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民科-第2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帕加尼眼睛一亮,点头说道:“好的先生,我接下这个委托了,我非常感谢您的信任!”
“好,有你负责这款车,一定不会让我失望的。”林强生笑着点了点头,他的话给了帕加尼很大的鼓舞。
林强生看了一会工作台上的车架,本田的技师正在安装着发动机,兰博基尼的工程师们在一旁观看。
他拿起工作台上的配件单,暗自咋舌,F1运动简直是太贵了,像发动机一个赛季就需要17台,每个赛季15~16个分站,基本上一个分站下来发动机就报废了,而每台就需要将近30万美元,共需要400多万美元的采购费用。
还有变速箱17台,9万多美元一台。剩下的诸如刹车盘、刹车片、热熔轮胎、轮圈、悬架系统、排气系统、齿轮副等,一台赛车大约百万美元上下,这个价格只是组装车一辆车,如果去参加比赛就需要更换大量配件。
还有,每一站比赛引擎和其他配件都需要完全分解检查,再重新组装,这就需要相当多的熟练人手,最好是了解赛事参加过大赛的人员。所以车队还需要雇佣参加过F1大赛的技术人员和后勤队伍,这又是一大笔花费。
林强生投入F1这项事业,前十年根本就没打算赚钱,像迈凯伦、威廉姆斯、法拉利车队每年的投入都有数千万英镑,21世纪更是超过了上亿英镑,他看好2000年后的效益,中国不少大企业已经崛起,到时候光是在车身上打个广告、贴个商标就要上亿,大可以支持东星车队走下去,没准还能赚点钱。
F1大赛是世界影响力最大的汽车赛事,连印度都有自己的车队,印度力量。偌大的中国经济体,却竟然没有自己的车队,简直太失败了!
林强生暗想,整不过这些欧美主流车队,我还整不过印度阿三?
。。。9月底,法兰克福车展胜利闭幕,兰博基尼的参展团队凯旋而归,回到了摩德纳。
他们是本次车展最出彩的一家超跑制造商,统计结果已经出来,新车兰博基尼Diablo鬼怪,共接到了198个订单,虽然差两个就满200,但是这个成绩已经让林强生和费鲁吉欧相当满意了。
总经理米勒曼向林强生请示了一下,兰博基尼举办了一个全城巡游活动。
数辆Diablo和康塔什,在摩德纳全城人民的热情欢庆下在城里绕了几圈,庆祝兰博基尼的胜利,队伍还特意在法拉利的门口停了一下。
这届法兰克福的车展上兰博基尼风光无限,而相比法拉利则逊色了一些。
他们在1984推出了顶级限量版超跑,使用F114B型V8引擎的288GTO,那一届惊艳的街车新型特斯塔罗萨也让法拉利风光一时,而这两年就沉寂了很多。
法拉利的创始人恩佐·法拉利站在公司门前,看着欢乐的游行队伍,兰博基尼变得平易近人起来,这让法拉利颇有些不适应,是否意味着今后的兰博基尼要走大众路线了,老头的心里非常疑惑。
费鲁吉欧和林强生亦步亦趋的走到恩佐的面前,费鲁吉欧笑着介绍道:“法拉利先生,这位年轻人就是我们兰博基尼的新接班人,他给兰博基尼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我们现在变得更好了!”
恩佐真的垂垂老矣了,但还有精神,他看了看林强生,面无表情的说道:“我希望兰博基尼能够继续辉煌下去,我已经老了,恐怕看不到兰博基尼超过法拉利的那一天了!”
费鲁吉欧听到恩佐的话,顿时生气起来,没想到自己好心好意的前来和他说话,反而受到奚落。
他激动的说道:“恩佐,你一定能看到兰博基尼超过法拉利的那一天,我发誓!”
他和法拉利斗争了半辈子,怎么会嘴上认输,恩佐是真的有点油尽灯枯了,林强生也无意多争执,他对恩佐说道:“我很欣赏法拉利的车型,希望以后能看到更多的精品,祝您健康,先生!”
恩佐的脸颊动了动,点头说道:“谢谢。”
费鲁吉欧哼了一声,转身大摇大摆的回了车队,林强生跟在他的身后,老头不忿的说道:“他都这么大岁数了,还不肯放弃对法拉利的控制,真是个顽固的家伙!”
林强生笑道:“恩佐老了,法拉利停步不前,对于兰博基尼来说这样不是更好吗?”
费鲁吉欧惊讶了一下,看着林强生道:“你说的也对。”
他想了想,说道:“法拉利就是靠着街车超出我们太多,他的好几款街车都很畅销,这才有了巨大的财力,我们兰博基尼也要研究一款好的街车出来,抗衡它!”
林强生惊讶的说道:“您不是一直坚持顶级路线吗?”
费鲁吉欧笑道:“那是因为以前财力有限,只能把有限的资金集中到超级跑车的研究上,如果你有财力的话继续研发一款好的街车出来,我也不反对!”
“哦?既然这样的话,可以考虑一下。”林强生想了想,兰博基尼有啥街车,也没有太便宜的货啊,难道要把兰博基尼史上产量最高的盖拉多拿出来?会不会早了一些。
第九百零一章引进卡吉瓦摩托车
东星F1车队在兰博基尼公司成立的消息,也受到了意大利媒体的关注,除了接受采访,林强生还应邀出席了几次摩德纳和博洛尼亚地区的政商界人士举办的酒会。
与当地一些上层人物结识,建立了一些联系,在一次酒会上他还见到了Cagiva卡吉瓦驻杜卡迪的负责人。
Cagiva也是意大利一家著名的摩托车公司,1985年Cagiva收购了经营不善的杜卡迪的全部股份。
于是,林强生向这位负责人表达了收购杜卡迪的意思,但是却遭到了他的断然拒绝,不过其还是邀请林强生到杜卡迪参观。
“杜卡迪被Cagiva收购之后开始往赛车方面发展,虽然在财务上有了起色,但是Cagiva也没有为它投入多少资金,而是一直利用杜卡迪为其提供引擎技术,在意大利以外市场杜卡迪更是比卡吉瓦有名气,所以才能保留住这个品牌。
这几年Cagiva也一直向多个领域扩展,分散了精力和财力,他们应该会很希望与你合作的。”维拉妮卡介绍道。
两人到了杜卡迪工厂,这家著名的摩托车品牌的总部就在博洛尼亚的西北地区,这里也是意大利著名的“摩托谷”,周围紧邻的是法拉利、玛莎拉蒂和兰博基尼。
他见到了Cagiva的杜卡迪分厂总经理卡尔多和厂长利维奥洛迪,卡尔多非常热情,先是带领他们参观了杜卡迪博物馆,然后诚挚的邀请林强生走进了生产车间。
林强生发现杜卡迪的确拥有着欧洲传统老摩托车品牌的一些传统,这里不像是国内的一些新厂,很有历史韵味。
但是林强生还是很快发现,不少工位已经停工,车间里的工人稀稀拉拉的,一点也没有一家大型摩托品牌的样子,跟他想象的有些不符。
他不解的向卡尔多问道:“这里的生产线为什么很多都闲置了?”
卡尔多尴尬了一下,说道:“这些年来日本摩托车技术进步很快,在欧洲卖得很火爆,杜卡迪的整体技术有些落后了,所以我们停掉了这里的一个项目的生产。
停工的地方,其实是把零部件外包了出去,这样不但减少承包而且还提升了技术,像钢架、车身等零配件都由其他工厂制造,然后运到这里进行组装。”
维拉妮卡用英语给林强生翻译过后,又说道:“杜卡迪摩托车的可靠性很低,产品有缺陷,质量把关不严,这都是外界一直诟病的地方。”
林强生这才发现,原来杜卡迪现在的处境很不妙。
他向厂长利维奥问道:“现在杜卡迪的生产情况怎么样?你们采用的是订单生产吧?”
利维奥看了看卡尔多,然后对林强生点头说道:“产销情况还可以,我们最多一天可以生产15台摩托车,确实是订单式生产,基本保证了产销平衡。”
林强生前世很喜欢摩托车,尤其是杜卡迪这个品牌,原来现在这家工厂每个月才生出400辆上下的摩托车。
他问道:“我很喜欢杜卡迪摩托车,如果订购一辆,下个月能交货吗?”
利维奥摇了摇头说道:“不可能,最起码要等半年以上才会收到车,或许我们可以为你提前两个月。”
林强生更惊讶了,现在日本摩托车充斥欧洲市场,但是他没想到这些意大利的老品牌的日子过得倒是还蛮悠闲的。
其实林强生有个认识上的错误,他觉得意大利的摩托车应该是像日本摩托那样大批量生产,工厂遍及各地区。
但实际上意大利等老牌欧洲摩托车厂的生产规模都很小,他们的供应商也大多都是手工级别的,所以一个月几百辆车并不稀奇,很悠闲。
他看了看装配线上的摩托车,这是在生产一款大包围造型的车,80年代大包围摩托车非常流行,而像杜卡迪90年代的Monster那样近乎Luo体的车型则还没有出现。
“哎?”林强生的眼睛一亮,既然Monster这种粗犷的钢架摩托车没有出现,那他岂不是有机会了!
这时卡尔多向林强生说道:“林先生,您有在中国建立摩托车工厂的打算,可以直接找我们Cagiva,我们的总部在瓦雷泽,属于米兰地区,杜卡迪现在只是我们一个子公司。”
林强生心中腹诽,Cagiva前世连听都没听过,肯定又是个消失的品牌,而杜卡迪则长存几十年,可是很辉煌的,杜卡迪摩托车在中国卖得很贵,也算是奢侈品来着。
他点头说道:“我是想引进一款街车的全套技术,但是看样子现在的杜卡迪真没有什么我能看得上眼的车型,请问卡吉瓦有什么车型可以推荐的吗?”
卡尔多连忙说道:“请您随我来,公司里有几款卡吉瓦的车型,您可以看一看,我可以帮助您联系董事长布雷托,他将与您亲自沟通!”
于是林强生点了点头,在卡尔多的带领下,他看到了搭载杜卡迪的双缸90度直角Pantah引擎的CagivaAlazzurra车型,这是卡吉瓦的蓝翼系列,主打0。6排量647cc的中型摩托车,这个级别在国内就算重型了。
剩下其他的大包围赛车不是款式太老,就是太难看,像BimotaDB1这种老款的街头赛车,简直磕碜到家了。
他怀疑,如果没有日本摩托车闯入欧洲市场,大概欧洲人会一直复古搞怪下去吧!
林强生非常看好蓝翼系列,他亲自与卡吉瓦的董事长布雷托通了电话,打算引进这个系列,在国内生产。蓝翼属于80年代中期的技术,而国内引进的本田和雅马哈,都是70年代中期的技术,如嘉陵84年投产的JH70。
布雷托对林强生的这个合作项目很感兴趣,现在卡吉瓦四面扩张,非常需要资金支持,而中国市场是他们无力插手的,把车型授权给中国也不会影响欧美市场。
再者,林强生带领下的兰博基尼,在法兰克福车展上的表现抢眼,还有Diablo鬼怪新型超跑的设计,都让他在意大利车界出了名。
如果卡吉瓦能够和林强生完成这笔技术授权,不但可以获得资金还可以收获名利,所以布雷托很积极的来到了摩德纳,亲自与林强生商谈技术转移方案。
这边林强生不只是和杜卡迪以及卡吉瓦接触,他还另外接触了贝纳利摩托车公司,阿古斯塔摩托车公司和比亚乔摩托车公司。
现在欧洲摩托车市场被日本人攻城略地,这些意大利品牌被打压得非常困难,像贝纳利这种小厂资金紧缺,和很多欧洲摩托企业一样陷入了经营困境。
不过林强生也不是慈善家,现在日本摩托车是市场上的王者,他也不想拿鸡蛋碰石头,而中国的摩托车市场还没有发展起来,正处在初级阶段,眼下正是发展的大好时机。
第九百零二章获得F1资格
20世纪50年代中期,兰博基尼曾经是欧洲最大的拖拉机制造商,如果没有后来法拉利讽刺费鲁吉欧的事情,也许兰博基尼现在还在努力的研发农机产品。
当然,这纯属一个臆测,但是当林强生和费鲁吉欧走出意大利农业制造商SAME总部时,他的脑中不由得出现了这么一段话。
费鲁吉欧非常不解的问道:“林,你为什么要让我收回兰博基尼的商标许可?”
林强生向他解释道:“因为我要在中国建立农机厂,我承包了16万亩耕地,以后还要承包更多的更低,需要很多的农机产品,自己造肯定要便宜一些。”
费鲁吉欧耸了下肩膀,说道:“其实SAME在困难的时候伸手帮了兰博基尼一把,当时我们不但丢了南非的农机合同,无论拖拉机公司还是跑车公司都出现了严重的财政问题,如果不是SAME,兰博基尼也许早就倒闭了,或者被卖给其他人了。”
林强生点了点头,说道:“我承认SAME帮过兰博基尼一把,也间接的帮了我,所以后来才能由我接手兰博基尼。但是现在我需要兰博基尼拖拉机,如果能够从他们手中和平接收这个商标当然是更好了。”
他收购兰博基尼之后才晓得,费鲁吉欧其实是个营销狂人,这个老人对很多方面都感兴趣,先后给众多的产品注上了兰博基尼的商标,像什么兰博基尼瓷砖、兰博基尼浴缸、兰博基尼威士忌、水杯等等。
兰博基尼是块金字招牌,给产品冠名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这样费鲁吉欧就可以支持他的超跑公司。
当时老头确实想了很多办法,但是现在这些冠名却给林强生制造了一点麻烦,且兰博基尼超跑公司的商标也需要获得兰博基尼家族的授权,说白了商标还是人家的,他只是收购了这家公司而已,这让林强生的心里总归是有点疙瘩。
费鲁吉欧沉默了一会,提议说道:“林,如果可以的话,你就买下拖拉机厂,这家公司每年的产量在1000辆左右,效益还是很可观的。”
林强生想了想,说道:“收购这家公司我也不是没有想过,可是我没有在农机方面比较在行的管理人才,而且欧洲农机品牌竞争激烈,我不知道进入这个市场的前景怎么样。”
费鲁吉欧说道:“这方面我可以向你推荐一些人,用不用由你自己来决定。”
林强生点头说道:“那当然好,您觉得从SAME手里买回这家公司,需要多少钱?”
费鲁吉欧犹豫了一些,说道:“当时我获得了2000多万美元,现在的话不好估计了,还是看SAME公司的报价。”
兰博基尼拖拉机公司现在的规模不大,林强生考虑着如果收购了它,把零部件加工拿到中国就能减少成本,这样也挺有竞争力的。
不过兰博基尼拖拉机属于农机当中的劳斯莱斯,价格高昂,品质奢华,如果把零部件拿到中国生产会不会影响其名誉还两说,这个事情必须要慎重。
于是两人又回到了SAME公司,同他们商谈收购兰博基拖拉机厂的事情。
意大利本身并不是农业大国,但它却是农机产销大国。第一品牌是菲亚特集团旗下的纽荷兰公司,生产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功率齐全,从9。2kw和88。2kw到294kw和220kw,种类丰富。这个品牌在北美的销量占据15%,欧洲达26%。其他如打捆机、青饲收获机、葡萄收获机等农业机械在北美市场占有率也达到30%—40%。
而林强生接触的SAME公司位列第二,也国际著名的农机大品牌,每年生产各种农机百多种,数万台产销量,50%用于出口。
这个国家虽然在欧洲被称为穷国,但却是世界第二农机出口大国,第一是德国。同时,意大利还是二手农机的贸易大国,每年二手农机交易量就达3万多台套。所以,在农机领域还真不能小瞧意大利,光是每年从意大利进口二手农机及零部件就是个大买卖。
。。。。。。
天上飘起了纷纷飒飒的小雪,时至年末,林强生这才注意到他已经在意大利呆了2个多月,已经到了12月中旬。
这段期间除了和卡吉瓦、SAME商谈摩托车和拖拉机的引进收购项目之外,就是监督F1赛车的设计。
另外,他在这段时间还为车队选聘了经理和技术总监,签约赛车手。
F1车队经理和技术总监,必须是有着丰富经验,参加过比赛。而赛车手就更需要天赋,成熟的赛事经验是基础,另外还要年轻,拥有充沛的精力和想赢的劲头。哪一项要求都不能马虎,哪个职位都是上百万美元的花项,他可不想打了水漂。
欧洲的各种汽车赛事已经非常成熟了,林强生在见了众多的经纪人,还有费鲁吉欧的参谋后,最终决定使用维也纳人尼基·劳达,担任车队经理。
70年代,尼基劳达曾在法拉利和布拉汉姆车队效力,辉煌一时,82年~84年又在迈凯伦车队效力并夺得三站冠军,帮助迈凯伦车队称霸F1车坛。
在70年代末的一次比赛中,尼基劳达曾遭受重创,他被困在燃着大火的车里长达10分钟之多,大火给他的身上留下了大片伤疤,这让他习惯于带着一顶红色的遮阳帽,以挡住眼睑以及半张脸上的疤痕,还算幸运,大火并没有让他完全毁容。
退役后,他在奥地利成立了一家小型的航空公司,严峻的财务问题不得不让他重返赛场,从而接受了林强生230万美元的邀请,担任了东星F1车队的经理。
而尼基劳达也向林强生推荐了他的好朋友克雷雷加佐尼,担任技术总监。
瑞士车手雷加佐尼于1970年进入F1后,在这项顶级汽车赛事中驰骋了十年,他曾经效力威廉姆斯和法拉利车队,并赢得五次分站冠军。1980年的一次脊椎受伤迫使雷加佐尼提前退役,后来他参加过一些低级别赛事,还参加过巴黎达喀尔汽车拉力赛,之后又转行在一家意大利电视台做赛车节目评论员。
F1赛车手很少有能善终的,不少赛车手即使熬过了整个职业生涯,最后也大多死于非命,这个雷加佐尼最后也丧生车祸,不知道加盟了东星车队能否改变他的命运。
两人都曾是布拉汉姆车队和法拉利车队的赛车手,克雷和恩佐法拉利的关系很好,当时他曾在恩佐的面前大力称赞过尼基,这才让尼基签约法拉利车队。
这次东星车队组建,林强生又是个阔佬,还是兰博基尼的老板,尼基也不忘情谊把混得不怎么样的克雷拉了过来。
这家伙的到来让林强生非常满意,克雷还参加过达卡拉力赛,这个赛事在国内非常出名,今后东星也会出现在这个赛场上。
尼基有着商人的精明,又有着赛车手的执着坚持的品格,他和克雷两人带领车队,相信一定能让东星有一个很好的开始。
在反复考虑之后,最终林强生以150万美元的价格,签下了比利时车手砵臣,作为主车手。他曾在85年赛季取得圣马力诺冠军,代表飞箭车队参赛。
飞箭车队也是家年轻的车队,77年组建,处于F1中流的水平,在林强生给了一笔可观的转会费后,很痛快的就把比利时人给卖了。
林强生又签约了一名副车手,澳大利亚人阿兰·琼斯,在1980年,他效力于威廉姆斯车队时获得了世界一级方程式大奖赛的车手总冠军。
但是近几年阿兰琼斯始终不在状态,83年短暂的在飞箭车队效力,83~84年停赛,85年复出加入了刚成立的哈斯车队,成为车队的主力车手,但是在86赛季惨淡收场。
40岁的年纪可谓是车坛老将,但是阿兰琼斯大器晚成,70年代才进入F1赛事,精神可嘉。
林强生也没期望东星车队能初出茅庐就在F1赛事上怎么样,80年代是迈凯伦等明星车队的天下。重在参与,他最理想的期望就是东星的F1赛车能够平平安安的跑完比赛,这就算是胜利。
此外,还有让他非常牙疼的一项大大的花费,那就是向国际汽联FIA交了一笔高达2280万美元的入会费。
于是,东星车队正式获得了进入F1世界的门票,同时,东星集团及旗下企业也成为了F1大赛的赞助商,中国人的身影也出现在了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上!
第903章代号F8701
封闭的环形试车道上,技术人员在紧张的为赛车做着检测,从国内来的技师一个个紧跟着这些外国人,盯着他们手上的动作。
东星车队的第一辆F1赛车,代号F8701,经过多次改进,在12中旬组装完成。
这台赛车搭载的是本田1。5L涡轮增压V6RA167E引擎,拥有4Bar增压值,最大出力为1050匹马力峰值。
林强生得知,除了他的车队选用这款引擎之外,还有威廉姆斯车队和莲花车队均使用本田RA167E引擎,且参赛的车队大部分都是使用涡轮增压技术,性能明显强过使用非增压引擎的车队。
兰博基尼为东星赛车提供了底盘技术,帕加尼公司提供了大部分的碳纤维组件。
本田除了提供引擎支持以外,还提供了一套电子检测系统,这套系统能够在比赛中时时反馈赛车的情况给车手,据说其他车队也都采用了本田的这套技术。
林强生已经指示兰博基尼开始研发3。5升排量的新引擎,以适应89年赛季的新规则。
他知道那一年国际汽联已经对涡轮增压技术忍无可忍,在F1赛场上全面禁止涡轮增压引擎的使用。
兰博基尼公司雇佣了前法拉利车队经理丹尼尔·奥德托,让他经营一家名为兰博基尼工程的公司,并委派著名赛车工程师茂罗·福吉亚里担任技术总监,由他主管设计并制造一台V12引擎,以符合1989年F1新的3。5升引擎规则。
F8701赛车使用深蓝色涂装,车头鼻端两侧有细窄的湛蓝色做过渡,垂直翼和翼板则是黑色的。
在车手头顶上的那个烟囱似的进气口,是用来给发动机燃烧进空气的,提供引擎气体的就只有这一个口。由于赛车上部的气流最多,冲击力也更大,拥有比较好的进气效果,可以利用车速提高进气压力来增大发动机功率。所以赛车只需要这么一个发动机进气口在上面,也免得路面杂物飞进去,影响引擎工作。
当然将进气口设在车最前固然更好,但F1引擎中置,位于座舱后。进气设在前面结构不合理,且因进气道太长会加大进气道自身的阻力,得不偿失,所以种种因素下F1发动机进气选在车手头顶上。
而车手座舱两侧的硕大进气口,像是飞机引擎进气口似的,是用来给引擎等设备散热用的,同时还能起到导流的作用,给赛车较小阻力。
散热需要的空气量极大,但对进气总压要求一般,不像引擎燃烧需要空气压力越大功率越大,这里只要求进最多的空气,故两个进气口尺寸非常大,由于车速很高,外界空气对于引擎来说已经很低了,可以带走大量热量。
由于这两个进气口距离地面很低,所以难免跑进去一些杂物,在比赛时工作人员需要及时清理,否则引擎温度过高就会导致爆缸。
年轻的英国赛车手达蒙·希尔坐进了驾驶舱,从1981年开始,他曾分别作为摩托车、方程式福特、F3、F3000车手出现在赛场上,获得了很好的成绩。
他受邀请来到摩德纳工作,26岁的小伙子很快接受了东星车队的试车手合同,达蒙希尔更期盼着成为东星F1车队的正式赛车手,把这里作为征战F1赛场的起点。
林强生当然也想签约那些著名的车手,如塞纳、曼塞尔等名星车手,但是这些人都是相当受追捧的,大把的车队怀揣数百万美元的合同等着他们,本身这些人的个性也非常独特,到了这个级别他们已经有了挑选车队的资格。
而像舒马赫这样的90年代的英豪,现在则太年轻了,就算林强生现在去和人家签约,成长期太长,变化太多,再说也等不了那么长的时间。
场边,尼基劳达带着红色遮阳帽,遮挡着他脸色的疤痕,他沉着的巡视各个岗位,通过耳麦和达蒙希尔联系后,向旗手发出了指令。
林强生的心猛地提了起来,就像是被巨人拽着他的内脏一样,感觉整个人都空唠唠的。
尽管引擎和底盘等零部件经过了一道道检查,确认没有问题,但是他还是相当紧张。
达蒙希尔向场外的众人挥了挥手,他镇定心神向前看去,同时握紧了方向盘,并轻踩了几下油门,引擎突然爆发出猛兽一般的吼叫声,嗡嗡嗡。。。
林强生站在场外注视着这辆科幻感十足的赛车,这是他第一次如此近的距离观察F1,而且还是自己亲眼看着它被制造出来的,感觉无比激动。
场边车队的中国成员们,也是激动的大气不敢喘,这将近30个人的身高在1米75~1米85之间,这个水准应该接近F1车队的平均水平了。他们每个人都经过刻苦训练,拼命的练换台,每个人都想在车队里留下来,不愿意被淘汰。
今天,老板就坐在场边,看着他们发挥,每个人都激动得轻轻颤抖。
“1,2,3。。。”随着黑白格相间的旗子下落,希尔迅速挂挡,开出了始发点,赛车引擎发出越来越大的咆哮声,速度很快的提上去了。
这是一处小型的圆形赛道,摩德纳并没有标准的F1赛场,林强生紧张的举起望远镜观察着绕圈的一号车,他最怕出事,撞一下百万美元就没了。
随即又想到,他的这种心态不对,玩F1车队就别怕损失,哪一年赛场上不出现事故的,林强生很快调整了心态,尽量心情放松,再端起望远镜观察着车和车手的表现。
一般F1赛事一站地大约在310公里左右,摩纳哥赛站最短也在280公里,当然希尔不可能开这么久,圆形赛道容易让人产生眩晕。
他试了几次极限加速,甚至把样车一度开上了接近300公里每小时的高速,让国内来的众人捏了一把汗,尤其是林强生深怕发生意外,车毁人亡。
巨大的引擎咆哮声,在场地内回响,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国内根本看不到的。
耳机里传来指令,希尔渐渐的把车放慢了速度,最后停了下来,工程师们赶紧上前,检查车的检查车,而他则激动的下车,又假装淡定的应付尼基的询问,但是神色上却是掩饰不住的兴奋。
“车子怎么样?”林强生走到他的面前,问出最关心的问题。
达蒙希尔抱着头盔,腼腆的说道:“非常好,老板,一号车给我的感觉非常好,尤其是引擎很棒,我似乎还能跑得更快!”
林强生大笑着,拍着他的肩膀说道:“很好,我都想试一试了,哈哈哈。。。”
不过非常可惜,他也曾试开过,想要开到赛车手的那个程度还需要多加练习。
他对尼基劳达说道:“尼基,我们该找个正规的赛道,来发布新车!”
尼基劳达默默的点头,建议道:“我提议在意大利南部的莱切省纳多赛道进行试车和发布活动。这条赛道常被作为赛车试验场地,它拥有一条6。2公里长的操控性测试赛道和一条12。5公里长的环形跑道,可针对不同的路面条件和天气变化情况提供模拟测试。
而且最重要的是,纳多赛道所在地气候温和,无论是人员还是技术都配置齐全,高标准,全年实行三班倒,一周七天,可全天候进行各种测试。”
林强生点了点头,说道:“看来你都准备好了,那就选在纳多赛道做测试吧!”
尼基劳达点头说道:“好的先生,我们可以在那里测试高速性能和车辆操控性。”
他犹豫了片刻,对林强生说道:“其实我是不建议车队刚刚成立就参加比赛的,很少有车队这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