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路法则(深蓝)-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云朝王湘民一起来了,正好一人一个角。李盛华身边自然是凤雪依,另外两个人身边的女孩子也几位动人,身材也是非常好。凤雪依的身材比起柳静静还略胜几分,高建彬直接没有敢看,怕一旦出丑那可就丢大人了。再说李丽和陈洁柔、秦惜月身材也不输给别的女孩子。
第五十七章 两难之间 六
( )现在高建彬想的是李盛华为什么这样优待他,这样的举动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就因为他了解黄梨花木家具的历史和价值?鬼也不信这种说法。世界上没有白吃的午餐,凡事必然有其因果,礼下与人必有所求,但是现在还不知道李盛华究竟要从自己这里得到什么。但是自己的确给不了别人什么,他和李盛华完全不在一个层次上,不对等!服务员端来了红酒,高建彬也大方的拿了一杯,与其在郁闷中焦躁,还不如静观其变,谜底相信很快就可以打开。
李盛华笑着对高建彬说:“小高书记一定在纳闷今天为什么我单单叫你过来,按理说我该招待的是你的上司杨市长!”高建彬淡淡的说:“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我们之间没有什么利益牵扯,而且是初次见面,还是地位过于悬殊。”李盛华点头说:“你考虑的很对,这样的情形下一个就是利益,一个是实力,不妨来猜上一猜我的出发点在那里。”
高建彬脑子里灵光一现,张文华书记就是来自京城的“红色家族”,而且自己现在也算得上是张文华一系的成员,最近自己又在农业产业改革上借给了张文华东风,自然张文华要另眼相看。张文华是知道今天自己要和杨恩东去省城见省长的,如果他能算出杨恩东来碧泉山庄的话,那张文华的心机就太可怕了。自己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是这个农业改革方案,看来张文华必定和李盛华是一条路子,自己那点动静可能就是启动上层博弈的导火索。
想到这里他开口说:“我只是一个刚工作半年的大学生,机缘巧合才走到了科级干部的位置,能有今天的成功,张书记对我有知遇之恩。如果没有他的赏识和支持,我的路会比现在坎坷的多,所以我判定是张书记的缘故,除此之外别无其他因素。”
李盛华哈哈大笑道:“难怪文华兄对你赞不绝口,言谈里对你视如己出毫不避嫌,论起聪敏来还真是一个了不起的人物。不错,今天上午我和他通过电话,所以我才单独对你待以最高的礼遇。换了别的人我不是说大话,就算是部级领导来到我这里,也不会让静静亲自陪伴。但是听了你的话,我认为值。文华大哥虽然比我大近十岁,但是我们私交却极其亲密,相信过不了几天我们还会见面的。”
高建彬吃惊的是李盛华居然已经快到四十了,看起来也不过三十四五岁的样子。而李盛华身边的凤雪依却是非常震惊,跟了他几年了,很少能看到李盛华如此开怀的样子,而且李盛华极度高傲,难得对一个后进的小干部这样嘉许。这个高建彬还真的是一个人物。想到这里她极有兴趣的看了高建彬几眼。看得高建彬有些很不自然,好在身在温泉里,要不然下面那“小蒙古包”根本掩饰不住。柳静静却有些担心,她自己知道论起柔媚来凤雪依是罕逢对手的。
王湘民忽然问高建彬:“既然不是外人,小高不妨说说对国家农业的看法,你可是现在农业开发的佼佼者。”高建彬知道不显示出自己的实力,就会被人看轻了。于是答道:“人多地少是我国土地的现状,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唯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八个字,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增加,对于粮食和蔬菜及农产品的需求日益增长,但是可用的土地越来越少了,有的地方人均只有一分地,和没有土地也差不多。土地的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土地沙漠化盐碱化又占据了一部分份额,这样就再次压缩了农民的生存空间。因地制宜就是根据土地的盐碱程度,水利灌溉程度,气候环境程度,劳力资源程度来选择其种植的方式和方向。”
喝了一口红酒,看几个人都非常专注的听他说话,于是继续说:“我国是一个粮食需求大国,每年进口的粮食至少要五亿吨之多。而我国的粮食生产却出现了掠夺式生产的不良现象,为了追求短期的生产量,对于土地和环境造成了巨大的损失。随着城市化的进度不断增加,商品经济也是一个大的方向,商品粮食的进口也减少了一部分对国内粮食的需求。”
王湘民点头说:“说的非常好,那么你针对这种情况的策略是什么?”李盛华示意服务员给高建彬填上酒,凤雪依却接过来亲自给高建彬倒了杯酒。听到王湘民发问,高建彬回答说:“一亩粮食的市价和一亩蔬菜的价值绝对不是相等的,那么我们就需要调整农业的战略方向,把单纯的口粮生产和农业创收进行等量划分,一方面保持产量区域的稳定和科技兴农,这些土地优质并且种植面积大。另一方面把其余的土地进行新农业产业开发,这些土地面积小而且人口多,而且土地中有大量的山地丘陵及盐碱化土地,可以进行蔬菜、果树、林木、养殖等经济开发。这也就是我为什么要进行新农业产业化改革的原因,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农民收入,还保护了环境不受侵害。”
几个人听完高建彬的见解都给予了高建彬热情的掌声,尤其是王湘民,神情非常的激动。高建彬绝对是他的志同道合者。李盛华到此时才明白张文华为什么那么看重高建彬,非要自己亲自来接触一个小科级干部。这样的人才如果能为自己所用,绝对是一大助力。几个女孩子更是美目放彩,对高建彬的印象出奇的好,高建彬的形象此刻也是非常的高大。这些女孩子们个个都不简单,至少都是本科学历,在校的学习也是拔尖的,要不然也来不了碧泉山庄。再加上又常年和政府高官社会显贵打交道,见识远超过一般的国家干部,自然知道高建彬的话含金量相当的高。
虽然高建彬年纪并不是很大,但是可以称得上学识广博才华横溢,一个乡镇的科级干部对于国内的形式居然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对策,就是现在许多县市级别的领导干部也未必能有这样的认识。看得出来他对于国家的政策和导向了解的非常清晰,与中央的步调是一致的。这样的人天生就是当官的料子,也只有这样的官员干部才能真正会给老百姓带来好的发展方向,带领大家走上阳光大路。
高建彬看到大家现在对自己印象非常之好,连忙对李盛华提出告辞。开玩笑,在说多了就要出丑了,在这里的人那个见识会比他差?一旦兴致上来问几个深层的问题,那可怎么回答?杨恩东还在牡丹阁等着呢,得意忘形不尊重领导可是大忌讳。
李盛华笑着说:“今天我们也算是开了眼界了,谈的非常好。但是没有不散的宴席,你就去陪领导吧。”王湘民说道:“小高把手机号码告诉我一下,大家有时间多联系,有时间的话我会去海州看看你的农业产业化改革的成果。”朱云朝也收起轻视之心,主动说:“山水有相逢,我也和小高交换一下号码,有时间到京城里给我打电话,我的话绝对不是客套话,没有掺杂水分的。”
杨恩东气定神闲的坐在座位上喝茶,这份养气凝神的功夫让孙祝看的暗暗佩服。由于和杨恩东关系不一样,孙祝说话也就比起一般人大胆的多,他问杨恩东:“杨市长,高建彬这次单独得到李盛华接待,对于这件事情我看不明白。”杨恩东平静的说:“这对于高建彬来说是福分也是机遇,但是老子说福兮祸所依也不是没有道理的,能不能得到这个福分还要看高建彬的造化。李盛华可不是一般人,什么样的人物他没有见过?不是一个仅仅刚出道,做出了一点成绩的乡镇科级干部,就可以入他的法眼的。这里面深层次的东西暂时我还没有想到。”
实际上都知道,高建彬只是一个初涉官场的年轻人,尽管他的新农村农业产业化改革方案的确是超越了一般人,但是这还不足以是他能与京城“”交往的筹码。李盛华何许人?那可是处于国家顶尖阶层的家族嫡系核心成员,就算是省部级领导也不敢在他面前托大,这样深厚背景的人单单厚待高建彬这的确让他看不明白。与这样的人交往必须要实力地位对等才可以,这些人物看重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但是高建彬一条也不占。作为海州市的市长杨恩东想要和李盛华交往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见了面打个招呼简单交谈还是可以的,但是深层次的交往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孙祝实际上对高建彬产生了嫉妒和敬畏两种心思,嫉妒高建彬得到上级领导器重,还结交了京城的实力派人物。敬畏的是这么多人看好他,那么自己可千万不能得罪他,这样的主说不定什么时候就飞黄腾达了,看现在的架势也是前途不可限量。一旦得罪了他而且他又短时间成了自己的领导,那可就乐子大发了。别看现在自己威风八面,不过是靠着杨恩东这块金字招牌在唬人,实际上只比高建彬高了半级,没有什么实权。而高建彬只要不出什么大的纰漏,很快就能与自己平级甚至超过自己。以两位领导对他的看重,绝对是实权职位。再说人家未来的岳父也是堂堂的市委常委、副市长。看不明白这些还当什么领导秘书?
第五十八章 两难之间 七
( )高建彬神色自如的走进了房间,陪着他回来的是美少女领班柳静静。杨恩东看到高建彬回来了,微笑着说:“时间也不早了,我们起程吧!”孙祝连忙去总台结账,柳静静到总台轻声和一个女孩说了几句话,也就是几分钟的功夫,一张白金会员卡就交到了高建彬手里。孙祝看的都要眼红死了,碧泉山庄的白金会员啊,不但消费折扣而且可以自由进出这里,能结交多少高官显贵啊,绝对是身份的象征!柳静静亲自将高建彬送到车上,看着车开走直到不见踪影才转身回去。
等来到省城的时候天色已经不早了,车开到了五星级的碧海蓝天大酒店,杨恩东对高建彬说:“今天晚上我要出去办点事,你就自由活动吧,我们明天上午八点钟在大厅集合,只要不耽误明天的事情就可以了。”他在省城有许多的关系户,来到了省城,自然要趁着时间去拉近一下感情。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关系是越走越近的。高建彬来到客房,想起徐东方来了,就给他打了个电话。徐东方一听高建彬来了,连忙说:“你在那里等着,我和你嫂子马上过来。”高建彬笑着说:“你这个骚包,看得出来你们同居了,好了,我在西餐厅等着你们过来。”
还不到半个小时,徐东方和辛静雅就赶来了,看得出两个人过的很滋润,徐东方更是眉飞色舞,洋洋得意一副奸夫淫妇相,看的高建彬就想踹他几脚。徐东方笑着说:“怎么有时间来省城了?弟妹怎么没有来?”高建彬道:“我陪着二老板来的,明天省长要接见他。”徐东方一听就明白海州市市长杨恩东过来了,于是上上下下打量着高建彬,似乎想要从他身上找出点什么来!高建彬笑骂着说:“你这个贱人看什么呢,我身上长出花来了?”徐东方咧着嘴叹道:“我果然没有看错你小子,省长召见啊!也不知踩上那堆狗屎了,怎么好事全是你的啊。我在省城机关工作两年多了还没有见过省长呢,你倒是厉害,省长亲自召见你。”
辛静雅也是暗暗称奇,这个高建彬还真的是挺厉害的,一个小小的科级干部居然能得到省长赏识,也算是不大不小的奇迹了。要知道就算是厅级干部,如果想得到这样的机会也是要相当的机缘,许多厅级干部一辈子恐怕也难得和省长亲口说上几句话,这可是实实在在的封疆大吏啊!高建彬苦笑着说:“你们也太看得起我了,我正担心呢。”
徐东方也是相当厉害的,一听之下就明白了,想了一下才说:“现在党中央对省政府的现状很不满意,认为这届省政府领导班子有不作为的表现,听我叔叔说上面似乎准备调整一下省政府领导班子。你现在做的那点事情虽然对全省经济没有什么带动作用,但是对于现在的某些领导来说就像一根救命的稻草,似乎要准备拿这件事情遮遮颜面。”
辛静雅则说:“省政府的算盘打得响,一来是突出政绩,既然农业上有了这么好的示范,这就代表省政府的农业发展也是做了大量的工作的。二来可以转移一下压力,建彬的事情我也听说了,省报还连载了,对于国家新农村的建设起到了指导性的作用。这样的事情估计很快就会进入更高层的视线,或许不失为一个好得方法。但是关键是两套班子根本是相互掣肘的,这样的示范对于省委也是具有代表性的,省委不会让省政府专美于前,调整的风声沸沸扬扬传了半年了,估计中央的大佬们也会有他们的考虑。“
高建彬摇头说:“我认为调整领导班子暂时只是一股有心人放出来的风,现在虽然中央对省政府的工作不满意,但还远不到调整的时机。看看现在的省政府,每条政令实施的都是有条不紊,大的波动和变化谁都看不到。也就代表省政府还没有危机,能做到省长的人在中央必然是有着相当深厚背景的,绝对不是那么轻易就会被调整的。再者说,动一套班子对于上下的震荡会有多大首长们难道会不清楚?我敢断言,现在谁认真去对待这股传言,谁就有可能要吃大亏!”徐东方深以为然:“据我所知,陈省长和周书记虽然配合的不是那么默契,但是并没有很大的冲突,在人事上的话语权也是牢牢把握在周书记手里,陈省长没有过多的插手人事,周书记对于政府的工作也是支持的,这样的局面也是中央愿意看到的。”
高建彬无奈的说:“这次我的事情不过是神仙打架而已,历来两套班子都是时刻在争斗着,这也是国家为什么设置这两套班子的缘故,后院太平静了一团和气可不是什么好事情,大家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才能更好的促进工作。从推论上来讲,周书记能有陈省长做搭档,省了不少的心思。”
徐东方和高建彬碰了杯酒说道:“不说这个了,用不了多长时间我们就要过年了,你准备在那里过?”高建彬淡淡的说道:“今年我回老家过,好几年没有回去了,也该回家看看了。”辛静雅看着高建彬眼里的落寞,像个孤立无援的孩子一样,不由得起了一种母性的怜惜之情。徐东方隐隐约约告诉过她,高建彬的家庭似乎不怎么幸福。但是具体怎么样他也不知道,因为高建彬从来也不会说起这个话题,徐东方作为死党才从高建彬的话语里偶尔得知了他的一点情况。大学四年高建彬从来没有回过一次家,也不知道为什么。
回到房间的时候高建彬忽然感觉到非常的孤独,想起要回老家他的心都在滴血,这个时候他忽然非常想念李丽,这个将和自己共渡一生的爱人。点上烟他就开始拨号,不多久就听见李丽温婉的声音:“你个坏人,这么长时间也不回家,今天晚上怎么良心发现了?”高建彬吐了口烟慢慢说:“我在省城呢,最近的确时间紧张,等我回去马上回家。”李丽娇笑着说:“是不是去省城会情人了啊!”高建彬说道:“你就是我的宝贝兼情人,我那里还有什么情人啊!”李丽听得十分甜蜜,高建彬却在心里暗骂自己无耻,说道:“我明天去见陈省长,是陪着杨市长一起来的!”李丽吃惊的说:“老公,你也太厉害了,我爸爸当了好几年的副市长,陈省长下来调研的时候也就是握了一下手,问了一声好,你现在待遇赶上市委书记了。”
坐在客厅里的李昭南夫妇听到高建彬居然去见省长了,都是大吃一惊。胡艳萍更是眼里放光,这个未来的女婿还真不简单,这样的事情在圈里说出去,那是十分的有面子。李昭南自然比老婆想的多一些,但是眼里的欣赏之意也是毫不掩饰。李健明在一边却又妒又怕,这个同学兼未来的姐夫可是牛的顶天了,将来还不死死的被他压得翻不了身了。见省长?开什么国际玩笑,他连市长还没有说过几句话呢,人家高建彬是凭着政绩正科见正部,他凭借什么?还是仗着有老爹的面子在,到海州市明山县古寺镇当了一个排名最末的副镇长,总算是成了副科级干部。
放下手机的时候心情算是轻松了不少,刚去浴室洗了个澡,出来的时候手机响了。高建彬拿起来一看,是陈洁柔的电话,于是问:“柔柔,怎么这么晚想起给我打电话了?”陈洁柔毫不掩饰的说:“人家想你了嘛,你个没有良心的也不知道给我打电话。”高建彬听着味不对,怎么搞的自己像是始乱终弃的样子,连忙说:“打住,千万要淡定,我们刚分开一天啊,别搞得像个怨妇一样。”陈洁柔“扑哧”一声笑了,柔声说:“我明天去省城办点事,晚上我们一起吃饭。”高建彬心里叫苦,可又不能拒绝,只好说:“你知道我陪着领导,看看领导的安排吧!”陈洁柔撅着小嘴带着点娇蛮的语气说:“我不管,明天晚上如果见不到你,你回海州的时候看我怎么收拾你!”
高建彬听得脸一下子塌下来了,有没有搞错,她居然说收拾我?大男子汉气概迸发,回答说:“小丫头,还要收拾我,反了天了!看看到时候谁收拾谁,看我不把你的屁股打肿了,我一个大男人啊,害怕你?”陈洁柔听得一阵脸红,这个男人还真是不避讳,什么话也敢说。但还是咬着牙说:“咱们走着瞧!”高建彬听完一阵郁闷,这是哪跟哪啊!难道这丫头想男人想疯了,真是怪事情。
天一亮高建彬就起来了,先是梳洗了一番,这可是见省长,必须得留下一个好印象。没有刻意的打扮自己,就是来的时候穿的衣服。吃了点早餐,就在大厅的座位上坐下等着两个人下来。估计两个人昨天都喝的不少,孙祝走路还打晃呢,好在他不需要见省长。孙祝现在看到白酒估计都会吐了,昨天晚上的一场酒让孙祝真的害怕了。喝了三个小时他就喝进了二斤白酒,回来的时候是服务员送他回来的,主角杨恩东要见省长不敢多喝,他作为秘书只能替领导分忧。
第五十九章 两难之间 八
( )陈锡坤平静的坐在办公桌后面看报纸,今天的省报的农业改革板块连载,开始大篇幅宣传石桥镇的书记兼镇长高建彬,他非常好奇这个刚出道的大学生是个什么样子。想起现在的那些谣传,他就有些好笑,不错,南江省的经济发展的确没有展现出什么亮点,经济幅度增长全是靠着盛州、云台、海州等龙头城市带动。但是全省的经济指数每年都是增长的,就是过于平静,按部就班了一点,才让中央领导对他提出了批评。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消息灵通人士”就开始盛传中组部要调整南江省的政府班子。
他发愁的是全省工业发展是满意了,但是农业发展却一直迟滞不前,当他看到省报的时候眼前一亮,没有想到海州还有这样的人才啊,所以就起了见见这个年轻人的念头。看的出来,省委周书记对于高建彬也是十分看重的,对于高建彬创立的新农业产业化改革方案,所代表的意义知之甚深。要不然省报怎么可能连续报道,海州市吴江县石桥镇的农业改革情况呢?他现在的软肋就是在农业开发战略上没有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国家对于农村的开发力度越来越强,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所制定的大环境,上一任常务副省长倒台与这个方面有很大的原因。如果再不有所动作的话,自己的确没有办法向上面交代了。
看到高建彬的时候陈锡坤还是微微一愣,好一个年轻机灵的小伙子,看起来并不是那种善于钻营取巧的人,神态眉目间给他的感觉是执着和聪敏,很有点自己年轻时的样子。这样的人为了达成目标,所用的手段方法绝对不死板,容易成大事。即便面对着自己也没有丝毫的失态和拘谨,但是陈锡坤是什么人?虽然高建彬外表神情无懈可击,但是眼神里却是泄露出他内心的忐忑不安。
高建彬看到陈锡坤的时候第一感觉是这个人有霸气,行事肯定是雷厉风行,绝不会拖泥带水,不是那种圆滑轻易妥协的人物。眉目间显得很深沉,看得出有上位者权力在握的气势。陈锡坤尽头倒是很平和,主动和两个人握了一下手,高建彬的手心里冒汗了,陈锡坤知道他外表再怎么沉着老练终究还是个刚毕业半年的大学生,刚进入官场见到自己这样的高官,动作僵硬全身紧张是很正常的。当时自己见到中央首长的时候还比不上他看起来自然呢。
秘书安排两个人坐下,杨恩东把高建彬的方案交给了陈锡坤,然后就回到沙发上喝茶,神态自然比高建彬安详自然的多。陈锡坤仔细翻看着方案,心里不由的暗暗赞赏高建彬的心思,方案里用数据说话,以事实为依据,多次提到是在海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导支持下才完成了整个验证阶段。可见高建彬还是很有政治头脑的,比起自己像他这个年纪的时候聪明多了。以前对于杨恩东他了解的并不是很多,但是从石桥镇的发展上来说,他还是知人善任的。完成这样的举措,高建彬凭着一个副科级党政办主任是没有这样的能力的,上级领导的支持和关注是一个很大的因素。所以陈锡坤从这方面还是比较欣赏杨恩东的。
放下方案报告书,陈锡坤拿出烟来给杨恩东和高建彬一人扔了一支,语气平和的说:“恩东市长伯乐识马,给海州甚至全省的农业改革发掘出一条好的路子,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是对于我国广大农民的世纪战略规划,其中的核心就是合理、高效、科学的运用现有的资源提高农民的意识,增加农民的收入,改变农村的生活条件。我们不能再对于土地的掠夺式生产无动于衷了,以前传统的耕种方式已经不适合现如今的农业生产,对于环境的保护也是刻不容缓,土地可是农民赖以生存的根本。而小高同志的方案中提出的‘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正好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你和小高同志都是农业改革的功臣啊!”
不愧是省长,简单一看立即就把高建彬的这个方案,其精华提炼出来了。杨恩东听到陈锡坤的夸奖后心里感叹万千,陈锡坤作为省长能说出这样的话已经是非常难得了,向来都是批评多表扬少,很少嘉许人的他今天居然表扬他,那就代表着他终于得到省长认可了。这也是作为海州市市长半年以来,上级领导对于自己工作的肯定,对于以后的发展的确是至关重要的。虽然这个方案不是出自他的手,但是他也是为此做了不少的工作,可以说也算是他的工作亮点。
陈锡坤忽然问高建彬:“小高同志,你认为阻碍我省农业发展的瓶颈是什么?”杨恩东大吃一惊,有点担心的看着高建彬,这样高难度的问题就是他也没有把握,高建彬虽然聪敏,但究竟还是一个工作半年的大学生,他能回答的了吗?一旦回答不到重点,不但高建彬会落下不好的印象,他也会连带着在省长面前丢分数。高建彬突然被点名提问,随即就全身出汗了。心说省长这不是难为人吗?这样的问题居然问个小乡镇干部。
但是看到陈锡坤神态很专注,连忙回答说:“那我就说一下我的几点偏见,第一,现在的农民种植的还是原始的粮食作物,不注重经济作物的引进和发展,这样使得他们的收入大大降低。第二,思想落后,就像我在石桥镇做的示范一样,城市里对于蔬菜、鸡蛋、粗粮需求量那么大,而农民们种植的还是小麦大豆,一亩地收入差距好多倍。第三,人口多土地少,土地都被分割成小块,不利于机械化耕种收割,浪费了大量的人力没有什么好得效果。第四,过于单一,现在的农村应该是多元化生产的时期,忙时种地闲时打工到现在还是农民的主要生活方式。第五,农村现在领导干部意识跟不上新农村发展的需要,信息时代许多村庄连电脑也没有,也配备不上网络,看不到市场经济的需求,加上文化程度等原因,严重拖了农业改革的后腿。第六,水利灌溉设施不完善,抗旱防涝防治病虫害的技术物资等措施跟不上,靠天吃饭的现象还是很严峻的。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点看法,说错了请领导见谅!”
杨恩东听到一半就放心了,就是自己回答仓促间也不会想到这么多,这样的答案过关是没有问题的。同时心里大起赞赏之意,这个年轻人的成绩不是空谈出来的,能做出那个方案并且实施开来,看起来的确是前期积累出来的苦功。陈锡坤神情没有什么变化,只是点了点头说:“看得出你对农村的工作做的很扎实,说的几点都是要害,回去多和上级领导沟通,把石桥镇做成全省农业的标本,如果有机会的话我也去看看。”杨恩东说道:“海州市政府一定不会辜负省长期望,欢迎省长有时间来海州视察指导工作。”陈锡坤对他说:“市政府一定要多支持下面乡镇的农业改革,对于像高建彬这样的优秀干部要多加以培养,尽快的打开海州新农村建设的局面,你们海州这次走在了全省的前列,我期待着恩东市长能有更好的成绩展现出来。”
作为省长陈锡坤的日常事务太多,今天给了两个人半上午的时间已经很难得了。杨恩东连忙带着高建彬告辞出来了,坐上车回到酒店,杨恩东看孙祝也恢复了一些,叫上司机四个人到餐厅要了点饭菜,准备吃完回海州。但是高建彬想到今天晚上陈洁柔那个姑奶奶要来省城,再加上秦河村酒厂还需要辛静雅的贷款,于是对杨恩东说:“杨市长,我想多住一天,我有几个大学同学也在省城,今天晚上打算聚一下。”杨恩东心里正高兴,不在意的说:“这是很正常的,在这里的费用让孙祝给你报销了,你这是公差,等会我亲自给左大明打个电话,你就放心在这里玩几天吧!”转头叮嘱了一下孙祝,然后又说:“等回到海州到我哪里去一下,今天看你对于全省农业的发展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今后海州的农业改革还需要你多做一些贡献,当然我也会尽快的向常委会建议,把你的副处级别落实一下。”孙祝在一边笑着说:“杨市长这么看重一个年轻干部,老弟你还是海州第一个!”
敷衍着等三个人走了以后高建彬回到了房间,他很明白杨恩东已经开始向他抛出橄榄枝,招揽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确了。这是一个难得的机遇,有了杨恩东的支持,以后的工作开展起来会顺利的很多。但是高建彬却不能接受杨恩东的招揽,实际上高建彬留下来最深层次的原因是张文华也会到省城来,这才是他真正的跟随者,他实在没有想到,自己这么快就会卷入政治斗争里来。
这是一件非常难做决定的事情,书记和市长的能量都不是他能抗衡的,想毁掉他这样一个小干部太容易了。就为了他展示的一点才能,两个人谁也不想他落到对手的阵营里。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