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文化帝国(贫道)-第3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灵感,究竟是怎么得来的?我之前也有动笔写一本民国札记的想法,但你也知道,那个特殊的年月,笔调太过轻浮轻佻的话,肯定是不太好的,所以我就想问一问,对于你把目光放到那个时候的妇女解放问题上,感到非常佩服。”
杨一之前是抱着“我就过来看看。绝对不多嘴说话”的想法过来的,也是由于后世里面针对文联作协这种单位的负面报道太多。让人听到这些名字,就会下意识觉得不是什么好地方。最少也是一票人以搞文学的名义,领着免费的津贴补助,可于国家精神文明假设却又半分力都使不上的那种情况,给这些机构里的成员一句尸位素餐的评价,几乎是不算太过分。
但现在过来以后,第一个碰上的就是这种人物,让男生也是有些错愕,感情还真是对文学有着热爱的人不成?但既然对方都如此主动,他也不会刻意去拒人于千里之外。所以笑着谦虚了几句后,两人又把他的《土疙瘩》拿出来讨论了半天。
场面还算热乎,当然,杨一也不会对一个刚刚见面的人就袒露心扉,所以话题基本上就至于各自的写作生活上,而对于写作之外的事情,基本上就没有什么触及了。可到了最后的时候,虽然之前那位中年男子没有太过于急功近利的打算,但终究还是吞吞吐吐表达了最根本的意思——我这边写了一部小说。听闻阳一出版很能造就畅销书,所以希望能直接在阳一出版的大老板这里,给递个稿子。
听着对面这人明显非常隐晦,杨一自己都转了好几个弯。才反应过来对方真实打算的举动,男生也不禁哭笑不得,在心中对文化人那种固有的死要面子性格。也算是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在心里面无奈了一下后,他就笑着好言相劝:“要是想要投稿。直接去阳一出版办公地就行了,我们出版社的编辑审核制度是非常完备的。已经从最大程度上杜绝了错失一部好作品的情况,所以这位老师你不用担心自己的作品会被埋没。”
又寒暄了几句,才应付过去那人,不等他感觉轻松一些,旁边又过来一个熟人——赵常天。这位老先生是男生的老朋友了,互相认识了两年多接近三年的样子,而且彼此在《新概念作文大赛》的筹备上,也都合作相当愉快,因此如果说此次年会能有谁让杨一放心说话,那么也就面前这位《萌芽》的主编了。
“怎么样,刚才跟小孙说什么呢?是不是把主意打到了阳一出版那边?他这个人脾气性格都还是非常不错的,唯一一点就是想出铅字都有些走火入魔的感觉,不管是不是机会,只要他觉得没错,就肯定会凑上来找找门路。”赵常天对前面那人的情况,稍作介绍以后,也就不再去提,而是转到了其他人身上:“行了,我知道你不怎么喜欢交际,但好歹大家都是一个圈子里的人,和那些开口闭口都要谈钱的商人来说,搞文字的人,还是单纯很多的。走吧,今天既然来了,就放开些,不要刻意跟同行保持距离。我先给你介绍几个人都还不错的作家……”
男生顺着赵常天指着的方向看过去,约莫有五六个中年作者,最年轻那位也超过四十岁的样子,此时正围在一块儿说些什么,气氛很是热烈的样子。一瞧到这么多的人,男生心里就开始叫苦不迭起来,的确他不抗拒采访,不过那都是非常必要的情况,确定对阳一文化的发展有帮助的时候。而眼下这种,分明就是文人圈子碰头扯淡的活动,他就真的没有凑进去的打算了。
不过赵常天可不会由着男生的性子来,而是继续低声嘱咐:“我知道小一你不是那种恃才傲物的人,但也不能太孤僻对不对?如果你什么人都不理睬,人家肯定会觉得你这个人不好相处,虽然有名气有才气,但不会做人。在我们华夏,取得成功的条件除了会做事情以外,其实做人也是很重要的!再说了,那些作家我也都是知道的,为人都非常不错,里面还有两个儿童文学作家,那简直就是大小孩,和他们交往真的一点都不为难,不需要你虚情假意虚与委蛇……”
赵常天嘀嘀咕咕说了这么多,核心思想也就一点——你小子不要废话了,跟我过来老老实实按我的吩咐去做就好。
被人老实不客气地拽住,杨一也只能亦步亦趋地跟在赵常天身后,他很明白对方是为了自己着想。所以没办法抗拒这种好意,就跟在对方旁边过去。而之前本来在热烈交谈的一群人。明显都注意到了赵常天和男生的动静,顿时全都停下了交流。纷纷饶有兴致地打量着这边。
“给你们介绍一个小朋友,杨一,都知道吧?不知道的总也听说过《宋朝那些事儿》,《鬼吹灯》,《神农密码》这些作品的吧?”赵常天过去之后,呵呵笑着开口,显然和这些人都是比较熟悉了。而在介绍杨一的时候,不夸张但也没有丝毫隐瞒,把男生的老底全都抖露了一个干净:“别看人家年纪轻轻。不过我就敢说一句,你们这么多人全都加在一块儿,作品也未必能取得人家的成就,所以说要是有想要请教的问题,赶紧抓住机会哦……”
听到赵常天这么说,聚在一块儿的这群人就都哈哈一笑,纷纷起哄起来。不过重生男在用比较隐晦的目光观察了一圈之后,发现情况还真和赵常天介绍的差不多,面前这些人的心态的确是比较不错的。如果按照“同行是冤家”的说法,那么自己现在出现在这里,无疑就是众矢之的了,可事实上这些人除了极个别的目光有些距离之外。剩下来都要算比较友好,不存在抵触或者是嫉妒的情况。
那边有人在赵常天介绍完了以后,还真煞有其事地开口:“这位就是悦而读史啊。真是年轻,我在这么大的时候。想想看还在做什么来着……”
结果没等他忆苦思甜,旁边就有人嗤笑道:“还能是做什么。捡牛粪要不就欺负女同学对不对?行了,你就不要想和人家天才比了,抓紧时间讨教一点写作经验还差不多。那个什么,小杨老师——我这么叫你,你没意见吧?”
得到了否定答案以后,那人才笑呵呵继续道:“说实话,你的那些作品,除了《鬼吹灯》和《神农密码》之外,其他我都是看过的,不过你这个写作功底,到底是怎么训练的?不管文笔技巧,还是好几部作品里面,文以载道所蕴含的那些思想,完全都不是你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所能拥有的嘛?来来,老实交代,你到底为什么这么妖孽?”
看旁边赵常天的脸色有些古怪,没有了之前的笑意,此人赶紧解释起来:“我没有质疑小杨老师的意思啊,就是觉得我这一把年纪了,也才出过两本书,而且其中一本还是自费……”
说到这里,旁边众人自然又是哄笑,不过那人却没有丝毫在意的模样,反倒是理所当然的样子:“唉唉,你们这些人也好意思笑?有几个比我狠的,能不能用你们的写作成绩说话?”他这话一出口,效果自然不啻和开启群嘲一般,引得又是一阵嬉笑怒骂,不过气氛却很是融洽。
看到这个样子,赵常天也放下心来:“怎么样,我说这些家伙,是比较真性情没错吧?虽然写作上的成绩的确比不上你,但在长三角一代,也都是有一定名气的作家,你和这个圈子里面的人多接触一下,没有坏事……”
今年的作协年会,是在崇明岛上的湿地公园里举行,所以虽然正值二九时节,但周围环境却还算怡人。而魔都作者们过来以后,会议正式开始之前,自然是没有什么人去约束的,行动相当自由。这边男生和人赵常天介绍的圈子接触过以后,也没有一直待在这里,而是看到了另外几个不算熟悉的“自己人”。
男生虽然是一个人单独来到这里,可却绝对不是一支孤军,在打理阳一出版的时候,他个人的眼光,虽然都集中在一些有印象的前世畅销书上面,不过毕竟整个出版社,也是有几十号编辑的,这些编辑哪怕大浪淘沙,也总能淘出一些值得花力气的图书出来,而这些被阳一出版运作图书的作者,自然而然,也就成了杨一这一系的人。
这边重生男还在四处找寻,看看有没有阳一出版签下的作者,不过在湿地公园的一角上,一位满脸春风得意的男子,却提前一步发现了他,眼睛顿时就亮了起来。和身边人匆匆结束了对话以后,此人就笑着往杨一这边走过来,随后主动招手打起了招呼,毫无半点儿架子。在其他某些场合里,看到过这名男子西装笔挺矜持万分,就跟典型大尾巴狼一样的人,眼下瞧到此君这番举动以后,也是各自露出了些正容之色,而在顺着此人的目光,看到了杨一之后,也都露出神色各异的表情。
“哈哈,杨董你怎么也来了?我以为你是肯定不会过来的。”那人看到杨一以后,以一种可以说毫不矜持的口气,上前就问好道。有些偏高的声调,也引得不少原本没有注意到这边的作家,都扭头看了过来。
杨一看到面前这人,顿时就摇头苦笑了,早知道这家伙就在现场,他说什么都要先躲一会儿。(未完待续。。)
948。上门推销
说到这一位,事实上杨一也是觉得世事际遇是非常奇妙的,此人是向阳一出版投稿的作家,但却属于那种前世中籍籍无名,所以直接由编辑接待处理其作品的一类人。不过此人本应该是和另外一个时空差不多的命运,但因为此人书稿在递交上去的时候,正好碰到了男生去出版部那边例行走走看看,恰好就从一堆投稿中翻检出了他的小说。
当时重生男其实是不怎么在意的,因为在重生以后,他或许记不住一些很著名的历史大事件,但对于文学圈子里面,每年出了多少好作品,有哪些是名家手笔,必然能够在市场上有所斩获,而有哪些则属于新人新作却又一鸣惊人,他心中都是有着印象的。作为一个真正的、骨子里的文学爱好者,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么他还怎么掌控阳一文化的根基——阳一出版?
所以男生当时看到此人作品的态度,其实是不太在意的,很随便地就手翻了一两页而已,完全不觉得能发现什么了不起的东西。
但事实上他这一次猜错了,重生者也不是全知全能——在看了前面两页作品以后,他的第一反应,就是想到了前世中也就是2000年前后的一部畅销书作品《水煮三国》,都是差不多标题党性质的作品,对于很多性格严肃或者是年纪大些的人来说,这种作品根本就是玩文字游戏,用一部《三国》来解构现代管理学,未免有些风牛马不相及。但偏偏在《水煮三国》出现之后。一些跟风的作品譬如《水煮红楼》、《水煮聊斋》之类的作品,也曾在华夏图书市场上。大行其道过一段时间,因此单纯说这一类型的图书到底时好时坏。或许没有能让所有人都满意的标准,不过杨一到现在还记住的是,这部作品反正是当年的年度畅销书。
而他看到的书稿,也是卖弄事实上并不怎么样的管理学经验,前世的《水煮三国》仅仅是借助了《三国》类型作品的题材,而这一部书稿,直接就把上下五千年,但凡是具备一些代表性的事件,全都单独拎了出来。最后搞出一部《以史为鉴——论华夏古已有之的管理学》。
杨一在看到这部书稿以后才知道,感情这个世界上不仅仅只有明星们撞衫,还有文字工作者们“撞稿”,如果前世中这本《以史为鉴——论华夏古已有之的管理学》能够被人发掘出来,那么估计也就没《水煮三国》什么事情了,毕竟这一类图书很容易给读者造成阅读疲劳,看过一本图书后,对其他同类型的作品,就没太多兴趣。不过感慨归感慨。既然无意中碰上了这本“神书”,男生自然也要履行一个出版社老板的职责——在随便翻了两页以后,确定此书最早一个故事是用比干来诠释想要表达的思想以后,他就干脆叫来编辑随后大笔一挥。把这本书给改名成了《水煮夏商周……》,最后还带有一个省略号的样子。
起初听闻自己的书名,被出版社老板给改动以后。作者本人是非常不痛快的,但后来负责和他联络的编辑也没说苦口婆心说什么。仅仅就拿出了杨一经手的那些书稿,以及这些书稿付梓以后最终的市场成绩。就让那位作者彻底梅花可说了。而等到他的这部作品也出版以后,在市场上引发了相当震动,此人才彻底对杨一的图书营销能力服气——因为在这部作品之前,他其实已经出版了两本差不多的作品,不过市场反响一直平平,此人也是抱着投稿给阳一出版,最后一次试试看的心理,却没料到自己居然能够一书成名。
之所以能够成功的原因,这个作者倒也没全都归结于自己怀才不遇,这回碰上了天时地利,而是回头好好揣摩了一回,原来的书名《以史为鉴——论华夏古已有之的管理学》,和后面杨一取的这个《水煮夏商周……》,到底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能够促进作品的销量。
而在仔细揣摩完了以后,他也就把杨一看作是自己的“伯乐”了,而且还是具备了画龙点睛能力的伯乐。
都在心中对男生感激到不行,眼下看到男生出现以后,当然要热情过来打招呼。
杨一见躲不过去,也就只好和这位作家凑到一块儿聊了起来,不过此人要算是文学圈子里面的一介奇葩,说话和六七十年代生产队劳动时,喊口号一样,不单单是音量惊人,而且还必带手势辅佐,似乎不如此就不能很好抒发自己内心感情一样,如果是私底下的聚会还好说,但在这种作协举办的年会上面,身旁总有一个大嗓门扯着嗓子吼,怕是任谁都要觉得无奈。
所以看到这人以后,男生向来都是淡然的心态,也难免发生了一些变化。
看到这人冲着杨一凑过去,之前和他说话的那几名男子,有的饶有兴致注目过去,有的则默不作声。其中一人脸色舒展开来,笑着对身边几人询问:“看到没有,那位就是老赵一再给我们推荐的杨一了,你们以前应该都没有见过吧?”
“杨一?”其中一名面相很是温和的中年人眼睛眯了眯,在某个瞬间,似乎是因为角度的关系,目光和他之前的表情就截然相反了。
……
这几个男人和之前赵常天给杨一介绍的那群人比起来,无论是给人的感觉还是事实上的身份,也的确是有差距的——后者虽然也都加入了作协,而且都是华夏作家名册上的人,但却属于作协注册作家中,比较“闲云野鹤”的一类人,于整个文学的大圈子里面,或许有那么些名望,说的话有人会听,但就手头所掌握的真实能量来说。和前面几个比起来,就根本不再一个层次上了。
因为前面几个男子。都是在魔都作协中任职,说话比较有分量的人。一个直辖市作协副主席,一个秘书长,另外两三人也各自有着职称,决计不是什么阿猫阿狗的人物。这些人在圈子外,都很有可能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就更不用说在文学圈子里面了,尤其其中一人还是从京城那边过来的特邀嘉宾,在中作协里面,也是担任着职务的。说这些人具备官员那种能量。或许有些夸大,但就文学圈来说,不少作家作者在看到了他们以后,都是要放下矜持显露热情才行。
几个在魔都作协任职的人,对于杨一的感观还算不错,因为新概念作文大赛据赵常天表示,就是男生首先找到他以后,提出了这个设想,而且在人力物力方面也多有支持。所以最后才能办得如此成功,变成了具备品牌影响力的赛事。而除此之外,对方的那些作品,也算是给魔都作协带来了不少声誉。
毕竟现在说起“悦而读史”。如果是文学圈子里的人,就会“哦”的一声,随之恍然——“是魔都/越州那个作家吧?听说人家很厉害/年纪还很小”一类的八卦。反正是把杨一给算成了魔都籍作家的。
但这些人对杨一没什么负面看法,也不会因为年龄、成绩等等问题。就表现出妒忌排挤不爽之类的心态,可那位京城来的作家就不这么想了。当然。对于此人内心的看法,外人也并不清楚,因为这个京籍的作者,中作协里的主席团委员,几乎从头到尾都是笑呵呵的面孔,其内心真实的看法,外人也不得而知,不过在认清楚了杨一的相貌后,眼睛眯起来的就是此人。
这个作协里也算是一方诸侯的人物,在眯了眯眼睛以后,很快又回复正常,然后笑着跟身边一人打听起来:“据说这个天才小作家,自己还开了一个出版社?一方面是作家身份,一方面是出版社老板……我怎么觉得这种情况,是不是不太符合我们作协的协会章程?”
旁边那人没有注意到这位仁兄眼中的神色变化,闻言也不以为意地摇摇头笑道:“这有什么不符合章程的?对于作协会员的规定里面,好像没有说不许作者本人去参与出版单位的事务吧?哦,你是担心怕有人说闲话?这有什么的,人家那个出版社到现在都还是挂靠性质呢,总不会为了把自己给捧红,就真敢用点儿下三滥的手段……”
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回应,不过这人也不以为意,在点点头后,就顺着对方的意思把话题岔开,免得过于纠缠这个问题被人发现不对。
……
一番交际之后,总算是等来了年会的开场,和很多华夏国内的会议会晤一样,只要是体制内的事情,就总是不免显得拖沓累赘,这一次也是如此。按照杨一的想法,既然大家都是搞文学工作的人,那么当领导的上去随便说两句也就是了,剩下节省一些时间出来,留给大家自由讨论不是更好?会议正式开始前的那一段时间,虽然也被赵常天拉着认识了不少人,不过男生觉得就算是临时变身“交际草”,也比现在浪费时间听人废话好的多。‘
但魔都作协这些领导就算拿出自己写长篇小说的功力,也不可能说上一天到晚,所以几个主要领导轮流发话以后,接下来就到了一些年度总结的问题,而说到年度总结,独占畅销书市场十之六七的阳一出版,就逃不开被树典型的命运了。
这种表扬给阳一文化带来的实质性好处不多,但总归算是被承认的表示,不然一直游离于作协这个“主流机构”外面,对于阳一文化尤其是阳一出版的业务,也有不小影响。基于这种认识,杨一还是上去感谢了一通领导,然后又感谢了同行,虽然他也不知道这些人对他和阳一文化,到底有过什么帮助。
当杨一上台发言完毕,随后另外一个国内知名作者也紧跟着演讲之后,上午的会议议程就算告一段落,中午等待着这些文化人的,是一顿就目前来说时髦值还相当高的自助餐。
早上男生是被赵常天带着,介绍人给他认识,旁边有人看到如此年轻的作者都混了进来。就算是心里面好奇,但也不会贸然过去打招呼。毕竟大家素未平生,你过去搭讪是个什么意思?不过等到重生男在上午正式亮相以后。认识他的人也多了起来,中午借着吃自助餐这个机会上前搭话的作者也不在少数。
所以杨一这一顿饭吃的,连他自己都来不及去品尝是什么味道,尽顾着和人打招呼了,但总体来说,他觉得这些文化人虽然也有些酸腐,另外少了点儿华夏传统文人骨子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风骨,可也不算很难接触,大家在彼此都还算保守的心照不宣下。说到的也都是文学圈里的话题,顶多有那么一两个,顺带问一声阳一出版那边收稿,是个什么流程。纵向比较起来,可比商场上和人打交道轻松不少。
刚刚送走了一名作家以后,旁边又有人端着餐盘走过来,甫一见面就堆起一脸的笑容:“杨董这是第一次参加这种作家聚会?怎么样,感觉还好吧?哦,对了。差点忘记自我介绍了,迟济……”
“迟济人迟老师,这一次是作为特邀嘉宾过来的,而且还是中作协的主席团委员。对吧?”杨一看到来人,尽管这一会儿的功夫,都已经被陆续过来接触搭讪的十多个人。给弄的都快眼花缭乱,不过这个时候也重新恢复笑脸。主动接下对方的话头。此人可是在魔都作协的主席、秘书长等人上台以后,就紧接着露面的人物。男生就算对那些领导讲话毫无兴趣,但一张人脸还是能够记得下来。
而且先不论对方主动来打招呼,是否还带着其他一些目的,但无论如何此人的态度可以算是非常不错了,所以杨一也没有摆什么姿态,笑了笑也表现出比较好说话的谦逊态度:“迟老师千万不要也叫什么杨董,那都是赵老师几个朋友开玩笑的说法。我在这里就是一个晚辈的身份,你们才都是老师。”
“写文章这种事情,那也是达者为先的,你现在畅销书畅销书写得,传统文学传统文学写得,不叫你杨董那我也叫你杨老师,还是没问题的吧?”迟济人也呵呵笑着连连摆手,倒是和之前上台演讲时的温和姿态如出一辙。
但杨一自然不可能让对方真的也叫自己老师,第一对面前这人并不了解,如果只是前世中经常被人痛批的尸位素餐之辈,那么也还算了,可万一对方的确在文学领域有些建树,那么单看彼此间的年龄差距,他也不能真的应承下来。
又一阵谦让后,那位迟济人才终于同意,就以“小一”来称呼男生,这样也显得比较亲切自然。
在就彼此的称谓达成了共识以后,男生本来以为这人和之前几个同行一样,也都是过来打个招呼,互相认识一下,但迟济人却并未就此离去,而是笑呵呵和他聊到了阳一出版的问题:“小一,那你们阳一出版,那边的编辑审核制度是怎么回事?我听老赵说,他对你在你们出版社实行的这种制度,可是非常推崇的。”
杨一以为对方可能是想来取经,所以就又把关于阳一出版里面的一些制度设定,也都一一给对方讲解了一遍,完了以后,心忖这位应该不会再有什么事了吧?
不过他的预料再一次错误,在听完了男生的介绍以后,此人也只是呵呵笑了两声,虽然口头上很是赞赏的样子,不过杨一却一眼就看出来,这厮明显是随口敷衍,有口无心的模样。所以接下来他也“一般”、“谬赞”地应付着。
看杨一没有主动接话的意思,迟济人终于也忍不住,就试探着笑道:“也就是说,如果碰上好的作品,你一般就自己拍板做主决定了,不用编辑再去审稿。只有那些你看不上的稿子,才会交给阳一出版的编辑?”
“也不是说看不上,其实很多作品都具备成为畅销书的潜质,但我个人实在抽不出更多时间,所以只能把精力更多放在潜力明显的书稿上面。”杨一摇摇头,稍微纠正了一下对方的说法。
“原来是这样,看样子,小一你对自己的眼光,还是比较有信心的嘛,哈哈哈……”在说了两句没营养的废话以后,这人的声调忽然低了一个拍子:“其实现在找你,也是有些个人的事情想要谈一下。我有一本诗集,也算是自己的心血之作了吧,这么多年以来的积累都在里面了。年底刚刚完稿的时候,本来是想拿到作家出版社那边,毕竟都是作协的下属机构,大家都是熟人也不用非要走程序对不对。但今天正好碰到了你,所以刚才我就一直在考虑,要不干脆把我的作品,交给你们运作好了,这样一来,也算是大家双赢……”
这是?
毛遂自荐的节奏?
但怎么感觉有些强买强卖一样。
男生在心中嘀咕了一声,没有立即发表意见,而是听完对方的要求后,就不置可否地点头笑道:“这样的话,那迟老师抽个时间,把稿子发给我先看看,应该没问题吧?”(未完待续。。)
949。强卖的诗人
一直以来,阳一出版自有其一套规矩,这个信息可能一般人不知道,但阳一出版那边也从未去保密过,搞出版接受投稿,要是外人都不清楚规矩那就不太方便了。所以只要是圈子里的作家作者,在这一方面多留心一点,也是能通过渠道打听到相关事宜。杨一就不相信,自己面前这位中作协主席团委员,会不清楚这个问题。
但对方刚才也问起了自己是否能够拍板决定一部图书作品的出版,然后才提出这个要求,显然也是有些准备的,因而现在直接拒绝对方,显然就有些不太明智。否则不定这人要在心中留下根小刺,觉得男生是故意落他面子之类。杨一也是瞬间有了权衡以后,才说让对方把稿子给他看看,而非是直接拒绝对方。
杨一是理想主义者,也是真正的文学爱好者,他决定某人一部作品出版与否的最基本条件,可不完全是按照前世留下来的记忆里面,那些畅销书名单来决定的,只要读过以后认为的确具备一定的文学意义,最起码能够给读者带来不错的阅读体验,那么这部作品就值得他去推广。事实上阳一出版那边,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前世叫得上号的畅销书,他要么直接联系作者本人,要么让编辑部那边格外盯紧一点,而不是畅销书的投稿,只要通过了编辑的交叉审核以后,也是会不予余力去操作的。带动文化产业,并非看一个国家图书市场里面,畅销书的火爆程度。而要看除了畅销书和教辅社科类图书之外,还有多少民众。愿意为书籍消费买单,愿意把自己的空闲时间花在阅读上面。
所以如果不看阳一出版的畅销书成绩。而综合起来观察,那么就会发现,其实抛除掉畅销书码洋以后,阳一出版完全是一种“微盈利”的状态,这一点,其实是很多人包括业内观察者都没有注意到的,不少出版界同行包括广大作者读者,还有相关经济领域人士的眼光,都放在了阳一出版对畅销书的发掘力度上。忽视了阳一文化这个部门对于传统文学的帮助。要是换了在资本主导的国外市场,那么这个部门的业绩就是不及格的那种,决计会被董事会成员指责攻击的。
但眼下面对自己身前这位先生,男生却不好马上一口应承下来。
自己是理想主义作祟,这一点确实不假,但也不代表他就会毫无理由地去当冤大头,不管什么好的坏的东西,都会出版出去。如果对方的作品压根儿就上不了台面,那阳一出版在经营上的成本亏损倒也罢了。但造成的声誉损失,谁来负责?
看到男生这么说,迟济人目光凝了一下,随即爽朗的哈哈笑了起来。开玩笑般口吻莫测地反问他:“怎么,小一你还担心我的作品质量不过关?很认真嘛!不过你放心,我老迟怎么也是出版过好几部作品的人。堂堂正正的国家一级诗人,不可能故意拿出一些敷衍之作让你为难的。说实话。我这本集子,作家出版社那边的主编檄文老师已经看过了。给的评价嘛……我就转述他的原话好了,免得你还觉得我是在自吹自擂——言语平平,诗意动心,我想这个评价还是足够了吧?”
听对方这么说,男生没有马上接话,只是脸上那种微笑稍微有了点波动。不过他的这个反应,也是刻意为之,相信对方不会如此没眼色,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