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上位(寂寞)-第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先锋连忙诉苦道:“段书记,我们也想尽量搞好医疗服务啊,可是我们的经费很紧张啊,买医疗设备要钱,建新的病房要钱……到处都要钱啊,许多医务工作者都反映待遇太低,工作积极性不高……这些都是我们解决不了的难题啊!”。

段泽涛一听就火了!震怒道:“我看最大的问题就在你这个局长身上,只会讲客观理由,不从自身上找理由,我刚才在这里排队,那个挂号的护士工作态度就很有问题,为什么会不停有熟人插队?!这些总和钱没关系吧!问题的根源还在你们的思想上!”。

“古语说得好“医者父母心”, 这是医生和医院理应遵守的基本职业操守。我认为“父母心”还有另一层含义,那就是要有平等心,对所有的“孩子”(患者)都要一视同仁,如果区别心太重,对一类“孩子”极好,而对另一类“孩子”极差,那么,这样的“父母”就是典型的偏心眼和势利眼,我看县人民医院就缺少一颗‘父母心’!”。

“刚才有位出了车祸的病人,生命垂危,那医生居然说医院有规定不交钱就不给动手术!我不知道这个狗屁规定是谁定的!简直是麻木不仁!医德沦丧!如果是你们自己的亲属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见死不救吗?!你会要他先交钱再动手术吗?!……”,段泽涛忍不住爆了粗口。

柳先锋和刘章景被训得噤若寒蝉,冷汗淋漓,只得不停点头承认错误,表示立刻整顿,端正服务态度,段泽涛面色这才缓和了一些道:“当然,你们所说的经费紧张问题也是客观存在的,你们放心,三年内这一状况绝对会大大改善,我准备在三年内在县城增加三所甲等医院,并大力提高乡、村医疗条件和力量!同时对我们的医疗模式进行改革,逐步推行大病医疗保障计划;由财政对患重大疾病的困难病人进行补贴,争取从根本上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但是我们首先要从软件上下功夫,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开展医德建设,端正工作态度,如果下次我再听到有关于医院服务态度不好和见死不救的反映,那你们俩就等着下课吧!”。

段泽涛又带着柳先锋和刘章景去探望了那位车祸重伤的病人,那位病人正好动完手术从手术室被推了出来,因为抢救及时已经脱离了生命危险。

那病人的家属得知段泽涛居然是县委书记时,又惊又喜,‘扑通’一声又跪倒在地就要磕头,段泽涛连忙将她扶起道:“大嫂,你不要感谢我,这是我应该做的,你让你丈夫好好养伤,交警那边我会让他们全力追查,一定要抓住肇事司机!医疗费的问题你也不要太过担心,医院会对你丈夫的医药费用进行减免……”。

说着段泽涛又转头对刘章景道:“我建议可以在医院开展一次募捐活动,号召大家都来帮助这位大嫂,老百姓看不起病,这是我们政府的失职啊!”,刘章景连忙点头答应。

那动手术的中年医生得知段泽涛居然是县委书记,想到刚才在门诊大厅自己居然对他冷嘲热讽,吓得冷汗直流,段泽涛也看到了他,笑道:“你在这么短的时间就挽救了这位伤者的性命,看来你的医术很高超啊,但是一个医生最重要的是医德,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希望你能永远记住这一点……”,那中年医生无地自容,连连点头称是。

段泽涛这才回头去看自己的母亲的病情诊断怎么样了,县委书记的母亲来看病,医生们自然不敢怠慢,使出浑身解数,又给张桂花做了个全面检查,诊断结果很快出来了,张桂花患有慢性肺炎和轻度椎间盘突出,医生建议要住院观察,张桂花开始又是坚持不肯还是江小雪再度出马,她才答应了。

刘章景给张桂花安排了一间特护病房,段泽涛想着母亲确实需要要一个安静舒适的医疗环境,也就没有拒绝,陪母亲说了一会儿话,想着县里还有不少事情要处理,就让江小雪和姐姐留下来陪母亲,自己先回办公室,说好晚上下班再来探望。

下了班,方东民听说段泽涛的母亲病了,也坚持要一起过来,段泽涛就带着他一起来到医院,刚一进病房就愣住了,只见病房里堆满了鲜花和果篮,偌大的一个房间都快摆不下了。

段泽涛就问江小雪是怎么回事?江小雪苦笑道:“你一走没多久,那位柳局长和刘院长就带了一大帮人来了,再接着来探视的人就没断过,我也不认识,都是丢下东西就跑,拦也拦不住,这些鲜花水果都是他们送的,还不止呢,你看看这些……”;说着指了指病床旁的床头柜上厚厚的一堆红包和购物卡。

段泽涛的脸就沉下来了,冷哼道:“这些人本职工作不上心,溜须拍马倒是很积极啊!”,这时母亲张桂花对他招招手,语重心长道:“小涛,你当了县委书记,妈很高兴,可这些东西咱们不能要啊!当官可不能当贪官啊!要不然老百姓会戳着咱们的脊梁骨骂的呢……”。

“妈,是小涛我考虑不周,让你老人家担心了,你放心,儿子绝不做贪官,这些事情我会处理好的!”,段泽涛握着母亲的手点头道。

又转头对身后的方东民严肃道:“东民,你马上在病房前面立块‘谢绝探视、送礼自重’的牌子,这些鲜花和水果你也拿出去送给其他的病人,那些红包和卡你整理一下,登记个名册,现金捐给医院里的困难病人,卡的话请他们自己领回去,不来领的就全部交到纪委去!”。

方东民连忙点头答应,立刻按段泽涛的指示去办理了,这样一弄,果然再也没有人敢来探视了,只有县委常委班子的几个成员和段泽涛的几个心腹张新贤、刘双喜、吴子涵等人来看望了一下,本来也准备了红包的,看到门口立的牌子就都不敢掏出来了。

这件事在兴华县里传开了,有说段泽涛清正廉明的,也有说段泽涛是不通人情,故意做秀的,但是在普通老百姓中,因为之前段泽涛办了清偿民工工资、扫黑除恶和整治污染等三件大好事,人们对他的好感度大增,倒是大大增加了他在普通群众中的威信!

但段泽涛却没心思理会这些议论,因为他已经接到了罗伯特的通知,著名建筑大师贝聿铭已经接受了“乌托邦”项目的设计委托,带着他的设计团队正式启程前往兴华来了!

第一百四十七章建筑大师贝聿铭

贝聿铭,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他获得过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等一系列建筑学界重量级的奖项,在世界建筑学界拥有极高的声望,在华人圈中更是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粤西省粤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华夏MINGGUO中央银行总裁,虽然他后来到美国留学,并最终加入了美国国籍,但对于华夏故国他一直有着十分深厚的感情。

此时的贝聿铭已经八十五岁高龄,已经很少在外抛头露面,更不用说亲自参与建筑设计工作了,他后期的许多作品实际上都是他手下的设计团队的集体设计产物,但当他得知此次是华夏故国内的一个大型项目,离他的出生地也很近,就十分激动,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定要亲自来主持这个项目的设计工作,以一个完美的设计作品来做为他的‘收山之作’!

另外贝聿铭也很好奇,是什么样的人居然能动用罗斯柴尔德家族来请自己出山。段泽涛对这件事十分重视,这是“乌托邦”项目能否成功与否关键第一步,加上他对贝聿铭也十分敬仰,所以特意赶到粤州机场接机,仝德波也专程从省城赶了过来。

仝德波通过关系,将接机的豪华卡迪拉克房车开进了粤州机场内,机舱门打开,就见一位满头银发,带着黑框眼镜精神十分矍铄的老人当先走了出来,正是声震海内外的建筑大师贝聿铭!

段泽涛和仝德波连忙迎了上去,“贝老,欢迎重回故土!”,段泽涛紧紧握住贝聿铭的手激动地道。

贝聿铭的眼眶一下子湿润了,感叹道:“是啊,快七十年了,这还是我第一次回粤西,我离开的时候比你现在还年轻,现在却已是白发苍苍了,八二年的时候我到燕京去参加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本想回来看看,却因为时间太紧最终还是没有成行,不过我的根在这里,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是粤州人!这次回来,也算了了我的一桩心愿啊!”。

段泽涛见老人有些伤感,连忙叉开话题道:“那我们就陪您到您出生的地方去看一看,我也很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片土壤能孕育出您这样的建筑大师!……”。

贝聿铭呵呵笑道:“你就是罗伯特所说的那个‘神奇的中国小子’啊,我对你也很好奇啊,罗伯特可是从不服人的哦!不过我可是来工作的,不是来游山玩水的!我们还是先去看项目吧,这里等我完成了设计工作再来看也不迟!……”。

众人都被贝聿铭的敬业精神感动了,簇拥着他上了房车,直接驶离粤西上了高速,向兴华驶去,一路上,段泽涛和仝德波把“乌托邦”项目的情况向贝聿铭做了详细介绍,贝聿铭越发感兴趣了,指着段泽涛笑道:“你这个神奇小子果然很神奇啊,不过我还要到现场看看才知道你有没有骗我!”。

到了兴华,吃过饭,段泽涛考虑到贝老一路舟车劳顿,他又已是八十五岁高龄,担心他身体吃不消,就安排他先休息,贝聿铭却兴致勃勃道:“还是先去看现场吧,要不然我睡也睡不安稳!”。

段泽涛只好带着他去了现场,贝聿铭一下子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了,惊叹道:“太美了,我一定要在这里设计出我毕生最完美的作品!”。

接下来几天,段泽涛算是真正领教了贝大师的敬业,他的工作作风认真细致到了令人咂舌的地步,亲自爬到周围的山上去勘察地形、攀到峰顶俯览周围环境,又划船到湖中央去观察水面对光线的折射影响,有时为了等着看落日和日出的光线变化,蹲在湖边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同行的几个设计团队的小伙子和年轻姑娘都有些吃不消了,贝聿铭却丝毫没有叫苦,总是精神抖擞,面带笑容,让随行众人都叹服不已。

段泽涛好奇地请教道:“贝老,你在这里等着看夕阳落下,这和你的建筑设计有什么关联吗?”。

贝聿铭兴致也很高,呵呵笑道:“小伙子,光线对于建筑设计来说可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我常说“让光线来作设计”就是这个道理,我在做法国巴黎拿破仑广场卢浮宫的扩建项目设计时,为了观察它的二十四小时的光线变化,在那里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最后才选定了那个“玻璃金字塔”的设计思路……”。

段泽涛听着贝聿铭讲述自己的设计之路,也兴奋地竖起大拇指接口道:“这事咱们华夏人谁不知道啊,法国人自诩是世界上最懂艺术的民族,那次却被您老的设计给震住了,这是我们全华夏民族的骄傲!……”。

贝聿铭用手指点了点段泽涛,笑道:“你这小子就少来拍我的马屁了,我说你这县委书记很闲吗,一天到晚陪着我这糟老头子干嘛,快走!做好你的分内工作去,你治下的老百姓更需要你,放心,一个月内我保证拿出一份震惊世界的设计方案,这将是我毕生最完美的作品,我要设计出一个真正的人间天堂出来!”。

段泽涛只好去忙自己的事去了,让仝德波他们陪着贝聿铭,一个月后,仝德波兴冲冲地跑来了,一边跑,一边兴奋地喊道:“泽涛,贝老的设计方案出来了,大师就是大师啊!太美了!我现在对“乌托邦”项目的取得巨大成功毫不怀疑!你快跟我去看看吧!”,说完,拉起段泽涛就跑!

跟着仝德波来到那间专门为贝聿铭准备的宽敞的设计工作室,墙上挂满了设计草图,墙边那一排排的电脑屏幕上也全是还在设计中的设计图纸,靠东面的一整面墙上挂着一副巨大的设计效果草图,贝聿铭站在草图前,一动也不动,显然也被自己的作品陶醉了!

段泽涛一看到那幅巨大的效果草图也惊呆了,实在太美了!这分明是一座仙境中的都市!贝聿铭在这个作品中将现代与古典,东方与西方文化,自然与都市,建筑与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每一栋建筑都是一个单独的艺术品,却又与这山水都市浑然一体,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

良久,贝聿铭才转过头来对段泽涛严肃地说道:“小子,你一定要答应我,要用最好的建筑材料来建这座新城,绝不许偷工减料,等着这个“乌托邦”建成了,记得留一套房子给我,我有空会经常来住一住!……”。

段泽涛重重地点了点头,郑重地答应道:“贝老,您放心,我一定不会让您的心血结晶被玷污,我一定会严把质量关,盖出世界上最好的房子,等房子盖好了,我会在我的房子旁边留一栋给您,咱俩做邻居,我会陪您老去钓鱼,听您老讲您的传奇故事……”,一旁的仝德波插嘴道:“别忘了,还有我!……”。

剩下的具体设计工作贝聿铭就交给了自己下面的设计团队去做了,段泽涛亲自陪着贝聿铭去了粤西,陪他一起去圆他的故乡梦……

贝聿铭是世界名人,他的回归也惊动了粤西省政府,粤西省专门派了一位副省长和粤州市的市长全程陪同,当他们听说段泽涛只不过是江南省的一位县委书记,就有些矜持起来,不怎么搭理他。

可是他们又惊奇地发现贝聿铭似乎对这位年轻的邻省县委书记十分看重,细问起来才知道原来就在紧邻粤西的兴华这样一个小县城居然正在运作“乌托邦”这样一个惊人的大项目,段泽涛也不藏私,将自己关于“乌托邦”项目的构想和运作思路合盘托出,让他们很是惊叹不已,对段泽涛也从此刮目相看,再也不敢小视。当即表示要派一个考察团过去学习取经,段泽涛爽快地表示了欢迎。

而段泽涛不俗的谈吐、沉稳的表现也让他们十分欣赏,粤州市市长叶天龙还动了挖墙角的心思,几度试探力邀段泽涛来粤州市做副市长,粤州市是粤西省的省会,经济十分发达,在全国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粤州市副市长这样一个位置甚至比起江南省某个地级市的市长含金量更高,可段泽涛却只是笑而不答,丝毫不为所动,这也让叶天龙对他越发看重,真正开始用平等的眼光来对待这位官职比他小得多的年轻后辈。

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粤州市每天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到处是车水马龙,十分繁华,一幢幢现代化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贝聿铭对故乡这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是惊叹又是兴奋,赞叹说粤州已可与许多国际大都市媲美了!

段泽涛在惊叹粤州突飞猛进的发展的同时也留意到粤州很重视城市的绿化工作,道路两边和中央分隔带上全种满了移植的花草树木,在居民小区里和大型广场上也到处是绿意盎然,当他从叶天龙口中得知这些花草树木都是从很远的地方买来,再载种上去时不由心中一动!有了一个绝妙的想法。

第一百四十八章深入农村

兴华的不均衡发展一直是段泽涛比较头疼的问题,而如何处理城市与农村经济协调发展的问题,段泽涛在交给省委书记赵向阳的那份《江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报告》里也谈到了自己的一些思路,但如何结合兴华实际情况选择一个合适的产业切入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路子。

前段时间因为忙于“乌托邦”项目和开发区的事情,段泽涛也一直没有精力来考虑兴华农业经济发展的事情,但在他毕竟是兴华人,之前因为写那份《江南省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报告》时也到兴华进行了调研,所以对兴华农业发展的状况还是清楚的。

兴华的优势是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又地处南方,全年气温比较高,日照和水资源都比较丰富,缺点是土壤不够肥沃,同时虫害也比较严重,之前兴华县也组织农民种过一些经济作物,因为虫害的原因收成并不太好,所以老百姓对于种经济作物的积极性也不高。

但在粤州看到的情况却给了段泽涛很好的启迪,目前全国的城市都在高速发展,对于城市景观和绿化也很重视,这就催发了对于花草苗木市场的巨量需求,但是全国的苗木产地都比较零散,没有形成规模,在这一块的市场空白还是比较大的,这里面蕴藏着巨大的商机。

兴华全年气温高,日照和水资源丰富的特点都很适合苗木生长,同时苗木的抗虫害能力也比一般的经济作物强,而且兴华地理位置好,交通便利的特点也会使得物流成本相对较低,非常适合发展绿化苗木产业,特别是“乌托邦”这个项目一旦启动,本身也需要巨量的花草苗木,同时“乌托邦”项目的炒作也必将使得兴华在全国的知名度大大提升,现在切入苗木产业正是最佳时机!

段泽涛送走贝聿铭,就匆匆赶回了兴华县,当天就带着刘春华和分管农业的常委副县长田新国、农业局局长彭广大等几人一起下去调研了。

兴华的“村村通”道路工程还是搞得很好的,基本上都铺上了水泥路面,但是道路两旁的庄稼就长得不行了,叶子耷拉着,上面全是密密麻麻的虫洞,田地里也看不到几个劳作的农户,还有许多田地干脆已经荒芜了,长满了深深的野草。

好不容易看到前面有一个老农愁眉苦脸地正在田地里给庄稼施肥,段泽涛让车队停了下来,走了过去,亲切向那老农问道:“大爷,收成还好吗?”。

老农见他们都是从小汽车上下来的,一看就是上面下来的大官,就有些拘谨,有些手足无措地不知如何回答,农业局局长彭广大有些不耐地喝斥道:“这是县里的段书记,问你话就好好的答!”,那老农就吓得越发不知该怎么答话了。

段泽涛不满地瞪了彭广大一眼,严厉道:“彭局长你这是什么态度?!老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不是你的部下让你随意呵斥的!我很怀疑你这样的态度如何抓好农业这一摊子,你先回去吧!把你农业局今年的工作计划写出来再来找我!”。

彭广大本来是想图表现,不想马屁拍到马腿上了,满脸涨得通红,只得惊惶不安地先回去了。段泽涛从口袋里掏出芙蓉王烟,递了一根给那老农,呵呵笑道:“大爷,你别紧张,我们没别的意思,就是找你老人家唠唠家常,聊聊天!”。

那老农见段泽涛十分平易近人,又把那个很凶的官给赶走了,对段泽涛就不那么畏惧了,接过香烟和段泽涛聊起了家常,抽完段泽涛的烟,老农觉得有些不好意思,就从口袋里掏出自制的烤烟请段泽涛抽。

段泽涛一见就乐了,高兴道:“这个好,这个劲大!”,从老农手中接过烤烟袋,用纸卷上吧嗒吧嗒抽了起来,一根烟抽完,两人距离又拉近了不小,段泽涛再次问起了收成问题。

那老农叹了口气道:“别提了,这庄稼是越来越种不下去,收成不好不说,农药化肥又一个劲的涨,收成的钱还不够买农药化肥的呢!现在的人都没心思弄庄稼了,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你没见好些地都荒在那里啊……”。

段泽涛点点头,转头向一旁的刘春华等人说道:“我国终究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也占了全国人口的很大比例,所以发展工业固然重要,但农业绝不能掉队,如何提高农民群众的收入和积极性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刘春华点了点头道:“是啊,目前土地荒废的问题在我省都十分普遍,兴华离粤西省又比较近,年轻人大都到粤西省去打工了,留在家里的都是一些老人和儿童,青壮劳力很少,不仅农作物的产量年年下滑,而且还带来了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等社会问题……”。

告别了那位老农,段泽涛他们又走访了一些农户,反映的情况也和那个老农差不多,段泽涛的眉头不由地皱了起来,“走,我们到村部去看看!”,段泽涛挥挥手道。

来到村支部,这是一栋破旧的红砖房,挂在门口的村支部的牌子漆已经掉完了,漆皮斑驳的样子看起来年代有些久远了,村部的墙上还刷着“农业学大寨”的标语,颜色也掉完了显得字迹有些模糊不清,玻璃窗上有几块玻璃已经掉了,上面结满了蜘蛛网,显然有日子没有人来过了。

段泽涛的眉头皱得更紧了,陪同的乡长连忙给村支书打电话,不一会儿只见一个五十多岁满脸皱纹显得十分苍老的老农满头大汗踩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飞驰而来。

老农下了车,陪同的乡长连忙介绍道:“段书记,这位就是这个村子里村支书叫廖中福,廖支书,县里的段书记来看你们来了!……”。

廖中福听说县委书记亲自来看他,惊讶得合不拢嘴,紧张得不得了,段泽涛要和他握手,他连忙将手用力在衣服上擦了擦,激动道:“段书记好!您可是到我们村里来的最大的官了!”,那乡长不悦地瞪了他一眼,本准备训斥他,但想到刚才农业局局长彭广大的下场话到嘴边又赶紧缩回去了。

段泽涛热情地握住廖中福的手笑道:“廖支书,我可是不请自来啊,给你添麻烦了,我想向你们了解一下你们村里的情况,你能不能把你们村里的干部党员都召集起来,我们开个座谈会啊?!”。

廖中福有些不好意思地挠挠头道:“我这就去通知,只是村部好久没用了,里面很脏,不如到我家里去开会吧?!”。

段泽涛却坚持要在村部开座谈会,廖中福只得拿出钥匙去开门,门锁已经生锈了,廖中福开了好久才把门打开,一打开门一股霉味就迎面扑来,一只瘦骨嶙峋的老鼠吱吱叫着从里面跑了出去,屋里也结满了蜘蛛网,几张木桌拼成的会议桌上积满了厚厚地一层灰,墙上挂着几张开国领袖的画像。

段泽涛把袖子一挽,对站在门口手足无措的廖中福道:“廖支书,你赶紧去通知村里的干部党员来开会,我来帮你们搞卫生!”。

廖中福急道:“这如何使得!这如何使得!段书记你在外面坐一下,我立刻叫人来打扫卫生!”,段泽涛摆摆手道:“这有什么使不得!我们天天坐办公室,劳动劳动也好!你还是快去通知人开会吧!”。

廖中福只得去通知人了,段泽涛找了一根竹竿,将一把竹扫帚绑在上面,竟然真的搞起卫生来,方东民忙道:“老板,让我们来吧,你在一边休息一会……”;段泽涛坚持不肯,方东民只得自己去找了把抹布打了桶水,开始抹桌子。

县委书记动了手,其他人也不好闲着,纷纷找了工具开始打扫起来,这些人都是养尊处优惯了的,很少干这种粗活,一个个弄得灰头土脸,不过终于还是把卫生打扫干净了。

过了好一会儿,廖中福带着几个村干部回来,见到领导们灰头土脸的样子想笑又不敢笑,连忙到一旁的农户家里打了水,给领导们洗手脸,又过了好一会儿,其余的一些村干部和党员才慢慢到齐了。

段泽涛见村干部都是一些老年人和妇女,党员的人数加起来还不到十人,就向廖中福问道:“廖支书,人都到齐了吗?!”。

廖中福红着脸道:“在家的全到齐了,还有些出去打工去了,来不了!”。

开始的时候,村干部和党员们都有些拘谨,都不敢说话,气氛有些沉闷,段泽涛站起来,拿出烟撒了一圈,呵呵笑道:“大家别紧张,有什么说什么,我又不是老虎,不会吃人的……”。

村干部和党员们就都笑起来了,又见段泽涛确实和别的当官的不一样,就打开话匣子开始诉苦了,有的抱怨村干部的补贴太低,一个月只有几十块,有的说农药化肥太贵了,政府应该给予补贴,有的说政府的摊派任务太重,吃不消,段泽涛一边认真的听着,一边在笔记本上记录着,眉头却皱得更紧了。

第一百四十九章百里绿化长廊

听完村干部的抱怨,段泽涛点点头,严肃道:“同志们,我承认你们反映的情况都存在,你们的要求也很合理,但我想问一句,是不是有困难有怨言,我们的工作就不要搞了?!是不是我们的贫穷落后就变得理所当然了?!大家年纪都比我大,应该都是解放初期那个年代过来的,那时候的条件比现在还要苦得多吧,为什么那时候大家比现在更有干劲呢?!”。

“说实话,今天看到村支部是这个样子,我感觉很痛心,村支部是我们最基层的党组织,你们再苦再难,给村支部打扫打扫卫生总不难吧,我们的基层党组织建设搞成这样我能不痛心吗?!”

村干部和党员们都有些汗颜地低下了头,段泽涛越讲越激动,用力地挥着手道:“大家是否还记得自己的身份,你们是党员!你们就代表着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党员就应该起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广大群众脱贫致富!”。

廖中福张了张嘴想要说话,段泽涛摆了摆手道:“廖支书,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一定想说,没资金,没有好项目,怎么致富?!我现在就有一个好项目,资金的话我也可以找县里的银行帮你们联系低息贷款,销路县里也可以帮你们联系,但需要你们党员带头,你们敢不敢干?!”,说着就把自己关于园林苗木种植项目的想法和前景分析给众人听了。

大家都被段泽涛的分析打动了,廖中福激动地站了起来,“段书记,我们听你的!我回去就打电话把我在粤州打工的儿子女儿全叫回来,就算砸锅卖铁我也要带好这个头!……”;其他村干部和党员们也纷纷站起来响应,表示愿意带头种植苗木。

回到县里,段泽涛连夜组织了常委扩大会议,把自己今天调研看到的情况和准备在兴华广大的农村区域打造园林苗木种植产业链的构想提交常委扩大会议讨论。

“刚才我给大家分析了苗木种植产业未来良好的发展前景以及我们兴华在苗木种植产业发展上所具有的优势,目前全国的苗木种植产业都还没有形成规模,我准备在我们兴华打造一个“百里绿化长廊”的苗木种植产业链,让兴华成为“苗木之乡”!这个产业链一旦形成其所能带来的巨大效益相信我不说大家也能想得到,但这毕竟是事关我们兴华县发展的一件大事,所以请大家都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段泽涛开门见山道。

楚链这段时间在忙着跑改县建市的事情,已经基本通过申请,只等拿批文了,这让他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他叔叔楚天雄也头一次夸奖了他,说他比以前沉稳多了,这让他对段泽涛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转而成为他坚定的拥护者,率先表态道:

“段书记的这个“百里绿化长廊”项目计划非常好,为我们兴华的农村经济发展指出了一条金光大道,我坚决支持,而且我觉得这个项目不是段书记一个人的事,我们大家应该群策群力,共同把这个项目搞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