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路逍遥(农民)-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找他能问个什么东西出来?”潘宝山一声冷笑,“算了,你就安稳点,少让梁乡长不爽,没准机会还大些。”

“机会还大些?”

“对,梁乡长那边的事由我来办,而且已经托了关系,个把两个月时间内,他就会放我走,那时你的机会不就自然而然地来了嘛,你说机会是不是要大很多?”

一心想坐上副乡长位子的郑金萍,此刻被潘宝山的第二次友好相助感动得要命,“潘乡长,真很感谢啊,向你再保证一次,我郑金萍往后真就是你的了,只要你下命令,千难万难都可以,做什么都行!”

“哪有千难万难?以后要你做些工作上的事情也不会为难人,只是可能多少会有点压力而已,到时可别退缩。”潘宝山笑道。

郑金萍胸脯一挺,说现在她连绕着乡大院裸奔一圈的毅力都有,还有什么压力不能承受?

看着郑金萍这么表态,潘宝山笑了,能收到如此效果,目的就已达到。现在只管扳着指头数日子,等刘海燕学习归来。

数到第六天的时候,汪凡一早来了电话,说金银花的稿件登了出来,没有意外,依旧是头版头条,而且稿件中还加重了他发言的分量。

像夹林这样相对偏远的乡镇,一般都是下午才能收到前一天的《松阳日报》。潘宝山便打电话给黄开建,让他瞧瞧当天的市报,看头条写得如何。

黄开建接电话时刚踏进办公室,说不挂挂机,报纸就在桌上,他瞄眼看看。

“标题不错!”黄开建走到办公桌前,拉过报纸瞧了一眼,“叫什么《金银花开流金淌银》,很形象。”

“那汪记者还就真不错。”潘宝山听后很高兴,“确实有两把刷子。”

“这也说明当初你的做法是对的。”黄开建笑道。

“当初的做法?”潘宝山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这一说是老早前的事了。”黄开建说,“那会我还在夹林呢,党办失窃的时候,汪凡不是去采访的嘛,原本我的意思即使不乱棍打走,也得给他吃够冷眼。但当时你说要好好安抚,以后在宣传报道上可能用得上,你看,现在果然发挥了作用!”

“哦,你是说那会的事。”潘宝山笑了。

“是啊,当时还把殷益开拉出来架势的呢!”黄开建说。

提到殷益开,潘宝山想到了殷益彤,便对黄开建说:“黄书记,汪凡写得好是一方面,稿件的版面安排得好又是另一方面,殷益开的妹妹殷益彤也帮了忙。现在我突然有个想法,汪凡毕竟是个普通记者,而殷益彤是副总编,如果殷益彤能亲自到夹林采访写篇报道,分量又不一样了,可能会更出彩。”

“那应该不是啥难事,找殷益开说个话,她应该会给个面子。”

“不给也没关系,现在汪凡操作得就很好,效果也不弱。”潘宝山说。

的确,汪凡这篇《金银花开流金淌银》稿件,真是起了大效应。

文章见报后的第三天上午,夹林乡党政办就接到了县委办电话通知,说县委祁书记过两天要到夹林调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新型农业发展的情况,要夹林选几个亮点,设施蔬菜大棚和金银花种植是必选项目。

郑金萍收到电话记录后非常激动,她先把消息告诉了潘宝山。

潘宝山当时刚从刘江燕宿舍走出来,看着走廊里刘江燕晾晒的床单直乐呵,自上回夜敲刘江燕房门到现在的九天时间里,这已经是第七次了,而且现在只需要洗床单就行。他很得意,忘我地盘算着下次来真格的,连床单都不用洗才好,所以电话一响还吓了一跳。

“什么事!”潘宝山没好气地问。

“潘乡长咋这么大火气!”郑金萍乐颠颠地说,“有件大好事要告诉你!”

“别卖关子,快点说!”潘宝山也很好奇。

“县委祁书记要来咱乡调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情况,看新型农业是如何开展的!”

“真的?!”潘宝山一惊。

“潘乡长我敢跟你开这个玩笑嘛,那你还不扒了我!”郑金萍抱着电话扭捏作态,“潘乡长,这下你可要风光了!”

“风光什么。”潘宝山压住内心的兴奋,“功劳都是领导的,风光的是他们。”

“谁不知道都是你干的?”郑金萍笑道,“好了潘乡长,呆会我就去你办公室仔细汇报一下,这可是件大事,县主要领导亲自过来,对夹林乡来说是几年一遇的事情!”

“还呆什么会?”潘宝山说,“我马上就到办公室,你赶紧过来。”

“潘乡长,这事梁乡长还不知道呢,第一个告诉的就是你。”郑金萍说,“我琢磨着接下来得向他汇报一下,然后再去你办公室。”

“哦,那是那是。”潘宝山呵呵一笑,“那是应该的,你先去吧,回头再找我。”

第八十一章调研

潘宝山满心欢喜,赶忙到办公室去整理相关材料,仲崇干或者梁延发肯定需要,祁宏益来时少不了汇报。

刚找了点设施大棚蔬菜项目的资料,手机一阵猛响,潘宝山本不打算理会,张眼望了下是黄开建的,便接起来。

“小潘!”电话一通黄开建就叫起来,“好事啊,你马上就要入祁宏益书记的法眼了!”

潘宝山一听就知道,肯定是黄开建也晓得了祁宏益要来夹林调研新型农业发展情况。

“黄书记,你那边也得到消息了?”潘宝山笑道。

“局办公室刚接到县委办通知,祁宏益要到你那儿去调研,农业局是重要陪同单位!”黄开建哈哈地笑着,“小潘,准备好好表现一下!”

“我表现什么,还轮不到我。”

“咋轮不到你呢,梁***敢表现?”黄开建忿忿地说,“他妈了个比的明显是靠着冯德锦,如果再向祁宏益恬着脸,那还不得给冯德锦攉肿了!仲崇干也不太可能,他一直闷着,图得就是安稳度日熬个退休,应该也不会跳腾。因为他多少也有点眼色,知道在农业发展上祁宏益和冯德锦唱对台戏,他可不想出风头得罪冯德锦。”

“这么说,我还能露个大脸了!”

“绝对是个好机会,马上有调研这么一出戏,再加上刘县长的招呼,你来农业局就是百分百的事!”

“但愿如此。”潘宝山笑道,“黄书记那先不说,我正在找材料,赶紧进一步熟悉下相关情况,等祁书记过来好好汇报汇报!”

“可别把汇报想得太简单,想坐下来念材料是不行的。”黄开建说,“像这种调研,一定要在现场把情况说全说透,那才见真本事,也才能让祁宏益对你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这么说,看来我还得深下番工夫,现在初步打算选四个亮点,估计能看到三个,但不管怎么说我都得对情况了如指掌。”

“那不说了,赶紧忙吧,一定要做好准备工作,充分重视起来,这是你人生的一次关键大考!”

这个电话没白打,潘宝山有所启发,更加认真地搜整这资料。

半小时后郑金萍来了,表情更加兴奋,一进门差点就要手舞足蹈起来,“潘乡长我说吧,这回祁书记来调研,功劳肯定是你的!”

“怎么说?”潘宝山能猜出个大八分,应该和黄开建估计的差不多,但还是想亲耳听听。

“梁乡长听了汇报,先是惊喜了一番,不过很快就平静了,说仲崇干是一把手,上面来调研,咋样安排让他拿决定。”

“仲崇干决定了没有?”潘宝山问。

“我去找了仲崇干,他说夹林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型农业的事,多是在他来之前的搞的,很多东西他并不了解,所以还是让具体抓的领导主导负责。”郑金萍笑道,“潘乡长,那不全都是你的事了嘛,功劳还不全在你头上?”

潘宝山听后暗暗一笑,果然如黄开建分析得一样,这次还真能拣个巧好好表现一番。

“郑主任,你马上跟老王、伏广波两人联系下,让他俩抓紧时间到我办公室来,有些情况我得了解下,否则祁书记问起来要是回答不好,就不是丢面子的事了。”

郑金萍原本想趁着这机会和潘宝山热聊一阵,见他一心扑在了准备工作上,也只好作罢。

“潘乡长那我走了,有啥事尽管吩咐。”郑金萍娇滴滴地说。

“行,你去吧,有事再喊你。”潘宝山看了眼郑金萍,觉得该鼓励一下,同时也给她个暗示,“郑主任,这次你做得很好,让我第一个知道了祁书记要来调研。有时候早一步知道消息,会起到关键性作用。”

“那你就放心吧。”郑金萍破天荒地显出了一丝羞涩,“都说了我是你潘乡长的人,当然会为你把事情办好,有啥机密你肯定是第一个知道!”

“好好,以后继续。”潘宝山呵呵起来,“现在也再加把劲,赶紧去把老王和伏广波叫过来。还有,通知各个部门,把卫生搞搞好,大院里也要认真清扫一下。”

“好的!”郑金萍得了赞许自是高兴,乐不颠地退了出来,打电话给老王和伏广波,说有十万火急的事,赶紧到潘乡长办公室。

老王和伏广波正在洼窑村忙活鲜切花的事,接到消息后知道不是小事,二话不说就奔往潘宝山办公室。

见到潘宝山,听他一说,两人也很高兴,连忙相互补充着把斜沟村的设施大棚蔬菜、大陡岭村的金银花种植、瓜坡村的畜禽养殖以及洼窑村的鲜切花栽培项目,仔细梳理了一遍,让潘宝山作了详细记录。

记录整理好后,潘宝山一整天都盯在上面,各个项目的具体做法、前景规划和一些相关数据,全都烂熟于心。

剩下的时间也没闲着,潘宝山带车把安排的调研路线走了两圈,算是彩排,一遍更好地控制时间进程。

这两天,潘宝山完全可以称得上是废寝忘食,就连刘江燕的房门也不去敲了,只一门心思想着如何把工作搞好。

两天后,祁宏益终于来了。

仲崇干和梁延发领头,在乡大院门口列队欢迎。

祁宏益乌黑光亮的轿车在门口刚停稳,副驾驶位置上的秘书杨涛就麻溜地钻出,给祁宏益开车门。

祁宏益出来后,后面政府一号中巴车里陪同采访的人员也都蹦了下来,簇拥在祁宏益后面。

黄开建夹在人群里,没了往日那种大咧的姿态,只是在跟潘宝山眼神交流的时候,才显出无拘束的豪气来。

“祁书记好!”

仲崇干和梁延发飞快地上前,热情问好。仲崇干还想跟祁宏益握握手,但见他没那个意思,也就没硬伸手。

祁宏益面带微笑,点点头,“好。”

“祁书记,先到会议室坐坐吧!”梁延发一脸虔诚的微笑。

“还是先到现场看看,你们夹林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上做得不错,近来市报两次头条报道了相关新型农业发展项目,很好。”祁宏益说。

“好好,那就先看现场。”仲崇干回头对潘宝山一招呼,“潘乡长,你前头带路,先奔第一站!”

“哦,潘乡长就是报道里提到的潘宝山吧。”祁宏益问仲崇干。

“是的,是的。”仲崇干道,“夹林的农业结构调整,是我到任前黄开建书记抓的工作,他去农业局后,就一直交由潘宝山负责。”

“嗯,不管谁负责,要持续抓牢抓好。农业发展是富祥县现阶段的工作重心,要花大力气去扶持。”祁宏益道,“抓点紧吧,去现场转转。”

车队不急不缓地行进,很快来到斜坡村设施蔬菜大棚区前。

潘宝山最先下车,向后走了几步,迎上祁宏益。

“祁书记好!”潘宝山稍一哈腰,微笑着伸出双手,“欢迎祁书记莅临夹林指导工作,我是小潘,潘宝山!”

祁宏益抬手和潘宝山握了握,“哦,潘乡长,潘宝山,夹林的新型农业搞得有声有色,在持续抓好项目的同时,也要注意总结经验,争取大踏步前进。”

“在祁书记的指导和支持下,那是肯定的!”潘宝山响亮地答着,回身指了指蔬菜大棚,这个时候不能只说空话表态,要及时展示成果,“祁书记,这一片温室大棚自去年年中开展以来,项目推展进度很快,现在已出具规模,由当初的十几户发展到现在的近百户。据一季收入测算,种植户年人均收入可逼近万元大关!”

潘宝山边说边引导祁宏益来到鲁成升的蔬菜大棚前。

鲁成升正和家人摘脆嫩的黄瓜、鲜红的西红柿,忙得热火朝天。

“这已经是第二茬了!”鲁成升提着一筐西红柿乐得合不拢嘴,“摘一茬蔬菜就能赶上种一年的粮食!”

“他是斜沟村村支书。”潘宝山指着鲁成升向祁宏益说,“去年项目开始时,村干部们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在‘先富带动后富’的影响下,村民几乎是争先恐后地加入到设施大棚蔬菜行列中来。预计到今年年底,全村将有一半以上的农户都搞大棚菜,最终全村八成以上家庭都将成为种植户,成为名符其实的蔬菜专业村。”

“市场引导方面怎么样,有聚就要有疏,菜集中种起来了,销售局面一定要打开,那也是关键一环。”祁宏益环视这蔬菜大棚,感受着浓郁蓬勃的生机。

“市场销售不成问题,乡里推动种植户成立果蔬种植合作社,发挥了很大作用。”潘宝山说,“现在菜农几乎可以足不出户就可以把蔬菜销售出去,赶上成熟高峰期,每天都有菜商到地头收购。”

祁宏益点点头,“在引导发展上,乡里有没有进一步打算?”

“乡里已经着手以斜沟村为中心,打造成规模上水平的设施蔬菜基地。”潘宝山说得很有豪情,“现在正在和投资商洽谈,已达成初步合作意向,引导蔬菜基地向生态农业园转变,届时园内将进行道路硬化、水电通引、排灌完备等配套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还将筹建一个大型蔬菜批发交易市场。”

“嚯,好啊。”祁宏益笑道,“那可是个大工程,要好好排个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稳步开展。”

“初步计划已经列出,还有待完善。”潘宝山说完估摸了一下,不能在蔬菜大棚上耽误太多时间,便对祁宏益说起了庭院种植:“祁书记,斜沟村是乡政府驻地,为做大经济强村效应,我们还实施了‘见缝插针’致富模式,充分利用村民闲置的庭院、门前屋后,大力发展庭院经济,种植高效益的蘑菇,还有一些时令果蔬,不但美化了环境,还能带来收益。而且从目前主要种植的菌类情况看,获利很高,下一步乡里将进行扶持,争取把菌类种植当成大类发展项目。”

“政府驻地村要做强,其他相对经济薄弱的村子也要兼顾,而且从某种程度上说更需要关注,否则贫富差距拉得过大,也是个问题。”

“下面要看的大陡岭村就是若村,但现在通过金银花种植基地项目,已开始改观!”潘宝山说着,对郑金萍使了个眼色。

郑金萍赶紧给王三奎打电话,说调研组马上就到,做好准备。

出发时,祁宏益向潘宝山招招手,喊道:“小潘,来,到我车上。”

第八十二章含蓄地露骨

坐进祁宏益的车里,还跟他并排在后座,潘宝山非常拘谨。

“呵呵。”祁宏益看得出来潘宝山很紧张,“小潘,大陡岭村的金银花种植基地的情况,前几天在报纸上看了,金银花开,流金淌银,效益很直观,金银花成了名符其实的富民花。和市健达医药公司合作开发基地举措也很好,公司、基地、农户三合一运作模式,可以实现健达药业公司药材来源与农户种植收益‘双保险’、‘双丰收’。”

提起项目情况,潘宝山就有了话题。

“祁书记你说的是。”潘宝山适时答话交流,“不过报道中没提发展前景,等种植基地面积达到五千亩后,我们准备进一步完善服务,招商引资建设集烘、晾、存于一体的金银花深加工厂,那样产业链将进一步拉长,经济辐射力也就越强!”

“嗯,那很好,发展项目,重要的是远景。”祁宏益说,“没有远景也没了方向,做什么都不长久,而且也缺少动力。”

“祁书记,我工作时间不长,经验还很不足,有时怕眼高手低,那样的错误可是很严重的,事关全局。”潘宝山神情庄重,“所以有时难免思前想后畏手畏脚。”

“年轻人就是要有股闯劲,开顺风船练不出好舵手,前进的道路上挫折是难免的,关键是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能吸取教训,引以为鉴。”祁宏益语重心长,“当然,在做重大决策的时候,还要集思广益,不能一意孤行搞一言堂,那就不是简单的错误问题了,而是能力问题。”

“祁书记你说得是,今后工作中一定加以注意!”潘宝山表态。

“呵呵,你们年轻人头脑灵活思维转变得快,是大有作为的。”祁宏益笑道,“小潘,好好干,争取把夹林树成典型。”

“谢谢祁书记寄予厚望并殷切鼓励,我会把您的厚望转化为希望、鼓励转化为动力,开足马力为夹林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做出自己的贡献!”潘宝山表现出很受鼓舞的样子。

“嗯,好,不错。”祁宏益笑着点点头。

潘宝山看着祁宏益,心里闪过一丝冷意,听祁宏益这意思,好像还很认可他继续留在夹林这个小地方。

正想着,金银花种植基地到了。

大片金银花开放,到处是村民采摘的忙碌身影,花香飘,笑声扬,好一卷美丽富民的和谐彩图。

车子还未停稳,潘宝山就已推开车门,他要争取赶在副驾驶位子上的杨涛之前,绕到另一侧去为祁宏益开门。路上杨涛一直没说话,潘宝山觉得他有点阴,不怎么好相处,不过那无所谓,跟他不会打太多交道。

潘宝山到底没赶上杨涛,他的距离实在有些远。

杨涛开车门的时候,看似无意地给了潘宝山一下冷笑。

“***!”潘宝山暗暗骂了一句,愈发觉得杨涛虚诈,是个心胸狭窄之人。

“潘乡长!”早已等在基地的蒋春雨奔过来,喊了潘宝山一声。

“哦,蒋助理。”其实潘宝山在私下里已经喊她春雨了,他觉得那份温暖值得珍惜。

“王书记要激动命!”蒋春雨面如桃花,小声对潘宝山说:“他正带人在地里采摘金银花,想表现一下呢。”

“他也能摘花?”潘宝山嘿嘿一乐,“摧花还差不多。”

蒋春雨嘴角一翘,淡淡地来了下妩媚,“宝山哥,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潘宝山听了一愣,这是蒋春雨第一次如此含蓄地露骨。不过这会由不得他多琢磨,祁宏益背着手扫了一圈岭坡上的金银花地后,抬步向地里走去。

“祁书记小心,地不平整。”潘宝山撇下蒋春雨,来到祁宏益旁边。

“没事。”祁宏益走得很稳,“金银花花期有多长?”

“大概一个月左右,花株进入鼎盛期,一般每年可开三到四次花。”潘宝山抬眼望望,王三奎正瞄着这边,想着他热切的表现欲,便向他招招手。

王三奎立刻颠颠地跑过来。

“这是大陡岭村村支书王三奎,在项目刚开始时也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潘宝山笑着说。

“嗯,基层村组织干部的模范作用还是很明显的。”祁宏益点点头,“现在一亩地,能产出多少?”

“现在花株还没长足,但一亩地一年也要有四五千的纯收入,比种花生地瓜啥的,要翻好多倍呢!”王三奎裂开大嘴笑道,“等花株长足了,一亩地一年收入就能奔一万去!”

“争取过万!”祁宏益兴致勃然。

“在潘乡长的带领下,我们有信心!”王三奎看了眼潘宝山,又对祁宏益说道:“自打去年潘乡长抓农业工作以来,大陡岭村可真是变了天,这个金银花一搞,咱们干一年可比得上以往干十年了!”

王三奎这么夸夸一通说完,潘宝山好一乐,刚才听蒋春雨说王三奎猴急着想露个脸,无意间给了他个机会,没想到还能受他一下吹捧,挺好。

“潘乡长的确是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起码在我们夹林乡是这样。”跟过来的蒋春雨跟着说道,“除了我们大陡岭村的金银花,还有斜沟村发展的设施大棚蔬菜、瓜坡村养殖的畜禽,都是他一手打造出来的。哦,现在还有洼窑村种的鲜切花规模种植,看样又能撑出一片天!”

“哦,呵呵,小潘你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祁宏益听后笑道,“干部干与不干、怎么干,底下的人清楚得很。”

这话说完,旁边的梁延发和仲崇干嘴角一抖,面色不太自然。

“是啊,祁书记说得是。”潘宝山不敢大意领功,“现在夹林的发展思路,其实是乡党委政府领导班子共同努力的结果,从开始的黄开建书记到现在的仲崇干书记,还有一直大力支持的梁延发乡长,都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尽心出力,否则也不会有眼前这么好的局面。”

祁宏益仰头一笑,呵呵拍拍潘宝山肩膀点头道:“好,小潘,你说得很好!”

潘宝山能从祁宏益的眼神里看出点什么,但也不十分确定。旁边的蒋春雨望着他,用别人察觉不到的方式对他点了下头,不动声色地竖了下大拇指,意指他说得到位。

潘宝山这下确信,在另一个层面上又得到了祁宏益的肯定:善于团结。

团结,尤其对领导班子来说至关重要。班子不团结,共识就难达成,而且还相互操蛋。祁宏益在官场浸淫这么多年,深知其道,刚才听潘宝山那一番朝仲崇干和梁延发头上推功的话,能感觉到他领导思维的成熟度很高。

“好了,到下个点吧。”祁宏益继续说,“刚才那小姑娘不是还提到畜禽养殖和鲜切花种植嘛,去那里看看!”

紧拥在后面的人群自然闪开,留出个夹道。

祁宏益转身,对潘宝山说:“小潘,你还坐我的车。”

在众人羡妒的眼光中,潘宝山紧跟上了祁宏益。但他没忘记回头看一个人,蒋春雨。

蒋春雨双目无限欣慰。

这一刻,潘宝山突生内疚,他不是不明白蒋春雨的心,可从未有过任何一点明确的态度,包括最暧昧的那段时期。

如果这让蒋春雨还抱有某种希望,对她不公平。

潘宝山觉得,该找个时候和蒋春雨好好聊聊。

思忖间,神态有变化。

祁宏益注意到了,“小潘怎么了?”

“哦,没怎么!”潘宝山回过神,立刻打起十足的劲头,“祁书记,几天前听说你要来,我就激动得有点失眠。”

“那可不行啊。”祁宏益笑道,“面对任何形势,稳定的心态很重要,那也是作为领导的一个必备条件。”

“祁书记,我还得在您的指导下继续锻炼!”潘宝山很谦恭,说话间为祁宏益拉开车门,等他进去坐稳后,轻轻压上。

“对你来说不成问题,你还很年轻。”祁宏益等潘宝山坐到身边,说道:“对于年轻的干部,上面更看重的是工作本身的能力。对了,小潘,瓜坡村怎么就发展了养殖业?”

“祁书记,在调整产业结构时,我们注重因势利导,不生硬切入。”潘宝山歪了歪身子,面对着祁宏益以显得尊重,“瓜坡村有养殖基础,乡里顺势进行了一定的扶持,主动在土地流转上做到位,发展集中养殖小区,以扩大积聚效应,而且也能更好地解决养殖带来的污染问题。”

“那是不错。”祁宏益看上去很满意,“养殖品种多不多?”

“因为在技术方面还比较薄弱,所以没有进行多品种养殖。”潘宝山说,“目前是以鸡鸭为主,侧重养鸭,而且已经初见成效。已经跟省内农业龙头企业立春集团建立了初步合作,进行蛋鸭养殖,打立春的牌子。估计在一两年时间内,就可以发展成为省内最大的蛋鸭养殖基地。”

“不错不错。”祁宏益点着头,感叹了一句,“这几个项目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个耗时耗力的工程,后续发展是很重要的,就怕断档啊。”

这话潘宝山爱听,既然祁宏益考虑到了后续发展、又怕断档,就说明没有要让他在夹林负责到底的意思。

想到这里,潘宝山不由得一乐。

“祁书记,乡镇的工作,基本上是靠县委县政府的引导和指导,绝大多数工作的连贯性是应该有保证的。”潘宝山说。

祁宏益呵呵笑了,向潘宝山投去赞赏的目光。

这目光,在考察了瓜坡村的畜禽养殖和洼窑村的鲜切花项目后,更为笃信。

没错,祁宏益很赞赏潘宝山的工作能力。

四个项目全部看完后,已近中午。

祁宏益兴致不错,说午饭就到乡大院食堂吃个工作餐。

“宝山,来!”回去的时候,祁宏益依旧招呼潘宝山坐他的车子。

第八十三章攻城掠池

称呼的变化直接反映出情感递进,祁宏益喊潘宝山,从开始的潘乡长到小潘再到宝山,是一种亲切。

领导对下属的亲切,就是充分的认可。

“自祁书记来富祥,到乡镇调研还没在下面用过餐。”杨涛上车后扭头对潘宝山说。

“多谢祁书记对夹林的厚爱!”潘宝山极力表现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这是我们夹林的荣幸。”

潘宝山受惊是装的,真正受惊的是仲崇干和梁延发,两人琢磨着在工作上没呈现出好状态,在招待上再不拿点样出来真就说不过去了。

“我那还有几瓶茅台,到时拿过去。”梁延发对仲崇干说,“烟也是现成的,软中华。”

“你的茅台几年陈?”仲崇干问。

“五年。”

“我有一瓶十年陈的,还有一瓶是十五年。”

“十五年的给祁书记喝吧。”梁延发想了下,“十年的那瓶你还留着。”

仲崇干没说话,他现在几乎不问事,水路很少,弄瓶十年陈往上的茅台不容易。

搞招待关键是酒,但菜肴也同样要重视。梁延发赶紧打电话给食堂,要举全乡之力把中午的饭菜搞好。

午饭吃得很热闹,一共两桌。

酒喝得很好,但都没喝倒,毕竟有祁宏益压着,到了兴就行。

潘宝山被祁宏益点名到他的桌上。理所当然,他是要敞开了胃,虽然没喝趴下,但也两腿发软。

送走祁宏益后,潘宝山回宿舍倒头扑在床上,这两天的确是紧张了些。

不过绷紧的神经骤然松弛下来,容易兴奋。这会潘宝山就是,躺了几分钟不到,就像炉子上的水,热腾了,抓起手机打给了刘江燕。

“江燕,是你下来还是我上去?”潘宝山摸着肚皮抖着脚板,“这几天忙得找不着北,都没去敲你的门,这下忙完了,得好好热乎一番了吧。”

“谁规定热乎还要有期限呀。”刘江燕撒着小娇,“我可不下去,你也别上来。”

“我今天太高兴了,浑身都是劲!”潘宝山说,“得活动活动。”

其实刘江燕也高兴得很,祁宏益的调研可让潘宝山好风光了一下。郑金萍到办公室说,不但在场的其他部门领导都眼红,就连梁延发也妒意大声。

“宝山你高兴就高兴呗,还要活动什么。”刘江燕说得有点羞涩。

潘宝山听得出来,也不多说,挂了电话就上楼直闯。

“说让你不上来,怎么还来了?”刘江燕开门后,把着路不给进。

潘宝山借着酒劲,架起刘江燕的腋窝将她抵进去,回腿一摆脚踢上门,又腾出一只手上了锁,之后挟着她滚到了床上。

这已是第八次亲密接触,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