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刑警荣耀-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聚餐完毕,那边的审讯结果也出来了。
  案子原本也不是很复杂。
  因为王为的缘故,朱群亲自关注了这个案子。跟着老霍一起去光明街抓人的两名刑警,没有参加聚餐,而是在审讯剩下三个没住院的人贩子。
  “确实是个团伙!”
  刑警向局长汇报。
  “韩建文为首……王大,就是你们一直在跟踪的那个穿红衣服的女的,她叫韩建文,是这个拐卖团伙的头头,那几个都听他的。对了,拿菜刀那个家伙,叫韩建设,是韩建文的弟弟。”
  王为有点诧异,问道:“亲弟弟?”
  “亲弟弟!”
  审讯刑警很肯定地点头。
  王为笑道:“他俩长得倒是不太像。”
  众人也都笑了,老霍笑着说道:“很多姐弟都长得不像,可能一个随妈一个随爸。”
  老朱笑了两声,就一摆手,示意审讯刑警继续汇报。
  “他们这个团伙吧,是以拐卖儿童为主,尤其是年纪小的婴幼儿,他们特别喜欢……当然,也拐卖妇女,主要是那些不大聪明的女的……”
  审讯刑警汇报得比较口语化,其实所谓不大聪明的女的,就是指的有智力障碍的女子。
  不可否认,这种有智力障碍的女子,边城的许多农村都有,为数还不小。这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近亲通婚。
  越是偏僻的农村山村,就越是流行“亲上加亲”,近亲结婚的现象特别严重。这样,智力偏低的孩子出生率就比较高。
  公安机关也确实不时会接到有关人口失踪的报案。
  “这么说,他们搞了不少时候了?”
  朱群就有点生气。
  审讯刑警点了点头,说道:“嗯,据他们交代,前前后后搞了有好几年,应该是四年多了吧,最开始是韩建文一个人单干,在医院偷过小孩,也拐卖过弱智女的,后来觉得这个事情来钱快,就拉上她弟弟韩建设一起干。”
  “特么的,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她第一个就害自己弟弟!”
  有人忍不住怒道。
  朱群摇了摇头,蹙眉说道:“她可不觉得是害了自己弟弟,她可能还觉得有财一起发呢,这是在帮她弟弟赚钱!”
  人贩子团伙还有另一个特征,就是家庭化比较明显。
  一些人贩子团伙,往往就是一个家庭齐上阵,一旦被抓,就是一锅端。
  “这个案子值得好好深挖一下。”
  朱群随即做了指示。
  刑侦大队的几个人都点头称是。
  应该说,老朱下这个决心不那么容易。人贩子团伙案,侦破的时候不是很困难,但善后工作相当的麻烦。主要就是被拐卖人口的解救问题。
  不少小孩和女子,都被拐卖到了外省,解救起来,难度不小。需要大量的警力和财力。
  现在的基层公安局,普遍都是警力和经费不足。
  比如说王为所在的西城区公安局,刑侦大队就是十来个人,加上下边几个管区的刑警中队,也就二三十个人,却要管着全区所有的刑事案件,警力不足是显而易见的。
  何况每次去外省解救被拐卖人口,一去就是好些日子,最少也得两三个人同行,消耗警力相当惊人。
  经费方面,压力也特别大。
  每年单纯靠财政拨款的话,发工资都困难,更不要说办案经费了。津贴,奖金,报销什么的,往往一压就是好几个月。每位局长都为这个发愁。
  不管是被拐卖的小孩还是女子,解救工作都相当困难。
  被拐卖的小孩会长大,时间稍长,外貌变化就比较大,有时候就算是亲生父母也未必能认得出来。比如韩建文今天抱走的那个婴儿,才两三个月,哪来的什么外貌特征?不用过半年,只要过一个月,亲生父母就认不出来了。
  而被拐卖的女子,一般都是卖到了那些偏僻的农村,道路崎岖,农村观念又特别保守,有时候你就是去一堆警察,都不见得能把人救出来。
  这一点,王为深有体会。
  救个人,比和青龙拼刀子还冒险!
  所以老朱决定深究这个案子,确实是下了不小的决心。
  当然,王为的重点还是放在今天被韩建文抱走的那个孩子身上。
  因为唐依依肯定会刨根究底的。
  “今天那个小孩,是怎么回事?”
  “今天那个小孩啊……这个情况还比较复杂呢……”


第745章 困难家庭
  “那个小孩,确实是韩建文从甘泉乡抱走的,不过是征得了小孩家里人的同意。”
  审讯刑警这句话,让大家都是一愣。
  “你说具体点。”
  朱群沉声说道。
  “是,书记。”
  “情况是这样的,这个小孩,家里是甘泉乡下亢村的,韩建文交代,小孩的妈妈也还是个孩子,可能十四五岁吧。不大聪明,家里的情况也非常不好,很穷……孩子生下来后没什么奶水,不好养,家里没钱买牛奶,养不住了,就送人。韩建文也是听人说起这么个情况,这才专程赶过去的,给了小孩家一点钱,就把孩子抱走了。”
  审讯刑警言简意赅地说明了情况。
  “给了多少钱?”
  “韩建文说,给了一百块吧。”
  众人不由得面面相觑,纵算是在甘泉乡那种穷困乡村,一百块买个孩子,也还是太夸张了吧?当然,小孩家境特别不好,自己想送人应该是主要原因。
  “朱书记,我,我想去那个甘泉乡,去那个小孩家里看看……”
  一直都乖乖待在一旁,一声不吭的唐依依忽然开口了,小脸涨得通红,似乎是鼓足了勇气才敢开口的。
  “啊?可以可以,你应该去看看!”
  朱群马上就点头应允,却自然而然地望向王为,用眼神征询他的意见。在他眼里,唐依依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孩子,此行做主的,还得是王为。
  王为点了点头。
  反正是来搞资助的,资助谁都可以。再说这个被拐卖的小孩,现在已经和他们扯上关系了,唐依依肯定觉得,她对这个孩子有了一份责任。
  这完全正常,就好像王为自己,打从救下唐依依那一刻起,就觉得自己对唐依依有了一份责任。
  人的感情有时候就是这样奇妙,和道理没关系。
  道理上你讲不通,但感情就这样了。
  如果条件许可的话,王为觉得资助这个小孩一家对唐依依而言,也许更有意义,更有感觉。
  “朱书记,那事不宜迟,我带依依去甘泉乡那边看看吧,了解一下情况。”
  王为随即就做了决定。
  这个人贩子团伙案反正不需要他继续追踪,云山县局的同志会收尾的。该说明的情况,王为已经说明了,到时候一并放进卷宗中去。要是检察院那边觉得还有什么疑问,随时可以联系他。
  他现在要抓紧时间,把唐依依的事情办妥。
  他可只向局领导请了七天假。
  唐依依更是已经开学了,一口气翘课那么多天,对她的学业肯定会造成影响。虽然说,继承了唐威几乎全部遗产的唐依依,今后的生活百分之百有了保障,但王为还是希望唐依依能够和普通人家的姑娘一样,顺利完成大学学业。
  至于将来她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再说。
  正常的社交生活,是治疗抑郁症的良药,很多抑郁症患者,因为融入到正常的社交圈子之后,抑郁症症状渐渐就消失了。
  “行,我派个车送你们过去。”
  朱群也是个爽快人,一口答应。想了想,又随口加上一句。
  “要不你们先住下,明天一早再去甘泉乡,不那么赶。”
  今天上午刚刚从边城跑到云山,在老街那边和人干了一仗,一对五,都没怎么休息,虽然王为很厉害,到底也不是铁打的,休息一个晚上再去甘泉乡似乎更合适。
  王为犹豫了一下,说道:“朱书记,我们自己坐班车来的。”
  对于朱群那个休息一晚明天去甘泉乡的提议,自动略过。实在是时间比较紧。
  朱群笑了笑,说道:“不还有个小孩要送回去吗?坐班车不方便,估计现在也没有去甘泉乡的班车了。”
  这个年代,县内交通是真的让人相当蛋疼。
  “好吧,那就谢谢朱书记了。”
  “谢什么啊,天下公安是一家!”
  老朱豪爽地笑道。
  当下,老朱派了一台越野车,让徐兵,老霍还有局里一位搞内勤的女同志一起,和王为唐依依送小孩会甘泉乡去。
  出发之前,又再次找韩建文核实了一下,确定小孩是从甘泉乡下亢村抱的。
  朱群给派的越野车虽然不是沙漠王子,车况也还不错,老霍跟王为开玩笑,说道:“王大,还是你面子大,咱朱书记都变大方了。”
  王为笑道:“朱书记平时很小气啊?”
  老霍哈哈一笑,说道:“他不是小气,他是没钱。咱们云山,穷啊……不比你们市里。我们有时候给警车加油都要自掏腰包!”
  王为就笑。
  自掏腰包给警车加油的事,估摸着每一位资深刑警都干过。
  你以为市里就有钱?
  我自己的私家车,直接就变成了警车。
  当然这个话,王为是绝不会说的。
  “你看,他小嘴在动……是不是肚子饿了,想吃东西?”
  唐依依小心翼翼地抱着襁褓中的婴儿,目不转睛地盯着孩子的小脸,低声说道。
  女警笑道:“不会,刚刚才喂过牛奶,喝得饱饱的。”
  孩子一抱回局里,就交给这位内勤女警暂时负责看管,这位女警二十五六岁,刚刚生完孩子没多久,是位漂亮的妈妈,看得出来,她对孩子很喜爱。
  安排她跟王为等人一起去甘泉乡,除了一路上要负责照顾小孩,也是为了方便和小孩的家庭沟通。有时候一个女同志出面,效果比男同志要好得多。
  朱群考虑问题还是很周到的。
  “小李,给孩子检查过吗?有没什么毛病?”
  上车之前,王为问道。
  内勤女警姓李。
  虽然比王为还大着一两岁的样子,但王为这声“小李”叫的十分顺口,大家也没谁觉得他僭越。毕竟王为是正儿八经的禁毒大队大队长,单位一把,自然而然的有一种老成持重的气度。
  他本来也是个伪青年。
  小李连忙答道:“王大,没什么毛病,孩子很好,很健康……就是有点营养不良。”
  孩子一到刑侦大队,小李就请局里的医生给做了检查,局里的医生当然比不上专业的妇幼医生,但做个普通的检查还是可以的。
  只要小孩没有隐藏的毛病。
  “嗯,听说家庭条件不大好,孩子的妈才十四五岁,智力还不高……”
  王为说着,禁不住摇了摇头。
  生在这种家庭,对小孩来说,实在是相当不幸。就事论事,如果韩建文不是人贩子,而是好心过来抱养的话,对孩子,对那个家庭,其实都算是一个好事。
  但人贩子一参与,问题性质全变了。
  一行五人上了车,徐兵当司机,老霍坐在副驾驶位置,王为,唐依依,小李坐后排,王为唐依依身材都很苗条,小李刚刚当妈,身材略显丰满,但坐着也比较宽松,一点不挤。
  云山县城离甘泉乡直线距离只有二十来公里,但一路上拐弯多,公路距离足有三十几公里,路况也很一般,长途班车甘泉乡开到县城,足足一个多小时。
  越野车当然比长途班车速度快,路上也不要停留载客,差不多下午三点多,越野车赶到了甘泉乡政府所在地。
  好吧,这个所谓的乡政府,还真是简陋得很,一条三四百米长的土路,就是街道了。到处都是灰扑扑的,尘土飞扬。
  越野车开到这里,完全成了粉蒸肉。
  “王大,要不要跟他们乡里打个招呼,让他们派个人跟我们一起过去?甘泉乡没有派出所,只有一个公安特派员,我跟他还熟,要不叫上他一起?”
  老霍扭头对王为说道。
  王为想了想,说道:“还是直接去算了,我们也没别的事,就是把孩子送回去,看看有什么可以帮到他们的。不要搞得太张扬。”
  要是乡里领导知道王为是带着一个“大老板”跑到这里来搞资助的,那非得隆重接待不可。王为实在不想把这个事搞得满城风雨。只想按照自己的意向完成资助,早日帮助唐依依走出抑郁症的阴影。
  搞得太隆重了,未必是好事,说不定会变味。
  “那好,那我们直接去下亢村。徐兵,知道去下亢村怎么走吧?要不我来开,我以前在这边办过案,还记得路。”
  老霍打定主意,一切唯王为马首是瞻。
  徐兵搔了搔头,说道:“我还真的不大认得路,那霍大你来开?”
  他到底年轻,去过地方不够多,不像老霍四十来岁了,云山不少乡镇都留下过他的足迹。算得是个“云山通”了。
  “行,你靠边停车,我来开。”
  老霍今儿精神头很不错,笑着说道。
  徐兵将车子停在路边,跟老霍交换了位置,老霍一踩油门,越野车轰鸣一声,冲出了乡政府那唯一的一条“街道”,向右边岔路驶去。
  从云山县城到甘泉乡政府,还不是完全的柏油路,从县道上转下来,前往乡政府的这一段,有差不多三四公里是石子路,不过压得比较平整。出了乡政府,就基本都是机耕路了,路面狭窄不说,还凹凸不平,车子一开上去,就颠簸得厉害。
  好在孩子喝饱了牛奶,一路上呼呼大睡,非常之乖,一点都不闹,给他们省了不少的麻烦。


第746章 下亢村
  老霍其实也只来过这边一回,对下亢村有那么一点记忆,开出去不到两里地,就遇到了三岔路口,结果牛逼哄哄的老霍也不得下车问路,然后在将车子开上了右边的土路。
  “嘿,我也是笨得很,这三条路,只有右边可以通车,这还用问吗?”
  等车子开上了右边岔路后,老霍一拍脑门,叫道。
  王为咧嘴一笑,也不好说什么。
  这个问题,他刚才就注意到了,不过老霍已经下车去问路,自然也就由得他,反正也不争这一时半会的时间。
  再说了,未必见得能通车的路就一定是去下亢村的。
  在边城的很多偏僻乡村都是不通车的。
  乡乡通公路是做到了,村村通公路却还有一定的难度,必须得继续努力。
  越野车在这条几乎不能被称之为公路的土路上“跳跃式”前进,现在王为终于知道朱群为什么会指派给他一台吉普车了,实在是很有先见之明。要是开着他自己那台桑塔纳过来,非得在这里颠散了架不可。
  不到十里地,越野车足足开了半个小时,才终于见到了下亢村。
  好吧,纵算王为是土生土长的边城人,平日里也经常下乡,见惯了各种贫困山村,但见到下亢村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倒抽了一口凉气。
  这么说吧,在第一眼见到下亢村的时候,王为一时恍惚,以为自己回到了三十年前。
  茅草屋!
  最吸引人眼球的就是茅草屋。
  不是一间茅草屋,而是一片茅草屋。
  当然,茅草屋也并不是下亢村的主流,主流还是砖坯屋,但绝不是红砖屋,而是土砖屋。
  土砖省时省力,只需要用一个木头做的长方形架子,在水田里将泥巴踩进去,再提出来,放在干燥的地方晒干就可以。所以不少土砖的外表还可以清晰地看到稻梗。土砖和青砖红砖比起来,最大的优点就是便宜,除了要花点力气,完全不要成本。
  当然,用土砖建起来的屋子,隐患也很大,就是不能长时间泡水。一旦长时间泡水,土砖被泡软了,重新变成泥巴,整栋屋子轰然垮塌下来毫不奇怪。
  所以,只要稍微有点条件的人,就会用红砖打基脚,大约一米左右的红砖地脚,上边再用土砖垒上去,就安全多了。
  然而,王为一眼扫过去,这样的红砖地脚屋子少之又少,大多数是土砖屋,要不就是很古老的木板房。下亢村的贫穷,可见一斑。
  至于整栋都是用红砖建起来的屋子,到目前为止,王为还没在视野之中找到。
  车子只能开到村口,没办法再往里边开了。
  倒不是说村里的小路真那么狭窄,连一台车宽都不够,关键是一级级的台阶横在眼前——整个下亢村,是建在山坡上的,一层层往上。石台阶是村里的主要道路。
  好吧,要询问到支书和村长家在哪,还是不难的。
  车子还没停稳,看热闹的就围了一堆,不但有小孩,也有不少成年人。
  “你好,老乡,我们是县里的,公安局的,找你们支书有事……放心放心,不是抓人,是找他有好事……”
  老霍眼神一抡,就揪住了一个看上去“最有见识”的村民,上前亮出了自己的警官证。
  原本也不一定要亮警官证,只说是县里来的干部就行,或许更容易消除这些村民的戒心,不过他们开过来的是警车,那么明显的公安盾,还有车顶的警灯,都明白无误地昭示了他们的身份。
  那就没必要藏着掖着了。
  好在这个明显非常闭塞的山村,人们也大多善良简单,对公家人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抗拒心理,虽然来的是让人害怕的警察,但同行的还有两个女人,其中还有一个抱着孩子,所以,他们应该不是坏人!
  那个看上去“最有见识”的村民,很快就做出了这样的判断,并且迟疑着带他们前往支书家里。
  支书家里住得还挺高的。
  跟着这位领路人,大家伙足足攀登了七八十级台阶,才算是抵达了支书家门口。
  唐依依有点小气喘。
  小姑娘平时还是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太宅了。
  王为觉得,以后有时间,还是要带她出去多走走,多参与锻炼。
  不过王大队也知道,自己最多只能这样想想罢了,很难付诸实施。原因也很简单,他实在是没时间。就正牌子女朋友白大队,他都抽不出多少时间跟她卿卿我我,你侬我侬。
  这还是在一个局里上班,禁毒大队和刑侦大队在同一个楼层办公,两人的办公室只隔着几间房子。
  更别说唐依依还是学生,就算偶尔王大队有时间了,唐依依正在教室里认真听讲呢。难道王大队还能冲进教室去,拉着唐依依就走?
  不过比起老霍来,唐依依喘得还算是很均匀的。
  老霍的身体,以王为的眼光来看,相当糟糕了。这也难怪,搞刑警的,作息时间太乱,连按时吃饭按时睡觉都无法保证,身体能好就有鬼了。
  像他王为,这么深厚的底子,这么多年的幼功,这么好的身手,在另一个时空,四十来岁的时候,身体还不是差不多搞垮了。
  小病痛不断。
  在本时空,可要吸取教训,不能再这样子了。
  但是瞧眼下这个忙碌的程度,王为担心,本时空他的身体只怕会垮得更快。
  王为偶尔想到这个上头,就禁不住有点小郁闷。
  支书的家的屋子,也不是全红砖建筑,而是下边一圈红砖打底,上边也一样是土砖。不过这到底算是正儿八经的屋子了,不像刚才王为一路走上来见到的很多茅草屋和木板屋,那只能说是一个窝,说那是屋子,实在太勉强了。
  嗯嗯,自我安慰一下的话,至少这种四处漏风的木板屋和茅草屋,夏天还是比较通风凉爽的。
  天南省的大多数地方,冬季很短,夏季很长,所以,还能接受吧。
  他们还没进门,支书就已经从屋子里走出来,很威严地站在高高的台阶上,居高临下地俯瞰着他们。在他们一步一步艰难爬台阶的时候,早有人疾步如飞,抢先一步跑到支书家里报信了。
  他们显然早已经习惯了爬这样陡峭的台阶。
  这种身手,这种体能,连王为都有点佩服的。
  支书是一个五十来岁的中老年男子,从他黝黑的皮肤和满是皱纹的脸来看,很难判断出他具体的年龄,只能大致推断应该在五十岁上下。
  相比大多数穿着补丁摞补丁衣服的村民来说,支书的衣着打扮还算体面,藏蓝色洗得发白的中山装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在村里的身份。
  不过很显然,支书对于他们的到来,也充满着戒备之意,眼里闪耀着警惕的光芒。
  “支书,这是县里公安局来的领导……”
  那个引领他们来到支书家里的村民,有点胆怯地说道,早早停住了脚步,不敢继续上前。从支书这个神情也能看得出来,自己似乎是干了件“蠢事”,支书很不高兴。
  “你好,支书,我们是县公安局的,这是我的证件!”
  见到支书这个样子,老霍心里也有点“后悔”,早知道这样,就应该在乡政府停一下,叫乡里的公安特派员老石一起过来。
  老石本乡本土的,这些村里的“地头蛇”多多少少要给他个面子。
  老霍是个很在意面子的人。
  本来就是嘛,过来给他们送孩子,还送资助,这不是好事?
  你还这样的态度!
  要不是看在王为的面子上,我老霍才不干这个屁事。
  老子是刑警!
  一天到晚多少案子忙都忙不过来,还有时间跑到你这里看你这样一个乡里土包子的脸色?
  村支书还真接过了老霍的证件,一本正经地仔细看了,这才交还给老霍,脸上挤出一丝笑容,说道:“你好,霍大队长,欢迎欢迎!”
  好吧,这个态度才对头嘛。
  合着你先前以为我们是在骗你的?
  但王为的双眼却微微眯缝了一下,就在支书脸上挤出笑容的时候,他却从支书眼里捕捉到一丝飞快闪过的紧张不安之色。
  嗯,你都已经确认了我们的身份,你还紧张不安什么?
  难道你有什么把柄怕我们抓到?
  当然,这个疑问被王为很好地埋在了心底,丝毫都不曾带出来。
  “你好你好!”
  老霍热烈地和支书握手。
  不管怎么说,早点把这件事办了,把孩子交回家里人,咱们还赶得及返回县里去。老霍是经常在外边出差的,但也绝不想在这种山村借宿。
  别的不说,卫生条件根本就没办法保证啊。
  这出门在外,不说睡得多舒服,最起码要干净卫生吧?
  这个要求不高!
  对了,唐威的女儿,那个娇娇怯怯不爱说话的小姑娘,还说要资助来着,行,到时候你给人家点钱,让他们给孩子买点牛奶,这事就算圆满解决了。
  大家跟支书寒暄客气着,走进了屋里。
  支书的眼神,时不时在女警怀里抱着的孩子身上瞥来瞥去,眼神益发的阴沉。
  显然,他的关注点其实也在这个孩子身上。
  或许,这个孩子本身就有点问题?
  王为益发心生疑虑。


第747章 三狗子
  支书家里的室内装饰还行。
  如果那也可以称之为室内装饰的话。
  但在见到那么多的茅草屋和木板屋之后,王为他们已经自动将期望值调整到了最低,没有进屋之时,脑海里早已浮现出老式火塘,老式木板凳的室内情形。
  谁知支书家里,还有一套沙发,虽然是很简易的木沙发,但到底也是沙发!
  也没有见到这种偏远山村最常见的老式火塘,取而代之的是一张木桌子。
  屋子里也不是黑咕隆咚的,采光程度良好。
  支书甚至还招呼自家婆娘摆了些瓜子花生之类的干果飨客。
  这就很不错了,到底是一村之长,还是要有点谱的。
  “霍大队长,你们来我们下亢村,有什么事吗?”
  “向支书,我们是送孩子回来的。这个孩子,是从你们村里抱走的,向支书应该知道这回事吧?”
  老霍说道,他已经请教过支书的贵姓大名了,知道他姓向。
  向支书再次看了看女警怀里的孩子,阴着脸点了点头。
  这个事他不可能不知道,上午韩建文到这里来抱小孩,身为村里的“最高领导”,这种事肯定要通过他,就算不征求他的意见,那也得让他知道有这么回事。
  偏远山村的支书村长或者宗族“族长”,其实就是大家长,平日里村里大事小事,都必须向他汇报。
  抱走孩子,那就是大事了。
  “这个孩子,家里养不活,让人给抱走的,这事我知道。你们怎么又送回来了?”
  向支书明显带着责怪的意思,说道。
  好吧,老子好不容易帮他们把这个麻烦处理了,你们又给送回来?
  几个意思?
  老霍也有点不高兴了,说道:“那个韩建文,就是抱走孩子的那个女的,她不是个好人,是个人贩子。她把孩子抱走,是拿去卖钱的!”
  老霍是土生土长的云山人,干了二十年警察,性子直爽得很。一般人怕这些“土霸”,老霍可不怕。讲“地头”?云山也是老子的“地头”。
  别给我来这一套!
  “我们抓到她了,她也交代了,孩子必须送回来。”
  老霍说着,语气也变得有点硬邦邦的。
  见老霍生气,向支书反倒软了些,叹了口气,说道:“霍大队长,你是不了解实际情况,这孩子,家里穷啊,真的养不活。”
  老霍说道:“这样吧,向支书,你先带我们去这孩子家里看看,真要是很困难,我们再想办法。”
  他本来打算一上来就把唐依依“资助”的事告诉向支书的,但向支书这个态度,让他临时改变了主意,打算把情况都了解清楚再说。
  王为一直都微笑着倾听,一句话不多说,都交由老霍做主。
  对云山这边的人文风俗,老霍肯定比他懂得多。
  “好,我带你们去看!”
  向支书犹豫了一下,才咬牙说道,看这个样子,似乎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当下向支书也不多说,站起身来,率先出门。
  一大帮看热闹的小孩,半大孩子紧随其后,成年人则在各自的家门口远远向这边张望,带着明显的好奇之色,窃窃议论。
  原以为支书出门会往山下走,谁知却是继续往上爬。
  好吧,站在山脚的时候,你压根也看不清楚,这个村子的“制高点”到底在哪里,反正向支书家肯定不是最高的所在,在更高的山坡上,大片竹林掩映之中,还隐约可见许多的土砖屋,茅草屋和木板房。
  在见识了向支书的住宅之后,王为他们已经不奢望能在这个村子里找到一栋全红砖建筑的屋子了。
  下亢村的规模其实不算太小。
  在公路上的时候,因为整个村子住得比较分散,而且种植有大量的竹子,长得十分茂盛,将不少低矮的茅草屋,木板屋都掩映其中,站在山脚下很难发现,所以给人的感觉村子很小,很荒凉,看不到多少人烟。但往村子里一走,七八十级台阶七拐八弯地一爬,却发现,眼见也未必是实。
  粗粗估计,下亢村至少有超过五十户人家,超过两百口人。
  也许还不止。
  从支书家里出来,再往上爬了有三四十级台阶,这回,连女警小李也有点吃不消了,只有王为和徐兵还行有余力。王为笑着从小李接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