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民科-第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咱们说干就干起来,上面不是号召全国工业学大庆吗?大庆精神是什么精神,就是抢干、实干、快干的精神!咱们就应该抓紧这个车快速上马,要做个真正的小轿车,做个受各级单位欢迎的车。把这个事,做到实处去!”郑永民主任对着林向荣说道。
林向荣一听老领导说起了精神,立刻认真的听着。
接着,郑永民又笑着说道:“老常,你看看给新车取个什么名字合适?”
“嗯,要不叫前进轿车?。。。唉?这起名字我还真不在行!”常远庭说了个名字,自己也觉着不满意。
几个人互相商量了一下,都没有太好听的名字。
“要不,把强生叫过来吧,没准他会想到什么名字呢?这个车型又是他画的?”常远庭向郑永民建议道。
“好,小林,你把强生叫过来吧。看你儿子有什么好名字没有。”郑永民也点头,向着林向荣说道。
“好吧。”林向荣心里叹了一口气,自己一个多月的工作,算是白做了。
林强生在外边跟着师兄师姐们插科打诨,也没什么事干。
他被父亲叫进了厂长办公室,听了他们的问话之后,笑着说道:“这车,我还真有给它起了名字。”
“哦?说出来听听。”常远庭感兴趣的说道。
郑永民也笑着点头。
林强生看着几人,说道:“我给这车起个名字,叫,捷达!捷报的捷,达到的达。”
郑永民轻轻的念了几遍,笑道:“捷达!好名字啊!这名字,一听就能成功似的!”
常远庭拿着笔,在纸上写了几遍,笑着说道:“捷达。。。,行,这车就叫捷达了!这名字真不错!比我想的什么前进强多了!”说完也笑了起来。
林向荣瞅着儿子,惊奇于自己的儿子什么时候,头脑变得这么聪明了!
林强生笑了笑,挠了挠脑袋,说道:“我感觉这名字也不错,不用怪可惜了的!”
第四章王大锤
车型定下来了,尽管林向荣心里还有些小疙瘩,但自己儿子设计出的车,他还是很有些高兴,和小骄傲的。
在两位厂领导的鼓舞和带动下,全体汽修厂的工人师傅们,马上热情似火的投入到了新车的制造当中!
修车师傅,也能造车?!
外人听了,没准会以为这是个笑谈。但可别真以为现在的修车师傅,就只会拆车装零件。
因为1977年这时期,还不流行汽车返厂修理。汽车零件的使用,也在遵循着,修修补补又三年这么个思想传统。
所以能在修车厂解决的事情,就在这里解决了,包括一些零件的制造。因此,江岸汽修厂也有个规模很小的零件加工车间。
修车师傅们,也不只是修车,这里边或许就有厉害的钳工、车工。
“小林,把你儿子叫进来吧,别让他在外面晃悠了。强生可是个能设计车的人才啊!”常远庭在钣金车间里,对着林向荣说道。
“对,把强生叫过来。看看这车壳,在钣金的时候给点意见。”郑永民也说道。
“哎,好,我这就去叫去。”林向荣无奈,只好怏怏的去找自己儿子。
五六天过去了,林强生已经适应了重新回来后的生活,快乐的当起了青春期少年。
这几天师傅们都在车间里忙乎,他仗着自己有些技术,显然成了院子里的大拿。一般来的车有个什么毛病,他一上手,看两眼听个声音就知道哪有问题。
此时林强生正抄着手,站在一个车位旁边,指挥着众人修理一辆绿色老解放。
“强生,厂长主任叫你过去。”林向荣走过来,压低声音说道。
“哦,来了。”林强生扶了一把帽子,走在父亲后边。
“强生,去造车啊?”古宏亮叫道。
“我也不晓得。”林强生回头说了一句。
“唉,这小子来没几天,就忽然抖起来了!这又会修车,又会画图的,怎么以前没听说他这么牛?!”一个徒弟在人群中,感叹的说道。
“切,嘚瑟!”古宏亮羡慕嫉妒的道。
陈兵从车上跳了下来,把手里的板子往工具箱里一放,抓了把雪搓了手,然后就向着钣金车间走去。
古宏亮看了一眼陈兵的背影,蠕动了下嘴,只是在嘴里嘀咕道:“会画图又怎么样?终究没有我会修车吃香!”
“人家强生,修车也行!”邹雪在旁边不服气的说道。
“怎么,你看上他了?要不我给你介绍介绍?”古宏亮说完哈哈大笑了起来。
“去你的。”邹雪脸色红红的扭头走向了一边。
“常伯伯,郑伯伯。”林强生走进钣金车间的会室,向着两位领导叫道。
他刚14岁,叫两位厂长主任什么的正式称呼也不是那么回事。所以就干脆都叫伯伯了。
“哎,强生,你来帮着看看这车的造型。这是你王大明叔叔,他负责钣金,你跟他聊聊。”常远庭笑着说道。
林强生向着一位刚站起身的中年师傅看去,这位就是王大明师傅了。
他叫道:“王叔叔。”
王师傅穿着一身蓝工作服,衣服上有几块补丁,缝得很干净。
他笑着上前拍了拍林强生,说道:“好,好孩子!叔叔一会弄钣金的时候,你在旁边看着点。”
王大明耳朵有点背,因此说话声音很大。林强生耳朵被刺的有些发痒,他赶紧大声的说道:“王叔叔,你看着弄就行了,我在旁边您吩咐着点。”
王大明看林强生这么有礼貌,也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好,叔叔看你的了。”
钣金车间有三位师傅,徒弟有个二十多号人。大家一起挑了个开阔的地方,就开始敲钢板。
王大明几个师傅用工具夹住钢板,然后徒弟一帮人,上去握住工具把手用力顶压。
林强生看看父亲,厂长主任都在身边。他没好意思退缩,只好双手捂着耳朵,紧闭上嘴巴。
王大明握着巨大的铁锤,鼓了鼓劲,一声大喊:“嗨!!!”
“duang。。。”被举起的铁锤砸在钢板上,发出一声巨响,在车间里反复震荡,久久的回音不绝于耳!
“哈哈,好!好个王大锤啊!对,就是要这个劲!”郑永民大声的笑了起来。
“这王大明,以后就叫王大锤好了。这响声!真够劲啊!”常远庭掏了掏耳朵,大声的说道。
林强生看着王大明又轮动铁锤,赶紧的捂紧耳朵。顾不着旁人说的是啥了,别把自己耳朵震出毛病来才最要紧!
“duang、duang、duang。。。。。。”敲击声不绝。王大明拎着铁锤,在众人的帮衬下使劲的砸着钢板。
两位厂领导终于受不了了,主动的退出了车间。
“强生,怎么样?”王大明向着林强生喊道。
林强生赶紧放下手,走到钣金旁边看了看。
王大明摸了摸钢板的弯折处,大声的说道:“你看折成这样行不行?”
林强生点了点头,说道:“行,挺好!就要这样。”
王大明大声的笑道:“幸亏你画的车型,没有弧!要是有弧度,那可老费劲了!你这车好啊,棱棱角角的好弄!”
林强生点了点头,大声说道:“是啊!还是王师傅厉害!”
王大明哈哈大笑了几声,等着把钢板换到另一侧,又举起了大锤。
林强生赶紧跑到一边去,在钢板跟前他可受不了,太刺激了!
王大明敲得十分愉悦,而且颇觉顺手。
林强生以前觉得,捷达这种车型方方正正的,太取巧了。
后来明白了,这是机械工艺发展到一定高度,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极致的简单之美。
国人为什么会坚持捷达30年,并且还把它誉为神车。在21世纪,很多新车推向市场之时,捷达依然长盛不衰,坚持10万元以上的售价还不降价。
林强生觉得,就因为捷达方方正正的外形,它的简单之美。
国人在生活中太多圆滑世故,太多麻烦困扰,太多关系需要理正。往往人们心中都会有块地方,追求简单,追求方正,不追求奢华,只要它简朴。恰好就是这样的捷达,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求。
可以说,在国外根本没有什么名堂的捷达,就是为了中国人而生。
方方正正的外形,真的很好敲。王大明大开大合的狂砸一通,完全不用顾忌什么弧度问题,简简单单就把钣金件砸成了需要的样子。
“痛快!这砸的真带劲!好久没有砸得这么顺畅了!”王大明哈哈大笑着,把铁锤往地上一放,就欣喜的反复看着自己的杰作。
“王师傅,这个车就是这个样子。”林强生凑了过来说道。
“好,把钣金放开吧。”王大明满意的点点头,笑着和众人说道。
众人把夹具卸掉,钣金发出咔吧咔吧的声音。
林强生看了件的形状,觉得没有问题,他点了点头。
这是前车盖,包括翼子板,现在它们还是一个整体,等着切削加工后就会被分开。
在国内造个车样,现在也只能这么敲出来,师傅们用铁锤、木槌手工敲打。
东风、红旗、吉普212、上海牌轿车的样车,都是这么敲出来的,什么油泥模样车,合金切削样车,现在都没有那样的条件。
因此,钣金师傅们的工作是很重要的一环。
林强生在钣金车间里,呆了两个月,和钣金师傅们一起敲车样。还好,大锤砸钣金的时间不是太久,多的是时间是用小锤,在车身上慢慢敲打。
两个月,捷达的外壳,终于被师傅们一点一点敲出来了。
这不仅让林强生感觉到,人多力量大的好处。至少这么搞,工艺要求就会变得很简单。
“王师傅,我爸说明天车壳就能上车了。”林强生笑着对王大明说道。
“嗯,上车好!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咱这车壳子造得这么好,这么快,装上了肯定带劲!我高兴啊!”王大明大声的笑道。
林强生看着两个月以来的杰作,也由衷的感到一阵满足。
车壳子在众人的围观当中,被放在了铁架子上。它现在的外貌,还十分丑陋,没有上漆,钢板表面透着发乌的金属光泽。
林强生觉得,这是所用钢板金属配方不对造成的。这还有待以后,研究出更优良的车用板材。
林向荣走进钣金车间,围着车壳转了转,欣喜的拍了怕金属表面。
“爸,怎么样了?底盘弄得如何了?”林强生向着父亲问道。
这车的底盘,就是由上海牌轿车的底盘改的,只是临时装上看看效果。以后还得经过不断改进,造出真正适用的轿车底盘。
“嗯,底盘差不多了。剩下的就是行驶后,再调试了。明天就能装车,仪表内饰也都弄了,铁包皮凑合先用着。就差座位有些不好办,你设计的那种座椅不太好弄。”林向荣说道。
“啊!居然卡到这块!”林强生惊讶的说道。
第五章母亲的工作问题
傍晚,父子两个一起下班到了家,母亲已经准备好了晚饭。
林强生洗了手,走到桌边坐了下来,拿起筷子先夹了口菜。
“儿子把衣服脱下来,怪脏的。”徐红梅对着林强生说道。
“好。”林强生走到外面把工作服脱了下来,甩了甩,然后走到自己屋,把工作服挂了起来。
晚饭是大米和碎玉米茬子混合米,还有玉米面窝窝头,母亲加了点糖,甜丝丝的。
菜是酸菜大骨头炖粉条,家里有三口大缸用来腌酸菜。桌上还有煮草鱼汤,母亲在江边买的草鱼。
如今已经是五月中旬,江水早已开化,钓鱼人又纷纷出来钓鱼了,江边就有鱼卖。
“向荣,市里边要解决我的工作问题了。”徐红梅对着丈夫说道。
林向荣听后,放下碗问道:“老爷子那边解决了?”
父亲问的是,在阳市的姥爷姥姥一家人。他们原来都在教育口工作,因为过去的一些原因,被错误的画分为右派,遭受了一些打击。前阵子听说上级要给他们平反,所以林向荣有此一问。
“嗯,我父母反应的情况,上面核实了。上面调查后,证明了他们的清白,给他们平反恢复名誉了!我大哥,也要恢复工作。唉,一家人总算熬出头了。”徐红梅高兴的说道。
“那好啊!市里给你解决工作,你有什么打算?”林向荣问道。
“我这不是问你吗?我要是工作的话,也跟原来一样去市卫生局上班,好不好?”徐红梅征求着丈夫的意见。
林向荣这时没多思量的就说道:“去卫生局干什么?卫生局现在连工资都发不出来,你还不如去我们厂。我们厂待遇好,工资也高,全市凡是有车的单位,哪个不照顾我们?”
林强生低着头吃饭,听到这里,他隐晦的鄙视了一眼父亲。
他前世,也有这么一出情景。那时母亲也问了父亲的意见,父亲坚持让母亲去自己单位。
结果母亲真去了汽修厂,做了一名普通卫生员,白白失去了市局的正经工作。
事情就是这样,这就是人一辈子的唯一一次机会!又是千载难逢的时机,77年的市卫生局正是缺干部的时候。母亲有文化,是正经大学生,很容易就能干出一番成绩。
结果,前世就听了父亲的话,母亲成为了一名普通卫生员。
卫生员和干部,在身份上天差地别!一个日后是老百姓,一个是政府官员,以后两者之间如天上地下般的距离。
等到九十年代,私人汽修行业崛起的时候。那时的江岸汽修厂,早已不如以前风光,只能濒临破产。
母亲托人拜托关系,才弄去了卫生局,以普通勤杂工的身份,直到最后退休。
现在又到了选定人生的十字路口,林强生不能让没有眼光的父亲,再埋没母亲的前程了。
现成的干部工作都不去争取,进什么汽修厂当卫生员啊!
“妈,别去汽修厂了,当普通卫生员没前途。你还是去市卫生局吧,干部身份多好!”林强生抬头说道。
“啊?去卫生局啊?”徐红梅惊讶的对着儿子问道。不知道为什么儿子在这时发表意见,以前从来没见他说过什么啊!
“你懂个屁!去卫生局连工资都开不出来,就去汽修厂挺好!”林向荣瞪了一眼儿子,坚持让妻子去自己单位。
林强生没理父亲,继续对着母亲说道:“妈,去卫生局好!以你的资历,没两年就会升上去的。到时候,咱家就可以换房子了,没准妈你能分套楼房!”
徐红梅惊讶了一下,仔细想想还真有儿子说的那种可能。
见到妻子点头,林向荣急道:“去卫生局干嘛?在汽修厂多好,成天一起上下班,吃饭也及时!”
“闹半天,你就惦记吃饭啊?成天让我给你及时做饭是不是?”徐红梅一听,立刻气势汹汹的问道。
林强生看了父亲一眼,没理他瞪向自己的目光,说道:“汽修厂表面风光,等到以后就没准了。以后修车的厂子多了,谁还来江岸汽修厂。”
林向荣啪的拍了下桌子,怒道:“你怎么这么说话,汽修厂哪里能像你说的那样!再说了,谁还能顶的过咱们汽修厂?!”
林强生撇了撇嘴,继续拿起筷子吃饭,一边吃还一边说道:“我听说交通局,要把他们的修理厂办大。这不就和咱们抢生意了?”
“就他们?修理客车的能修理吉普、伏尔加吗?”林向荣笑道。
徐红梅想了想,笑道:“行了,你们爷俩也别吵了。没准强生说的对呢,我去卫生局真没准过几年咱家就能上楼房!”
“上什么楼房,汽修厂这地方多好!”林向荣不服气的说道。
“屁的汽修厂,吃你的吧!”徐红梅狠狠的说了一句。
吃完了晚饭,林强生把碗筷放进厨房的锅里,回了屋。
徐红梅看到,小声的对丈夫说道:“儿子懂事了,你看他现在都知道把碗筷收拾了。以前哪管过,吃完就扔下跑了。以后你别老说他,儿子长大了呢!”
林向荣看了一眼西屋的方向,说道:“知道了,现在我在厂里都得听他的。这小子主意的很,弄个车壳那么多花活。也不知道怎么了,被人打了一顿,这小子突然变性子了呢?!”
徐红梅刚想问问儿子画车的事,听到后面忘了前面,立刻恨道:“也不知哪个王八犊子,把我儿子打了,让我知道非找他家里去不可!”
林向荣摇了摇手,说道:“算了,找什么找,儿子没事就好。就这么一个在家了,别出事就好!”
徐红梅叹了口气,点了点头。
老大林强东去南方当兵了,走的很早,17岁就去当兵。现在已经有三个年头了。听说在部队上表现不错,还刚升上了副排长。
老二林香,去滨市乡下知青,那地方也不错,不缺粮食。时常还能接济一下家里,寄点副食品啥的回来,就是远了点,坐车不方便,只能过年过节时回来看看。
林强生回到屋后,从自己的小箱子里,拿出一个红色小本。
他坐在炕上,把小桌子摆上,慢慢的回想着前世的记忆,把有的事件,自己觉得有必要记住的,都写在了本子上。
这种回想记录前世的过程,相当的费时间,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一个小时。
林强生把小本放回箱子,然后数了数自己两个月的工资,一共36块钱,零零毛毛的也弄了一小沓。粮票肉票都上交给母亲了,他手里只留了这点钱。
林强生笑了笑,也不知道这些钱现在能干什么,大概能下20次饭馆,每次两个菜,一荤一素。
他把钱收好,小本放在箱子最底下,然后把小木箱一锁,放到柜子里。
这箱子先前是父母给大哥准备的,后来他姐用,他们先后离开家之后,现在又轮到他用了。
林强生对着镜子,拨开头发看了看自己头上的伤疤,当时缝了3针,现在基本已经看不出来了。
“这是谁给我打的来着?有点想不起来了。”林强生想了想,还没回忆起来是谁打的,于是干脆不想了。
他上厨房,打了盆水。洗完了脚之后,回屋上了炕。
林强生拿起一本英汉词典,背着英语单词。
现在刚晚上八点多钟,也睡不着觉,从厂子里找到这么本英语词典,林强生如获至宝,每天晚上都背。
“当当当”房门被敲了几下,母亲推开门进了来。
徐红梅看儿子就着小蜡烛在看书,笑着问道:“儿子你看什么呢?别拿那么点蜡烛照亮,累着眼睛!”
林强生放下手中的词典,笑道:“知道了,妈。等我有时间,弄个油灯试试。”
徐红梅笑着点了点头,想了想说道:“你真觉得妈去卫生局工作好?”
林强生让母亲坐在炕边上,说道:“那当然了,卫生局什么级别,汽修厂什么级别,将来肯定是卫生局更好啊!”
徐红梅哦了一声,说道:“我还真没往这方面想,但卫生局听说发不出工资啊,去了那连工资粮票都发不出来,咱家吃什么?”
林强生笑道:“困难只是暂时的。再说了,妈,你现在也没有工资粮票啊,咱家不照样能过。”
徐红梅好笑的说道:“你小子,一点也不会说好话让妈听听。”
林强生笑着说道:“妈,你就去卫生局吧。没准过两年,你就是大干部了,那时肯定能发出工资粮票来。你不用为了家里发愁,怎么的我现在也有工资了。”
徐红梅欣慰的点了点头,说道:“嗯,看看吧。明天我跟上级说说,就去卫生局了。听你一说,感觉在汽修厂当卫生员,也确实挺没意思的。”
林强生欣喜的点了点头,母亲嘱咐他早点睡就回屋了。
把蜡烛吹灭,词典放一边。林强生躺进被窝里,努力想着些赚钱的事,但终究没有什么头绪。
睏了之后,林强生眼睛一闭,脑海里数着钞票就睡了过去。
第六章装车
第二天,徐红梅吃完早饭就走了。
看着妻子兴冲冲的推上自行车出门,林向荣叹了口气,看着儿子说道:“你母亲可让你忽悠了!卫生局哪里有咱们汽修厂好?”
林强生耸了耸肩膀,也出了门。
到了汽修厂,林强生直接去了钣金车间。有些师傅已经围着新车壳子,聚在一起。
“你说咱这壳子喷个啥漆好看?”王大明抱着肩膀向旁边的一位老师傅问道。
“黑色吧,还是黑色大气。”老师傅笑呵呵的说道。
“哎?强生你说喷个什么色儿?”王大明看林强生走过来,问道。
林强生笑了笑,说道:“喷啥都行,黑的、白的、红色的也挺好。”
王大明嘿嘿的笑道:“还能喷红的呢?那可得试试,看看红色的好不好看。”
过了八点,厂长常远庭和主任郑永民都来了钣金车间,招呼着众人把车底盘和其他零部件都搬了过来。
众人欢呼一声,纷纷帮忙,底盘和零部件占了很大一块地方,都被摊放在了场中。
钣金车间里一时热火朝天,人声鼎沸。全厂的老少爷们,都挤进了这个车间,总共有个五六十号人。
“老郑,要不要说两句?”常远庭笑呵呵的对着郑永民请示道。
郑永民大声的说道:“我也没什么说的,成不成就看今天一把了!真没想到,咱们从设计到定型,再到拼出一个车的零件来,这么顺利!我想这是怎么回事呢?现在我想明白了,多亏了咱们厂新来的林强生啊!林强生,来,过来。”
郑永民笑着招呼着人群里的林强生,林强生笑嘻嘻的走了过来,郑永民大力的拍了拍林强生还有些瘦弱的肩膀。
“强生,多亏了你!咱们才能走的这么顺利!这一步步的,有强生你画的图纸,咱们才像模像样的凑出个车来!强生,我代表全厂的老少爷们,谢谢你了!”郑永民拍着林强生的肩膀,大声的说道。
“郑伯伯,您别客气!我可没做什么!”林强生赶紧推辞的说道。
“老领导说得对,强生,你受得住大家的感谢!别的不说,就光凭你设计的这个车壳子,在全国都数一数二!来,我们大家呱唧呱唧小强生同志,鼓掌!”常远庭哈哈大笑的说道,随后带头鼓起掌来。
“对!好样的,强生!老林,你儿子真行!。。。。。。。”在场的师傅们,纷纷拍着手,叫好,使劲的鼓掌。徒弟们也哦哦的叫喊,跟着使劲呱唧掌声。
“啪啪啪啪。。。。”一阵热烈的掌声中,林向荣憨厚的笑着,连连作揖。因为儿子,他的心里现在是满满的幸福和高兴。
林强生呵呵的笑着,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让大家这么呱唧,他还有些不好意思。
“老郑,咱们装车啊?”常远庭向着郑永民问道。
郑永民看着大家都静下来了,点了点头,颇为豪迈的大手一挥,“装!”
“哦!装车喽!”师傅徒弟们兴奋的叫了起来,快步走向围在中间的汽车零部件,纷纷抢着要上。
“哎?别急,别急!告诉你别急,别挤我!”常远庭一下子被冲了上去,他大声的叫道。
郑永民哈哈的大笑着,看着眼前热闹的景象,他又大力的拍了拍林强生的肩膀。
“强生,你是怎么想到的这个车型的,还有内饰仪表,跟我说说。”郑永民笑着向林强生问道。
林强生看着不管师傅还是徒弟都举着零部件,都想上手的场面,乐不可支。
他听到郑永民的问话后,说道:“郑伯伯,我就是平时看了厂子里经常开出的汽车,久而久之就有了些想法。然后那天就把它们,都画了出来。”
汽修厂的门口,是一条柏油马路,家属区就在旁边,因此总能看见车辆经过。这个理由,应该容易让人接受。
“哦,好!你设计的车,我已经报到省工业局了,省里很重视啊!一会他们可能来几个人参观咱们厂,到时候我向领导同志们介绍介绍你,这是我们国家最小的汽车设计者啊!”郑永民说完哈哈大笑了起来,他想到领导们的表情一定会很精彩吧。
“啊?搞的这么隆重啊!还有领导要来!”林强生一下子傻眼了,他没想到事情会搞得这么大!
“那当然了,你以为咱们这个小厂弄出来一辆车,他们会不来看?!这可是咱们国内的又一新车型呢,前面也就红旗牌,上海牌,还有谁?!哈哈哈。。。。。。”郑永民看着林强生的样子,开怀大笑。
“完了!”林强生瞪着眼睛,一副不可思议的样子。
“万万没想到!一下子名列第三了!”林强生眼珠发直,郁闷的想着。
装车用了两个多小时,这么多人七手八脚的,就把车装起来了。
林强生采用的这个车型,是第一代捷达车型。这是1979年沃克斯挖根,所推出的车型。
现在车里的仪表内饰,是厂长和主任去市仪表厂化缘来的,在仓库里随便找了找他们的存货,凑合着用上了。
至于发动机和变速箱,则是采用了一辆报废拉达的部件。
“现在除了挡风玻璃,再就是喷漆。等这些完成之后,就齐了!”常远庭向工业局人员,介绍着情况。
市工业局并没有来什么领导,只是来了三个干事,两位年轻人,一位老同志。
其中一位年轻人举着一台国产海鸥相机围着车身拍照。另一位年轻人,做着笔录。
老同志兴奋的围着车身转了几个圈,几乎把车身看穿,里里外外看了个遍。
他笑着说道:“真没想到啊!你们这个汽修厂,居然能设计出一辆车来!不错,这是采用了什么设计?这棱棱角角的,难道就这样了?能不能给我介绍一下设计人?”
“好啊!曲同志,我来介绍一下我们这个车的设计者,只不过他是我们一位新来的同事,那个,啊,哈哈。。。。”常远庭和郑永民互相看了一眼,都笑了起来。
曲伟忠不明所以的看着这两位同志,不知道他们究竟是笑什么。
“林强生,过来,来见见工业局的同志。”郑永民招了下手。
林强生正站在人群中,在一边围观看着几个人。听到主任招呼,其他人推了他一把,把他推了出来。
林强生在工业局三人的惊讶注视下,走到了近前。
“这是?”曲伟忠疑惑的看看这个小青年,再看看常远庭和郑永民。
常远庭笑道:“这就是我们这车的设计者,他叫林强生。”
“哦?!”曲伟忠惊讶的再次看了看眼前的小青年。
林强生穿着一身还算干净的工作服,理着短发。他向眼前的人微微鞠了个躬,说道:“我就是林强生,您好。”
“呃,你叫我曲伯伯什么的就好,不用太多礼。这是你设计的车?!”曲伟忠不知怎么跟这位小青年说话了,只能是把话题引向汽车。
“是的,曲伯伯。”林强生点了点头。
“嗯,你是怎么设计出来的这个车?”曲伟忠从震惊中缓过神来,向着年轻人问道。
林强生悄悄的舒了口气,他刚才有些紧张了。明明是自己抄袭的车,现在遇到这么个事,一时让他不知如何应对。
这位工业局的人,好像一副知识分子的样子。
林强生以为会问他比较专业的问题,现在听到和主任的谈话差不多,于是说道:“我父亲画的图纸,我也会看看。再一个,平常见到的车,我都会仔细观察,慢慢的脑子里就有了车型,那天我就是把它们画了出来。”
“嗯!好,好孩子啊!不错!”曲伟忠听到年轻人居然这么简单的就来了灵感,画出来一辆车,笑着点头赞道。
“我们有时候,钻研一个问题,偶尔的会灵感爆发,从而迅速的解决问题。我想你也是这样的吧?平时爱动脑,关键时刻显奇效啊!”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