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文化帝国(贫道)-第1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物……”
“而在个人写作的成功之余,他也同样在军事和政治方面做出了重大突破。我们的英雄不再是那些为了任务和职责进而显得缺少几分‘人味儿’的机器,而是一张活生生的面孔。主人公个人的存在经过无限放大以后,反而成为那个时代的一种象征,成为了群体印象的代表……”
前面的评论不像是政治化军事化的产物,倒有些像是掺杂了浓厚个人主义sè彩的抒情。杨一咧咧嘴,目光直接转移到落款上面,才发现是解放军金陵军区某部文工团上校的文章。难怪带有这么鲜明的文艺气息。不过这一篇评论能放在一本全军杂志的第二页,显然也是获得了上级部门的审批才对。
而在这片评论的下方。还有一则消息,为了让全军指战员和战士们深刻学习亮剑jīng神。也为了丰富基层连队的jīng神生活,金陵军区已经指定了《亮剑》为基层连队读书项目的重点推荐图书。
“哟,这不跟我们炎幻网一样的xìng质吗?”看到这一则消息,杨一顿时就笑了起来:“看到没有,还是总编tèbié推荐,有了这一道命令,我估计《亮剑》的销售还能再上好几个点。”
赵书仁见杨一终于发话了,赶紧盯紧了少年:“你到底是在哪里抱上的大腿?连这种级别的刊物都撰文帮你发话了?”
杨一就摇摇头:“只能说是机缘巧合而已,我可没有抱上什么大腿。赵老您就醒醒吧,《解放军报》和《解放军文艺》,你以为真是我发发话就能上去的地方?也就是一个朋友想要给自己谋点儿福利,当做是特殊渠道的敲门砖,所以在把我这本小说推荐给了他的家长。不过那种能影响军队宣传系统的大人物,想来也并不在乎我们这点儿感激吧?他们觉得这本书不错,所以也就拿到上面推广了,仅此而已。”
听杨一这么说,赵书仁一开始的激动也渐渐冷却下来。回到了往常那种冷静思考的状态:“那倒也是,既然这么说,这种助力也只是可一不可二的。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一次我们要借好这阵东风。把《亮剑》乃至于阳一文化的名头好好打出去。”
杨一就点点头,其实赵书仁不提醒,他这位来自后世的“营销高手”。也绝不会放过这次机会。
……
“怎么样,你看。相关的营销计划书已经在这里了,你看看还有什么遗漏的没有?”罗戈是这次《亮剑》销售计划的cāo刀人选。因为“跟在”杨一身边rì久,胖总自认为也把杨一的营销手段给偷师了个仈jiǔ不离十,于是在计划书敲定的那一刻,就很是兴冲冲地找上杨一,要让对方看看自己的大作。
可是当杨一看到了上面的什么广告效应,什么场地选址等等一系列以前自己用过的老套路之后,不由得很是失望地摇摇头,语重心长道:“这个……这个……罗哥,你要学的东西,好像还很多啊。”
“什么意思!”胖总顿时就大怒了,一张肥脸险些抵到了杨一额头上。
“自从左宙舟的长辈介入并且为这本书说话以后,这就不再是一本商品了,你要把它当做是一种‘筹码’来看,亏你家都是当大官的人,居然连自己祖辈父辈十分之一都没有学到,难怪仕途无望只能转而在商业上面发展,而且还是半吊子……”杨一心情大好之下,也不介意和罗戈开开玩笑:“我猜你家里对你肯定很无语,如果他们知道你现在的想法的话。”
“那你说怎么弄?我不都跟着你学的吗?”胖总不服气了,他决定要是杨一不能说个一二三出来,自己也不介意给他点儿颜sè看看,让这小子知道什么叫胖子之怒。
“还能是什么?白送啊,送给军队,当然,现在国内部队数量这么多,把我们卖了也就刚刚满足军队的需求,就从金陵军区送起吧,当做是军民共建的项目,至于接下来嘛……”
杨一话还没说完,pángbiān的罗戈已经呆在了自己的座位上,微微翕张的嘴巴都有些合不拢了。
是啊,他怎么就没想到呢,送点儿图书的成本,跟送给军队的大人情比起来,那还能算是成本嘛?如果在现在这个档口,在军队高层将领对于《亮剑》都毫不吝惜自己赞美之情的档口,阳一文化以军民共建的名义送上一批图书,那么能不能弄到一张护身符先不说,光是在某些强力人物心中留下的好印象,就足以值回送出去图书的票价了。而且这个动作不是炒作胜似炒作,如果能够考虑的更全面一些,难说就不是阳一文化的一个契机,一个被宣传部门树立为典型的契机。
果然是妙招啊,果然是舍得舍得有舍有得。
“厉害!”不用说,胖总刚刚还满心不服气的念头。现在已然是荡然无存,只剩下莫名的兴奋和对杨一的敬仰之情。要是他也知道后世的网络流行词。现在多半是要求着少年收下自己的膝盖才对。
pángbiān伍石相比于罗戈的表情,倒是显得更为坦然一些。因为在最初听到杨一的这个想法时,他自己就是这种表情:“能把畅销书和商业活动做成主旋律的,也就是我们杨总了,我现在只有一个看法,杨总你就是为图书业而生的人。”
只是一个图书业?我是为了华夏文化好吗?杨一在心中轻轻一笑,并没有对这个说法有什么表示,而是敲了敲桌子:“说起来,我这也算是有点儿发国难财的意思,借着刚刚过去的这一场洪水。普通民众们对于子弟兵的好感又重新回到了一个高点上面,所以才想到了这样一个法子。如果cāo作得当,不但是来自军队方面的采购,普通读者那边也会是一股强有力的购买力。当然了,具体怎么样去做,还要看接下来的行动。”
可是接下来的行动,已经不需要阳一文化再去劳心劳力了。
在罗戈出面,通过自己家的关系以及左宙舟的搅和,和金陵军区方面搭上线并且表示了要支援基层连队图书馆建设后。国内有关《亮剑》的热cháo,再度被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上面。
首先是解放军报的消息,相比于文艺xìng质更加浓厚一些的《解放军文艺》,《解放军报》显然具备更加明显的政治优势。而当一篇作者署名为总政某部某领导的文章,在这份报纸的第三版上面发表时,《亮剑》就已经彻底脱离了单纯的文学畅销书身份。转而变成了一种无法无视的现象。
“小说并未回避历史,也不去刻意营造一个传统的正面人物形象。但正是这种不粉饰不盲从,着眼于真实的历史和最为朴质根本的人xìng。才让这样一个革命军人的形象得到了极大的升华……而这部小说的出版,也标志着军队文学的创作,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如果说以往的样板戏已经让观众们感到了厌倦,那么我相信这部小说绝对可以让读者耳目一新。”
这个面向全**队的机关报纸,第三版是国内新闻,而按照惯例,只是介绍一本抗战小说的文章社评,应该是放在第十一版长征副刊上面才对。
位置的变化,也隐隐透露出一种上层对于这部小说的看法。
很快,继总政方面这个本来就是以宣传为本职工作的部门之后,总参谋部,总装总后,都陆续有各级将领发表对于《亮剑》的看法。而从军队媒体上看,在《解放军报》明确表示了对《亮剑》的好评,以及顺带提到了阳一文化军民共建的深明大义举动后,很快就有《环球军事》、《华夏国防报》、《军事记者》等等一系列军委机关的喉舌,开始对《亮剑》进行全方位大深度的报道。别说军队这种xìng质的存在,在对外宣传上本身就只能有一个声音,甚至从这些实名署名的评论上看,这些军人对于《亮剑》的真实看法,也是充满了相当程度的好感。
而这种好感,也很快就从军队方面传染到了全国范围内的各级媒体上。
这一次首先发言的是《人民rì报》,虽然只是发表在文艺副刊上面的文章,但能够登上全国第一报纸,却又是普通媒体渠道的宣传所不能比拟的。
而《人民rì报》上的文章一经刊登,其他媒体的跟进自然不用说,阳一文化倒是首先迎来了一位让人有些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的客人。
新华总部方面,京城批销中心的主任郑国枫,亲自来到了阳一文化。
看着杨一犹自不明所以的傻样子,罗戈在倒抽冷气之余,也不由得满肚子气恼和无语:“换个简单点儿的说法,这位郑主任就是挂着国字牌的华夏第一渠道商和直销商,现在懂了吗?”
482。大贩卖时代
()杨一笑着摇摇头,但却并不是故意耍弄胖总以此为乐,而是少年在心里有着别样的想法。
虽然国字号的新华,永远是华夏无可争议的头号渠道商和经营商,但在后世里,也未必就不是没有人通过互联网,来给予了这个国字号的庞然大物以巨大压力。那时候不管当当仰或亚马逊中国,在图书市场的网络化方面,都让这个身躯庞大难以随便做出应对市场动作的企业,很是损失了一部分市场份额”“。
那些借助互联网而蓬勃成长的网络书店,以全球范围内的技术革*命为依托,硬是在有着国家政策无限支援的新华书店身上,给咬下了大大的一口蛋糕。而且换做是私营或者外资企业,绝对会痛心疾首的损失,表现在新华方面确实近乎无动于衷。
想到这里,杨一也不禁感慨,背后有着中宣部和中国出版集团作为靠山,新华果然就是个不愁吃穿的大家小姐。不过有了自己这个重生者以后,再把书店经营的网络化提前那么一两年,不知道这一世从对方身上啃下来的肥肉,会不会让一些人肉痛。
“我实在是很疑惑,你到底是看不起新华系统和那位批销中心的主任呢,还是真的不明白这位大人物此次南下的意义?”罗戈就有些吃不准少年的路数了,说对方不明白那位郑国枫郑主任的来头吧,可对方明明才给出了‘免费向部队提供图书,进行军民共建’的点子,可要说这小子看不起新华系统的人吧。他脸上这个笑容又实在不像。
反倒有一些,那种智珠在握的淡然。
“行了。我知道了,这位郑主任就由罗哥你来接待吧。如果对方表示想见我的话,我再去也不迟。”杨一摇摇头,心思已然飞到了其他地方:“新华方面都已经派出这种级别的角sè过来,那么毕竟我一个小孩子,就算不出席会面,对方也不至于拿这个问题当做借口刁难我们。而且退一步说,现在《亮剑》可是全国媒体都在热捧的书籍,就算这位郑主任心眼比较小,也不可能拿这种带有政治任务xìng质的差事开玩笑!你就放心吧。”见罗戈脸sè不对。杨一赶紧出言宽慰道:“而且等到明年开年,我有一种预感,我们的钱可能会不够花了,就算是《亮剑》能够大卖,三个月超过两千万码洋,我也是同样的看法。”
“不够花?”罗戈的胖脸瞬间就变了颜sè,一副痛得死去活来的架势:“怎么可能,来,我们来算一下云中书城的出让金。在减去了银行的贷款之后,还剩下一千七百万左右,这笔钱已经用在魔都的新总部和两个物流仓储中心上面了。算是收支平衡,然后在元旦和农历年之间这段时间。估计溪止的旅游收入能小创一个极度新高,财务那边已经做过预算了,应该是四百万上下。再然后是年底的图书热卖会,一个礼拜的活动加上你那几本书的码洋。约莫能有七、八百万还多……”
“而且我们还有两个大头你都没算?晚丫头的漫画,岛国那边在年底还有两本单行本的发行吧?国内也会新出一册《云荒。墨。偃师》的最新内容。这些加起来。在明年第一个季度,最少也能收回一千五百万以上的资金,讲谈社那边的预计是两千万;另外一项是《云荒》的动画片,你看看到了年底寒假期间,那些个地方电视台还不抢着来跟我们买片源和版权啊?方台长都已经开价了,现在已经播放过的,4000一集,下半年动漫部那边新制作的第二部,都开到了6500一集。我们就按两部片子,一个省级卫视台平均每部花费20万计算,上半年已经有过合作,而且很可能有再度购买意向的电视台,到现在为止是19个,这又是800万的资金,而且还是前期成本都已经支出过,完全净收益的资金!这么多笔资金加起来,你自己算一下都多少钱了?怎么可能还不够?”
看着胖子急了眼的模样,杨一也是好笑。
这厮倒不是那种葛朗台式的守财奴,主要是因为胖总已经跨入了人生的而立之年,所以家里对于他到现在都没有成婚的事实,非常不满,据杨一得到的不确切消息,罗家老爷子已经放出话来,如果年底不把孙媳妇带回家去,那么他以后也就别回来了。
所以事实上,罗戈是想着阳一文化峰回路转,眼看着就走出困境了,也打算享受享受这一年半来的劳动成果,想着要和薇安订婚以后,就去环球旅行一次。
“这也不多嘛,才3500万?刚才听你说了这么半天,我还以为咱们阳一文化的流动资金已经过亿了。”杨一的笑容在这一刻也多了几份调侃的味道,但也知道在这上面和罗戈开不了玩笑,就摇摇头:“我大舅那边,也就是马上就要挂上阳一餐饮牌子的老店,年后也是要过去魔都的,不过他自己有些积蓄,再加的我注资,也勉强能够撑起来两家店面的场子了,可以不管他。阳一旅游在溪止那边倒是不用说,未来十年之内,都是一个长久的收益期,按照我师娘那边的说法,这十年之内都只需要小修小补,不用花大钱。但还有炎幻网和新丝路,这两个网站方面还没到收支平衡的地步,需要我们不断投入。而且事实上这两个网络文学站点,一直都不算大开销,到了年后我们的互联网搜索引擎中心正式动工以后,那时候你可不要打退堂鼓才是。”
互联网一直都是个烧钱的行业,在华夏国内整个产业方兴未艾之际,对于资金的需求更是大到了让无数创业者心生无力的程度。
所以杨一才会预先给罗戈打一剂预防针,要是这胖子到时候看到账面上空空如也的情况,不知道他会不会暴走或者是疯掉。
眼看就在罗戈的脸sè越来越苍白之际。杨一这才放出了早就准备好的饵料:“不过你和薇安姐的婚礼,还有环球旅行嘛。放心吧,这算是我们阳一文化娶媳妇。不会让你用度不足的。”
听了少年这么说,胖子的脸sè才好看了一些,但口头上却还在嘴硬:“什么阳一文化娶媳妇,现在人家都知道你才是大老板,我不过是个二当家的。要真是阳一文化娶媳妇,那也只能算在你的头上……”
“我不介意啊。”杨一眨了眨眼睛,脸上的笑容很是欠揍,让半晌才反应过来的胖总,顿时就进入暴走状态。足足一百七八十斤的壮硕躯体,就这么直挺挺扑向了少年。
……
1999年1月1rì,这个在后世的年度大事记中,并没有丝毫出奇的rì子,却发生了和历史上全然不同的事件。
阳一文化的年终热卖会,就这么不声不响地悄然召开。
在年后就要摘掉云中书城这个标牌的广场前面,于悄无声息间,已然汇聚了无数的老人,妇女。还有孩子,大多数是家长们陪着孩子来淘买图书,其次数量比较多的,则是上到五六十下到十七八的zìyóu消费者们。这些人并不会有什么专门的,针对xìng的消费目标,但却有着共同的特点都是爱书之人。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对于阅读不感兴趣。但却有着更多的另一类,他们愿意在闲暇之余。泡上一壶茶,慢慢翻阅一本自己中意的小说或者是散文札记。如果不是专门的营销卖场。那么恰恰是这类人对于书籍最有消费yù望。
再其次还有剩下来的一小部分,就是来看看热闹而已,又或者是年底前往市区的长辈们,顺手给自己的孩子带一份礼物回去。
广场上已经人头攒动,但这并不是因为云中书城尚未开放。
现在已经是上午的九点半,这个时间,正好是放了假的市民们休闲逛街购物的时段。而广场上的这些人并没有进入书城,是因为前来买书的人群,已经在书城门口排起了长队。其中也有一些是刚刚从书城里面出来,手上或者是臂弯里,还夹着刚刚选中的图书。
图书这种商品,本来就不同于其他xìng质的货物,需要经过jīng挑细选,消费者才会最终拍板决定购买。而这种jīng挑细选,并不是指图书的品相印刷质量等等等等一般属xìng,而是看这本书的内容是不是就是自己想要的,对于不合胃口的图书,消费者眼中从来没有将就一下这个概念。
相比较于菜市场中,那些大妈大婶们一个萝卜翻来覆去看上好几遍,一把青菜也要挑挑拣拣掐下好多老叶子的行为,那么这些前来购买图书的人们,对于自己手中的商品,所花费的时间就更是前者的数倍计算了。往往要看上好几页内容,然后又在中间也翻看一下,才能确定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而在这种预读当中,也有一些书虫们看进去以后,就埋头扎在纸墨的清香中不愿意抬起头来,于是就有在无形中延长了消费时间。
如果放在平时,这种行为也算不上什么,偌大一个书城,莫非还没有几个读者看书的位置了么?
只是今rì不同往时,因为云中书城和阳一文化在这一年多以来,在越州普通民众心里留下的印象,使得很多人即便是距离新华书店更近,却宁愿跑上更远的路来到阳一文化这边,更多更全的选择,以及云中书城良好的服务,让越州的消费者们选择了用脚说话。
而今天更是云中书城,在越州的最后一次活动,有一小部分人是因为怀念,但更多的人则是看中了书城打出了“全场七折”口号,于是在种种原因凑到了一块儿的情况之下,这才出现了书业内极其少见的爆场现象。
“妈妈,我要这本,你看啊,比上次在学校门口看到的那个《十万个为什么》要看好多了。”有孩子隔着好几排书架,已经迫不及待冲着自己的母亲叫喊起来,pángbiān的少男少女或者成年人被他吵到了,却也含有的好脾气一笑而过,并没有向以往那样投以不耐烦的排斥眼光。
想着自己在刚刚进入书城的时候,大抵也是这种模样,他们就显得格外有耐心了,虽然不至于像一个孩子般因为欣喜而大喊大叫,却也偶尔撞到身边其他人的腿上,或者是和另一个同样急切的想要拿到自己中意已久图书的人,不小心蹭上一下。但在今天这个不啻是爱书人节rì的rì子里,所有的不快都可以被忽视,所有的小小意外都不能影响他们的好心情。
483。从印刷厂到书店的直线距离
()“张管,书架上的《京大往事》已经没有了,麻烦再调一批出来。。。欢迎来到阅读”
“孙组长,有客人找了半天的《神农密码》都没有找到,我记得才刚刚上过一批的?刚才问小项了,他说是九点的时候才刚刚上了两套一共二十本的……哦,是去仓库那边对吗?好的我马上去。”
“嗯,是《计算机应用基础》对吗?这本书不是科技类里面的,而是那边的计算机和互联网应用专场那边,对的,您往前直走,然后出了美术图册区以后右拐就到了”“。嗯,不用谢……”
类似的场景和对话,发生在云中书城的每一个角落里面,而平时还略显清闲的书城工作人员,也难得体会到了餐饮服务行业里,到了饭点时那种车水马龙的繁荣。
按照伍石预先做出的安排,这一个礼拜的热卖会,但凡是畅销类图书,都要摆在书店里最显眼的位置里,而平rì三班倒的排班安排,在这七天里也变成了两班制,每一个图书小类里,都必须要有最少三名工作人员进行导购。而书架下面的储物柜里面,更是堆满了可能迎来销售高峰的畅销书和常销书。至于仓库中的二级储备,更是不用说,就连专门的社科类和专业技术书籍,都是数量不少。
不同于苏晚的漫画签收,这一次的全类别盛宴,来的读者更多,形形sèsè的面孔几乎都能够在书城里面看到。虽然比不上那些动漫粉丝们的青chūn狂热,但他们理xìng之中也夹杂着消费的快乐,一些家境不错的市民们。更是一家三口齐出动,几乎就没有看到空着手的人。
但这并不是全部。因为在书城外面唯一的广场广告牌上,写着的《亮剑》首发见面会。还并未看见踪影。很多人就是因为读了在越州rì报上面刊登出来的那一两章抢鲜内容,而对这本现在很少见的,描绘抗战时期的军事小说产生了兴趣。在他们眼中,那个把最关键的地方一分为二,然后故意吊着自己胃口的报社编辑,实在不是什么好人。
甚至在媒体舆论对《亮剑》大肆宣传,可市场上就是看不到这部小说的影子时,有不少参加了抗战的老兵们,直接就写信联系到了阳一出版这边。询问小说中的主人公到底是不是真实存在的,或者干脆猜测李云龙和作者的关系。
这些老兵们相对于年轻一些的读者们来说,在rì常阅读量上自然是有所不如,甚至还是大大的不如,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他们对于杨一和杨一笔名“悦而读史”的了解,并不像书业内部人士以及经常读书的那一类读者一样,非常了解。在来信中,有人直接就开门见山地询问。那个“悦而读史”是不是就是主人公本人,或者是主人公李云龙的晚辈,而整部小说也是长辈口述,晚辈记录下来的。
对于这种让人哭笑不得但又十分激动的情况。编辑们也只好专门安排一些人手,给这些措辞jīliè的老战士们一一回复,解释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纯属虚构。只是作者编织出来的一个人物,不过是因为形象比较鲜明了一些。这才使得他们产生了一种错觉。
在这样的反响之下,《亮剑》尚未正式开卖。就已经在图书市场造就了一波又一波的震荡。外省那些没有看到越州rì报抢鲜看的读者们还好,可已经读过一部分内容,正对这部小说望眼yù穿的本市民众,就实在急不可耐了。
书城一共五个收银台和一个服务总台一个服务分台前面,几乎每隔几分钟,就有读者前来询问《亮剑》的情况,有极少数xìng子急的老人们,甚至很是不理解地跟工作人员赌气较上了劲:“怎么回事吗,这本书不是阳一出版发行的?而且那个作者也是本市人吧?怎么你们云中书城这种都是阳一文化的单位,都看不到这本书?外面广告上不是说今天有买的?瞎糊弄人!”
为了向读者们解释,好些工作人员的嘴巴都干掉了,本以为在这种初冬的凉快rì子里,人体对水分的需求量不大,可还没到中午,就有人已经喝光了一个上午的茶水。
又是半个小时过去,就在一扇一直有人进进出出,几乎就没有拉上过的仓库门后面,忽然有个满头大汗的小伙跑了出来,冲着早已等候在门口的三组工作人眼招呼起来:“到了到了,才从印刷厂那边过来,赶紧上货!”
话音未落,那些工作人员们就推着小车汇聚过来,然后两人一组的不停接力,很快就把三辆便利推车上装满了散发着油墨香的厚厚书籍。
书刚装满,三组工作人员就把车子推向了不同的方向,两辆向着特意留出位置来的畅销书区域径直过去,另一辆则推向了军事类书籍的书架。
这种动作自然瞒不过周围的读者们,有那眼睛好使的人,第一眼就看到了图书封面上大大的“亮剑”两个大字,然后陡然间反应过来,这不是今天的主打书目么?这不是自己等了半天才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宝贝么?
于是不等图书落位,就有那些xìng子急的,直接就从推车上抓起一本,心满意足地往收银台那边赶过去。但更多的人则是当即就喜滋滋地翻阅起来,脸上的表情随着剧情发展,而旁若无人的变化着,很多人原本“再逛半个小时,没有要买的书了就去吃饭/逛街”的打算,也因为《亮剑》的忽然现世,而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而一小部分原本就为了《亮剑》而来的读者,在看到畅销书展区里,那块最显眼的位置忽然被占住后,下意识就睁大了眼睛挤过去。当发现是苦候已久的那本书以后,他们的脸上原本的郁闷不耐,就全然被欣喜和满足所取代,而当一些人拿起来粗略翻看一下之后,脸上的惊喜之sè就更明显,干脆就同很多人一样,当场开始了自己心满意足的阅读。
然后是身边更多的人,陆续拿起了第二本,第三本……当一群满面cháo红的大老爷们儿满足的合上书本,走向收银台以后,紧跟在他们身后,是第二群第三群同样迫不及待的人们。
杨蔓今天也来到了书城里面,不过她并没有跟自己的哥哥提前打招呼,而是带着两个闺蜜偷偷摸摸溜了进来。一开始另外两个小女生还很是奇怪,心忖你到你自己家老哥的店里买东西,至于跟做贼一样么?可是当好几个组长头衔的工作人员认出杨蔓,而且还热情地打了招呼以后,她们就明白这小妮子为什么要这么做了。
“怎么你哥的员工都认识你啊?”一个xìng格比较开放的女孩就诡异地笑问道:“是不是某人因为十分仰慕自己那位天才老哥,所以动不动就黏到哥哥身边,以至于才这么出名?”
于是又是一阵嘻嘻哈哈的打闹,直至被旁人用目光提醒后,三个女孩才收敛了一点。
“什么啊,我的贵宾卡号码是y0004,只有我们自己家里人才有的字母开头,你们说呢。”一边说着,杨蔓一边掏出了自己那张看起来和其他贵宾卡没有丝毫两样的金sè卡片,脸上不无得意。
“y0004?那前面三个号码呢?”另外一个女生就来了好奇心,瞪着杨蔓手中的卡片问道:“0001是你哥,0002是谁?是你哥的妈妈还是哪个哥哥弟弟?”
杨蔓摇摇头,想到了在自己“嫂子”苏晚手里的y0000,以及另一张不见踪影的y0002,露出一张很是无辜的小脸来:“不清楚,我就知道我大姨手里有一张,具体号码就忘记了。”
事实上杨敏手里的那张,序列号根本就排到了老后面,而y0003也是在自己哥哥的老师手中。但这些家庭内部事务,她不知道说出去以后会造成什么影响,又或者会不会有人就此编造一些捕风捉影的流言,所以她也就一直都是守口如瓶的。
三个小姑娘在逛了一上午之后,每个人都选了好些自己中意的书籍,零零总总加起来二十多本,然后一块儿抱着往收银台那边走去。
可是到了收银台哪里,三人在很是不可置信地揉了揉眼睛后,又纷纷互相对视一眼,才愕然惊呼出声。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啊?看架势,岂不是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轮到自己?
而且这些派队的人里面,几乎都能看到他们手里那本同样红sè封面的书,杨蔓和一个闺蜜的视力并不算好,等另一个女孩看清楚了封面上的大字以后,才回头冲同伴眨眨眼睛:“怎么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