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男护之实习生涯(非鱼)-第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模还饫锏钠餍悼刹皇且话愕亩啵庵寡陀泻眉钢郑褂惺裁醇糇又嗟模褂惺裁创罄承±持嗟模旁瓶吹媚鞘茄刍út乱啊。
最后他记得止血钳,其他的什么也没记上。
然后老师又带他们去学习洗手了,洗手自然不是像你们在家里洗手一样,直接用水一冲,然后再用东西擦干就行了,在手术室洗手那是很有技巧的。
手术室里的洗手是六步洗手法,每一次洗哪那都是有严格的顺序的,洗完手之后还要消毒,
而且消毒也不是简单地用消毒液清洗一下就行了,那是得用毛刷刷的,再具体一点我就不说了,说了你们也不明白。
总之你们没有经历过所以不知道这是什么感觉,刷子刷在手臂上那个叫生疼啊,而且据说当初有些学校在学这个洗手的时候这刷得刷到什么时候,那得将两只手臂刷得通红的才行,不然的话你别想结束。
在看完这些东西后总带教又带他们熟悉了手术室里的各种手术包,如剖腹包,阑尾包,上肢包,剖宫产包之类的,这些包裹自然是用来上手术时用到的,不要以为手术台上那些器械是你想拿什么就拿什么,随便往那一摆就行了。
这些东西都是有专门的包裹着的,如剖宫产就拿剖宫产包,阑尾手术就拿阑尾包,每次上什么手术就拿什么包,而且包里的东西都是固定各类和数量的,不得多也不得少,因为你如果多了一个话那就意味着别的包里少了一个,而少了一个什么原因我就不多说了。
在认识完包后也差不多到中午的时间了,总带教便让他们先回去休息,这让他们都感到不解,手术室中午还有休息吗,不过再看看其他人的情况也就明白了,这只是他们的特例罢了,毕竟他们这群新来的实习生什么也不懂,什么也不会,又没带午饭,中午把他们留在这干什么。
下午上班后总带教又带着他们进行了一次手术室里比较重要的事,那就是穿线了。
手术室里的针很少有直的,大部分是圆头针和三角针,这很简单,只要看针头就行了,圆头针针头是圆的,而三角针的针头则是呈三角形的。
而线也根据粗细分类好几种类型,另外叫带教还给他们讲解了各种针和钱所适用的范围,可惜的是张云一个也没记上,他只知道他们的任务就是在医生需要什么样的线时能够在最快的时间里将线给穿好。
在手术室里穿线当然不能跟外面穿线一样了,外面穿线那是两手抓着,然后对穿,而在手术室里则是手拿止血钳,一个止血钳夹针,一个止血钳夹线在那穿,而且为了防止松动得把线给夹好。
据说这穿线在手术室里还进行过比赛的,当时最快的一个人那是一分钟穿了三十几个线,当时张云听了那是羡慕不已啊,他看了看自己手中的针和线,现在的他一分钟也就三四个吧,和人家真是天壤之别啊,不过还好,他才开始的,以后还有机会。
而在给他们进行穿线指导的时候总带教,特别特别提醒了一件,那就是上台的时候有多少针,下台的时候那也是多少针,一个不能少,同样还有纱布,止血钳这些东西也是这样子,一块也不能多,临下台的时候你必须给我数得清清楚楚的,而且还得两人一起数,这样才行,另外至少数两遍。
不要以为这很无聊,现在的情况你们也是清楚的,经常说什么医生将什么手术器械丢在病人的腹中,这种事情是坚决不允许发生的,而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靠医生那是不可能的了,能靠的只有护士了,所以有时候手术台上少了一根针都能让护士紧张地要命,都得翻天覆地地找,不要以为这是在开玩笑,这是真的。
当年我曾经当一根针弄掉进旁边的垃圾桶里,我那是亲眼看见掉进去的,但是老师不干,她非得把那根针给找出来才行,最后她是将里面的东西全部翻出来才找到那一根针的,当时本人也被训得比较惨,虽然心里也有怨气,但是也明白她是对的。
第185章 复苏室
下午张云他们就在手术室练了一下午的针,不过中途张云到是听到一个消息,一个关于他的消息。
每个手术间都是可以和外面通话的,墙上有专门的对讲设备,所以就在他们练习的时候一个声音响起了,“喂,蔡老师在吗,你们那是不是有一个叫张云的同学。”
“是的。”总带教回答道。
“你明天让他上复苏室。”
于是张云就这样子被分配到的复苏室,至于复苏室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呢,很简单就是等病人复苏的地方,说白了就是等病人醒过来的地方。
有很多病人手术上的全麻,有时候手术结束的时候还没醒来,这些人不可能都就这样子送到下面病房的,他们都被送到复苏室去。
而是复苏室里基本上很清闲的,里面就只有一个护士和一个麻醉师,再算他张云一共就三个人,而复苏室的任务也很简单,就是在那等病人醒来然后将病人送到楼底下的病房就行了,所以说通常这里都是很闲的。
原本张云以为这复苏室是对他的优待呢,可是干了几次后张云发现这并不是什么优待,因为送病人下去也是一件体力活,车子不好推啊,四个轮子总是掌握不好方向,而且有时候更让人郁闷的是,这手术室是在新大楼里,而有些病人则是老大楼里的,所以还得把这些人送到老大楼那去。
这推车不是你想推哪边就推哪边,你不能推脚,只能推头,不是因为病人脚臭不脚臭的问题,而是只有这样你才能更好的观察病人的面部表情,看病人有没有什么不舒适的地方。
而有些车子两头的车轮不一样大,病人的头部得放在车轮较大的那一边,因为较大的车轮转动次数较少,可以减少颠簸,而且在上下坡的时候病人的头部都得置于高处。
老病房楼的悲剧就在于它的电梯,一共就两个,而且速度也慢得要死,最最重要的是这老病房楼里也有七层,十来个科室呢,里面得有多少病人啊,又没有手术专用的电梯,所以张云那也得和那些病人拼命抢啊,人家根本不管你这还有个躺着的病人,只要有机会就上,手上有个碍事家伙的张云根本抢不过他们啊,太凶残了。
而这车子进病房的时候那也是有讲究的,必须先是头进,这样才行,因为经过研究证明这样子进的话比脚先进好,张云的实践证明也是如此。
然后是将病人抬上床去,这当然不可能是张云一个人的工作了,这不仅仅是体力的问题,而且还关系到病人的合适啊,以及一旁的协调等等了,所以说张云的任务其实就是在一旁指挥的,他根本就不需要出什么力。
由于病人刚刚清醒根本不能自己上床,当然就算病人已经完全清醒了也不能让病人自己上床,除非是局麻的病人,所以说那是得找人来抬病人上去的。
而在医院里通常用的都是三人搬运法,也就是找三个大男人来把病人平托到病床上去,而且这三个人具体抬哪个部位也是有要求的。
第一个人置于两只手一只置于头、颈、肩部,另一手置于胸背部,第二个人一手托住腰部一手托住臀下,第三个人是最轻松的,一手置于膝部,还有一只手放在小腿处,然后三人同时用力将病人平托至床上。
不过这其中还有一个小的细节,那就是抬病人的人的两只手必须都是从病人身下穿,同时得要将手伸过病人的身体才行、
再然后就是张云给科室里管床的护士交接一下,主要就是交接一下病人的情况,病人身上有没有什么管子,东西有没有少的,然后只要把病历交给她就行了。
后来下楼的时候也是跟上楼梯的时候一个情况,那是人挤人啊,根本就不知道这让位是个什么意思,而且很多人对张云推个大车子进电梯很不高兴,那得抢占多少空间啊,原本可以上来的来就进不来了,只能等下一趟电梯了。
不过比上楼的时候由于车子上已经没有病人,一下子轻松了许多,而且他也不需要再担心病人了,所以张云那是拼命地抢啊,凭借着他顽强的作风硬是让他杀出一条血路来,将所有的人都挤到了一边。
回到复苏室后张云又开始了无聊的生活,不过在这里他也并不是一无所事,他还是学会了一点东西的,那就是动脉血象分析仪的使用,无非就是用电脑在那点点就行了,很好学的,可惜的是他学上之后就没用过。
另外学到的就是安装心电监护了,那玩意有5个导极,要安到病人的身上,而且都是上半身,所以说有些事你们懂的,学医的就都这个样子,有时候不是你愿意不愿意的事,行也得上,不行也得上。
况且当时纯洁的张云那是一千一万个不愿意啊,他安装的人都是些男的,就算有女的那也是四五十岁了,张云看了都想吐,太痛苦了,但是不装又不行,这玩意只要进来的病人那都得装,而且它还是按小时计费的,有些人说ICU(重症监护室)贵,其实他们不知道的是这复苏室也不便宜啊。
而在复苏室里还有一些事,比如帮病人拔动脉针,动脉不像静脉,静脉血压力却不打,只要轻轻按一下就行了,动脉不行,尤其是手腕这的动脉,只要你用手摸一下自己的手腕就能发现那一跳一跳的,这便是动脉了。
看它一跳一跳地你就能明白它的动力有多大了,动脉大出血那可是很严重的,所以在拔完动脉针后都得用纱布按着,至少得按半小时吧(具体时间忘了),不过这当然不可能是让人按的了,这还不得累死啊。
一开始张云还傻得要命真去给病人按去,不过很快老师又给一个病人拔了,张云急了,他就一个人,而且两个病人距离那么远,他怎么帮另外一个病人按啊。
这种单纯的体力活当然是他们这群做学生的干了,老师那是不会干的了。
可是就在他着急的时候却看到老师拿了一卷布胶带还有一块纱布,然后直接用胶带把纱布绑在病人的针眼处就行了,张云当时就无语了,这也行啊,唉,看来自己还是真的太嫩了,甚至可以说是傻得有点可爱。
而在复苏室的另外一件事就是把病人喊醒,有些病人你看他要醒不醒了,你就去喊他,不要客气,能发出多大的声音就发出多大的声音,一直喊道,他能回话为止,其实这也是担心病人长时间的昏睡会不好。
再另外还有一项操作就是吸痰了,那东西比较恶心,用个吸引器,再用个吸痰管,对着病人的鼻孔和嘴将痰给吸出来,你们没听过那声音,“呼,呼”的,然后你就看到那滚滚浓痰被吸入吸痰管中,再随着吸痰管进入吸引器里面,而且吸痰管那还有一个孔,张云一直担心这痰会不会从孔中溅到他的手上,那不恶心死了。
吸完痰后你再看那吸引器里的痰,哎,别提了,慢慢习惯吧。
再然后,再然后复苏室就真没什么事好做了,顶多每天临下班的时候把那些用过的器材,比如说病人呼吸困难时给病人吸氧的东西,那些导管是一次性的,但是面罩却不是啊,那玩意哪能用一次就扔一次啊,那成本可大着呢。
再然后,真的,复苏室真就没什么事了。
第186章 越战
蒋叔虽然已经退役了,但是还是喜欢和别人谈部队里的事,再加上他打过仗,所以他也特别爱和别人讲打仗时发生的事。
只不过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变了,很多人并不知道和了解那场战争了,也有很多人开始置疑那场长达10年的边境战。
就在今天蒋叔又和一群人聚在那喝酒聊天,聊着聊着就聊到了最近的时事上面了,南方有些国家那是越来越嚣张了,无视我领土和主权的完整,大肆我国岛屿,妄图将其占为已有,这自然激起了我们人民的一致声讨,全国上下要求用武力解决问题的呼声也就越来越高了。
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谈着谈着就谈到了那场战争中去了。
而参加过这场战争的蒋叔自然也就成了这次闲聊的主角,而他又提起了那次袭击,那一次他们牺牲了好几名战友,甚至有些连遗体也没带得回。
“我觉得那场战争完全没有打的必要。”就在这时一个人说道。
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他,现在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甚至很多人认为79年的那场战争是华夏国输了。
现在的人并不像以前那样,完全只能靠听广播和看报纸来了解这天下大事,基本上就那么一个调子,信息化的时候已经来临了,人们完全可以足不出户地了解这天下事,同样很多原本人们并不知道的事也慢慢被披露出来了。
当年那场战争的理由是南越人屡屡占我边境,对我边民开枪,掠夺财产,我国忍无可忍,决定给对方一个教训。
但是现如今很多东西都被披露出来了,当年我国出兵南越之时正值南越军队入侵“红色绵国”,而红色绵国素来为我国在东南亚的重要盟友,甚至可以说为我华夏国扶持的政权。
所以当年出兵南越或许有南越占我边境,枪杀我边民的原因,但更为主要的则是围魏救赵之计,不然的话几十万大军去教训一下南越这是不是太夸张了一点,原本这并没有什么的,但是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而很多人认为不应该发动这场战争的原因就在于,79年战争持续了一个月,解放军甚至兵临南越首都城下,但是就在这时华夏解放军退兵了,而红色绵国也被南越军队消灭,并且南越还扶植了傀儡政府,而且直到10年后才退兵,很明显这次出兵的目的并没有达到。
而且从很多的细节中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华夏政府并不仅仅是想要围魏救赵,更有一种在南越国扶持一个新的亲华的政府,因为当时亲华的一些原南越领导人(因为亲华而在南越国内受到迫害不得不跑到华夏国寻求庇护)甚至已经做好了回国就职的准备,但是结果却是他们可能将一辈子都留在华夏国。
而很多人认为华夏国战败的原因也不仅仅于此,而是双方的战损情况,从人数上来说,华夏国的损失比南越少,但是在武器装备的损失上却是远远大于南越军队的损失。
“我说的对不对?”阐述完自己的意见后那个人问道。
听了他的话旁边有些人点了点头,而另外一些则是看向蒋叔,他们想知道蒋叔会怎么回答。
“那你认为胜利应该是什么样子的?”蒋叔问道。
“打下南越首都内河。”那人很干脆地回答道,“况且华夏的军队根本就不如南越,当时南越北方的军队都只是些二流部队,还有一些民兵公安,根本不算什么正规军。”
虽然蒋叔的目光已经越来越冷淡,但他还是把自己心中的话说出来了,其实他对于蒋叔打过仗这事一直很有成见,他总是认为每次蒋叔讲到这些事的时候都是一种显摆。
毕竟现如今华夏国内还打过仗的老兵已经越来越少了,而这些人在很多时候是被人们当成英雄看待的,甚至有些福利待遇比他们的还好,他有点忌妒。
而且他说的也有些是正确的,开始南越的主力被调去进攻红色绵国了,北方的确只有一些二流部队,但是在战争开始后其主力便很快被调回防御,况且华夏国在边境这么大的动静他们就真的一点部署也没有那是不可能的,其在边境的主力部队也不在少数,比如316A师。
“打下内河后又能怎么样?”蒋叔又问道。
“打下内河后南越还敢这么嚣张吗,估计现在也早就只是我们的一个附属国家了,还用得着现在和他们争什么岛屿问题吗。”那人两手一摊道。
有些人总是把问题想得那么简单,只看到了问题的一面,却没有注意到另一面。
在人们把所有的目光都聚焦在华夏南方的时候又有几个人注意到华夏的北方,当华夏解放军攻入南越后北方苏军的兵力也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地步了。
甚至可以说当时华夏国的主力其实并不是在南方对于对越作战,而是用在北方防止苏军挥师南下,当时临近北方苏盟的数个军区都已经进入了一级战备状态,乙种部队也都纷纷补充人员装备,组成战时甲种部队的规模。
有一点我们可以肯定负责地说一句,只要华夏的军队敢于进入内河,那么苏军就敢进入天京,到时候怎么办,你负责吗?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那场战争的目的远不止围魏救赵,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华夏国曾与以美联邦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有过长达10年的蜜月期。
那时候正值华夏国改革开放,但是国内一穷二白,什么也没有,根本没有钱,只能靠引进外资,但是跟谁引,苏盟肯定不可能的了,他自个除了导弹厉害点之外跟华夏国一样,也穷,所以只能跟美联邦引。
但是人家凭什么引给你,凭什么在你那投资,万一哪天你又和苏盟搞起来了,怎么办,毕竟你们都自我标榜为社会主义国家,没办法,华夏国只好弄点事出来,这样子才算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在那段时间里他们给予了华夏国巨大的帮助。
而且这场战争对于华夏国的军事影响那是很深远的,当时的军队作战水平还停留在五六十年代,作战手法无法是“炮火轰击,炮火延伸,步兵冲锋”,要么“中间冲突,两边包抄”这样子的老手法,完全凭借的人海战术,和现代战争没有一点相关联。
而经过这一场战争后华夏国的军队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军队的现代化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这其中美联邦给予的帮助不可谓不大,多项先进的军事技术也是在那个时候引进来的。
“如果这要是在以前我一定把你给毙了。”丢下这句话蒋叔便离开了,一场原本挺热闹的闲聊就这样散了。
夜有点冷,而蒋叔的心却是更冷,他不由想起以前看到的一首诗,那也是一个越战老兵写下的:
没有人记得1984年的含义,
没有人知道那曾经令人热血燃烧的岁月,
记得它的只有活着的我们和死去的他们,
记得它的只有边境线上那依然如血的红土,无边无际的丛林,重叠反复的雷区……
蒋叔叹了一口气,或许人们真的忘记了吧。
就在这时一个黑色的身影拦在了蒋叔的面前,“听说你参加过越战?”
“是的,怎么了?”蒋叔看着眼前的这个人回答道。
“那你去死吧。”
突然一道寒光刺向蒋叔,躲闪不及的蒋叔硬生生地挨了这一刺,鲜血瞬间流了出来。
“三棱刺!”看着刺向他的武器蒋叔似乎明白了什么。
第187章 夜班
张云在经过一个星期的苦难后终于离开的复苏室,他也终于上手术台了,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激动的事啊,虽然他根本不想离开复苏室啊,那儿多清闲啊,当别人忙死忙活的时候他在那发呆啊,这是一件多爽的事了,别人只有羡慕的份啊。
不过张云上了这么多天的手术台也就是当巡回护士,而不是洗手护士,他也就只有在下面看的份,但是也挺有感觉的。
巡回护士就是在手术台下面看的,他们不需要上手术台,也不需要穿无菌手术衣,他们只需要在下面看看就行了,主要的任务是为了防止手术台上缺少什么东西,台上的人不能自己拿而让巡回护士帮忙拿一下的。
而洗手护士当然就是上台的护士了,他们每次上台前都得洗手,所以就被称为洗手护士了,洗手护士的操作范围一般为不能跨越无菌区域,而且他们也不能接触非无菌物品,所以缺少的东西需要巡回护士帮他们拿。
巡回护士的手是有菌的,而且拿来的东西肯定也是非无菌的,所以这递东西并不像普通情况下那种直接拿给洗手护士就行了,而是进行抛掷,而且不是简单地抛过去,而是先将物品外面的包裹打开,然后在不接触里面东西的情况下抛到无菌台上,并且非无菌的一面绝对不能碰到无菌的地方。
所以说我们可以想像张云平时的生活是多么的无聊了,因为巡回护士肯定由一个老师担任的,而他作为一个实习生当然也只有在一旁看的份了,所以说得直白点就是他每天依然在那发呆,只不过不如复苏室那样早上九点才上班,而下午四点就能走了,在手术台上你知道一个破手术能开多长时间啊,弄不好要到晚上七八点才走呢。
不过今天张云不要担心他晚上几点下班了,他只要担心明天早上他几点下班就行了,因为今天他上的是夜班。
手术室的夜班和其它科室的夜班不一样,一般科室夜班都是分大小夜的,当然除非是那种很小的科室,不会有什么事发生的科室才不分,比如说张云所在的第一个科室眼科,但是手术室不是这样,它是全夜,也就是上一夜的夜班。
而手术室的夜班情况又和眼科这些不同,眼科那是真没事,晚上护士把门一关睡大觉也行啊,而手术室晚上休息的时间根本上是得看天了。
如果晚上一台手术也没有的话你睡一夜也没事,可运气不好的话你一分钟也没觉睡,那你也怨不得别人了。
很明显今天张云第一次上夜班,这不仅仅是他在手术室中的第一个夜班,更是他在实习生涯中的第一个夜班,再大点那就是他人生中的第一个夜班,所以说他还是很期待的,他期待着今晚一台手术也没有,那他就可以一觉睡到大天亮了,对于上手术台他真的没多大的热情。
不过今天晚上他的梦想似乎不可能实现了。
“张云快点有手术。”夜班老师叫道。
“好,这就来。”张云应道,“什么手术?”
“不知道,不过据说是外伤,而且伤得很严重。”老师回道,一般这种急诊来的手术谁也说不准,只是急诊的护士告诉个大概情况,然后自己准备东西。
“被人砍的吗?”张云不由问道,这大半夜的,有些小混混没事出去砍人之外还能有什么外伤,难不成还是车祸之类的。
“好像是的,不过据说是贯穿伤。”老师说道。
“嗯。”张云点了点头。
“病人要到门口了,你去把病人拉进来吧,我去准备东西。”老师又说道,看她那镇定的就知道这些东西她见多了。
“好的,我这就去。”说着张云便往手术室大门那走去。
手术室其实有两个进口,一个是专门供医护人员进去的地方,那个地方进去之后是更衣室,你换好衣服后才能进入工作的地方。
而还有另外一个出入口,那是供接送病人的地方,以前张云送病人下去的时候经常走那走,那有一个大铁门,里面在脚下有专门的感应器,其实就是一个洞,只要你把脚伸进去门就会自动打开了。
而外面却不行,外面设有密码的,得要用密码才能打开,至于密码是多少我就不说了,嘿嘿……
其实在手术室很多东西都不是用手按的,而是用脚的,这大门如此,各个手术间的门也是如此,甚至连厕所旁的洗手池也是如此,张云还记得第一次在更衣室上完厕所后想洗手却怎么也打不开水龙头的场景。
当时那水龙头就一根弯的管子在那,张云找了半天都没找到开的地方,想想可能是要动一下这水龙头的管子才行吧,于是他对着那水龙头那是左拧右旋,上提下按啊,但是很不幸,最后也就只流出一滴水来。
张云急得要命,难道说这水龙头是坏的,那这手术室也太不咋滴了吧,就在这时一个医生走过来说道:“开关在下面。”说着他对着下面一个踏板踩了一下水便流了出来,当时张云那一个叫尴尬啊,刚刚那丢人的动作肯定全让他给看见了。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有时候手真的太脏了,就比如说你刚上完厕所的手去开水龙头,那不是把水龙头给污染了吗,洗完手后你再去用你那干净的手去关水龙头不又是把手给弄脏了吗。
还没打开手术室大门就听到外面几个女的在那哭喊道:“爸,你不能有事啊,你千万不能有事啊,我和妈妈还有妹妹还在等着你呢,你还没看我们嫁人呢,你说过的,要帮我们带小孩的,你不能食言,呜呜呜~”
那声音很是凄切,不过听习惯了的张云并没有太大的感触,有些事习惯了之后便是麻木,如果见一个你就也跟在后面伤心一回那你也就不要干活了,而且在手术室就你这种情绪谁还敢让你上手术台啊。
“病人呢,来,进来吧。”张云打开门说道,不过他一下子就注意到了趴在病人身上的那两个人女的,虽然已经隔了很久了,但是他还是记得这对姐妹花的名字,蒋媛媛和蒋勤勤,当时他还在眼科的时候就认识她们两个人,只不过由于她们母亲出院后她们便也离开了,之后张云就再也没见过她们,只不过没想到会在这种情况下见到。
“咦,蒋媛媛蒋勤勤怎么是你们啊,蒋叔怎么了。”这时候张云才发现躺在病床上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蒋叔。
听到有人叫自己蒋媛媛也抬头看了一下张云:“你是?”
“我是眼科的那个男护士啊,怎么你忘了吗?”张云摘下口罩说道。
“求求你一定要救救我爸啊。”看到手术室里有认识的人蒋媛媛就像抓住一根救命稻草一样,现在她感觉自己是那么的无助。
蒋叔也跟她讲过部队里的事,也谈论过三棱刺的威力,那并不是用来砍人的,而是用来放血的,一般一刺下去如果抢救不及时的话那会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
看着痛苦的蒋媛媛张云实在不忍心说他只是一个实习护士,根本就帮不了什么忙,他只得重重地点了一下头:“放心吧,蒋叔不会有事的。”
“呜~呜~呜~”泣不成声的蒋媛媛只有一个劲地抱着张云痛哭。
张云轻轻地拍了她一下,“你先让我把蒋叔送进去吧,里面还等着呢。”
听了张云的话蒋媛媛这才放开张云,“求求你了。”
张云再次点了点头,然后拉着蒋叔进了手术室。
第188章 安慰
“我可以跟进去看看吗?”就在这时蒋媛媛却是拉着张云带着恳求的眼神说道。
“不行。”张云拒绝道,他完全可以体会蒋媛媛现在的心情,像她这样子的情况很常见,有些病人家属就跟着来拉人的护士后面准备走进去,如果不是有人拦着的话或许就直接进手术间了。
但是她进去又有什么用呢,她能帮上什么忙吗,很显然那是不能的,别说她了,不是张云也只有在一旁发呆的份,况且一般医生也不大喜欢他们动手术时旁边有人看着,就像张云他们入科的第一天总带教带他们看手术的时候还得跟医生商量一下是否愿意给他们看。
她站在一旁的话弄不好可能影响医生的工作,就算她不影响医生的工作,看她穿的衣服也会污染了手术环境的,不要以为手术室只有器械和衣服是无菌的,其实手术对空气也很关注,里面空气对流,温度,温度都有很严格的要求的,不要以为顺便在哪个地方就能开手术了,除非真的是情况特殊。
知道进去是一种奢望之后蒋媛媛也不再说什么,而是目送着张云将她父亲送进手术室。
“家属别跟过来。”张云提醒道,其实有时候这根本不需要他提醒,不过为防意外他还是提醒了一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