时间来做借口,要努力啊。”
  “歌剧作品并不是那么容易创作的,”拉菲有点忍不住:“虽然意大利也没有写出能够媲美《卡门》的经典作品,但其它地方就更不必说了,从创作上来说,我们意大利人还是很进取的。”
  “噢,”林海文顿了顿,“那,要不要我帮帮你们?”
  “啊?”
  “您说什么?”
  “您是什么意思?”
  “哦呵呵,我没有别的意思啊,这位女士说你们已经很努力很进取了,但还是写不出好的作品来,我就建议一下,要不我来帮你们写一本?”
  沉默。
  相当尴尬的沉默。
  “好啊!”
  首先说话的并不是亚历山大,也不是拉菲·科斯,而是男主角阿尔贝罗——一位相当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我也有幸看过您的歌唱表演,尤其是多明戈介绍了您之后,如果您可以创作出媲美景点的歌剧作品,我相信所有歌剧演员都会感谢您的。”
  这是个聪明人。
  置一时之气不如让林海文下不来台。
  所有在场的意大利人都反应过来,暗暗叫好,拉菲·科斯甚至还补了一句:“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看到您的作品呢?”
  “嗯……不需要太久吧应该,不是特别为难的事情。”林海文云淡风轻:“等我回国之后,我会让我的伙伴带来给你们的——她也是一位优秀的歌剧演员。”
  ……
  “你说什么?”谭云秋觉得自己可能耳朵坏了。
  “我说我要谱一部歌剧,要媲美《卡门》《奥赛罗》,怎么?”林海文挑眉,轻松地问她:“到时候让你唱主角,高兴吧?放心吧,跟着我有肉吃。”
  我信了你的邪哦!
  如林海文自己所说,今天几乎所有的意大利歌剧名作都诞生于十九世纪,二百年时间,几乎没有新经典诞生——这固然是因为欧洲艺术中心离开了罗马、佛罗伦萨和威尼斯,最优秀的欧洲人都不再以意大利语为创作语言。但毫无疑问,一部经典歌剧的诞生,仍然是非常困难的事情。
  绝非林海文表现出来的那么轻松。
  “哎,对了,之前我说《奥赛罗》的时候,你听成了什么来着?”
  “……图兰朵?”
  “哦对,好的,我决定了,歌剧的名字就叫《图兰朵》!”
  “……”
  疯了!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书客居


第1099章 《图兰朵》问世
  《图兰朵》这部歌剧,除了内容是华国的,其它部分则完全是欧洲的——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够成为一代经典的原因。东西方哲学和文化的差异,绝对是天堑鸿沟,一部歌剧想要在西方世界流传,甚至成为旷世经典,必然是遵循西方文化传统的,只要一听故事梗概,就能明白这一点。
  图兰朵公主为了报不知道哪个祖先的一点受辱之仇,决定向全世界发出三个难题——顺带征婚。公主设想的情节,应该是来一个完美男人,用智慧回答了问题,又有高颜值、尊贵的血统、花不完的钱,还温柔的要死,就像他林海文这样的人,然后他们幸福快乐的生活着——但这不是个童话故事,给出答案的是个流亡国家的落拓王子。
  于是公主就不乐意了,耍赖。
  王子很有意思,说我也出一个题,你只要猜出我的真名,我就不娶你了,我还愿意被你宰掉。
  公主很有创意地把王子他老爹,还有一个忠诚的贴身丫头给抓了过来,严刑逼供,最后把丫头都给弄死了,老爹也受尽折磨——当然,他们骨头都非常硬,没说出来。
  最后的华彩时段来了,快天亮了,公主还是没有猜出王子的真名,王子可能觉得自己的好丫头也死了,老爹也受罪了,满足了,跑去给了公主一个强吻,顺便告诉了她的答案——于是公主感动了,可能是被王子的口臭熏的智商跳水。第二天,即便她已经知道了王子的名字,还是跟全世界说她不知道,最后还给王子起了个名字,叫做——爱!!
  啥特么的哔了爱情不爱情的,爱尼玛个哔啊!!
  华国人要是写得出这种故事,绝壁要被嘲笑三千年。
  啥玩意啊,就出三个题,啥玩意啊,你答出来了人家不认,你还回一个题,啥玩意啊,你老爹都快给人弄死了,患难与共的贴身丫头已经给人弄死了,还强吻,还爱——最后还没羞没臊、幸福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药店碧莲吧。
  林海文把这个故事写出来的时候,都觉得后悔,这特么完全不是他的风格啊——不过一想到有可能因此被很多人diss,而他很久没有被那么多人喷过了,他有点想念那心动的感觉。所以还咬咬牙写了出来。
  本子谱完给谭云秋的时候,林海文已经回到华国——他当然不可能留在威尼斯等着展览闭幕。《父亲》的拍卖也还早,苏富比的巴黎秋拍压轴之作——那会儿林海文还正好要去巴黎,国际青年展的决赛差不多就是那个时间。
  谭云秋是被喊到黑龙潭画室来的。
  她以为是林海文找她一起磨剧本呢——毕竟是意大利语的歌剧,林海文虽然莫名其妙地展现了强悍的意大利语能力,但是会用语言,给会创作一种艺术,还是不一样的。
  所以来的时候,她还是比较轻松的,挺有心情地参观画室。
  林海文的黑龙潭画室,现在也是京城的一个景儿,外头传言多的不得了。有人说画室的收藏室里面,有几百幅画,值几十上百个亿。还有人说林海文最喜欢金条,画室里面有一间大屋子,铺的是金子做的地板。还有人说国家安全部门,派了一个连的人,日夜守着这间画室,一旦有人图谋不轨,立即有狙击手开枪击毙。
  谭云秋当然不至于相信这些,但她也确实很好奇,比如林海文收藏室里头究竟有什么,再比如外面有多少安保公司的人守着,以及林海文是怎么创作出那些价值亿万,艺术高超的作品的。
  “喏。”
  “故事大纲出来了?”谭云秋接过来一大本,晃了晃,觉得这梗概似乎有点多。
  林海文也没有理会她,她自己就坐下来翻,眼珠子越看瞪得越大——这就是一出完整的三幕歌剧啊,词曲完整,场景详细,跟她见过的所有经典剧本相比,也没有任何一点细节上的逊色。
  呼~
  长长吐出一口气,谭云秋不是一般的国内观众,她是相当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对意大利歌剧的欣赏能力,在国内来说是首屈一指。
  她一眼就能看出《图兰朵》的水准——要知道最能体现歌剧水准的,并不是这个脑残公主和同样脑残的王子,还是曲,或者说音乐的部分,以及音乐和剧情的共鸣共振。
  谭云秋闭上眼默默想象了一下,在那样激烈的冲突中,或高亢或婉转,或急促或缓和,或悲伤或激愤的音乐,几乎能够让她浑身都起了鸡皮疙瘩。
  太过瘾了。
  太迷人了。
  “没花多少时间,我也忙的,随便写写,你看怎么样?”林海文见她感受完毕,随意问道。
  谭云秋本来酝酿了超级多的赞美——你太有才了,你是全世界最天才的歌剧作曲家,你是电你是光你是唯一的神话。但都被林海文这一句给打了回去。
  去你的吧。
  滚蛋。
  “瞅你的脸色,跟个胀气的韭菜馅儿包子似的,看来是嫌我不够低调,但是——”林海文摇头:“但是我的帅气,我的才气,已经不允许低调了。”
  “……”谭云秋突然发现自己那股气,好像也就这么泄掉了。
  算了吧。
  林海文是个什么样儿的人,谁还能不知道的。
  更何况,人家就是这么短短时间,随随便便,轻而易举地写了出来,又不是假的,还能说什么的?只能怪她自己见识太少,连想象力都跟不上林海文的才华了。
  “非常惊人,非常吓人,简直像是十八世纪的超级大师的手笔。”
  这也是让谭云秋震惊的一部分,十八世纪的意大利语跟现在,还是有差别的,不过写歌剧有一个不成文的传统,就是复古——不仅是音乐风格复古,也包括写作方式,很多唱词的文法和措辞,都以和十八世纪相似为荣。
  但能做到林海文这种程度——形似神似,尤有胜之的,没有。
  道理其实是一样的,现代人写古诗,用典措辞也喜欢学李杜,但谁能有诗仙的倜傥,诗圣的沉重呢?
  林海文对谭云秋的夸奖,只是微微一笑,深藏功与名。
  老子是抄的啊!


第1100章 幸福啊
  老子是抄的呀!
  抄的就是十八世纪的大师啊,论起原汁原味,谁能比得过开挂的我?
  这话虽然是不能够和谭云秋直说,但是林海文自己在心里想一想,也是很爽的——别人这么不要脸有多可恨,自己这么不要脸就有多爽。
  “这本子给我?”谭云秋犹豫了一下,才问道。
  原先林海文说要给她写一个歌剧本子,她其实是非常高兴的,毕竟十年来,林海文的创作还没有落空过。她虽然不能想象《图兰朵》能够比肩《奥赛罗》《卡门》,但对于这部新作的水准,她是毫不怀疑的。可是当她真正地看到了《图兰朵》的水准后,又犹豫了。
  这真的是一部旷世之作,而她却不是巴托丽那样的传奇。
  “给你呗,你带到意大利去,找你们演那个《奥赛罗》的剧院,让他们瞅瞅,我毕竟答应要帮意大利写个歌剧来着。”林海文想了想:“至于后面怎么排,谁来演,你自己定吧,我让敦煌的人跟你对接一下,如果国家歌剧院要掺一脚,你也自己决定吧,商业部分,敦煌那边也有惯例。”
  版权当然还是属于林海文,由敦煌舞台艺术中心来操作,但艺术部门就让谭云秋自己决定了,等于是给了她半个制片人,一整个艺术总监的位置。
  “……”谭云秋更心慌了,但她在《黄河大合唱》的部分,跟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