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荐中华-第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阁赤斤想了想觉得甚有道理,心不甘情不愿的带着大军离开了善卷洞。在回无锡的路上,不断遭到义军士兵的袭击,多亏了顾成带路,抄小道,走捷径,这才渐渐摆脱了那些追军,远远望见了无锡城墙。

看到顾成对此如此熟悉,阁赤斤心下奇怪。问起后顾成告诉他,自己从小在宜兴长大,所以对这再熟悉不过,阁赤斤这才恍然。心中对顾成更是感激,若不是他,只怕自己的部队损失更加惨重。

一回到无锡城中,阁赤斤正想整兵再战,脱欢却命他迅速回去,剿匪重任令有人指挥,阁赤斤见脱欢催促得紧,知道必有大事,连夜带着顾成等人离开了无锡!

第二百四十一章 烧粮

回到镇南王府,原来运送军粮的也瀚将军已经回来。这个时候浙江又增加了几万援军,脱不花催要军粮甚紧,一百万担军粮又不是小数目,故脱欢命令派大军护送!

等阁赤斤把宜兴失利之事说出,脱欢果然待他甚厚,连稍重点责备的话都没有。松了口气的阁赤斤又把顾成之事一说,脱欢听顾成救了自己爱将性命,心中已有几分欢喜,又想到唆都死了已久,这事其实说穿了也和新附军无关,当下点了点头,饶了他们性命,并将顾成等人全部调拨到了阁赤斤的麾下。喜气洋洋的阁赤斤出来将脱欢的意思说了,顾成大喜过望,连连道谢不迭,等听到阁赤斤承担着运送军粮的任务之后,顾成更是连连拍着胸脯,言道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帮安答完成任务!

阁赤斤极其信任这位救了自己性命的兄弟,吩咐了看守泰泽窟的守军,顾成可以在泰泽窟中自由进出,不得干涉拦阻,这等于是给了顾成一道畅行无阻的金牌一般!

不过在这个时候,对蒙古人致命的一击也即将上演,这是一场让江南、让浙江、让各线战场目瞪口呆的惊天好戏,而一手策划了这场好戏的,正是那个顾成,或者叫他顾斌更加合适!

“将军,您要不去当戏子那可真实在可惜了!”胡根生笑嘻嘻地说道:“您看您在鞑子将军面前那可怜兮兮的样子,别说那鞑子了,连我都差点以为您真的是逃兵了!”

百来个士兵发出了“吃吃”的笑声,顾斌“嘘”了一声说道:“轻点,今天晚上子时我们就动手,其他兄弟已经运动到了宜兴一带,等我们烧了鞑子的粮草,立刻赶往宜兴和他们汇合,然后再想办法撤退到浙江去!”

胡根生点了点头,说道:“对了,将军,您把那什么讨逆大将军抓走了做什么?那人我一看就知道是个娘们,莫非大将军思春了?”

看到对自己没大没小的部下,顾斌啼笑皆非,飞起一脚踹在了胡根生的屁股上:“他妈的,老子是看到有人竟然敢冒用汉王的名义。而且,那什么‘龙卫新军’虽然在宜兴打败了鞑子,但久后必然失败,我看那个牛展儿巾帼英雄,不忍她就这样送了性命,因此才出手救了她一次,你说你都在瞎想些什么!”

“还是看中人家了!”胡根生摸着屁股嘟嚷着说道。

“将军,全部准备好了!”一名士兵进来说道:“鞑子的大队岗哨已经撤下,现在粮库那只剩下了十来个人在把守!”

顾斌拿起了身边的宝剑,低声说道:“扭转浙江战局,就在今天晚上,动手!”

一声令下,百名士兵齐齐站起,跟随着顾斌走出了营帐。此时已近子时,大街上早空无一人,顾斌一行甚是顺利,直接来到了泰泽窟前。

“顾将军,这么晚了你怎么还来这里?”一名蒙古十户长看到阁赤斤麾下第一红人顾斌深夜到来,心中奇怪,恭恭敬敬地说道。

顾斌使个眼色,胡根生带着汉军士兵不声不响的靠近了十个蒙古士兵。顾斌看到他们准备完毕,故意压低了声音嘟囔了一句,那蒙古十户长没有听清,凑前了一步才想说话,却忽然心口突然一凉,当时一声不吭就倒毙在地。说时迟,那时快,所有汉军士兵一齐动手,十来个蒙古士兵还没有反应过来,已经都送了性命。

解决完了岗哨的顾斌,立刻带着众人点起火把,冲进粮库之中,将早准备好的火油等物全部泼到粮草包上,看了下,将火把扔到上面,登时冲天大火腾空而起!

看着泰泽窟渐渐淹没在了火海之中,顾斌脸上露出了微微笑意,他转头大声说道:“兄弟们,任务已经完成,我们走!”

这百来人立刻跟着顾斌迅速向城门方向撤退,到了城门口的时候,守城的士兵已经看到了粮库方面冲天的火光,正在诧异之间,看到顾斌带着一百来人冲了,一到面前顾斌就寒着脸说道:“城里出了叛贼,速速打开城门,我们要出城追敌,晚了半份,皆杀!”

这些守着城门口的,都是新附军的士兵,看到顾斌凶神恶煞一般的表情,人人心里害怕,急忙打开城门,放这批人出城而去。

出了城的顾斌又回头看了一眼,忽然朗声大笑:“顾斌来过,走了!阁赤斤,咱们后悔有期!”一夹战马,转眼就消失在蔼蔼黑夜之中。

这时满城大火早把脱欢等人从睡梦中惊醒,脱欢看到泰泽窟方向起火,心下叫苦不迭,连连催促士兵前去救火。但其时乃是冬季,天气干燥,哪里能够扑得灭,脱欢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百万担粮食毁于一旦,当下喉口一甜,一大口鲜血喷出,仰天而倒。

等惊慌的部下把他救活,脱欢长长地叹了口气:“为什么,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天要亡我大蒙古吗?”

“不是老天的意思,而是顾成,不,顾斌那个杂种做的好事!”阁赤斤对脱欢忠心耿耿,不敢隐瞒他任何事情,将一封顾斌留给他的信件交到了脱欢手中。

脱欢颤抖着双手打开信件,只看到信上写道:

“镇南王脱欢并阁赤斤将军,我乃大宋国防军安南将军顾斌是也!今借阁赤斤之力,混进蒙古大营之中,其意实为运往浙江之粮草。现我目的已经达到,就此告别,为感今日之情,顾斌将来在战场上遇到阁赤斤将军,当放他一次生路不杀!顾斌就此别过!”

脱欢看完信件,气得面色苍白怕人。“刷刷”几把将信件撕得粉碎,指着城外说道:“追,追,给我追!这是王竞尧麾下的猛将安南将军顾斌,给我把他追回来杀了,足以抵百万粮草!阁赤斤,你要是这次再追丢了,你也不用再回来了!”

本以为引狼入室必然会遭来镇南王雷霆大怒的阁赤斤,看镇南王依然如此对待自己,感激的眼泪水都快要出来:“是,请镇南王放心,阁赤斤就算是粉身碎骨,也定要把那该死的顾斌碎尸万段!”

扬州百万担粮草被毁,震惊天下。这些都是浙江前线蒙古军队救命的粮草,消息传到大都,蒙古大汗忽必烈震怒,大家斥责脱欢,严令脱欢尽快筹粮。可江南百姓已经被盘剥的干干净净,一时间又到哪里去筹集那么多的粮草?

失去了军粮的脱不花立刻命令大军暂停攻击,只是坚守不出,等待新的一批物资运到,而脱不花这样不得已的做法,却也为陶亮等人赢得了足够的时间,因此说浙江战场,顾斌的突袭行动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不过就在浙江前线缓了一口气的时候,顾斌的日子可不好过。那阁赤斤对顾斌恨得咬牙切齿,一门心思只想追到顾斌,因此一路上在顾斌身后紧追不舍。阁赤斤好像算准了顾斌会重新逃往宜兴一样,倒追得顾斌有些狼狈。

好容易进入宜兴境内,凭着熟悉的地形暂时摆脱了身后的追兵,顾斌急忙和在此等候已久的大军相汇合。烧毁敌人粮草,打击蒙古生命线的任务已经完成,现在剩下的就是如何带着军队摆脱敌人追击,顺利撤退到后方的问题了。

“我决定从宜兴直抵上海!”顾斌将几个部下召集到了一起,说道:“上海镇靠海,如果我预计的不错,汉王必定会派船在此迎接我们。况且,只要能够冲出宜兴,一路上敌人兵力已经不多,相信我们可以平安退回到大后方去!”(南宋咸淳三年,1267年,上海正式设立镇治,并派镇将驻守。因地处上海浦西侧,便称“上海镇”)

胡根生慢悠悠地说道:“只要能冲出宜兴那什么问题都不大了,但现在追兵在后面紧紧追着,那些鞑子又都是骑兵,我们想要跑出去又谈何容易?除非命令一支部队在宜兴死死坚守,扼守住必经的通道,掩护大军撤退,这才有成功的希望!”

顾斌点了点头:“不错,这点我也考虑过了。不过在这死守的人活下来的希望不大,我是主将,所以我将承担这个任务,你们带着大军迅速向上海镇方向撤退!”

“是啊,你是主将!”胡根生还是那一副不紧不慢地样子:“正因为你是主将,所以就更加不能够死了。否则我们堂堂国防军的安南将军被鞑子抓住杀死,咱们还有什么脸面?将军,给我留下一百个人,我在这挡着,你赶紧带着兄弟们撤吧!”

顾斌怔了一下,正想说话,却又听胡根生说道:“将军,别再争了,我老胡贱命一条,死在这里也没有什么可惜的。可你和我不一样,你将来还要带着弟兄们把鞑子全部给赶跑呢。将来等赶走了鞑子,你要是还记得我,就来老胡坟前送上几瓶好酒,我也就知足了!”

“兄弟!”顾斌什么也说不出来了,看着胡根生微笑的样子,他用力拍了下他的肩膀,大步走出了这里,他生怕再呆下去,自己的眼泪会夺眶而出!

顾斌大步来到了一个山洞,一走进去,就看到里面坐着个穿着盔甲的少年将军,这人正是神秘失踪的“龙卫新军”的“讨逆大将军”牛展儿!

“准备一下,一个时辰后跟着大军出发!”顾斌冷冷地扔了下句,掉头就想离开,却被牛展儿大声叫住问道:“你们究竟是什么人,为什么把我抓来这里!我牛展儿可不怕死,要杀就杀,我绝不皱一下眉头!”

顾斌冷笑了几声,回过身来说道:“你既然敢冒充天卫军,又如何不知道天卫军现在已经改称‘国防军’?‘讨逆大将军’,嘿嘿,当真威风得紧,国防军中到现在除了汉王以外,还没有出过一个大将军!”

牛展儿脸上一红,兀自嘴硬地说道:“你是何人,又怎么知道我这将军不是汉王任命的!我看你八成是鞑子的走狗,故意来套我口信的!”

顾斌笑了一下,说道:“我乃汉王麾下安南将军顾斌是也,你说我知不知道?我这次准备把你带回到福建,如何处置全由汉王定夺!你冒名朝廷官职,只怕杀头的罪名是逃不掉了!”

谁想到牛展儿一点也不怕顾斌的威胁,眼睛里反而闪现出了兴奋的光芒:“你是顾斌,你真的是那个金枪顾斌?太好了,我早就听说过你的名字,你的金枪现在在身边吗,可以给我看看吗?”

顾斌被她弄得哭笑不得,板起脸来说道:“什么金枪银枪的,你赶快准备一下,一会就跟着大军出发。好好的一个姑娘家,非要扮什么男人!”

说着顾斌头也不回的就走出山洞,被识破真实身份的牛展儿面上一红,眼光却痴痴地看着顾斌的背影……

……

大军已经集结完毕,顾斌精心挑选出了一百名精壮的士兵留给胡根生。当他征求这些士兵意见的时候,却发现没有一个人退缩,尽管他们已知道了留在这里等于送死,但依然义无返顾的选择了留下!

“将军,快些去吧!”胡根生微笑着说道,在他脸上根本看不到一点害怕:“等能到了福建的话,别忘记告诉汉王,我们都是汉族好男儿,没有给汉人丢脸!冉闵军神天上有灵,想必也会念在我们的一点忠心,保佑国防军百战百胜!”

“我顾斌在此谢谢大家了!”顾斌一揖到底,直起身子的时候已经是双眼迷蒙:“你等甘意赴死,这些因你们而活的兄弟永远也都不会忘记!若等到鞑子被赶出中原后我顾斌还活着的话,一定不会忘记到兄弟们的坟前来告诉你们这个好消息的!”

“将军,保重,我们来生再见!”一百名士兵齐声说道,他们的脸上写满了悲壮,写满了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时的慷慨,因为,他们都是汉族的士兵,巍巍大汉最优秀的儿女!

第二百四十二章 虎狼在前,不改其度!

负责留下阻击追兵的胡根生,显示出了丰富的作战经验。他并没有急着和蒙古士兵硬拼,而是不断故意在路上留下大量足迹,将蒙古士兵一路向西北方向吸引过去!

很快,胡根生带着士兵进入了金坛,在到了指前的时候,险些被追兵追上,还好胡根生就是金坛当地人,迅速带着士兵进入到了长荡湖内。蒙古士兵不习水性,没有敢贸然闯入,只把长荡湖四处围困了起来。

但胡根生依靠着地形熟悉,人数少的优势,硬着在鞑子的包围中寻出一条小路,生生钻了出来。只是在撤退的时候,几名士兵不小心引起了鞑子的注意。阁赤斤一看汉军士兵居然跑了出来,对汉人恨之入骨的阁赤斤眼睛都红了,嘶声力竭地招呼着部下一路追杀过去。

胡根生倒不怕鞑子追上来,他怕的是鞑子不追上来。这百来兵士兵,带着鞑子士兵在金坛一路兜着圈子,不时布下疑阵,让阁赤斤更加确定已经咬住了汉军主力。整整两天时间,阁赤斤的大军不断从金坛向句容方向压了过去。

到达金坛、句容交界处的时候,道教名山茅山盘恒在了汉军士兵面前。而胡根生早就把这里当成了最后抗击鞑子的地方,当时一点犹豫也都没有,带着士兵直接上了茅山。

茅山因山势曲折,形似“已”字,故名句曲山,道家称“句曲之金陵,是养真之福境,成神之灵墟”。西汉年间,陕西咸阳茅氏三兄弟茅盈、茅固、茅衷来句曲山修道行善,益泽世人。后人为纪念茅氏功德,遂改句曲山为三茅山,故后来简称茅山。

这百来名汉军士兵上到茅山主峰,却看到一大排气象庄严的道观呈现在众人面前。正在门口扫地的小道士看到忽然上来了一大群当兵的,吓了一跳,急忙扔下扫帚跑进了道观,把个门掩得死死的。

胡根生也不搭理,只管指挥着士兵在主峰上构筑阵地,堆积石块。不多会,道观门大开,一群道士拥着一个六十岁上下,仙风道骨的道长走了出来。那道长走到胡根生面前,微微楫了个手:“贫道乃古道玄也,茅山历来清修之地,不知道将军来此为何?”

第一次被人称做将军的胡根生笑了起来:“在下国防军胡根生,打扰道长清修,实在不好意思。我等被鞑子追击,不得已在此决战,还望道长恕罪!”

古道玄眼睛亮了一下:“国防军?莫非就是汉王麾下大军?”

看到一个远离红尘的道人居然也听说过国防军的威名,胡根生大喜之下连连点头,忽然象是想起了什么一样,说道:“道长,激战转眼便会发生,那些鞑子杀人从不眨眼,趁着现在鞑子还未来到,请道长速速带着观中诸位下山。若是宝观有所损伤,异日只要找到汉王,必可加倍赔偿于您!”

古道玄大笑起来:“将军如何小看于我?贫道虽然不恋红尘俗务,却不能不闻红尘之事。那鞑子犯我中原,杀我百姓,夺我田地,贫道又岂能不知、不管、不愤?今将军来此,乃天要我等出世也!自贫道蒙师弟召唤来到茅山,做上了这个观主,也教了上下道士些武艺,今日正好拿鞑子试一试刀!”

听他话里的意思,他本不是茅山道士,是后来才被师弟请来,胡根生不及细想,本来嫌人手不足的他,得到这群道士相助,胆气增加了不少。他从小就听说过关于茅山道士的种种传说,乡邻村民都说茅山上的这群道士个个能飞檐走壁,横渡条大江只要扔下根芦苇就行。虽然长大了知道这些都是虚言,但真功夫还是很有一些的。

这时茅山上一百零六名汉军士兵,六十三个道士一齐忙碌起来。那古道玄看起来竟象是早有准备一般,让人道观里搬出了一捆捆的刀枪弓箭之类,看的胡根生目瞪口呆。

古道玄微微笑了下:“将军不用奇怪,贫道对那鞑子恨之入骨,心中想着这天下毕竟还是汉人的天下,鞑子虽然能一时得势,终不能长久呆着,早早晚晚天下汉人会把他们赶出中原,恢复汉人的大好河山。那时我们这些道人又岂能置身事外?况且,贫道有两个徒弟也在汉王麾下效命,贫道又如何能不提前准备,以在未来迎接汉王大军!”

一听这道长居然有两个徒弟在汉王麾下,胡根生大是好奇,急忙追问是谁。古道玄只笑着说道:“说到这两个徒弟,在国防军中倒也小有名气,一个叫铁残阳,还有个叫典霸天!”

胡根生大惊之下怀疑自己耳朵是不是听错了,铁残阳和典霸天都是国防军中赫赫有名的大将,谁人不知,哪个不晓?尤其是铁残阳铁大将军,更是汉王心腹爱将,连蒙古大汉忽必烈都要畏惧三分的人物。胡根生急忙倒头就拜。

“将军何须如此?”古道玄急忙将他扶起:“我那两个徒弟虽然当着将军,但此刻在茅山之上贫道却唯你马首是瞻,将军但凡下令,茅山上下无有不从者!”

见这道长身为两位将军的师傅,却一丝傲气也都没有,胡根生好生敬佩。只觉得能和铁大将军和典将军的师傅一起并肩战斗,抗击鞑子,就算即刻死了,那也毫无遗憾!

等了有半日有余,阁赤斤大军赶到,看到汉军上了茅山,再也无路可逃,心中大喜,命令士兵把茅山团团围住,此番再不能走了一个!

阁赤斤以千户长泰出为先锋,命令蒙古士兵弃马步战,不顾伤亡,不计代价,只要在朝夕之间冲上茅山,把那些汉军士兵一个个斩杀在自己马刀之下。

茅山地形险要之极,那些蒙古士兵气喘吁吁的爬了上去,发现倒没有敌人阻拦,眼看主峰在望,心中正在高兴间,忽然山上箭如雨下,石块翻飞,瞬间便被砸倒几个。泰出大怒,命令部下以盾牌遮挡,不顾生死只管冲上山头。但是这样的冲锋法,蒙古士兵兵力的优势在险峻的山路上无法充分展开,因此虽然蒙古士兵人人悍不畏死,个个争先,但在主峰守军沉重的打击之下,泰出不得不带人退了下去。而这一路上蒙古鞑子死尸累累,受伤士兵的哀号不断。

阁赤斤怒不可遏,这一路追击下来,他一门心思要追上顾斌,好容易把汉军围在了茅山,但明明仇人就在眼前,却无法冲上山去,让他这口气如何能咽得下去?铁青着脸的阁赤斤不管不顾,只命令泰出全力攻击,不要在乎多少伤亡。自己又派人到金坛、句容等地调兵,他已经认定顾斌的数千士兵就在这主峰之上。

两天的猛烈攻击,鞑子在茅山扔下了三百多具尸体,但泰出却寸功未建。好在到了第三天的时候,山顶的石块和弓箭已经不如前两日那么猛烈,身经百战的阁赤斤很快判断出主峰上敌人的弹药已经不多。他当时命令泰出集中起所有的兵力,对茅山主峰发起了开战以来最疯狂的一次攻势!

主峰上的形势和阁赤斤的判断是完全一样的。面对鞑子两天两夜来不眠不休的攻击,山顶弓箭等的储备已经见底,甚至打到后来连稍微大一点的石块都很难找到。

看着漫山遍野冲上来的鞑子士兵,胡根生指挥着部下将最后的弓箭、石块全部向鞑子士兵射出、扔出,看着一批批倒地,但仍怪叫着向山上发起冲锋的敌人,胡根生拔出刀来,大声说道:“勿给汉军丢脸,勿给汉人丢脸,决死就在茅山!”

鞑子冲上来了,一批,接着又是一批。主峰上的汉人,不管是国防军的士兵,还是道观里的道士,人人都拿起了武器,呼啸着冲向敌人!

刀枪拼撞、火星迸射;万军驰骋、黄土翻滚;怒吼狂呼、声震苍穹;鲜血汇流、弥漫茅山……

泰出一上主峰,就看到了一个白发白须的老道士威猛异常,手中一口宝剑不知刺倒了多少自己的部下。泰出愤怒,拎着根四棱铁棍恶狠狠的就向那老道扑来。道士正是古道玄,看到敌将来势凶猛,一口宝剑轻灵的迎了上去。泰出认为自己对付这样的老道还是绰绰有余的,也不要人帮忙,铁棍舞动如飞,接连向面前道士砸去。古道玄也不和他硬拼,连连闪避,在泰出看起来这道人闪展腾挪,毫无还手之力。可是泰出也就觉得奇怪,这道人身子也太奸滑,自己一条棍子居从未沾着他的身子。

忽然,古道玄一滑步,闪开了泰出气势汹汹的一棍,接着手中宝剑飞快的向前辞出,那剑来得实在太快,泰出避无可避,右眼被宝剑刺个正着。泰出惨叫一声,但他当真凶悍,铁棍更加疯狂的在古道玄身边飞舞,不过动作却慢了许多。

“虎狼在前,不改其度;死生之际,去住分明,大汉之强也。强哉矫!”古道玄忽然曼声吟道,忽然宝剑向前一送,轻巧的送入泰出心口,等再拔出来时,泰出一个庞大的身躯已经倒下。

泰出虽死,但蒙古鞑子却逐渐控制住了局面。汉军士兵和茅山上的道士一个接着一个倒下,茅山主峰上的每一块石头都被鲜血染红,每一块草地都留下了汉人军民的热血。古道玄长长叹息一声,个人再强,在蒙古鞑子面前也是没有用的,只有象汉王那样,把千千万万的汉人都团结起来,那才是打败鞑子唯一的办法!古道玄心中忽然又有了些欣慰,自己两个徒弟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只要跟着汉王,百折不挠,终有那么一天,他们会带着胜利的骄傲出现在自己的坟前。

他想到了自己最得意的弟子铁残阳。二十多年之前,在那个边塞的汉人小镇上,自己出关访友回来路过,小镇已在一片火海之中,他在火海中救出了一个重伤的大宋将军和放在井下的一个婴儿。大宋将军已经不行了,他求自己照顾好婴儿,抚养他长大成人,有朝一日杀尽普天下所有的异族!

古道玄不想让这个婴儿知道自己真实的身世,于是给他取了个名字叫铁残阳,并且教会了他文字和武功,更教会了他各种各样的排兵布阵的知识,自己又上山去捉了两条苍狼,让铁残阳从小就喝着狼奶长大,他相信喝狼奶长大的孩子,将来的性格也一定会和狼一样,冷血、无情、百折不挠,有一天能够为他的父亲,为那个小镇上所有的汉人报仇!

现在铁残阳长大了,也终于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成为了名动天下的汉将,自己现在死也能死得瞑目了。

古道玄看到一百多个汉军士兵全部倒下了,六十三个道士也无一幸存,可是这些人中却没有一个退缩求饶的!古道玄还看到那个叫胡根生的汉将在临死前,身上起码被鞑子砍了有几十刀,可他却依然拼了命的把一个鞑子砍死,然后大笑着说到:

“顾斌将军,汉王,我去也!大将军,别忘记你答应我的好酒,千万别忘记啊!”

胡根生就这样死了,视死如归。古道玄看到鞑子渐渐向自己围了上来,古道玄在这一刻什么清修无为的思想全部抛到了脑后,如同一披被激怒的猛虎一样冲到了鞑子军中,此时他已不再是什么道士,而成为了一个战士,大汉族的战士!

他不知道自己杀了多少人,也不知道自己身上添了¨'w'é'n' 'r'é'n' 's'h'ū' 'w'ū'¨多少伤口,他只知道宝剑刺出、拔起,再刺出、再拔起……

“咔嚓”一下,手中宝剑断为两截。古道玄怔了一下,奋起平生之力,将断剑向面前鞑子掷去,断剑贯穿了鞑子胸口,那么鞑子一惊下,让开了一条道路。古道玄趁机夺路而出,只几步就来到了山崖边上。

古道玄看着慢慢逼上来的蒙古鞑子,微笑着再次吟道:“虎狼在前,不改其度;死生之际,去住分明,大汉之强也。强哉矫!”然后如同只飞鸟一般向悬崖下纵身跃去!

第二百四十三章 真金太子

茅山主峰之上,躺满了人的尸体,扔满了残枪断剑,断肢残骸,血肉模糊,狼藉一片。阁赤斤怎么也不敢相信,在这里狙击了他整整三天的竟然只有二百人不到!

阁赤斤绝望地闭上了眼睛,三天,三天的时间已经足够让顾斌带着军队离开他的追击范围!三天,在这和他血战了三天的只不过是一百零三名汉军士兵和六十三个道士!他看着茅山下茫茫山脉,心中一片茫然。

他缓缓走向了那个老道士跳落的悬崖,向着莫测的悬崖下看了一眼,这时候的阁赤斤,心中升起了一股悲凉,只愿意自己也这么一跳下去,从此后结束自己的生命……

……

在浙江一线激战正酣的时候,元的国都大都却是一片歌舞升平。在大都所有的蒙古人都相信,汉人的江山已经彻底完了,在强大的蒙古铁骑面前,剿灭王竞尧只是早晚的事情。忽必烈最喜欢的儿子,未来蒙古皇帝的继续人真金太子也是这么认为的。

真金太子在名义上虽然掌管着枢密院事,但实际上蒙古的军权只在忽必烈一人之后,真金太子的实际职务是大都的“防卫总司令官”。同时他还奉了忽必烈的命令,协助中书平章政事阿合马做些供给军用之类的后勤任务。真金太子最看不起的就是这个阿合马,他本来只是察必皇后陪嫁来的奴才,因为很会理财所以被忽必烈看中,短短的几年时间,已经从一个小小的奴才升到了总理天下财务的要职之上。不过对于阿合马这个人,真金太子可以看不起他,却不得不承认他在财政方面的才能!

在蒙古的所有军事行动中,花费无疑是极其巨大的,阿合马竟然能够应付自如,从来没有让忽必烈为钱的事情伤过脑筋,足见阿合马在这方面的高超才能。不过被汉家儒学所熏陶的真金,他瞧不起阿合马的贪婪,看不惯阿合马为人处事的方法。因此,他实际上也没有多少事情可以做。

每天,真金太子唯一的“公事”就是和他的汉人师傅王询在一起钻研汉文典籍。真金很爱读唐宋的诗词,特别爱读李商隐、王维、苏轼这些人的作品。可是他身为汉人的师傅王询却始终看不起这些东西,认为不能实用,不能用来安邦治国,因此也就劝他的学生不要在诗词上面花过多的功夫。

冬季的大都寒冷彻骨,虽然室内生着火盆,但真金仍然觉得有些坐不住,他看了眼身边昏昏欲睡的王询,说到:“老师,不如我们到外面去走走如何?”

从瞌睡中醒来的王询略微有些不满地说到:“太子,为何读书的时候你总心思不在上面,你要知道,现在阿合马权势一天比一天大,在汉人眼中看来,这样的权臣早晚有一天会威胁到太子的地位,太子不如多把心思放点在这上面吧!”

真金冷哼了一声,说到:“那阿合马说到底只是一介奴才而已,仗着自己有一点小聪明,就骗取了大汗的欢心,早晚有一天我要他死在我的手中!,老师又何必太担心于他?”

王询叹了口气,自己的这位太子学生什么都好,可是考虑起事情来着实简单,有时幼稚的让自己要抓狂。他总以为自己已经被立为了太子,就天下太平了,早早晚晚都可以收拾了阿合马,可是他枉读了汉人的那么多书,难道不知道汉人中为了太子之位那些血淋淋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