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官策(南华)-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另外,这一次楚江省外派了很多优秀的年轻干部出国培训学习,这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来说都是独树一格的,一般领导干部学习,除在中央党校以外,鲜少有学习一年的情况。
但是这一次,楚江省就派了一批干部到新加坡学习了一年,而且按照伍大鸣的规划,还将有更多的干部需要外派学习,他通过这种方式在提升干部的知识水平,拓宽干部的视野,这也是为组织改革做准备。
但尽管如此,沙明德的改革计划依旧是困难重重,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依旧是相当的大。
目前来说,沙明德和组织部米潜之间,分歧就越来越大,这个矛盾,现在在省一级领导层面上,颇受人关注。
不仅是如此,沙明德的视线又瞄准了衡州。
这一次全省班子调整,衡州是第一站。
不得不说,沙明德到楚江省以后,虽然地位越来越稳固,威望越来越高。
但是他的影响力还无法渗透到下面所有的地市州,而其中衡州,沙明德就还无法完全掌控住。
衡州太复杂了,衡州的复杂表现在多方面。
一个是衡州各派势力云集,各种利益和矛盾纠葛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
另外,衡州本身社会就复杂,多年的积弊很深,衡州作为楚江一个传统的工业经济大市,这近十年来日益式微,这不仅是因为衡州班子内部矛盾重重,而是整个衡州社会存在严重的问题。
衡州的黑势力猖獗,官员腐败严重,民风强悍,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整个社会价值观扭曲严重,这样一个地方,是个让很多人都头疼的地方。
这么多年来,沙明德明知衡州有问题,但是一直都没在衡州的问题上动脑筋,时至今日,他终于将目光投向衡州了。
这一次调整衡州班子,就是一个开端。
可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在这个当口,衡州突发了一场大火,这一把火烧的不仅是森林,更是整个衡州官场。
以前很多隐蔽的问题,都因为这一场大火给烧出来了。
衡州官场因为一场火烧得大乱,各种矛盾激化,各种问题凸显,这不得不说,沙明德固有的计划受到了很大的挑战。
现在全省的目光都投向了省委,大家都想看看,省委怎样处理衡州这个乱摊子,怎样把衡州的问题解决好,协调好。
这件事不仅涉及到沙明德的能力和威望,更牵扯到以沙明德为中心的省委的工作能力,省外的某些媒体,更是把衡州目前面临的问题比作成这是对楚江省委班子的一场大考。
“这就是一锅夹生饭,能吃要吃,不能吃也要吃!”沙明德铁青着脸道。
汪鸣风讪讪笑了笑,在这个问题上他插不上话,也不敢插话。
沙明德抬手看看表道:“怎么了?伍大鸣还没来?”
汪鸣风道:“应该要来了,时间差不多了!”
恰在这时候,外面有车灯亮,汪鸣风道:“伍书记应该来了,我过去看看!”
汪鸣风迎出门外,半路撞到了伍大鸣,两人握手,伍大鸣道:“老汪,什么事儿啊,这么急?”
汪鸣风指了指沙明德的书房,道:“这么急肯定是要事,关于衡州的事儿。”
伍大鸣脸色变了变,深吸了一口气迈步直奔沙明德的书房。
沙明德盯着伍大鸣,嘴角扯动了一下,道:“怎么?还没吃饭吧!”他顿了顿,道:“不急,我也没吃饭,我已经安排人准备了,不会太丰盛,但是很有营养!”
伍大鸣道:“我不饿,书记!”
他接过汪鸣风倒过来的茶,揭开杯盖喝了一口,放下茶杯道:
“书记,怎么样?是不是酝酿想让我去接手衡州的那个乱摊子?”
沙明德一笑,道:“怎么?还想去衡州?那个地方你还忘不了?”
伍大鸣道:“想!我真想再到衡州干一任,我不信衡州就是扶不上墙的稀泥,怎么都搞不起来!当年我在衡州折戟,我现在依旧能从衡州爬起来……”
沙明德哈哈大笑,指着伍大鸣对汪鸣风道:“鸣风,你看到没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股子劲头很了不起啊!”
汪鸣风道:“伍书记信心很足,大将风度啊!”
沙明德道:“可惜啊,大鸣你现在去衡州的时机不成熟了,德高现在搞得很好,我不能够把你丢到衡州去当救火队员,这和我们一贯的干部选拔宗旨不符!
今天我这么急让你过来,一来是就衡州的工作征求你的意见。
另外嘛,我想听听你对这一次我们干部外出学习,学成归来的一批干部的具体安排的意见,就这两个问题,现在很棘手!”
伍大鸣坐在椅子上,端起茶杯沉吟不语。
过了一会儿,他道:“书记,有个干部不知您听说过没有,他叫马步平,现在是我们德高的副市长,也是这次去新加坡学习刚刚回来的干部!”
“马步平?”沙明德微微蹙眉,他盯着汪鸣风道:“鸣风,你知道这个人?”
汪鸣风点头道:“我知道呢!马步平是从澧河出来的干部,和陈京的关系匪浅,在澧河大家都说陈京是他带出来的呢!”
“哦?”沙明德一惊,饶有兴趣的道:“大鸣,陈京不是你的高足吗?怎么和马步平扯上关系了?”
伍大鸣道:“书记,马步平这个人我很欣赏,陈京受他影响最深,今天我给你推荐他,他资历是浅了一点,但是如果去衡州做个市长,应该是可以的。”
他顿了顿,道:“目前的衡州,乱象丛生,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干部过去镇住局面,马步平是有这个能力的!”
沙明德笑了笑,道:“我让你谈两个问题,你倒好,一个问题没谈,却先给我推荐了一个人,这还真不像是你的风格啊!”
伍大鸣道:“书记,实话实说,这两个问题都很棘手,关于衡州的问题很复杂,我根本提供不了建设性的意见,但是有一点,衡州目前发生的事儿,必须要查清楚,想办法查清楚,搞清了情况,才能够对症下药。
至于干部安排问题,这是个组织人事问题,这里面牵扯到的问题也很多,我也给不出什么建设性的意见。”
沙明德沉吟不语,良久,他猛然道:“那照你这样说,今天我让你过来,岂不是徒劳无功?没一点作用?”
伍大鸣讪讪的笑了笑,道:“书记,你知道我现在脑子里面装的啥?装的全是我德高的那一大摊子事儿,再说了,这两个问题能够让书记您都困扰,我又岂能一时半会儿就给出建议?”
沙明德仰躺在椅子上,手轻轻的敲打着桌面,他眼睛看向汪鸣风:“鸣风,徐自青去衡州了,有什么收获没有?”
汪鸣风道:“我今天下班之前和他通了电话,他说收获甚小,目前他能做的就是指挥救灾,民政部门这几天在紧急调用救灾物资入衡,据说,衡州市委还组织了一个募捐活动,在全省范围内募捐……”
第五百四十七章一炮打响!!
楚城市委传来消息,市委专门召开常委会讨论市文化局干部公选工作问题。
在会上,楚城市委书记侯杰严厉批评了市文化局打着公选的幌子,在干部选拔任用方面出现严重的差错,搞得很不严肃,造成了极其坏的社会影响。
侯杰严令市相关部门要严查文化局内部的问题,要彻底搞清文化局主导的所谓干部公选背后所牵扯到了暗箱操作等问题。
楚城市委传出的这个消息,很快就在楚城传开,一时楚城市文化局成为了所有人瞩目的焦点。
组织改革最近是个热门话题,从省到市到县,这个话题都被人广为讨论,而有些市县也在做这方面的尝试,比如德高市在组织改革上面迈出的步子就比较大。
而这一次楚城市文化局搞的干部公选,当时也非常吸引人的眼球,很多人都参与到了公选中,媒体也是一片赞誉。
但是最后的结果却饱受质疑,公选的干部没有被任用,反倒又回到了实现组织意图的老路上了,所谓的公选成为了一出闹剧。
尽管外面的批评声很多,但是官方对这件事一直都采取压制的态度,努力的在强调干部改革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都是情理之中的。
可是这一次,楚城市委却发出了如此严厉的声音,不得不说,这很出人意料,也很吸引人眼球。
陈京一听到这个消息,心就往下沉。
楚城市文化局的问题,陈京还只动那个念头,就遭到了李逸风的严厉制止,现在竟然被楚城市委捅了出来,这让陈京很吃惊。
同时,陈京对苏华平这个人也有了很深的忌惮。
这个苏秘书长能力很强啊,竟然能够把事情整成这个样子,连侯杰都被惊动了,实在是很出人意料的事儿。
边硕林不知从哪里也听到了这个消息,他屁颠屁颠的跑到陈京办公室道:
“处长,不让咱查楚城文化局,可是公道自在人心,我们不查这事自有人查,现在好了,楚城市委把这事一捅出来,我们反而是被动了!”
陈京道:“行了,小边,这事儿不是你应该管的事儿,你呀,整天没事了就喜欢搞那些小八卦,这可不是个好习惯啊!”
边硕林嘿嘿笑了笑,道:“处长,话不能这样说,有些小八卦还是起点作用的,比如说这个……”
边硕林拿出一本党内理论刊物《求真》。
这一期的《求真》了不起啊,里面有您的文章呢,你看看,边硕林翻开杂志,在第十六页文章标题是《关于党内干部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标题下面是:“文/楚江省组织部干部监督处处长陈京。”
陈京一惊,马上看文章内容,的的确确,这文章就是自己写的。
可是这文章标题不是叫《干部培训和干部监督在干部制度改革中的作用吗?》,陈京写这篇文章是基于他对工作的反思,还有跟很多领导,像马步平、伍大鸣之间沟通的收获,他是在这个基础上写出的一篇文章。
这篇文章写成之后,他给了胡悦,胡悦当时大发脾气,臭骂陈京。
说陈京写这些狗屁给他干什么?他三楚晨报现在可不欢迎这类文章。
三楚晨报现在尝试搞市场化,陈京写的什么狗屁组织改革,受众群体太窄,谁喜欢看这些长篇大作?
可是怎么这篇文章出现在了《求真》刊物上?
要知道《求真》杂志可是党内重要的刊物,在这上面发表的文章一般都是优秀的理论文章,陈京的那个作品有一些新观点、新议论,但是鉴于他理论功底还不够,对这一点陈京有自知之明,他清楚像这样的文章在一般报纸上发表还可以,但是真要上权威理论刊物,还是太粗糙了一些。
他抓起电话拨通胡悦的号码,胡悦还在床上睡觉,在电话里,陈京还能听到那边有女人撒娇的声音。
陈京脸色变了变,这个胡悦,都干些什么?现在可是上午十点多。
“胡总啊,上次我给你的那个稿子啊,怎么在《求真》上发表了?这可是让我一头雾水啊!”陈京道。
胡悦在电话那头先对女人道:“别吵,别吵,让我接个电话。”
他顿了顿,才对陈京道:“哦,你说那个什么狗屁组织改革的文章啊,那文章我用不着,刚好有一哥们在《求真》杂志社工作,他们现在就需要这样的文章,我就把你这文章给推荐过去了。
那小子啊,还嫌你这文章理论功底太次,还不想发。
后来我跟他讲,让他找人修改,理论功底次,修改起来很容易嘛!就把那些还能看懂的字句,全部弄成云山雾罩就行了。
他后来还真改了,发给我看,那东西云山雾罩得厉害,我一句话都难读成整句,我放在电脑里面也懒得看,就指示他爱怎样怎样吧,怎么,你看到了?”
陈京哭笑不得,道:“我当然看到了,《求真》可是党内权威刊物,这一下你可闹大发了,说起来惭愧啊,这样吧,改天我请你吃饭!”
“不吃不吃!这个东西在我眼中狗屁都不是,你呀,不要整天就投机钻营,把心思都放在当官儿上了,说句心里话,官场上投机钻营,浪费了你这棵好苗子。
我看你还是有空多写写文章吧,多写几篇好文章,将来哪怕死了,后人也还能记得你。
你说你整天就一门心思的扎到官场上,死后别人只会指着你脊梁骂,说这家伙就是个狗官……”
胡悦洋洋洒洒说了一大通,都是老生常谈的话,这些话陈京耳朵都听起茧子来了。
不得不说,胡悦说的话还是有些道理的,但是陈京毕竟没有胡悦那般洒脱,作为一个世俗之人,他也做不了高山隐士。
现在他身处官场,想要把这一切都丢掉,他还没到那个境界。
也许有一天他大彻大悟了,也会向胡悦靠拢,不过肯定不是现在。
……米潜取下厚厚的老花镜,用眼睛布仔细的擦拭。
他将眼镜放下,对着卫生间的镜子理了理已经发白的头发,暗叹一口气。
岁月不饶人啊,镜子中的米潜已经十足是个老人了,尤其是两鬓的头发已经全白了,脸上的皱纹也日渐深刻,真的老了。
用水润了润脸,然后用干毛巾擦干,米潜重新戴上眼镜,觉得自己精神头儿恢复了一些。
他从盥洗间出来重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又开始认真的读放在桌子上的《求真》专刊。
《关于党内干部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
这篇文章好啊,不仅理论功底扎实,而且文章中的很多思考很有操作性,很符合当前组织工作实际,米潜读过以后,竟然很受启发。
而让米潜吃惊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赫然就是楚江省委组织部内部的人员,干部监督处处长陈京。
作为一个年轻的组织干部,能够写出这样的文章,不得不说,这很出乎米潜的意料,同时又让他很欣慰。
江山代有才人出,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楚江省组织部能够出这样优秀的年轻干部,这是楚江的荣耀,也是他米潜的荣耀。
在陈京的这篇文章中,陈京就提到了关于派遣干部出国学习的案例。
根据陈京的观念,加强干部学习,这是非常重要的工作,而外派干部出国学习,这更体现了在新形势下党对党员干部的新要求。
现在的领导,需要的是国际化的领导,在国外学习,不仅可以丰富知识,更重要的是开拓视野,让党员干部走出去,这是提升干部素质非常重要的工作。
但是,陈京同时又认为,不能够把党员干部外派学习当成是其外出镀金。
干部任用选拔,还是要按固有的选拔机制进行,南巡首长说过,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不管党员干部的知识背景怎样,最关键的还是要看其工作成绩,而不能够因为其外出学习过,就在任用的时候对其另眼相看。
陈京认为,正确的处理出国学习干部的任免问题,不仅涉及到党内学习之风的问题,更涉及到以后党员干部外出学习常态化的问题。
对个别特别优秀的干部可以破格使用和提拔,但是不能够大面积的任用和提拔这些所谓喝过洋墨水的干部,如果那样做,组织会乱套,管理会乱套……读到陈京的这些论述,米潜只觉得内心十分的舒展。
陈京的这些论述,基于的就是目前楚江存在的现状而言的啊,现在在楚江省内部,为这个问题一直都存在较大的分歧。
对解决这个分歧问题,有分歧的双方都彼此找不到解决分歧的办法和着力点,现在陈京的这篇文章竟然能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是最大的发现是什么?
“部长,您在忙?”
推门进来的是组织部副部长,省直机关工委书记李逸风。
米潜抬头看了一眼李逸风,将书本合拢,脸上的神情又恢复了其一贯的铁面……
第五百四十八章一篇文章惹了祸!
“逸风啊,你是了解我的,我这个人最不喜欢的就是弄虚作假,挂着羊头卖狗肉!像什么打着组织改革的幌子,最后却还是搞暗箱操作的这种事,我一贯就主张要严查!
这一次楚城市委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能够站出来对这类案例进行严厉的批评,我认为这是好事,大好事!”米潜认真的道。
李逸风脸色有些难看,道:“部长,其实楚城文化局的案子,当初我们干监处也收到了举报,陈京还专门安排人查过,没查出所谓严重的问题嘛!在这个问题上,他给我做了汇报,认为这件事还是不宜搞得太过了。
毕竟,下面有单位敢于站出来搞改革,敢于吃螃蟹,这就是好事。
现在楚城市委这样一严查,以后谁还敢提组织改革干部公选这个事儿?所以啊,我认为陈京说得有道理……”
米潜皱了皱眉头,道:“干监处管的都是省管干部,楚城文化局的事,他还管不上。他有思想固然不错,但是楚城文化局既然做事值得商榷,别人批评他们也是没错的。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态度要鲜明,不能够有摇摆。”
李逸风讪讪的笑了笑,心中的滋味有些难受。
他总觉得楚城文化局的事情被捅出来,这事是针对他的,因为在这次公选问题上,他是向下面打了招呼的。
他有一个朋友的儿子在楚城文化局上班,这么多年没提拔。
本来这孩子是符合提拔条件的,但是公选却没有选上。
下面的人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有领导就打电话给李逸风,李逸风当时指示,不管是采取什么方式选拔干部,有一个总原则,那就是组织意图不能够丢。
下面人一听这个指示,自然在人事上就会做出调整,李逸风却没料到这件事最后会引发这么大的影响。
现在,这个事情闹出来了,下面的一些领导干部在思想上感到压力相当大,李逸风面子上也挂不住。
他一堂堂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在针对一个市的下属单位做了一个指示,最后却被人揪住了辫子死缠乱打,那种心里的窝囊感觉就别提多难受了!
“逸风,今天你既然来了,有个观念我还是要跟你交流!”米潜道,他盯着李逸风,接着道:
“组织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需要的是我们的干部观念的转变,为什么一直我们嚷嚷组织改革却难有成效?就是因为我们有些干部观念没有改变。我认为啊,我们很多组织领导观念都没有改变。
自己的观念没有到那个位置,自己的思想意识都还不行,我试问又怎么领导组织改革?”
“这个问题我们要重视,一定要重视啊!”
李逸风愣了愣,脸不由得一红。
米潜话说得很委婉,但是大家都是聪明人,李逸风听明白了,部长这是在批评自己了。
他的心猛然一沉,心中清楚,关于楚城文化局的事情,肯定是有人捅到米潜这边来了,要不然米潜怎么会知道自己在其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
米潜没有再说什么,他把案头的《求真》杂志推到李逸风面前,道:
“你看看这篇文章吧,我们组织部的才子写的!能在党内权威理论刊物上发文,这个陈京还真是黑瓶子装酱油,看不出来啊!”
李逸风从米潜手中将杂志接过来,仔细的看了看,点头道:“这不错,陈京一直都有才子之称,没想到他还有这么扎实的理论功底!我就担心,这样的文章过于理论化了,没有多少实际价值!”
米潜嘴角咧了咧,算是露出了笑容,他道:
“你拿回去,让办公室打印若干份,全部门处以上的干部人手一份,大家要认真读,读过以后要写心得体会,统一交到我这里来!”
李逸风脸色一变,吃了一惊。
不就是一篇文章吗?又有什么了不得的?还要全部门处以上干部具体学习?
他脑袋有些发懵,像这样具体学习的东西,一般都是中央文件或者省委会议精神,就没见过学一篇理论文章的。
满腹疑惑,李逸风拿着东西回到自己办公室,他开始认真读陈京这篇文章。
他一连看了好几遍,觉得还是不过如此,他摇头笑了笑,他心想什么具体学习,这还不是米潜要捧陈京出风头?
陈京在党内权威刊物上发表的文章《关于党内干部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这篇文章在组织部被具体学习,全部门所有干部都被要求要写学习心得,这一下让陈京在组织部的名气空前的高涨。
这一次陈京出的风头大,首先,学习此文这是省委常委、组织部长米潜亲自要求的。
而且所有的学习心得需要交给米潜,他会亲自批阅这些学习心得,这在组织部的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写的东西要被部长亲自过目,这是大事儿啊,谁敢不认真对待?
而这几天,陈京办公室就被人跑成了集市,全部门十几个处,处以上干部四五十个,大部分和陈京都认识。
这些家伙一个个都往陈京这里跑,纷纷要求陈京跟他们剖析此文,陈京硬是被弄得焦头烂额,哭笑不得!
尤其是高卫,他身为组织部副部长,竟然屈尊到陈京办公室,找陈京探讨关于组织改革的问题。
陈京实在忍不住,对高卫道:“高部长,您就饶了我吧!这篇文章我写的初稿是不错,但是现在发表的文章,是经过杂志社著名笔杆子大面积修改过的。别不了解我,你还不了解我?
就我那几把刷子,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来?”
高卫笑嘻嘻的道:“行了,陈京!你基层工作经验丰富,而且理论功底竟然也这般扎实,说句实在话,以前我还真没看出来啊!今天我来了,我们就还真要聊一聊,你看看,一篇理论文章被全部门学习的事情,以前可是从来没有过,你开了这个先例,我说你好谦虚什么?”
陈京摇头苦笑,对这事他也丈二摸不到头脑,他不明白,为什么米潜会这般大张旗鼓的干这事,难不成自己的东西就这般有价值?
……
汪鸣风的脸色有些难看,他看着沙明德,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
沙明德正在看的是一篇叫《关于党内干部制度改革的若干思考》的文章,这篇文章的作者是陈京。
最近这篇文章很红,而让这篇文章红起来的不是陈京,而是组织部部长米潜。
米潜在全部门力荐这篇文章,要求部处以上干部要人人写学习心得,这一下闹得比较大,省城皆知。
汪鸣风也有些吃惊陈京竟然能写这么一篇文章出来,他是怀着很高兴的心情在看这篇文章,可是这一看不要紧,他的心一下就被揪住了!
陈京这是写的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这不是公然和省委目前的方向背道而驰吗?
沙明德花了大力气主导了全省优秀年轻干部外出学习工作,其根本意图是想让这批学习的干部学成归来后能够尽快的走上重要的岗位,从而在根本上解决楚城干部队伍的思想陈腐、观念老化等问题。
可是陈京却在文章中对这种做法提出了公然的批评。
他认为组织干部学习应该常态化,不应该特殊化,不能够把学习当镀金,不能够把学成归来的干部当成宝贝,更不赞成重用这些人。
汪鸣风终于有些明白,为什么米潜会下这么大的力气推荐这篇文章。
他这是要借这个由头向沙明德叫板呢!
现在的省委班子中,最顽固、最难对付的人就是米潜,这个老头子在楚城威望高,思想却极其守旧。
沙明德说要改革,他就在背后扯后腿,他和沙书记的政治分歧由暗到明,由求同存异到不可调和,现在已经是相当的激化了。
而在这个时候,偏偏在《求真》杂志上出了这篇文章,而且这文章的坐着还是陈京,这个讽刺太大了。
陈京是什么人?
他是伍大鸣一手带出来的干部,是汪鸣风重点关照的对象,也是沙明德偰进组织部的一颗钉子!
可是现在,陈京却写出了这么一篇文章直接针对沙明德,这不是造反是什么?
汪鸣风越想心中越害怕,他有心想打电话臭骂陈京一顿,但是却又觉得那样解决不了问题。
人家有自己的观念,而且人家这样的观念形成文字后还能在党内权威刊物上发表,汪鸣风怎么骂人家?
仔细斟酌后,汪鸣风觉得还是得先向沙明德汇报,一切都得看沙书记是什么意思。
心中很紧张、忐忑,汪鸣风静静的等待着沙明德说话,反正事儿就是这个事儿,文章就是短短的几千字,沙明德看过以后不管是什么情绪,汪鸣风都做好了充分准备了!
大不了被书记臭骂一顿,然后汪鸣风再把陈京叫过来狠狠的训斥一通?
时间好像过得很慢,汪鸣风一抬头看墙上的挂钟,发现差不多已经半个小时了,沙明德就翻来覆去的看那几页纸,一直没有说话,汪鸣风手心都沁出冷汗了……
第五百四十九章牛气冲天!
干监处新增配的两个副处长终于到位,原干部一处一科科长尚荣调任干监处副处长,另外,内部提拔干监处一科科长王汝培担任副处长。
而一科科长的位子由原副科长文缘担任。
尚荣的任命先下来,陈京召开处全体会议对尚荣的到来表示欢迎,并晚上由处里拿钱,科以上的干部一起为尚荣接风。
尚荣到任后一个星期的样子,王汝培的正式任命才下来。
从本处科长提拔为副处长,王汝培这一步迈得比较大,其他几个科长都嚷嚷的着让王汝培请客。
正式任命下来当天下午,王汝培带着文缘两人都喜滋滋的到陈京办公室。
他们进来的时候,三科的张大姐张爱华正在向陈京汇报工作。
王汝培探个脑袋进门,道:“处长,您忙?”
陈京冲他招手,道:“进来,进来!张姐也在,我们正商量着你请客的事儿呢!”
王汝培走进来,虽然他也是老机关了,平常颇有城府,但是这一次能够提拔副处长,他还是掩不住脸上的兴奋。
文缘跟在王汝培的后面,明显还有些拘谨。
他以前虽然在处里也是一员干将,但是因为是副职的缘故,他见陈京的机会不多,陈京来干监处以后,处里变化很大,而陈京在下面人的心中威望也是越来越高。
文缘在内心深处,对这个年轻的处长还是相当敬畏的。
“处长……”王汝培过来给陈京递烟,“谢谢您信任我!今天我请客,我和小文一起请客,三江鱼馆,怎么样?”
这一次干监处几个副处长的竞争很激烈,光部里安排的候选人就有七八人。
但是陈京向领导反映,认为新增的副处长中应该有从处内部提拔的干部,边琦就让陈京推荐一人。
陈京分别找几个科长谈了话,最后便推荐了资历最老的王汝培上去。
就因为这个原因,王汝培才能够获得提拔,这整个过程全处的人都知道,所以王汝培说感谢陈京,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
如不是陈京的推荐,王汝培要提拔可能还得要几年,他是三十出头好远的人了,再熬几年因为年龄的问题,再往上走就很困难了!
陈京和王汝培说话,一旁的张爱华脸色一直都不太好看。
王如培发现了这一点,凑过去道:“张姐,怎么了?脸色这么不好看?挨处长批了?”
张爱华道:“处长如果批评我,我没话说。可是咱们新来的副处长比处长还威风呢!临江区区委书记于洪刚的那个案子你是知道的,有人举报于洪刚独断专横,在班子里面搞一言堂。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