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工业民科-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乎等于零。
在那个时候,国内只好又从零起步,重头再来,还是从模仿别人开始!
林强生难得认真的说道:“父亲,我觉得你应该重视模型模具这块的生产!把这个车间真正的做大做强!很多机械零件,用模型模具制造都是既可行,又简便的方法!你的思维,别老局限在大工业、大机械、大生产线上。这些沙子玩意,别看它微不足道,但是确实是块宝!”
林向荣看着儿子郑重的表情,说道:“你还教训起我来了?!模型模具车间,不是一直发展的挺好吗?我还向里边派了一百多人,怎么不重视了!”
林强生看着父亲,说道:“行,咱们这个不说。那我问你,先前和哈工大一起成立的机器人设备研究小组,为什么解散了?”
林向荣奇怪的问道:“生产线不是制造出来了吗?那还留着这个小组干什么?”
“我!”林强生的表情一变,咬了咬牙,把要脱口而出的话生生憋了回去。
转了几个心思,林强生对父亲无奈的说道:“人工半自动完事了,还有全自动呢,还有数控机器人生产线啊!这个机器人研究小组,成立之初,就是为了使咱们的生产线能够不断的升级,更先进、更电子化!几万辆汽车一年算什么,咱们要干出一年10万辆车,30万辆车、60万辆车、100万辆车!”
林强生接着大声说道:“一百万辆怎么实现,全靠人工吗?质量效益怎么实现?汽车产业的趋势,就是电子数控化生产,这样不但质量上升了,产品生产速度都有很大提高!在这个产业中,人工只是辅助,这个进程也就再过个几年,国外就会实现!到时候,咱们厂怎么办?这样的半自动化人工生产线,还是落后的,还要向别人重头学起!别人教吗?咱们得花多少钱?就算别人肯教,钱咱也有,国家肯给咱们厂政策吗!”
林向荣张了张嘴,说道:“白养着哈工大的那些人,工人们会有意见的!”
林强生使劲的挠了挠头,呼哧呼哧的喘了几口粗气。他一挥手,说道:“这个咱也不说了,说个能解决的!”
林向荣点点头,连忙说道:“好,好!儿子你别急!我知道,那些都是你的想法!这样吧,如果哈工大的那几个师生再有些什么试验,可以拿到咱们工厂来做!”
林强生想了想,这样也不错,点头说道:“好吧!现在也就只能这样了!”
林向荣笑道:“还有什么能解决的?你想解决什么?一起说了吧。外面那两人?”
林强生点点头,说道:“不错!爸,你不是一直为工人的事情着急上火吗?咱们这样,成立个汽车改装厂,把各个车间的刺头,都调拨到改装厂里。他们不是能折腾吗!这样的人,不适合在流水线上,就把他们都调配到改装厂里吧,使劲折腾!”
生产线是林强生的心血,看着这帮人糟蹋自己的心血,林强生不恨他们才怪,以前是没想到怎么治理他们,现在机会来了!
林向荣看着儿子咬牙切齿的样子,站起身来走到窗前向外望去,想了一会,林向荣问道:“这倒是个好主意,可是把人都调到那里,不会闹意见吧?”
林强生怔了怔,想是父亲刚当上厂长,肯定怕工人们闹意见啥的。于是说道:“调过去之后,保留工资不变就是了,能有什么意见。在我看来,有些工人在生产线上难受,他们很难适应这样的劳动环境!这样的人,他巴不得换个工种呢,怎么会甘愿在生产线上埋头工作?”
林向荣点点头,转过头来说道:“好!这个改装厂咱们建了!可谁来当厂长?”
林强生大气的说道:“当然是我,当然不让嘛!债多了不愁!我一定会好好的,把这厂子管理起来!”
林向荣听到儿子的提议之后,笑了起来:“你啊!还是安心的给我上学去吧!”
打开办公室的门,林向荣迎了出来,主动的把两位军人同志,重新请到了屋里。前后的态度,来了个大转折!
看着父亲和张师长热情的交谈,林强生暗笑,父亲这变化还真是蛮大的,能屈能伸,以前还真是没看出来,不错!
几个军人笑呵呵的开车走了。临走时,张师长还向父亲保证道,汽车厂绝对不会吃亏,他们肯定让汽车厂不白帮忙。
林向荣把他们送走之后,马上召集各车间的主管开会。
就在厂长办公室里,他们秘密的研究谁上谁下,各车间主管互相交头接耳一番,就基本拟定了一个名单。
工厂已经建成好几个月了,哪个车间什么人是什么样,车间主管们也大概的清楚了。
林强生看到这份名单后,数了一下。五六个车间,总共挑出来113人,占到工厂总人数的一成。
林强生暗自琢磨,人数差不多了,坏蛋的比例也就这样。这就是,他要折腾的人马了。
他呵呵笑着,手指弹了下名单,兴奋的说道:“同志们,那就来吧!”
第五十一章改装厂建设
竖立工人们的责任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吓唬!让工人们,自身有了危机感!
教育?别扯了!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来说,所谓的企业教育,远比恐吓难搞多了!
这年头的国内不许裁撤工人,那么工厂只能采取调岗这种方法了。
各车间的主管领命,回去马上宣布了人员调岗通知。这份通知,立刻在全厂职工当中,引发了不小的轰动。
埋头好好干活的工人,悄悄的议论着都有谁调了岗。那些“聪明人”则纷纷很有兴趣的猜测,汽车改装厂里都有些什么工种,是不是也像现在这样乏味。
大生产当中,每个工人都是流水线的一颗小小的螺丝钉。他们每个人每天,都在干同样的事情,负责某项零配件当中的一个加工任务,成天干那一个动作,自然乏味苦闷的很,很多人都有不少的牢骚。
转天,100多名工人就被从原有车间,抽了出来。他们被通知拿着锹镐,在汽车厂的东边荒野上,一起参加劳动。
“我说,咱们抽调过来,就为了干这个?”鲁光明在人群前头,看着一大片望不到边,长满荒草的野地,很受打击的叫道。
“那你还想怎样?”另一名带头的工人,不忿的瞅着他。
鲁光明转头,看是铸造车间的徐珂,睁大眼睛,上下打量了他一眼,叫道:“你瞅啥?”
徐珂斜眼看着他,轻蔑的道:“瞅你咋地?”
鲁光明:“不服啊?”
“就不服,你能怎么地?”徐珂。
鲁光明:“哎?我艹!”
鲁光明把肩上的板锹拎在手里,徐珂双手握起铁镐,两个人就开始对视着,准备开打。
“行了!干什么呢!”王大明师傅在队伍的最前头,回头看到两个工人要闹事。他一声大吼,超大的音量顿时把两人都给镇住了。
鲁光明和徐珂互相看了几眼,都扭过了头去。
林强生站在王大明的边上,回头看了看这些生瓜,一个个不服不忿的样子,笑道:“王厂长,你管他们干什么!让他们打!打呗,打死一个少一个,咱们工厂不缺人!”
鲁光明和徐珂都看了一眼林强生,小声的哼了一声,又转过了头去。
厂长儿子,就是这么牛掰!平时工人们轻易不敢得罪林强生,不光不敢得罪,有他在车间里溜达的时候,工人们还都尽量的表现,生怕林强生给谁穿小鞋。当然林强生也不会招惹欺负这些工人。
他们或许原来是直的,但是在农村在社会上,他们早被现实掰弯了腰!
78年末,下乡知青开始大回城,这时期确实像林强生所说,城里想要有工作,有活干的人多的是,真不缺他们一号!
这些已经进厂的工人,也就仗着进来了,厂子不能开除他们,所以开始时随便了一些。等厂子跟他们叫了真,这些人也就真的怕了!现在他们的心情,就忐忑着呢。
为了汽车改装厂的建立,工厂里也调来了几个老人,像古宏亮、李政两人,王大明作为曾经的钣金大师傅,由于耳朵受损,不适应车间的生产工作,因此林向荣在征求了他的意见之后,就把他调来当了改装厂的代理厂长。
林强生把古宏亮和李政喊道了跟前,给他们说了大概的劳动范围,嘱咐他们带领工人们开始干活。
古宏亮被调来本身就很高兴,他乐不得从生产线上下来。李政倒是从开始的那一刻,就变得蔫蔫的了。
“古宏亮,李政,你们两人就负责组织这些工人们,这些工人哪个干活不认真,你们就记下来汇报给我!”林强生对着两人说道。
“得了,你瞧好吧!”古宏亮高兴的大声说道。按他的想法,还是在这外头干活舒服,在线上要不停的工作工作,太烦闷了!
李政表情好像似个苦瓜,他蔫声的问道:“汇报给你,那我不是要被工人们收拾?”
林强生笑着说道:“不会的,能收拾到哪去!你可以向我汇报啊!李政,我可是给你机会了,在线上的时候,你就是个工人,现在你可是个不大不小的头了!自己上点心,把工人们带出来,以后你就是组长之类的。没准你以后还能以工代干,多好的机会啊!”
“就是,李政你跟我在这好好干吧,强生不会让咱们吃亏的!”古宏亮大声的说道。
李政撇了撇嘴角,无奈的点了点头。
商量妥定,王大明就带着古宏亮和李政,大声的吆喝着众人开始干活,他们要盖起一间差不多一百多米长,五六十米宽的小厂房。
上午八点多钟,从远处的大道上,传来一阵军人的口号上,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三四!”
“一!二!三!四!”
林强生手搭凉棚,向远处看去,立刻笑了,他冲着王大明厂长,大声的说道:“战士们来了,咱们去接一下!”
王大明看着林强生手指的方向,笑着点了点头。
张铁生师长答应调一个营的战士,来协助建设改装厂。他们以拉练的名义,绕着城市从东边过来了。
林强生两人小跑着来到队伍前,正好看见带队的高俊。他照样坐在吉普车里。
林强生现在也差不多弄明白了,高俊三十五六岁的年纪,职位已经是团级政委了。甭问,这是个火箭干部!他上面就是副师级、师级政委。
一个营的战士500多人,两个人一排,看起来队伍列了好长。
“高政委,多谢你们来帮忙啊!”林强生和司机董成打了个招呼,然后笑着和下车的高俊说道。一边说还一边看着他们后边的战士们,从心底里透着对军人的亲切。
高俊笑道:“我们部队上既然要你们厂子帮忙,自然也得出出力气。没别的,就是人多!”
林强生的身高现在能有个1米72~3的样子,很像个大小伙子了。高俊几次接触他,都感觉这小伙很成熟,因此两人说话也没什么隔阂。
“行,你们先上工地吧,基建部分就拜托你们了。交给你们部队,我们厂放心!”林强生说道。
旁边的王大明干笑着,连连点头。林强生的意思,就是他的意思。
高俊回身,大力的挥了下手,营长和营指导员喊着口令,战士们开始前进,小跑着变换队形,由两列变成了三个队列,向着工地跑步前进。
战士们穿着65式绿军装,戴着绿军帽。他们每个人都扛着铁锹等工具,喊着口号,一列列经过林强生的面前,林强生高兴的仿佛融入了他们当中。
高俊又笑着说道:“我们部队上,绝对不会让帮助我们的厂子吃亏。我们的砖厂,已经开始烧砖了,过不了几天厂子需要的砖石水泥就能拉过来!”
林强生笑着点点头,道:“那太好了,筹备这些建筑材料,还真有些不好办!”
这年头的军队,尤其是师级别的,都有自己的砖窑厂,有的还有自己的水泥厂,因此他们的建筑材料是不缺乏的。
想到这里,林强生眼睛一亮:哎?和军队合作,真的有不少好处啊!别的不说,在如今的这年头,建筑材料国内就极其匮乏。老百姓想买点砖头水泥,都找不到地方。有了部队的支持,那自己想要搞点建设不方便多了嘛!
高俊看着林强生惊喜的目光,又卖关子的笑着说道:“不光是砖头水泥,我们部队领导为了感谢你们厂给予部队上的帮助,特意调拨,两卡车的物资,回报你们!”
林强生哈哈笑着说道:“什么物资不物资的,你们部队上真是太客气了!帮助军人子弟兵,不是我们地方上应该做的吗!”
第五十二章工业之花
部队送来的回报,果然是杠杠的好东西!竟然是两卡车的,各色活猪!
总共80头猪,可把全厂上下喜庆坏了!连林向荣厂长听到消息,都亲自跑到东边来打招呼。
在这年头,猪肉对于老百姓来说,可是绝对的奢侈品!一年到头,也就年三十,能吃顿肉。小孩子们,往往每年就盼着那一天的到来,因为那天有肉吃!
即使厂子造的汽车,也是好东西,但是奈何副食品公司要的车辆毕竟有限。他们也不能特别照顾汽车厂,小字辈的汽车厂在市里还排不上号。
林强生惊讶的看着这么多头活猪,向高俊问道:“这些猪是从战士们的伙食里,挤出来的吧?!”
部队上的战士们想吃点肉也不容易,虽然他们有自己的养猪场,能够自力更生。但是上万人的师级部队,一年消耗的物资也是很多的,部队上也都得精打细算的过日子!战士们,平时训练也总是要吃点肉,才能扛得住。这些猪,明显是要从战士们的身上省下来。这让林强生都不敢面对,战士们的目光了!
高俊笑着说道:“没关系,我们部队上省一些,感谢你们厂的帮助也是应该的。我们部队上,很希望你们厂,能够把我们的这批车辆改造好!另外,时间不等人啊!希望汽车厂的同志们,能够抓紧时间,在两个月内,完成任务!你们有什么困难,都可以提出来,我们部队上,能解决的尽量解决!”
林强生点点头,看了看远处挖大坑的战士们,暗自叹了口气。
他低头寻思了一下,抬头向着高俊说道:“你们是想,把这批车改造成,我那辆红色的大吉普一样的性能?”
“对!”高俊点了点头,接着他又说道:“我们张师长,也看过了你的那辆车,他也很满意!”
“什么时候看的?”林强生纳闷的想道。
“我那辆车,是手工打造的发动机和动力总成!实话实说,那辆车里边的零配件,现在我们厂还不能生产。我想这方面,需要你们师的干部们帮帮忙了!部队上,肯定和市里的军工系统单位来往密切。这方面,我们厂想要你们帮忙疏通疏通,他们或许能够给我们一些帮助!”看着部队这么热情,林强生也就说了实话。
汽车厂初立,省市都在欢喜着省里多了家汽车生产厂家。丝毫没想到,产品质量等等的后续性问题。
看看SH牌轿车初立的时候,前后也就差不多半年的时间,他们的产品,也是这样大受欢迎!
1963年,凤凰牌小轿车改称为“SH牌SH760型”轿车,使用SH汽车发动机厂生产的680Q型发动机,功率90马力。SH多家企业协作,通过技术改造和攻关,使得生产工艺和装配不断完善,完成了成套的冲模制作,结束了车身依靠手工敲打的落后的生产方式,当年小批量生产50辆。
现代人看了,没准感觉这是天方夜谭,可是当时确实是那么个状况。惊奇的人,了解了之后,没准眼珠子都得掉下来!这样的车,在后世,谁敢开!可是在当时,50辆车却都一售而空!
对于领导干部们来说,能够坐车的,他们肯定不开车。再说开车的,自然有司机,也不是他们。
汽车厂生产的车辆,卖给的是单位,并不是卖的个人!现在还谈不到广大市场,广大的个人用户上去!因为国家根本就不允许,私人拥有汽车!
现在离私人可以买车的时间,还有点远。85年之后,政策才有些松绑。即使那时,私人汽车,也要找关系挂靠在某个单位才行,还得担心单位会把自己的汽车给吞掉。
既然现在汽车厂出产的轿车,卖给的是集体,他们的感受自然迟钝许多。因此,林强生耍了个小聪明。咱们厂,先给你解决有无的问题,咱们的汽车先制造着。至于质量问题,出了毛病什么的,你可以来我们厂解决嘛。
林向荣等管理者、领导们,丝毫没觉得这是个问题。我们原来就是家汽车修理厂,再说我们生产的车辆,出了毛病,自然应该有我们给解决。
从这点出发,他们厂子现在做得,居然还挺好!丝毫没影响到,买家单位们的购买热情!
在这年头,买苏联拉达,出了毛病,你且等吧。那是进口的苏联货,零配件坏了,有的可能还要等个一年半载的,才能换上新件!
苏联人的办事效率,那是出了名的能拖。尤其是这种出口外国的车辆,他们更管不过来。
江岸汽车厂就在市里,车辆就在家门口卖,那多方便啊!领导们对于家门口的这家汽车生产企业,那是特别的有感觉!
厂里虽然现在不能生产齿轮、轴承等零配件,但是他们和滨城的几家轴承企业,齿轮生产企业,都有很好的联系,在和他们的合作中,也从来没出过问题。
变速箱可不是画出来就能造的,和齿轮组材料有密切关系。材料强度等性能不够,设计再好也没用。实际工作的时候,如果材料性能不合格,能把变速箱里面的齿轮全部打碎。
汽车厂现在用的轴承和齿轮,都是省工业局介绍的,由滨城市内的工业单位提供的。
轴承方面,进入七十年代;即“四·五”时期;轴承工业为满足“大打矿山之仗”的需求;第二汽车制造厂同步发展;成为一个新兴的汽车轴承生产基地。
一批地方中、小轴承厂又纷纷建立起来;形成了中国轴承工业第二个发展高峰期。
在七十年代之初的建厂高。潮中;全国滚动轴承厂家已达600多个。在此期间;短圆柱滚子轴承、球面滚子轴承、圆锥滚子轴承都有较快发展;轴承品种规格日趋齐全。
到“五·五”初期;中国轴承制造业逐步建立起了瓦房店、哈尔滨、洛阳、襄阳轴承厂和SH(别的地方可以全名,这个地方为什么用拼音!难道是没脸见人?)轴承行业五个各具特色的生产基地,以及星罗棋布的中小轴承企业。
并建立了综合性的科研与工厂设计机构和一些行业内的工艺装备与测试仪器专业厂;形成了布局基本合理、科研生产和后勤保障较完善的轴承工业体系。
据1977年171个主要企业统计,工业总产值达到10。1亿元,轴承产量1。2亿套,职工14。7万人,拥有主要生产设备4。8万台,固定资产原值14。9亿元,全员总产值劳动生产率为6821元/人·年,均比前一发展期有较大的进步。
在齿轮的发展制造方面,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十年间;齿轮设计和制造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建立起了齿轮机床、工具、量仪、专业齿轮和齿轮箱制造厂。
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齿轮制造行业。低速重载和高速大功率齿轮的设计和生产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各种类型的行星齿轮传动装置已成批生产了出来。国际上生产的各种锥齿轮的制造技术,我们也已基本上掌握。各种型式的蜗杆副,也已能够自制。
应用于汽车、拖拉机和机床行业的大批量的齿轮,在产量和劳动生产率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提高。用于船舶和航空机械的高速和高速重载齿轮达到了比较高的水平。对齿轮啮合原理、精度与检测、强度试验与计算、材料与热处理、高精度高效率制造工艺、新齿形、新工艺方法、新的齿轮型式和结构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林强生设计配套捷达的发动机,考虑到国内的现实情况,特意降低了功率、性能。因此现在他们出产的捷达,在低功率的环境下,还未有变速箱齿轮打碎的情况。
不过,林强生始终感觉这个材料问题,是个大事,必须得重视。
幸好现在公路上的汽车不多,齿轮碎了,人也不至于会有多大的事情。像后世的某些轿车,不就经常听说齿轮碎了,还照样卖得很好。
不过凡是就怕万一!这轴承和齿轮,都是核心科技!还就得叫个真,必须得掌握!
现在他们厂出产的捷达,所用的发动机是一台2。0升排量的4缸汽油机,最大功率57kw,最大扭矩128N·m。
这在1980年前后是个相当不错的参数,它搭配4速手动变速器,能达到130公里/小时的最高车速!
最高速时,除了有点抖之外,没什么大毛病。后世的现代车也抖,那不也有的是人开。
这对于同期的BJ202、212,SH牌轿车是不可想象的!而以90公里的时速巡航时,它的百公里油耗为10升,这在1978年也是很经济的。202、212、SH牌轿车都在14~5个油耗。
因此,在省城江岸汽车厂生产的捷达轿车,在省市内极其的受欢迎!
还因为省里有了这家汽车制造厂,从而导致了在边境上倒卖进口拉达的地下生意,都开始惨淡了起来。
江岸汽车厂出产的捷达,在慢慢的挤占拉达市场!
要知道,现在的这些进来的拉达轿车,除了正规渠道进口的极少辆以外,余下的都是二手配件过来的,然后再组装。
就是这样小规模的地下渠道,在七八十年代,整个黑省地区的拉达数量,最高峰时达到了几十万辆!而且拉达小轿车,还曾作为出租车行驶在首都的街头!可想而知,拉达在整个国内,有个怎样的拥有量。
江岸汽车制造厂,在滨城能发展创立起来,的确是占了天时地利。这首先,黑省作为装备制造业的大省,工业门类相当齐全!不仅有齐全完善的重工业,还有比较健全的轻工业。70年代中期,省内建设了一批纺织企业等轻工业厂家,补全了轻工业缺失的短板。
黑省的工业部门不仅参加了很多国内的工业建设,一些高精尖设备的生产研发,都是在黑省的工业单位进行的。
两弹一星、潜艇、船舶的制造,大型汽轮机、锅炉、机电的生产配套。滨城还作为轴承生产基地,在国内的工业版图上,占有重要一席。省内的一重、三大动力、滨城机床厂、齐市第一二机床,都在国内有重要的地位,滨城还是核工业、船舶工业的重要人才培育基地,相关零部件制造基地。
可以说,整个国内的工业产品,天上地下,江河大海,黑省能够独立生产百分之七八十!
滨城的三大动力,滨城电机厂、滨城汽轮机厂、滨城锅炉厂,三个国家大型装备工业企业,人称“三大动力”。
“你想想,上万名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早上7点半,从厂子的几个大门一齐涌进来的时候,那场面多壮观!”21世纪初,一位已经退休,在滨城锅炉厂工作了差不多大半辈子的老人,这样说。
滨城拥有成套工业设备生产企业上百家,零配件生产企业上千家。围绕着整个城市工业,市内建有数条环线公路,大中型企业厂家都有铁路相连,这些铁路在企业调配生产的时候,就是一个个完善的交通系统!围绕整个城市的铁路、公路环线,把滨城变成了一座巨大的工业要塞型城市!
这是70年代到80年代末,滨城工业的真实写照!而像三大动力这样的国家大型企业,在整个黑省还有好些家。
这在国内都是很少见的!不像有些地区省份,有了这个部门,没有另一些,或者工业产业单一化。
其次,虽然建国后,黑省就开始支援内地建设,搬走了很多工业设备,迁移了很多人员;64年,三线建设时期,又搬走了很多设备,迁移了很多人员。72年,还是三线建设,又搬走很多设备,和很多产业工人。
就是在一次次分家,离开后。黑省的工业总规模,还是相当健全的,虽然搬走了很多设备,但黑省还能造;虽然走了很多人,但留下的人,也依然顽强!
江岸汽车制造厂的建设,要是离开了黑省、滨城这片工业的沃土,那肯定不会成功!正是有了这片土地上的工业支持,才能在77~78年,有这样的厂子出现!
林强生,赶上了好时候!如果他再晚些时候重生,没落的滨城工业,已经从高峰跌落,那时期省内各工业行业都在衰落,人员浮躁,光是集合众家单位的产品配套,都是极其困难的!
现在的工业者们,还有这个敢打敢拼的心劲!
“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咱们工人有力量”,这些脍炙人口,口口相传的精神传承,还在怒放着生命!黑省,是真正的工业之省!滨城,是一座,真正的工业之城!
第五十三章金属材料研究所
和高俊聊过了轴承、齿轮的问题,高俊立刻拍着胸膛说道:“你放心吧,既然这批车就是我们部队用车,那当然我们要一起解决困难。省城的军工系统,我们师部负责给你们联系!”
林强生大喜,跟军工系统联系上,他们的很多独门的技术、材料,就会被用到改装车上,大家以后合作好了,未必没有继续联系的机会!
像很多重型装备上用到的轴承、齿轮,这样的金属材料拿到吉普车上,试验试验也未尝不能达成要求!
高俊回去立刻联系了市里的单位,师部出马,一个顶俩。以前汽车厂千求万求,这些军工系统都不叼他们,现在师部有了要求,立马就转变了态度!
过了两天,高俊带着林强生来到市内的一家金属材料研究所。林强生在进到研究所内,都没有发现这家研究所的牌子,真够隐秘的了。
在院子里停下车,董成笑道:“强生,你这车真好开,方向盘又轻又得劲,好像转向时都在自己走一样!”
林强生笑道:“那是你手太重,换个轻的立马觉得轻巧不少。”
董成连连点头,说道:“是啊,但好车就是好,你这辆牧马人比我开的那辆202就是好!”
高俊笑道:“等咱们改造完车之后,肯定有的是你开的机会。咱们先下去,找找刘所长吧,师部都已经和他们单位打好了招呼了!”
林强生下车之后,四处打量了一下,通过记忆来时的路段,他觉得这个研究所应该在工程大学附近。
三个人进了研究所的大平房,高俊登记之后,直接领着两人左拐右拐的来到一间办公室前。
林强生看着厚实的木门,苏式风格的走廊,大概猜到这里就是刘所长的办公室了。
刘所长其实不是所长,他是研究所里的革委主任,兼所长。
见了面之后,刘所长十分热情的说道:“师部政委,胡主任已经给我打了招呼。你们放心,我们研究所一定大力支持你们的设备建设!”
高俊对这人也不熟,只是客气的说道:“多谢兄弟单位,支持我们部队上的建设工作!我们师部会马上调集材料,用于试验研究工作。”
刘所长名叫刘朝礼,四五十岁的年纪。他笑着点了点头,带着几人先在研究所转了一圈,然后应林强生的要求来到了档案室。
林强生看着样品室内的金属材料样品,脸上都放出了光!
他兴奋的就差哈喇子要留下来了,林强生对着刘所长说道:“刘主任,您这里的材料有具体参数和性能指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