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仙_3-第2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些领导干部的卖弄欲望,真的是太强烈了,强烈到不讲道理的地步——尼玛,老子一个正处,给你一个股级干部送个花圈,如此地礼贤下士,你就敢不摆在最显眼的地方?

安排妥当之后,这也就六点了,陈太忠随了五百的白事份子钱,这两天他就是随份子了,不过老支书的丧事,还真不能让他高兴起来。

不管高兴不高兴,这就是饭点儿了,李凡是拉他去喝酒,脸上也不见得如何悲伤,生老病死无非就是这么回事,死者已矣,生者心意尽到就可以了,“十二哥走了,咱活的人还要吃饭……陈主任你晚上能晚点走,帮着守一会儿灵,那就是十二哥最开心的了。”

“晚上我还就不走了,”陈太忠郑重表态,他是真心想躲过明天的婚宴,一边说就一边摸手机,“我给吕强打个电话,后半夜我去他那儿睡。”

“那成,晚上咱们去吕总那儿接着喝,”李凡是点点头,现在村里说的守灵,并不一定要在灵堂守着,尤其对那些外姓亲戚和朋友,真要守——家里也未必有那么大的地方,像陈太忠这种专程赶到村子吊唁的,能在附近住下,那绝对就是心意到了。

吃饭就在村委会的院子里,东临水的饭,也真的很难吃,大肥肉炒一下就端上来了,所幸的是,李凡是多少是在社会上走动的,给陈太忠弄了只土鸡炖了,又拿了一只腌好的羊腿,架在火上烤,再加上黄棒子的浓汤,不加任何作料都是美味。

这是村里招待顶级贵客的菜肴,旁边也坐了七八个人混饭,大家吃喝了一个多小时,有人前来汇报,“王小虎书记打电话了,说马上要过来。”

“看看,我就知道,陈主任你要不来,王书记绝对不会来,”李凡是感触颇深地叹口气,他的酒量不错,不过现在也是满嘴酒气了。

“你叫我什么?”陈太忠眼睛一瞪,我艹,我是冲着“陈主任”三个字来的吗?

“我错了,是陈村长,老村长,”李凡是不住地点头,抓过手边的口杯,一口气闷了半杯,然后直着嗓子喊了起来,“但是老村长,你要不来就没人来,你来了……十二哥这个白事,那就算红火了。”

第3204章 吊唁(下)

“尼玛你要是不能喝,去睡一会儿行不?”陈太忠被这话说得哭笑不得,直接脏话出口,基层工作嘛,就该这么做,“王小虎马上就来了,你出什么的洋相?”

“我没出洋相,我再喝一斤都没问题,”这么说话的人,一般都是喝多了,可是偏偏地,李凡是说得很认真,“太忠……老村长,我借了你两百万,你认为现在东临水,发展得不是特别糟糕吧?”

“确实还行,”陈太忠点点头,东临水这边的建设,确实发展的不错,除了别人的介绍,他还有自己的间谍李凯琳呢。

村子里现在已经选好了下一步的路子——种香菇,这个东西是室内种植的,对土壤要求不高,合适东临水的现状,而且难得的是,李凡是和李金宝不但把相关技术弄到手,并且做出一些试验,更难得的是,他们连市场都联系得差不多了,香菇可以直接发到素波去。

这是一个很单一的项目,相对目前的社会来说,是有一点技术含量,但也没高到什么地方去,听起来有点赌博的味道,但是东临水村委会经过多次讨论,决定就要搞这个。

这不是孤注一掷,而是村里一致认可的,有些人说了,这项目太大众化,还是搞点养水貂或者蓝狐之类的东西,利润会更高——那纯粹是放屁。

且不说水貂蓝狐的饲养技术有多难掌握,只说你养成功了之后,这玩意儿也得能卖得出去不是?东临水有这样的销售渠道吗?

而且这些都是奢侈品,市场价格的波动范围极大,就算有人愿意包销,市场价格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到时候亏了赚了,真的很难讲明白。

当然,敢赌的人可以赌这个,那可能意味着暴利,可东临水这帮人,更愿意走得稳健一点——香菇的利润,赶不上水貂什么的,但是胜在它是大众消耗品,有消费基数在那里。

有消费基数,还有点技术因素,那这个买卖就完全做得,要不说这李凡是真的是脱贫能手,这一点都不夸张的,他不追求更高的利润,追求的是产品的应用面——种得出来不算好汉,卖得出去才是能人。

至于说全村种香菇,可能会导致供需失衡,李村长更不在意了,“我还就希望供需失衡,我们种得多,那就是我们说了算,价钱要由我们来定。”

会买的不如会卖的,要是一个香菇种植大户,面对诸多竞争对手,或者会考虑市场的因素,但是整个东临水都种香菇,又有统一调配的话,那会是怎样一番局面?

市场是打出来的,而不是让出来的,而且东临水不但在技术方面落实了,更是落实了销售方面,自有一番成竹在胸,大不了打一打价格战,那又如何?

这就是村委会能发挥的威力,被组织起来的农民,才是最可怕的,他们有自己的辛勤和坚忍,又有负责的组织去落实技术和市场,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征服的?

对于他们这个想法,陈太忠是高度肯定的,一窝蜂地种植东西并不好,但是基层组织能积极地发挥作用,有效地防止恶性竞争之余,又联系好了市场,想不挣钱都难。

至于说其他村子看到这个情况,可能有样学样之后,导致香菇市场供销失衡,陈主任相信,只要东临水的村委会还能发挥现在的作用,那就不是问题——大不了改种别的,或者利用自己的销售渠道优势,整合其他村子的香菇资源。

“可惜啊,村子里就要走上正途了,老支书却看不到了,”他叹一口气。

“可是这两百万,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李凡是叹一口气,“十二哥在的话,我一点都不怕,但是,这不是人没了吗?”

说到激愤处,他重重地一拍桌子,“操的,下午的时候我就听说,乡里有人盯上十二哥的位子了……老村长,你得给我们做主!”

“这个回头再说,”陈太忠能理解李凡是的担忧,不过他倒不认为,乡里派下的支书就一定会比李金宝差,正经是新支书出自本村的话,没准你李凡是会更头疼。

反正他就不信了,有自己的关注,什么样的村支书敢胡来。

王小虎到得很快,在晚上八点左右来了,而在他到之前,乡里也得到了消息,乡长、书记之类的统统跑过来了,一时间支书家小小的院子热闹无比,李金宝的老妻带着孩子,就是不住地磕头了。

王书记的到来,更是让院子里掀起一个小小的高潮——当然,比陈主任来的时候,还是略有不如,这里是陈村长的主战场。

不过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王小虎在给李金宝上过一炷香之后,居然高度地赞扬了老支书的工作,而且很明显的是,他是有准备而来的,甚至将李书记年轻时为了保护大队的财产,勇斗野猪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最后他总结说,李金宝同志一直在默默地奉献,可能大家都会觉得,李书记没做出什么成绩,但是——东临水这么多年的稳定,就是李金宝做出的最大成绩。

“……真正的好的干部,群众可能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因为他是彻底地融入到了群众中去,不会吆五喝六,也不会以权谋私,只是默默地为大家解决问题处理争端,值得欣慰的是,我们的基层干部中,像李金宝这样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同志,还有很多。”

这样的赞扬不但贴切,也是对李金宝的高度肯定,他的话说完之后,又鞠了一个躬,一干大大小小的干部见状,纷纷跟着书记鞠躬。

这么多干部齐齐鞠躬,李金宝的老妻看得泪水直流,虽然只有一个人没跟着鞠躬,但是在场的东临水村民们心里太清楚了,没鞠躬的这位才是最尊重李金宝的——陈村长不来的话,王书记肯定也不会来,至于其他干部,那就更不用指望了。

陈太忠肯定不会跟着王小虎鞠躬,两人都是正处,而且序列不同,没必要自降身份。

吊唁过后,王书记又问一下其他中毒者的安危,得知除了李金宝,只有三个还在住院,剩下的十一人已经出院了——不是说完全好了,但是能扛住,大家就不想再花冤枉钱了。

这才是王小虎来这里的真正目的吧?陈太忠禁不住暗暗揣测,辖区里出现这种恶性事件,做为区委书记,关注一下是必然的。

他并不认为,自己的面子大到能令王小虎忌惮的地步,只不过原本王书记去一趟医院就行了,现在是来到了死者家里而已。

事实证明,陈主任猜测得还是有点错误,王小虎了解了中毒者的情况之后,又问一问制假者的下落,得知售假者被抓获,造假者潜逃之后,就给警察分局打个电话,要求不惜一切代价,尽快抓获造假者。

接下来,王书记才走到陈太忠身边坐下,轻叹一声,“农民们还是太穷,明明知道这个酒难喝,还是要喝……我这个区委书记,心痛啊。”

“确实是这样,”陈太忠叹口气点点头,旋即又引一下话题,“东临水现在正处于高速发展的前夜,没有这场不幸的话,金宝书记过几年就能喝上好一点的酒了。”

“这个还是要感谢太忠你,”王小虎点点头沉声发话,“帮东临水借来了资金,又搞了这么个树葬陵园,下一步东临水的发展,我也很看好。”

“主要还是村委会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我没做什么——很多扶贫的村子,大力扶持过之后,依旧贫困,还是王书记你工作抓得好,下面干部也够团结和争气。”

陈太忠摇摇头,又长叹一声,“这个节骨眼上,老李就这么走了……肯定是带着遗憾走的,他对东临水的感情非常深,活着的人,得对得起老支书的期望啊。”

两人看起来谈的是李金宝的死,实则不然,王小虎说东临水这里是陈主任你的功劳,陈太忠就要说是王书记管理得好——东临水脱贫,这个功劳我不稀罕。

然而同时他又表态,谁要往这儿安插乱七八糟的人,老书记难免会死不瞑目——事实上,是陈某人不会答应这种事,这是一个婉转的提示:老王,咱俩关系不错,但这里是我挂职的村子,嗯,你懂的。

王小虎当然听得懂,若不是他有意配合,说东临水前景什么的,陈太忠后面的话都不能这么自然地跟出来,不过接下来,他也没有再接这个话茬,而是点燃一根烟,跟李凡是了解一下东临水近期的发展情况。

一根烟抽完,他转身向门外走去,堂堂的区委书记夜晚来给一个村支书吊唁,呆这么长时间说这么多话,已经是极大的尊重了。

陈太忠陪着走出来送行,岂料王书记走到车边的时候,抬手招过来了乡党委书记,淡淡地吩咐一句,“东临水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支书先让村长兼着。”

第3205章 各种剂(上)

王书记离开之后,其他的干部也渐次离开,不过乡党委赵副书记留下来了。

赵书记曾经答应李金宝出殡的时候会来,这就是一份人情,而他既然烧了这样的冷灶,也不怕别人说自己跟陈太忠勾搭——别人不敢留下,他毫无压力。

于是大家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几句喝一口,大约是十点钟的时候,吕强也从市里赶了过来,上一炷香之后,随了一千块的分子钱,拉着陈太忠和李凡是到车上说话。

离开李金宝家,赵书记才方便明确表态——刚才在死者家,实在不好乱说,“凡是啊,王书记和陈主任这么信任你,你可得把村子搞好,需要支持了,你尽管说话。”

要不说这乡镇干部没水平,那确实如此,大白话就这么直接说出来,不过李凡是更是不堪,事实上李村长确实喝了不少,“王书记支持再多,总要过乡里,要说还是我们老村长的支持,才是实打实的……你别瞪眼,乡里是个什么鸟样,你不比我清楚?”

这是大实话,若不是担心白凤乡这边横生枝节酿出祸端,王小虎一个堂堂的区委书记,哪里会亲口安排一个小小的村支书?

可是这话太冲,吕强在一边都有点听不下去,于是咳嗽一声打岔,“听说卖假酒的没抓住?这个人太可恶,不能放他们跑了。”

“早晚能抓住,”李凡是笑一笑,出乎意料的是,他对卖假酒的人,并没有表示出多大的仇恨,“这些散酒……谁不知道有问题?关键是好酒喝不起啊,只是希望他们乱七八糟的东西别掺得太多就行,谁想这些货这次做得这么过分?”

“这你说得可不完全对,”吕强摇摇头,他对这个说法持不同意见,“乡镇这里的假货实在太多了,价钱倒是未必便宜,什么上海羊毛衫,什么阿达迪斯运动鞋,我那厂里很多工人,买回去的方便面叫‘康帅傅’,就是欺负别人没用过正牌……这些人真的是太可气了。”

“别提了,我在蒙岭买过一瓶高橙,包装啥的一点问题没有,打开喝一口……完蛋,”陈太忠也想起了某件事,“我本来有心回去找店主,仔细一看,高字下面没封口——合着是买了一瓶‘亮橙’,这都是什么事儿嘛。”

“那是,很多农民确实对那些东西不熟,只在电视上见过,谁知道那东西什么味儿?”赵书记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乡镇干部对农民的了解,还是相对清楚的——起码比殷放那种主儿清楚得多,“但是要辨别农药,城里人就差多了。”

“村里也强不到哪儿去,”李凡是闷声闷气地回答,“假化肥还不是一样买?”

“假化肥这个能查,不怕,”吕强发话了,“其实吧,我觉得假衣服假鞋子都不算大问题,毕竟是身上穿的,而假化肥这种东西问题又太大,所以说……农村真正该重视的,是假冒伪劣食品,那可是进嘴的东西……”

“只要是假的,就该查,”陈太忠沉声发话,他对农村生活也不是不了解,只不过几年前,那些假冒伪劣还不是很猖獗,他就无视了,眼下都死人了,他自然不能容忍。

而且文明办对这样的事情,也是有一定发言权的,于是陈主任登时就决定,“明天我就在白凤乡走一走,看看到底有多少假冒伪劣的产品。”

“明天那不是……邢建中结婚吗?”吕强听得眉头一皱,他和邢总不是特别惯熟,但是两人都是陈太忠一系的,他也接到了请柬,“太忠你不去了?”

“你帮我上一千的礼,”陈太忠随手从口袋里摸出一叠钱,数出十张递过去,吕总看得眉头就是一皱,抬手一推,“你这是干啥,这点钱也要现点?”

“你的钱很多吗?”陈主任微微一笑。

“得了,算我怕你了,”吕强不怕陈太忠瞪眼,但是真的害怕他的笑容,说不得接过那叠钱,还冲赵书记和李村长笑一笑,“太忠就是这么叫真,这样的领导越来越少见了……对了,你在凤凰都不去,我怎么解释呢?”

“东临水的支书死了……恶性案件,我肯定要关注的嘛,”陈太忠轻描淡写地回答一句,“邢建中那儿是锦上添花,去的人多了,不差我一个,老支书这儿更需要关怀。”

他这么坚持,吕强自然不好再说什么,接下来几人来到凡尔登水泥厂,这个厂子现在也搞了一个小小的招待所,不过这半山腰的招待所,跟凤凰市驻欧办类似,房间少而且两级分化得厉害,除了两个套间,其他的十六间标间,甚至连独立的盥洗室都没有。

吕总给陈主任开个套间,大家坐在这里一边喝啤酒一边唏嘘,李金宝这么实在的一个人,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第二天一大早,陈太忠去李金宝家转一圈,又跟几个老人拉一拉家常,才说要去白凤乡微服私访,不成想门外一阵闹哄,一个女孩儿走了进来。

女孩儿身着白底棕色斑点的真丝衬衣,衬衣两个狭长的衣角,在小腹前很宽松地绾一个结,下身是黑白格子加厚的棉麻纺织网球裙——整个人看起来活泼而不失厚重。

虽然她戴了一副大大的太阳镜,陈太忠还是一眼就看明白了,这不是李凯琳是谁?小丫头是越来越会穿衣服了,根本看不出是产自东临水的那个小娟。

不过,李凯琳这两年虽然发展得极好,但是回了村子,也是紧守着规矩,她的衬衣上,别着一朵小白花,白花下面是一截黑绸子——这是本家人戴孝,外人的话,出殡的时候意思一下就行了,可是她还没嫁人,就要这么做。

她的辈分低,一进门就摘了太阳镜,一边招呼人往里面拿花圈,一边就个白纸包给李金宝的儿子,然后又走到灵堂前,规规矩矩地跪下磕三个头,再上一炷香。

不过虽然她辈分低,马上又是外姓了,老支书家也不克不及怠慢——东临水出去的女孩儿里,还就数她前程了,她的厂子,还有几个东临水的堂兄弟在那里打工呢,于是李支书的老婆又过来还礼,大家泪眼汪汪地说一阵。

这么闹腾了十来分钟,李凯琳很自然地走到陈太忠面前,其实,小娟跟陈村长的关系,早就传得满村庄都知道了,可是村里没有小伙子嫉妒——要嫉妒也是外村的小伙子,却是村里有漂亮女儿的婆娘们,说起来总是酸不溜丢的。

同姓不婚是凤凰的老规矩,起码是同村的同姓不婚——这跟优生优育无关,关键是同族通婚,万一出个大事,不单血脉隔离,更是连找外援都欠好找,这教训不是一起两起了。

这些就又扯得远了,李凯琳走到陈太忠面前,自然不会撒娇发嗲,只是叹口气,“早就承诺好邢总了……可是金宝叔没了,我不克不及不来,让领导们失望了,陈主任你要体谅。”

前文说过,李凯琳的模具加工厂能开张,还亏的是邢建中划了一块自家的地给她,那时碧涛的地是够用的,可是后来随着那个小山包的富贵,地是真的不太够用了。

尤其是目前碧涛筹算上大货场和针状焦,再考虑后续成长,起码还得三百亩地,可是邢总想在清渠乡再拿地,肯定不是以前的行情了,这不是凤凰人杀熟,而是说——以前优惠你太多了,现在你走上正轨了,再用这种价格,我们也不也欠好交待了,好吧……就算这两年土地价格涨价了,这总可以吧?

现在看来,李凯琳这个人情领得不小,并且她的厂子目前效益也不错,新增两套设备之后,周边几省的制造业,也知道凤凰有个质优价廉的私人模具厂——这些成绩,都离不开一开始大家的支持。

所以她今天不克不及加入邢总的婚礼,心里也真是有点欠好受,虽然她知道自己的一切都来自于太忠哥,而邢总也不会因此而生气。

“回来就对了,”陈太忠点颔首,“要是做生意做得连亲情都不讲了,那你生意做得再成功,又有什么意义呢?”

“老村长这话太对了,”一干人轰然地鼓起掌来,他们真的深有体会,会赚钱就牛吗?咱乡里乡亲的,就看重个亲情——我们真要不讲亲情出去折腾的话,没准也就早发财了。

然而陈主任的下一句话,就让喝彩的人失望了,“你多陪你金宝爷爷呆一阵,中午过去赶个饭局就行了,正经是出殡的时候,你得过来。”

可是,李凯琳的态度,却是相当明确,“他那儿不差我一个人,今天我不去了,我妈去了,也算礼数到了……归正她跟村里的关系不是很大。”

这话也符合大家的认知,像李金宝的死,李凯琳虽然年过十五,可没出嫁就还算李家人,可是常玉芬虽然嫁到李家了,老公却是亡故了,而她又没生下个小子。

这种情况下,常玉芬亲情上偏李家,但却是彻完全底的外人——你老公死了,你又不是李家孩子的妈,不是外人是什么?没错,李小娟姓李,但她是女孩儿,不算李家的孩子。

第3206章 各种剂(下)

“不去就不去吧,”陈太忠几多有点了解东临水村民的逻辑,而他无意就此事争辩,于是抬脚向外迈去,“我去白凤乡转一转。”

“我也去,”李凯琳抓起太阳镜戴在鼻梁上,跟着就向外走,当着众乡亲,她不怕暗示出来,我就是紧跟太忠哥了——对她这样年轻貌美而又多金的“成功女孩”,能不被恭维奉承捧得失自我,铁下心思跟随某个男人,倒也是不多见的心。

其实这跟她的经历也有关,在凤凰这几年,她也见识过很多KTV的姐妹们觉得同党硬了,就想自立门户单飞,到事实证明她们并没有摆正位子。

这话就扯得远了,两人大约在十点钟的时候,来到了白凤乡,今天是十月六号,原本就是赶集的日子,又是国庆长假,人来人往的也挺热闹。

陈太忠和李凯琳一人一副太阳镜,旁人也欠好辨识出他们是谁,不过两人在白凤乡也都算名人,却是没有勾肩搭背,就这么缓缓走来,饶是如此,旁人也都能感受到,这一男一女不是一般人,四处兜售商品的小贩们,竟然不敢上前搭话。

既然是赶集,商品确实众多,陈太忠一路走一路看,假冒伪劣的商品自然是看到了很多,不过更多的则是货真价实的工具。

这倒也是乡镇赶集中的一景,本地生产的粮油米面菜蔬什么的,那绝对是货真价实,禽蛋肉类的多半也都是绿的,换句话说——拿到市区卖的话,价钱不会低了。

可是在本地,那就死活都卖不起价钱来,只有布匹之类耐寄存的,才能卖个差不多的价钱,有人就是这么说话,“别看我这粗布难看,正经自家织的,手感好也结实……不成能再廉价了。”

也就是说卖工具的人都知道,自己的商品拿到城市里绝对是好工具,但问题的关键是去不了或者说去一趟不划算,更或者就是他们不知道去了之后该在哪里卖——市里也有直接收购的商人,可是卖给他们,还不如在集上卖失落算了。

这就是小农经济的特点,意识到这一点,陈太忠不克不及不感叹,像李凡是那样像集一村之力做事的村长,会给大家带来太多的便当了。

相较真货的尴尬处境而言,那些假冒伪劣的工具,却是大行其道,因为那些大都不是原料级的,最少都是经过初级加工的,好比说劣质而洋气的衣服,亮晶晶的小挂坠,什么牌子都没有的太阳镜——未必一定是假的,但劣质是一定的。

可是,本地生产不了,相对还算合用或者时髦,就有巨大的市场,像那十块钱的一副的太阳镜,就有几个年轻人围着细细的挑选。

生产真材实料的,收入反倒不如那些销售伪劣商品的人高,不克不及不说,这是一个讽刺。

看着这一幕一幕的,陈太忠生出一些无奈来,正如李凡是说的那样,这个假冒伪劣商品盛行的根源,还是在于贫困,不克不及割裂来看。

然而对普遍的贫困,以陈某人的大能,也没有更好的解决体例,想到这里,他禁不住生出一股深入骨髓的无力感——这个题目真的有点大。


两人正逛着街,猛地听到前面有人吵闹,周围也有人围观,来逛集市的,闲人肯定很多。

他俩也算是闲人,于是走过去看一下,发现三个小伙正对一个中年人推推搡搡,好在一边过来两个中年壮汉,“干什么呢?扰市场……是想被罚款呢,还是想关两天?”

三个小伙子转身走了,中年人骂骂咧咧地扶起旁边倒地的凳子,又坐在他的小摊前,这是一个卖干腐竹的摊子,“麻痹的,老子卖的腐竹自家就敢吃……你们卖的是啥玩意儿,自己敢吃吗?”

咦?陈太忠听到他的唠叨,停下了脚步,弯下腰翻滚一下摊上的腐竹,“这个腐竹怎么卖?”

“八块一斤,我自己做的,”中年人没好气地回答,“一分价钱一分货,有廉价的……你可以去买他们的。”

“这是有点贵了啊,”陈太忠其实其实不知道腐竹的价格——知道菜价的干部,十有都是混得欠好的,陈某人可是混得好的,不过这其实无故障他问一句,“里面有什么说道吗?”

“说道大了去啦,吊白块知道不?”中年人见他这么问,知道这买卖有希望,于是振奋一下精神,讲了起来,“加了吊白块,腐竹颜好看,可是那玩意儿致癌……你二位这一看,就是有身份的人,估计知道这个,可是硼砂你就未必知道了……”

这人不愧是自己做腐竹的,说起来那头头是道,加上硼砂的话,就可以让腐竹看起来晶莹透亮,咬起来也筋道,口感好,可是硼砂会致使人体积蓄中毒。

“……还有很多,你们可能根本就没听说过,就算不加这些,腐竹里可以加的,除这些还有增剂、增筋剂,尤其可恨的是增香剂,那就是人造出来的豆腥气——你说你腐竹做得好的话,还差豆腥气吗?”

“我艹,”陈太忠听得禁不住骂一句脏话,就一个小小的腐竹,里面就能加这么多工具,大家吃的腐竹,还是添加剂啊?“这些什么剂的,都对人体有害吗?”

“这我真不知道,总不是好工具吧?”中年人叹口气,“我这是家传手艺,八块钱一斤,一斤我挣不到两块,人家五块钱一斤就能卖,买很多还可以搞价……”

说到这里,旁边就有人话,“确实啊,老李这个腐竹,真的没问题。”

合着这位赶集卖了五六年的腐竹了,在这附近都是老字号了,认识他的人很多,而他的腐竹确实不廉价,不过喜欢的还就认这人。

可是这两年,又有人来卖腐竹,廉价货冲击他冲击得挺厉害,好在他是手工生产规模小,而腐竹这工具也经放,他不是很在意——你们不相信我这老字号,买那些七八糟的工具,吃坏了是你们自己找的。

他不做声,卖廉价货的就觉得他好欺负,时不时地过来个托儿,见有人买他的腐竹,就要“惊讶”地来一句,“这么贵的腐竹你也买啊?那边有廉价的呢……”

然而,真的认这一家腐竹的主儿,一般也不太容易被忽悠走,白凤乡也是有高端消费者的,比较注重食品卫生。

刚才又过来一个买家,听卖家说得自家腐竹有多好,就想买一点,不成想旁边的托儿过来了,“你卖自己的工具,少扯那些犊子……信不信我砸了你的摊子。”

老李觉得自己背后说人,也是有点不合适,就欠好再计较,只是悻悻地嘀咕一句,“工具好欠好,嘴里一嚼就知道了。”

“你别听他扯,他这腐竹还不如那一家的,蒙外人呢,”托儿很不屑地暗示,然后死说活说把人忽悠走了,老李这下不干了,觉得你坏了我马上要成的买卖,双刚刚推搡了起来,最后是市场的管理人员来了,才把人劝开。

最让陈太忠解体的是,托儿把人忽悠走的理由,太令人震撼了——买五斤以上,我们送调味剂,“这个调味剂……又是什么工具?”

“这个我还是不知道,”老李摇一摇头,“带股子说不出的味,做凉菜的把腐竹泡好之后,加这么点工具,腐竹吃起来有味,这个工具,那些卖腐竹的人只送不卖……”

只送不卖——这四个字已经很说明问题了,这是廉价货,并且只对大户,大户是什么?就是开饭店或者凉菜摊的那些主儿。

“我立誓以后不吃腐竹了,”陈太忠听得呲牙咧嘴的,这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