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恶人大明星-第1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他这么说,竹内三郎的眉头皱的更紧了。
  “这对我们在华国的营销战略,会不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竹内犹豫了一下,池田虽然不是跟林海文直接冲突的人,但是对于华国人来说,扶桑是一体的。鸣清的声誉受到伤害,一定会影响到池田所在的则云制陶,所以他还是选择跟池田坦诚交流。
  对竹内来说,林海文的批评也好,甚至是骂他不要脸也好,其实并不是特别让他在意的事情。但是他们在华国这个越来越大的市场中,能够和英国人、法国人竞争,绝对是他们不可能轻视的问题。
  如果因为这么一场冲突,倒是鸣清,乃至整个扶桑的骨瓷企业都败走华国,他承担的压力,恐怕是不可承受的。
  池田想了想;“应当不至于,这种瓷器明显是艺术瓷,不够薄,也并不好用。作为艺术品欣赏,固然是不错的,可是如果拿来日用,恐怕并不会受欢迎吧?”
  说到点子上了。
  骨瓷取代陶瓷,成为高级瓷器的主流,不是因为陶瓷不够艺术,而是不够实用。陶瓷的这个劣势,不会随着凌瓷的诞生而改变。
  “是的,是的,就是这样,我需要好好想一想。”
  “这是个很敏感的国家,我们尤其敏感,竹内桑,希望你明白我们不是来华国争强斗胜的。”池田提醒了他一句。
  “我明白。”
  ……
  微博上,对凌瓷有所了解的并不多,而且看过实物的更是几乎没有。那些艺术类大v,文化报纸下头,很多人都挺疑惑。
  “这个瓷看照片确实很不错啊,但是不是有那么牛啊?”
  “陶瓷跟骨瓷之间的差距,那就是马跟汽车之间的差距,是历史必然吧,林大神恐怕没有回天之力吧?”
  “说真的,有没有大神来说说看,这个凌瓷究竟好在什么地方??”
  最后这个提问的人,非常诚恳,点赞数也是最多,明显不懂的人多。好为人师的网友在微博上最不缺的,所以下面也有人给他科普了。
  “我不是什么大神啊,不过大概地讲一讲哦。从图片上看,这个凌瓷的艺术性非常强,用大家比较容易理解的话来说,类似于西方一些现代派的画家,抽象派的画家,用很多的单纯的色彩、线条,寻求一种不规则的、自然的,具有强大表现力的呈现。凌瓷釉色上这些胭脂红,紫色之类的,应该是烧造过程中自然窑变,林大神说土与火的灵魂交融,虽然有点玄,但还真是这个意思,非常自然而然,天真烂漫的一种美感!不过林大神对抽象派格外看不上的,就不知道他为什么会弄出这么个凌瓷来。”
  “凌瓷是凌鸣大师烧出来的啊,而且人家又不是自己画的,是火烧出来的,跟那些画家不一样吧?”
  “原来是这样啊,怪不得我看不懂,因为那些神经兮兮的老外的画,我也是看不懂的。”
  “卧槽,那岂不是很值钱,我看那些乱起暴躁的画,动不动就几千万美金。”
  微博上的业余人士的讨论只能艹热度,真正开始出现对凌瓷的评价,还得等展览之后,晚上开始,各大平台都初稿了。
  其中颇有一些具有专业性的。
  皇城博物馆的谭文宗研究员,写的文章被在了《皇城博物院院报》的电子网站上,而且也被带着链接一起转到了微博上。谭文宗是华国陶瓷届数一数二的大佬了,他一开口,文化报、收藏报、艺术报,各家大v,引用的就格外的多。
  一下子成了专业评价的主流。
  所以林海文从恶人谷里兑换出一个泰窑瓷罐,还是相当划得来的。
  谭文宗从釉色、呈现力、器型开始谈,一直谈到陶瓷史,以及他认为凌瓷在陶瓷史上的可能地位,最后也没忘了把他那句评价给加上。
  世间之美,美不过凌瓷一盏。
  这么浓郁的溢美之词,再加上热度狂升,迅吸引到了文化板块之外的媒体关注,一下子就成了个彻底的社会热点了。
  微博娱乐文“林海文‘碰’瓷,专家:史上最美!”
  头条娱乐则是“震惊!最美华国陶瓷现世,不是泰窑,也不是成窑,竟是它!”
  其它诸如什么足球啊,体育啊,赛车啊,美食,萌宠都来凑热闹。
  所以第二天上午,竹内三郎抵达国展中心的时候,好些媒体就已经不都是艺术类和商业类的了。
  “竹内先生,请问你对凌瓷有什么评价?您看了么?”
  “请问您对林海文的声明和言,有什么回应?”
  “你认为凌瓷和贵公司的产品相比,谁更胜一筹呢?”
  记者们也不管面前是个扶桑国人,啪啦啪啦丢了一大堆华国话,后面的翻译都来不及翻,不过想一想也知道这帮记者在问什么了,他也就没有一个一个地翻译,而是笼统地把大家关心的东西告诉了竹内三郎。
  竹内神情镇定,显然昨天已经有所准备。
  “先我想要说,我从未试图去窃听林先生和凌鸣先生的谈话,如果给他们带来了困扰,我感到非常抱歉,也很愿意向他们当面致歉。至于您提到的凌瓷,我还没有机会当面欣赏,但看到了一些照片,那些瓷器确实都非常的美丽,我们对华国在陶瓷领域取得的成就深感钦佩。而我们鸣清制陶的骨瓷产品,是在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基础上,为消费者提供新的选择。我们认为这两者之间是有很大不同的,同样也有不同的受众和欣赏人群。
  我很希望恭喜林先生烧造出一种美妙的新瓷器,正如我们在七十年前创办鸣清制陶时一样,都希望把一种新的瓷器制品,推荐给大家,我相信,我们的理念都是一致的。”
  措辞非常客气,但话里的意思也非常的明确。
  你确实烧出一个厉害瓷器来,但说破天它还是陶瓷,跟我们的骨瓷比不了。
  说完之后,扶桑人就进入国展中心了,安保人员把媒体都挡在了外面。
  而英国道尔顿的卡梅伦,一直在暗中观察。
  他翻译正在给他翻译,当然,翻的是竹内的翻译翻出来的华文。
  “道森,你去联系一下华国人,让他们帮我们问一问,能否从林海文那里购买几件凌瓷。”卡梅伦眯着眼想了想,突然跟翻译说道。
  “啊?好的。”
  “呵呵呵,这就叫鸟蚌打架,渔民财!”卡梅伦想着他不知道从哪里看来的华国谚语,只觉得妥帖无比。


第0612章 老铁啊
  林海文当天上午并没有去华美四号厅,一则是第二天参观的人更多了,林海文现身的安全问题没有保障。二则该要他陪伴的人也都陪过了,剩下有些人,比如京城市府的那位王副秘书长,第二度到访,那他就不奉陪了。
  他从家里抵达黑龙潭画室的时候,顾海燕的电话稍后就打了进来。
  虽然说顾以致的“要挟”没有得逞,但林海文还是得要好好处理这个事情。也不止是看老顾的面子,顾海燕如今忝为中河省宣传部的第二把手,而且也是省内国内非常得用的女干部,或者说应该是得用的“无知少女”——无党派,知识分子,少数民族,女性干部。干部升迁当中,这四者中有两项、三项的,一般就升官比较快。当然天花板还是迈不过去的,但是相比较大多数的干部,升迁绝对顺利得多。
  而集齐了全部四项的,那就更是不得了了。
  顾海燕就是这样:不是执政党党员,传媒学院的教授,那赫族,女性,典型的无、知、少、女!
  所以她三十多就去临川当了副市长,四十出头就是正厅局级的宣传部二把手,未来不可限量。
  林海文自然也是不愿意失掉这个关系的。
  “我爸跟我说了,我还不太相信呢,别是被你哄了。”顾海燕调侃的声音,倒是比在中河台的时候还要更加温柔一点。看来机关工作还是磨人,她也很会发扬自己女性干部的优势。
  林海文招招手,把小黄叫了过来,给它喂食。
  “顾部长这话说的,小看我了不是?”林海文也不跟她兜弯子:“春晚的事情,敦煌还是会做,我们的创作团队一直也在工作。我当然也会关注,只是我毕竟也是个普通人啊,你要我年年都弄出一台突破性的晚会,那也不现实,中河台的刘台怎么就看不明白呢?”
  “他怎么会不明白,他精着呢。”顾海燕对自己昔日的副手,现在的中河台台长刘台,自然也很了解的:“他这里把我抓住,那里把你抓住,这晚会办得好,功劳少不了他的,办得不好,官面上有我,制作上有你,他也能一推二五六啊。你当他傻呢,能做到这个位置,哪里有傻子?”
  “我的天啊,在你们这些官面前,我岂不是纯洁地跟小白兔一样,什么时候被你们嚼吧嚼吧吃了,我还给自己涂芥末呢。啧啧,我算是知道了,必须跟你们少打交道。”喂完主食,林海文一边说着话,一边给小黄喂水果:“顾部,你是他的顶头上司啊,这种下属,得给他点颜色看看。”
  顾海燕一句鬼话也不会信他的。
  林海文要不是看到这里头的猫腻,他怎么会推的这么干净。
  敦煌电视中心早就对外说了,今年总监制不是林海文本人,而是中心主任卢锐担纲——卢锐如今在业内也是大牛人物了,系列节目,每一样拿出去都是响当当的成绩。
  林海文这么一跳出来,刘台才急了,上赶着抓住顾海燕,顾海燕那边的电话才跟催命符一样。
  “我虽然不是中河台的领导了,但台里这面旗帜竖起来不容易,中河也不是发达省份,能够做出一个一流电视台,更不容易。这个高度,海文你不会不知道,我的老板,我老板的老板,都盯着呢。要不然我干嘛费这么大劲?”顾海燕算是比较交心了。
  老铁啊老铁!
  双击一下,666。
  “噗。”
  “你笑什么?”
  “哦,没什么,小黄吃东西呢,好像吃到自己的屎了。”
  顾海燕:……
  小黄:???
  “行吧,我会多关注的,卢锐那边我也会跟他沟通的。”
  顾海燕当然不会真逼他给什么承诺,两个人谈完这点事儿,就轻松多了。
  “怎么样?你那个什么凌瓷啊,很火啊,要不要全国巡展的?洛城这边,得给我个头筹吧,让我们洛城人民先欣赏一下啊。”
  “还真没考虑到,太急匆匆了这回。要不是那个小鬼子嚣张的很,我也没打算这么急。华美这个展,拢共准备三天时间,要不是江馆给面子,都搞不下来。”
  闲聊几句,顾海燕倒像是突然想到的一样,说了一个新事情。
  林海文九月份要到天美上任的事情,她当然也是知道的。而中河省明年三月将首次举办,升格后的,华民族初祖黄帝的祭祀典礼,届时来自全球数十个国家的华人华侨,将来到中河祭祖。这一活动说大了,当然是民族凝聚力,民族振兴的范畴了。而说小一点,对于中河省的旅游、吸引投资、增强地方知名度都有重要意义。所以中河省也有安排了一系列的附带活动,顾海燕作为宣传部的常务副部,自然是主抓这项重要工作的。
  她跟林海文提起的,就是有一个华人艺术名家中河采风系列活动。
  “除了这个艺术名家的活动,我想邀请你来参加之外,另外就是有一个配套的活动,省里想跟你们天美来合作,你带个队,拉些青年教师,优秀学生过来,我们选取了9个地方,到时候,借着祭祖大典的机会,办一个展,另外也可以将这些绘画制作成定制礼品和旅游纪念品。”
  这倒是个好事。
  林海文想了想:“名家那个活动,没什么问题,常老师也去吧?”
  “常硕先生在邀请名单上。”
  “嗯,天美的话,等我入职之后吧,10月份之前,我跟你确认一下,行吧?”
  “那行吧。”
  顾海燕明里暗里的事儿都说完了,也可以挂电话了。
  结果没过一个小时,她电话又打过来。
  “海文,我爸到你那边去了?”
  “啊?”
  画室外面,司机傅成已经接了人过来,谭文宗先下,后面跟着的,可不就是顾以致么?林海文站在门口,正好看见老顾同志,一脸得意地左看右看。
  “虽然我没有邀请他,但他确实来了。”


第0613章 当世第一器
  “嗤,他去那里干什么?我给家里打了个电话,我妈说他一早就跑出门了,说要去那里看看你耍了什么阴谋。”顾海燕也知道,她父亲自从退休之后,虽然还担任着皇宫博物馆的顾问职务,但确实一下子闲了下来,有点不适应,所以变的“活泼”起来。
  但老顾对林海文的事儿好像格外“活泼”,之前到洛城的时候,就经常和顾海燕探讨林海文的问题,对他怎么从一个小报社编辑之子,成为当代华国文化艺术王冠上的明珠这个励志故事,了解的不亦乐乎。
  林海文就把此前在凌瓷展览上的事情,跟顾海燕说了。
  “……呵呵,那你别介意,他也就是说着玩儿的。”顾海燕顿了顿,声音有点哑。
  对老父的爱女之心,显然贵为高级干部的顾海燕,也是心生恻然。
  “得了,他们快进门了,不说了。”
  挂掉电话,林海文走了两步到门口。
  “谭老师来了?”林海文和谭文宗打过招呼,一转头看着顾以致,脸上表情那叫一个生动:“呦,这位难道就是皇城博物馆资深顾问,我国古书画领域的权威专家顾以致老先生么?怪不得今早起来,就听到喜鹊叫呢,啧啧啧,寒舍真是蓬荜生辉啊。”
  傅成跟在两老后头,憋着笑。
  谭文宗也是,今天老顾一大早跑到他家里来,坐着就是不走,扯三扯四扯不出个由头来。等到傅成来接人的时候,他非得跟着上车一起来,口口声声说“我非得看看你究竟是为了什么东西,置我们几十年的交情于不顾”。
  最后也没办法,只好一起来了。
  顾以致“哼”了一声:“小子,你别阴阳怪气的。还寒舍呢,你当我不知道,你花了几大千万买的房子,这京城里头比这更好的地方,那根本就没有了。你这是什么知道么?虚伪!”
  老头子大概就是退休后遗症,林海文倒觉得有点好玩,6松华也马上要退休了,也不知道会不会有这种后遗症。
  “得,那就请您到我的金碧辉煌大宫殿来参观参观吧。”
  这里头也没什么人,傅成给泡的茶。
  庆阳毛尖。
  “啧,顶级毛尖,几百块一两,真是有钱人啊。”老顾喝的挺有滋味,偏偏嘴巴不饶人。
  谭文宗都看不过眼了:“你要是喝着有负担,就别喝了啊。”
  顾以致斜睨了他一眼:“我有什么负担的,我一个清贫劳动者,喝一点资本家从别人那里剥夺的剩余价值,再正当不过了。”
  他说着倒是兴致起来了,端着薄胎青瓷的盖碗,悠然自得地在画室里转了一圈,时不时感叹一声“呦,常硕的画,几百万欧元吧”“呦,还有俞妃的,又是几百万人民币”“呀呵,江涛的,百来万要的”“这个老外是谁?法国人?拖尼特,画的还不错”“还挂自己的画,真是不嫌害臊”。
  “我害臊什么呀,我的画那也是百万欧元市场价的。哎,这么说起来,我这间画室说是金碧辉煌,也没说错啊。比皇城还值钱呢。”
  老顾简直是隔着棉花打拳啊,不着力,实在是没趣儿。
  “谭老师,您这边走,我带您去看……”
  “看什么?”老顾赶紧放下盖碗,蹭了过来。
  林海文憋着笑,把他们带到了藏画室。
  一只泰窑的瓷罐,颇为壮观地被放置在木架上,上面冷幽幽的光源让没有窗户的藏画室亮如白昼。
  傅成挺紧张地锁上了画室的大门,守在画室门口。
  谭文宗一进这个门,就完完全全地被瓷罐吸引了,旁边那些林海文的大小画作,通通不再入眼了。老顾倒是有心情四处看看,还有话说呢:“我就猜到,你小子一定是搞到了什么古瓷,不然老谭不可能变节的那么快。”
  等他走到谭文宗的边上,凝目看向这只泰窑青白釉瓷罐的时候,脸上呆滞下来——他虽然是书画专家,但本身却是个通才。尤其是文物鉴定领域,大致都有积累和了解的。
  更别说,眼前这只泰窑瓷,更毫无疑问是华国古瓷器中天潢贵胄一般的存在。
  “泰窑?”老顾有点艰涩地问了一句:“这么大的泰窑?”
  谭文宗没理他,看向林海文:“我能上个手么?”
  “您随意,边上有手套。”
  “老谭,你不会相信这是真的吧?”顾以致这会也想起来了,大英的那个盘子,才是泰窑第一器啊。眼前这个巨物,怎么可能是真品?
  谭文宗戴着极薄的白手套——这种手套是用另一种套的材质做的,最薄,韧性好,感受力一流,细细地抹过瓷罐的釉面,那股熟悉而让人震撼的感觉,仿佛直接拨动了谭文宗的心弦。
  对于一个一辈子研究古陶瓷的专家来说,一件如此大开门的泰窑瓷器,简直比一万个光光的美女还要有吸引力,还要能引动他澎湃的热血。
  大开门!
  确实,谭文宗第一眼就能看出来,这件瓷罐是真品。
  太正了!
  这种正,不是说完美,没有磨损,全新,而是你一打眼,就能感受到独属于泰窑的那种风韵,如凝脂,如美人,是周正之标准,掌陶瓷之仪轨。
  谭文宗平息了一下,举起这只瓷罐,看到底下的朱砂落款。
  “明德年制”
  大书法家柳如真的亲笔!
  泰窑在明德一朝,质量为最高,所以泰窑有时候又称明德窑。而柳如真就是为当时的官窑造办司写落款的,为了防止造假。他写了32个版本,个个都有细微不同,宫内和泰窑烧造处各有一本,其中唯一存世的内藏本,就在皇城博物馆,谭文宗已经熟悉的不能再熟悉了。
  所以他一看,就知道这是柳如真的亲笔,也是官窑烧造的真品。
  “怎么会,怎么会,居然真的有这么大的器物存世。”
  林海文兑换出这个瓷罐,跟《帝王出行图》不一样,并不是以神秘宝盒的模式出现的,而是直接兑换的,所以很可能这并非是存世的东西,而是系统产物——系统现在颇为ai,自从他兑换出钧窑烧造术之后,瓷器类兑换物出的比较多。
  除了泰窑,其实其它的名贵官窑也有,只是林海文无意兑换罢了。
  “老谭,”顾以致也细细看过了,以他对瓷器的鉴定水准,自然看着更像了:“这,这不会是真品吧?怎么可能这么大的一个东西。”
  “我谭文宗要是连泰窑都能看错,就白瞎这双招子了。如假包换,当世泰窑第一器,就是它了。”


第0614章 贼不走空
  天下泰窑第一器!
  谭文宗这个评价,分量可是十足十的,他一生对泰窑痴迷,目前全球有数几个藏有泰窑珍品的博物馆,他基本上都走遍了。大英博物馆那个盘子,他就研究过不下三遍。
  顾以致看看这个瓷罐,又看看谭文宗,再看看林海文那张笑的云淡分清——非常之欠揍的脸。
  “怪不得呢,我说老谭跟被迷了似的。”老顾直起腰杆子,脸上倒是沉重了几分:“海文,这东西可不是一般二般,你到底是怎么入手的?别犯了错误。”
  林海文就知道这俩老头,正义感爆棚,而且说不定还有小心思呢——要是来路不正又不想被有关部门给收拾了,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捐给皇城博物院啊。
  别想得太美。
  “顾老,谭老师,我林海文手底下出来的好东西,那不是一个两个吧?比这个瓷罐更牛吧?不照样拿去给华美免费展览了么?印母教授章,欧阳宗志的那枚田黄,今天这个凌瓷的烧造技术,哪一样是不起眼的?触法的事儿咱根本不会干,要不然也早就混不到今天了,还上蹿下跳的。说句实在的,我要真是有什么让人担心的,那就只有四个字了:慧极必伤!太聪明了,太天赋卓越了,太妖孽了,唉,我也担心自己会不会那啥,您二位都明白的。”
  谭文宗和顾以致两个人,活了150岁了,这还是头一回听到当事人担心自己“慧极必伤”的。
  这,这个,那真是长见识了。
  “哎,您说说,我是不是要藏拙一点才好,才华不能太外漏了。”林海文皱着眉头,状似非常担忧的样子:“我还年轻呢,还没结婚,没生娃,没有为国家做多少贡献呢。”
  顾以致被他说的,都不知如何是好了:“闭嘴吧你就。”
  其实他们也想明白了,以林海文今时今日的影响力和地位,已经不是说他要证明这东西合法了,而是找他麻烦的人,需要证明这个东西不合法!
  证明不了不合法,那不就是合法的么?至于怎么个合法法,那就看林海文乐不乐意说了。
  “这东西你就这么放在这里?”
  虽则林海文的画室也算是安全的很,里头几大千万的画作呢。但跟这只泰窑瓷罐一比,就有点寒酸了——上一次有泰窑上拍,是人民币1300万,一只有些瑕疵的盏,东西也不是太小。但那已经是十年前了,行情何止翻了几倍。更何况眼下这只瓷罐,更不是它能同日而语的。以顾以致的专业来看,这只瓷罐如果上拍,至少也是1亿人民币起步,上限究竟能到多少,那就不可预测了。虽然国外藏家和博物馆不可能买走——毕竟这肯定是一级国宝,不允许出境的。但国内的艺术品市场也绝对是不缺少壕的,拍出个三五亿什么的,顾以致一定也不会惊讶。
  这么一只东西,就被林海文随随便便搁在他私人作品的画室里头,那怎么看都别扭了。
  “上回你把给了华美,这次总归要轮到皇城了吧。”
  林海文嘿嘿一笑,看着谭文宗,他可是很有先见之明的,跟谭文宗说好了,这东西不外漏——国宝一件两件三四件的出,他也担心呐,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更何况,这个惦记的,绝对不会只有贼。
  谭文宗犹豫了一下,眼神还是死死吸在瓷罐上:“其实匿名委托展览也不是不可以的啊。”
  算他还有点意识,他要是说匿名捐赠,林海文就要给他跪了。
  “我对咱们国家那些能力通天的人,可是一点不敢小看的。这东西一出世,你们两位这半年跟谁打过交道,他们能给查个底掉。到时候我还不是躲不了。再说了,您二位一个已经退了,一个马上也要退了,干嘛费这个心,以后只有愿意,随时到我这里来看嘛,绝对比放在博物馆里方便啊。我那张画,现在自己看都不让看了。”
  正在保养维护,当然他是看不见的了。
  也不等二老说话,林海文稍微放低了一点声音:“说不定以后还能得了好东西,我也不能一个一个都送出去啊。不过您二位的眼福,我一定是能保证的啊。”
  林海文话说到这个份上,不管是谭文宗还是顾以致,都不可能再多说了。
  他们毕竟不是陆松华、常硕这些林海文的师长,在林海文面前是很平等的关系,说多就是过了。
  “唉,那你这个保养一定要注意啊,得定制个严丝合缝的盒子先吧?不能就这么放着呀。”谭文宗可惜地说道:“东西倒是挺干净的,不过后面如果要清洗也不能大意。之前杂项那边收了个铜炉,他们都快气死了,正儿八经的景化铜炉,被人拿稀硫酸洗了一遍,弄得跟被活剥了皮的兔子一样。”
  “是是是,一定注意。”
  顾以致这会儿又瞥了他们两个一眼,突然一笑,是的,冷笑。
  “老谭,别说了,再说你就被人收入殼中了。”顾以致打断还想说话的谭文宗:“这小子真是个贼不走空,雁过拔毛,吃干喝尽的精东西。”
  林海文自然是一脸无辜了。
  他当然不会说想把谭文宗弄到凌瓷工作室来当顾问喽。
  也不会说这件瓷罐,就是个诱饵,不怕他不上钩喽。
  谭文宗自己一想,也想明白了。发现顾以致说的真没错,先是给凌瓷写稿子,然后就是这瓷罐的保养了,两边包圆,把他给收在五指山里头了。关于第三点,想要让他进凌瓷工作室的事,他还没想到呢。
  他瞧着林海文那一脸笑眯眯的样儿,还有这只浑身像是发着光的泰窑瓷罐。
  一口气就泄掉了。
  算了吧,千金难买心头好!临了还有这个造化,给林海文出点力也不算什么了。
  “又让你得逞了!”顾以致指了指林海文:“比狐狸还精的人,还担心什么慧极必伤啊。”
  “您过奖了,过奖了。”
  ……
  招待过二老,让傅成原路送回,林海文下午则去敦煌,准备跟卢锐沟通一下春晚的事情。
  公司门口这么一堆记者,也不出乎他的意料。
  “林董林董,竹内三郎的回应您看见了么?请问您有什么可说的?您认为你赢了还是输了?”


第0615章 这盛世……
  林海文颇为骚包的、有力而大幅度地晃了一下脑袋。
  “这位是哪家报纸的记者呀?”
  “我是海城都市报的记者,”提问的记者赶紧自报家门。在林海文这里,颇有几家媒体是很不受待见的,尤其是华南系的记者,那真是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啊。未免被拖累,这位的记者,自报家门很痛快——毕竟,他们跟林海文之间,没什么特别的矛盾,虽然不如文化报跟林海文关系密切,但也还过得去了。
  不过林海文问这一句的意思,并不是他想的那样。
  “那么,你认为我是个什么人?”
  “啊?”海都的记者一愣,边上的记者同行们,也是一愣。
  林海文就用一种充满着鼓励和加油的眼光,看着他们,隐隐约约仿佛有人在他们耳边说:大胆地说吧,乖,说吧……
  “您当然是个了不起的画家,还有作家了,哦,还是特别成功的企业家、编剧、制作人。”
  呵呵呵呵。
  “简单点,说话的方式简单点,一个词形容呢?”林海文差点没忍住唱出来。
  “艺术家,您是大艺术家。”海都这位还没说出来,边上有人就帮他吼出来了。
  林海文赞许地看了说话那个人一眼。
  “所以,我们艺术界的事情,为什么要跟一些俗不可耐的因素放在一起谈呢?我们艺术界的高低贵贱,为什么要跟橡胶塑料不锈钢一般见识呢,哦,还有骨灰粉,牛的猪的。从头至尾,我的观点就只有一个,瓷器的艺术还在华国,瓷器的灵魂还在华国,骨瓷也好,陶瓷也好,艺术的标准概莫能外。”
  回答完这个问题,林海文就进了敦煌,不再理会记者了。
  这年头,消息的传递一定是飞快飞快的。
  这边林海文的回应一出来,那头微博上就有了新闻。
  “林海文:艺术界的事情谈实用太俗”
  “凌瓷诞生,林海文:只为了证明瓷在华国”
  “骨瓷是橡胶塑料不锈钢,凌瓷是泼墨油彩明月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