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九项全能(十喜)-第2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甚至有人将《兰亭集序》评为‘天下第一贴’、‘天下第一书法’,对此观点持反对意见的反对者也是寥寥无几!

可见这张书法帖在文物界及书法界的分量是何等崇高!

当柳纤纤见自己的爷爷在自己以及两位新老姐妹的追问后,怡然点头承认,又忍不住继续追问:

“那到底是哪个版本的摹本?是谁的摹本?看爷爷的样子,恐怕价值甚至都不比《兰亭神龙本》低吧?”

柳纤纤的追问让柳老爷子的嘴角挂上了一抹自得又不屑的笑容:

“和这幅字比,《兰亭神龙本》算得了什么?就算临摹的再好,也只是邯郸学步。冯承素的临摹,怎及得上‘书圣’的亲笔!”

“什么?‘书圣’的亲笔?王羲之、王右军的亲笔?这不可能!”

柳纤纤被柳老爷子的一番话。惊得目瞪口呆,一张檀口张的大大的,足能囫囵吞下一整个鸡蛋!

要知道,作为华夏十大传世书法名帖之一,与《三希堂法帖》、《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仲尼梦奠帖》、《自叙帖》、《蜀素帖》、《草书千字文》、《前后赤壁赋》、《草书诗帖》齐名并称的《兰亭集序》,不过是一贴不知道有几成原版功力的摹本而已。

仅仅凭一幅摹本,《兰亭集序》就已经被许多人认为是十大名帖之首了。如果是真品,那岂不是……

这太夸张了!

而且,《兰亭集序》现在在这里现世,在一块千年壁画中出现,也很不科学!

柳纤纤的质疑是有道理的,因为真本的《兰亭集序》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超过千年时间。

…………

关于《兰亭集序》真本的去处。还有一个虽未入正史,但却十分真实的故事在其中。

话说,这《兰亭集序》本就是‘书圣’王羲之妙手偶得的醉后之作。

因为酒醉后思想放恣,挥洒无拘束的缘故,所以王羲之信手写来,不但行文优美,而且字体潇洒流畅。气象万千!

尤其是全文中二十多个‘之’字,更是千变万化,无一雷同,成为其后华夏行书的绝代佳作!

相传,当王羲之酒醉醒来之后,又写了几遍,但是却都不及这醉后信手写来的好。

他曾因此感叹:

“此神助耳,何吾力能至?”

因此。他自己对这幅佳作也十分珍惜,将这贴《兰亭集序》当做传家之宝。

其实,这个所谓‘神助’,如果按照张劲以《武林三国》的理论分析的话,就是王羲之本就是有着十级书法水准的大宗师,加上因为酒醉,不知不觉晋入‘入神状态’。所以才写出了水准达到十级的《兰亭集序》,所以当酒醒后,因为脱离了难得的‘入神状态’,自然就无法再现神奇。

闲话少叙。继续说这贴字的故事。

后来,《兰亭集序》果然作为王家的传家宝传承了下去,王羲之死了传给儿子,儿子死了传给孙子。

如此,一直传到王羲之的第七代孙‘智永和尚’的手里。才因为智永少年出家,没有子嗣,而在死前将之传给了弟子辩才和尚。

辨才和尚同师傅智永和尚一样,也是酷爱书法。所以,深知《兰亭集序》的价值,将之视为珍宝,藏在自己卧室房梁上特意凿好的一个洞里。

后来喜爱书法,尤其喜爱王羲之书法的唐太宗李世民听说了这件事,就多次派人索取。结果辨才和尚推说不知真迹下落,瞒混了过去。

后来李世民见强取不成,只好改为智取。

于是,李世民就派了监察御史萧翼装扮成书生的样子与辩才接触。

萧翼对书法也很有研究,借机与辩才和尚讨论书法。并拿出几件王羲之的真迹给辩才和尚观瞧,结果这个六根不净的和尚不淡定了,炫耀、攀比之心,无法遏制。

看过萧翼拿出来的几件王羲之真迹之后,很不屑、很得瑟的说:

“你这王右军的真迹,真倒是真,但却不是最好的,我有一本真迹更牛逼!”

于是这个和尚很显摆的拿出了《兰亭集序》的真本!

结果,萧翼接过《兰亭集序》的真本后,就立马变脸,将真本放进袖袋中后,向辩才出示了李世民有关的诏书。

这时候,宝贝易手,辩才就算再不心甘,也无能为力了。只能吞下因为自己穷嘚瑟、瞎显摆,而招致的苦果。

后来,辨才和尚更是因为丢失重宝,而心疼的郁郁寡欢,不过一年的时间,就呜呼哀哉,下去找他师傅告状去了。

而李世民得到本《兰亭集序》的真迹后,自然爱不释手。不但活着的时候,找当时最好的书法家临摹。最后,就算是蹬腿咽气,下去见阎王老子了,也要带着这本《兰亭集序》在身边。要这本《兰亭集序》作为他的陪葬中最重要的一件。

…………

这个传说相当靠谱!

因为这个故事中的时间节点,与历史十分吻合。

比如,李世民的到《兰亭集序》后,找来多位当时的书法名家临摹,这个时间段和《兰亭集序》的摹本大量出现的时间吻合。

再比如,故事中《兰亭集序》随着李世民下葬昭陵。这个时间,也与《兰亭集序》真本消失的时间吻合。

再比如,豪夺不成就巧取,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做法,与李世民的为人性格也是十分吻合。

而且,还有当时还有当时文人何延之的一个故事,以及太宗时期的宫廷画师阎立本的一幅画,作为李世民以不光彩手段从辩才和尚手中骗取《兰亭集序》的污点证据。故事就是《兰亭记》,画作就是《萧翼赚兰亭图》!

所以,现在考古界、古玩收藏界、书法界的普遍说法,也是认为这本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现在还应该正在陪着李世民一同,在地下长眠!如今正成沉睡在昭陵之中!

正是因为柳纤纤这个见识广博的女人知道这个说法,而且也认为这个说法相当合理。所以才在柳老爷子道出‘兰亭序’的时候,第一时间以为它是某个版本的摹本。

而柳纤纤之前口中所说的《兰亭神龙本》,就是流传至今,价值最高的一本《兰亭集序》的摹本。

至于为什么叫‘神龙本’,则是因为卷首有唐中宗李显的神龙年号小印,所以才被称为神龙本。

据说,这《兰亭神龙本》是唐太宗时期的书法名家冯承素,受太宗之命所临摹的。

结果柳纤纤没想到的是,爷爷的回答居然如此惊人。这篇字,竟然不是摹本,竟然是真本!这可是真正的世之国宝啊!

这个答案太惊人了,就算是以柳纤纤的心性修为,一时间也忍不住失态,条件反射的认为这绝不可能。

孙女的失态,让期望孙女像平常人的柳老爷子,越发的开心,一脸自得的捋了捋颔下胡须后,反问道:

“怎么就不可能?

在这贴字没有出现前,大家以为这帖子应该在昭陵中长眠。虽然解释的通,也合情合理,但毕竟只不过是猜测而已,传说中那些事儿也不过是传说,当不得切实的证据。”

“那也许这一贴也只是临摹的呢?也许这一贴只是比冯承素的《兰亭神龙本》临摹的更好、更像呢?”

真本《兰亭集序》的出现,对柳纤纤的冲击太大了,对她往常认知的颠覆也太大了,甚至已经开始怀疑其爷爷甄鉴的准确性。

821归属

“蚕茧纸、鼠须笔、二十几个风格各异,但均美轮美奂的‘之’字,通篇下来一气呵成、恣意汪洋!

这种毫无破绽的王右军风骨,这种美绝人寰的行书,是能临摹的出来的么?

如果真有人能够临摹到这种程度的话,那么他就不需要再临摹了。华夏历史上,也不会仅有这么一位‘书圣’了!

还有!

按照史书记载,王羲之写《兰亭集序》是在东晋穆帝当政的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也就是公元三五三年的农历三月初三!算起来到现在差不多也就是一千六百六十年左右的时间。

而这帖子之前我经过‘碳十四’鉴定,刚好也超过一千六百年,在一千六百年到一千七百年之间!你不觉着这太巧合了么?

而且这个时间比唐太宗李世民出生的时间,至少还要更早上两百多年!就更不可能是李世民召集的书法家大批量临摹的摹本之一了!

如果这么多证据摆出来,还要强辩这是摹本,还要认为真本证据不足的话,可就太过强词夺理,无理取闹了。”

证据确凿,即使柳纤纤心里仍然觉着难以接受,却也辩无可辩,只能震撼、木然的接受这个震撼的消息,这个如果放出去,能惊动整个考古界、古玩收藏界、书法界、文化界、新闻界,能惊动全世界华人的惊天大消息!

…………

柳纤纤、何清浅、北宫荷月,因为见证了这本来不可能出现的世之国宝的出现,被冲击的有些懵懵懂懂,一时间如堕梦中。

而张劲则仅仅是微微一笑,就已经愉快的接受了这个核弹级的甄鉴结果。

果然,‘贼眼’是不会出错的,柳老爷子也果然不愧是全世界堪称凤毛麟角,仅有的几位‘金眼睛’级别的甄鉴大师。而且还是专精华夏古玩的甄鉴大师!

柳老爷子的甄鉴结果,与张劲‘贼眼’中看到的,除了恪于科技水平。‘碳十四’鉴定不能精确到年之外,其他的一切几乎完全吻合。

……

物品:书法帖

物品名:《兰亭集序》

物史年限:一千六百六十一年;

制作者等级:十级;

物品价值:十级;

预计价值:二十万两白银;

……

王羲之不愧是‘书圣’,果然是纵观华夏史上下五千年,罕见的十级宗师级人物!

《兰亭集序》也不愧是‘天下第一行书’甚至‘天下第一贴’,果然是灿烂华夏传承中,罕见的十级物品!

…………

柳纤纤、北宫荷月和何清浅,毕竟不是收藏界的业内人士,对古董字画远没有那么痴迷。

尤其,柳纤纤和北宫荷月这两个女人,是顶级豪门的大小姐。对于哪怕再珍贵、再价值连城的东西。只要不是心中所好。那么就都不会有什么贪念。自然就不会因为国之重宝当前,因为其堪称惊天的价值,而利令智昏的蒙蔽了理智。

而柳纤纤,在之前濒死的无尽黑暗中。已经想开的无数的事情,所以活过来后,她才会表现出让张劲欣喜,却难以想象的豁达。

如今的何清浅对身外之物已经彻底看淡,甚至比许多历史留名的枯寂老僧,更加淡薄。

何清浅如今所重视的,也只剩下张劲、妈妈、爸爸,寥寥三个人而已。所以,即使鼎鼎大名的《兰亭集序》出现。即使这贴《兰亭集序》代表着难以想象的财富,也顶多能让何清浅因为突如其来而愣神儿一会儿,仅此而已。

然后,很快就波兰平定,不喜不悲!

因为以上原因。三个被震撼的女人醒来的,远比之前的柳老爷子初见此贴时要快,也比张劲想象的要快。

当不过一分多钟的时间,三女次第醒来后,紧接着就又想起了蹊跷之处,再次七嘴八舌的追问了起来。

“柳爷爷,那按照您老的估计,这真本的《兰亭集序》是怎么到了这幅壁画里的呢?”

几女的追问让之前也有所猜测的柳老爷子沉吟了一下,然后才斟酌着措辞,缓缓道出自己的推测。

“我再来之前,又研究了一下那块壁画石,也琢磨了一番关于那个关于‘李世民和这贴字’的故事。

我觉着,这贴字会被藏在这块壁画石中,有两个可能。

第一种可能,就是这一贴字,根本自始至终就从没有落到李世民的手上过,他手上的那贴字,可能就是智永或者辩才和尚的临摹。《萧翼赚兰亭》很有可能就是辨才和尚自导自演的一出戏,只为了瞒天过海。

第二种可能,则是这个故事是真的,《兰亭集序》最初确实落到了李世民手上。但是,在李世民死的时候,被人偷梁换柱的给换了出来。用一篇摹本替代了真本,做了陪葬品!

我认为,前一种的可能性更大!

一是因为这贴真本上根本没有唐太宗李世民的收藏铃印。二就是由于这贴真本出现的地方了!”

说到这里,柳老爷子顿了顿,一边喝了一杯茶,一边整理了一下接下来要讲的思路,然后才继续道:

“那块壁画石上的壁画我也研究过了,应该确实是清末民初的时候,从莫高窟抠凿出来的。而且,从色彩、绘画风格、以及风华程度来看,这幅壁画应该成于隋末唐初那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内。

而且,在小张将《兰亭集序》从壁画石中取出前,整块壁画石浑然一体,丝毫看不出破绽。

这并不是凿石藏物的人手段多么高明,而是因为这痕迹年代太过久远,再加上壁画遮掩,而被消磨掉了,才似乎毫无破绽。

这说明,这篇《兰亭集序》在这块壁画石中,至少已经有一千多年的时间了。也就是说,在唐朝的时候,这篇《兰亭集序》已经藏进了这方壁画石中,甚至这幅壁画就是为了掩饰痕迹,而特意绘上去的。

在考虑到莫高窟是盛于唐时的佛窟,在加上辩才和尚本就是佛门僧人,所以李世民没有在辩才和尚手中得到真本,萧翼骗到的《兰亭集序》只是摹本这个可能性是最大的。

甚至,很有可能这篇《兰亭集序》,就是辨才和尚亲自藏进莫高窟的。”

柳老爷子的一番推断,有理有据,听得包括张劲以及三个女人在内的所有旁听者,都不由的连连点头。当然,他们也只能连连点头,毕竟张劲在这方面就算有《武林三国》系统傍身,也只是个半吊子。而那三个女人,更是连半吊子都不如。

专家当前,哪有她们辩论的余地?

…………

今晚,因为《兰亭集序》的出现,着实是一件天大的事儿。所以,从一众老少坐到一起,到各自回房睡觉,所有的话题全部围绕着这贴字产生。

大家聊关于《兰亭集序》的传说、故事,评述王羲之落笔时,‘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思想高度。

大家历数历史上一位位名人对这贴《兰亭集序》的评价,是公认的‘天下第一行书’,被誉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铁书银钩,冠绝古今’、‘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大家谈论王羲之的成长、学书的历程,谈论换鹅帖的趣味。

其乐融融!

这种和谐的气氛,直到最后谈到关于《兰亭集序》的处置问题的时候,才有了争执。

当然,争执双方只是张劲和柳老爷子而已,三个女人只作壁上观,不凑这个热闹。

柳老爷子认为这壁画石、这《兰亭集序》是张劲的,自己只是代买、代为保管而已。

而张劲则认为,这石头和字,都是老爷子的,自己只是当初在藏友会上以友朋的身份,给出一个购买的建议罢了!顶多也就是个顾问!

其实,张劲之所以推让,可不是他有多么高风亮节。而是真的如此认为,而且本来张劲不想要这玩意儿的。

虽然这东西价值连城,艺术价值、历史价值更是堪称无价,但张劲如今不缺钱,也不是那些钻研艺术、历史的雅人学者,没有柳老爷子这类收藏家的那种文雅的‘恋物癖’。

再加上如今有了《武林三国》系统后,心态有着超乎世俗的提高,除了情感问题之外,几乎达到了‘不萦于外物’的脱俗境界。

所以,这《兰亭集序》就算再好,对张劲来说也没什么分量!

当然,如果这东西不是古玩字画,而是同样达到十级的某种诸如黄唇鱼、象拔蚌之类的食材的话,那么就算同样价值连城,张劲也会当仁不让的。

然而,柳老爷子却不这么想,他就算看着这幅字眼珠子发红,也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操守,不肯占这个便宜,坚持这就是张劲的收获,自己只是代买代保管而已。

最后,张劲无奈,只好如《海岱楼玩月图》一般,以自己‘收藏条件不好,无法妥善保存’为借口,将其托付给柳老爷子保管。

对此提议,还没把玩够《兰亭集序》的柳老爷子自然欣喜应承,喜笑颜开的应承下来,并拍着胸脯保证,张劲随时可以取回。

甚至连当初购入这壁画石所花的七十六万欧元都不再讨要,只当做自己‘租借’几件宝贝的租金,勉强扯平!

至此,这一老一少充满火药味儿,谁都不肯想让的争执,才算是得到圆满解决。

之后,气氛再次恢复和谐,直到夜已深,才各自回房休息。

822一石二鸟

在柳家住了一晚,又在第二天吃过一顿丰盛的午饭后,张劲带着何清浅,以及想要去张劲家做客的柳纤纤、北宫荷月一起,离开了柳家。

看着张劲带着三个女人,坐着同一辆车离开,以主人身份与柳老爷子一起陪着张劲吃了顿午饭的几位老一辈族老,以及柳家新一代,包括族长在内的掌权者纷纷扭头看向柳老爷子,眼中满是询问的意味。

在华夏,无论是小市民称之为‘家’的鸽子笼子,还是高官富豪们养着原配、嫡子的豪宅阔室,还是大家族倚之为根基的深宅大院,都代表着一个守护的堡垒,轻易不会让外人登堂入室。

与人在外打交道和请到家里做客,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就像现在社会上人与人交往,去外面酒店相聚喝酒很寻常,但是如果带回家来招待的话,那就说明两人的关系相当亲近了。一个是普通朋友,一个是腻友、挚友!不可同日而语!

之前,虽然柳家已经发出通告,宣布张劲的‘家族友朋’的身份,但那就像是可以在外面饭馆儿相聚的朋友一样,有几分情面,但也仅此而已。如今请到家里,可就是大不一样了!

这个跨度是相当大的!

而且,更进一步的是,柳老爷子不仅将张劲请到了家里做客,而且还很正式的将家里包括族长、老族长、族老、当代家族各行业的掌舵者均请来作陪,这其中的含义就更加深刻了。

这是对外、对张劲。更加鲜明的一个表态,这表示张劲不但得到了整个柳家的接受,而且柳家也愿意对张劲的事情鼎力相助!甚至损伤自己巨大的利益。也在所不惜!

所以,虽然大家因为柳老爷子一直以来的睿智,以及柳老爷子在柳家的权威,对柳老爷子未经讨论的擅自安排没有异议,很好的配合完成。

但过后,还是需要柳老爷子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的。

大家虽然没有说话,但是询问的眼神却让柳老爷子看得分明。以柳老爷子的老狐狸级情商,自然也知道大家眼神中的意思。所以,回答的也很干脆:

“孔家的老酸丁认为这个张劲。很可能是萧真人那样的人!”

孔老爷子当时对张劲所谓‘奇人’的推断,毕竟出自主观,所以也只对自己相交莫逆的几个老哥们儿,以及自己家族的直系晚辈们说了。而包括柳老爷子在内的这些老家伙们。虽然对孔老爷子信任。但因为事关重大,需要小心推敲、仔细求证,所以也没把孔老爷子的推断宣扬出去,只是压在心底。

所以,除了当初与孔老爷子电话会议的数量只有个位数的老头儿之外,除了孔家因为孔老爷子直接影响之外,其他几个家族就算是家族族长,也仅仅知道自己家老爷子要家族对张劲的政策更加亲近而已。

所以。在柳老爷子道出此话的前五秒钟,在场诸人无论是族长、族老、还是各行业的掌舵者。竟无一人得知孔老爷子曾经的推断。

所以,当几人听到柳老爷子转述孔老爷子的话的时候,忍不住大惊,纷纷开口询问:

“这是真的?”

“小张这个‘奇人’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没有确定证实。但孔老酸丁确实说过这话!”

柳老爷子点了点头,肯定了自己之前所言真实之后,又补充了一句:

“而且,据我观察,我也同意孔老酸丁的推断!”

在场的这些见过大世面,能够泰山崩于前而面不变色的大人物们,听到柳老爷子也赞同孔老爷子的推断,纷纷忍不住有些色变。

相对于孔家的老爷子,柳家人更愿意相信,似乎从不出错的自己家的老族长的推断。

如果柳老爷子的推断成真的话,那家族与张劲间的交往就不是眼前这么简单了,如何交好更是一个值得整个家族倾力而为的大事!

于是,作为柳家当代boss的柳家家主,柳纤纤的父亲,柳老爷子的长子,柳无计当仁不让的率先开口,向父亲问计:

“既然这样,父亲,我们以后该保持一种什么态度?要做哪些事情?”

在儿子的询问,以及周围一众柳家高层对答案的期待下,柳老爷子一副稳坐钓鱼台的样子,微微一笑:

“这件事你们都不要搀和,全当不知道就好。适当的,给纤纤多一点自由度,把事情交给她就好了!我相信她会处理好这件事的。”

柳老爷子的话,让这一帮子人精稍微一愣后,纷纷露出了然,又猥琐的笑容。

在场的柳家高层都是消息灵通人士,都是家族情报的最高级别享有者,柳纤纤对这个张劲的异样之处,又有哪一个不知?哪一个不晓?

柳老爷子的话,显然是一种表态,是对柳纤纤与张劲关系的看好,是对此的乐见其成,是对此的支持!

本来,对柳纤纤居然看上张劲这事儿,还有些难以理解、有些不支持的柳家长辈们,如今得知了孔家老爷子与自己家老爷子共同的推断之后,自然就了然了。

如果,这个张劲真的与‘萧真人’是同类,而且最后又成了柳家自己家的女婿的话,那是再好不过的事儿了!

见大家纷纷露出或促狭、或猥琐、或欣然的表情,柳老爷子再次打起了预防针:

“就算张劲和萧真人无法相提并论,但就凭他现在显露出来的本事,虽只冰山一角,却也已经‘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也足足配得上咱家的纤纤丫头。

所以,以后纤纤的事儿,大家就别搀和了。”

柳老爷子的话,迎来了一众柳家高层的纷纷点头。

…………

在张劲离开柳家的当天晚上,曾经在孔老爷子离开深市时,与之电话会议的一众老爷子们再次通过网络汇聚一堂。

“今天我接张劲来我家里一趟,试探过了,我认为之前老酸丁的推断,至少有七成靠谱!”

一众老爷子再次哗然!

已经有两个眼力毒辣的老伙计基本认定张劲的‘奇人’身份了,那么这个推断就很接近事实了。这些老爷子们,不能不对原本怀疑的事情,再次确定了几分。

尤其是当柳老爷子将自己的理由讲述一遍后,这帮老爷子对张劲的‘奇人’身份更加确定了。

如果不是‘奇人’,没有‘奇人’的奇处,怎么可能隔着玻璃罩,将就算柳老爷子一分一毫研究几遍也研究不出破绽的大石头,看出内中藏宝?

如果不是‘奇人’,怎么可能有如许运气,三次捡漏,三件国宝?

如果不是‘奇人’,怎么可能以二十郎当的岁数,在柳老爷子的极速时,仍能与其轻松并肩,仍然步履从容、衣袂翩跹?

再加上之前孔老爷子说过的‘棋艺’‘厨艺’‘琴艺’‘酿造’‘园林’……

如果不是奇人,怎么可能在区区不足而立之年,就如此多才多艺,而且每一项技艺尽皆臻至化境!

于是,因为柳老爷子的推断,几大家族再一次更改了张劲在家族友朋中的分量等级。验证张劲究竟是否‘奇人’的事情,也提上了议事日程。

尤其是,当得知张劲如今无事一身轻,那个之前卧床长眠的叫做‘何清浅’的妻子,已经完全恢复健康的时候,曾经提出要为张劲引荐‘萧真人’的孔老爷子,立刻就将曾经的约定再次提起。在验证张劲‘奇人’与否之余,顺便看一次两个棋艺巅峰高手的大战!

此真是完美的一石二鸟!

…………

很显然,孔老爷子很会挑时间,而且通过那段时间在深市的与张劲相处,也清楚的知道了张劲的一些生活规律。所以,当第二天上午孔老爷子的电话打过来的时候,张劲刚好刚刚完成每天例行的晨读。

一番寒暄问好,又和张劲聊了一下仍然在孔府跟随其学习的何爸爸的学习情况后,孔老爷子终于提起了正事:

“小劲啊,最近有时间么?”

“当然有啊?我这正在四九城家里闲得无聊呢!您老人家有何吩咐?”

“吩咐可不敢当,就是想问问你有没有兴趣和我一起去拜访我曾经跟你提过的那位‘萧真人’?顺带的,也让我瞧一次真正的棋艺巅峰对决!”

孔老爷子说的很随便,丝毫没有透露出心中想要验证张劲是否‘奇人’身份的意思。

孔老爷子的话,让张劲沉吟了一下,又和正在做家务的何清浅沟通一番后,才回答道:

“好啊!您老说个时间。”

“那就明天好了,明天中午十二点,我们在黄山市机场汇合!”

“黄山?”

“没错,萧真人就在黄山!”

……

几句话确定了明日见面的时间、地点,以及日程安排后,结束了通话。

然而,张劲刚刚放下孔老爷子的电话不久,刚刚与何清浅开始讨论明天要去黄山需要准备的换洗衣物的问题的时候,北宫胖子的电话就打了进来:

“老劲,听我老姐说,你回四九城了?”

“是啊!”(未完待续。。)

823胖子的忠告

见自己情报果然无误,北宫朔月立刻再次翻弄起了他五彩斑斓的舌头,喋喋不休的开始吐糟:

“你说说你,我这前脚刚从粤省回四九城,你这就回来了。你还不如提前几天跟我一起走呢,还能让我蹭一把你的专机坐,也省着我挤民航了!又方便,又节能环保。

你看看你现在多奢侈啊?一整架大飞机,就装着你跟清浅嫂子俩人儿,这是多大的浪费?

……”

虽然北宫胖子是北宫家下一代‘财神’,是北宫家小一辈中最重要的几个人之一。但毕竟还处在学习阶段没有正式登基,因为级别不够,或者是家里不想年轻人太过奢侈,所以根本没有自己的专机。

当北宫胖子要飞来飞去的时候,如果有长辈刚好要办事情顺路,可以捎带上,要不然的话,就只能挤民航。而且,就算是坐民航,也很少坐头等舱,基本都是商务舱,甚至有时候要挤经济舱。

所以,北宫朔月对于张劲拥有免费专机的事儿,还真有点羡慕、嫉妒、恨!所以,提到自己没蹭成张劲的专机,而坐经济舱回来的事儿,北宫朔月就满心思的怨念。

一番对张劲不绿色出行、不节能环保的奢侈作风的抨击后,这胖子终于将话头转上了正题:

“我说老劲,反正你一个绝世闲人,多得是闲工夫,既然到了四九城,那就别急着走了?这几天找个时间,把以前你失约的赌约给还了呗?”

“失约的赌约?我什么时候,跟谁有赌约了?”

北宫朔月没头没脑的一句话,将张劲弄得有点懵。很是摸不着头脑的反问。

张劲的反应,让北宫朔月以为他想要反悔,顿时有点急。忙不迭的提醒道:

“你忘了么,今年上半年的时候,跟攀月、天阔、秀霏一起吃饭的时候。你曾经答应我,要跟秀霏他三个,孟老三赛车来着。后来,因为柳爷爷拉你去北欧罗巴参加什么‘藏友会’,才把赛车时间延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