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血荐中华-第1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午时,郑国公,前领军大将军陶亮部,赵国公、后领军大将军顾斌部同时突破正面之敌,两路汉军如同蛟龙一般冲入鞑子军中猛力砍杀。

忽必烈紧急调拨大将蒙巴汗增援正面战场,但行进到一半的蒙巴汗,却被汉军青年将领韩振和陆勇指挥的队伍截住。王竞尧见此机会,立刻增调黄声福部驰援,用意非常明显,即先歼灭鞑子援军,而后再破鞑子正面战场。

身为援军的蒙巴汗,反而自己都落到了重围之中,看着四面八方涌上来的汉军,蒙巴汗连连向忽必烈处求援,但战争打到了这个份上,忽必烈手里又哪有援军可用?

未时一刻,王竞尧下令对蒙巴汗军总攻,并再调孟星海指挥之御林军参与绞杀行动。未时三刻,蒙巴汗军左右两翼同时溃败。汉军将领韩振率军突破敌中心部位,两千汉军将士不断在敌人的心脏里来回冲杀,冲得蒙巴汗军根本无法集结起来。

随着身边士兵人数的急剧减少,蒙巴汗放弃了继续战斗的欲望,命令部下放下武器,向对面之汉军投降。蒙巴汗的投降意义重大,这是蒙古军自怯薛军成立以来,第一个投降的怯薛长,这对于正在作战的蒙古军心理上造成的打击是不言而喻的。

得到蒙巴汗投降消息的忽必烈勃然大怒,立刻命人将蒙巴汗在大都的家人全部押解上来,于战场之上尽皆斩首,以为惩戒。而亲眼看到了家人惨死的蒙巴汗,伤心欲绝之下,来到皇帝陛下王竞尧面前,自自告奋勇,愿意带着本部兵马反戈一击,以为家人复仇,皇帝陛下也当即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这个请求。

看到位高权重的蒙巴汗,居然带着士兵杀向了自己,蒙古军阵脚大乱。蒙巴汗久在怯薛军中,深知怯薛军之长处弱点,专拣怯薛军薄弱处冲击,很快就取得了效果。

兴汉五年十月十七日无戌时,蒙古军正面战线在汉军的反复冲击下终于崩溃。大量的蒙古士兵放弃了继续作战的欲望,纷纷向大都方向败退,无论带队的蒙古将领如何吆喝,但到了这个时候任命的命令都成为了一纸空谈。

戌时三刻,大都城下的蒙古军队全线溃败,到了这个时候,忽必烈知道自己失败了,在强大的哈怒军锐利的攻势面前,他已经不再可能创造出任何奇迹,忽必烈终于下达了撤退的命令,带着残部败退到了大都城内,以期凭借着大都坚固的城防固守。

大汉帝国兴汉五年十月十七日亥时,“光荣之战”以汉军的大胜而宣告结束。在这场战斗中,汉军歼灭、击溃蒙古军六万余人。随后,王竞尧指挥汉军逐步扫清了大都外围的一切阻碍。十月十九日,汉军合围大都。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大都,被攻克已经只是时间的问题。

但面对坚城大都,王竞尧并没有急着强攻,他在耐心等待着威力巨大的火炮运送上来。

汉军将士马跃战场,捷报频传,鞑子帝都大都指日可破,可就在汉军上下一片喜气洋洋的是时候,一条让王竞尧无法接受的噩耗,却从泉州方向传了过来!

第四百二十八章 最后一颗军粮

就在王竞尧指挥着麾下将士,将大都团团合围起来的时候,手下却忽然来报,工部的柳星大人从泉州方向而来,紧急求见皇帝陛下,王竞尧的心中当时就“咯噔”了一下!

“陛下!”一进到皇帝陛下的大营,柳星满面的惊恐失色,他好半天才让自己的呼吸稍稍平稳了一些,带着哭强说道:“勤英公,太子太师,丁铭……丁大人他不行了啊……”

王竞尧头脑里一阵眩晕,身子摇摇欲坠,若不是边上陶亮及时扶了一把,差点摔倒在地上。等王竞尧恢复过来,他上前一把抓住了柳星的衣襟,几乎是恶狠狠地说道:“你胡说,上次朕见到丁铭虽然有病在身,可他还是好好的,现在,现在怎么可可能……”

柳星放声大哭说道:“丁大人恶疾缠身,但始终不肯休息。最近他每日都他大口大口地吐血,可还是强撑着指挥着我们往前线输送着物资……前几日……前几日……大人他终于倒下了,整整昏迷了两天才醒了过来……皇后已经派来了太医,可太医说丁大人……丁大人他没救了,只怕活不过这几天了啊……”

“丁铭,丁铭,朕的丁铭啊。”王竞尧瘫坐在了椅子上,不断重复着丁铭的名字,那样子让边上的汉军将领看了心碎,想劝可又不知道怎么劝才好。

“丁大人在昏迷的时候,嘴里不断着念叨一个心愿。”柳星擦了¨/w/é/n/ /r/é/n/ /s/h/ū/ /w/ū/¨下眼泪,说道。

王竞尧猛然从椅子上跳了起来,一步就冲到了柳星面前,那样子让人看了害怕,王竞尧几乎有些语无伦次地说道:“说,告诉朕,他想要什么!”

“丁大人什么也不想要。”柳星摇了摇头:“丁大人唯一的愿望,就是他只想看看大都,看着我汉军将士攻陷大都,他这一生就什么遗憾也都没有了!”

“孟星海!”王竞尧猛然大叫道,等孟星海进来后,王竞尧握着拳头说道:“你,给朕立即带着二十名御林军士兵,选最快的马去泉州,给朕把丁铭抬来。朕要让他亲眼看着我汉军将士攻克大都,朕要让他第一个踏上大都的土地!朕要让他活着看到这一切,朕要让他知道他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柳星,你也去,走,你们现在就给朕走!”

孟星海走了出去,大帐里所有的汉军将领都沉默不语。他们很能明白皇帝陛下此时内心的感受,如果没有丁铭的辛劳,北伐之战将不会那么一帆风顺。可现在,他们就要失去这个年轻人了,这个平时一声不响,可却没有人可以代替的年轻人……

“命令汉军各部,依原计划延缓十日攻击大都。”这时的王竞尧平静了许多:“命令火炮加速运送,一旦发起攻击,必须在一日之内攻克大都,朕,不能对不起丁铭!”

汉军将士默默地点了点头,为了一个人而改变整个作战计划,在汉军的历史上绝无仅有。而这道命令的发出,将使得大都能够充分完善自己的防御,加大攻击难度,可这些汉军将领们却没有一个人有怨言的,为了丁铭,他们愿意去挑战这样的困难……

……

在皇帝陛下的命令下达之后,所有的汉军将士都忙碌了起来,火炮被一门门拉了上来,士兵们疯狂地擦拭着自己的刀枪,疯狂地准备着云梯,延缓攻击将会造成的困难,已经被各级将领明白地告诉了士兵们,但士兵愿意承担,因为丁铭对汉军的巨大贡献,将领们也清清楚楚地告诉了他们。现在的汉军士兵,他们将——

为了一个人而战斗!

他们吃的,他们穿的,他们使用的武器,没有哪一样不凝结着丁铭的心血,没有哪一样不是丁铭呕心沥血为他们准备的,现在这个人将很快会离开他们,他们将——

为了丁铭而战斗!

大量的火炮被运送了上来,炮口对准了大都城楼。士兵们都已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对大都发起强袭,但他们没有动,他们在默默等待着皇帝陛下的命令,默默等待着丁铭的到来……

……

“快啊,你们他妈的快啊!”空旷的山野里,传来了孟星海的大嗓门,他暴跳如雷的大声指挥着身边抬着担架的士兵,纵然那些士兵的速度已经很努力了,但在担架上却还躺着一个濒死的病人,却严重耽误了他们的速度!

担架边上,一脸焦急之色的柳星不停向担架上看上一眼,从泉州出来,丁铭整个人就始终处在昏迷之中,偶尔醒来,看到这些士兵们,嘴角边会勉强露出一丝微笑,继尔又重新昏睡过去,柳星最担心的,就是丁大人从此就再不醒来,而最让柳星奇怪的,是丁铭大人的右手始终紧紧握着拳头,似乎手里握着什么……

“孟大人,这样不行啊。”柳星快步来到孟星海身边,着急地说道:“从大都到泉州,士兵们千里奔波,根本没有休息,现在又抬着担架连续走了三天,我看士兵们的体力也已经到了极限了,而且这段路太颠簸了,我怕,我怕……”

孟星海连连跺着脚说道:“那怎么办,那怎办才好。”到了这个时候,一心想着陛下圣命的孟星海,也实在没有了主意。

“将军,你看那些人是谁。”正在这时,一名士兵指着前方大声说道。

远处,一名官员模样的人,带着上百个百姓向孟星海的方向跑来,才来到孟星海面前,那官员就迫不及待地说道:“丁铭大人之事我等已经知晓,安卢知县特带百姓前来护送丁大人,将军请将丁大人交给我们吧!”

说完也不等孟星海反应过来,带着几名百姓亲手接过了担架,抗在了身边。剩余的百姓,几乎每个人手里都带着棉被,他们迅速地将厚厚的棉被铺在地上,减少道路的颠簸。

看着百姓们的背影,御林军士兵都像傻了一般,好半天孟星海才醒悟过来,大声道:“都还傻着做什么,跟上去啊!”

……

安卢百姓轮流接力,前行七八十里,到得起丰境内,又看到起丰县令带着百来名百姓赶来,一见就说道:“此地已到起丰,安卢县令一路辛苦,现由我起丰百姓护送丁大人!”

安卢县令也不客气,向起丰县令抱了抱拳,将丁铭的担架转交给了他们。

跟在后面的孟星海和柳星互相对望了一眼,发现彼此的眼中都是湿漉漉的,担架上躺着的是可敬的丁铭,而在担架周围的,却是同样可敬,但却又可爱的汉人百姓……

……

“台于县百姓接力!”

“贯中县百姓接力!”

“流蕴县百姓接力!”

从安卢县开始,一直到大都附近,所有大汉帝国的军民们,似乎都知道了丁铭的事情,每前行几十里,都会有当地县府的县令,带着当地的百姓们迎接着丁铭的担架。在这一路上的道路,几乎是用棉被铺成的道路,在这一路之上,都是一双双热情的眼睛,一双双长满了老茧,但却充满了温暖的双手……

当到达离大都战场还有二十里的时候,孟星海一眼就看到了汉军将领韩振,带着数百名士兵在那等候着,见孟星海到来,韩振快步迎上,脸上明显透露着惊讶:“这么块,从泉州到大都,你们这么快就到达了?”

“这事以后再说。”孟星海哪里来得及解释:“大都方面攻击战开始没有?”

韩振点了点头:“今日一早开始的,如果咱们速度快的话,能让丁大人看到大都落到我们手中。”

孟星海哪敢多言,指挥着士兵们将担架从百姓手中接过,疯了一般的向大都方向冲去,他走得如此之快,甚至忘记了和这些百姓们说声谢谢。

“丁大人,一路走好。”那些百姓们看着担架逐渐消失在他们的视线之内,默默地挥挥手,轻轻地说道。也许他们并不是为了丁铭一个人,而是为了所有抗击鞑子,恢复中原的英勇的汉军将士们,但这时候,他们却将对汉军所有的热爱,都倾注到了丁铭一个人的身上……

……

离大都只有不到二里的距离了,担心上一直昏睡着的丁铭,忽然睁开了眼睛。“停下,停下。”丁铭吃力地说道:“这是哪里了?”

柳星急忙上前:“大人,就快到大都了啊,你听,你听到远处的炮声了吗,那是咱们的汉军将士正在攻城。”

丁铭努力地听着,果然在不远处的地方,炮声隆隆,那是英勇的汉军将士正在攻打大都,丁铭本来苍白得毫无人色的脸上,竟然泛起了一阵红晕,在他的嘴角边,也露出了一丝淡淡的微笑。

“大人,再坚持一下,马上就要到了。”孟星海大声地说道。

但很快,所有人都发现,丁铭的笑容已经凝固在了脸上,永远也都不会消失了,他的眼睛睁得大大的,目光一直向着大都的方向……

丁铭去了,丁铭就这么去了,带着难得一见的,但却永恒的笑容,带着一点点的遗憾,永远地离开他所深爱的汉军……只差最后一步,他就能够看到大都,可是他再也看不到了……

他那一直紧紧握着的右拳,终于松了开来,一粒晶莹剔透的大米,从他的手掌心里落到了地上,一阵微风吹过,大米翻了几个身,这才停了下来。

那是,丁铭为北伐将士输送的最后一颗军粮!

第四百二十九章 抬棺入城

大汉帝国兴汉五年十一月十六,汉军对大都的最后总攻开始,这是为了汉人的荣耀而战,也是为了丁铭而战,但只可惜在这一刻,距离大都只有二里远的丁铭却永远也无法看到了!

丁铭死了,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他所钟爱的汉军,带着笑容,带着遗憾,永别地告别了这个人世,永远地告别了他为之贡献了一生的汉军。

自十八岁于平江跟随王竞尧以来,丁铭始终掌管着汉军的后勤,这么多年来,他几乎是以一个人的力量,在支撑着汉军庞大的后勤,而他也从来没有让皇帝陛下和汉军将士失望过,他死的时候,年仅二十七岁。

正在前线指挥着汉军将士攻城的王竞尧,忽然看到孟星海步履沉重的向自己走来,从孟星海沉重的步伐,和阴郁的脸色上,王竞尧隐隐地感觉到了一个自己最不愿意听到,最可怕的消息,即将要传到自己的耳朵之中。

“陛下,勤英公,太子太师,后勤总部总统制丁铭丁大人来了。”孟星海克制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低声说道。

王竞尧分开身边众人,不再去理会战场上的形势,大步来到了军营之中。远远的,他就看到一副担架停放在军营的正当中,在担架的周围,汉军士兵默默地站立着。

向前走着,王竞尧走得很慢很慢,但脚步还是显得有些踉跄,他很想控制住自己的步伐,可是无论他怎么努力,也都始终无法控制住。

终于,他走到了担架的面前,一床棉被盖住了担架上的人,王竞尧哆嗦着手,掀开了棉被,他看到了丁铭那张熟悉的面孔,那张年轻,但却已经没有一点生命气息的面容。但这张面孔上,带着遗憾,带着微笑……

“丁铭!丁铭!”王竞尧忽然发出了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叫,接着,两行热泪从他的眼角流了下来,边上的汉军将士都呆了,傻了,他们从来没有见过皇帝陛下落泪,无论情况多么危急,皇帝陛下也都如同一个铁打的汉子一般。

“失我丁铭,如折臂膀;失我丁铭,如损栋梁!”王竞尧趴伏在担架边,握着丁铭早已冰凉的右手,失声痛哭道:“丁铭,丁铭,你怎么就这么丢下了朕,你让朕以后去依靠谁?你为朝廷贡献出了一切,甚至自己的生命,可是连你那么一点小小的要求,朕却也无法满足你,朕对不起你,对不起你啊……”

边上的汉军将士都落下了大颗大颗的泪水,皇帝陛下的失态,他们并不觉得有什么,这才是他们的皇上,一个爱护自己的部下甚至超过自己生命的皇上。

“陛下,节哀……”不知什么时候,陈霞悄悄出现了在皇帝陛下的身边,她一边流泪,一边扶起了王竞尧。

“追增丁铭为英王,大汉后勤之神。”王竞尧有些吃力地说道:“丁铭之子加封勤勉伯,从出生之日算起,享受正五品俸禄,丁家一应开销都由朝廷承担。丁家自丁铭之子开始算起,三代之内,除谋反大罪外,天下无杀丁铭之后之刀,天下无关丁铭之后之狱!”

英王!大汉帝国自立国以来的第一位异姓之王,而这一殊荣,却放到了年仅二十七岁的丁铭身上。可是在王竞尧的心里,无论给丁铭什么样的荣耀,也都不及失去他来得那么心疼。

“都给我收住眼泪!”片刻,王竞尧忽然有些蛮横地说道:“都不准哭,谁都不准哭了。命令火炮,集中所有炮火,给我狠狠地对着东门轰击,自东门至城内三里之内,我不要看见任何敌人的影子,打,打!把每一发炮弹都给我打出去!”

……

随着皇帝陛下的一声令下,汉军的所有火炮,都在同一时间对着东门方向,发出了一声声的怒吼,火炮之猛,之烈,几乎就达到了疯狂的地步。

一发发的炮弹,在东门方向频繁爆炸,汉军的炮手们人人都睁着血红的眼睛,将一枚枚的炮弹装填进炮膛,然后毫不留情的点火,将它砸向自己充满了仇恨的方向。

在这样疯狂的,无情的打击之下,原本坚固的大都城墙,却在火炮的反复梳洗之下,城门很快被炸开了,但汉军却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炮火依然在东门方向不断轰鸣!

守卫着东门的蒙古守军,简直就要崩溃了,他们在巨大的炮声下颤抖,他们在汉军火炮愤怒的怒吼下颤抖,他们在这铺天盖地的动静中畏惧……

从汉军对大都的炮击一开始,忽必烈就把自己关在了后宫,无论文武百官们如何在宫门外苦苦哀求着,忽必烈也始终不愿意出来。他的战争已经结束了,彻底的结束了,外面不管汉军的攻势如何猛烈,似乎也都不管他的事情了。

这时候,一双温暖的小手轻轻地搭在了他的肩膀上,忽必烈不用回头,就知道这一定是皇后南必来了。忽必烈的心中一阵柔情泛出,现在只有皇后才能带给他心灵上稍许的安慰。

“陛下,汉军就快进城了,是吗?”南必柔声说道。

忽必烈不忍心隐瞒她什么,默默地点了点头。

“那么,陛下,我们走吧。”南必低声说道:“战争已经快要结束了,汉军既然即将进城,请陛下保证自己的安全,只要陛下还在,咱们元朝就有复兴的那一天。”

“我已经老了,太老太老了,”忽必烈嘲讽地笑了一下:“可是你还年轻,你走吧,趁着汉军还没有打进来,赶快走吧,我已经决定和大都共存亡了……”

不等南必分辨,他从边上拿起了一副黄娟,一个盒子,塞到了南必的手里:“这是朕的圣旨,还有玉玺,带着他,去漠北找到铁穆儿,告诉他,要继承我的遗志,恢复我蒙古昔日的辉煌,当一个草原上真正的勇士,千万别学我这样……南必,不用伤心,你的任务艰巨,将来还要协助铁穆儿成就一番事业,有的时候活着比死了还难受……”

南必不知道自己是该哭好还是该笑好,到了这个时候,忽必烈还不知道铁穆儿和阔阔真已经成为了汉军的俘虏。面前的这个人,虽然现在还是元朝的皇帝,但他已经老了,早就失去了一个英明君王的雄心壮志。

南必没有向忽必烈道别,悄悄地离开了这里。走的时候,她回头又看了一眼忽必烈,这是自己最后一次看到他了。这时候,南必忽然觉得这个人其实是个可怜的人……

……

汉军的炮声忽然停止了,按照皇帝陛下的命令,在如此凶猛的打击下,从东门开始算起,一直至城内三里之内,已经绝对不会再有活人出现。

正当汉军士兵在准备大举入城的时候,忽然听到各级将领大声说道:“奉陛下命,汉军将士暂缓入城,请丁大人进城!”

“请丁大人入城!”

这声音,不断的在汉军队伍中传开,很快就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中。在东门聚集的密密麻麻的汉军将士,自动的分了开始,在当中开辟出了一条通道。

一具巨大的黑色棺木慢慢地向城门方向走来,汉军将士们惊讶地发现,在左侧抬着棺木的,竟然是大汉帝国的皇帝陛下,而另外三人,居然是汉军最高级将领铁残阳、陶亮和顾斌。

他们走得很慢很慢,步伐很轻很轻。皇帝陛下的脸上什么表情都没有,他的左手抬着巨大的黑色棺木,右手用力地握着了拳头。细心的士兵能够看到,在棺木的上方,放着一粒大米,晶莹剔透的大米……

“大都,这里就是大都!”当棺木进入大都城门的时候,王竞尧忽然低沉着声音说道:“丁铭,你睁开眼睛看看,大都到了,大都已经落到了我们的手里。活着的时候,你没有能看到,但现在你看到了吧……我朕答应过你,要让你第一个踏进大都的土地,现在朕做到了,可是你为什么不睁开眼睛看一看啊,为什么!”

远处,上千名重新集结起来的蒙古士兵,在将领的驱使下,向这边运动过来,他们的用意非常明显,企图重新夺取这里,将汉军从这赶出去。

“来人!”王竞尧忽然暴怒地大吼道:“给朕把这群王八蛋赶走,丁铭正在看着大都,朕不允许任何人打扰到丁铭!”

“杀!杀!”

无数的汉军士兵,迈动着整齐的步伐,挥动着雪亮的刀枪,威武地向着冲来的蒙古士兵迎去,在他们的刀枪下,冲上来的蒙古士兵惊恐地一步步向后退去……

前方的道路,在汉军士兵的指引下,一点点的被打通,棺木慢慢地,稳定地向前移动着,棺木的目光只有一个,那就是皇宫的方向。

忽然天上淅淅沥沥的下起了小雨,就像在为丁铭的英魂送行……

第四百三十章 请降

大都的城门已被打开,随着丁铭棺木的入城,大队大队的汉军将士开始入城。北伐!北伐!北伐的最后胜利,已经就在汉军的眼前!

忽必烈完全把自己封闭在了皇宫之中,他不想见任何人,也不想再指挥自己的军队。但濒临绝境的蒙古人,他们知道自己在汉人的土地上犯下了多少的血腥罪行,也知道自己将会面临汉人怎么的血腥报复,在达武木和塔鲁穆这两位怯薛长地指挥下,他们开始了最后的,但却显得有些徒劳的抵抗。

大都城里到处都响起了兵刃撞击的声音,士兵野兽般的嘶喊,从大都的每个方向响起。战场上经常会发出一声撕心裂肺的惨呼,然后瞬间归于平静,所有人都知道,在这声惨呼之后,又有一条生命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人世。

决战,决战!光荣之战!荣耀之战!

“东门已被我军全线突破,南门、北门全部打开,西门方向我汉军入城也是迟早的事情。”在一具巨大的棺木前,萧龙向皇帝陛下汇报着城里的战况:“目前我军进展顺利,但鞑子的抵抗也还是出乎了我们的意料。在城战中,我军火炮优势无法发挥,而鞑子又利用大都的汉人为盾牌,使我们无法全力投入战斗,因为我军入城部队的伤亡正在增加。”

王竞尧皱了皱眉头:“打仗哪有不死人的,何况咱们这是打进了鞑子的帝都。告诉将士们,不用心急,稳步向前推进,把龙星枫给朕找来。”

大都之战从爆发开始,作为汉军神秘力量的两支特种大队,就像游入了大海的鱼一样,神出鬼没,四处袭击鞑子,有的时候就连皇帝都不知道他们的具体方位。

等了好半天,兴冲冲的龙星枫才出现在了皇帝陛下面前,一见到皇帝陛下就说道:“陛下,自开战以来,我们总共擒获了鞑子两名万户长,五名千户长……”

“这些都是小鱼。”王竞尧打断了他的话:“你现在带着你的部队,给我向大都的心脏部位杀去,要想尽早结束战斗,关键在于忽必烈身上。按照朕的判断,此刻鞑子各线军队都在战场之上,皇宫中的守卫力量不会很强,朕的意思你应该懂了吧……”

龙星枫怔了一下,脸上很快露出了喜色,他用力向皇帝陛下点了点头,随即就消失在了战场上的滚滚洪流之中……

“陛下,有鞑子投降!”正在王竞尧忙于调兵遣将的时候,韩振率几个士兵押着一个蒙古人走了过来,那蒙古人一见到汉人的皇帝,急忙跪了下来,恭恭敬敬的磕了几个头:“参见皇帝陛下,小人是元朝中书左丞相桑哥大人部下梅甘思。今汉军大军入城,桑哥大人意欲战场倒戈,以为陛下立功,现特命小人来与陛下联系……”

王竞尧冷笑了声:“大军即将光复此处,你现在才来商量倒戈,不嫌太晚了吗?此地战事甚急,且押了下去再说。”

不容梅甘思如何哀求讨饶,几个御林军士兵上来,强行架起梅甘思就向后走去。

“陛下。”萧龙沉思着说道:“臣听说桑哥位高权重,鞑子朝廷里十有八九都是他的羽翼,此人若能为我所用,说不定倒可以发挥出特殊的作用来。”

“不错,朕也是这么想的。”王竞尧点了点头:“刚才那样对待梅甘思,一是给他个下马威,二来正可以详细计议如何处置此事。还有一个,派谁去和桑哥接洽为好。”

“臣保举一人。”萧龙微笑着说道:“云忠勇侯,情报处副统制张傲云可以担当此任。张傲云久在大都,臣闻听其当初又深得桑哥信任,此人前去必可成功。”

王竞尧有些犹豫起来,这个时候的张傲云,虽然已经回到汉军阵营,但因其长期情报工作的需要,染上了很深的毒瘾,使得身体虚弱。自从他回来之后,就立刻被王竞尧强令戒毒。按照日子算起来,毒也该戒得差不多了,但却是身子最弱的时候。王竞尧已经失去了一个丁铭,他绝不容许丁铭的事情第二次发生。

“陛下爱惜臣子,做臣子的自然也该为陛下分忧。”滑头的萧龙一眼就看出了皇帝陛下的心思:“况且陛下早就准备重用张傲云,若此时能让其立下策反桑哥之大功,陛下将来做上事当可无所顾忌,此刻用张傲云正是时候!”

“朕的心思瞒不过你啊。”王竞尧苦笑了下:“宣张傲云进城……”

……

出现在众人面前的张傲云,整个人清瘦了不少,眼眶也深深地凹陷了下去,但精神比之才回到汉军阵营之中却好了不知多少。

王竞尧拍了拍他的肩膀:“傲云,受苦了,这几天把你折磨得不轻吧。”

“早知道就不回来了。”张傲云揉了揉手腕,咕哝了句:“您下手也太狠了点……”

原来,王竞尧对张傲云采用的是强制戒毒的办法,他命人将张傲云五花大绑起来,关在军营之中,无论张傲云如何哀求,也都让士兵不予理会。闹得从军营里传出的一声声惨呼,让汉军将士还以为才回来的张傲云,又在什么地方得罪了皇帝陛下,正在那里受刑……

“这你可不能怪朕,福寿膏这东西若不及早戒除,将来你早晚都得死在这个上面。”王竞尧笑了一下,随即正色说道:“这次把你找来是有要事。刚才鞑子的丞相桑哥派来使者请降,你以为此事可行否?”

张傲云的表情也严肃了起来,他稍稍沉思了会,说道:“桑哥这人并不是蒙古人,因此他对忽必烈的忠诚也就谈不到哪去。此人虽然贪生怕死,又贪恋权位,但在鞑子朝廷中影响很大,他若能为陛下所用,大都之战可以提早结束了。”

看着皇帝陛下频频点头,张傲云很快明白了皇帝陛下叫自己来的真正目的,他上前一步说道:“臣与桑哥素有交情,请陛下派臣去与桑哥商议投降之事,用不了两个时辰,臣必然为陛下带来喜讯。”

正等着他这句话的王竞尧,当即勉励了几句,叫来梅甘思,大声训斥了一番,又说出张傲云如何苦苦哀求,要给桑哥一次机会云云,等把梅甘思说到脸上青一阵,白一阵,对张傲云感激万分之后,王竞尧这才调拨了一队士兵,化装成鞑子士兵后岁梅甘思一同前往。

早在府中等得不耐烦的桑哥,看到梅甘思终于回来,问了几句,听到汉人皇帝答应请降,心中不禁大喜,当听到汉人皇帝派来的使者居然是老相识张傲云后,心中又有几分忐忑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