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策(南华)-第3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姜少坤微微皱了皱眉头,良久没说话,他是把车后窗的玻璃悄悄的放下来,静静的看着这整条路上拥挤的人和车。
在人流车海中,他看到了一副巨大的标语:“陈书记,走马河人民永远感谢您!”
他轻轻的哼了一声,扭头对身边的关开顺道:“陈京在走马河还是干了事实的,他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关开顺一愣。
姜少坤可不常夸人,尤其是对陈京,姜少坤可从来都是不屑一顾的。
今天从他嘴巴里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这太让人吃惊了。
外面人声鼎沸,姜少坤让司机掉头绕道,关开顺透过窗户看着外面的喧嚣,他精神有些恍惚。
莞城的官不好当,这是几乎所有莞城干部的共识。
可是陈京在莞城几年,上面的关系保持得很好,同僚的关系不算太差,下面老百姓更是拥护他到这种程度。关开顺也不得不承认,陈京在莞城是成功的干部。
可能整个莞城,陈京也是唯一成功的人。
“市长,我听说陈副书记要调动了?是不是?他下一站可能去哪里?”关开顺有些好奇的道。
姜少坤轻叹一口气,摇摇头道:“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莞城可能留不住他了,这个池子太小了!”
说这句姜少坤神情有些萧瑟。
几年前他下放莞城可是踌躇满志而来,在来之前他更是立下了豪言壮语,他表示在多年之后,他会再进省委。
只是那个时候他的身份就不是督查室的主任了,他的目标是省委常委,住处也是岭南最神秘的常委院。
可是几年下来,他今天忽然发现自己现在想留在莞城都变得如此艰难了!
曾经一度他很消沉,尤其是他和岳云松争斗最激烈的时候,他不止一次的抱怨过,认为莞城这个地方太乱,风气太差,严重制约了他的工作。
他觉得内心很愤怒,很不服,也很失望!
但是今天他看到陈京,他忽然觉得自己可能错了!
这个世界上原本就没有理想之国,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有阳光的地方就有阴影,放眼整个岭南,又哪里能够找得到真正适合他姜少坤施展才华的地方?
为官在任,本来就是戴着镣铐跳舞。
要在恶劣的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改变现有的生存环境,这才是体现官员能力的地方。
陈京在莞城做到了这一点,而他姜少坤没有做到。
所以陈京是胜利者,他是失败者!这就是两人不同的结局。
当天莞城新闻播报了走马河万民送书记的盛况。
而这一盛况一经播报,立刻引发众多媒体转载,在共和国现在的环境下,官员的公信力降到了极低的程度了。
现在这个时候能够出现这样一幅万民送书记的场景,无疑是一大新闻。
而这样的新闻在网络上也迅速被热议。
陈京的简历,身份也被网民搜索了出来,陈京在莞城打击犯罪,推行改革的事迹,通过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传播,已然被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
不得不说,因为这件事情,陈京的知名度大幅提高。
有网民热情的留言,称像陈书记这样的领导,是国家之福,希望共和国各地区能够涌现出更多的“陈书记”。
还有网友称,在官员公信力低至冰点的时候,突然冒出一个受人民爱戴的书记,这对社会和人民的鼓舞,是无可估量的。
另外,还有网友希望年轻的陈书记能够不骄不躁,再接再厉,争取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为老百姓干实事,干好事,因为人民需要这样的领导!
……欧朗酒店,陈京请客,陈立中、张国民两口子、宋先桥两口子是客人。
虽然陈京一再强调这是一顿便饭,但是因为是他请客,整个饭局档次还是相当的高水准。
陈京要离开莞城的消息最近也传开了,关于陈京的下一站去向也成为了莞城政坛最近热议的话题。
有人说陈京要提拔进省纪委,担任纪委副书记,又有人说陈京要调任海山市市委书记,海山是陈京工作过的地方,陈京对那里很熟悉,他在那里也很有威望。
接下来几年,省委会重点发展海山,而陈京是省委某主要领导钦点的海山书记。
还有一些荒诞的传言,说陈京要调任某重要国企担任高管,因为有领导看中了他的经济方面的才华。
反正这些传言都各有各的理由,能够引发人无尽的遐想。
在酒桌上陈立中端起酒杯道:“书记,都说莞城池子太小,容不下您,我老陈心中纳闷,究竟要多大的池子您才能发挥?您能不能给我们透露一下?”
陈京瞪了他一眼,道:“你这个老陈,就尽听外面那些不靠谱的传言去了。你当我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莞城还容不下我?”
他顿了顿,道:“我跟你们透露一点信息,这次我暂时还不算是离开莞城,因为我下一步是去学习!去中央党校学习,知道吗?”
陈立中夸张的瞪大眼睛,道:“哇,中央党校。咱们可只是听过,从来就没见过!”
他扭头看向张国民和宋先桥,道:“中央党校是什么地方你们知道吧?那里是培养党总书记的地方,也对啊,也只有那个地方才容得下咱们书记,你们说是不是这样?”
陈京佯怒道:“我说你这个老陈,你是寒碜我是怎么的?不见你这么损人的啊!”
陈立中讪讪一笑,道:“我就是这么想的,不带半点虚情假意,我可以发誓!”
“哈哈!”陈立中的样子搞笑,大家都笑了起来。
陈京夹了一夹菜,也不再理他了。
过了一会儿,陈京停住了手上的动作,转头对三人道:“对于你们几个人的安排问题!我琢磨了一下,老陈你继续在公安局发展不错,这一次姜市长提名你为常务副局长人选,顺便也可以解决你级别问题,我认为这对你是好事,希望你能把握!
先桥你在经贸局也有展露才华的空间,昨天高局还给我通了电话,称赞了你。
高明华是个办实事的人,你配合他工作也能丰富工作经验,我认为也不错!”
他眼睛盯在张国民的脸上,道:“国民,对你的安排。我准备让你去走马河锻炼锻炼,走马河现在需要政府分管领导,你的资历也打熬得差不多了。在走马河干一个副区长,你有发挥的空间。
拥军同志如果不出意外他会担任书记,拥军做事很扎实,也很正直,我跟他谈了你的事情,他表示欢迎!
反正机会我是给你创造了,能不能够把握住,那就得看你自己是否争气,我能做的就是这些了……”
第一千零六十六章密集履新!
中央宣布省市重要干部任命。
岭南省省长周子兵调任苏北省省委书记受到了国内外媒体极大的关注。
虽然在此前关于周子兵的去向国内外媒体有很多议论,而中央的这个任命也都在大家意料之中。
但是周子兵从共和国最发达的省调任到共和国第二发达的省担任省委书记,这还是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岭南的省委书记一直都是高配,这样的配置在很大程度上让省长难以真正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常常是书记将省长的光芒彻底的掩盖。
实际上周子兵在岭南一直都很低调。
他甚至比不上贺军的名气大,但是周子兵很聪明,也很务实。
这么多年在岭南,他已然建立了自己的一套班底,他在充分配合书记工作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发挥了自己作为省长的作用。
岭南的经济这几年起起伏伏,但是一直都保持稳中有升,一次又一次的让那些经济专家的断言成为历史,周子兵在其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周子兵在岭南最得意的政绩是临港和粤州两地的发展。
周子兵在临港提出临港应该走高新技术路线,并且他亲自主持帮助临港召开了第一届高科技产品交易会,现在这个交易会成为了整个共和国最致命的高新技术产品交流会,临港的城市地位也因此提升了不止一个台阶。
另外,由于周子兵在好几年前就提出临港发展高新技术的观念,而且也为临港走这条路创造了便利条件,夯实了人才、资源基础,随着社会的进步,他的这些观念被认为是相当超前的。
而粤州日益巩固一线城市的地位,在经济总量上向京城和黄海靠拢,作为一个省委城市,对直辖市造成如此大的冲击,这在共和国历史上也仅有粤州一地。
周子兵在粤州第一次提出“南大门”经济模式。
粤州是共和国的“南大门”,这在很多年前就得到了社会的认同。
但是真正把南大门和经济挂钩,周子兵是第一人。
周子兵南大门经济模式就是鼓励对外贸易,努力打造粤州全国贸易之都的形象。
他曾经提出一个宏观的设想,这个设想极其狂妄,他希望在十年内共和国一半的进口产品走粤州,而另一半的需要出口的产品也走粤州。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粤州极其周边建设了共和国吞吐能力最强的港口,粤州极其周边拥有全国最便捷的公路和轨道交通,粤州也拥有全国最为便捷发达的物流系统,这都是周子兵在岭南所打造的赫赫政绩。
由于受到了关注,周子兵的这些政绩也被人在媒体上提起。
而媒体和社会各界都认为,周子兵正是通过这些政绩,让中央认识到了他的价值。
现在苏北经济发展迅猛,共和国经济发展在“岭南模式”之后,现在又有了“苏北模式”。
共和国对苏北的经济寄予了极大的希望,而周子兵履新苏北也注定了会被委以重任,这充分说明了中央对他的信任。
……
粤州,省委和省政府为周子兵召开了盛大的欢送晚会。
所有省委委员,候补委员,都被允许参与欢送晚会。
陈京也参加了这个晚会,但是因为人实在太多,他没有找到和周省长单独谈话的机会。
倒是黄宏远一直都跟陈京靠得比较近,两人有很多交流。
虽然黄宏远的口风很紧,但是陈京能够感觉得出来,周子兵在离开之前应该对他有所安排。
领导干部到了周子兵这样的级别,他们的政治博弈不会在拘于一个地方。
他人去了苏北,但是在岭南的人马他也不会忽视,实际上他在岭南的影响力也持续存在,而他要保证这种影响力,势必也要安排好他自己的势力。
陈京判断,黄宏远接替蒋铭仁的可能性很大。
因为蒋铭仁最有可能提拔成为省委组织部长。
而贺军担任省长的呼声极高,不过这一次在两会前没有关于贺军的任命,这也让岭南新任省长的人选似乎增加的许多的变数。
不过陈京清楚,岭南这个地方太敏感,牵扯到的势力众多,中央对岭南向来都谨慎的。
实际上这次两会前除了调离周子兵之外,岭南的其他的人都没有动,关于岭南班子的调整计划,可能正在酝酿中。
贺军不是一个有一把手情节的人,可能在这一点上,他略微占劣势。
相比贺军来说,万爱民资历和贺军差不多,但是影响力没办法和贺军比。不过万爱民做事魄力足,胆子大,这是他的优势。
他们两人是接替周子兵最大的热门。
不过据陈京所知,虎视眈眈盯着省长位子的可不止两人。
最近西北系的动作就很大,乔正清几次进京述职他都单独见了方路平。
方路平为了乔正清的事情,甚至还给陈京通过一次电话。
在电话中方路平问起陈京的近况,陈京跟他汇报,说组织安排他进京学习,他便道:“正清省长提起了你,对你很是褒奖,他觉得岭南年轻干部太少了,能用的更少,你怎么看?”
陈京一听方路平这话,他自然明白内面的意思。
岭南的干部怎么可能少?岭南是共和国人才最集中的地方之一,有才华的年轻干部更是数不胜数。
乔正清说年轻干部少,自然是指西北系在岭南的底子太薄。
而更深层次的意思可能是,乔正清现在要力争省长的位置,他需要西北系给他更大的支持。
陈京沉吟了一会儿,道:“三叔,乔省长是我很敬佩的领导。也是很能干的领导,在岭南他需要更大的舞台,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岭南的人才可能还真的缺乏!”
方路平没有再继续纠缠这个话题,而陈京也在无意中支持了乔正清一把。
乔正清对他不错,他不介意在关键时候对其给予支持。
陈京清楚,方路平初掌西北系,需要平衡的东西很多,西北内部也不是铁板一块。
有限资源,如何正确的运用,可能是方路平不得不斟酌的问题。
而就在这个电话过后没几天,陈京接到了古林风的电话。
古林风在电话中旁敲侧击的问陈京关于岭南的一些情况,陈京意识到,方路平可能在支持乔正清的问题上动了心思。
这样的情况可能也预示着,周子兵走后,岭南政坛说不定会有比较大的洗牌。
这些话陈京不好跟黄宏远交流,也没办法跟他交流。
他也相信黄宏远在周子兵身边工作这么多年,他的眼界比自己宽很多,他的位置也比自己站得高,这些东西他也能领悟到。
这一晚,陈京和黄宏远两人干掉了一瓶五粮液。
欢送会散去之后,黄宏远要亲自送周子兵去休息,然后明天周子兵就会直飞苏北,开始他苏北书记之旅。
周子兵走得匆匆,岭南政坛很多人可能心头都有些空落落的。
这其中黄宏远要算一个。
在临别的时候,黄宏远带着三分醉意和陈京握手,道:“陈京,党校学成一定要归来!一定要归来!你再回来,会有更大的舞台给你,唯有在岭南,你的才华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陈京连连点头,他理解黄宏远的心情。
周子兵走了,他最大的靠山也走了,他有些孤独,他的人生和仕途面临转折。
他希望自己能够尽快的拥有更坚强的盟友,虽然这个事情不以他的意志为转移,但是这一刻,他对陈京是真实性情在流露。
告别的黄宏远,陈京回酒店休息。
而在路途上,陈京给他远在楚江的老领导伍大鸣去了一个电话。
这一次中央重要人事任命中,伍大鸣被任命为楚江省省委书记。
陈京在伍大鸣担任市委书记的时候追随了他,几年的时间,伍大鸣完成了从市委书记到省委书记的两级跳。
可能这一刻,伍大鸣光芒被刚刚履新的周子兵所掩盖了,但是陈京清楚,伍大鸣从今天之后,共和国高层政坛就会有他的名字。
陈京判断没有错,伍大鸣每晚九点肯定在家,因为每天读书看书是伍大鸣雷打不动的习惯。
如果说周子兵是一个有眼光有远见的人,那么伍大鸣的特点就是坚持不懈。
陈京做过他的秘书,对伍大鸣那种近乎固执的坚持和执着非常了解。
而这也是伍大鸣影响他最深的地方,伍大鸣是才子,但是共和国从来就不缺才子。
伍大鸣的成功不是因为他有才,而是因为他的执着和坚持,他认准的事情,就全心投入为之奋斗,从来就不知道什么叫气馁,也不知道什么叫放弃。
陈京最近一次见伍大鸣是在沙书记的追悼会上。
在当时的那种气氛下,陈京和伍大鸣的交流并不多。
他没有料到,伍大鸣进步会这么快,刚刚当上省长时间还不长,立马就被任命为省委书记。
陈京现在离岭南并不算遥远,但是那个地方现在是什么样子,他还真的不知道了,似乎变得从未有过的遥远……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回京!
春节临近,陈京今年终于可以过一个近年来最轻松的春节了。
在两会期间,陈京就结束了在莞城的工作进京了。
他不是两会代表,但是这并不妨碍他在京城了解两会动向。
实际上,两会期间的京城,所有的工作都围绕着两会在转,陈京足不出户,窝在家里都能实时的掌握两会的动态。
今年的两会,陈京观察到了一个明显的变化,那就是总|理的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增强社会法制建设和转变经济发展结构这两点。
在报告中,总|理第一次提了“法制反腐”这个观念,而转变经济结构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说明中央高层已经认识到共和国发展的瓶颈所在了。
在转变经济结构的之后,紧接着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要严控过度投资,要严控地方重复建设等内容。
陈京在这些字内行间中,嗅到了别样的味道。
因为作为官员来说,中央和地方如果考评官员政绩,这都是大家关注的重点。这类重点,也是共和国政策转变的风向标。
在过去几十年,经济建设为中心,上级考核干部依赖的经济数据太过单一,在国内早就有很多质疑出现。
尤其是近几年,各地为了追求政绩最大化,盲目的追求GDP,各地都热衷搞投资,有些地方为了花钱,甚至巧立名目,把纳税人的钱毫无节制的浪费在一些根本没有实际价值的项目上面,政府决策不站在经济角度考虑问题,完全是拍脑袋决策,全社会对此反响极大。
这次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能够直接面对这些问题,而且明确提出要调结构,这是重要变化。
也意味着中央政府已经找到了共和国经济转型、产业升级的全新的思路,而在这个思路之下,全国各地政坛都可能因此面临洗牌。
每逢大变动,政策先变,人事后变,这是客观规律。
所以对与官员来说,第一时间了解政策,领悟政策,然后做出转变,这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世界在变化,社会在变化,为官一方,如果领悟不到这些变化,很快就会在激烈竞争中败退下来,这就是残酷的现实。
不是体制中人,理解不了其中竞争的激烈。
在体制外看官员,觉得官员很轻松,每天朝九晚五的上班,然后随便陪领导吃吃饭,给领导送点礼,把关系搞好,自然就能够步步高升。
其实这典型是外行的想法,完全想当然。
官场之中,派系互相制衡,考核官员固然要考核其上下级关系的处理,平常工作态度等等这些,但是硬实力往往占很重要的位置。要不然,大家都去跑关系,都去搞花架子,凭啥还拼死拼活的搞政绩工程?
官场竞争中的激烈,有人做出了数据,从普通办事员到科级有5:1的比例,然后一级一级晋升,金字塔越来越窄,到最等级,共和国十几亿人,数百万官员,也就仅七人而已。
可以想象,在官场的竞争的激烈到了什么程度。
没有什么派系,什么势力是绝对占优势的,共和国历经五千年文明,早就有一套固定的官场生存方式了。那就是在博弈中,在角力中体现和谐,体现团结,在斗争中力求进步,然后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要拿出实打实的工作成绩。
官场上的事情永远不是单一问题,而是很多纷繁复杂交织在一起,能不能理清各种关系,处理好这些纷繁复杂,这体现的不仅是斗争,更有胸怀和能力,而在这一些复杂的事情中,一步步的拼杀出来,这就是官场的人才筛选的独有方式。
所有的这些纷繁复杂,只需要一个小的失误,都有可能酿成极大的挫败,这就是官场复杂莫测的地方。
所以官场才有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智慧生存手册。
……
在家里陪女儿,陪老婆,陪父母,偶尔去岳父家串门,陈京终于过了一次普通人的生活。
在两会期间,领导们都忙,陈京在京城懒得去烦人家,他知道,自己明年大半年都会在党校学习,陈京内心是非常珍惜这个机会。
而他这几年在岭南的打拼,也让他意识到,他需要真心的平心静气的坐下沉淀沉淀了。
反思过去的不足,规划未来的发展,这都是他需要在放松的状况下沉寂思考的地方。
方连杰最近也在京城,他是新一届人大代表,作为部队里的人大代表,他又那么年轻,自然是备受关注。
再加上西北系刻意的加以宣传,强大的西北系自然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人马,这套人马在两会期间着重就是要聚焦方连杰,要以这次两会为契机,将方连杰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升起来。
这既是给其他势力的信号,也是在向外界展示共和国军方人大代表的风采,这样的展示,对方连杰来说,无疑也是莫大的机缘。
方家上下都议论关注方连杰,陈京倒有些被忽略了,而和陈京相比,唐贽和古林风的锋芒都被掩盖了。
虽然古林风也是本届人大代表,但是古林风在苏北的位置岌岌可危,这无疑使他目前的光芒大不如前,唐贽更是在京城蛰伏好几年了,人很低调,不复往日锋芒毕露。
陈京见到方连杰是在人大会议闭幕前两天,当时方连杰回家吃饭,方路坚给陈京两口子打电话,陈京两人带着小孩就赶过去。
方路坚家里人不少,很多方家子弟都过来拜访,方路坚在方家三兄弟中算是最低调,也是最没有权势的存在。
在陈京的记忆中,方家就没有今天这么热闹的场景,方家第三代今天到得这么齐,显然,大家都是因为方连杰而来。
陈京不能够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把今天来的所有人都归纳为势利这个庸俗的层次,但是实际上就是那么回事。
这年头大家都追名逐利的,而大家追捧金钱和权势也是常态,方路坚家如果不是现在方连杰表现出巨大的潜力,今天怎么会如此门庭若市。
而陈京和方婉琦两人进门的时候,众人也都纷纷凑过来打招呼。
陈京的丫头陈悦佳成了众人的开心果,尤其是一些同辈的舅妈、姨妈,都凑过来要逗逗小丫头,而众星捧月的方连杰更是和陈京招呼都不打,就把小悦佳抱起来,哈哈大笑:“哎呀,咱家的佳佳来看舅舅了,舅舅给你专门带了礼物,走,咱们去看礼物!”
方连杰自己没小孩,对悦佳是喜欢到了骨子里面。
小丫头其实没怎么见过舅舅,不过有限的几次接触,小丫头也知道亲疏。
这一屋子人他就知道这个穿军服,看上去有些热心过度的家伙和她最亲,所以其他的舅妈、姨妈什么的,无论怎么逗她,她都露出一副怯怯的样子,小模样有些抵触情绪。唯独方连杰抱她,亲她,她却没有反感,反倒格格笑起来。
陈京挨个的和众人打招呼,方家三代人不少,虽然上一代才三兄弟,但是老大下面有七兄妹,方路坚之后两个儿女,方路平有五个儿女。
所以方婉琦堂兄妹十几人,加上他们的配偶,如果聚在一起有数十人,再加上他们的小孩,人更多。
陈京和方婉琦结婚后好几年才把这些人都基本认识齐全,但是今天陈京还是碰到了一个他以前没见到的兄弟。
那就是方家的二哥方凯。
方凯的职业是职业投资人,一直都在美国工作,早就加入的美国国籍。
在方家,方凯是个异类,据说他很早就不受家里老爷子待见。
年轻的时候,那时候还是八十年代末,他就敢顶撞老爷子。
那一次方家掀起了轩然大波,也就是那次之后,方凯便去了美国,后来他干脆加入美国籍,娶了一个美国媳妇儿,基本不再回国内了。
为了入籍美国的事儿,方家上下一直都瞒着老爷子。
但是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一个偶然的机会方老将军知道了此事,气得几天没吃饭。
当然,从此之后,方家对方凯的态度就非常微妙了,方凯也狠心得很,就是不回国,老爷子逝世了,他也是唯一没有参加追悼会的方家后辈。
而这一次,他出现在了方连杰家,自然也是很受关注。
受过美国很好的教育,身为投资人,方凯举手投足都有不同寻常方家子弟的气质,他和陈京握手,微笑道:
“早就听说婉琦妹子嫁了一个如意郎君,今天我们才见面,我这个做二哥的很是抱歉!”他从手提袋里拿出一个红包递给方婉琦道:“按照传统习俗,一点小意思,这就是一个形式嘛!”
方婉琦笑道:“二哥,你老回来京城这么久了,就从来都见不到你,你到底搞什么名堂?”
方凯微微一笑,道:“婉琦,咱们在商言商,商业机密,透露不得。说句实在话,我都十年没回来了,祖国变化太大,让我目不暇接,我最近在四处游览,重新认识咱们神州大地!”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要学装孙子?
方凯是个很有意思的人。
他大张旗鼓的给陈京夫妻红包,里面仅包一百美金。
正如他所说,共和国传统的东西都是过场,他似乎对此极有抵触。
方凯和方婉琦年龄相差比较大,但是方婉琦小时候对二哥印象不错,主要是因为方凯当年年纪不小了,却还喜欢和小孩子玩,家里都认为他没出息,不争气。
而十八岁老头子安排他当兵,他拒绝,后来方家又给了找了石化单位做管理,他依旧拒绝。
他那时候想当画家,迷上西洋画,可是那时候人体裸模可是大犯忌讳的事物。
方凯敢第一个吃螃蟹,可是这个螃蟹吃了以后,惹得老头子肝火大旺,从此对方凯就有了成见。
不受老头子待见,方凯干脆“破罐子破摔”,大学没上完就出国,中途他回家极少,近十年来他才回家一次。
方婉琦跟陈京说,这一次方凯回来准备大干一场,老头子逝世了,方凯头上再也没有利剑高悬,而且随着共和国越来越国际化,方凯以前的那些所谓的“离经叛道”现在也渐渐的被人接受了。
而方凯在外面蹉跎多年,钱不算挣得多,但是蹉跎中练就了一身生存技能倒不可小觑,这次他回国,大手笔杀入互联网行业,准备做视频网站,公司目前已经在筹备阶段了。
用方婉琦的话说,他和方凯都是生意人,两人共同语言多,而两人和陈京则是完全不同的两条平行线。
对这个说法,陈京含笑不语,在共和国,方凯真是这种性情,有他吃亏的时候。
全盘西化那是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适应不了共和国的国情。
方凯作为共和国的红三代,却领悟不了这一点,这可能也是他和方家这么多年格格不入的真实原因。
而方凯的事情对陈京来说也不过是个插曲。
在春节前后,陈京也开始忙碌了,主要是忙于应酬。
陈京并没有主动去找什么关系,但是他呆在京城,主动找他的人就不少。
在腊月二十四,传统小年这一天,古林风约他吃谭家菜。
这一天京城天气很冷,下起了鹅毛大雪,路上人车堵得厉害。
作为主人的古林风情绪不是很高,陈京微笑道:“怎么了?林风,是不是又被家里老头子骂了?”
古林风摇摇头,又点点头,颇为无奈的道:“没办法,在苏北干得不好,老头子对我意见很大,批我做事毛躁呢!他知名让我多和你接触,多学一学你的为人处世,我这不就屈尊请教来了吗?”
陈京愣了愣,摆手道:“你拉倒吧,你们家老爷子知道我这号人?你太抬高我了吧?”
古林风抬头盯着陈京,嘴唇掀动了一下,没有做声。
这不久之前,西北系正式的完成了新老交替,现在方路平成为了头面人物。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方路平最西北系内部的整肃动作也是相当大的。
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