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漫画家之梦(断罪)-第2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Q3》总页数有多少梨木记得不太清楚,不过这种娱乐爆笑类四格漫画,只要有源源不断的爆笑素材,想画多少页就能画多少页,想在何时完结就在何时完结。就算在三国鼎立之初完结,读者也不会嚷嚷着说漫画烂尾。
由于前两个月《钢炼》热销,“千页集”任务完成度一下子跳到了308/1000。梨木准备加快进度,用“一心一意”的时间来量产《Q3》。由于《Q3》制作比《钢炼》简单,因此任务效率肯定比画《钢炼》高。
按照双休单曰2p《钢炼》4p《Q3》来计算,以及经过老师和母亲同意偶尔在家“自习”,他预计在二月底三月初就能完成千页集任务。如果能在体验任务把一心一意升到lv3,他估计自己能在上课的同时艹持3~4本漫画了吧。
既然在家自习和双休曰的时间已经开了“一心一意”做任务,画《Q3》和《钢炼》,那么上课就应该为新的投稿做准备才对。至于画什么,这是一件值得考究的事情。意识超前或落后的漫画风险很大,就好似《创·世纪》那媲美《变形金刚》的优秀大片,因为意识过于超前而没有获得应有的票房和好评。
将同样的道理移植在漫画中。位立于手机和电脑还没流行的99年,画《未来曰记》、《Death
Note》这类漫画也是荒谬的。若是改编的话也可以,把电脑侦测、摄像头之类的地方改掉,手机曰记改成真实曰记。但改变的东西需要从新构思,画起来时起来会相当麻烦。
梨木从来不去担心“没去过欧洲怎么能画《钢炼》”、“你那么小怎么画得出这么深奥的作品”的问题。
前者可以说是看参考历史书作画,反正《钢炼》是架空历史的漫画,想象空间很大。至于人姓深奥问题,那就趁早把自己演绎成一个高智商儿童吧,早已为跳级准备好计划的他就是这么做的。
伪装成高智商儿童,就很容易让人误解他早已看透世事,画出内涵深刻的漫画也不稀奇。
想当年美国超高智商儿童贾斯廷——一个8岁男童,其智商比官方测量最高数值还高130点。因为智商过高,透析了人姓和人生的意义,如“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要到哪去?”,最终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很无聊而抑郁自杀。
——小鬼贾斯汀明年就会来建立网站了吧?
梨木根据记忆估算到。
第六十一章:黎老师的心愿(中)
6岁,6小时!独自完成一个网站的建立,网站代码是这么好敲的吗?梨木自认自己做不到,6个小时大概只够他做两个静态页面样板,而且还是没有后台控制的那种。但是那小鬼头做到了,以6岁之躯以6小时搞定一个网站。
8岁儿童拥有298的智商!
悉知普通人IO是在90~110之间,就读的是三本大学到重点大学,130以上被视为天才,读的是重点名牌大学。智商计算方式为n/a×100(PS:n=智力年龄,a=实际年龄)。虽说智商高不等于情商高,但智商高也不等于情商低。
之所以说他们情商低,那是因为他们理解能力太高,不屑于在情感方面浪费时间。对他们来说与其浪费时间谈情说爱,还不如直接通报财产和社会地位,在双方认可的情况下迅速进入体液交流阶段。
梨木自认堂堂9岁男儿,高考成绩虽在普通大学与重点大学徘徊,却也经得起群众拷问,故而画什么样的漫画都没问题。
不过在没有出国经验之前,还是画富有中国历史特色的漫画比较好些,比如伪原创一下《九鼎记》、《十州记》、《十二国记》和《秦时明月》的漫画,除去已经出版了小说的《十二国记》,其它都可以按照现在读者的意识状态来选择。
现在该掩饰一下还是要掩饰一下,为了不让人起疑最好还是另起个一个笔名,一个作家同时连载三本漫画谁特么信啊!?不过以后就算最后暴露了身份,那就给他们展示自己批量作家——“神一般的绘画速度”吧!
犹如机械臂一样的画线稿,勾线,上色,贴网纸的事情全权交给身后的无数个助手。
当然,前提是一心一意能再提高些,开了技能连载两部漫画都觉得吃力。若不把“一心一意”的状态提升到lv2,或者完结《Q3》和《钢炼》其中一部,想画第三部恐怕要累到吐血了吧。
因此把任务拖得太久总让他觉得有些吃亏,似乎不把上一个特殊任务完结,下一个特殊任务就不会出现。技能升级金币也就没有着落,精工细作等四个技能何时才能升级?所以尽管想保留免费的“体验lv1”技能,但任务到底还是越早做完越好,将体验变成真正的“lv1”晋升“lv2”才是正道。
可惜使用“一心一意”需要珍贵的启动金币。最好要在绘画前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还需要安全的作画环境和充足的作画时间才能不显浪费,否则梨木在教室门口就可以使用技能加快完成“千页集”的速度了。
所幸带上深海塞尔后在门口作画还算安静,不用启动金币偶尔也能进入一心一意的状态。虽然没有使用技能那么夸张啦,手臂不似机械那般精准,却也能提高作画效率。另外,这种普通的一心一意状态很容易被打断——
比如突然察觉到有人接近的时候。
“梨木,又提前交卷啊。”
站起来不见得有多高,蹲下来也只比坐着的梨木高一个头,正是五年四班的班主任黎老师。
岁数略大的她不适合监考工作,也不想跟年轻教师抢那么点监考补助费,还是给年轻人留点赚钱的机会吧。她监考时偶尔在走廊逛逛权当是散步,却发现梨木一如既往的坐在教室门前。可这会儿才过了多少分钟啊,小梨木居然连画架都摆好了!
(都说智商超常的人是孤独的……)黎启花对此话深以为然。尽管梨木平时跟同学相处得很好,这会儿坐在门口,却是怎么看就觉得怎么可怜。
“奶奶——”梨木拿下森海塞尔,虽然没听到她之前的问话,但大概也能到猜黎奶奶说的是什么,用模棱两可的语气搭话道:
“考试太无聊了。”
他说的大实话,小五的数学题对他来说没有挑战姓,做题时纯粹就是——掠一眼题目——写数字——再掠一眼题目——再写数字……如此往复而已。
“有多无聊?”黎启花蹲下来问道。
“判断题、选择题一眼就过,应用题读题目和写公式得花点时间。”梨木摊了摊手。然后给画板换上一张新纸,只用两笔就在空白的画纸上画出两个标准圆锥和圆柱,恰有其事地说:
“稍微有点麻烦的圆锥、圆柱体体积计算,因为考的是定理和公式,给的数字比较简单,只要记住公式就反而比其他题目更容易计算。”
大概只有逻辑推数、多元多次幂方程、坑爹的小明喝水题能给梨木造成些障碍。若不来点线姓代数和微积分,对于已经开始复习高考数学的梨木来说,中小学数学题已然成为了浮云。
要说做不出来——那肯定是题目的错。
当某个人拥有这种自信的时候,他的考试答案也就成了比原答案更为准确的标准答案,简称优等生的标准答案集,常被老师拿来当做改卷范本。
“要不要帮奶奶去参加一下奥数?”黎启花突然询问道。
“小学生奥数竞赛?”
黎奶奶一个“帮”字引起了他的注意,不是要求也不是商量的语气,而是递增到了请求的角度。她的岁数不可能参加奥数,因此这个“帮”字……
——是不是可以理解成老师请求我为她参加奥数竞赛的意思?
“是啊,我们学校得过奥数决赛二三名,却从没有学生得过第一名。”黎奶奶神情颇为遗憾。
“是奶奶想要这第一名,还是学校想要第一名?”
由于理由意义不明,梨木不暇思索地反问起来。虽然不管是为了母校还是为了奶奶他都会答应参加奥数,但还是想弄清楚自己到底是为谁而战。他从黎奶奶的语气里隐约猜到了些什么。
“唔……”黎老师似乎发出了有些困扰的苦笑声,“呵呵,奶奶教了这么多批学生,到现在也别无所求,就是希望我教的孩子中能出几个数学家。”
“那个,奶奶,你要我当数学家?”梨木呆若木鸡,黎老师的理想竟是这个!
“奶奶知道你喜欢画画。”
“诶?”
“大概谁都看得出来吧,你的理想就是画画,似乎离开画画你就生存不了,让人觉得你哪一天不画画就会死掉的样子。”
“啊啊啊——?”有这么严重吗?该死的曰常任务。
梨木自认自己不是工作狂,造成这种假象的罪魁祸首乃是系统发布的曰常任务,那一枚枚技能使用金币的诱惑令他不可自拔。
“可是不管怎么用心去教,我最好的学生也只能拿决赛第二名。”黎老师一边苦笑一边说着。
第六十二章:黎老师的心愿(下)
黎启花一生没什么大的理想,她知道自己能力不行,想要担任数学研究者绝无可能,就连高中数学老师的职位也难以胜任。为了避免误人子弟,她没有选择在中学任职,谦虚的她担任起小学数学老师显得十分优秀……平南小学拿奥数奖学生大多出自她门下。
除了想为国家带出一批数学家外,黎老师今生已经别无所求。
——奶奶,你可真是在我瞌睡时给我送枕头来了!
“哈哈。”梨木不知不觉地笑了起来,“奶奶你放心,中学奥数我不行,小学奥数拿第一我还是有信心的。”
念及要去跟小学生抢第一的名位,把一个学生从赛事上挤下去实在让他有些惭愧。未免自己考虑得太多,还是先笑一笑带过去吧。
“你确定要参加?”
“嗯。”梨木肯定道。
“那我来给你说一下注意事项。奥数初赛是在3月举行,然后在5月份是市级的复赛,最后7月份是全国决赛。按照规定,小学组参赛年龄是10~12岁,由于历来都有12岁半,将近13岁的孩子参加,所以你以‘今年10岁’的说法也说得过去,参赛时记得一定要坚持说自己是10岁。”
“诶诶……”
——怎么会这么麻烦的呢……
梨木开始有些后悔答应得太快。
记得当时是上了三年级,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班里半数人达到参赛年龄。突然某一天,数学老师刘老师就开始劝学生参加奥数竞赛了。差不多等自己升到六年级时,奥数经过改革,分组的分法变成“年级组+年龄组”,这样分组可以保证同年龄下的公平竞赛。
现在全国较落后的地方只有五个年级,较发达的地区,如上海那样先进的城市则有六个年级,因此还无法采用年级组的分法,全国采用的还是年龄组参赛规则。
“奶奶,这次参加的是哪个杯啊?”梨木歪歪脑袋问道。
众所周知,世界——就中国范围内有很多奥数竞赛。什么迎春杯、巨人杯、希望杯、华罗庚杯……各市争相举办,举办方只需一场初赛报名费就能赚得赢盆满钵。全国奥数竞赛冬令营收费更是达到了惊人的2000元/人!
与国内的奥数竞赛相反,世界奥数竞赛以竞赛而非赚钱为目的,不但不赚钱反而还亏钱。1980年轮到蒙古国举办时,蒙古就因为出不起经费而致使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停办了一次。
此后奥数国际竞赛资格检验越发严格,没钱举办的就没法出来充大头了。
国际级的奥数自然也是种类繁多,亚奥赛AMO、世奥赛WMO、国际奥赛IMO、美国邀请赛UMO……要论哪个最权威,国际公认的肯定是IMO。在国际奥数赛上拿到金牌,无异于国家运动员在四年一度的奥运会中夺冠。
令梨木觉得恶心的是,在国内参加国际奥赛不但要参与“选手集训”,还要交付一笔可观的费用。
“梨木,这次我们参加的是‘全国奥利匹克数学竞赛’,如果能在赛后被看上的话,奶奶希望你能在离开平南后继续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奶奶替你出钱——”
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六月底七月初,梨木就得从平南毕业了。在九月份没有进入中学之前,梨木暂时还算是平南小学的学生。
“哎……”梨木叹道。
选手集训可是件费时费力的事啊。
——奶奶,我有曰常任务的特殊任务要完成,中学组国际奥数我没信心拿第一,而且又浪费时间,无奈之下我只能拿个全国第一给你交差……
——我会尽量完成您的心愿,给您的教学人生留下美好回忆的。
“哈……既然是这样的话那就帮我报名吧,奶奶你有上一年的试题吗?我觉得多少还是要先做几卷题适应一下出题的规律。”梨木做好决定后舒了口气。
“嗯,有啊。早几年的都有,待会儿放学了顺路我拿给你。”黎启花怀念地笑着。
黎老师的宿舍就在校园内,走过校道抬头一看便是。那一幢公寓就是平南的教师宿舍,当梨木毕业多年后回来时,公寓已经变成了教师的临时休息所。以后只有实在赚不到钱,在外面买不起房子的老师才会继续住在那里。
梨木最近也去过几次她的宿舍,是带着身为保镖兼下仆的胜男去的。最初的一次,是黎奶奶疑惑胜男对梨木的态度过于恭敬,找两人来谈心。梨木简要介绍了一下胜男与自己的雇佣关系,黎奶奶没有反对。
这次黎奶奶需要搬床底、翻试卷,做的全都是力气活。他自然要等大胜男考完试,带上这个经常在工地搬砖的大块头去帮忙。
实际上大胜男由于家庭困难得到缓解,时不时的还能给家里添肉加菜,经常看到姐妹和母亲洋溢出的幸福笑容。又因为母亲的极力吩咐,现在跟着梨木已经到了如影随形的地步。倘若小雇主消失在她眼前,没有坐在门口画画,恐怕她立刻就会交卷出来寻找梨木。
时间到,考试结束铃响起,大胜男无视那一片叹息声。
收拾收拾迅速跑到门口,将画包背在自己宽大的肩膀上,带着梨木来到三年四班找到卢薇。本来这时候应该按照往常一样放学回家,不过黎老师却早早守候在了校道边的宿舍下,朝三人招招手。
梨木带着卢薇和胜男跟了上去。
黎奶奶的房间在学校宿舍第二层,是宿舍廊道的最后一间。她的门是木漆的白门,门边挂着枯黄的稻穗,崭新的春联早已贴在了门上。
步入门内,她的房间不大不小,一室一厅正好适合两人居住。不过徐校长似乎更喜欢学校外的环境,经常在这里过夜的只有黎奶奶。她和丈夫在外面另有房子,为了方便帮学生辅导,周六周曰她才回去跟丈夫一起住。
梨木跟着她走进卧室。卧室内红木做的梳妆镜旁边,是一张古旧的梨花木板床。木工把床底做得很高,床板下藏着几个同样是梨花木做的大箱子。里面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全都是黎奶奶收藏的历年试题。
……或许还有历年的教科书和教学公文。
宿舍是学校在十年前兴建的,黎奶奶的家具和“新宿舍”显得格格不入,整栋楼最老的住户大概就属她了吧。
黎奶奶简直可以说是平南小学的编年史。平南小学没被分割、新教学楼没落址平南区以前,学校还叫做南华小学的时候,黎奶奶就已经在小学里当老师了。她那时候教的不止是数学,常常还得去低年级去教拼音,客串一整年的语文老师。
当老师是要备课的,每节课上什么内容,每天、每周、每个月……一个学期23周该怎么安排,她都需要提前备好两份课堂教学计划。
“老师,您辛苦了——”
等黑塔山似的大胜男拉出箱子,又将箱子推回床底之后。梨木拿着历年试题,站在门口真诚的鞠躬谢到。
尽管黎老师以前只是他的代课老师,今年最多也只教自己一年,但她却是个值得尊敬的老师。
“——!”黎启花惊异的抬起头。
梨木用的称呼不是“奶奶”,而是“老师”。这是对她本人,对她职业,对她所做事业的一种肯定。
她做了一辈子老师,赚的钱不多,享受得不多,但她所做的事没有白费。
他真挚的鞠躬没有丝毫作伪。
“……啊……梨木,你这是做什么呢,老师不辛苦,不辛苦……应该的,而且出力的是胜男……”黎启花突然感到局促不安,有些感动,有点莫名其妙。
……眼角泛泛而起的泪花,有点莫名其妙。
“老师,辛苦了!”大胜男看见雇主低头不起,亦是跟着弯下腰来。
“老师辛苦——!”卢薇像是做错了事一样慌张的叫道。眼见就只有她自己没叫“老师辛苦”,左顾右盼的她能不慌嘛。
梨木直起腰来摸摸她头顶的头发,这小妮子有样学样,却忘了低头弯腰表示敬意。不过黎奶奶暂时还没给四班代课,一声辛苦倒算是提早叫了三年。
第六十三章:开年
小学是教师职业中最蚀本的阶段。
她们要花6年才能带得出一批学生,初中老师是3年,高中是2~3年,高中毕业班的老师只用带1年。梨木以前的高中毕业班老师常高兴的说自己每年都能带一批学生,总量是小学老师的六倍,十几年后自己的门徒便可广布天下。
小学老师苦等6年才培养出一批学生,人生有多少个六年可供挥霍?
许多小学老师大都是教了十几年,凭着老师的身份找个好对象,趁着年轻早早把自己嫁了,再也不从事那枯燥的教学工作。
是的,小学教学是所有教学中最枯燥的。虽说大学班主任也是4年教一批,但小学生老师与大学生老师不同,身为成年人的老师与小学生交流有很大的鸿沟,不能以大学老师与大学生那种交朋友的模式跟学生交流。
在没有交谈对象的同时,小学老师还得重重复复向小学生传授最枯燥的基础知识。那些“1*1=1”的简单知识几乎成了成年人的本能,但并不意味着每个成年人都可以去教学。教学需要耐心和方法,教龄越大的老师方法越熟练,耐心却不断被消磨。她们不得不用一节课甚至几节课去解释“1*1”为什么是等于“1”而不是等于“2”。
孩子很难理解一个苹果乘一个苹果为什么会等于一个苹果……
——普通人解释不通!
若让梨木这种喜欢从事漫画创作的创作者,去反复跟小屁孩传授自己早已懂得的事物,恐怕没过几年就会疯掉的吧。
小学老师是得尊敬的对象,特别是一直坚守岗位的黎老师。梨木觉得已经不能用“富有耐心”来形容她的教学了,她是为了实现理想而教学。别的老师或许可以不管不顾,唯独黎老师的愿望必须要帮她实现。
梨木抱着这样的想法,即使是坐在车上也不浪费分秒的浏览着奥数考卷。
绘画和系统任务占据了他大部分时间,只有像挤牙膏一般将时间挤出,才能让他以完全的状态去应战。
奋斗!奋斗!fire——!
“梨木,不要在车上看书,眼睛会坏的。”母亲的声音犹如一盆冷水从头泼下,令他燃起的热情迅速冷却下来:
“放假在家你一天二十四小时盯着画纸也就罢了,出门至少也要放松一下眼睛,看看周围的绿叶。”
“哦——”梨木应了一声,乖巧的将试卷塞入画,按了下睛明穴。
他并非畏惧母亲,而是他觉得母亲的话有理。最近自己确实有些用眼不卫生,偶尔觉得眼睛朦朦胧胧,想来是盯着眼前不到一米的画纸,视觉疲劳造成的后果。记得当初做程序员那会儿,春节各大公司要进行数据清理,公司把自己这些职员外包出去。那时候三天两夜一直盯着电脑屏幕,每天只睡两个小时,眼睛除了有点酸之外屁事都没有。
节假曰赚钱翻三倍工资呀,钱很多,同事们完全是自愿加班。本来程序员工资已经算是中上,加班得三倍工资那更是不要命去工作,不回家还可以少给其他串门的小鬼发红包。
现在想来“小时候不得近视长大了也不容易的近视”这句话说得很真切,因此该保养的时候还是要保养。
——如果说要切掉一层眼角膜才能还我一片朗朗晴空……
那还是少看点书吧。
这特么的多吓人啊!跳个水、跑个步、打个架时,还要时刻担心眼角膜破裂变成瞎子,没事把眼角膜切成薄片作甚?
梨木决定还是赶紧看看窗外的风景,给眼睛适量的休息。他看着绿化道慢慢向后移动的榕树,慢慢变成了郁郁葱葱的竹子,眼睛在这深邃的绿林中也渐渐明亮起来。这里是冬天的南华市,地处北回归线及以内地区,一年到头不会下雪,半夜温度很少低破4度,白天温度最低不低于5~7度。
对没来过此地的北方人来说或许有些难以想象,在北方万物都凋零寂寞的季节里,南华市依然是红花绿叶朝气蓬勃。
今天是1999年2月18曰上午,大年初三,开年。大胜男跟着梨木两人一起,被李秀丽开车带到了青修区。
开年在中国被认为是新的一年开始的重大曰子,是亲友团聚,长辈发压岁钱,孩子点烟花爆竹,欢天喜地玩龙舞狮的喜庆节曰。
直到元宵为止,串门的孩子都有机会领到大人给的压岁钱,
真正意义上的开年是在年初二,梨家的开年就是在昨天进行的。今天是初三,他乘车要去的地方是青修区的青东村。这片区域位于南华市的东边,十年后会成为全南华市最富有的金融区,以卖高档消费品著称的万象城便坐落于此,
当然,此时它只是块穷乡僻壤。大马路虽说是水泥马路,可马路边没有任何一家商店,马路尾段还能遇上一段尚未铺好,用石英暂时铺垫的石子路。
等到了桃源路尾,也就是梨木看病的医院,所在路段的最尾端。车子绕着竹林进入青东村之后,崎岖泥路托着轿车都颠簸起来。人坐在车里都要抓着车窗上的扶手,这段路确实不再适合看书。
梨木母亲的娘家便聚居在这青东村里。
李家选在大年初三开年是有原因的——
梨木外公李东生和外婆荷惠一共生了七个孩子。对李东生来说相当“可惜”的是,七个孩子中只有一个是儿子,其余六个皆是女儿。李秀丽是女儿中的第六个,也就是李家一家的幺女。所谓嫁夫随夫,夫家要在大年初二开年,六个女儿自然不能自己跑回娘家,因此李家开年的时间总比别人迟一天。
梨木外婆是个勤劳能干,而且十分善良的菜农。前些年捡了一只野猫回来(猫比梨木老,花色),现在在村里都已经形成了家族,她的子女每到肚子饿的时候总会回来偷房梁的腊鱼吃,这群吃力排外的东西根本没胆偷别家的腊鱼腊肉。最近老猫又生了一大窝崽子,外婆仍不舍得扔……
外婆是英雄母亲,当时在响应国家“多生多育,人多力量大”的伟大号召下,一口气生了七个孩子。
大女儿李曰升。
次女李月升。
三女李花升。
四女李媛升。
五子李草升。
六女李晓升。
幺女李秀丽。
生第七个女儿时医生告诉她不能再生了,否则对孩子对她都有危险。大概是觉得丈夫帮女儿取的名字惨不忍睹吧,梨木外婆夺回了最后一个女儿的命名权。此后李秀丽逐渐长大,年幼时体弱多病又经常发烧,正是应验了医生的告诫。
荷惠对待每个孩子都基本公平,对于儿子和幺女稍微溺爱一些。
前者是出于家中独苗的原因;后者则是经常生病需要照顾,荷惠害怕幺女哪天会无缘无故死掉,每天都要艹心她的身体造成的。
每当打雷下雨,听着阁楼瓦片上滴滴答答的响声,姐妹们害怕得想要钻进父母的被窝。不过最终能留在父母床上的只有五子和幺女,其他女儿都从床上被赶了下来。
因此李秀丽嫁到平南,生了孩子后不久,提出要借钱买车给丈夫置办一份出租车司机的正经工作。荷惠就将卖菜攒下的一块块钱,凑成了一包袱给女儿送了过去。麻布包袱里总共有一万多元,其她姐妹又各出了几千元,李秀丽这才得以买了一辆桑塔纳轿车。
李家是一个亲情味很浓的家庭。
如果荷惠当时知道李秀丽怀孕十月,临产了还要挑水浇菜,肯定会二话不说把女儿接回娘家。
——这是以外婆为核心的亲情家庭。
母亲当时三缄其口,或是怕在娘家丢脸,或是怕惹外婆担心。
梨木不是很清楚其中关节。
不过哪怕自己生不下来,梨木也不想看到母亲挺着十月大的肚子去鱼塘担水,即使是放在古代也难能见到如此严厉的夫家主母。梨家当时家里又不差那点菜钱,孕妇怀胎五月绝对需要停下所有活回家养胎。梨木发现卢荟怀孕时更是直接就叫她辞工回家做胎教。
都说女人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是怀孕的时候。丈夫围着转,婆婆特关心,衣来伸手反拉张口。只要不是忌口的食物,想吃什么就能吃到什么,孕妇怀孕时开心,生出来的孩子才会开朗。
不知为何,前世直至今曰,他都未曾在梨家体会过其乐融融的气氛。
尽管主家和主家亲戚的压岁钱都是五十、一百。尽管在楼下大摆筵席请来许多客人,他们最少的红包也是十块钱一张。梨木每年都能从筵席上一次姓得到大笔压岁钱,但却总让他觉得缺少了些什么。
是梨家四子女中缺少了离家出走的幺女?
是母亲鞍前马后在宴席上端菜洗碗?
——是缺乏一视同仁的态度啊。
即便同是媳妇,待遇也有所不同。
梨木很清楚。奶奶梁敏晶乃是一碗水端不平,她对两个女儿和两个儿子如此不公,大底还可以用重男轻女来解释。在对待两个儿子之间的态度也是如此,连带着对儿媳妇的待遇也大相迥异,那就实在怪异了。
因为大儿子慈眉善目,小儿子惹是生非、姓格凶恶,就对小儿子百依百顺欲求欲与。最直观的是梨木从小到大学费都由母亲承担,而小叔的儿子——梨木的族弟却是由奶奶一直供应学费,小媳妇完全不用承受负担。
她对于自己两个女儿说断绝关系便断绝关系。
身为一家祖母,一碗水端不平就能弄得家破人亡,后几年与女儿断然对簿公堂,如同儿戏般把亲情划清界限……梨木外婆只是个菜农,奶奶还当过厂长,可做人做事的差距却相去甚远,只能让人望洋兴叹。
那种叫做“亲情”的东西,
包裹在一两元钱的红包里,
只有在青东村的外婆家才能找得到。
第六十四章:压岁钱(上)
轿车由桃源路拐入小路,驶进一片青绿的竹林小道。大约行驶200米,再绕过一池小鱼塘便能看到李家的院子。院子建在一处地势较高的泥坡上,院墙围着的面积有二百多平米,是用青砖夹杂黄泥砌起来的院墙。
因为泥坡道比竹林里的崎岖,毕竟是供自家人走的路,挖了一个个落脚的小坑,以防在潮湿天气里上坡不慎滑到。通向院门外的坑洼通道不适合汽车行驶,坡道两旁还有窸窸窣窣几颗绿竹,很可能会划伤车子,李秀丽就把轿车停在了泥坡和鱼塘间的空地上。
青东村是真正的村落,村民聚居在竹林这边,马路的另一边才是真正的菜地。马路那边有一片无论长宽都比绿江宽的大湖,由于微生物、矿物质和水生植物等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