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的农场在沙漠-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消说,是自己认错人了。
优雅女子看着蔡鸿鸣,脸色古怪起来。
蔡鸿鸣知道她在笑。一时,惭愧得无以复加,难以自已,恨不得底下有个洞好让自己钻进去,顿时狼狈的逃了出去。没想到跑到门口时还被服务员叫住买单,真够悲催的。
默默的走在街头,空气中弥漫着萧瑟的气息,如冬季的寒冷,如雪季的冰霜。
虽然已经远离咖啡厅,但蔡鸿鸣一想起刚才的经历,还是羞愧的无地自容。
他真的想大喊一声,为什么,为什么?约个会还被打,这还有没有天理有没有人性有没有王法了。
走了一阵,他颓废的坐在路边等候公交车的木制椅上,想着回去怎么跟老妈交代。难道说相亲被打了,多没面子。要是问相处得怎么样怎么办?还能怎么样,十分热烈呗。被打成这样了还不热烈,怎样才算热烈?
坐了一会儿,感觉今天的时间真是漫长,公交车怎么这么久还没来,不由转头四处看了起来,才发现旁边坐着一个带小孩的女人。
小女孩在母亲怀中十分不安分,像只小狗一样,不安分的动来动去。看到他看过来,就抱着妈妈的脖子看了过去。
小家伙还挺可爱的。
所以蔡鸿鸣就对她挤眉弄眼的挑逗起来。
小女孩也学着他的样子挤眉弄眼,最后跟不上他的速度生气了,嘟着嘴转过身去。一会儿又好奇的转过身来,蔡鸿鸣立马张开牙齿,做老虎要咬她。没想到小女孩不仅不怕,反而一拳打了过去,正好打在他受伤的右眼上。
蔡鸿鸣疼得眼泪都快流了出来。
这不是眼中的泪,是心酸的泪。
咖啡厅被打,站台被打,这世界还有没有和平的地方容纳他们这些弱者了。最让他感到心痛的是,被打了还要给人家付咖啡牛排钱,早知道就在外面喝奶茶,也不会出这么多事了。
通过这件事他发现相亲其实就是个坑。
他决定了,以后若是再有这样的相亲就喝奶茶,奶茶或许也不合适,有点亏。你想啊,若是两人有意思还好,若是无意,那不是白白浪费奶茶钱了?最好是买瓶矿泉水,然后在路上走走,这样即使是相亲不成功,也不会伤心伤钱。有时候想想,蔡鸿鸣觉得自己真是太有才了。
“你打我干什么?”蔡鸿鸣幽怨的对小女孩问道。
小女孩的母亲在看公交车来了没有,没注意到女儿,听到声音转过头来,看到蔡鸿鸣乌黑的右眼,吓了一跳,连忙对女儿教训道:“丫丫,女孩子怎么可以打人呢?还不向叔叔道歉。”
“我。。。不。。。要。”小萝莉嘟着小坚决的脸摇头道,“妈咪,他刚才想咬我。”
“我咬你做什么?”蔡鸿鸣揉着眼睛。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刚才要是不逗这小家伙就好了,哪来这么多事。
“你就是想咬我,妈妈,他刚才都露出牙齿了,小白也是这样。”丫丫对母亲说道。
“小白是谁?”蔡鸿鸣奇怪的问道。
她母亲尴尬的笑了笑,说道:“那是她养的一条小狗,前几天把她咬了,所以。。。有点后遗症,真是不好意思。”
同病相怜啊!蔡鸿鸣感慨道。
当年初中毕业出去打工,有次身上没钱,去银行领卡里仅剩下的一百块,没想到领到一张**。拿去买东西的时候人家认出是假的不要,但他不知道是假的,坚持要买,到最后人家不卖给他东西了。后来他仔细看了一下,才发现假的。虽然没发生什么事,但那次的经历已经在他心中留下创伤,每当口袋里只剩下一百块的时候,他就会担心那钱是不是假的。悲哀啊!
算了,也不跟这小屁孩计较。
这时车来了,蔡鸿鸣就上了车,丫丫还瞪着圆滚滚的眼睛送他离去。
回到家,他不敢从正门走,而是从后院进去,然后躲在自己屋里用药酒死命的揉着发黑的眼睛,揉了很久才把淤青揉散。在镜子前面看了下,发现只剩下一道红圈,没淤青那么显眼才松了口气,要不然晚上去卖东西非被人笑死不可。
早上因为老妈催,所以没时间喂蝎子和公鸡,他就用玉蟾液兑了一滴水喂了下,然后又喂了些吃的。
他发现,喝了玉蟾液兑的水后,小公鸡的食量明显增加了很多,身体也跟着飞长起来。
原本小公鸡只有一斤多,如今都快有两斤了,而且羽毛看起来更加鲜艳,头上的鸡冠也变大了。而白蝎子又蜕了一次壳后身子虽然变小,但看起来反而更加威猛,有种量变转为质变的感觉。
蜕了壳的白蝎子身体有种水晶的质感,颜色从白色慢慢转为透明的水晶色。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蔡鸿鸣感到很是古怪。
或许是被喂久了,把他当成了主人,白蝎子和小公鸡变得十分乖顺,就比如现在,他把蝎子抓起来,它一点也不反抗,反而用那眼睛好奇的看着它,就像小狗一样。是的,蔡鸿鸣从它的眼睛中看出了小狗摇尾乞求怜爱的感觉。
和蝎子玩了一会儿,他就往放着药材的库房走去,打算取几味药熬制龙骨治疮膏试看看捡来的龙骨粉有没有效果。
很多人都说现在天然药材少了。
其实天然药材变少有几个方面,一是人口多用药量大,药材的生长速度跟不上使用的速度;二是土地不断被开发利用,生长药材的地方被破坏殆尽,再加上天气的原因,所以才会有天然药材越来越少的情况。
虽然天然药材变少,价格不断上涨,但蔡鸿鸣家却还是坚持用天然的野生药材,比较这样才能保证熬制的膏药的药效。
配制龙骨治疮膏需要龙骨、海螵蛸、五倍子、赤石脂、血竭和麝香,但现在天然麝香难求,所以很多时候配药的人都是用人工麝香和其它兽香代替。他家倒是还有那么一点天然麝香,不过这个龙骨治疮膏并不需要那么高级的东西,人工麝香就可以了。
拿好药材,磨成粉,拿了一些麻油,蔡鸿鸣就带着一个红泥小火炉和瓦罐到后院熬制龙骨治疮膏。
第十四章熬制膏药(下)
龙骨治疮膏并不是什么高级的膏药,所以炼制起来并不复杂,只要把所有药材磨成粉加入麻油一起慢慢熬制就行,不像有些膏药,药材要经过炮制、浸泡等诸多道繁杂的手续。
下午没什么病人,所以蔡天福坐在茶桌旁泡茶看电视。
他是闽南人,对讲普通话的电视节目一般无爱,看的都是台湾那边讲闽南语的电视剧。
正看着,却闻到后面传来一股熟悉的膏药味。不用说,一定又是儿子在炼膏药了。他这儿子对熬制膏药非常痴迷,没事就喜欢炼着玩。小时候如此,现在也是如此。也因此炼成了一手熬膏药的好功夫。现在他熬膏药的水平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他,是比不上他喽。
虽然如此,他却一点也不落寞,一点也不恼,脸上只是挂上一副后继有人的满足微笑。
熬制膏药一定要有耐心。
火,不能大也不能小,手要拿着东西时时刻刻不停的搅动锅里的膏药和油,让药粉融合均匀,不至于沉底熬焦。
蔡鸿鸣对其它或许没耐心,但对熬制膏药却有一副难得的好心情。小时候他看阿公和二叔在房里熬制膏药,就好奇的在旁边看,后来更是自己做了一个小泥炉,捡了一个人家吃罐头剩下的空罐子,捡了些树林里的树皮、草屑、土放在罐子里熬制膏药。当然,药效如何就不必说了。长大后,他对自家医书膏药愈发痴迷起来,渐渐的就学会熬制膏药,正骨推拿。
随着蔡鸿鸣拿着筷子的手不停搅动,瓦罐里的膏药越发粘稠起来。
一会儿,蔡鸿鸣拿起筷子,一滴药膏如水珠般从筷上滑落。看到已经熬得差不多,他就将瓦罐从炉子上拿开放凉,然后按份量一点一点的放在膏药布上。
这次他是想试一下龙骨粉的功效,所以熬的膏药很少,也不过二十贴而已。
一切弄好,他就带着新鲜出炉的龙骨治疮膏来到前面给人正骨推拿的大堂。他妈不在,他爸在看电视,药柜边上摆着一个巨大的番薯,不消说,一定是他妈摆来跟大家炫耀的。他种出这么大一个番薯,够她跟人家吹牛很久了。
“爸,我妈呢?”
“不知道,带着一堆番薯出去了。”
不用说,一定是以送番薯的名义去炫耀他种出的大番薯,这事要不说到她认识不认识的人全都知道,她会憋出病来。
蔡鸿鸣走到药柜前坐下,打算看看有没人过来买膏药,好推销一下他新熬制的龙骨治疮膏。
坐了一会儿,感觉无聊,就探头往外看去,外面刮着萧瑟的北风。
这天气越发冷了。冷了他烧烤买卖就没法再做下去,要收摊了。每年到天气冷的时候他就会把烧烤摊停下来,等来年开春天气变暖的时候才继续卖,而他则会回闽南老家呆一阵。一来是躲避这冬天的寒冷,二来是躲避明年春季的沙尘暴。
这个地方一到春季干旱少雨就会刮起沙尘暴,那时漫天风沙如雾,有如京都的雾霾,朦胧得让人看不到身影。
这还不是主要的问题,主要的是这种天气的沙尘让人有一种快要窒息的感觉,所以每到这个时候他都会躲回老家,人称之为“候鸟”。
蔡鸿鸣坐在柜台无聊的想着事情,外面走来一个身材魁梧,肚子发福的青年,是旁边不远一个开店的老板,属于那种坐着数钱的人。
“信哥,怎么,又长痔疮了?我早就跟你说过,要多运动,你不运动,治好了还是会长出来的。”看到来人,蔡鸿鸣顿时热情起来,因为这就是个试验龙骨治疮膏的好对象。
“谁不运动了,每天晚上我都有运动。”信哥傲气的说道。
“在下面运动吧!胖哥。”蔡鸿鸣乜了他一眼不屑的说道,看他那体型也没法坚持太久,估计是几秒钟的事。
“呃哼、呃哼、呃哼。。。。。。”
旁边的蔡天福听不下两人的对话,出声警告。
信哥连忙转移话题,“给我拿个治痔疮的膏药,我说你能给我拿个贴了不再长痔疮的膏药吗?多少钱无所谓。”
“没用,胖哥,就你整天坐在家里不运动,早晚得再长。”
蔡鸿鸣说着,转身就去拿药。他家祖传膏药真的没话说,一贴见效。正想拿治痔疮的膏药,忽然想起自己想给他推销新炼制的龙骨治疮膏来着,就把自己新熬的膏药拿过来,转身对信哥说道:“信哥,我给你推荐一款新炼的膏药,龙骨治疮膏,效果非常好。”
“龙骨,狗骨吧!”
信哥不屑的说道:“咱们这边要是有龙骨早就被那些当官的挖出来建博物馆收门票了,哪还轮到被你拿去炼膏药。”
“胖哥,真是龙骨,我不骗你。”
“你是不是要告诉我你还看过龙,然后它突然不见了。”
“咦,你怎么知道?”
“小说上都这么写,我以前读书的时候在一本山海经的故事书上就看过,那故事说一个农民看到一条龙受伤从天上掉下来,他怕龙晒到就用干草给它盖住,却突然天降暴雨,电闪雷鸣,那龙迅即冲天而起,不见了。这故事和你说的像不像。”信哥揶揄道。
“是有点像,不过胖哥,我这可是真的龙骨。”蔡鸿鸣正色说道
“好了好了,拿来,我管你是龙骨还是狗骨,有效果就好。”信哥从蔡鸿鸣手中拿过膏药,又不放心的问道:“你这膏药真的有用。”
蔡鸿鸣拍着胸膛道:“保证有用,三天见效,若是没效果加倍赔偿。”
“得了吧!多少钱。”
“这帖免费让你试用,有效再付钱。”
“那好,我走了。”
“慢走。”
信哥转身出了药店,走到门口,忽然想起什么,回头对蔡鸿鸣说道:“你种了这么大一个番薯怎么不打电话给报纸或者网站一下,说不定可以宣传一下你们诊所,而且还能得到一笔报料费。我看你还可以去申请一下吉尼斯世界记录什么的,你这番薯我估计就是在世界上也是最大。”
信哥说完就走了,蔡鸿鸣听了眼中闪过一丝神采,这事他怎么就没想到呢?
等信哥一走,他连忙跑到报亭去把当天所有报纸买了一份,然后把各大网站的电话号码抄了下来,接着就一个一个拨了出去,并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打完所有电话,他就坐在椅子上傻笑起来。
这下可发了,那些记者过来,一个采访费不要100,只要500就行,十个就是五千,一百个就是五万,虽然不可能有一百个,但有二三十个也是好的。
坐着发财的感觉就是爽啊!
蔡鸿鸣很有感慨的做着他的白日梦。
第十五章采访是要钱的
“铃铃铃”
北方都市报凉州驻点办公室电话响了,李霞有气无力的拿起电话。这一阵没有新闻,她闲的都快长毛,再这样下去她年终奖就要泡汤了。
“喂,北方都市报,哪位。。。噢,世界第一大番薯。。。知道了。。。你们地址是哪。。。好,谢谢,等会儿你把帐号说一下,若消息准确我们会把钱打到你卡上。。。那就这样。”
哎!
现在新闻管制得厉害,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的不能发,刑事案件要看情况,娱乐新闻又没有,要不然若是能拍到“锋菲恋”那就发了,只可惜这里只是沙漠地带的一个小城市,哪有什么大明星拍,所以只能报道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刚才打过话过来报料的人说他们镇上有人种出了已经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第一大番薯,她感觉又是在吹牛,她已经接过几次这样电话,去了一看,全然和电话里说的不一样,害得她白跑了一趟不说,还搭上来回的油钱,做记者真是命苦啊!早知道就不学这个专业了。不过还是得去看看,万一要是真的呢?
所以隔天一大早,李霞就匆匆的开着车往古浪赶去。
到了地方,依着爆料人给的地址来到一家正骨推拿诊所,里面一个中年人正坐在椅上泡茶,看到她来,就问道:“小姑娘,你是不是来采访的?”
“是。”李霞讶异他怎么知道自己是来采访的,不过也没深究就点头应着。
中年人听了,就起来走到门口,指着旁边说道:“要采访就从那条巷子进去,那边有指示的牌子,走到尽头有个门就是你要采访的地方了。”
李霞谢了一声,连忙往巷子走去。
中年人就是蔡天福,看到又一个记者过去,不由摇了摇头,这世道人心,猜不透啊!一个番薯有什么好采访的,真是吃饱了撑着。他不知道,这世界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的人最多,最喜欢看这种鸡毛蒜皮无关痛痒的狗屁事,而且还会激情四射的点击评论,好像自己就是专家一样。
按照小巷上指示牌上写着“世界第一大番薯采访处”的箭头标记,李霞来到蔡天福说的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一阵说话声,心想应该是这里了,就想走进去。蓦然,一个强壮的女人飘然出现,吓了她一跳。
“大。。。大。。。大娘,你想干嘛?”李霞被吓得有点语无伦次了。
“小姑娘,你是来采访的吧!”马鸾凤眉开眼笑的说道。
“呃,你怎么知道?”
“我当然知道,被采访的就是我儿子,我怎么可能不知道。”马鸾凤骄傲的说道。
“那。。。那个世界上最大的番薯是你儿子种出的喽?”李霞听了,眼睛滴溜溜的转着问道。
“当然了,不是他还有谁。”
“那。。。大娘,你能不能带我去采访一下你儿子。”李霞露出一个觉得迷死人的甜甜笑容说道。
“当然可以。”马鸾凤点了点头。
李霞听了,兴奋的迈开脚步走了进去。忽然,听到后面叫道:“等一下,小姑娘。”
“怎么了大娘。”李霞回头奇怪的问道。
“没什么,姑娘,就是采访要交钱。”说着,马鸾凤伸出手来,一副收钱的表情。
“交钱?”
李霞不可思议的瞪大了眼睛,采访这种新闻居然还要交钱,太可笑了。登时,就想转身走人,可想到她这个月都没有采访到什么,如果这么走了,又有点不甘心。而且,那番薯若是真的如报料人说的那样,是一个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最大的番薯的话,无疑是条可以上版面的新闻。靠着这条新闻,说不定她年终奖的奖金就有着落了。
想了想,李霞问道:“大娘,要交多少钱?”
马鸾凤举起了五个手指。
五十,也不是很贵,所以李霞很豪爽的从钱包里拿出一张五十的递给马鸾凤。
没想马鸾凤没接,只是说道:“五百。”
李霞觉得眼前这个强壮的有点像牛又像猪的乡下女人是不是想钱想疯了,她采访是给他们做宣传,她没向她们收钱已经无量那个天尊了,怎么反而要给她五百,这什么人嘛!登时,她就想转身走人。可想到她这个月都没采访到什么有价值的新闻,如果那真的是一个申请了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世界最大的番薯的话,无疑是条可以上版面的新闻,靠着这条新闻,她说不定年终奖就有了。
编辑已经放出话来,若是再交不出什么有用的新闻,不要说年终奖,连下个月的奖金和福利都通通泡汤了。那可是要人命的东西啊!
马鸾凤似乎看出了她的犹豫,就说道:“小姑娘,其实五百也不贵。你想想,我们农民从春头到现在辛辛苦苦差不多干了一年的活才种出了这么大一个番薯来,现在番薯又不值钱,若不借你们来采访的机会收点钱那我们这日子还怎么过下去。姑娘,这五百真的是物有所值,你采访的不只是一个大番薯,是两个,它们公母一对,采访结束后我们还会拿一些番薯送给你们尝尝,一个最少三斤,你绝对亏不了,小姑娘。。。。。。”
李霞一听她这话,怎么感觉有种超市里面买一桶油送一瓶酱油的感觉。
不过想到农民种田辛苦,借机收点钱补助一下土地上的收益也说得过去,又听了马鸾凤一通口沫横飞的解说后,她甚至感觉花五百块进去采访是物超所值了。最后也不知怎么的,就稀里糊涂的把钱掏了,跟她走了进去。
来到里面,她就看到好几个记者围在一个抱着大番薯的男人身边拍照,那番薯真的很大。
采访的人很多,有的还在排队,马鸾凤给李霞拿了一个凳子坐着,就带着钱跑到角落里喜滋滋的数去了。
越数马鸾凤越是高兴,眼睛都快笑没了,她感觉儿子那脑袋真是顶呱呱的有用,她想着自己家中那些鸡是不是也留着不杀,等长大后去申请个气你死世界纪录后再叫人过来采访收钱。
不说到时候她能不能靠着她养的鸡挣采访的钱,反正接下来一段时间,蔡鸿鸣和他老爸两人是不用想吃到家里养的鸡了。
第十六章老妈真是顶顶有才
李霞坐在凳子上等着采访,想着被拿走的五百块,心中在滴着血。
那都可以买好几件衣服和化妆品了。
越想心里越是不甘,不由恶向胆边生,想着采访回去是不是弄个标题把采访的照片发上去,就说“黑心番薯哥,利用世界第一大番薯噱头敛财。”
不过不用想都知道这标题一放上去肯定会被那些吃饱了撑着没事干的网友狠狠吐槽,吐槽的内容她都想好了,如下:
“人家农民兄弟辛辛苦苦种专家有什么不对,不就是五百块钱吗?怎么像死了你爹妈一样。”
“小编你脑袋是不是装粑粑了,人家有要你去采访吗?自己要采访还怪人家收钱,那是不是去叫妹妹伺候也不用给钱了。”
“楼上说得对,不过我感觉她不是脑袋装粑粑,是吃粑粑长大的,要不然怎么会这么稀奇的以为人家是借番薯敛财呢?有种你也去种个世界第一啊!”
“同上。”
“同上。”
“真相帝。”
。。。。。。
一想到网上那些人的犀利言语,李霞就不寒而栗,连忙把这想法给删除了。看了一下,她发现来的记者大多只是在拍照片,很少有人采访说话。这些人有的她也认识,毕竟都负责同一个区域,低头不见抬头见,有时难免采访到同一个新闻。
其实,这也不算是什么大新闻。
不过是一个可以上版面的稀奇事,只要拍拍照就行,至于采访种出番薯的人就不用了,反正照片贴上去,然后说一下某某某某地方农民种出世界第一大番薯就是,连名字都不用说出来。大家也就是看看热闹,很少有人关心这些。
唔,忽然,她发现坐在旁边的四眼田鸡好像在一个新闻发布会上见过,也是无聊,就问道:“你也来了。”
“嗯,这也算是个新闻,所以特地跑了一趟。”黎颐云没想到她会跟自己说话,就应道。
“你不觉得花五百块钱采访贵吗?”
原来是心疼钱,怪不得找自己说话,估计是想发泄一下,要不然据他所知,这可是只清冷的猫。
想出她找自己说话的由来,黎颐云推了推眼镜说道:“这要看你怎么想,现在是经济社会,什么事情都是你情我愿,你要是不采访他不就不用花钱了。这就像我们买菜付钱一个道理。而且是我们求着采访他,付钱也算合情合理,他又不求我们采访,只是把价钱开出来,让我们自己想是不是要采访而已。若那人是主动找我们采访,要我们为他们宣传,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不仅不要钱,说不定人家还会给你包一个红包,别说你没遇到过。”
李霞听了顿时无话可说,怎么可能没遇到过,应该是大部分人都会包个红包,请吃个饭什么的,要不然你以为现在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喜欢当记者啊!
不过她心里还是不平衡,想着等会儿轮到她采访拍照时甚至都不给那种出世界第一大番薯的家伙拍脸,只拍番薯好了,免得给他做免费宣传。一想起采访花了五百块,她就恨得牙咬咬的。这五百可是不能报销的,五百很多钱了好不好。
马鸾凤数完钱,又从角落里跑了出来。
站在拍照的记者后面看了一会儿他们拍的照片后,感觉挺容易的,竟然开始在旁边指点他们在哪个地方拍,应该哪个角度比较好。蔡鸿鸣看了,实在是哭笑不得,他感觉他老妈真是太有才了,不是普通的有才,是顶顶的有才。
第二天,各大网站和报纸就出现了世界第一大番薯惊现沙漠戈壁的消息。
这也是噱头,有人看到大番薯或许感觉没什么,但要是联系到一片黄沙的茫茫荒漠,那可就不同了。所以这名称一出现,立即引来大量网友的点击,没到半天就已经破万,让那些付了五百块钱采访的记者乐得眉开眼笑。
这可是关系到一大笔奖金的事,由不得她们不高兴。
蔡鸿鸣也因为世界第一大番薯的报道,被网友追捧为“番薯哥。”
这下他出名了,和当年那个犀利哥有得一比。还有人为他专门开了贴吧。镇上一些闲得发毛的人知道后还嫌不够热闹的拍了他一些照片发上去。幸好只是一些烧烤和日常生活的照片,要不然他能把那些小子给活劈了。
他本来有打市电视台的电话让他们过来采访,可惜人家瞧不上,没来。
县电视台他没打,因为以前县电视台已经采访过他,还专门给他弄了一个制作叫化鸡的特辑。只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市电视台没来,省台倒是来了。主要是世界第一大番薯在网上的点击率太过骇人,他们收到消息后也来凑个热闹。现在毕竟是市场经济,有人气就代表着有钱可挣,这世界没一个是傻子。
省电视台的采访是不可能收钱的,不过在他的要求下特地给他们家的诊所来了几个镜头,算是免费宣传。
结果省台一播出,市电视台和。县电视台也跑了过来,弄得他烦不胜烦。因为没法收钱,要是能收钱他就高兴了。
婷婷是省电视台派到古浪采访世界第一大番薯新闻的记者,回来的时候禁不住主人殷勤,就带了两个番薯回来。番薯真的不错,比市面上大,煮起来特别的甜,却又不腻。
她用番薯煮了一点番薯粥,用小碗盛着,一点一点的品尝。她能感觉到番薯中传来的浓浓的自然气息,这是市场上那些番薯所没有的。
好东西当然要跟好友分享,让她们嘴馋,让她们羡慕嫉妒恨,所以她就拍了几张吃番薯粥的照片,连同世界第一大番薯的照片和采访的视频放到了自己的**上。
岑秋盈是婷婷的同学,也是记者,不过是在央视工作。
婷婷一直很羡慕她,虽然同为记者,但一个省台一个央视,待遇截然不同。可惜她家也就是在省台有点关系,央视根本不行。在那地方,靠的可不是什么美丽与智慧并重,而是脑袋和后台同硬。
岑秋盈作为一个央视记者,自然有着与众不同的新闻敏感度。
看一件事她们绝不会仅仅只是去看表面,而是透过表面看它们内在的价值,挖掘出可供报道的亮点。
比如说现在网上疯转的世界第一大番薯和那个种出番薯的番薯哥,在她看来也不过就那么一回事。人就图个新鲜,估计过了今天就没人记得他了。但看了同学传的视频后,她又有了不一样的想法了,她发现了其中可发掘的信息。
于是,她就给同学发了短信,问道:“婷婷,你**上那个视频的那个种番薯的男人口音好像不是西北的。”
“确实不是西北的,听说他们家在闽南,他妈是西北的,后来因为他妈想家就全家搬过去了。”
一个年轻人种出世界第一大番薯或许没什么,但一个南方人到西北种出大番薯就不同了。现在社会对年轻人一直诟病不已,这样一个扎根西北,甘作农家人,种出世界第一大番薯的年轻人的形象无疑十分的励志。
这不就是现在新闻需要的主题,现在社会需要的正能量吗?现在人太过浮躁,太需要这样的新闻了。
于是,她查了一下蔡鸿鸣所在的地址,跟相关人等打了个招呼,就带着一行人往古浪赶去。
第十七章央视采访
古浪。县长接到央视要过来采访的电话,心里是既高兴又忐忑。
高兴的是古浪又要上电视了,这无疑会给他的政绩记上一笔。
虽然采访的世界上第一大番薯跟他没有半毛钱关系,但毕竟是长在古浪,那就离不开。县领导的关怀鼓励和农科所技术人员的帮忙。
让他忐忑的是名声有时候就意味着麻烦,像以前那个戴名表的官员,那可是真正的一把手,就因为手腕上戴着的名贵手表被人发现人肉搜索,最后身陷囹圄,再出来估计是要很久以后了。
那时候出来除了等死,还有什么用?
县长想得头都快裂了,揉了揉眉头,不接受采访又不行,人家只是通报一下,其实根本就不需要他们帮忙。
想了想,就让下面安排个人接待,一切按规矩类,也让人挑不出什么毛病。
岑秋盈一行人不久后就来到古浪。他们浑不知因为他们的到来古浪。县长头疼了好几天。
他们在县招待所休息了一下,就在政府派来的接待人员的引路下往蔡鸿鸣家走去。
蔡鸿鸣已经提前接到央视要来采访的消息,所以今天哪也没去,就在家里等着。其实他并不怎样愿意让这些官方媒体来采访,又没钱挣,还要啰里吧嗦的说一大堆话,何苦来哉。不过能上国家电视台也不错,起码能在上面露露脸给大家看看,到时候大家看了肯定会“咦,那不是鸿鸣吗?”
不过他很怀疑现在年轻人还有几个看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