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异世穿越帝国-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就是佘大海帮他渡过了难关。
  这份恩情,直至今日,安文进犹记在心。因此,当年轻人说出他正是佘大海的儿子佘君之时,安文进自然对他放下了戒心。
  听到佘君的话,安文进马上点点头,转身示意副使他们先回住处,而自己则只带上两名随从,便跟随佘君身后,一同离去。
  几人在佘君的带领下,迅速拐进了一条小巷子,穿街过巷,最后到了一个小四合院的门前。
  入内后,安文进果然见到佘大海。只不过,佘大海看起来并非旧日的健壮魁实,反而是状态不好,卧病在床,起不了身。
  安文进心中一紧,万不知离别多年,佘大海竟这般光景,而自己却丝毫不知,这忽视了恩人的内疚顿时涌上心头。他快步走到佘大海床边,问道:“佘大海,你这是怎么了?”
  “前些年,兴华军进攻阳城的时候,受的伤。”佘大海一见旧人,也是双眼顿红,尽管早有准备在等着安文进的到来,但真的实实在在地见到老朋友时,他还是忍不住有些激动,声线明显有些抖动。但堂堂男子汉,毕竟不是娇柔女子,诸多离愁别绪的,反而都不自在,便简单地回了安文进的话。
  两人说话间,佘君体贴地扶起父亲佘大海,以便他更为容易地和安文进说话,在佘君的帮助下,佘大海撑起了身子,靠在床头架坐起来,对视着安文进。
  “辛苦你了!”看着佘大海有些艰难的动作,安文进忍不住有些忧伤地叹道。
  一句话,让两人不由自主地又沉默了起来。所谓千言万语,不知怎么倾诉。
  顿了顿,还是安文进打破了沉默,转移了话题,说道:“佘君找我,说你有什么东西要交给我?”
  “哦,是两份名单和一份秘密信息,是这一二年,我借着兄弟们的光,收集整理出来的。两份名单当中,一份是关于阳城的所有世家当中,已经确实攀附兴华帝国、并且拥有兴华帝国议员身份的人员名单。根据调查,这些已经叛离夏国的世家,他们不仅参加兴华国的议会,而且还多次配合兴华国推行制度,以助兴华帝国稳定统治;另一份名单则是一份志士名单,都是像你我等仍然效忠夏国朝堂、并且愿意留守以迎回夏军、让阳城恢复夏国统治的同志们,我希望安大人,能够帮我把名单呈给大人们,让他们记得我们这群忠肝义胆的夏国人。至于最后这一份,则是一份秘密府库的藏宝录,里面大多是阳城各处私藏的兵器与粮草,只要夏国的军队攻破阳城,就能得到补给。”佘大海一边说,一边示意儿子佘君拿来他口中所提的文书,交给安文进。兴许是过于激动了,佘大海这一口气说完,又猛地一阵咳嗽。
  原来,佘大海一直在等待夏国再度出兵攻打阳城,在等待阳城重新回归夏国统治的那一天。安文进一边略略地翻看手中的几份文书,一边听着佘大海的讲述,心中却有些唏嘘不已。
  佘大海的情况,显然是今时不如往日,可他仍然心系旧国,却也不知阳城的真实情况。
  说实在,就连安文进自己,也不敢说,阳城还有重归夏国的那一天,但这想法,看到佘大海这般光景,他也不知如何开口。更重要的是,他也不知道如何开口让佘大海知道,这些信息,对安文进此番出使兴华帝国,其实并不是太重要。
  当然,安文进还是会代劳,将佘大海的这些心血带回夏国朝堂。也许,皇帝会奖赏佘大海,拿他当榜样,兵部或者夏国的领军大将,也确实会需要佘大海提供的这些信息,如果夏国他朝有一日,真有打算再度攻打阳城,并有足够的实力,从兴华帝国的手中夺回阳城的话,那一战,佘大海的心思,自然将立大功。
  安文进沉浸在自己的心思当中,却没有发现,从他们走进四合院的那一刻,就已经有人一直在监视他们的动静。


第九百五十三章 启程
  城守府。
  此时,魏英才正和阳城警察局的局长等,在听着情报人员的汇报。原来,魏英才并没有信任安文进等人,所以在安文进等人离开时,魏英才暗中派人跟着他们,就为了监视这些夏国使臣是否在背后有什么异动。正因如此,安文进见佘大海的事情,魏英才知道得清清楚楚。
  听着关于安文进等夏国使节动态的汇报,魏英才的脸色,越发的阴沉,终于他冷冷地嘴角一扬,不满地说道:“这些夏国人果然是一点也不安分。”
  “长官,要不要把他们抓起来?”阳城警察局的局长问道。
  “暂时不要。继续盯着他们,有机会的话,从安文进的手里,抢到佘大海给他的东西。”魏英才对警察局局长摇了摇头,说道。
  确实不可能现在把安文进和佘大海抓起来。毕竟,其一,魏英才是刚刚才和安文进等夏国使臣结束谈判,如果下一刻就把他们抓起来,只会让魏英才的举动成为夏国兴兵犯难的借口;其二,即便把他们抓起来,也没有任何罪名可以将他们入罪,倒不如放长线钓大鱼,先看安文进这些人到底在盘算什么,再从长计议也不迟。
  但不管怎样,安文进这个夏国使臣,在阳城勾结夏国旧部意图不轨,已成既定事实。
  “是,长官。”警察局局长敬礼,退出城守府,去派人展开查探了。
  安文进才回到有家客栈,久等的众人,马上就围过来,想要知道安文进他们和兴华帝国方面谈判的结果。
  安文进本就打算让众人自己讨论决定这最后一个名额,自然也就没有瞒着众人的想法,挥挥手示意,跟随的副使,便不再沉默,把一些应该要公布的事情,告知众人,当中,特别提到了剩余的一个名额,需要众人好好商议的事。
  只有一个名额,到底定谁,的确不是一下子能够定好答案的。但是,还没等有人提出这个议程,那富家子弟出身的苏文殊倒是先当众发了难。
  只听苏文殊怒吼道:“混蛋,这些兴华人竟然敢把我给排除了!”
  原来,苏文殊是针对副使转告魏英才的意思时,当中特别提到的,不接受苏文殊作为夏国的使臣。
  这针对性极强的言论,苏文殊自然是受不了的!
  要说兴华人限制夏国使臣觐见他们皇帝的人数,苏文殊可以接受;要说兴华人限制使臣的人选名单,苏文殊也是还没什么太特别的感觉,反正他对于兴华帝国的人也是没什么好感,去不去觐见他们的皇帝,对他也是无所谓的;可问题是在于,现在兴华帝国人竟然直接指名道姓要排除他一个人,这就不是那么简单了!
  这无疑是在侮辱他!苏文殊心里翻涌着强烈的愤怒!不就是说他没有外交礼仪,没资格见兴华皇帝吗?
  想他堂堂世家子弟,从小到大何曾受过这样的侮辱!
  但是,苏文殊的愤怒,在场却没有人给他“伸张正义”,相反,好些个使臣甚至还觉得,兴华帝国人倒是做了件好事。
  比如安文进。安文进听见苏文殊的怒吼,明面上并没有什么反应,但其实内心却是在暗暗叫好。
  在安文进眼中,苏文殊真的是个不稳定的因素,很容易节外生枝。若不是苏文殊的家世雄厚,他怎么会有机会加入使节团,又怎么会有人一直忍耐着他这般骄横?其实都是看在他家族的份上。没了苏文殊,也许使节团觐见兴华皇帝,就不会出什么岔子,也就会更加轻松一些。
  安文进没有理会苏文殊的不满,而且,他心里还惦记着其他事,也不想看着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就只是转身对在场的众位使臣说道:“剩下的一个觐见兴华帝国皇帝的名额,我不做主,你们互相协商,挑出符合条件的人后,再把人选告知我就是了。如果不能决定,我们使节团就来一次众望所归的投票,谁的票数高谁就获得名额。”
  安文进说罢,也不多说其他,就自顾自地走回自己的房间。
  所谓的“接下来会发生的事情”,就是他口中所说的剩下的那个名额,他可以预见,使节团的人,必定将会为了这一个名额发生内斗。
  安文进回到自己的屋子去写奏折,向朝廷汇报使节团的进展,这是出使的惯例。使臣毕竟是代表朝堂出使他国的属臣,所言所行,自然是需要向皇帝陛下汇报的,所以,只要不是距离太远,每隔一段时间,安文进就会向夏国君臣汇报一次。
  按照常规内容写完的奏折,安文进倒不着急送,他还要等房间外面那帮使臣把第二个名额确定下来,再把这次要上奏的最重要的内容——兴华帝国魏英才所表达的意思,尤其是魏英才规定觐见兴华帝国皇帝陛下名额的事情,连同他和另外被待定的名额归属,一同详细写进奏折里,上报夏国皇帝。
  似乎外面还没有确定,要不然,该早就有人进来向他汇报了。安文进又等了一小会,见外面还是没有动静进来,嘴角一扬,自然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即便明了,他也不打算开口催促,只是吩咐旁边的仆人,冲了一杯茶进来,一边喝茶,一边继续等待。
  可直到安文进把茶都喝完了,还是没等来他要的消息。看来,权欲果然是迷失人心,时间过去这么久,外面的人还没有商量出个究竟来,看来就不是商量能解决的了。见状,安文进无奈地叹了一口气,这就是他刚才早有所料的,所以他一来就离开这暗藏硝烟的隐形战场,只是没想到,安文进对他们的一丁点试图信任,还是没有起作用,给机会给他们自行解决,还真是解决不了。
  想了想,安文进知道再拖下去也不是个事,便决定还是化被动为主动,站起来走出屋,去看看外面的情况到底怎样。
  当他走到使节团开会的内院大厅,果然,发现气氛有些凝重。
  “你们还没有决定吗?”安文进问道。
  “安大人,你是使节团的正使,还是由你决定吧。”使团武官说道,脸上似乎已经有些疲惫之色。
  “好吧,谁想去?自己出来,人多的话,我再提议一个比较公平的办法。”安文进说道。
  大厅内,有三个人走出来,走到安文进的面前。
  “你们三个人,都有意想要跟着我一起面见兴华皇帝?”安文进问道。他必须认真地问一次,避免误会。
  “是的,大人。”三人一同回答道。
  站出来的三人,一人是副使,一人是团内唯一的武官,还有一位使节文官。
  安文进见状有些为难了,在他看来,他们三人都非常有用处。一人可以协助他工作,一人可以保护他的安全,还有最后一人属于行事记录官,记载夏国大使的所见所闻,他比较了解礼仪,会从礼仪方面,判断出夏国方面是否重视与夏国的关系。
  从本心上,安文进需要他们三人都和他一起觐见兴华皇帝。
  “副使退出吧,武官与记录官,就由大家投票,决定谁跟随我。”安文进说道。
  第三天,安文进和使团武官一起来到阳城城守府,他们的背后还跟着不少夏国使节团的成员。其实,安文进是没想到那名武官会获胜,得到名额。后来,安文进仔细思考,便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武官与文官是两个系统,使节团内的其他成员不希望他们的位置被人挤占了。文官有人立功,升职,必然是要有人无功而返。因此,大多数文官宁愿武官得利,也不愿意其他文官得到这个机会,看不得自己的同僚升职加薪,说白了还是嫉妒心作祟。
  “我会给你们争取机会,但是你们别想太多了。”安文进都记不得这是他第几次向其他同僚许诺了。有些时候,有些人,总是不甘心于一些事情。虽然安文进是大使,但是年纪也大了。既然已经争取到自己的利益,其他事情,就不能再得罪同僚了。
  “大人,我们不过是送一送你。”使节团众人说道。
  安文进的脸皮抽了抽,这些人说话,怎么让他感觉不太友好,貌似有点儿希望他去送死一般。安文进勉强笑了笑,不再理会后面的人。
  安文进他们并不是直接到泰安城,而是要在城守府等候,由阳城的兴华车队送他们前往泰安城。
  等了一个多小时,魏英才才从城守府中走出来。
  “魏大人,我有一个请求。”安文进主动走到魏英才的面前说道。
  “什么请求?”魏英才的心情还不错,问道。
  “我觉得夏国使节团觐见的人员还是有些少了,能不能再加几位。”这次安文进特意当众人的面,声音也不小,间接证明他确实向兴华国的官员请求了。当然,安文进更加希望魏英才能够当场拒绝,他就算是有了交代的借口。
  接下来魏英才的话,却再次打消了安文进的期望。
  “旨意是两个人的名额,不过,你们可以再带上两个人作为使节团的随从,负责照顾你们的起居与饮食。他们不能进大殿,但是可以住在都城内,看一看我们帝国首都的好地方。”魏英才笑道。今天,他的心情很好。帝国皇帝给魏英才发了一枚奋进勋章,奖励他在江州阳城的工作。
  如果不是工作繁忙,魏英才甚至想要前往首都,向皇帝表示感谢。
  魏英才用手招呼了一下一名兴华士兵,兴华士兵开出来三辆悬浮马车。
  “上车吧。”魏英才不讲废话,也没等安文进的意思,挥挥手说道。
  安文进快速挑出两名使节团成员,一同上了一辆悬浮马车。这辆悬浮马车是魏英才专门留给安文进他们,可以载运送给兴华皇帝的礼品。
  一个小时之后,魏英才带着安文进他们抵达泰安城。
  此时,城门口停着一悬浮列车,大量的兴华士兵正在往下搬运军需物资。
  里昂出现在泰安城城门口,正在督查兴华帝国检验最新送来的军需物资。
  魏英才主动走到里昂面前,向里昂敬礼。里昂给魏英才还礼了。
  “你怎么又过来了?”里昂问道。
  “我送夏国使节团到泰安城,乘坐列车,前往首都。”魏英才说道。
  里昂笑了笑,问道:“就这么简单?”
  魏英才哈哈一笑,说道:“当然没这么简单,我订了几瓶好酒。”
  “分给我一瓶。”里这是他昂答道。
  没问题,魏英才答应了,吩咐下属去卸货。
  过了一会儿,里昂问道:“他们很重要?为什么要你亲自护送。”
  “他们有请求,多加两名使臣。”魏英才说道。
  “你有什么想法?”里昂问道。
  “反正都是让他们挤一挤车厢,倒也占多少空间。而且,他们抵达帝国首都的时候,再由内阁方面安排,他们谁能够资格,谁不够资格,跟我们无关。”魏英才笑道。
  里昂点点头,应道:“我马上派人检查一下他们的筋骨,是不是战斗职业者。”
  魏英才是一个关口,负责初选。里昂则是复选。最后,上朝之前,内阁方面应该还要派人检查一下。
  “你好,里昂将军,我们四人能够一起觐见贵国皇帝陛下吗?”安文进又是主动询问里昂。
  里昂没有避安文进,见他过来询问,说道:“你们多少人觐见,由帝国皇帝和内阁决定。我们得到的任务,是检验你们的资格。不符合资格的人,会直接排除,所以请你们配合。”里昂顿了顿,继续说道:“你们增加的这两位人员不是觐见人员,他们是你们的下属,可以帮助你们搬运礼品。现在,前往都城的列车就停在那里,请在相关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把礼物搬上车厢。列车将会按时出发。”
  接着,里昂不再解释任何问题,命令兴华士兵检查安文进四人以及他们携带的物品。检查完毕,没有发现危险物品,便吩咐他们搬上车厢。


第九百五十四章 抵达兴华新城
  里昂和魏英才不多言,只是盯着安文进他们,等到他们进入车厢后,便命令关闭车厢的厢门,把安文进他们与货物,一起关在车厢里。
  安文进他们被锁在车厢里,大约十五分钟之后,里昂和魏英才方才离开。
  悬浮列车重新开动,开始返程。载送安文进他们的这一列悬浮列车,是由五辆中型悬浮货车的车厢,用合金链紧紧地勾连在一起所组成的一辆悬浮电动列车。不过,这可不是特地为安文进他们准备的,事实上,这是一列常规使用的列车,跑的是西林城——泰安城的路线。这条路线,半路仅停靠在蜀城,所以,里昂和魏英才就安排安文进等人从泰安城坐上悬浮列车,前往西林城。
  目前,整个兴华帝国只有三条长途路线,而且还是军商两用路线,分别是西林城——泰安城,兴华新城——西域安华城,西林城——南云城。这三条路线,宛如兴华帝国的三条动脉,维系着整个帝国的领土安全,也是这三条动脉,成为兴华帝国不断对外扩张的仰仗。
  安文进他们被单独安排在一个车厢。
  安静地坐在车厢里,从车厢狭窄的通气窗口看出去,看着两旁的景物迅速向后疾行,四人都无法表达心中的惊讶。
  安文进亦然。从看到悬浮列车,坐上列车,到现在看着外面的景观,安文进心里有说不出的复杂感受。
  “这难道是兴华帝国的炼金神器,神行车?”安文进忍不住连连感叹。
  “神行车”是安文进自己给悬浮列车取的名字,这一切,他前所未见,心里特别震惊。看到车外飞速的景观,忽然间,安文进感觉,他们似乎不是那么了解兴华帝国。
  “兴华国有此利器,大夏危险。”使团中的武官,倒是先沉不住气,带着惊恐地把内心的话说出来,也正好说中了安文进的心声。
  唯一和安文进不同的地方是,这位武官的依据,是来自于军事方面的考虑。
  从战事的角度,这位武官很清楚地知道,兴华帝国有了这种神行利器,对于他们的战事,简直是无往而不利!
  首先,兴华帝国可以自如地派遣军队到任何一个地方去作战!
  看这列被兴华帝国人称之为“悬浮列车”的神行利器,车身的长度,可不是苍穹大陆上任何一个帝国境内的任何一款车辆可以相比的。就算是强大如他们夏国,最厉害的专用于行军打仗的战马车,很显然也比不上这悬浮列车的十分之一。因此,凭借这样的长度,兴华帝国人可以一次性运送多少兵力,那就可想而知了。而且,如果要及时补充兵力,对他们来说也不是问题。
  其次,兴华帝国对于每一场战事,可以随心所欲地运送粮草!
  就算是长途远征,兴华军也绝对不会面临没有补给方面的问题。所谓三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果兴华军一次就可以运送这么巨量的粮草,而且还可以运送多次……这光是想象,都可以预见,兴华军可以在任何一场战事当中,毫不费力地打上持久战!而且,兴华人很显然是完全不用担心粮草会在半路被盗。
  意识到这些,武官甚至旁若无人地冷笑一声,因为,他忽然想起,此前朝中有不少大臣,认为兴华军没有打出江州,是粮草不足的问题。
  当时的那个结论,在此时显得特别可笑。
  犹记得,当时还有些武将,轻敌地以为,只要围住江州的几个城市,断绝兴华军的粮草,兴华军就能不攻自破。如今看来,显然不是,原来他们一点都不清楚,他们到底是面对着怎样的敌人。
  更可怕的是,武官甚至都不敢把自己内心的恐惧说出口——他似乎意识到,不仅仅是这一次两国交战,是以夏国失利为结局,更甚至,不是他想要危言耸听,如果夏国他日还有要与兴华帝国交战的可能的话,夏军想要打赢战争,恐怕再没有任何侥幸的可能,唯有一刀一枪的拼杀。
  但即便是说到两国之间竭尽全力的拼杀,使节团武官,对本国的军队的实力,也是明显信心不足。
  安文进等人,深有默契地一致陷入了沉默,似乎谁都不知道该怎么打破僵局,也似乎是谁也不知道还能说什么。安文进心里感觉很重,去觐见兴华帝国皇帝这件事,忽然变得很难。
  四人就这样默默地各自看着窗外飞逝的景物,来来回回的绿树,偶尔远处几只奔跑的动物。沉默的车厢,显得尤为无聊和郁闷,很快,没有话题的他们,都感到有些疲倦,便坐在车厢里休息。
  不知道过了多久,窗外的天色暗了下来。
  滴,滴滴……列车笛声响起。
  安文进他们被这一阵始料未及的声响给惊醒了,不知道所以然的他们,纷纷走到窗户旁往外查看,却只看见列车外面有一排兴华士兵人,而此时,列车已经停止前进。
  在安文进他们正猜测着是否已经到达目的地的时候,哗啦啦……忽然间,安文进他们身后又传来一阵声响,转身一看,车厢门被人打开了。
  “蜀城站到了,你们现在可以吃些晚餐。但是不能离开列车。”只见车厢门口处站着五名全副武装的兴华军士兵,当中,领头的那一位士兵,对安文进他们说道。
  “我们现在在哪里?我们到兴华城了吗?”安文进问道。
  “这里是蜀城站。”兴华士兵顿了顿,然后从他身后的一个篮子里,一次拿出四个盒饭和四瓶开水,递给安文进他们,接着说道,“这是你们晚餐,吃完你们休息一会吧,至少还要十二个小时,才能到首都。”
  安文进他们接过了盒饭,便打开饭盒吃了起来,同时因为一边关注着兴华人的动向,他们发现,原来列车之所以停靠在这里,就是因为这是唯一的中途转停站,蜀城站,而且,蜀城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装货卸货。
  半个小时之后,货物装卸完毕。
  安文进他们的车厢,也再次被封锁了。只不过,蜀城的工作人员态度还不错,临开车前,帮助他们打开了车厢内的一盏灯泡,还送给了他们一份蜀城晚报,供给他们打发时间用。
  这确实让安文进他们变得兴奋起来,倒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可以有个打发时间的消遣物,更重要的是,因为在报纸里,正好有一个篇幅,是专门介绍兴华皇室家庭成员结构。
  这个介绍,有利于使节团了解兴华皇室,做出恰当的反应,所以,安文进如获至宝。
  借助摇晃的灯光,安文进草草地吃完盒饭,便迫不及待地看起了报纸。
  也幸亏,云州蜀城认识夏文的人多一些,因而蜀城晚报的版面,采取一半是华文,另一半是夏文的形式,进行新闻报道。安文进没有任何阅读障碍,就这么沉迷了进去。
  “兴华皇帝只有一个皇后,没有后宫嫔妃?只有一位皇室子嗣,竟然如此之少?皇后竟然公开巡视全国?”安文进越看越觉得自己看不透兴华皇帝。这位兴华国的帝皇,有违他看过历史上的任何一位帝皇,行事不仅低调,还放权于民,这都是安文进看不懂的地方。
  不过,安文进倒是调整了一下使节团的送礼策略。
  显然,在分配礼物方面,安文进需要多花些心思。
  幸好,夏国数百年的底蕴丰富,安文进不缺礼物。这一次,他们准备的礼物大大小小,一百零八件。这些礼物,都是夏国皇室精挑细选的宝贝,向兴华帝国展示夏国的深厚底蕴。安文进有许多的时间,可以慢慢挑选。
  兴华皇帝、皇后、皇子,内阁首相,以及内阁大臣们,安文进准备一网打进。这些实权人物,只要他们对夏国有那么一点儿好感,都算是安文进完成了任务。当然,就算他们对夏国的礼物没什么兴趣,安文进也希望能够在兴华帝国内部埋下不合的隐患。在挑选礼物的心思上,安文进特意搞了差异化,兴华帝国高层有的人得到的礼物会很好,有的人得到礼物会很一般。只要兴华国高层之间进行比较,有对比,就会有伤害。
  安文进他们挑选礼物,再次进行细微的分门别类,忙到半夜才算结束。四人累得躺在车上,直接就睡着了。
  车厢门再次打开的时候,天已经亮了。
  “西林车到站了,接下来,你们可以在服务站休息,等一下,我们会安排你们转车,前往兴华新城。如果你们的货物需要帮忙搬运的话,可以雇佣车站的工人,”有一名陌生的兴华军官对安文进他们说道。
  安文进不认识来人,来人也没有向他自我介绍,他道了一声谢谢,陌生的军官便转身离开。接着,旁边的兴华士兵催促安文进他们尽快下车。
  安文进他们陆续下车,车站的工人也把他们的携带物品,全部搬下车,摆在车站的休息厅。
  安文进找了一个工作人员,打听他们所在的地理位置。这个西林车站,位于西林城城郊,距离西林城还挺远,约有十公里。
  安文进听说距离西林城,这么远,便打消了去西林城游览一番的念头,只是他有些奇怪西林车站为什么不修建在西林城呢?如果安文进知道西林车站三公里的地方,就是西林重工业区,可能就不会感到奇怪了。
  西林工业区,是兴华帝国的军事工业重点保护区域,里面有大量的工厂。西林车站的人员不能主动向任何外人,尤其是外国人,透露任何有关于西林工业区的信息。不仅如此,车站工作人员发现陌生人打听西林工业区的信息,还必须要主动向西林站警察分局报案。对于可疑人员,西林警察有权进行盘问。
  当安文进在车站旁边的服务中心打听的时候,有所防备的车站人员对他采取了冷淡的态度,他没打听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安文进只好在餐厅买了几份盒饭,让餐厅的服务员帮忙,一起拿回去给其他人。
  安文进他们用餐之后,车站的一名官员过来,给他们安排了三辆崭新的四轮马车。
  虽然兴华帝国拥有悬浮马车,悬浮列车,但是这些交通工具都是军用交通工具。国内民间的绝大部分的交通工具还是四轮马车。安文进他们不过是夏国的使节团,兴华帝国最多给他们蹭一下悬浮列车,不会给他们专门安排悬浮马车。
  安文进没意见,眼前的四轮马车不算差,在夏国算是高档的交通工具。
  车站官员接着要求安文进他们做好上车的准备。不过,车站官员见安文进他们的行礼太多,给他们介绍了车站的搬运工人。
  安文进知道自己的身份,不敢随意命令兴华人做事,便同意车站负责人的建议,用金币雇佣了搬运工人,把行礼物品都搬上四轮马车。
  虽然兴华帝国没有重视安文进他们,但是沿途还是给予了一些监视与保护的措施。西林车站警察分局,特意派遣了一支小队,骑着马在三辆马车周围,一路骑行,一路跟随。
  西林城距离兴华新城不远,安文进希望尽快抵达兴华新城,一路也没在中途停留过。还好,西林城到兴华新城的路,是平整的马路。两个小时之后,安文进他们就抵达了兴华新城。
  “夏国使节团,欢迎你们来到兴华新城,我是兴华帝国外交部官员王平。接下来,将会由我负责接待你们,请随我来。”
  安文进他们抵达兴华新城,一个名叫王平的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