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血荐中华-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符海波大声应道:“臣必不负所望,但不知陛下北伐的时间,具体定在什么时候。还请陛下示之。”
这也是所有将军都关心的问题,王竞尧笑了一下,说道:“你们回去,只管整顿军队,朕将亲自去江苏,等到漠北那边传来消息,也就是北伐的时候!”
这话让将军们有些不解,漠北那里实在遥远,又是鞑子的老家,北伐和这又有什么关系?
王竞尧笑了笑,也难怪这些将军们不明白。自从他将忽必烈的儿子脱欢放回去之后,任晓晟的情报处,就一直在策动着脱欢背弃忽必烈的工作。在王竞尧的设想里,只要脱欢在漠北一闹独立,蒙古人的屁股后面就必然像着了一把火,到了那个时候,汉军再由正面攻击,蒙古人必然首尾不能相顾,汉军北伐遇到的压力将大大减少!
只是这是个秘密进行着的计划,为了防止泄露消息,他还暂时不想告诉自己的部下。
等将北伐所有的工作全部安顿完毕,王竞尧单独留下了司徒平一这些将军,将他们带到了一出空旷的平原,司徒平一等人不知道皇帝陛下带他们来的用意,但陛下既然不开口,他们也不好过多询问。
等了一会,看到工部侍郎郑孝经带着几名士卒走来,这些人的手里都握着长长的管状物品,样子有些象他们看过的火铳,但又不完全像,几个人的眼睛里流露出了疑惑的神色。
“这个就是火铳,不过可比火铳的威力要大上许多。”看着他们的表情,王竞尧笑道:“这东西的威力你们一会就可以见识到了,郑孝经,给这些大将军们表演一下。”
郑孝经点了点头,指挥部下在十几步远的地方竖立起了厚厚的木板,接着带着那几名士兵,往火铳里倒上火药,点燃火绳,不多会,只听到“轰”的一声巨响,一片烟雾弥漫。
等烟雾散去,几位将军上前一看,全都砸舌不已。原来那几块木板上都被轰出了一个大洞。
“这,这简直就是可以拿在手上的火炮啊。”顾斌摇着头说道。
“这还算不了什么。”王竞尧却还是显得很不满意:“射速慢,杀伤距离过近,离朕的设想还差得很远。不过,目前郑孝经已经造出了这样的火铳三百余枝,朕专门成立了一个火铳营,在战场上也应该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
正说着,任晓晟快步而来,在王竞尧的耳朵边上悄悄说了几句话。王竞尧顿时面色大变,说道:“朕要北伐,他却想要做什么!”
第三百八十一章 北伐准备
皇帝怒气冲冲的样子,让这些将军们吓了一跳。在他们的印象里,最近几年已经很少看到皇帝陛下如此大动肝火,这个惹陛下生气的人,也还真要有点本事才成!
王竞尧稍稍平息了下怒气,说道:“这次北伐,汉军各级高级将领基本都来了,但却少了两个人,你们知道是谁吗?”
司徒平一沉吟了下,说道:“一个是怀远侯,东南亚总督陈中建,另一个是清平侯,东南亚副总督萧浪……”
说到这,几个人恍然大悟。陈中建久随皇帝陛下,为人忠心耿耿,皇上对他信任万分,以至把东南亚全权委托给了陈中建,他断然不会做出让皇上如此光火的事情。剩下的就只有那个萧浪了,依他的性格,做出什么样的事情来都不足为奇。
“朕这次之所以没有让他们来,为的就是从北伐上考虑。”王竞尧冷冷地说道:“北伐一旦开始,东南亚将承担起后勤民夫、粮食调度方面绝大部分的工作,陈中建责任重大,朕已经把北伐的意思单独写信告诉了他。至于那个萧浪,朕根本就没有打算让他参加北伐。没有想到,他在那呆的时间长了,居然又不安分了起来。晓晟,把事情告诉朕的将军们。”
任晓晟应了一声,说道:“萧浪在东南亚,与杨镇来往密切,前后征召了二十万民夫,并挑选其中体格健壮者,完全按照汉军体制进行训练,并且广为结交当地土人部落首领。最近一段时间,他更加那些民夫编制起来,名义上是为汉军北伐做准备,但是内心真实想法是什么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陈中建呢,他在做什么?”陶亮皱了皱了眉头问道:“他为什么不去制止?”
王竞尧轻轻叹息了声:“陈中建也不太好做啊,是朕让萧浪去负责东南亚水利工程之事,萧浪的这些举动,完全可以打着朕的招牌。”
顾斌沉思了下,说道:“陛下,完全可以现在就将萧浪召回泉州,将他严密控制起来。”
王竞尧苦笑了下:“现在就召他回来,只怕当时就逼反了他,这在北伐前会极大的动摇军心民心,朕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陶亮,陈中建和萧浪,都曾经跟随你参加过平定东南亚之战,依你的看法,一旦萧浪有什么异动的话,会是什么样的结果?”
“这个……”陶亮想了下,说道:“陈中建为人持重,用兵规矩,善于防御作战。万一……万一萧浪要真反了的话,他当可以坚守上很长一段时间,但却无法迅速剿灭叛乱。萧浪这个人,很喜欢用奇兵,行军打仗从来不循正道,我看两人对峙,陈中建恐怕要吃亏。”
王竞尧点了点头,陶亮对这两人的性格特点分析得非常清晰。在萧浪参与指挥的几次战役中,都使用了让人防不胜防的战术,而取得了奇效。而且这人为人心狠手辣,为了取得战斗的胜利,无论什么样的手段都能够用出。
反之的陈中建,性格略显保守,是个严谨的遵循战法的将军,在萧浪层出不穷的计谋面前,正如陶亮所说的,只怕会吃上大亏。
“看来还得调一人协助陈中建。”顾斌摸着下巴说道:“不过北伐迫在眉睫,各级将军都在准备。本来黎师倒是一个绝好的人选,他足以和萧浪匹敌,可惜他现在远在龙城,同样责任重大,无法脱身……”
他的话让王竞尧眼前一亮:“这倒提醒了我,我想到了一个人,龙城副总督萧龙。此人虽然很少带兵打仗,但足智多谋,大局观极强,又熟悉萧浪的个性,用他来辅佐陈中建,两个人正好可以性格互补,东南亚再无忧矣!”
皇帝的话让所有人都愣了一下,不错,萧龙的确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但是,不管怎么说他都是萧浪的亲生弟弟,万一萧浪谋反,血浓于水,骨肉亲情的萧龙,到时候会站在哪一边,还是件很不好说的事情。
像是看出了他们的担忧,王竞尧笑了一下,说道:“不用担心,萧浪会反,但萧龙必不会反。这人在某些事情上远比他哥哥看得远,知道该站在哪一方。况且,有的时候做事就如同一场赌博,朕就在萧龙身上押上一把。朕相信,他不会辜负朕的。”
皇帝陛下既然对萧龙充满了信任,这些做臣子的自然也就不好多说什么。几位将军默默地点了点头。对于萧龙这个人,他们的心里,多少还是带着很大的信任!
其实王竞尧正如自己所说的那样,在进行着一场很大的赌博。一旦萧龙在未来也参与到了萧浪的谋反之中,后果将会不堪设想。但王竞尧相信萧龙,也更加相信自己的判断力。
“为了预防万一。”一直沉默着的铁残阳这时说道:“臣建议在福建留下部分兵力,以防止福建一切可能发生的变乱。”
王竞尧想了想,点了下头:“那么就把张长永留下来吧,这人忠心耿耿,跟朕的时间也最长,而且这人老成持国,想来在突发状况下也能够游刃有余。”
最后商议下来的结果,依然和一次北伐之时一样,由姚楚明、姚楚菲、李天正三人监国,张长永总领泉州兵马。同时王竞尧又派出快骑,火速飞奔龙城,星夜调萧龙回国。但在诏书里,王竞尧却并没有明确说明这次调他回来的原因。
萧龙接到皇帝陛下的圣旨之后,整整思索了一个晚上。龙城孤悬海外,乃是朝廷未来向海外用兵的重要跳板。自己和黎师一起把守,配合得珠联璧合,天衣无缝,龙城汉人居民已经达到了六万左右,军队两万余人,正是发展的关键时刻,却不知陛下此时将他调走是何用意。
正当萧龙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第二天,朝廷的御用大商人孔星自国内而来,停泊在龙城进行补给。萧龙素知此人熟悉皇上心思,对国内海外动态又了如指掌,当时就把他请到了自己府内询问。
孔星一听之下,稍稍沉吟了片刻,只对萧龙说了这么一句话:“据我所知,二次北伐在即,令兄驻在东南亚,其心不稳,其心不稳啊……”
这话让萧龙茅塞顿开,看来自己的亲哥哥萧浪早晚是要谋反的了。这次皇帝陛下将自己调到泉州,只怕是要将自己派往东南亚对付萧浪的。萧龙心中长长一声叹息,萧家已只剩下了自己这么两兄弟,萧浪一旦谋反,将来结局必然甚惨,自己又该怎么选择呢?
他从来都不相信萧浪的谋反能够成功,就像自己曾经和皇上分析过的那样,一旦皇上与萧浪对决于战场之上,皇上可以十败,萧浪却不能一败,一败就将再也无法挽回。他也曾经想和自己的哥哥好好谈谈,劝他悬崖勒马,回头是岸,但这些年兄弟二人天各一方,连面都无法见到,谈话更无从说起。
既然事情已经发展到了这一步,那也是不可逆转之事。自己唯有尽力为皇上办事,以希望保全萧家的一点香火吧……
……
此时在泉州,定夺下了二次北伐大计的王竞尧,开始做远征的准备。在他的安排里,自己将亲往江苏镇守,以督促各线战场,泉州的一切事物,将拜托给李天正等人,而皇宫内的事,却将主要由姚家姐妹处理。
姚楚明这个人虽然有缺点,但在处理后宫事物上还是很有才干的。为了以防万一,他又留下了郭破虏和刺刀二人,秘密监视泉州和皇宫,这样安排在王竞尧看来,应该不会在出什么大问题。
就在王竞尧忙碌不堪的时候,陈霞找到了他。陈霞来见皇上的目的,居然是要求陪伴在皇上身边,一起进行北伐。
这些日子由于调理得当,陈霞的身子大见好转,但北伐却是打仗流血,是最辛苦的事情,依陈霞的身子骨只怕未必能够吃得消,这让王竞尧未免迟疑起来。
“王大哥。”陈霞还是沿用着过去那样的称呼:“你不必担心,我跟着贵妃娘娘学习骑马射箭,自己觉得身子比过去强壮了不少。你在江苏需要人照应,皇后和贵妃娘娘驻守皇宫,安姐姐前些日子大病才愈。依那乔心终于是个异族,于起居饮食上与我汉人大是不同。陈霞愿意陪伴在王大哥身边……”
说到这,她的脸色微微有些发红,咬了咬嘴唇说道:“陈霞现在不想要什么名分,也不怕别人怎么看我,只要能够王大哥身边也就满足了,你放心,陈霞绝对不会给大军添上任何麻烦。”
她说这话的时候非常坚决,抬头看向王竞尧,眼神里充满了希翼、坚强的目光。
王竞尧叹息了声,轻轻握住了她的手,说道:“好吧,就由你、依那乔心和田贞贤与朕一同前往,那高丽女人不能单独留在宫中,朕可怕再出现一个尹睫淑。朕不放心得很!”
第三百八十二章 漠北变局(上)
大汉帝国兴汉五年二月初十,皇帝陛下王竞尧率三万御林军兵出泉州,留丞相李天正、皇后姚楚明、贵妃姚楚菲等人监国,留大将张长永统管福建军事。
其时,御林军总管典霸天患病,不能随架前往江苏,乃留泉州治病。御林军暂由孟星海统管。在送皇帝陛下出城的时候,典霸天心中的沮丧到达了极点。历次战役,他跟随着皇上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从来就没有拉下过一次。偏偏这次汉人如此光辉的时候,自己早不生病,晚不生病,选在这个节骨眼上患病,这不是让自己这辈子都无法释怀吗?
就在王竞尧的大军,即将到达江苏境内的时候,在遥远的漠北,经过帝国情报人员的艰辛努力,元朝的一场泼天大变,缓缓拉开了序幕。
自从成为了汉人的俘虏,并被释放回来之后,汉人皇帝王竞尧与自己的那番谈话,像个阴影一样在脱欢的心里始终无法抹去。是的,自己当年身为镇南王之时,何等威风凛凛,但在安南两败之后,自己的父亲,蒙古的大汗,就对自己越来越疏远了,甚至将自己贬到了扬州,终身不得回到大都,这样的惩罚,对自己而言简直就是最大的羞辱。
其后,由于自己的一时不查,致使百万军粮被毁。的确,自己是要承担主要责任,但大汗对自己的处置,却简直到了冷血的地步,哪里又有一点把自己当成亲生儿子来看待的?
本来在脱欢的心里,自己的父亲,蒙古的大汗,是何等的英明睿智,神武天纵。以计夺大汗之位,一举灭了南宋偏安朝廷,这些都是史册永传的光辉事迹。可是,自从他身边的汉人越来越多,大汗整个人也都变了。谁知道有哪一天,大汗的屠刀会毫不容情的架到自己的脖子上,等到那一天真正来临的时候,难道自己就坐以待毙吗?
汉人皇帝王竞尧倒是说到做到,也不知道他用了什么办法,居然真的让大汗将自己派到了漠北驻守,统管漠北一切军政要务。而在汉人情报人员的协助下,自己在漠北的权利一步步稳定,当地的蒙古王公们,大部分也都是比较支持自己的。
王竞尧并没有让自己要公开和忽必烈作对,只是让他在必要的时候,使漠北独立于元朝的行政体系之外。一旦那个时候到来,汉军再在军事上施加压力,大事必然可成。可是现在的问题是,脱欢心中还是犹豫不决,不知道这样做,究竟对还是不对。
就在他矛盾不已的时,他的亲信欢其达密面色阴沉地找到了脱欢,他让脱欢身边的奴仆全部走开,小心地掩上了房门说道:“王爷,我们在大都的探子传来了一个不好的消息。那个奸臣桑哥,已经彻底倒向了太子铁穆耳身边。为了稳固太子的权位,他屡次向大汗进献谗言,要求追查王爷军粮被毁,失陷汉人大牢的耻辱。并且最为可恨的,是他对大汗说,王爷在漠北广布自己的势力,漠北已隐隐成了独立王国,假以时日,漠北必然不在大汗之手。而大汗,也终于听信了他的谗言,派出来缉拿王爷的使者,现在已经启程在路上了……”
他话还没有说完,脱欢浑身上下已经被冷汗浸湿,他一下站了起来,抓住了欢其达密,厉声问道:“你这话可是当真?”
欢其达密重重得点了点头:“末将就算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欺骗王爷,这事末将经过再三证实,完全属实。”
脱欢重新跌落到了椅子上,面色如同死人一般。他本来对太子的位置已经完全死心,只想在漠北平安得度过这一生,谁想到,大汗连这点小小的要求也不肯满足他,终于还是要对自己动手了。现在,自己应该怎么办?
看到主子的样子,欢其达密小心地说道:“要不要请孙先生过来商议一下?”
如同提醒了他,脱欢急切地说道:“立刻请孙先生到我这来。”
欢其达密匆匆出门,不过半个时辰,一个面色焦黄的中年汉人走了进来。这位叫“孙先生”的汉人,脱欢知道他就是王竞尧安插在漠北的汉人情报人员。本来脱欢是非常提防他的,但随着彼此间相处时日的增加,他觉得孙先生在很多事情上,都是站在自己的立场,完全是真心实意地为自己考虑谋划,这也让脱欢逐渐信任起他来。
当脱欢将大都的变故告诉了孙先生后,孙先生沉吟了许久,说道:“王爷现在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坐以待毙,等被押解到大都之后,桑哥和铁穆耳必然不肯放了你,会把王爷置之死地而后快。另一条……”他抬头看了一眼脱欢,缓缓地说道:“另一条就是,奋起一搏,与对手拼个鱼死网破……”
脱欢打了个寒战,虽然他心里隐隐觉得这一天迟早都会到来,但要让他真的起兵与自己的父亲为敌,他终究还是下不了这个决心,况且,父亲忽必烈在他心中的地位始终是那么高大,那么无法逾越,他对起事能否成功,并没有多大的信心。
这时候欢其达密说道:“王爷,孙先生话说的在理,对手把刀架到咱们脖子上了,难道咱们还不反抗不成?难道任由他们砍下咱们的脑袋吗?”
“可是,他终究是我的父亲,岂由儿子造父亲反的道理……”脱欢痛苦地闭上了眼睛,木然说道:“我……我终究下不了这个决心……”
欢其达密见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王爷依旧如此优柔寡断,恨恨地跺了跺脚,正想再行劝说,忽然见孙先生慢悠悠地说道:“王爷错了,没有人让你造忽必烈的反。王爷是忠于大汗的,但是大汗身边的那些奸臣,却整日挑拨你们父子的关系,祸乱朝政,你看把个好好的江山弄成了什么样子,所以,王爷举兵,是为了清君侧!”
“清君侧!”脱欢猛然睁开了眼睛,嘴里喃喃地念了一遍。
孙先生话里的意思已经非常明白了,那就是以此为借口,举兵独立于漠北。这些年来,桑哥弄得是天怒人怨,朝廷内外到处都有他的敌人,如果自己以诛杀桑哥为由起事的话,只怕响应自己的人会大大增加。
“其实,我也接到了我们那的情报。”孙先生微笑着说道:“忽必烈这次可是对王爷玩真格的。为了铁穆耳将来皇位的稳固,只怕忽必烈不会再让王爷您活在这个世上了。这次王爷只要到了大都,我可以向您保证,有去无回,如果王爷非去不可,在下将先行为王爷准备好一副上等的棺木……”
脱欢并没有责怪孙先生话里的意思,蒙古朝廷的情况他是最了解的,忽必烈有四个儿子,两个已经死了,剩下的只有自己和远贬的那木罕。那木罕没有什么才干,忽必烈不会担心他,可自己常年领兵,军中多有亲信,那铁穆耳必然不是自己的对手,在这样的状况下,忽必烈是不会放过自己的,汉人的史书里,这样的故事多的是。
“孙先生,你老实告诉我,汉人皇帝那边,对这事是什么态度。”脱欢换了语气,眼睛直直地盯着孙先生,冷冷地问道。
“我不怕对王爷直说,我们陛下的二次北伐即将开始。”孙先生一点害怕的意思也都没有,笑了一下说道:“北伐一旦开始,忽必烈自顾不暇,哪里还有空来管王爷的事?陛下托人让我转告王爷,我们汉人要的只是自己的土地,至于漠北这一块,愿意交给王爷管辖,将来两国互通友好,永世当做朋友之邦。而王爷若是还有什么要求,也尽管直说。”
“王爷,既然汉人皇帝也都这么答应了,您还在犹豫什么?”见脱欢依然无法下最终的决心,欢其达密有些急了:“就算您不在乎自己的生命,也都为您那些部下考虑。这么多年来,他们跟着您出生入死,血战疆场,一旦王爷您落到奸臣手中,难道您以为桑哥还会放过他们吗?”
脱欢苦笑了一下,当年真金当上太子之后,自己对于帝位已经彻底死心,只想平平安安地当这个镇南王,谁知其后发生的一连串变故,却将自己一步步推到了一个过去自己想都不敢想的境地。
“你们,全都赞成我那么做吗。”脱欢平静了一下自己的情绪,问道。
孙先生点了点头:“王爷在漠北威名远播,漠北各王爷们对您都尊敬得很,只要您登高一呼,依我看来没有人不肯顺从的。现在的关键,是看王爷您愿不愿意这么做,反正我是决心跟随王爷起事,万死不辞。”
“好!”脱欢忽然大声说道:“也许这就是长生天意思,既然有人要把我往死路上逼,我也不得不如此。立即召集漠北各王爷,连夜来我这开会,就说脱欢有要事相商!”
第三百八十三章 漠北变局(中)
脱欢在蒙古高层之中,名声素来良好。他统兵打仗起来,往往身先士卒,奋不顾身,这点是最让蒙古人所欣赏的,也最为敬佩他的地方!
在这些蒙古贵族看来,忽必烈的几个儿子中,真金等人,生长在皇宫之中,身上沾满了汉人的味道,只知道贪图安乐,哪里还像黄金家族的成员,哪里还有一丝成吉思汗子孙的味道?也只有这个脱欢,才真正是个蒙古勇士。
脱欢的遭遇,让他们心里充满了对他的同情,自从脱欢被贬到漠北之后,那些王公大臣们对他为甚为友善,处处扶持着他,这才让脱欢在短时期内能够在漠北站稳脚跟。
当脱欢连夜请他们至王府议事的时候,有些消息灵通的人,已经从大都方向得到了消息,心中揣摩着,这位忽必烈的儿子,将会如何处置这事。
到了后半夜,这些身处漠北的蒙古王公们,陆陆续续到齐,等了一会,看到脱欢从里屋出来,面色看起来憔悴不堪,眼睛里红红的,好像还哭过一场。不明真相的人惊诧万分,不知道这位王爷发生了什么事情。多少清楚点的,心中都叹息不止。
“各位王爷们,你们中有的是脱欢的叔父,有的是脱欢的好友,这次,这次脱欢是来和你们诀别的……”脱欢一开口,就惹得满室一片惊讶之声,嘈杂的声音不绝于耳,脱欢也不劝阻,只上不停的用衣袖擦抹着眼睛。
“王爷们。”欢其达密上前一步说道:“我家王爷心中的苦说不出来,我来帮他说。咱们的大汗,听信了奸臣桑哥的挑唆,已经派出使者,准备秘密拘捕王爷,将其带回大都,而后以焚毁军粮之罪,将其开刀问斩。王爷不敢反抗,只能来和诸位道别!”
一语既出,室内的惊呼声,叹息声响成一片,当时就有一个七十多岁,穿着华丽的老头站起来说道:“大汗糊涂,脱欢屡立战功,虽然偶有小挫,但战场上又有谁是常胜将军?就算英明神武如我朝太祖者,也有十三翼之败。桓肃皇帝也有钓鱼城之难。难道因为一次军事上小小的挫折,就要斩杀自己的亲生儿子吗?大汗年轻的时候何等英明,怎么现在年纪大了,居然听信那些小人的挑唆,要把一个我蒙古的王爷,大汗的亲生儿子杀死?脱欢你不用慌张,我塔塔统阿陪你一块进京,面见大汗,就算拼着这把老骨头不要了,也要维护于你!”
脱欢悄悄看去,说话的这人是高鹰王塔塔统阿。其人在蒙古诸王爷中,资历最老。当年他在战场上屡立战场之时,自己还只不过是个孩子。蒙古朝廷上下没有不尊敬他的。现在他公然表态,站在了自己这一边,下面的事情也就好办多了。
果然,塔塔统阿一开口,顿时让室内群情激愤,许多人纷纷站起身来,拍着胸脯,要和脱欢一起去大都,无论如何也要保住脱欢的性命。
其实这些人如此维护脱欢,倒也并不都是如此仗义,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在为自己所考虑。自从忽必烈登基以来,蒙古贵族的许多特权都被废除,这让这些人心中大是不满。当脱欢来到漠北后,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恢复旧制,还给这些王公们的所有特权,这让他们大是满意。一旦脱欢不在漠北,只怕忽必烈转眼之间就又要让漠北恢复成老样子。
所以在公在私,他们都想着如何尽力保下脱欢。
等到室内稍稍平静了些,欢其达密说道:“王爷们,只怕这次就算你们全都进京,事情也已经无法挽回了。现在的大汗,最听信的就是桑哥这个奸臣的话,其他任何人的建议,他根本就听不进去。根据我们得到的情报,桑哥已经命令军队在大都一百里处驻扎,阻挡住任何敢于进京为王爷求情之人……”
塔塔统阿勃然大怒,巍巍颤颤地说道:“桑哥,这个无耻的混蛋,当年我征战疆场之时,他还不知道在哪里,现在天下太平了,难道就由着他为所欲为吗?我这就去大都,看这个混蛋敢不敢拦着我!”
“其实现在天下也并不太平,叔父。”脱欢长长地叹了口气:“汉人打下了咱们一半的江山,可大汗想着的不是如何励精图治,重新恢复我大蒙古的光荣,而是任由桑哥这样的人把持朝政,这样下去,我蒙古亡国就在眼前。脱欢死不足惜,但脱欢不甘心就这么死了,脱欢不认输,还要和汉人干,把那些汉人全部杀死在我的刀下!”
“好,这才是成吉思汗的子孙,这才是我蒙古真正的勇士!”塔塔统阿大声赞道,随即他又有些犹豫:“现在形势如此恶劣,大汗听信奸臣挑唆,看来已经下了必杀你的决心,那么你准备怎么办?”
“不去大都!”脱欢一下子又恢复了往日的镇静,他冷冷地说道:“我蒙古不能毁在桑哥这种人的手里,我要带着漠北的蒙古勇士们,杀进大都,斩杀奸臣,辅佐大汗!”文人小说下载
刚才还嘈杂不已的室内,一下变得鸦雀无声。为脱欢求情他们可以去做,但脱欢现在的做法,摆明了就是造反,一旦失败,这可是抄家灭门的大罪。这些人都享受惯了,嘴上说说可以,但要让他们动真格的,却不得不让他们多多掂量了。
早就预料到会出现这种情况的脱欢,以目视欢其达密,欢其达密会意,说道:“诸位王爷不要心存疑虑,我们王爷这绝不是想要造反,一旦诛杀了奸臣桑哥,王爷他就立刻自缚请罪,无论大汗是杀不杀,王爷他都绝对不做任何反抗……”
王公中有些人冷笑了起来,话是说得漂亮,可一旦真的等脱欢领兵打进了大都,面前帝位的诱惑,只怕谁都无法把脱欢拉出大都了,到了那个时候,忽必烈的命能不能保住那还不一定,谁杀谁可就不太好说了。
脱欢看了他们一眼,慢悠悠地说道:“我心中一直有个计较,咱们蒙古人的天下,可不是一个人打下来的,各位叔叔伯父们浴血疆场,九死一生,这才换来了大元朝。可现在诸位立下天大功劳的人,却在这苦寒之地度日,那些毫无尺寸只功的小人,却在花花世界里享福,我不管别人怎么想,反正脱欢心里是为各位难过……”
这话一出,让所有人心里长久的不满,都被这几句话引诱了出来。的确,他们对忽必烈这样的安排早就心存不满,虽然他们一个个位极人臣,有着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可是漠北和中原相比,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其实,忽必烈之所以这么安排,完全是出于对漠北这块自己的老家安全的考虑,只有把这些自己所信任的王公大臣们放在这里,帮自己看着祖地,他心里才能安生。在忽必烈看来,自己这么做完全是出于对这些人的信任,却并没有考虑到他们心里的真实感受。
脱欢见自己说中他们的心思,微笑了下,说道:“如果脱欢是蒙古大汗的话,那么我会把我大元朝的领地,分成十三个汗国,交给那些立有大功的人去管理,每年只要向朝廷上交一定的税赋即可,不知道各位王爷以为脱欢的办法如何?”
他的话让所有人的眼睛都亮了起来,这是一种巨大的权利诱惑,要是脱欢真的能说到做到,那么他们将来名义上还是元朝的藩属之地,但实际上这十三个汗国,就是十三个独立的王国,他们将可以在这里为所欲为。
“其实汉人中也有些好的东西,比如分封制。”趁热打铁的脱欢笑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