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杯雪-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似不想提及身上所修的这门绝传功力,所以故意用话岔开。
钱老龙已复常态,哈哈一笑:“什么故事,你说你说。”
江船九姓中,原以萧如见识广博。钱老龙人虽老,却一向最喜听萧如讲故事。因为得其一言,常令满座如沐春风。
只听萧如笑道:“说是东京当日,食风极盛,光饼子就有火烧而食的、水沦而食的、蒸煮而食的不下百种。当日的小贩为求好卖,叫卖的言语颇多诡异。曾经有一个卖‘环饼’的,常常不言自己叫卖的是何种食物,只是在街巷里弄间一声声哀呼,叫喝:‘吃亏的就是我呀’。旁人好奇,都过来看,倒做就了他的好生意。”
钱老龙一愕,他于这些言语双关之话并不擅解。却见吴四已微微一笑,已经明白。钱纲怔了一会儿才回过味来,哈哈大笑道:“好一个吃亏的就是我!——那环饼形如满月,可不是越吃越‘亏’的?”
只听萧如笑道:“偏偏当时正巧昭慈皇后惨遭废黜,在瑶华宫居住。而那小贩每每到这瑶华宫前,依旧搁下挑儿叹息着说这句话。旁人还没觉什么,开封府衙役们却好生怀疑,以为他做不平之鸣,欲为骚乱,终究把他逮捕入狱——竟想成他个大狱,以立奇功。最后他们才明白过来,足打了一百大棍才将那卖饼人放出。那小贩出来后就不敢再这么叫了,只是每一歇挑儿,就抚摸着那根扁担哑叹道:‘且歇一歇这根棍吧’,倒象是他当日挨打时叫的了。”
钱老龙不由大笑,吴四也自微笑——萧如但有所言,无不有味,与之同座,真是得趣。萧如的脸上却没什么笑意,只是礼貌地陪笑了下,脸上反隐现出一种哀痛。半晌她拿起面前那盏花雕呷了一口,轻轻道:“虽只是个小事,却也说尽咱汉家故事了。”
——那小贩的机巧一呼,那衙役的无端成狱,那昭慈皇后的‘吃亏的就是我’,以及最后那无来由的棍打……她眼中如有沉痛,联想起那史不绝书的汉家故事,让笑着乐着的钱老龙与吴四也觉心中哀凉起来。
他们注目阁外,似是这个时局,这个楼下,怕也正不知有着多少小贩们在呼叫:“且歇一歇这根棍吧!”
忽听楼下喧闹起来。钱老龙一愕。这顺风古渡本是个他开盘立舵的紧要处所在,如何会忽然这般喧闹?
然后就见有一个手下人登登登地跑上楼来,却是‘老龙堂’的子弟。那人附在钱老龙耳边说了几句,钱老龙就面色微变。他不自觉地极快地看了萧如一眼,才回眼低声吩咐道:“告诉孙老大,如果不是冲着我们来的,就只管观望,切勿轻动。”
那人领命便下去了。
萧如已觉察不对,注目钱老龙,猜知此事多半与己有关。
钱老龙避开她目光,欲岔开话,萧如却直直问道:“可与我有什么关联?”
钱老龙叹了口气。
萧如的眼光还是直盯着他。钱老龙心中一叹,看来没人能避开这女子的疑问了。只有道:“也算,也不算。——袁老大最近可是连挑了几次苏北庾不信的盘子?”
萧如听米俨说过,当下点点头。
钱老龙一叹道:“那就对了。庾不信的报复来了!”
萧如一愣。就在这一愣的工夫,街口却有一个人拔身而起,直投入这窗口。座中三人均凝定未动。跃起来的人却是米俨。他盯了在座的人一眼,知道但说无妨,就开口道:“如姊,苏北庾不信带了落拓盟三十余子弟,过江开扒,直杀向胡先生座下‘显门’于顺风渡口开的各处生意堂口,看来是报复袁大哥对他苏北的突袭了。他们来势颇利,只伤人还未曾杀人,外加劫财。如姊,这事你看……”
要知萧如参与辕门机密,好多事辕门中人为佩服她的识见,但凡她在,一般都要先来征问下她的意见的。何况‘显门’乃是辕门‘左相’胡不孤手下的势力,‘七马’中人一向少加干预,这时也想不清该不该援手。
萧如却愣了愣:“他们当真要闹?”
米俨却神色焦急。数月以来,自骆寒一现,辕门门下已屡遭各处势力侵扰。但似这般明目张胆,抖开字号直冲辕门兴师动众而来的,庾不信还算是头一个。萧如却在心里盘算:以苏北庾不信与淮上易杯酒的识量,作事绝不至如此轻率。这一出倒底是哪出戏,究竟真不真呢?如果是真,那只怕从此干弋顿起,永无休止了;如果是戏,这戏又是做与谁看?
只见米俨还在盯着她。萧如定了下神道:“小舍儿,你还是稍安勿躁。胡不孤为人骄傲,他一向不喜别人干涉他门下之事,你且稍待。”
正说着,楼外不远处的小街巷里已不断传出乒乒乓乓的砸物声。胡不孤麾下‘显门’在这顺风渡口很有着数处生意,庾不信他们这次动手好快,只一时,只听得那杂乱之声就渐渐止住了,看来落拓盟之人已然得手。楼下的街口,有个瘦瘦的身影带着三十余人转了出来。他指挥若定,一挥手,那三十余人已向江边退去。却听街角这时有一人大喝道:“庾不信,看链!”
只见一人乘马,飞驰而至,在马上两条铁链就已向街口的庾不信击来!庾不信朗声一笑,冲麾下诸人道:“你们先退!”
他自己却反迎向前,笑问道:“铁马?”
出手的正是“铁马”常青。常青性子急躁,一见有人冒犯辕门,就已忿然出手。
庾不信的身影却如烟如魅。他百忙之中,还偷暇向楼上看了一眼,似已先知这楼上有人。他这一眼正正对上萧如。萧如看着他的眼神,愣了下轻轻扇了下手中盖碗。那庾不信忽开声一笑:“我倒要看看你们辕门威风能逞到几时?”
然后他与铁马常青就翻翻滚滚,越战越远。
铁马马蹄极快,但庾不信一身轻身功夫却是大佳,两人去势极迅。萧如伏在米俨耳边说了句什么,米俨便一跃而下,直追向那正越杀越远的战团。
钱老龙却一直盯着水阁外。直至他们渐行渐远,才开口道:“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庾不信出手。看来他虽盗匪出身,习师于不入流之江湖寡派,但果还不错。传名之盛,果非轻得。其自创的‘烟火纵’一术真可算标新立异呀。”
萧如笑道:“得你老龙头一语,庾不信闻得,定觉畅快。”
钱老龙微笑了下,望向萧如,目中如有隐忧。“看来,十余年来,一直无人撼得动的袁老大这回麻烦可是真来了。刚才我看到端州端木家的端木沁阳也已出山,和他一起的还有巨冠王饶,他们只怕就正在想找辕门的麻烦。我钱老龙一向自负耿直,但讲起得罪人的本事,只怕还不及袁辰龙的一点点。”
萧如微笑道:“辰龙他也常常自警,他委屈容忍之处只怕也较常人多出一不止点。”
钱老龙不由哈哈一笑:“他委屈容忍还得罪了这么些个,如果不委屈容忍那还得了?”
说着,他目光一转,注目萧如,一改平素粗豪之态,很认真地道:“贤侄女,听老叔的话,江南乱起,你倒怕要考虑考虑自处之道了。”
他这话说得极认真,却一点即止。在他深心里,于从来看不惯的‘江船九姓’中一向独喜萧如一人的。他话里已分明有劝萧如抽身而退的意思。
萧如的眼里却增凄迷,她也不是不知道目下辕门所面对的险恶局势。只听她轻轻笑道:“这时抽身,不算好女了吧?彭黥甘受它年醴,饮剑何如楚帐中?”
——以她六朝王室所传之家世,加以自己识见,自然对袁氏最后的收场也并不看好。
但……。钱老龙却一愕——听她话中所提,倒是汉初的典故了。彭、黥二人后来俱死于他们叛服的刘氏手下,当年却为降刘背弃项羽,看来她倒是以虞姬自况了。钱老龙一时情怀大为萧索——袁辰龙确实才如韩信,雄似项羽,但当前局势,却是他的局势吗?
他这里正沉凝感慨,忽听得身后楼梯响,一步一步,沉稳干练。座中都是高手,自识得来人这脚步声中显露的声势,不由齐齐回目。却见楼梯拐角处,走上来一个二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那年轻人生得颇为轩昂,脸上微微生了几粒疤痘。钱老龙见闻极广,于当世江湖人物形貌均有所闻。愣了下,便沉声问道:“毕结?”
那上楼的年轻人身形微躬,微笑答言道:“正是晚辈。”
钱老龙怔了怔,也心悦于他的气度,淡然道:“看来文昭公手下果还很有几个人材。”
那毕结谦然一笑,落落大方告了个罪,就在他三人席前坐下了。
钱老龙道:“有事?”
毕结笑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只是、适才听闻钱老龙头传话欲与骆寒,约他一见,以雪当年必华兄剑败之耻。期于一月之后,金山顶一晤。恰好小可母亲所出之文家与骆寒兄有些小交情在,骆兄也与缇骑袁老大正有些细务未了,能否请钱老将相会之约压后?——骆袁一见,可是江湖中朋友渴盼已久之事了。钱老龙头雅人高致,必不致有扰江湖朋友们的清兴吧?”
钱老龙如何是喜欢他人干涉己事之人,哪怕他是什么近来名声高张、独创‘倒袁之盟’的毕结。面色一沉:“你凭什么?”
毕结淡淡道:“就凭钱老龙头当日欠家外祖父的一诺。”
座中之人不由人人一愣。萧如与胡四都不知内情如何,钱老龙的面上却阴晴不定。好半天,他一怒而起,冷笑了三声:“嘿嘿,嘿嘿,嘿嘿。”
他不答是应还是不应,人却就此一跃而起,不走楼梯,从窗口却直跳入楼下街中。如龙沉入渊,郁怒而去。
毕结这时才望向萧如:“如姊一向可好?”
萧如出身清贵,与江南文家与江湖六世家幼时颇有来往,闻声微微一笑道:“还好。”
她心中却在盘算:文府之人这次真的是要与辰龙干上了。他们家底本厚,虽势雄如钱老龙,临去之时虽郁怒不满,但以他性子,未曾明拒,那就是已被迫答应了。
文家人——文家人这次这么有意拖延骆寒与钱老龙的约战,那是为了什么?
毕结看着萧如,淡似轻烟般地道:“如姊身体一向娇弱。最近江南风起,夜寒露重,如姊还务善自珍重为好。对了,翰林哥叫如我见到如姊的话,一定要代他传一句话,说他甚为挂念。”
萧如面色微沉,寂寂不语。她自识得毕结语中之意,良久才吭了一声道:“我知道了。也请你就此传话给翰林,叫他也务自珍重。——江南多风雨,晦朔不可期,好多事不是想到就能做到的。”
毕结洒然一笑,拱了拱手,就此而退。临走在楼梯口犹回头说了一句:“对了,我得消息说,袁老大似乎近日犹在镇江。这顺风古渡,今天,看来他是不会来的了。”
看来他也猜到了萧如与袁辰龙今日之约,要以此言讽劝萧如。
萧如却浅浅含笑,回声道:“他是有得忙。不过好多事,彼此心交即可,来不来都是一样的。”
傍暮的顺风渡口,渔舟唱晚,人迹已疏。
萧如饭后与吴四在这渡口静坐,好消一消食。脚底的江水就那么在流着,流完了昨夜流着今生。眼看着天上余霞渐渐暗灰,萧如面上的神色却悠渺难测。吴四心中扯裂般一痛——而这怎么是我要的那个不快乐的你?爱一个不知这爱在他心里能重上几分的人,等一个不知这等有没有终究一见的约会——萧如,你值吗?
却见萧如把一只鞋除了,将一只足伸在足下的江水里,轻轻摇晃着,口里轻轻唱着:“托身英雄属,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歌声袅袅的,分明加进了她的心曲。吴四看着她的神情,心中一时都似痴了——宛弱如萧如,就是伤痛也不会一发如疾。她把那伤恨在心中千回百转,兜兜转转后,吐出她口的,犹是只有美丽。
坐了好一时,萧如才缩回伸在江水中的足。那足白皙洁净,都似不该踏步于这红尘之内的。但长着这一双足的女子,也只有在这红尘的荆棘中趑趄而行。——你所能碰到的,除了轻忽的浅薄,就只有沉锐的伤痛。——只想有皈依的爱你,原来却如此的不易。
胡四痛得心里都在流泪了。他说:“今晚,不要去了,好吗?江风正好,我跟钱老龙借了一艘小船,咱们今晚夜游长江如何?”
萧如扭回脸看着他,面上依旧是浅笑、那让吴四心中痛伤不已的浅笑。吴四心底一痛——就算你是个清明睿智的女子,但请不要再这样笑了好吗?
不要!
吴四轻轻道:“留下来。我虽不是什么英雄。但以我之箫,伴你之歌,也未尝不是一场箫歌百年、岁月静婉的美好。”
萧如的手却恍如微风般地在他脸上轻拂了一下,轻到仿佛根本没有接触过。那却是她与吴四相交多年来唯一的一次肌肤相触了。
只听她轻轻道:“我付出的,我担当。”
“就是没有人来听的一曲,难道你就不能自己把它唱完吗?”
说完,她就走了。
——没有人来听的一首歌会是首什么样的歌?是不是她临去时在风中的低唱?是不是就是《诗经》中千百年前的那个女子就唱过的《终风》?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
于焉笑傲,衷心是悼;
——你就象那呼啸而过的风一样,如此偶过,如此暴躁。当你呼啸而过后,我都不知那曾在我鬓发间如此姿意笑闹的舞荡是不是仅只是一场无心的玩笑。
——而我只能洒然的矜持,装着这场人生可以继续笑傲;没有人知道我心里的千回百转,如没有人知道我对自己的形影相吊……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
不往不来,忧忧我思。
……
顺风老庙也已沉入夜色。但这夜并不静寂。萧如曾跪拜默祷的月老像前,这时聚坐了十几个人。
这十几人俱是分属石、柴、王、孟的九姓中人。萧如当年与袁老大定约之时,本只是个玩笑。那时她还是个好年轻好年轻的女孩儿,她把她的约定告诉过她在九姓中的一个闺中密友。那时、她还相信着幸福,同时也相信“朋友”。——想到这儿,萧如轻笑了——所以,今晚才会有这么多人来,因为他们知道她的那个约定。
如果她能幸福的话,他们总有一大堆理由来阻止她的幸福;如果她终于不幸,那将是一出多么好看的好戏!他们要来亲眼瞧瞧这个一向自负超卓的女子是怎样被生活压成不幸的。
萧如吸了口气,定下心来才走进那偏殿里去。
石、柴、王、孟四姓之人正聚坐在那里。他们等得很有一会儿了。他们已知袁辰龙今夜已不可能亲至,正要在她脸上看出哪怕一丝的颓败之色。——只要有一丝,他们就会裹胁着种种善意、先见、同情……恶狠狠地扑上来,嘶咬掉萧如那最后的一点自恃与尊严的。
但萧如只是微笑,同时也并不掩饰她心底的忧伤。
不掩饰的忧伤也自有它一种高洁的不容轻辱的傲气。座中人见到她这种神态就不由不恨,恨不能扑上来将之撕碎。
石庭先笑道:“阿如,大家都来看你了。”
萧如微微一笑。
旁边人犹嫌他说话过于委婉,另一个长相不错的女子便哑声笑道:“听说如妹把供在采石矶庄上祠堂里的庚帖都叫人专送了来。怎么,这等喜事儿也不告诉大家伙儿一声,就不让我们代如妹高兴高兴?”
萧如微笑道:“那倒不是,我知道大家等这一天都等了好多年了,不特意告诉大家也都会赶来的,难道不是吗?”
她含笑将眼向在座之人一一看去,在她那清亮的目光下,有几个人不觉微生惭愧,低下了脸。
那声音发哑的女子却似与萧如有着深嫌。只听她笑道:“就是呀,大家都等着看我们九姓中最负丽名的女子最后怎么收场呢。”
萧如淡淡道:“收场也很一般。只要是个人,还能如何收场呢?不过我喜欢这样的收梢。”
说着,她一振神色:“大家久想观礼,那萧如倒不好违了大家伙儿的兴致,倒要就此谢谢诸位了。”
说着,她整整容色,双手拿了个湿帕子在脸上轻轻一拭,拭过的面容在烛光下就显出种别样的风致炫灿。只听她轻轻吩咐道:“水荇儿,点烛、上香。”
座中人都一愕,连水荇也一愕。她一向听小姐的话,当下拿了一双在金陵城带来的烫金红烛,那烛上有巧手匠人细雕的龙凤呈祥图样。她轻手轻脚地又点起了一束香,静静插在月佬像前的那个香炉上。一股优檀的香气就在这久无烟火的偏殿里弥漫开来。萧如不看众人,自顾自定定地看着那个月佬——纵是你千万恩惠赠我以红线,我以万千柔情将之系于彼此的脚腕,看来今日还是牵不来那个人了。
但牵不来又何妨?——她一扬眉。我又不是不能将自己嫁与那要红线。
她的笑容里隐露出一丝绝爱与自伤,她从怀中取出了一根红绫,就这么披在了颈上。那红色中一点惨淡的喜意交映在她的淡黄衫儿与揉蓝裙子上,显出一种纵全身披红也没有的百年静美。她轻轻遥对着那月佬像弓腰一拜,然后再拜、三拜,将自己怀中的大红帖子供在了案上。
她来时原有准备,将另一个袁辰龙墨笔亲书的帖子也同时供上,那是她平时留心,留下了袁辰龙一向积下的字纸,依着他的字迹把他的庚辰亲手描在那个空红喜帖上的。
——百年倥偬,轻身一跃,就是无人接抱,她也要跃入其中了。只听她忽回身叫道:“小舍儿。”
米俨却就在不远的耳室中。他为避九姓中人,一直不曾出来。这下他闻声疑惑而来。只听萧如笑道:“今天是我许身与你们袁大哥的日子。他有事不能前来,你好歹算是男方人,就在这儿站一站吧。”
米俨怔住,万没料到萧如前来顺风渡口原来所来就是为此。
然后就听萧如宛转轻吟般地道:“他就是来了,还不知许不许我如此一嫁呢。但这一生,差不多的都顺着他了,这事、且由我自作主张一回——我把他生生拉郎配了吧。”
她口气中宛如轻叹。
米俨的眼中忽然冒泪。他是个坚强的小伙儿,这一生少有流泪,可这一刻,却觉:大哥、辕门,负这个如姊是何等之深!
萧如已在蒲团前低身跪下,用尽全部身心的,一拜、再拜、三拜。只见她在身侧的蒲团上,放了一把精巧佩刀。可能就是那把佩刀,才让方才惊觉过来的九姓中人没有冒然上前。
那是袁辰龙送与萧如的佩刀,很小巧,从得赠之日起她就一直未曾离身的。
抬起头,萧如的目光中有如烟水迷漫。只听她轻轻道:“此日结缡,两心不移。辰龙,我也就不多言了。你也未来,但就这样了,也就这样了。”
身边那个哑声女子忽然暴怒起来,尖笑道:“我说如妹,真没见你这么贱的。你就差抱着只大红公鸡拜堂了。你是失心疯还是花痴了?那袁大有什么好?值得你这么给九姓中人丢脸。”
萧如身子轻轻一颤。她不愿在此时反望那刻薄女子的脸,只淡淡道:“这是我的事。我爱佩刀,不爱公鸡。那公鸡,还是你留着吧。”
米俨一怒,却不好发作。那女子犹待开言,却听大殿深处忽传来声音。那是一声大喝,只听那人大喝一声道:“滚!”
这一‘滚’字发在那哑声女子就待开声反讥之时。她被那人一语压住,心中登时烦恶大起,万般难受,气血一时倒转,直攻心脉。
那女子捂着胸口痛道:“谁?”
那人不答,只是再次暴喝了声:“滚!”
座中九姓中已有人惊道:“钱老龙!是钱纲钱老龙!”
殿内深处之人已嘿然笑道:“不错,正是我钱纲。别等我出手赶你们这群兔崽子。一个个都给我乖乖地滚!”
他为人狂悍。就是九姓族人,一言不合,他也会将之痛殴的。加之他一身功夫极高,在九姓中已无人能出其右——他本不独为九姓之冠,在江湖中也允称为一等一的绝顶好手。那石、柴、王、孟之辈人人色变,脸上阴晴不定。忽齐齐忿哼了一声,弃座而去,有人口里犹低声道:“贱人,贱人,你不如也反出九姓一门吧!”
那钱老龙见人人都走了,才走进这前殿来,嘿嘿道:“小萧儿,别理他们,今日是你的好日子,我也没什么礼。他们都是些兔崽子,你别在意。你这婚事,别人不认,我钱老龙认!如果今后有谁多嘴,叫他们找我说话去!”
说完,他已大笑腾身而去。
殿中一时静极——都走了,该走的都走了。
连水荇儿与米俨也被萧如遣走了。殿中只剩下她一个人。
这是她一个人的花烛之夜。她静静坐着,双目空睁,直到三更。
三更一过,就算明天了。明天,她已是袁辰龙的妻子。
梁上忽有声音轻响,象是那人故意发出来的。
萧如抬目向梁,她已是袁辰龙的妻了,他的事她自当代为处理。
只听她抬头道:“庾先生?”
梁上那人带笑答道:“不错,正是庾某。”
“萧女史,庾某这厢有礼了。”
说着,那人轻轻落下,身上不染一丝梁上微尘。
Part2秣陵冬
引子
此刻天上,参星已杳,商星未出。淮上当有一人正自中宵举盏。他在想什么?只见他旧白的衣倚侧在淮上的风中。他的双目举望天宇——在参与商的间隔迢递之间,庾不信是否该已与萧如面见了……?
秣陵的冬是冷寂的。哪怕是初冬,哪怕还没有一场雪。玄武湖上没有一丝縠纹的波面冷映着岸边的衰柳枯杨,镜子般地反衬着这城中犹不甘卸落的粉黛铅华。在一些冷眼人看来,怎么也有一二会心之处吧?
这个城市据说是有着一些王气的。所谓“钟阜龙蟠、石头虎距”,那是三国时一代贤相诸葛亮的话。战国时,楚威王灭越国,也是觉得这里树木葱郁、山势峥崚、隐有王气,所以在狮子山之北埋金块以镇之,又于清凉山建城,取名金陵;其后,秦置郡县,呼为“秣陵”;东吴时称“建业”;至东晋时则称“建康”、“江宁”;唐一度呼为“白下”;到宋时则又名之为“昇州”。
只是小小两个字的变化,压入《地理志》中还不足薄薄一页吧?但其间之歌哭交接,繁华相替,却怕是一千册一万卷也说不尽,道不完的。
多年以后,有了那么一首歌。歌名已经含糊,歌中却有一句这么唱道:“……历史的一页尚未写尽,砚上的笔早已凝干……说什么死生契阔,说什么岁岁年年……那红底金字的爱……”
对,——‘那红底金字的爱……’——就那么被压成薄薄的一页——就那么沉入这简短的两个字的地名的变迁吗?
总有人不甘于那些人世中这所有的情痴怨恋、挣扎折挫就那么被历史压薄成无奈的。
于是又有了一个作者,耗上些心血,呵一口气,喷向砚上那早已凝干的笔。那砚中冰凝的墨水在这一呵之间似乎就又有一脉脉、一缕缕不曾完全死去的生意慢慢浸润开来,润在了滥觞自宋时的纸上,化为一个个横竖耸乱的字迹,试着再次氤氲起那个逝去的年代中秣陵的冬、与一些不甘就此沉沦的‘红底金字的爱’……
第一章夜伏
“山围故国周遭在,
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
夜深还过女墙来。”
石头城在建康城西石头山的后面,为东吴孙权所建。秦淮河就在这里沿着山边流入长江。——这歌里的淮水指的也就是秦淮河。赵无量出身帝室,雅通音律,一曲平平常常的小调在他微哑轻涩的喉咙中唱出,更增物是人非之感。
赵旭就知道大叔爷又在伤情家国了。他不作声,抱膝坐在已残破的石头城的女墙上,独自望月。
赵无量却先开口道:“旭儿,再有三天,就是你的生日了。”
赵旭“哦”了一声,没有回答。他幼丧父母,从小跟着大叔爷、三叔爷长大。小时他们总是忙,生日不生日的多半会忘了。只是最近几年,倒听两个叔爷会时不时地提起。
赵旭在月华中侧首望了下大叔爷的身影,心里不知怎么就发出一声低喟:看来,大叔爷真的是老了。否则,他不会越来越多地不自觉地流露出儿女情态。他虽小,心中也颇明白,知道两个叔爷虽号称息隐山林,但这些年心里真正的痛是些什么,想为自己谋夺的又是什么。
赵旭心中一叹:其实两个叔爷不知,自己对那些皇权名位倒真是并不在意的。自己只觉,如果可以摆脱羁索,就此在江湖上啸傲一生,倒也未尝不是一种幸福。
但他并不说破,他虽小,也能体贴两个老年男子的心意,他们所做之事,几乎已成了他们生存下去的信念。既然他们乐于为此,那么,为什么不呢?
赵无量在月光下摇了摇他发丝萧白的头。呷了一口酒,说:“虽说今天还早了点儿,但大叔爷却要预先送你三样礼物。”
赵旭一愕。他到底年轻,一听有“礼物”,当下又好奇又开心起来。一双晶亮晶亮的眼睛已被点燃,笑看向他大叔爷,急道:“是什么,大叔爷,你快说。”
赵无量“呵呵”一笑,左手便向右手袖中摸去,一摸就摸出了一截短棍。那棍子太短,长还不足一尺,却见赵无量双手连板,那根短粗的棍子就被打开成了根三尺有余的熟铜长棍。只听赵无量笑道:“这是你三叔爷根据你身骨特点,想了几年才给你设计出的一样防身利器。知道你年轻人不耐冗笨,不爱带棍,就找铜陵巧手匠人给你细心打制了这一根。嘿嘿,别小看这一根棍,‘铜牌张’做了一辈子兵刃,直打到第二十七根你三叔爷才算满意,花的时间精力不说,光银子就足够打一根金棍的了。你试试趁手不,别枉费了你三叔爷的一片心。”
赵旭心下大喜。这些年他就恨没有一件趁手利器,拿在手里在城墙上摆了个“二郎担山”式,沉稳灵动。棍梢一头指地,一头在手,那是“太祖棍法”的头一式。宋太祖起身草莽,赵氏家族在武学上原是有着家学渊源的。然后赵旭轻喝一声,就把一套“太祖棍法”在月下舞了起来。只听见风声霍霍,黄光闪闪,真不枉“宗室双歧”两大高手多年的调教。
赵无量在一边看着,先是笑着笑着,接着一双老眼中便忍不住混浊起来,想起小时听到宫里人说起当年太祖起兵的故事:一棍平江山、千里送京娘,——赵氏子弟并不都是这些年升平泡软的孱头,还自有祖上传下的一点凛烈血性在。不知怎么,他眼角就微有些湿意。
赵旭一套棍法堪堪舞完,跃回他大叔爷身边,心不跳气不喘地问道:“大叔爷,那第二件呢?”
赵无量轻轻拍了拍膝,藉这一下收摄心神,喉中还是有些微哑地道:“第二件,就是大叔爷的礼物了。嘿嘿,大叔爷可比你三叔爷讨巧的多,全没他费的那么多时间力气,就是给你讲一段故事来听听。”
赵旭眼中又是一亮,比刚才得了一条好棍还欢喜。
——赵无量心中也知赵旭最喜欢听他讲故事了。也是,这一位江湖故老,一生变乱,康健至今,其见闻之广之杂,只怕天下无出其右了。一样故事,在他口里讲来,自然就别有迭宕起伏之致。因为他不只是讲故事,其中之风物人情、细节琐屑,经他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