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风暴-第2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那只能让俞国振百倍报复我们!”有人惊怒道:“那样做,对我等没有任何好处,还不如继续等待!”

“刺客不是我们,是欧罗巴人,确切地说。是法兰西与英吉利人。英吉利人是为了报复,法兰西人么,则是想阻止俞国振向欧罗巴伸手。”冯澄世冷静地说道:“诸位放心,出面的人。都不是我们的人。”

此语一出,众人都是讶然。

郑森没有理睬众人的惊讶,他只是将目光投向江面,对面的灯光真亮,让这个夜晚变得非常不真实。郑森不知道自己的努力能不能有效,但是国仇家恨,他都必须在自己死亡之前,实现自己的念想。

俞国振因为俞襄之死而迁怒于英吉利、欧罗巴,必定要劳师远征,加上正在与罗刹人的拉锯战、与波斯人的对峙,就如同万历三大征一般,将消耗掉华夏朝的国力,那个时候,俞国振不可能还有这么多物资、金钱来讨好百姓,他只能取消现在对百姓的优待,甚至加重对百姓的剥削。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过惯了好日子的百姓,现在对俞国振有多少爱戴,那个时候便会对俞国振有多少憎恨!

这样的密谋,在任何时代都是少不了的,但这与牛钝、来部臣二人没有什么关系,他们并不知道这座光辉夺目的城市里潜伏着这样的阴谋,只是像每一个初到上海的欧罗巴人一样,惊奇地奔走于上海的每一个地点,观看着这里的一切。

不仅是他们,就是黄宗羲,因为太久没有回到华夏,也是满上海的乱转。

如今的上海已经是一座拥有八十万人口的大城,人口数量直逼金陵,不逊于扬州。因为规划得当,整座城并没有拥挤在一处,而是以黄浦江两岸为中心区,向外延伸至五个附城。中心区主要是居住与商业区,所有的工业都被安排在五座附城当中,使得中心区的环境还算好。两条慢速窄轨铁路,将中心区与附城联在一起,从中心区到任何一座附城,所花费的时间都不会超过一小时。

在奔走了两日之后,黄宗羲乘轮船去金陵祭拜已经去世了的钱谦益等旧友,而牛钝则被留在了上海。他被安排进了上海专门对外国来求学者开放的东方书院,这里巨大的图书馆和其中海量的华夏典籍,让牛钝甚至忘记了去逛街,他每日里便是在宿舍与图书馆之间来回转悠。

直到伊莎贝拉出现在他的面前。

郑森在美洲建延平港城,投靠他的可不只有倭国的流浪武士,也有大量的欧罗巴人,在他的强力手段下屈服,愿意为他效力,伊莎贝拉就是其中之一。她出现在此的目的,就是接近牛钝与来部臣。

因为以冯澄世对俞襄的了解,俞襄极有可能会见这两个万里迢迢来此的欧罗巴人。

在冯澄世看来,伊莎贝拉去诱惑血气方刚的牛钝,绝对不会有什么问题,只要能借着牛钝的关系,接近到俞襄,那么不仅可以实现他们的计划,还能顺便嫁祸给那些所谓的新儒家。

郑森觉得,自己的这个布局,应该会万无一失。

第十二卷 七一一、再回首处天地新(三)

“小姐,请您离我远一些,我非常讨厌您这样的花瓶,你虽然有美丽的外表,但在我眼里看到的,只是你那空得像炎黄广场一样的脑子。”

东方书院的图书馆前,抱着三本书的牛钝转过身,一脸不悦地看着跟在自己身后的伊莎贝拉。

这几天以来,这个美丽的西班牙裔女子,就一直跟在他的身边。

她自称是一位西班牙商人的女儿,她的父亲将她送来学习华夏礼仪,为的是将来能将她给一个华夏人,好便于家族的生意。

在郑森的设计之中,一个楚楚可怜被家长所迫使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的少女,最能引起男人的同情心与保护心理。事实上,郑森的计划前一半是成功了,伊莎贝拉成功与牛钝结识,但是紧接着郑森控制之外的东西发生了,牛钝最感兴趣的是各种各样的学术,从哲学、人伦,到实学、数学,几乎没有牛钝不想涉足的,而伊莎贝拉则对这些东西毫无兴趣,两人在短暂的交往之后,不等伊莎贝拉与牛钝更“亲密”一些,牛钝便将注意力又转回到东方书院那些典籍书集上来。

华夏三年,为了应对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试图到华夏学习的局面,俞国振办了这所东方书院,直接隶属于教育部,内中只教授儒家经义,还有部分数学、地理和医学。每年给予它的拨款是一万五千金元,其中招收的学生要缴纳学费,费用虽然不算太高,但也绝对不会便宜。但少数非常杰出的学生,可以享受到减免学费甚至发放奖学金的待遇只不过想要进入到东方书院成为正式学生,就必须经过华语等级考试。数以千计的各国年轻人,带着进入东方书院的梦想,在学校周围租屋学习,他们也能享受一定的优待比如说像牛钝现在这样,在书院的图书馆里进行借阅。

此时的出版业,乃是华夏重要产业之一,新朝对于教育的重视,还有文化的昌隆,带动了出版业的发展,每年都大量地印刷着古代典籍,而这些不需要支付稿酬的古代典籍价格也极为低廉。即使是东方书院这样拨款有限的学校也建起了一座拥有十万册以上藏书的图书馆。这种规模的图书馆,特别是其中印刷精美清楚的书籍,让牛钝难以割舍。

在他看来,书籍比美女要有魅力得多。

“牛钝,你不能这样对我,我、我是真心喜欢你的!”伊莎贝拉手捂心口,双眼含泪,情深意长地对牛钝说道:“我需要你,我需要你的帮助!”

“二程与朱子的理论主要区别是……”牛钝根本不理睬她,翻开一本学习笔记,开始漫步向前。

“牛钝!”伊莎贝拉跑过来扯他的胳膊。

“让开!”牛钝将她甩开,见她还要凑上来,便猛地推了她一把,直接把这个美人推到了路边的花坛之中。

然后牛钝就自顾自地转身走了。

伊莎贝拉坐在地上眼中恨意闪动,但被她很好地掩饰住了。她颤声呼喊,又在身后叫了一声牛钝那声音当真是婉转凄凉,配上她脸上的表情,当真是闻者心伤见者动容。

不过牛钝脚步都没有停一下,他又转到另一道笔记:“最早的擒纵器乃是宋人苏颂制造的水运仪像台中所用,今日钟表、车辆、机械,等等所用擒纵器原理当时苏颂等人便已经研究透彻了……”

当伊莎贝拉叫到第三声时,牛钝都已经走到了百余米外而另一条岔路上,一直饶有兴趣地看着两人拉扯的来部臣抱着胳膊与牛钝会合在“哈哈,牛钝,那样的一个美女,为什么你就没有丝毫……怜香惜玉呢?”

“怜香惜玉?那是什么?”牛钝冷冷地回答:“我平生所追求的伴侣,乃是真理本身,像你这样充满着功利思想的人,绝对是不理解的。”

“纸上谈兵的真理吗?”来部臣要比牛钝年轻,对于女性也没有什么兴趣,他只是喜欢看牛钝出丑罢了,因此立刻开始和牛钝辩论:“和你的老师一样,只知道纸上谈兵?”

“至少不会像你的老师那样,失去自己所坚持的真理之路。”牛钝横了他一眼。

因为黄宗羲和马士英关系不睦,而且双方虽然都接受了实学,并试图在儒家的角度来阐述解释实学,但双方的观点相异。所以黄宗羲骂马士英是墙头草,无节操,而马士英则斥黄宗羲是纸上谈兵不知变通。结果就是双方的弟子也是见面就吵,原本两个少年就相互看不顺眼,这样三天两头吵架,更是让他们彼此敌视,巴不得看到对方出乖露丑。

见这两个少年的身影从自己的视线里消失,伊莎贝拉脸上的羞怒再也掩饰不住了。

被派来勾引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原本她心中就对此不是很乐意,现在勾引还没有成功,就更让她难堪。而且,这次失败,必然会让她在郑森团体中的地位下降,让郑森怀疑她的能力。

“必须找个理由……”她心中不无沮丧地想,然后爬了起来。

选择牛钝作为接近俞襄的突破口,这是为了避免华夏的军情侦察机构。因此,伊莎贝尔被带到郑森面前时,他们位于上海城最高的建筑之一,高达二十层的春申楼楼顶。这里是俞国振比较喜欢来的地方,只不过平时也对外营业,算是弥补国库的一点不足,在这里与伊莎贝拉见面,郑森为的也是避开那些可能存在的密谍。

毕竟没有哪个密谍敢跑到俞国振自己的产业里来侦听吧。

“为什么会失败?”见到垂头丧气的伊莎贝拉,郑森皱着眉头,这一步不成功,那后续的计策就完全没有意义。

“老爷,因为……因为那个牛钝根本不可能喜欢女性,他完全不举。”伊莎贝拉咬着下唇,眼中闪烁着无奈的光。

这就是她给自己找到的借口,想来郑森也不会无聊得派人真去试探一下,牛钝是不是真不能人道。

“天阉?”郑森愣了一下,然后苦笑了。

眼前这女人极有魅力,郑森是亲身领教过的,她勾引不成,那么真有可能是天阉了。没有想到,自己策划出来的绝妙计策,竟然会坏在这样的一个小细节上。再去寻找别的人,时间上怕是来不及,此次自己回国,延平城那里还有一堆事情要处理,而且待的时间长了,俞国振怎么会不产生怀疑?

“看来……只有回延平城了。”郑森叹息道。

“王爷,就这样放弃?”冯澄世讶然道:“不过是小挫罢了,咱们还可以再寻机会!”

“再寻机会也得等下一次,此地不可久留。”

郑森背着手,站起来看着巨大的玻璃窗外,外边就是整座上海。俞国振并没有像过去的皇帝一样,对于非皇宫的建筑物有高度限制,违反了就是大逆不道——相反,出于节约空间的考虑,他鼓励多层乃至高层建筑,特别是现在有了电,乘着自动梯子便可以迅速升到顶楼,并不需要耗费太多的力气。

此时的电梯当然简陋,载重也有严格的限制,只是类似于后世工地里用的那种简易电梯,只不过四周架上了木板。可它的出现,仍然让所有人都痴迷。

特别是乘着一边是透明玻璃的电梯,缓缓上升到春申楼的最顶,俯瞰着这座十余年里崛起的城市时。

天地不一样了。

郑森这次回来最大的感觉,就是华夏与他离开时的大明太不一样了。

地方还是那些地方,人还是那些人,可是精气神,完全不同。他们对大明没有任何怀念,只是短短的八年,就让他们对那个朝代没有了情感,甚至连一些前明的宗室,也是如此。

郑森秘密拜谒过几个前明宗室,其中甚至包括如今在上海研究院里担任助理的前明太子,他们对大明都没有念想,相反,倒是对于自己在华夏朝的未来,充满着理想。

像前太子,他便兴致勃勃地说自己给方其义充当助理之事,他们是如何使用电来传递信号,再将这些信号编成码译成字,从而形成了现在的电报——这可同样是甲等的技术,目前只允许在华夏大陆上使用。

或许除了郑森,再没有别人还怀念大明了,连担任华夏明史馆馆长的崇祯皇帝,此时也自得其乐地与一帮前朝文官争论,明亡的责任究竟是在他们这些皇帝身上,还是在那些文臣身上。其中一个枝节,袁崇焕之死的事情,更是被双方用来充当利器,彼此口诛笔伐不亦乐乎,为此甚至不知是谁专门写出了一部《碧血秘码》的小说,极尽悬疑之能事。

“那些人咱们全部带走。”郑森没有理会伊莎贝拉,而是看着冯澄世:“让锡范办这件事情,年轻人也须得开始经历了。”

冯锡范便是冯澄世之子,听得郑森如此吩咐,冯澄世半是喜半是忧,喜的是自己儿子终于能独当一面,忧的是此事办得不易。

“他们若是不愿意呢,跟咱们走可是要远赴海外,离开华夏的花花世界。”

“不愿意的话,自然是料理掉,免得他们泄露了消息。没有人能够永远保密,我……不希望华夏朝的东海舰队出现在延平城外。此次回去之后,加快去那些殷地安人的同化吧,说来说去,自己的实力最重要,有足够的实力,方能不用什么计谋……”

郑森说到这,轻轻咳嗽起来,这段时间,他的身体似乎出了什么问题,一直不是很好。

他们说话时并不避讳伊莎贝拉,伊莎贝拉微微有些恐惧,不知道自己方才的解释是否瞒过去了。

经过这么些年的历练,郑森部下行事能力大有长进,仅仅三天之后,他便出现在自己的大船之上,开始向着倭国航行。当他们离开上海港一个小时之后,海岸已经从他们的视线里彻底消失,郑森一直觉得有些不安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就在这时,五艘战舰组成的华夏海军舰队出现在他们的东南方向,它们一字排开,舷炮炮门洞开,正对着郑森这一行。

“这……这是怎么回事?”冯澄世失声叫道。

第十二卷 七一二、再回首处天地新(四)

黑洞洞的炮口,乃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武力。

因为没有了敌人的缘故,东海舰队装备不是华夏朝最先进的,一般来说,华夏朝的新式战舰,西海舰队、南海舰队和东海舰队的分配比例是三比二比一。所以,拦截住郑森一行的舰队,还都是蒸汽木身舰,所装的火炮,也是八年前的火炮。

外人觉得俞国振穷兵黩武,实际上俞国振很清楚自己该将国防投资控制在什么样的程度之内,他很积极地投入进行新式武器的研究,但在列装上却很是谨慎。

即使如此,这些战舰,也绝不是郑森的这两艘船可以抵抗的,为了能够进入上海,这两艘船可都是普通风帆商船,完全没有武器装备。

郑森原本已经回到船舱中休息,这个时候闻讯出来,盯着那五艘战舰,脸上再无血色!

“他们早就知道了!”

一般华夏战舰遇到商船或者客轮,不会摆出这样战斗队型,而是会摆出护航队型。对方这样杀机腾腾,显然是在专门等着他们。

郑森甚至明白,对方为何选择在这里。

已经离开了主航道和上海港的范围之内,他和他的船队莫名消失在大洋之中,传遍天下也只会有一个可能,那就是“被失踪”。

海怪了、风暴啦、暗礁啦,实在不行还有内讧了,总之有无数的理由,让天下人相信,他郑森还有随他迁往美洲的那些反对者的消失,与俞国振没有任何关系。俞国振甚至可以乘着这个机会,向延平城伸出手来,把郑森遗留下来的东西全部接收。

郑森甚至觉得,自己看到了俞国振在大笑,而且高声对他说:“汝妻子,吾养之!”

换了是他,绝对会如此。

“拼了吧。主公!”有人悲声大叫道。

“拼了!”冯澄世也大叫起来,他一个文人,捋袖攘臂,满脸都是怒意。

“护住主公!”冯锡范向着郑森这边冲了过来,随行的还有他身边的几名侍卫。

“我……”

郑森只觉得胸中气血翻腾,他勉强开口,然后就看到一枝短火枪指着自己的心口。

短火枪抓在冯锡范的手中,而冯锡范这个时候脸上尽是兴奋与狂喜。

一瞬间。郑森想明白了,他此次回来行事都甚为谨慎,而且离开又是临时做出的决定,华夏海军为何能在半途中截住他。

“主公,下令投降吧,我不欲流血。”冯锡范贴了上来。短火枪已经抵在郑森的心口之上:“主公唯有保得性命,才有其他!”

“主公……你的主公,是俞国振吧?”郑森看了一眼冯澄世,嘴角浮起了讽刺地冷笑。文人小说下载

这讽刺是对他自己的。

他倚为智囊的冯澄世,视为臂助的冯锡范,竟然是俞国振派到身边的细作!这么想来,此次的计划,就算没有出现牛钝天阉这样的意外,只怕也不会成功。而且很有可能是在事发现场,被俞国振一网打尽!

现在他只有一个疑惑:“澄世,你是何时背叛了我,投靠俞国振的?”

“谈不上背叛,很早之前,我便奉命来辅佐你,原本陛下是一片好心,想要暗中给你支持,让你能在海外做出一番事业。”冯澄世咧开嘴笑了一下:“不过你却不知好歹。有了些实力。便想着要回国捣乱。延平王,我们终究是君臣一场。我也是想善始善终的!”

“好一个……善始善终!”

郑森只觉得胸前翻腾的气血再也控制不住,化成一股甜醒从口中喷了出来。

他从来不是一个心胸宽阔的人,因此在得知八年前自己就落入俞国振的陷阱之中后,竟然气得直接呕血了。

郑森落入冯锡范之手,其余唯其马首是瞻的众人自然也不会有什么反抗。毕竟,就算是制服了冯氏父子一伙,前边的华夏海军战舰也不是他们能控制的。

冯澄世见郑森这模样,神情不免也有些不忍,他长叹一声:“延平王,你只管放心,像你这般只是刺杀未遂,不至于死,过个十年二十年的,便又可以出来。我上司早说了,会给你一个合乎程序的审判……”

“不是把我们杀了往海中一扔?”

“此时陛下声名之正,便是公开说你们都是逆贼,要以死刑处置,百姓们只有欢欣鼓舞的,谁会反对?若是让华夏百姓知道你们的算计,竟然不惜将华夏搞乱,只怕不等法庭审判,你们就全部被百姓撕碎了。如今天下好不容易太平,大伙儿齐心协力,先将生计搞上去,有什么不好,至于别的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的事情,暂缓一下又有什么不可?延平王,当初你提议回国举事,我便劝过你,可你偏偏不听,莫非你个人的功业,还有你所追寻的那所谓的大义,比起千千万万人的性命和衣食都要重要?”

郑森抹了抹唇边的血迹,冷笑不语。

“若是你们的大义,不是让更多百姓过好日子,你这大义无论是孔圣传下来的,还是你从美洲舶回来的,或者又是什么牛鬼蛇神编造出来的,都是在与百姓为敌……”

“俞国振便能代百姓言?”

“陛下治下这八年,你自己也看了,百姓是不是生计更好了,是不是对将来更有希望了。”冯澄世叹道:“延平王,你却要毁了他们的生计和希望,为的只是你自己一家一人之青史垂名!”

郑森仍然是冷笑。

他除了冷笑,也没有什么可以自辩的了。

有关郑森等人的报告,很快就出现在俞国振的手中。俞国振只是随意看了一眼,就将之扔到了一边。

虽然行刺皇室,特别是太子,乃是华夏少数“大逆”罪之一,但俞国振仍然不将之放在眼中。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解决,比如说,挑选一位首辅。

按照他当初的计划,他自己兼任首辅一职,只会维持两任。也就是八年,如今时间将至,他必须确定一个接任者。

此时的华夏,经过八年的熏陶,百姓已经开始习惯用“公决”的方式来为官员评分,因此官员施政之时,就不能只考虑上司的喜好,也必须对百姓有所交待。这虽然增加了一些官员的工作量。可效果却是极好,至少官场风气为之一正。

若是百姓没有权力评价官员的工作,没有权力干涉官员的升黜,那么所谓的充当公仆为百姓服务只是一句空话罢了。

但这是最底层,最高也只是到了县一级罢了。华夏太大,人口又多。省一级的官员,想要搞直接公决,不仅耗时耗财甚重,而且底层的百姓不可能了解省一级官员的具体事务。

到了中枢,内阁一级别的官员,就更不可能。

所以暂时,俞国振还没有别的办法来推举首辅,只能由他这个帝国皇帝直接来任免,但为了让程序正式。而且为了今后可能采用公决推举制,他决定加一步。

看着坐在面前的四个次辅,他轻轻叹了一声。

“四位这八年来都是劳苦功高,我记得华夏二年时陕西省地震,是王传胪前去抚恤,一个多月几乎不眠不休,方才安定了局面。些后凡有灾害,传胪你总是亲临现场,指挥救人善后。与罗刹人大战。是将岸你统筹辽东。如今辽东已经成为不逊于新襄的工业基地与粮油基地,人口也已经突破了一千万!”

“中枢繁琐公务。尽是章篪在处置,我们都知道,一时振奋容易,但像他如同老黄牛一般兢兢业业八载,这一点,无论是我,还是你们三位,都须向他致谢。”

“八年来,华夏工业发展极是迅速,直接从事工业人口,由八年前的六百万,上升到如今的二千七百万,国库收益,由当初的每年一百五十万金元,增至如今四百万金元,工业规化布局,都是由张正一手主持。”

俞国振将四人的业绩一一说过,四人都是精神一振。

但是将岸心中有些黯然,从俞国振的话语里,他听得出,俞国振虽然对他评价极高,此次提议首辅,只怕没有他的份了,毕竟他只是专注于一地,而其余三人则都有多地的经验。

“你们四位,任谁都是极佳的首辅人选,不过首辅只有一位,故此未能担任者,也勿灰心,咱们除了章先生年纪较长,都是来日方长,首辅四年一任,安知下一任不是落选之人?”

“四位都合适,我也难以取舍,故此……我召集此次联席会议,有一项议题,便是由联席会议公决四位中谁来担任首辅。”

俞国振说出这个提议时,将岸愣了愣,他原本以为自己绝对没有希望了,不曾想,在这里还保留有一线回天的可能。

但是转念一想,俞国振方才话语里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自己非要去抢这个首辅的职位,未必能弄好来。

因此,将岸示意要说话,俞国振点了点头,将岸道:“我觉得,自己只对辽东还算熟悉,对于全国情形,尚待了解,故此,此次首辅公决,我有意退出。”

此语说出之后,其余三人都是神情微动。

俞国振有些讶然,看着将岸,将岸垂头没有与他目光相对。过了一会儿,俞国振微笑道:“将岸有这种高风亮节,实是……让人敬佩。”

他又看到其余三人,章篪微笑道:“我追随陛下时间稍短,在前朝时因为科举不过,我只能沉沦于幕僚之事,两任次辅,已经是在前朝梦都不敢做的高官了,实在不敢再奢望首辅,我也放弃……”

张正与王传胪对望一眼,二人也只能表态放弃。俞国振笑道:“这么说来,我岂不是要另举人为首辅?不待你们这样的……这样吧,我将提议二人,由联席会议在这二人中公决首辅,你们觉得如何?”

第十二卷 七一三、大道之行天下公(一)

“咦,马大保,你怎么会在这里?”

“我怎么不能在这里?”

马大保扇着蒲扇,乐呵呵地反问,在他身后,跟着一个六七岁大的男孩,因为畏惧生人的缘故,用力扯着他的衣襟,略有些紧张地看着与马大保打招呼的人。

原本身瘦高的马大保,如今已经明显发福了,毕竟是人过五十的年纪,他身后的男孩长得与他很相似,圆嘟嘟的脸上泛着红润,看上去煞为可爱。与他招呼的是齐牛,蹲下身躯用他的大眼睛瞪着那男孩:“子,叫什么名字?”

因为齐牛体型甚壮的缘故,男孩吓得慌忙向马大保身后躲,马大保拦住齐牛,有些不悦地道:“比力气比不过我,便来吓唬我儿子,老牛上将,你可是真有出息!”

齐牛顿时眼睛红了,伸出一只胳膊:“来比!”

“我现在老了,可不和你比,我都过五十了,你呢,才四十多!”马大保拿蒲扇把齐牛的手拍开,哈哈大笑起来。

来也怪,马大保一辈子都是闷子,见官根本不出声的,唯独在齐牛面前,他不但泰然自若,而且还能挖苦嘲笑,让齐牛拿他没有办法。

一身军服的齐牛,因为还是现役军官的缘故,没有留胡须,也没有恢复长发,仍然留着短发。华夏朝对于留什么样的头发是没有太大的讲究的,无论是留过去大明时的发髻,还是按着华夏军的规定留着板寸,只要不是金钱鼠尾这类的让人恶心呕吐的奇异发型,都不受朝廷的干涉。

但是在华夏军中享受了短发的凉爽洁净之后,很少有人愿意再把头发留起来的,什么身体肤发受之父母剃之不孝,已经被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事取代了。

“这是你的子,没料想你老马竟然老树也开花了!”齐牛拿马大保没有办法,便又将目标转了他身边的男孩身上:“小子虎敦虎敦的,倒是扎实,是胆儿了些,送我那里带上几年?”

齐牛如今有三个女儿,却没有生儿子,对别人家的儿子眼馋得紧,看男孩便想带回去养上几日,是连俞国振的幼子,隔三差五也被他拐去养几天,每次都被俞国振骂没出息。

虽然华夏允许三妻,这也是在多年混乱和战争、青壮男子大量减少后的必然选择,但是齐牛却唯有一个妻子,他的惧内在华夏朝比较著名,因此也没有纳妾。华夏朝的高官中惧内的不少,将岸、齐牛一个次辅一个军团司令都是如此,遑论他人,这让一些旧文人背地里编段子笑话华夏朝。

明眼人却知道,这是随着华夏朝女子的经济地位提高的必然结果。女子可以抛头露面赚钱养家,便不用像以前那样依附于男子。

马大保却不知道齐牛有这个爱好,笑嘻嘻地道:“老牛将军你身上有杀气,他还,自然怕你,在家里他可是人王,没人敢惹他,横着呢。”

他二人话的时候,见街道上的人越来越多了。

“老马,你也是来参加此次公决会议的?”齐牛转回了话题:“哪一方推举你来的?”

“自然是铁道,这么多年未见,你不知道吧,我如今是铁道兵团第一位甲等技师。”马大保自豪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膛:“单论基础薪水级别,比你这个二星上将还要高!”

“行啊,老马,当真看不出来!”齐牛愣了一下。

要成为甲等技师,绝对不比从百万大军中脱颖而出当上将军要容易,齐牛很清楚这一点。华夏朝所有人的基础薪水,都按照自己的级别套,甲等技师相当于部队里的上将——当然,论起实际收入,上将肯定是要远胜过甲等技师了,毕竟双方还有各种津贴上的差别。

但马大保当初逃山东之时,只是一个快要饿死的瘦汉子,年纪也大,连想加入虎卫都不成,他们成为甲等技师,别的不,上夜校补课不知要花费多少精力。

“不过,你带着娃儿来这里,不免太不正经了吧?”齐牛又道。

“只是带着他来见见世面,那边有家人在,过会交给家人带去玩。”马大保笑道:“把这子带进大公堂?我可不想成为明日报纸的头版。”

齐牛也笑了起来,他举目向着被称为“大公堂”的大厦望去,深深吸了口气。

“大公堂”乃是华夏为公决而建起的大厦,在其中有一个能容纳数千人的会堂,还有数十个会堂、食堂、店铺,此次联席会议,是它第一次投入使用。据这也是高寿的雷老爷子的最后设计图纸,雷老爷子是没有亲眼见它建成,但他的后辈孙子雷发达雷发宣兄弟两人,此次却都作为联席会议的参与人员了。

方才的人群中便有他们。

“老牛上将,听闻这次要公决辅……陛下当真不做辅了?”马大保问道。

齐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