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风暴-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是家卫第三期的,崇祯六年便跟随在俞国振身边。与田伯光、纪燕一样,他的家乡也在登莱,因此就在三年多前,他十五岁时,与眼前这个麻木、猥琐的汉子没有什么区别。

“但现在不一样了。我和他彻底不一样了。他依旧是麻木的、不知道这世界有多大的佃户。我却是……我却是新襄虎卫中的一名官长!”

他心中正想着,身后却传来了锁呐声,这节奏是在吹紧急集合令,霍彦微微一变脸色,转身便向着营寨奔了回去。

“开拔开拔,总算有消息了,一队鞑子出来了!”才回到营中,他的上司面对着他喊道:“将你的队列整好!”

虽然随着阉党的倒台。厂卫已经不如当初犀利,不过在就畿附近,他们还是拥有一定的控制力。因此,传递给俞国振的消息里,这队正自宝坻向西逼近顺义的,乃是投靠建虏的科尔沁蒙古一支,其首领乃是正白旗蒙古固山额真伊拜。

此人在破昌平、宝坻的战斗中,都相当活跃,每每为先哨。他的部队也最为凶残,毫无军纪。便是以贪残杀掳为职的建虏当中,他也屡因军纪不整而被罚银。

正是因此,当他奉命回师西进时,他将阿济各要求他只是虚张声势的命令抛在脑后。沿途劫掠村落屠杀老弱,杀得性起了,连自己这一支部队离阿济各距离超过了六十里都没有注意。

三遍紧急集号哨响之后,田伯光来到俞国振面前:“禀官人,勤王义勇全员一百七十一人,实到一百七十一人。请下令!”

俞国振微微闭了一下眼睛,然后指着东北方向:“目标,伊拜所部,出发!”

这一次他选择的打击对像,仍然还不是建虏本部,而是投靠建虏的科尔沁蒙古。虽然伊拜本人是正蓝旗,但他所统率的却是科尔沁蒙古人。

他们出了营寨。霍彦看着庞奎呆呆地站在营寨口,手里还拿着空了的罐头瓶子,傻乎乎地看着他们。

霍彦向他挥了挥手,表示道别,而庞奎却像是发现了什么一般,飞快地跑了过来,将手中的瓶子要递回给他:“军爷,你的琉璃瓶儿!”

“我不是军爷,这罐头送你了。”霍彦很是大气地拍了拍自己身后的背包:“我这还有,说实话,天天吃这个,吃得都有些厌了。”

“天……天天吃这个?”庞奎的舌头打起了卷儿。

他从来没有吃过这样的美味,可在这些怪模怪样的勤王义勇眼里,这些却是天天吃厌了的东西!

为了解决肉类和蔬菜罐头的口感问题,俞国振又动了一番心思,比如说,利用海带提取味精。味精极大改善了罐头食物的味道,也养叼了诸如霍彦这样人的胃口,不过,热带海域海带类水藻的产量近于无,因此新襄如今所需要的海带,都是来自于进口,那些从倭国来的朱印船和走私船,除了过去的产品之外,干海带也是在会安容易出手的货物。

这样的来源就决定了味精的产量很有限,目前只是优先保证家卫的供应,极少数流入到新襄与会安的市场上去,价格也贵得惊人,远超过同等重要的白糖。不过现在俞国振在即墨青岛口有了一块据点,他准备利用这里为基地,采割、收购海带,用于熬制味精。到那个时候,为他赚钱的物产里,又将多出一项来。

“我们走了,老兄,保重。”霍彦笑着道。

庞奎看着这支队伍在面前经过,马没有跑起来,因此速度并不快。他犹豫了一会儿,然后咬紧牙关。

这还有什么好想的,村子里便是老财,也不可能顿顿吃那鲜美无比的鸡肉,为着一口肉吃,给人卖命算得了什么?

想到这里,他快步追了上去。他这几天一直在虎卫营寨外转悠,因此也知道,俞国振才是这支队伍的决定者,他毫不犹豫地跑到俞国振身前拦住了马。

然后,他双膝落地,跪了下去:“公子,我要跟你去,我不要别的,只求能吃上那个……罐头!”

他嘴里发出“罐头”这个词时很拗口,但是,却发出了这被后来历史爱好者们称为“罐头手雷人口掠夺战术”的第一声。

第六卷三二五、送汝黄泉多事秋(四)

锦衣卫并非全知全能,他们得到的消息其实还是有误的。

伊拜所领的这队鞑子是一个牛录三百人。他的部下原不只这些,他领着本部一个固山(旗),奉命向西北方的顺义佯动,做出似乎要回师攻打顺义的模样,实际上掩护阿济格所带领的主力向西南进发,再度绕过京师,直指保定。只不过按着阿济格的命令,他必须一日之后便应该也折向西南,但伊拜仗着自己的亲卫全是马兵,而且一人双马甚至三马,沿途劫掠,这才先让本部去与阿济格的主力会合,自己别领了一个牛隶在相距主力数十里的距离上,由汉奸带领四处抄掠。

抢劫这种事情,是会上瘾的,特别是抢劫的收入让一向在嫩江流域游牧的嫩科尔沁战士喜笑颜开。

从汉人女子身上剥下的绸布衣裳,虽然还沾染着血迹,但只要洗一洗,便可以妆点他们的妻女。从汉人窖藏里挖出的金银,还有那些精美的器物,带到嫩江草原上,便是最好的聘礼与嫁妆。他们抢夺得越多,马背上背着的口袋越鼓,那么回去后妻儿老小的笑容越幸福。

至于被掠夺被杀戮的汉儿哭泣,那种事……值得他们关注么?

“固山额真,前面就是大兴枣林村,乃是大兴南门,算是一个比较富庶的所在。”为他带路的尖头鼠目,一脸谄笑:“奴才知道这个地方还未有大军经过,固山额真必然能有所收获!”

伊拜傲慢地点了点头,他懒得和这个名为焦玉标的汉人说什么,这厮极为恶心,便是伊拜都难以忍受。

他们闯入枣林村后便是一通杀戮,种种残暴之行径。自不必细说。伊拜身为额真,抄掠之事用不着亲自动手。自有手下将最好的战利品献与他。

发泄完兽性之后。伊拜看着一地的尸体,又看了看身边的焦玉标,忍不住问道:“焦玉标,你这狗奴才。这里的人,都是你们汉人。你投靠我们,见着我们杀了这些汉人,心里莫非一点都不恼怒?”

焦玉标愣了愣。他可从来没有想过这问题。他这一犹豫,伊拜眼中便闪过一缕杀机,焦玉标没有发觉,又过了会儿,见他还未回答,伊拜的手便搭在了马刀之上。

“额真主子。奴才细细想了,心里当真一点都不恼怒。”就在这时。焦玉标开口了:“奴才不但不恼怒,反倒替他们庆幸。”

“哦?”

这等奇谈怪论,伊拜还从未听人说过,为遭杀戮的横死者庆幸……这是哪门子的道理?

“奴才与他们不幸,生在明国,奴才比他们幸运,早识天下大势,投靠了大清,这些蠢货却守在这里,继续被明国的昏君奸臣驱使。我大清国势日蒸,明国却日薄西山,这些人在此,上要受昏君奸臣压榨,下要受胥吏劣绅盘剥,当真是生不如死。如今奴才引着额真主子来了,由咱们大清的披甲勇士将他们杀了,能死在咱们大清铁甲之下,纵做鬼,也是福啊。”

这个马屁拍得,当真是奇丑无比,就是蛮横如伊拜者,听得也觉得面红耳赤。偏偏焦玉标说得还一本正经,仿佛他口中吐出来的,就是无法辩驳的正理一般。

“我听说你们汉人的读书人,讲究的是什么气节,焦玉标,我记得你也曾经是个什么秀才吧……啧啧,你的气节,当真是没得说了。”强忍着恶心,伊拜挥了挥鞭子:“不过你这狗奴才方才夸下海口,说这里是大兴之门户,富庶之地,可为何咱们只抢到这些!狗奴才,赶紧带路,去下一处!”

伊拜的讽刺与喝斥,让焦玉标全身上下都觉得舒坦,他眉开眼笑点头哈腰:“奴才晓得,奴才这就给大军带路,这边,这边!”

他的骑术惨不忍睹,只是勉强保持自己在马上不摔下罢了,因此他带路的速度也完全没有建虏自己奔驰时快。离开了枣林村向南不过两里,前方探路的斥侯忽然欢呼一声,开始驱马加速。伊拜向那边望去,只见那边是一队汉人,当中还护着一辆车子,见他们来,那队汉人发了一声喊,便四散逃开。

京畿左右虽然都是平原,但也不乏些小丘、山林,此处官道正贴着山林,那队汉人迅速钻入林中,动作倒是快。斥侯跟在后头连发数箭,却只是射中了一人,那人大叫倒地,然后便有三个汉人七手八脚将他抬起,也拖进了山林。伊拜哼了一声,他的部下善于骑射,隔着三四十丈都能射中目标。他们也能钻山林,毕竟在嫩科尔沁那儿,也有大量密林,但这里是大明京畿,对这里的地形不熟悉,想要在林中追到那些逃走者很是困难。

不过至少那些逃走者留下了东西。

“焦玉标,你这狗奴才去看看,那车子里是什么东西!”

其实不等伊拜吩咐,焦玉标就很努力地驱马上前,想要看看这次收获是什么。不一会儿,到了被那些汉人遗弃的马车处,还隔着一段距离,焦玉标嗅到一股浓烈的酒香。他精神一振,顿时欢呼:“是酒商,固山主子,咱们抢了一大车的酒!”

这车上放着有数十方格的木架子,每个木架子上都装着一个小酒坛。或许是逃走时匆忙,那些汉人砸翻了其中两个酒坛,酒香四溢,沁得科尔沁蒙古人一个个直咽口水。

东北乃苦寒之地,为了御寒,他们都喜好饮酒,而且越烈的酒越好。焦玉标探头看了看那两个打翻了的坛子,坛子里还有少许酒,都是清冽透明醇香扑鼻,让他觉得自己一嗅就要醉了。

见这狗奴才在那牛车边上呆了好一会儿,也没有任何危险,伊拜心里一喜。不待他下令,嫩科尔沁的蒙人战士便蜂拥而上,将那车子美酒围了起来。

“且慢,且慢,先别喝!”见着这些蒙人战士一个个要来夺酒,焦玉标眼珠转了转,觉得似乎又有表现自己忠诚的机会,他张开双臂道。

“贱奴才也敢挡道!”一个蒙人战士挥刀便剁,他总算还得顾及伊拜,用的不是刀刃而是刀背,饶是如此,还是将焦玉标从马上敲了下来,摔了一个狗啃泥。焦玉标顾不得自己形像狼狈,还没有爬起来,就含糊地道:“不要急,万一酒中有毒呢,万一有毒呢?”

他虽是无耳,却精通蒙满二语,因此这一声喊了出来,周围诸人都停下了手。

焦玉标个头不大,嗓门不小,这样大声喊出,在一百多丈外都能听得见。就在离此一百余丈的林子当中,田伯光放下望远镜,骂了一声:“这狗汉奸,比着建虏还要惹人厌!”

俞国振却仍举着望远镜,观看着建虏方向的动静,口中说道:“你急了,伯光,放心,这狗汉奸虽然狡猾,奈何建虏不会听他的,更何况,咱们另有安排啊。”

果然如俞国振所料,那些蒙人战士停了会儿,见焦玉标手舞足蹈地说要小心,终于有两人忍不住道:“如此好酒,便是有毒,也该喝上一口!”

此时伊拜终于到了酒车之旁,他打量了一下这车里的坛子,然后下令道:“狗奴才,你先喝上一碗!”

崔玉标听得这话,脸色顿时变了。

他并不是真怀疑酒里会下毒,这世间哪有那么巧的事情,他们抢了汉人商贾一车子酒,里面竟然会下毒。但从伊拜这声命令里,焦玉标意识到,无论他如何想让自己融入到建虏中去,在建虏眼中,他还是一个汉人!

不,是一条汉狗,而且是可以用来试毒的汉狗!

事实上伊拜等人确实是如此看他的,崔玉标此前心中也明白,只不过他一直自欺欺人,觉得若是清国真的有了什么成就,自己便是从龙功臣,可以摆脱如今的奴才位置。

但如今伊拜的话,给了他迎头猛击。

“怎么,你方才不还是很羡慕那些被咱们杀了的汉人么,便做鬼,也是福啊。”伊拜不紧不慢地道。

周围的科尔沁蒙人都哄笑起来,他们同样看这个只会溜须拍马的家伙不顺眼,没有任何一个同情他。

焦玉标没奈何,只能将那被打破的坛子捧起一个,凑上嘴小啜了一口。伊拜极不耐烦,向旁边的亲兵使了个眼色,那亲兵顿时上去,将酒坛子一挑,强灌了焦玉标几大口。

焦玉标没防着这个,顿时酒从鼻孔里也冒了出来,呛得他怪叫连连,鼻涕眼泪一起流出,整个人在原地乱跳,倒像是羊颠疯发作一般。

“没……没毒,好……好酒!”焦玉标总算安静下来,眼睛斜斜地看着伊拜,说话的时候舌头老大,整个人也转个不停。说完“好酒”二字,他大大地打了个嗝儿,然后人就直挺挺倒下去,口里还不知在嘟囔着说什么。

这酒可不是一般的酒,按后世的说法,酒精度数超过六十五度,是绝对的烈性酒。焦玉标酒量原本就窄,被强迫灌下去了好几大口,没有立刻吐出来,已经算是好的了。

见他醉了说糊话,嫩科尔沁蒙人一个个笑骂着他酒量差,然后都拥了上去争抢酒坛。伊拜自然不会和他们一般凑到一起,自有人将一大坛酒奉了上来,伊拜将酒拍开,刚喝了一口下去,就听得轰的一声巨响!

第六卷三二六、送汝黄泉多事秋(五)

伊拜的手仍然保持着捧起酒坛倒酒的姿势,但手中的酒坛却已经摔在了地。

明人窑里烧的陶坛品质就是好,从他手中摔下竟然没有碎,但坛里的酒泼了出来,洒得到处都是酒香。

不过,陶坛跌落时,伊拜却没有听到声音,他耳中还是“嗡嗡”的爆炸后的遗声。

他是幸运的,在他面前,原本该是蒙人围着的酒车,如今只剩余一个大洞,以这个大洞为中心,蒙人尸身狼籍,呈辐射状倒了一地。

蒙人原本就好酒,而酒车里装着的又是这个时代最烈性的白酒。他们被酒香所诱,纷纷拥在酒车之前,当酒车发生爆炸时,其结果是必然的了。

而且更凄惨的是,酒车飞溅出的酒汁也被爆炸引燃了。

虽然白酒燃烧的温度并不高,可是也足以引燃这些蒙人身的衣裳,结果是一个个火人惨叫着翻滚。

这些声音,伊拜都听不见。

俞国振放下了望远镜:“锦衣卫还是不错的,探出了这支鞑子的行事风格,有好东西果然就毫无军纪蜂拥而抢夺。不过可惜,我们不能遥控爆炸,只能估算着他们行事的速度来预留引绳……”

“小官人算得已经很准了,若是我来安排,没准就只能炸到那个死汉奸。”

藏在酒车夹层里的火药,足足有近百斤,只要靠得近些,就少不了伤亡。因此俞国振翻了田伯光一眼:“乱拍马屁!”

“嘿嘿……小官人次说的那个地雷,要是能弄出来,那就好了。”田伯光却是不怕他骂的,事实在诸家卫中,田伯光是挨骂比较多的一个。

俞国振点了点头,地雷的关键还是发火,事实此时大明便已经有了地雷,国朝之初焦玉所著的《火龙经》中,便最早出现了“地雷”之词。而戚继光在守蓟州时所制的“钢轮发火”地雷,通过机索来点火引爆,提高了地雷的可靠性。

不过此时地雷的威力太小。而且即使是钢轮发火地雷,它的可靠性仍然有限,俞国振并没有真正将之提日程。

或许等到新襄的钢铁产量再去,燧发式火枪、便移动野战火炮研究成熟之后。他会将有限的研究人手转移到地雷来。

“时机差不多到了?”田伯光问道。

“嗯,做好准备!”

俞国振点了点头,虽然这次炸药并没有发挥到最大作用,但也给敌人造成了极大伤亡,毕竟一车火药在那儿。一个牛录三百余名敌军,炸死炸伤的足足有一百多,剩余的不是伤筋动骨便是傻了,正是家卫出击的好时机。

不过,对付这些蒙人,俞国振不准备与他们进行马较量。他的部下虽然勤练骑术,不少人都练出了外八字罗圈,但与生长在马的蒙人相比。还有一些差距。

他最喜欢的。就是扬长避短避实就虚,拿自己的长处去攻击敌人的短处。

一只被炸飞的断腿从半空中落下,砸在了伊拜的肩膀。

伊拜这个时候才放下手,从刚才剧烈的爆炸中清醒过来。他自恃身份,未曾与普通蒙人战士去争抢美酒,因此逃过一劫。但地些将酒车围了里三层外三层的普通战士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围在车边的全部炸死,少说有四五十人。稍远些的也没有幸免,近百人不是死就是重伤。这就是一半人失去了战斗力。

再外围些,要么是没有挤进人群的,要么是手快已经抢着酒的,他们要好些,虽然个个带伤,不少人伤势还很重,直接影响到他们的战斗能力,但总算没有性命之忧。

让伊拜惊讶的是,因为醉酒而倒在地的焦玉标,此时却翻身起来看了看四周,然后又躺着呼呼大睡。他方才离爆炸点很近,结果却安然无恙!

伊拜是建虏宿将,他在原本的历史当中最后以议政大臣身份退养,封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男爵,死后有谥号,还追赠了太子太保。因此,他很清楚自己目前面临的局面。

“中计了!”

这定然是明人的狡计,那酒车里穿了点燃火炮用的炸药,现在他死伤狼籍,若他是明军统帅,绝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他目光飞快地巡视左右,大声吼着让部队整理阵列。但刚才大爆炸造成的后遗症还在,他自己听自己的声音都是飘渺无比,他身边的蒙人战士更是一脸茫然。

茫然之外,还有震惊。

此次建虏入侵,所到之处,如入无人之境,除了大同总兵王朴大着胆子邀战一回,以优势兵力斩获了千余人外,明军将领,几无敢于城外列阵者,更不要提主动来袭击建虏!至于西直门外巢丕昌授首之事,在绝大多数建虏看来,那根本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情,被击杀的只是一个新近投靠而且没有什么本事的奴才罢了。

所以,他们根本没有想到,会有人敢在平原野外来袭击他们!

看到伊拜手舞足蹈地大喊大叫,他们怔了好一会儿,这才回过神来,然后纷纷拔出武器戒备。

就在这时,他们看到了从树林之中走出一些人。

这些人共是一百七十余位,排成了三行,人人手中都是火铳,腰间别着弯刀,不少人背还背着缨枪。他们穿的不是明军标准的鸳鸯战袄,而是古怪的黄绿色相间的服饰,这种颜色的服饰,让他们躲在林间时,很难被发觉。

“明人!”

茫然震惊之外,这些鞑虏并没有什么畏惧,不过是中计罢了,相当于被明人用火炮轰击了一回,这种事情又不是没有经历过。他们此刻明白伊拜的意思,便开始拨转马头,冲着从西南方向走出来的明人冲过去。

鞑虏精擅骑射,他们的有效射程甚至可以达到五十丈,虽然不是个个都能达到这样,但三十丈左右他们的箭便都能射杀穿纸甲的明军了。因此,当这列成三排一步步向前的明人进入四十丈内时,鞑虏已经调好了阵势,不少人已经张弓,只等伊拜的命令便射箭。

伊拜的命令随着他马刀劈下传来了,嗡嗡的弓弦声响里,数十枝箭飞向半空,在空中画出一道漂亮的弧线,升到最高点,然后像流星般下坠、俯冲,奔向各自的目标。

但就在嗡嗡响的弓弦声落下,紧随而来的是砰砰的火枪声。

“这些明人虽有狡计,终归是乌合之众!”伊拜心中暗响。

他知道明人火铳的威力,此时的明军,恐怕是整个世火器装备率最高的部队了。但是明人使用的各种火铳有一个共同的问题,便是射程不远威力不足。十五丈以内,才是它们真正发挥作用的最佳距离,而在不结阵的情形下,火枪手让对手进入自己十五丈的范围,特别对手又是骑兵时,其结局必然会悲摧。

所以,双方相距三十余丈,对面的明人就开火,这只证明他们胆怯和训练无素。

“准备——呃?”

伊拜正要下令再射一轮,便驱马前冲,将这队胆大包天的明人击溃、杀灭,突然间觉得身体震了震,像是被一股大力推动,让他往后仰去,险些从马摔了下来。他低头看了看自己感觉到被推着的地方,他身的铁甲,在胸口处,出现了一个口子。

他是著名的勇士,身披了两层甲!

可就是这样,在他胸腹的口子里,还是渗出血迹来,隔着足足三十余丈,明人的火枪竟然能够穿透两层铁甲?

这个发现让伊拜到嘴边的命令咽了回去,而在他身边,他的部下纷纷倒下,足足有十余人落马!

虎卫乙的瞄准系统是用标准化生产、校正的,家卫日常训练中很重要的一项,便是如何自己校正瞄准用的罩门、准星。家卫夜校里的初等几何内容这个时候派了用场,三点一线的原理,每个合格的家卫都能背诵得滚瓜烂熟。

因此,在家卫的手中,比较良好的战场环境之下,虎卫乙的射击命中率达接近三成。

在完成射击之后,位于第一排的家卫停了下来,他们取出通条,用最短的时间,将枪管清理干净,然后再咬开纸包弹的底部,将定装纸包弹塞入枪膛,又用通条压实。

他们身后,第二排已经自动前,开始瞄准、射击。又是一轮枪响之后,这一次蒙人已经反应过来,纷纷借着马的身体闪避,因此命中率不如一轮,只有不足十人落马。

然后第三排继续更进,而此刻第一排人已经完成了自己的准备工作,开始也向前迈步,准备新一轮发射。

俞国振对此相当满意,经过大量的训练,家卫们的轮射节奏掌握得非常好。事实,他在实际操演中发觉,最适合的轮射方法,不是倭人所谓的“三段击”,也不是戚继光提出的四轮射,而应该是五轮射击。这样可以将射击的间隔降到最低,基本每六到八秒就有一排子弹射出,在军阵之前形成的火力屏障,甚至不惧少数骑兵的近距离冲击。

只是现在人手少,只能约推三轮射击,便是如此,他也能保证十至十二秒左右便有一排射击,滚滚射击之下,只是两轮,伊拜所带来的蒙人武士,便倒下了四十余人。

这个损失已经足以动摇一般军队的抵抗意志了。

第六卷三二七、送汝黄泉多事秋(六)

总共就是一个牛录三百人,炸死炸伤了百余人,剩余的人数与俞国振所带领的家卫相差无几,家卫方还略占优势,而两轮射击之后,双方距离却仍然是二十丈,完成射击的家卫,会自动退回,等着下一轮射击。

换了别的时候,三十丈已经是骑兵的突击范围之内,伊拜早就下令了。但这一刻,他还没有来得下令。

因为忌惮。

他总算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是一支与此前任何明军都不同的部队。他们将火器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拥有严格的战斗纪律、中等以的战术指挥能力,还有一点小狡猾。

这样的军队,若是再拥有平均水准以的战斗意志,再配大明的强大物力,绝非区区建州女真能够抗衡。

伊拜这个时候想到的,竟然不是如何摆脱自己面临的困局,而是回去禀报阿济格,乃至逃回关东去禀报皇太极,大明出现了这样一支危险的军队!

就在这时,他指挥的那些蒙人等不到他的指挥,做出了本能的反应。

冲锋!

必须承认,此时的建虏和它的附庸军队,正是它们最具斗志之时。连番的胜利和劫掠所获,让他们不惧怕战争,相反,每次开战都是兴高采烈——对于强盗来说,开战就意味着收获。

故此,在承受了足以让一支明军彻底崩溃的损失之后,这个蒙人牛录残存的人马,不但没有直接溃散。反而是纵马开始冲锋。

这一幕让俞国振的瞳孔猛然收缩。

此前他们遭遇的敌人。无论是高迎祥、张献忠所带领的流寇,还是安南阮氏的军士,新襄虎卫的战术简单地说都是一条:用优势火力击垮他们,然后动用骑兵进行收割。此次遇到优势火力没有击垮的敌人,即使是俞国振,不禁也紧张起来。

他们身的嵌片甲对于蒙人的弓箭有较好的防御能力,但近距离的刀劈,在一些关键部位则很难防御。比如说脖子。若是蒙人真地突到近前,那么家卫的损失……

俞国振立刻将这个念头排除掉,在战场,不能去思考损失的问题,越是怕损失,越会带来损失,越是担心损失太大,那么就越容易造成大败。

把现在手中的事情做好来,做得细致,即吃输了。也只会吃小亏。

家卫们随着田伯光的号令节奏行事,田伯光在几位团正级官职者中,只怕是最为镇定的,他性子似乎把什么都看得极淡。有时甚至有些玩世不恭。面对着敌人,同样如此,只是谁也不知道,他在按着旧有节奏发出轮射命令时,手心其实也是紧紧攥着的。

砰砰的枪声,几乎是一波接着一波。节奏保持得非常好,仿佛是元霄时敲着的鼓点儿一般。此时的火枪,最大的问题是所使用的火药,新襄虎卫使用的火药虽然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先进的配方,可黑火药烟大的弊端却没有办法根治。因此,最初射击时他们还能看得到敌骑,到后来就完全是冲着烟幕中进行轮射了。

原本火枪手是最讨厌这种射击的。因为很难控制射击精度。而虎卫们在训练时,针对这一点进行了严格到极为枯燥的操练。他们必须闭着眼,保持标准地端枪姿势,然后按照预判向正前方射击。在每次训练几十发子弹、每轮训练几百发子弹地消耗之后,这种能力已经成了新襄虎卫普遍掌握的技能了。

因此,烟幕并没有阻止他们进行杀戮,而且随着他们的射击,在烟幕之后,惨叫声、马嘶声、坠落声不绝于耳。那些声音在某种程度也给他们提供了参考,大致能判断对方已经到了哪一个位置。

连绵不绝的射击,在这短短的三十丈距离内造成了一条通往黄泉之路!

在三轮之后,虎卫终于停止了射击,他们拔出了腰刀,带了缨枪地则取出缨枪,迅速做好了迎接敌骑接近的准备。借着硝烟微散,俞国振努力瞪大眼睛,想要看清战场中的局面。原本百余骑的敌人,现在就只剩余二十多骑,即使在枪声停歇之后,他们也没有继续前冲。

蒙人虽然勇猛,但他们也是人,也会觉得恐惧。看着自己的同袍兄弟,在对面烟雾中闪耀的火光下一个个倒地,听到他们死亡前的嚎叫,他们如何还有向前的勇气和斗志?

就连他们跨下的马儿,现在都逡巡不前,任他们驱赶,不愿意向前半步!

“好,我还以为,这些狗鞑子就真不怕死呢!”田伯光喝了一声好,将他方才的紧张曝露出来。

俞国振也微微松了口气,这些人还不是建虏,锦衣卫的消息里,他们只是嫩科尔沁蒙人,他们都能撑到这个地方,建虏可想而知。

“啊!”

大叫的伊拜,他乃是建虏宿将,曾经参与过不知多少次大战,但像今日这样,被一队明军压制成这模样的,还绝无仅有。

有效杀伤达三十丈的火枪,训练有素的射手,这支明军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他的目光不由自主地看着虎卫身后,看到了一面绣着“京畿勤王义勇”的旗帜。

并不是所有的建虏都认识汉字,伊拜便不识汉字,但这面旗帜他曾经见过,那是超等公扬古利帐下的牛隶章京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