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风暴-第1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看他肠子都拖了出来,根本是无救了。岳托拔出刀,一刀将他砍死,给了他一个痛快。

炮火隆隆,二十门火炮不停地将炮弹射入敌营中,而那些建虏士兵根本不能渡河来阻扰。岳托也不愧是建虏中的宿将,在意识到这点之后,他毫不犹豫地下令:“拔营,后撤两里!”

刚刚入睡的建虏,不得不拖着疲惫身体,冒着凛冽的寒风,还要顶着虎卫的炮火,将搭建好的大营拆下,然后运到两里之外去。而且,为了避免虎卫将火炮拖过河继续攻击,岳托还不得不派遣士兵在河畔巡逻。

当新的营寨立起来,已经是后半夜了,尽管疲惫不堪,但岳托知道,这个晚上,他又是无法入睡了。

第八卷四四九、昼夜难安敌虏疲(二)

冬日早晨的浓雾,笼罩在张奴水的两岸。一样水流经两岸,两岸边却完全不是一个世界。

西岸欢歌笑语,几部虎卫正在相互拼歌,那歌声响彻云霄。

东岸乌烟瘴气,建虏昨夜被闹得睡不好觉,一个个无精打采,不知道该如何是好。

大模大样地从河里打了水,孟放开始为自己煮开水。每个伙都有一名炊事员,他会为众人准备好早餐,但开水则需要众人自己来解决了。根据虎卫的条例,可以用冷水洗脸,却绝对不允许喝生水,这些条例中的每一个细节,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要不然也不能成为炮营的营正了。

“孟大哥,这一带你熟不熟?”

跟在身边的是王瑞这小子,读书没有兴趣的他,在十五岁时便加入了虎卫——和石泰是同时,到今年也已经十八岁了。他嘴唇上长起了淡淡的绒毛,一口一个“孟大哥”,但实际上,他已经是炮营里的一个炮长,相当于虎卫其余部队的棚长职务。

这小子在学校里学数学时头痛万分,可到了炮营计算起炮弹抛物线来,却是出类拔萃,他甚至可以不用工具,仅凭着自己的大拇指与小指头之间的角度对比,大致估算出目标与自己的距离,千米内的误差度不超过二十米!

“不熟,我当初给朝廷当官兵的时候,被头上的官长压得死死的,哪里能来这边?”孟放道:“你以为个个地方都是象咱们新襄,大伙还能四处拉练转转?”

王瑞啧啧了两声:“那你们当初可真可怜。”

“是啊,可怜。”孟放用力点头,心思也随着这话回到了过去。

那时连吃都吃不饱,一日两顿。一个月也难得见一次腥味。还谈什么四处转转!

正是有过那样悲惨的体验,所以孟放在被收编入虎卫之后,才会非常积极地提高自己。而俞国振也没有因为他曾经是官兵和投过建虏对他有所歧视——只要他不把那些多年积累下的兵痞习性带到虎卫中来。俞国振对他们还是相当宽容的。

想到俞国振的帮助,孟放忍不住向着前方望去。俞国振与他一般,都在河里打水洗漱然后再热开水。

如今的俞国振已经二十三岁。但面相上看仍然显得有些娃娃脸,据新襄百姓中那些懂得面相的人说,这是大富大贵之相。孟放看不出富贵不富贵,却看得到俞国振的专注,他即使是在洗漱之时,注意力也是极为集中的。

目标坚定,始终如一。

“主公,要不要再放上几炮?”茅元仪眼睛有些红,他晚上同样没睡好。不过与岳托不一样,他是兴奋得睡不着。

“过会儿吧,岳托是聪明人。想来。他会绕道,这么大的雾。正好也便宜他了。”俞国振笑眯眯地回应道。

前来阻击的虎卫人数并不多,俞国振也不指望现在就与岳托决战,建虏此时士气还没有沉沦到底,他们的补给也算充足,决战对虎卫便不利。

“岳托会自上游走,也就是说,他得折向南面。”茅元仪笑道:“一来一去,就是多了二十里路,这样一来,建虏至少得多呆上一天——沿途的事情也都安排好了,主公只管放心!”

就象他们二人推测的那样,岳托在起来之后,便开始琢磨着如何打开目前的僵局。

张奴水不宽也不深,那是和大江大河相比,河面总也有几十步,对于没有足够舟楫的建虏来说,这就是天堑。原本渡这样的河,只要让士兵搭起浮桥,最多花个小半日功夫,就可以全部渡过,但河对岸的虎卫肯定不会放着他搭浮桥。

唯一的办法,便是另寻过河之处。

“拔营之后,向……南走,沿途广散侦骑,若是遇到明人的村子,将牲口、粮食全部掳走,还有衣裳。”岳托一边吩咐,一边觉得头痛,也不知道是因为昨夜没有休息好,还是因为实在想不到更好的应对方法。

大队人马南下,总有人喊马嘶之声传出。他们听得张奴水对岸,和他们一般,也是大队人马开拔的声音。显然,对岸的明军不会给他们轻易渡河的机会!

直到快中午,雾气才散去,岳托向着西岸望去,看到一队约是百余骑的明国骑兵,沿着河岸亦步亦趋,与他们保持同样的前进速度。在更远处,则应该是两千余新襄兵,他们独特的绿色军衣,在一片枯败的冬天里实在醒目。

岳托心中一动,若是只有这么点明军,倒是可以考虑强行渡河!

“止步,准备搭桥!”他大声下令道。

便有包衣、辅兵开始准备搭桥,在这边忙碌的时候,岳托借着望远镜观察对岸,对岸的明军果然停了下来,然后离得远些的步兵队里也在忙碌,岳托眉头猛地一皱,对方在忙什么?

仅仅数分钟之后,他便知道对方在忙什么了。

二十门八斤短炮齐齐轰鸣,在张奴水中激起了四五处水浪,但还有两发击入了河畔准备搭建浮桥的建虏队伍之中。

“啊,啊!”

残肢断臂在痛呼惨嚎中飞起,建虏的眼前变成了一片狼藉,河滩上,更是出现了数道巨大的壕坑,壕坑里还有稀烂的尸体。

“该死……这才多长时间,他们的火炮……竟然如此灵便?”

岳托几乎要从马上站起身子,这次袭击,让他明白对方为何会只派着两千余人便敢跟着他们的大军了,因为对方完全可以用这火炮,将他选择一点突破的计策破坏掉!

“散开,多点搭建,给我同时建二十座桥!”岳托厉声道。

如果可能,他不会选择绕道太远,他自己知道,他们携带的补给并不多,绕道绕得越弯,也就意味着要消耗更多的粮食!

哭嚎着的伤兵被拖了下来,然后建虏开始搭建更多的浮桥,二十队人齐头并进,很快,在河滩上便出现了桥头。

当建虏散开搭桥的同时,河对岸的虎卫骑兵里除了少数纵马离开外,其余都下了马。他们笑着在河岸这边指指点点,看上去极是轻松,而他们之后虎卫的火炮仍在轰鸣。虎卫的火炮越来越准,时不时便有几颗炮弹落入建虏阵中,在掀起血肉之浪的同时,也沉重打击着建虏的士气。

无论多么英勇的士兵,冒着随时可能落在头顶的火炮修浮桥,都是件艰难的事情。因此,建虏的工作速度越来越慢,岳托看得心中焦躁,但总算没有喝斥——慢是慢了些,毕竟还是在向河中延伸。

一丈、两丈、三丈……六丈、七丈!

眼见着二十座浮桥已到了河中间,而对方的虎卫还没有什么动作,岳托不但没有觉得宽心,反倒更加紧张了。

他不相信,对方会放任他们将浮桥修好,若真如此,对方此时就应该撤离才对。

就在这时,河对岸传来马蹄声,只见有一千余骑沿河而来。

在耽罗岛,俞国振现在养着一万余匹马,调两三千骑来并不是什么太大的事情。将岸此前来青岛口,便有意带了马来,而席特库等人,原本也就是为了看马才到山东的。

“建虏倒是挺能干的。”茅元仪看到桥已经到了河中心,笑着向俞国振道:“主公,看来岳托还不死心。”

“那就让他死心!”俞国振道。

他亲手执着一杆虎卫丙火枪,下了以,大步来到了河边,距离河水约是三十米,而离河中的浮桥约也有二十多米。这个距离,已经是建虏神射手的射程了,俞国振端起火枪,做了个瞄准的动作,在他身后,几百杆火枪同时抬了起来。

“该死!”

岳托不可能让自己的神射手去还只搭了一半的浮桥上冒险,万一给火炮轰中,那就是白白死亡,因此见到这一幕时,他悚然惊觉:难怪此前除了用火炮轰击避免他们的工程进度太快外,新襄兵没有别的动作!

他们分明是故意让自己将浮桥搭成一半,在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资和时间之后,再给自己迎头痛击!

这原是很简单的事情,只因为岳托心中怀有侥幸心理,故此才落入圈套!

他心念电转之间,那几百杆火枪已经响了。

随着这几百杆火枪的齐射,被瞄准的那座浮桥半成品上,再无一个站着的人。少说有十余具尸体落入了水中,让张奴水上浮起了阵阵红晕。

清理完这座浮桥之后,俞国振笑着向茅元仪回头:“茅先生在关宁之时,想来也亲自上阵与建虏交手过,可想再试试射杀建虏的感觉?”

茅元仪原本是想劝谏他不要再冒这种险的,但听到他的话,心中一动,大笑着也下了马,然后从一个虎卫手中借过火枪,走到了第二座浮桥对面。

“砰!”

又是一阵震耳欲聋的火枪响,第二座浮桥之上,也同样被扫荡一空。

不等虎卫转向第三座浮桥,建虏搭桥的包衣辅兵们就哭爹喊娘着向后退了,即使是锐兵督战队连杀数人,也阻止不了他们逃跑。这可与火炮轰击不同,火炮轰击之下还有活的可能,而到了水中间被几百杆火枪攒射,根本没有活命的机会!

岳托几乎再度吐血,他咬牙道:“撤,退!”

“旗主,都建了一半……”

“那是明人故意让我们建成一半的,便是要使得这桥成个饵,让我们不断地派人去送死!”岳托嘶嘶地吸着气,像是条被击伤了的蛇:“好毒的心肠!”

第八卷四五零、昼夜难安敌虏疲(三)

建虏放弃已经搭好一半的二十座浮桥,就这样弃之不顾继续南下,看到这一幕,俞国振也不禁点头。

“岳托这人,倒是干净利落,知道壮士断腕。若他一直在这里和我们纠缠,只怕人死光了,这浮桥也搭不好!”

为了搭这浮桥,岳托已经在炮击和枪射下损失了百余人,若不是他见机得快,接下来浮桥每向前推进一步,都要建虏拿几十上百的人命来填。

而且,即使填成了又如何,二十座浮桥上有多大的地方,俞国振只要派上两千人在这边守着,就足以让过来的所有建虏都死在桥头!

“估计这一次岳托会绝了建浮桥渡河的心思,专心向南去寻河水浅河岸窄的地方了。”茅元仪道:“主公说得不错,在建虏当中,岳托当真是个人物,这次若是能将之留在山东,必是对建虏的痛击!”

“不知前途是否安排好了……”

就在这时,又是一队人马过来,为首者正是张正。

他在俞国振面前下马敬礼:“报告官人,坚壁清野已经完成!”

“那就好……李青山李明山兄弟的人都如何了?”

“依着官人的安排行事,都已经散入各地了!”

“嗯,沿途的百姓,都要将消息传到,有一个村子没传到,便是我们的失误!”俞国振叮咛道:“张正,此事你要亲自盯着。”

“是!”

茅元仪心中暗暗叹服。俞国振说是要为百姓着想。那是说到做到,他逼得建虏沿张奴水南下,从前日起便派人劝说沿途百姓撤离。虽然也有顽固不化的百姓不愿意离开的,但绝大多数百姓都依言将家中的食物财物藏好,然后跑到远处的亲朋处,或者干脆躲入山林之中。

这样,在张奴水两岸,俞国振制造了一个达二十里宽度的“无人区”,不敢说让建虏抢不到一粒米,至少能令建虏能得到的补给远远少于他们的消耗。

而且绕道也就意味着原本一天就能过的张奴水。需要花费建虏两到三天时间!

另外,俞国振还指示李青山李明山兄弟的手下,给建虏留下了许多小麻烦,虽然这些猎人的陷阱、有毒的食物之类的。不可能给建虏造成重大损失,却足以将其斗志和耐性慢慢磨掉。

“接下来,还有胶水。”俞国振道。

茅元仪无声地笑了一下,确实,胶水比起张奴水可是要大得多也长得多,建虏可以绕过张奴水,因为这只要多耽搁他一两天时间罢了,可是胶水他们也绕过去?

那恐怕要多耽误六七天!

离开了张奴水之后,岳托没有继续行军,他对着地图琢磨了许久。然后下令调头北进。

“大将军,为何回头?”接到命令之后,有个梅勒章京不解地问道。

“俞国振为何阻止我过张奴水,无非就是迫我南下,绕更远的路罢了。”岳托有些疲惫:“无论他有什么诡计,我偏不如他意,我北返回头,绕过高密,取道平度州,他总拦不到那边去!”

“可是平度州我们尚未去过……”

“未去过就好。未去过才有可能在那边得到粮草补给!”

岳托口中如此说,心中却明白,平度州那边,也不大可能得到充足的粮草补给。

建虏突然调头北返的消息传到俞国振耳中,让俞国振与茅元仪也都是愣了好一会儿。然后俞国振道:“确实如茅先生所言。这岳托真是个人物!他倒没有被我弄晕头,非要与我决战不可。这模样,分明是咽下高密被夺的这口气,也不想将夺回辎重了啊。”

“是,我们高估了建虏的耐性,低估了他们的狡猾,只可惜主公在胶水的布置了。”

“无妨,总不能指望着敌人真完全按着咱们的指挥来行动。”俞国振道:“只不过我们要重新合计一下,就算建虏北上,疲敌之策也不能改,非得让建虏精疲力竭不可!”

对于俞国振来说,他最大的优势,就是散布于胶东半岛各地的大明百姓。他们便是俞国振的耳目,因为收购棉花的缘故,他们与新襄商人的关系相当密切,因此在他们的帮助下,虎卫的侦察兵可以四处出击,截杀建虏派出的零星斥侯,而建虏派出来的人多了,又要担心被虎卫包围吃掉。这种情形下,岳托纵有万般本领,也改变不了有目如盲的情形。

白天时虎卫还有些收敛,但到了夜晚,虎卫的猖狂让建虏暴跳如雷。八斤短炮的轻便灵活,被虎卫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十二日晚,虎卫以小队人马乘船载短炮,悄悄摸近了建虏营地边一里余外的棉花田中,然后对着建虏营地一阵狂轰,短短的三分钟之内平均射出了五枚炮弹,这就是轰了一百炮。密集的炮火炸得建虏营中一片混乱,死伤也过百,虽然比起六七万众来说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数字,但让建虏好生休息的美梦再次破碎了。然后虎卫将炮架上马背,转身就逃,建虏追骑一直追他们到了张奴水边,眼睁睁看着他们上船,然后接应的虎卫还一通乱枪,打死了两个靠得最近的建虏。

于是与十一日夜一般,建虏又是半夜没有睡好,稍有风吹草动,便以为是虎卫又来打炮,可谓一夕数惊。到得十三日晨,依旧是大雾,而两宿未睡好的建虏便没有赶早起来,结果虎卫却悄悄抵近,用火箭、炮发霰子打了建虏一个措手不及,直烧了建虏六座营帐,击杀、烧伤了近百将士,然后借着浓雾掩护又从容而去。

来来往往,简直如入无人之境!

岳托阴沉着脸,看着被袭击后的营帐,冷冰冰地下令:“警哨值勤者是谁,全部处死!”

“已经察过了,警哨被人全部杀死。”负责安排警警的和硕图也阴沉着脸道。

“和硕额驸如何看?”听得此语,岳托沉默了好一会儿,然后问道。

“这是当日济南城下新襄兵破恩格图故伎。”和硕图道。

他是代善的女婿,与岳托关系非同一般,在正红旗随征的将领中,算是地位极高的。

“这等零打碎敲,并不能伤我根本。”见周围一片死寂,岳托心中明白,己军连连受挫,士气已经是极度不振,若不再想些办法,只怕要出大事,因此,他扬声一笑:“而且新襄贼子鬼鬼祟祟,不敢与我大清铁甲正面相较,分明是畏了我军。只要各旗小心谨慎,休再中他的诡计,我们必能胜之!”

周围一片板结的脸终于有些松动,但他这话也只是安慰安慰大伙,明眼人都知道,若想不出办法来解决掉新襄兵的骚扰问题,他们迟早要被拖垮!

岳托向着和硕图等大将使了个眼色,各主要将领便跟着他入了主帐。进入主帐之后,岳托的脸顿时又阴沉下来,在这些人面前,他用不着掩饰自己了。

“饭桶,无能之辈,竟然给明人贼子钻了这种空子,而且不是一次!”他低低咆哮着,而和硕图则面如猪肝。

“大将军,不是奴才们不尽力,实是新襄兵太狡猾。”待岳托怒气稍平息之后,他劝道:“大将军身体要紧,这几万人马,还等着大将军带去与睿亲王会合,实在不要动气。”

岳托眯着眼盯了他好一会儿,终究觉得自己还是要给他留面子,便没有计较他搬出多尔衮来说事的事情。

他可想而知,除非战局有根本性的改变,否则他的正红旗与杜度的镶红旗都要受到沉重打击,接下来黄台吉肯定要进一步削弱他们。

叹了口气,让自己振作了些,岳托道:“现在情形很明显,俞国振的新襄兵就是要迟滞我大清铁甲,让我们寸步难行。再按着原先的计划,每日慢慢挪动前行是不成的了,我们大清多马,必须让我们的速度快起来!”

“大将军的意思?”

“疾速奔袭亭口镇。”岳托斩钉截铁地道:“俞国振想让我们慢下来,我们不可遂他心意!”

营帐中诸将却不是人人都知道这亭口镇是哪儿的,待岳托拿出地图之后,他们看到原是在百脉湖之北,胶水之畔。

“为何奔此地?”有人便问道:“大将军,夺了这个小镇子有何用?”

“此地为明国平度州州丞驻地,明国在此设有巡检司,水道可通胶州、莱州。”岳托道:“夺了此地,便可有补给!”

众人都明白,在失了高密而且夺不回来之后,他们这几万人人吃马嚼,就只靠从胶州里带出来的补给,现在还没有走出多远,补给就已消耗了小半,若是再拖下去,当真要饿肚子。人尚可以杀马充饥,那么马和牲畜又吃什么?

“俞国振与新襄兵,不会让咱们好过,故此,咱们奔袭之举,必须做得迅速,免得他有所准备。”岳托又道:“今日白天不要再走了,杀牛宰羊,犒赏全军,吃饱喝足,白天好生睡上一觉,待晚饭之后,挑起火把夜行,五六十里路罢了,不过是一夜行军。我们要赶在俞国振与他的新襄兵反应之前,赶到胶莱河畔,择地渡河,夺取亭口!”

众人轰然应诺,但是每个人听到“渡河”两个字,心中总有些异样。

这两天,为了渡河一事,可是将他们折腾得不轻!

第八卷四五一、火临亭口足妖怪(一)

虽然定下这样的计策,岳托心中却没有真正放安心,当他独自位于大帐中,诸将都去安抚士卒时,他的眉头紧紧皱了起来。

俞国振被称为幼虎,可在他心中,这哪里是头幼虎,分明是头狡狐!

那么他步步连环,将自己逼到如今的地步,岂会留下亭口镇这一个后手?

他一定还有什么安排,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或许……亭口镇根本也是一个陷阱?

在岳托内心深处,若是有可能,他真想直接西进,哪怕丢了些面子,只要与多尔衮会合,哪怕丢些面子给这位叔王嘲笑,或者回去因此被黄台吉斥责处罚,总也好过现在这种局面。

他当然知道为何会如此。

没一会儿,和硕图跑了过来:“侦骑还没有回来!”

“我知道,我知道……”

这就是他步步被动的原因了,建虏入关之后,多有投靠之人,可在山东这边,凡投靠为向导者,只要随着侦骑一出,用不了多久必被一起杀死。整个胶东广阔的原野之上,仿佛到处都是俞国振的眼睛,八旗兵的一举一动,俞国振都能清清楚楚知道,而他却有目如盲。

“要不要再派一批,至少得探探亭口镇有多少明军,守备如何吧?”和硕图问。

岳托沉默了一下,他派出的侦骑,如果是三五人一伙,基本上离开大队之后就会断绝消息。甚至连个活着回来报信的都没有。如果是十七八人,也总是会被袭击,而且袭击者极为可恶,远远地在树林中、棉田里放上两枪。转身便跑。岳托估计,俞国振应该是派出十人左右的小队侦骑,专门对付他的斥侯。

“这次多派些。派上百余人去?”和硕图也想到这一点,建议道。

“百余骑……动静如此大。俞国振手下骑兵也不少,必然会派人在半道截杀,而且我们北上兵贵神速,派侦骑岂不是告诉俞国振,我们要去打亭口镇了?”

“现在我们也是冲着亭口去,俞国振只怕早已经知晓了。”

“但他不知道我们会连夜奔袭。从此处到亭口,足足有六七十里路,他觉得我们可能要花上两三天时间。现在亭口的准备必不充分。”岳托指着地图道:“你看这湖,俞国振在张奴水对岸,他的主力要想去亭口,就必须过这湖,一时半会,他到哪儿找这么多船来?”

和硕图不出声了,俞国振的大本营是高密,这原本是他们夺取的城市。因此他们当然清楚,在高密想找出运送几千人过湖的船,相当困难,除非俞国振将他运送数万人的海船也开进来。但那绝无可能,要知道。整个胶莱新河从元时说要开凿,可直到如今,也多是淤积之所,如今又是枯水期,有些地段甚至完全干涸,他完全可以不搭浮桥不用船只便过去。

建虏埋锅造饭大摆酒肉,自然被远处窥探的虎卫侦察员传回了俞国振处。建虏只是缴获寥寥数具望远镜,故此每一具都极为宝贵,唯有岳托、和硕图这样的大将才拥有,不可能发到小兵手中,与之不同的是,俞国振手中的望远镜可是普及到了每个队正,而侦察兵更是人手一具,所以双方侦察的效果完全不同。

“果然,建虏终于反应过来了啊。”得到这消息,茅元仪哈哈大笑起来。

“茅先生说的对,建虏果然狠,对敌人狠,对自己人更狠!”

俞国振也点了点头,他曾料想建虏会北上,但是茅元仪肯定地说建虏必是乘夜北上。

夜间行军,在这个时代可是极困难的事情,莫说是未曾经过专门训练的建虏,就是算是虎卫,上回从胶州奔袭高密时,中途也掉队了十余人,这还是他们日常训练项目中有夜行军这一项!

至于建虏,他们若是真夜间奔袭,也就意味着至少会有几百人甚至上千人掉队。这些掉队的,都将是尾随其后虎卫的口中食。

“不过建虏也太小看我们了一些,以为我们只吃他几百人就满意了?”俞国振笑道:“岳托七万六千人,我若是不留下一半,便算是失败!”

“接下来便是要与建虏比速度了。”

建虏从东岸绕过百脉湖到亭口镇,而虎卫则要从西岸绕过百脉湖,若论距离,虎卫要比建虏多绕三十余里地,但是虎卫可以在中午午饭之后便动身,而建虏则只能从晚饭后开始。这就多出六个小时的时间,故此严格来说,虎卫仍然比建虏要占优势。

但建虏先头的骑兵,都是生长于马背上的,骑术确实比起虎卫的骑兵要强。为此,俞国振还有一系列安排,非要弄得建虏寸步难行不可。

张正带着虎卫骑兵在傍晚时分进入了亭口镇。

这座镇子与襄安差不多,比一般镇子要大些,也有城墙,但这低矮的城墙防防平时的鸡鸣狗盗之辈都有些困难,若是建虏大军来了,靠这城墙只怕是抵挡不住。

而且俞国振的计划里,也不准备靠着这城墙来挡住建虏。

“平度州丞衙署在何处?”才进镇子,便有人迎上来,双方对了口令之后,张正立刻问道。

“请张团正随我们来。”那人恭敬地道,却是李青山。

“你能调动多少人手?”张正又道:“我的人要休息准备大战,只能拨给五十人给你,而且他们主要工作是监督纪律,不许有借机抢掠奸淫等为非作歹之事。你给你的兄弟交待清楚了么?”

“我手下兄弟中,原是出身亭口镇的有四人,加上在这里有亲朋好友的共有二十九人,如今可以调动的人手有两百七十四人。南海伯的军法,我已经交待下去,兄弟们拿了厚赏,若再为非作歹坏了南海伯名头,那必是天打雷劈的罪孽,团正只管下令处死就是!”

“那好,我们先去找州丞,官府出面,比我们要名正言顺。”

他们匆匆来到镇中的州丞府衙,门口自然有衙役挡着,但在虎卫面前,这些许衙役算得了什么。转眼间,他们便登堂入室,直闯入衙门之内。

州丞闻得响动也出来看,见迎面闯来这一伙衣着怪异的人,他吓得脸色惨白,但还是壮着胆子道:“怎么回事,你们是想造反不成?”

张正面无表情,将一封信交到他手中,州丞还要拿捏身份,不愿意打开,张丞不耐地喝道:“看信!”

信里的内容就是建虏即将来亭口镇,登莱兵一部奉命来组织亭口百姓撤离,要州丞配合行事。信的末尾,还盖着孙临的登莱总兵关防大印,在这方面孙临非常仗义,也不问虎卫会用来做什么,便拿了一叠盖好关防大印的信笺给俞国振,因此俞国振要造这个假倒是极易。但州丞可是文官,大明以文御武多年,一个六品的文官敢骂得三品的武将汗如雨下,一品的武将见到三品的文官要跪下行礼口称“老爷”。因此那州丞便勃然大怒:“登莱总兵凭什么对本官指手画脚?”

要知道,他是平度州州丞,论身份比起潍县县令还高出半级,对于一个总兵官,确实不大看在眼中。

这种反应,也在俞国振意料之中,他曾经对张正说:“孙克咸给我们惹了不少麻烦,现在该是让他替我们收拾麻烦的时候了,允许你用他的名义便宜行事,稍过火些也没有问题!”

想到这,张正一把将那州丞的胸襟抓住,神情冷淡地道:“战时军法高于一切,任何阻挠军令的行径都视为投敌。你现在有三下时间可以思考,三下之后仍不答应,休怪我执行军法。一……”

在他喊“一”的时候,那州丞大叫道:“大胆狂徒,你想杀官造反不成?”

州丞一边叫一边挣扎,可是与张正冷淡得近乎毫无表情的目光相对,他心中突的一跳,一个念头浮了起来:眼前这厮可真是杀人杀惯的,他绝对干得出这种事情来!

“二!”

紧接着听到张正又说出一个“二”字,那州丞脑子又是一转:听说建虏是在高密胶州一带打转,若是突然北上来平度州,那也极有可能。若是这厮将自己杀了,反诬自己是要投建虏,那岂不是凄哉惨也!

一念至此,在张正说出“三”之前,他大叫道:“要我如何做,你说,你说!”

“让手下所有差役都集合,分成若干组,在我的人带领下,说服所有镇上百姓都离开,即使不离开,也尽可能到镇北。”张正道:“所有粮食,能带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