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工业民科-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部队当然也想要好装备,想把战士从头武装到脚,可是国内的经济不允许,没有钱,更不用说现在一切以经济建设为纲,国家要求军队建设缓一缓,经费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不可能装备一款这么贵的制式武器!

何道泉看着这么好的枪装备不起,极其的不甘心,他舍下面子向林强生求教道:“价格能不能再低一些?林先生,你知道,现在军费紧张,今年中央又有可能裁军,就是为了给国家腾出一些经费,用于经济建设!

我们的战士都是很优秀的,如果我23军能装备上这样先进的突击步枪,那么中央也会考虑尽量少的在我们军裁人啊!”

林强生怔了一下,对何道泉和郑海林说道:“据我所知,中央的裁军是要裁撤掉大批的非战斗人员吧?现在军队里的干部实在太多了些,这次主要是在文职军人人数上下手,你们23军这次不会有什么危险。”

“您听谁说的,您有什么消息?”何道泉和郑海林对视了一眼,奇怪的向林强生问道。

“嗯?”林强生看了看两人,见两人一副好奇的样子,他突然意识到可能中央还没有露出这样的口风,这时候他把自己知道的东西提前说了出来,却是有些唐突了!

林强生尴尬的看着奇怪的何郑两人,还有同样露出关心神色的杨立新,说道:“我也就是猜一猜,那什么,我们今天就聊到这里吧,哈哈哈。”

见林强生不想多说的样子,何道泉和郑海林两人的心里直犯嘀咕,这个林强生可是和一号接触过的人物,与国防科工委都有合作关系,莫不是他真的知道一些上层的打算。

听其刚才话语里的意思,中央已经制定裁撤文职军人的计划了,或许真有这个可能,就他们在部队里的所见所闻来看,部队的冗官的确非常严重,已经到了不裁撤不行的地步,但他们也有些拿不准,中央的裁撤到底会不会落到自己的头上,现在谁都说不准。

这个时候,G36突击步枪出现了,可惜,这款枪太贵了!

看着两人惆怅的表情,林强生想了想,提议道:“其实也并不是没有办法把这款枪的成本降下来!”

“林先生,您说,是什么办法我们一定尽力!”何道泉一下子又来了精神,大声向林强生说道。

郑海林也说道:“林先生,如果能降低成本,让这款枪的价格降下来,保持在100元左右的水平上,那我们部队还是能够装备一些的,实在不行还可以只用于特种部队使用,小批量的装备一批!”

林强生点了点头,向两人说道:“本来我设计这款枪也没想要批量生产它,你们知道我的企业是外资性质,在中国制造武器,上级肯定不会同意的,批准下来估计会很困难!

但我可以授权国内来制造,其实这款枪有一些备件的成本相当高,但,是可以完全去掉的,比如光学瞄准镜,如果改成机械式瞄准,这样成本就能够降低了不少!

如果国家允许这款枪进行外销,这样就能创造外汇收入,也可以再降低一下价格,以后工艺成熟,制造数量上去了更能摊薄成本,材料费用走低,成本还能够进一步再降低一些,我估计最起码也能减少到200元以内,达到150元的成本也不是没有可能的!”

何道泉听到林强生的话后大喜过望,大声的说道:“对嘛,林先生说的对,这样,我们会跟进总后军械部的情况,我们及时沟通信息互通有无!”

郑海林也跟何道泉说道:“说不准就要让军区想想办法,把林先生的这几条意见汇报上去,我看这款枪不错,设计先进,性能一流,外销出口一定会有市场的,没准还给我军队企业增添了一个拳头产品呢!”

何道泉也点头称是,两人大笑,难题有了解决的办法,而且貌似可行,真的令他们轻松不少。

说说笑笑之间,林强生与何道泉、郑海林再次握手说道:“两位首长,既然没事了我就告辞了,两位咱们以后常联系!”

何道泉也笑着说道:“好的,林先生,你设计的这么优秀的突击步枪,以后我们肯定还是要麻烦你的!”

郑海林也说道:“多谢林先生,有机会我们一定邀请您去我们23军做客,我们诚挚的欢迎!”

“对,到我们走一走看一看,23军军部就驻扎在滨城,林先生有时间一定去我们那里,我们诚挚的欢迎!”何道泉也大声说道。

“好的两位首长,有机会我一定去23军看一看!”林强生对两人笑道。

往回走的路上,他突然转向师杰问道:“师教官,我送来的那十二个女孩子还好吧,有没有给你们带来麻烦?”

师杰抱着三把突击步枪,这是杨立新亲自交代他的,一定要掌管好这些枪,不能让别人再拿走一只。

他认真的点了点头,说道:“挺好的,就是娇气了些,训累了还哭鼻子,现在她们正在进行新兵集训!”

所谓的新兵集训主要是训练队列、擒敌、战术、体能、射击训练,通常是练习100米卧姿有依托精度射击,5发子弹40环合格,投弹30米合格。新兵训练是相当累人的,有的新战士以前不怎么运动,不习惯这种密集式的训练强度,甚至有人把脚趾给练掉练残的!

林强生哈哈笑了,想着海红那几个女孩哭鼻子的样子,就很开心,但他还是摇头说道:“都是些女孩子,累了肯定要哭的,但我相信她们会挺过来的,都是些苦孩子出身没什么大不了的!”

师杰还是认真的摇了摇头,说道:“不如农村兵身体抗练,城市娃娃娇生惯养!”

林强生笑了笑,对师杰无可奈何,他说得也对,几个女孩子过去再怎么皮实,也就在家周围那样的小地方耍一耍罢了,要说体力还真的不怎么样。

而林强生不知道的是,这时候正有一帮小女兵在议论着他呢。

“姐,你听说了吗,抓咱们来的那个大坏人,来了咱们武警部队啦!”海玲冲进营房对坐在床上的海红叫道。

一听说“大坏人”海红立刻站了起来,双眼瞪得溜圆向海玲问道:“抓我们的那个人来了部队,在哪呢?”

海玲兴奋的说道:“正从靶场往这边走呢,我上厕所时看见的!”

海红大声的对屋里的众位小姐妹叫道:“姐妹们,我们报仇的时候到了,跟我走!”

“好啊,我们去报仇!”一众女孩子也都听到了,她们都站了起来,显然对林强生是恨极了。

海英也没有拦着的意思,想起这个人把她们抓来这里心里就不舒服,虽然她现在想当个好兵,但还是对那个人的行为不能原谅。

自从这些个女孩子被带来军营之后,一直都在刻苦的训练,站军姿走军步,一板一眼的练习,尤其是黑脸的师杰教官,对她们这些个女孩子从来不怜香惜玉,把一些个女孩训得直掉眼泪,腿发麻脚抽筋几乎都是家常便饭,听说过一阵子要练习擒拿格斗了,几个年龄小的女孩都很害怕,有事没事就想回家。

“走啊,我们找大坏人报仇去!”海红大声的叫道,这是她们给林强生起得外号,谁让他无缘无故的把她们弄到这来呢。

“你们要干什么去!”突然,一个年轻的女教官挡在了门口。

海红对女教官大声说道:“小于姐姐,把我们绑来的那个大坏人来了,我们要找他报仇!”

于丽是女子特警队的副教官,师杰毕竟是男人,有时候不方便,部队考虑一个女教官会好一些,所以于丽就从女子侦查班调了过来。

于丽对这些女孩是很爱护的,她也没有说什么重话,只是劝解道:“想想部队的纪律,那边有部队首长,你们冲到那个人的面前能做什么?

何况,还有师杰教官也在呢!”

“啊?还有师杰教官啊,我没看到!”海玲听到了教官也在就缩了缩头,其他的一些女孩也害怕了起来,可见师杰这个教官在她们心中还是很令人敬畏的!

海红也有些踌躇,无他,她害怕师杰在训练中给她加码,自从开始训练以后,不知道为什么,似乎师教官额外的关注她,稍有放松就会被师教官抓去狠练。

“姐,要不咱们以后再找他吧!”海英拽了一下姐姐的胳膊说道。

海红看了一眼于丽,恨声说道:“哼,这回看在于姐的情分上,那我们就放他一马吧,等姐妹们练好了再找大坏人的麻烦!”

“好哦!”海玲嬉笑的说道。

看着这些个女孩都垂头搭脑的回了屋子,于丽轻笑的摇了摇头,她叫住海英,这个女孩十分听话她很看好。

于丽对海英说道:“谢谢你了,又帮了我一次。”

海英笑了笑,她回头看了眼躺在床上生闷气的海红,然后轻声的对于丽说道:“于副教,其实我觉得没遇到那个人,我们现在还在家里混呢,不知道为什么,我觉得那个人其实是对我们好的!”

于丽拍了拍海英的头,笑着说道:“你能这么想就好,帮我劝劝你姐姐,以后别冲动,做事前要考虑周到!”

“嗯,我会的,谢谢于副教!”海英笑了笑说道,转身轻快的走进了营房。

第五百八十一章高速发展的东星

省发改委的王光美副主任,在林强生这里讨来了同意投资经济开发区的口头约定后,马上就向省里负责经济工作的几位上级领导做了汇报工作。

省委省政府也相当重视这个事情,长久以来省城一直缺少一处由省里筹办,并且按照省里的意见掌握的经济开发区。

这几年尤其是一些南方省份和沿海城市,出现了一些声音,主张有条件的城市对外实行开放,国家先在一些城市率先的给一些优惠政策,让这些城市有条件把经济搞上去,依靠国家和地方给与的良好条件优先发展起来!

这种声音传到了滨城,让省委省政府的一些领导也关注了起来,滨城似乎也有这个条件,享受到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啊!

这还要从东星集团建立以后说起,这家企业的建立,似乎给这座在时间和冰雪里尘封的城市带来了显著的变化!

80年代国内第一波涨工资潮流掀起,这股风气也吹到了滨城,最先是从工业新区传出的消息,据说东星集团的直属工厂职工,每人每月的工资都突破200元,大工甚至有挣到伍佰元以上的,连打扫卫生的,东星也一视同仁,与普通工人开的工资一样,当然,人家的要求也高,车间里都要清洁的干干净净的,不能像国企那样糊弄!

但更让人吃惊的是一些拥有优秀技能,像具有六级以上高级职称的高级技工月工资竟然可以高达800元以上,这让八十年代初的国企职工简直难以相信,要知道他们现在的平均工资也才三四十元每个月的样子啊!

东星集团的工资,简直高得离谱,一时成了市民们热议的话题,并且成了真正存在的传说!

这年代尽管国企工人、铁饭碗的地位高,找对象都能挑到不错的,但再怎么地位高也不如人民币实在啊!

于是东星集团用硬扎的高工资,实实在在的教育了一把保守的滨城人民,从此就给人们留下了外资企业工资高待遇好的形象。

人们纷纷关注起了这家企业,每逢遇到东星集团招工的时候,报名应聘者就会异常火爆,公司的正门口就要排起长长的队伍,寒冷的冬天也不例外,甚至有人连夜赶来,就是为了能排在最靠前的位置。

因为有先例,东星集团基本上不太挑人,宁滥勿缺,但是每次招人却有人数限制,进了工厂都要经过再教育,有合格者上岗的限制,还有三个月的试用期,这是在国企绝对没有的规定,所以保证了员工的素质。

这样发展到后来,哪怕不是东星集团本部招人,就连东星旗下的合资企业招工也十分受到市民的欢迎。

因为这些合资企业的工资在集团的带动下,也上涨了不少,虽然不能和总部相比,但也是令市民们十分向往的好单位,一年挣到的钱就顶在国企的十年,这才是真正的铁饭碗啊!

这种情况以至于搞得不少滨城国企的职工,内心中都感到不平衡,甚至在国企内有一些要求涨工资的声音出现,东星集团的工资上涨在滨城国企管理者眼中,也变成了十分不受待见的行为,这给他们管理带来了挑战和困难,这在日趋保守的东北国企领导集体中,造成了不小的争议,甚至反应到了省里!

尽管承受着不小的压力,但是东星集团都顶住了,林强生依然我行我素,他带领着东星集团在改革开放的有利环境下,企业规模几乎是一年翻一番,两年一个大跳跃,截止84年底,集团盈利已经了超过百亿元人民币!(前面给的十亿,好像错了,这么大企业十亿太少,83年第一辆桑塔纳组装成功,全套德国CKD散件,35万元的零售价,对普通老百姓来说简直突破天际!)

东星集团利税更是突破了30亿元人民币,给H省带来了庞大的财政税收支持,而且其企业发展也带动了不少省内相关企业,给逐渐没落的本省工业企业带来了强劲的动力!

因为东星集团这一家庞大的企业,使得省内经济转好,这绝不是1+1只等于2的简单数学题,这是个庞大的加成效应,这些即将或已经转入困局的企业,不但因为与东星集团的合作而实现了盈利,而且还得到了发展,取得了新成绩,厂家有了资金购买了新型的现代化设备,一些企业还分离出了股份制公司,响应中央企业制改革的号召,努力适应新形式的发展变化!

这些企业带动了各城市地区的财政收入的同时,职工们的工资上涨,从而也促进了当地的消费,带动了当地的发展!

H省有了东星集团这家外资跨国企业,带来的好处多多,不但产生了实实在在的税收红利,而且还带进来了新的经济模式,新的发展思维,让滨城乃至省里的领导层都开阔了眼界和视野!

H省在过去几年,尤其是近两年,财政不断转好,甚至在84年已经跨入了全国财政收入排行榜前三名的省份,甚至比一些有沿海开放特区省份的经济数据还要好!

这在国内的政坛上都引起了轰动,中央上层都一再的把对东星集团和滨城工业新区的关注度一而再再而三的提高,还是不赶趟。

他们都睁大眼睛仔细的看着东星集团的动作,研究着这座工业新区的发展模式,林强生过往的发展史更是被国内的一些经济学者仔细的研究了个遍。

他们还真的从中总结了一套东星式的发展模式,那就是大投资大建设,投资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创造规模化的经济效益,创造超越式的发展速度!

从去年开始,经济数据披露出来之后,全国各地区到滨城来参观访问的官员干部就开始络绎不绝起来,省市的领导干部也倍感光荣,欢迎着一批又一批的客人。

虽然H省取得的成就,有东星集团的不少帮助,但是我省的同志们在其中也是出了大力气的嘛,该给的表彰还是要给,该奖励的还是要奖励,大家一起欢乐起来!

这种时刻,往往是宾主尽欢的,到处都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省市的各部门被反复的要求,大家都好好的,东星集团也好好的,最好不要有什么事情发生,努力创造万众和谐的愉快气氛!

考察团走访组络绎不绝,取到了多少真经不知道,反正吃吃喝喝是肯定少不了的,这年代能出国的出国,不能出国的也有地方花销!

东北也还是有很多特产的嘛,人参没有,那是吉林的;鹿茸也没有,还是吉林的。呃,我们这有大鳇鱼啊,野生的,可惜是保护动物,于是林强生培育的傻狍子,就成为了省市政府接待来访人员的特色美食!

傻狍子,其实并不是真的傻,因为狍子在猎人追捕的时候跑得很快,猎人往往是追不上的,但狍子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这种动物的好奇心特别严重,狍子会自己跑回来,看看猎人为什么不追了。

尽管来访人员对东星集团进行了仔细调研,不乏来厂的参观者,各家经济学者各种学派的大师都总结出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但是,有一样他们却是得出了相同的答案,那就是东星集团的发展模式想要效仿移植到其他省份,现实情况下是难以做到的,无他,没钱尔!

调查出的数据,东星的投资规模可是吓傻了各路来访的领导干部,他们看着滨城省市政府官员的喜悦表情,都羡慕得恨不得抽死他们!

第五百八十二章被挖人

大爷有激。情,但就是没有钱,找不来钱,地方无从发展,归根结底想要搞经济建设,还是一个发展资金的问题,这可惆怅坏了一波波的英雄好汉!

这年代,各个地方都是无米下锅啊,连中央都向银行贷款的!

于是,有的人就开始想到了一些别的招数,钱没有,但我们有地有资源啊,我们还有大把的人力,你们这的工资高,我们要少点几十元都有大把的人抢破头,只要你来!

这些人想着把东星集团请到自己的地方,开公司建工厂。于是,很多地方政府就开始打起了东星集团的主意,甚至他们还动用了各种关系,在公司里找熟人挖人脉,想着从东星把人挖走也行,这也引起了林强生的一些注意,他的态度则是无可无不可,去留随意,该走的早晚要走,愿意留下的人自然会留下!

这些年来由于省城有了东星这家企业的存在,也让滨城和其他一些大城市有了一些不一样!

东星的工资高,普通工人的工资就有达到几百元一个月的,高级技工更是有达到了八百元以上的,东星集团的厂长、经理级别月工资已经达到了二三千元以上,而且还有奖金!

这样的工资水平,在八十年代初是难以想象的,也只有一些生产特供商品的厂家能达到这个工资水平,许多东星集团的职工已经成为了万元户,更有甚至成为十万元户的传奇人物,这在东星集团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有钱了的人,往往就开始考虑改善生活,这是人之常情,东星集团和林强生也鼓励员工们消费,一方面是促进本地经济发展,带动更多的人走上勤劳致富的道路,一方面现在的钱真叫钱,八十年代初的人民币购买力相当可观,这个时期物价也便宜,衣食住行,比前些年那是贵了,但林强生是过来人,现在的物价比十年后二十年后那是低得太多了!

虽然不能说八十年代的蔬菜水果都是天然无公害的,肉类粮食都是纯天然没经过化学农药的,撒可富、四月肥,但是现在老百姓花在“食”上面的消费也并不多,有了钱人们就肯消费了,吃得好才能工作好;

在住的方面,现在的房价也很便宜,虽然八十年代初国家没有放开商品房市场,但是小规模的房屋买卖一直都是存在的,包括了那“十年”房屋交易在中国始终都没有消失过。

现在北上广深的房价十分便宜,林强生在这些个城市就投资了不少的房产,还组建了几家房地产公司,跑马圈地!

在他的带动和指引下,东星公司内部也有不少人跟风,投资房地产,慢慢的就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这个群体有着一二百号人,而且人员还在持续增加中,虽然他们很低调,但熟悉的房地产圈内人都知道,有这么个“滨城炒房团”的存在!

“厂房团”有专门的人负责全国各地到处的跑,尤其是在一些沿海城市,甚至有公司内部人员看到了发财的机会,辞职下海专门从事炒房!

东北人这个群体,其实大致分成了四类人,第一类是清朝之前包括清朝,祖辈都是生活在东北的土著居民或早已定居在此的人们,这些都算是土著,这类人能够占据东北人口的四分之一;

第二类,是清末民初时期逃难到东北的,这些人是以鲁东地区人为首的闯关东群体,包括了一些河北人和其他的北方人,这些人文化水平低到了东北多以种地为生,所以发展到后来他们大部分就成为了东北的新农民。

第三类,就是新中国建立之后国家大力建设东北时期,这段时间从全中国广泛的征调派遣人员,来到祖国边陲开发大东北的,这其中就包括了铁人王进喜,甘肃人、雷锋,湖南人。

现在铁人的后代还在油城大庆生活得好好的,假如雷锋不死或许其后代也会生活在东北,那就会成为新东北人,这类人以扎根城市为主,懂文化有技术的人员不少。

第四类,这类就比较特殊了,还是解放后,从全国各地陆续迁移来到东北扎根的人,这类人有逃荒的,有躲灾避仇的,还有原来在家乡吃不饱饭的,这类人还是以鲁东地区为主,但是别的省份的人也有很多,比如来自皖省和一些南方省份,前者主要是在城市打零工,有企业招工就成为了临时工,好一点的混成了正式工。

后者多为手工业者,木匠、卖眼镜、修手表的,这些人基本都在城市里找活干,有些人在改开之后成为了东北第一批富翁。

解放后,东北没有遭受到什么大灾大难,甚至“三年困难时期”和那“十年”对东北的影响也没有多么大,农民们只要安心种粮食,吃饱穿暖是不用发愁的,城里人也没受过饿,甚至到现在有些人还十分怀念那段时期,觉得当时相当富足,他们对关内发生的事是完全不了解的,也根本想象不到。

但在改革开放后,尤其是九十年代东北经济全面落后时期,大量企业人员下岗,后三类东北人,当中一些较为穷困的又开始了大迁徙。

不少人离开了东北,回到了经济发展迅速的老家,由于本来东北人的构成就复杂,思乡或者返乡的人就更复杂了,闯关东的时候,他们大多身无分文目无余子,回去的时候仍然是身无分文,但身后跟着的余子倒是很多。

当然,抛弃余子单身回乡的也不少,闯关东嘛,当初就抛弃了一次,再抛弃一次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于是这些新东北人就陆续的洒遍了大江南北,正所谓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最终完成了一个循环,追求美好生活,这是人的一种本能!

扯了那么多,最主要意思就是,全国当中还算是保守顾家的东北人,现在被林强生带动了不老少,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就勇敢的踏出了那一步,提前洒遍大江南北了!

但请表要害怕,这些东北人和历史上的那些完全不一样了,东星集团的再教育工作做得非常成功,也非常重视。

进入公司的员工基本上都会被要求学习知识文化,最起码要达到初中毕业的水平,这是因为工厂里最普通的一线工种,都是需要有一定技术含量的。

况且新式企业、现代化管理,也要求每个员工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在现代企业里没有文化是不行的,连标准化都不知道是什么的职工,怎么能胜任现代化生产的需要!

不过,东北在全国来说城市化率高,教育普及也高,想要达到初中毕业的水平并没有什么困难。

这些先富裕的,去到北上广深和一些沿海城市的人,经过了现代化企业的洗礼,文化素质高,见过了市面,再有林强生超过了这个时代的引导,他们往往比这个年代勇敢下海,一头雾水乱打乱撞的人,更有目标,更能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

林强生也在公司鼓励员工们走出去创造财富,再说,这些人的工资水平已经很高,长期下去必然会对企业造成负担,他也怕这些人因为高工资高待遇丧失活力,失去努力工作的热情,从而倦怠,造成企业的效率下降,行政官僚化!

所以,企业要在适当的时候来一场新陈代谢,用小鲜肉替换掉老腊肉,让企业恢复生机活力,使企业年轻化,东星集团的管理制度已经打下了基础,已经不会因为新人的进来而被打乱。

这已经成为了林强生的一个企业管理的重要法则,不过他是不会向自己员工透露的,有一天他们的老板、林大董事长,会让他们卷铺盖滚蛋,那太无情了!

第五百八十三章经济开发区

省里对在滨城建立另一片经济开发区很是支持,这个开发区要由省里完完全全的主持,受省委省政府的把控,政府期望更好的带动本地重工业的发展,给渐渐没落的国营企业带来活力。

工业新区固然很好,可是那里在建立之初,政府部门就是被动的接受。“特区”这种新经济产物的概念才刚刚提出来没多久,所有人都对这种发展模式感到陌生,不知该如何对待,国家又要支持,所以本地政府部门就采取了静观其变的态度。

现代化的经济体究竟是个怎么样的发展模式,大家都没见识过,所以工业新区成立后,无论从管理还是建设上,政府部门都很大程度上的放了权,采取一种完全任其自由发展的姿态。

结果,慢慢的这片工业新区的主人就由政府转变到了东星集团的手中,政府成了旁观者。

等到发现情况不对时,已经为时已晚,这时候的东星集团早已经成为了一家巨型企业,甚至已经发展成为一家跨国集团,对省里的经济和工业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省里已经无法随意干涉东星集团的分毫,谁也没有那个胆量。

如果省内也有了经济开发区,就正好解决了不能把持经济发展命脉的窘迫,政府甚至还想着让经开区成为省内带动国有企业的龙头,发展壮大之后,与东星集团形成掎角之势,这样就能压一下东星的风头,形成一个良好的局面,中国政治就是要讲究平衡之道,地盘上的企业发展得太好,太过庞大,尤其是还不受自己掌控,有些人就天然的觉得恐惧,需要打压,给其树立个竞争对手。

在王光美的陪同下,林强生到了省政府,见到了省委副书记兼代省长侯捷,也见到了陈雷省长。

陈省长是真的老了,现在已经不怎么主事,主要工作都交给了侯捷。

但至今林强生还记得,四五年前他与宫本言带领着H省考察团到访欧洲考察的情景,当时他们一行人走访了法国标致雪铁龙公司,参观了他们的现代化汽车生产线。

法国人的先进技术给考察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家工厂月产能就达到数万辆小轿车,要知道78年当时的上汽全年的SH牌小轿车的生产量也才5000辆,况且法国的汽车生产技术还不是最先进的,中外当时的差距实在太大,大得让人绝望!

看到了巨大的差距,回国之后陈省长就一心一意的为在滨城建立汽车工厂而多方筹措,滨城汽车集团的建立就有陈雷省长不少的努力,与中央的沟通,联系省内各工业单位联合生产,如今依然历历在目,仍让林强生感慨万千!

陈省长已经七十岁的人了,老年斑已经爬上了他的容颜,脸上的皱纹也多了不少,看见林强生老人十分高兴,亲切的拍着林强生的手说道:“林小同志,你的东星集团发展的不错,我省取得的经济成就有你们很大的功劳啊,以后还要努力啊!”

林强生有些感动,对老人说道:“谢谢陈省长的关心,我们东星集团就是在H省发展起来的,H省就是我们的根,没有领导与各单位的热情支持,东星集团也没有今天,我代表东星感谢省内的帮助,由衷的感谢陈省长及诸位领导的支持!”

陈雷省长笑着点了点头,拍着林强生的手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