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大梦七年-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听到一切似乎分派完了,她起了玩心,高高的举起手,大声问道:“我呢?那我呢?”
穆东感到有些好笑,其他人也奇怪的看着肖肖。
穆东看了看兴奋的肖肖,大声说道:“你负责保胎,把穆家下一代照顾好,这是个非常艰巨的任务,希望你继续努力!”
一屋子人都哄堂大笑起来。
肖肖红了脸,也甜甜的笑了。
第五十三章 开始存蒜
7月5日,穆家收储大蒜的大幕徐徐拉开。
穆三叔昨天会议后就联系了一些有现货的初级收购商,邀请他们送货。他重点给蒜商说明了,肯定是现款,实在不放心的话,带钱上门收购也可以。
蒜商向外地送货,最担心的就是结算。你说到了外地,称重了,卸车了,要是拿不到现款,总不能自己再装车吧?
所以蒜商对新客户就非常谨慎,不试探几次,摸透脾气,是不会大规模的送货的。
于是,穆家收蒜的第一天,来了七八辆五吨以下的小货车。
蒜的品质都非常好,都是一级蒜和二级蒜,很干净,也都晒得很干。抽检了一些,袋子中间也没有装夹心层。
大蒜的存放中需要透气,所以都是用纹路稀疏的网格编织袋包装。有些信誉不好的蒜商,会在袋子中间塞入一些等级低的蒜,或者散碎的蒜瓣,这就是所谓的夹心层。
冷库院子里,有自建的地磅,称重很方便,并且对租冷库的客商免费。
称重后,穆大国带着工人,快速的完成了卸车,并且把大蒜码放在冷库的货架上。然后穆晓霞立即支付了货款,并告诉蒜商,如果有农行的账号,大额的款项可以转账。
蒜商们拿到了成沓的钞票,心里安稳下来,坚定了继续送货的信心。
接着穆老板大手一挥,去吃饭!
所有上午送货的蒜商,加上穆家的工人,就在冷库门旁的小饭店里,摆了三桌。
穆东使用自己的人管理冷库,就牵扯到吃住的问题。住的问题孙明福帮助解决了,他们院子里建有宿舍,也有空床。反正晚上也不需要所有工人都在,一般留两三个人值班,应对一些突发情况就行。
吃的问题,穆东选中了冷库门口这家看起来很干净的饭馆,工人的午饭和夜班人员的晚饭,就在这里解决。穆东给穆大国说了用餐的标准,每餐每人15元,运行一段时间,如果不够,就再加到20元,一定要让工人吃好。
不但工人,穆东决定,所有来送货的蒜商和司机,只要赶上饭点,就管饭,地点也在这家饭馆,标准每人30元,让他们吃的更好。
蒜商和司机们都很感动,都是走南闯北的,什么苦都吃过,现在被这么热情隆重的招待,反而都有些意外,接着就是满满的感动。
下午有大约十车左右,也基本都是小车,只有一个蒜商以前和三叔的感情很好,比较信任,送来了一大车,30吨。
这些蒜商也都拿到了现款,受到了热情招待。
招待蒜商的过程中,穆东发现谢东林更善于和陌生人拉近关系,频繁的端茶倒水,于是穆东和大国商量了一下,以后蒜商和司机的招待,就全部由谢东林负责。
一天的时间很快在忙忙碌碌中过去,当天晚上,穆晓霞统计了进货数量,一级蒜进货40吨,二级蒜进货70吨。因为是每吨增加了50元的费用,一级蒜的进货价格是每吨3650元,二级蒜是每吨2450元。
7月6日一早,穆东就去了冷库里忙碌。今天的也还有两三辆小货车,其他的大部分都是20吨或者30吨的大货车了。这个冷库距离鲁南当地的仓兰县大约100公里,在货款及时结算的情况下,蒜商还是喜欢用大货车来运输,这样可以降低单位运费成本。
正在指挥工人卸车,穆东的手机响了起来,穆东一看,鲁南当地的号码,不认识,正想挂掉的时候,突然想起刘县长的嘱咐,赶紧接了电话。
电话里面是一个男人的声音:“请问是穆东先生吧,我是市委宣传部的,我叫孙小林。”
穆东赶紧回答道:“我是穆东,您好,孙……”卡壳了,不知道怎么称呼。
电话里接着说:“我是宣传部张部长的秘书。”
穆东忙到:“您好,孙秘书。”
“是这样,穆先生,你下午有时间吗,张部长想见见你,下午2点,你到了市委大院给我打电话。”
虽然是商量,但是语气却不容置疑。
穆东当然得表示有时间。俩人约定好,挂了电话。
正要把手机装起来,又响了,这次是房产中介的小刘。
“穆哥,我最近给你找了两套合适的房子,一套就在你住的小区,还有一套在附近的泉城佳苑小区,你什么时候方便看下房子?”
得,事情都赶在一块了。穆东无奈,对小刘说自己在老家,争取明天赶回去,让他给房主解释一下。
一上午的功夫,穆东估计进库大约有150吨大蒜,自己的10个工人,根本忙不过来,孙明福把自己冷库的工人都调过来帮忙。
穆东一看,这个办法行,就和孙明福约定,只要冷库的工人不忙,可以过来帮着卸车入库,穆东支付费用。
午饭后,穆东驱车赶往鲁南市委,到了附近的时候,才下午一点十分。看看时间太早,穆东把车停在附近商场,闲逛了一会,到了一点四十,才到了市委大院门口。
门岗问明来意,直接给孙秘书打了内线电话,然后才登记、放行。
穆东找到车位停好车,才给孙秘书打了电话,直接去了办公楼的四楼,找到孙秘书的房间。
孙秘书是一个和穆东年纪相仿的年轻人,瘦瘦的,带着一个金丝眼镜,显得非常清秀。俩人握手认识,孙秘书让穆东稍等,去了隔壁的房间。
一会的功夫,孙秘书出来,把穆东引了进去。
一张大办公桌后面,一个中年男人正在看文件,见到穆东进来,放下文件,占了起来,招呼道:“穆先生来啊。”
穆东诚惶诚恐的说道:“张部长,您叫我小穆就行,我年轻,真的当不起先生二字。”
张部长闻言站起来,哈哈大笑,说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的善举当得起这两个字的,刘县长可没少在我面前夸你。”
穆东这才看到,张部长身材高大,体型健壮,大约有一米八的样子。国字脸,浓眉大眼的,整个人透着一股子正气。
急速的打量了几眼,穆东赶紧接话道:“我做的其实微不足道,领导们抬爱了。”
张部长名叫张振义,他也在打量着穆东。一眼看上去,穆东大约一米七五的身高,身材算不上高大,但是整个人看起来很挺拔。五官端正,眼大眉重,谈吐也进退有度。心里就有一丝喜爱。
张振义心想,形象不错,办的事也漂亮,怪不得刘静云很是赞赏。
俩人这算是对了眼缘了。
张振义和穆东在沙发上坐下,孙秘书泡了茶,关门出去。
张振义说道:“小穆,你的事迹我都看了,很不错,青年人有这份情怀很难得。说实话,你资助农户的款项并不大,但是资助的对象选得好,可以算是及时雨,很有意义。”
穆东笑了笑,没敢接话。
张振义继续道:“刘县长可能给你说了,市里打算对你进行表彰,刘县长给我说了你的一些顾虑和想法,我认为情有可原,但是值得商榷。年轻人,要勇敢的闯,不要有什么顾虑,实力,才是最大的护身符。”
穆东有些震惊,这不像是一个宣传部长说的话,倒像是一个长者在言传身教。这些话里,没有什么官话,完全是干货,是纯粹的人生感悟。
穆东有些感动,也有些迷惑,素昧平生,张部长不该给自己说这些的啊。
他哪里知道,刘静云在张振义面前,帮自己说了多少好话,自己的形象,在张部长心里早就固定成型了。
疑惑归疑惑,穆东还得赶紧表态:“张部长,您的话,让我受教了,谢谢您!”
张振义拍了拍穆东的肩膀,说道:“小穆,有些道理。你很快就会明白,我这次叫你来。一是想见见你,二是后期还有一些宣传工作,需要你配合,有问题吗?”
穆东马上到:“没有,没有问题。”
张部长很满意,他的目的已经达到。俩人又聊了几句,孙秘书进来给茶杯续了水,穆东喝了两口就起身告辞。
张部长起身送到门口,告诉穆东以后孙秘书会联系他,俩人握手告别。
孙秘书有些吃惊,作为市委常委,张部长需要送到门口的客人,寥寥无几。这个穆先生,除了经商,难道还有其他身份?
回去的路上,穆东不断思考张部长的一句话,实力,才是最大的护身符。这句话,太有深度了。财富可以是实力,权势可以是实力,朋友圈可以是实力,甚至曝光度,也可以是实力。
他想起另一段时空里,描述一个家电行业铁娘子的话:她增强实力的办法,就是保持曝光度。
看来,如果自己站在镁光灯下,也会让觊觎的目光有一些顾忌。这一点,自己从来没想到过。
既然局面已经如此,那就顺势而为吧,穆东下了决心。
回到冷库,还有好几辆车在卸车,大家忙碌不停。
傍晚,统计数字出来了,当天入库一级蒜90吨,二级蒜150吨,数量是昨天的两倍。
当天晚上,穆东给家人交待了一些事情,让他们各自把自己手头的事情负责好,第二天一早,驱车赶到了泉城。
上午9点钟,穆东赶到了电信小区,小刘已经在小区等着了。
俩人先去看了本小区的那套房子。
房子在8号楼一单元,和穆东现在的10号楼,中间只隔着一栋楼。
房子在二楼,户型和穆东住的房子一样,面积也是120平米。只是价格早就不是去年10月份的每平5500元,而是涨到了8200元。
更何况,自己当初买的,是精装修的房子,而这个房子,只是陈旧的简装。
房主是泉城当地人,打算在外环附近买新房,所以想把这套房子卖掉。
穆东一听,这是着急用钱呐,于是他也不废话,直接报价每平7800元,全款,可以立刻就付。
房主一听现款,就有些心动了,双方一番讨价还价,最终确定在了每平8000元,总款96万元。
一个小时后,双方就签了合同,接着立即向房管局提交了客户资质审核和房屋检验申请,剩下的事情,只能慢慢走流程了。
中午,穆东请小刘一起吃了午饭,小刘叫刘国庆,一听就知道生日是哪天。他是鲁东营城人,小伙子挺务实,没有一般的房产中介那些油滑的毛病,最近几次接触下来,穆东也越来越喜欢他了。
下午,俩人一起去了泉城佳苑,这个小区和电信小区隔了一条马路,距离大约有五六百米。小区很大,是2001年落成的,有30多栋楼房,有十几栋小高层,其他的是6层的楼房。
代售的房子在19号楼,总高6层,房子在4楼,三室一厅,面积105平,房主报价每平8500元。
穆东四下看了看,楼房比较新,只是好像一直是出租出去的,屋子里有些凌乱。房主是个三十多岁的男人,瘦瘦的,尖嘴猴腮,满脸上找不出来几两肉。穆东觉得,这个房主,肯定不好说话。
又听到房主不停的介绍自己的房子多么好,小区环境怎么样,和其他小区对比有什么优势,穆东明白了,这是个炒房的。
穆东心里哀叹一声,炒房啊,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养活了多少这样的精明人。
泉城佳苑小区,穆东在自己的资料里曾经记载过。这个小区位置好,密度低,是泉城著名的精品回迁安置小区。并且,这个小区建有地下停车场,停车比较方便。
房子穆东是看中了,关键就是价格了。
房主咬定8500元不松口,穆东觉得,和电信小区的房子相比这个价格有点高了。
穆东觉得,这样的房主,快刀斩乱麻的办法是不行了,对方根本就是滚刀肉,只能一点点的消磨,行不行的,只能看情况了。
穆东也不着急,这一轮的行情基本上都到位了,一年以内,价格不会再有大的波动。
最后,穆东扔下一句话:“八千,全款。”带着小刘施施然的走了。这套房子,就交给小刘慢慢的和房主沟通吧,行就买,不行就拉到。
穆东没时间在这里耗着,老家还一摊子事呢。
当天傍晚,穆东就赶回了鲁南。
晚上看了一下统计数字,当天入库一级蒜100吨,二级蒜200吨。
累计起来,三天的时间,已经入库650吨大蒜。这个速度,穆东比较满意。他的计划是两个月之内,把钱花完,完成收储。按照这个速度计算,一点问题都没有。
7月8日一早,穆三叔告诉穆东,大蒜的价格有小幅回落,问是不是继续收购。
收购啊,不但收购,而且敞开壳的收,加快入库速度。
穆东知道,这只是小幅的价格震荡,是一个极其难得的机会。
市场活动中,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像是一些耐储存的农产品,只要是涨价,老百姓就捂着不愿意卖,期待着价格会更高。
但是只要是价格回落,很多人就疯狂的出售,担心价格会更低。而这个时候,采购商往往也会谨慎收购,毕竟采购商的盘子更大,风险更高。
这两天,二级蒜价格每斤回落了一毛钱,一级蒜每斤回落了一毛五,很多初级收购商就不敢收了,就问穆三叔是不是继续要货。
穆三叔得到了穆东的指示,豪气的表示,要,有多少要多少,不耽误大家的挣钱!
初级收购商挣的是稳定的差价,既然有下家,自然赶紧收购,然后立刻装车,运到冷库。
结果,7月8日一天,冷库直接入库一级蒜200吨,二级蒜300吨,当天累计500吨。
穆家的工人,加上孙明福冷库里的工人,当天差点累傻了,一直到忙到晚上8点多,才完成卸车入库。
穆老板一看,这样不行啊,直接承诺当天的工资按照双倍计算,同时紧急招聘了20个临时装卸工,以应对未来几天的卸车高峰。
穆老板没打算招大量的长期工人,他很清楚,这样的小幅调整,不会有很长时间,总体的大蒜价格,今年肯定是往上走的,只是,在最近两三个月,价格的涨幅不会很剧烈,基本都是几分一毛的增长。
所有给穆家供货的蒜商都在疯狂的收购,疯狂的送货,价格下跌的时候,还有人愿意存货,还能稳定的赚钱,大家都非常满意。
要知道,这个时候,想卖的人多,敢收的人少,每天给穆老板送个几十吨货,千把块钱就赚到手了。
结果,很多之前态度谨慎的蒜商,甚至很多之前根本不熟悉的蒜商,都和穆老板展开了亲密的合作。
穆老板更满意,这两天的入库量,简直是坐了火箭升了上去。
7月9日,一级蒜280吨,二级蒜460吨,当天累计740吨。
7月10日,一级蒜350吨,二级蒜500吨,当天累计850吨。
库容3000吨的小冷库,马上就要填满了!
穆老板打算明天立即启用库容5000吨的大冷库。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第二天,7月11日,穆老板失望了。
一上午,冷库一辆车都没来。
涨价了,价格恢复到了之前的水平。
第五十四章 穆大国的女友
穆老板有些无奈,才三天的时间,太短了啊。要是能有个十天八天的,说不定就能把钱花完了呢。
现在小库都还缺几百吨呢,别说启用大库了。
估计会轻松几天了,穆老板心想。
解散了临时工人,自家的工人也安排轮流休息一天,穆老板也回家陪媳妇去了。这几天忙太忙,天天早出晚归的,有点冷落肖肖了呢。
穆老板松闲下来,穆晓霞也送了口气。姑姑那边,担保人答应再次提供担保,已经可以办理贷款手续了,可是这几天都忙得昏天黑地的,根本没时间,终于可以缓口气了,赶紧去把贷款办了。
结果一问银行,周末不办理,要周一。
那就周一吧,穆晓霞心想,但愿到时候能有时间。
穆大国也送了口气,有一件事,他一直想和穆东商量的,最近太忙了,一直没好意思说,他决定趁着这两天空闲,问一问大哥。
穆大国找到穆东,涨红着脸说出了自己的事。
“定亲?好事啊,我当然支持!正好这两天不忙,让东林盯着冷库,尽快办一下。”
穆东高兴的拍了拍穆大国的肩膀,开心的说。
自己这个兄弟,只比自己小两个月,自己都结婚了,孩子都快有了,可是他一直单着。
在农村里,26岁的穆大国,妥妥的大龄剩男了。
穆东接着说道:“咦,大国,这么仓促的话,女方愿意吗?你要好好和人家商量一下,别弄得不愉快。”
穆大国开心的笑着,说道:“愿意愿意,早就说好了的,最近有时间就办。”
穆东找来日历本,看了看,问道:“还要送彩礼,加上定亲,我看赶紧一起商量一下,让长辈们拿个主意,定下日期,你再和女方商量一下,能行的话,我们就尽快办。”
穆东打了电话,一会功夫,穆家一大家子聚齐,商量穆大国定亲的事情。大家都很高兴,大国终于有对象了。
最后大家商定,明天,也就是7月12号送彩礼,7月18号定亲。日期确定好了,穆大国当即给女孩打了电话,一会的功夫,对方回复了,没问题。
其实,穆大国这几年虽然一直单着,但是一直有一个稳定的女朋友。
穆大国初中毕业后,在县里上了两年职业中专,之后就在鲁NS区打工。打工期间认识了现在的女友。
女友叫林晓媛,比穆大国小2岁,是束河县青塘镇人。俩人是在一个建筑工地认识的,当时穆大国是钢筋工,林晓媛是工程监理。
俩人2002年就认识了,彼此也算是情投意合,但是一直没有定亲,是因为林晓媛的老爹,一直不答应。
林晓媛母亲早就去世了,上面有一个哥哥,也已经结婚。家里就剩下一个老父亲,爷俩相依为命。
遗憾的是,林晓媛他爹,林老头,是个酒鬼
老头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摸酒瓶子,晚上睡前的最后一件事,是找好第二天要喝的酒。
至于女儿的婚事,林老头是漠不关心的,反正迟早要嫁出去,嫁给谁无所谓,但是他提出了一个要求,十万的彩礼,一分都不能少。
他这是想捞一把。作为以后的酒资。
林晓媛算是个孝顺的,平时挣的钱,老爹隔三差五的要,也没攒下什么。对于老爹要的彩礼,她不赞同,但是无可奈何。
而穆二叔家的情况,家境一般。十万块钱的彩礼,挤一挤,亲朋好友借一些也能拿出来,但是还要盖房子吧?还要结婚吧?全拿了彩礼,以后怎么办?
穆二叔和穆二婶见过林家姑娘,老两口也都很满意。可是这姑娘摊上这么个爹,让大家都无奈了。
所以,这么几年,两人的事情就一直蹉跎了下来。
林老头一直没有拿到十万元,又看到女儿认定了穆家的小子,一副继续等下去的样子,他也很无奈,这是耽误了他拿钱啊!
所以,今年春节,他发出口风,彩礼五万,穆家拿不出来,他就自己给女儿找个婆家。
穆大国一开始有些着急,后来就不着急了,因为大哥分钱了,自己家分了十几万,加上三个人的工资,五万块钱,完全不是事了。
不但分钱,后来大哥还给自己配了车,这回更有底气了啊!
于是,穆大国答应了女方的请求,并且亲自上门,给未来老丈人送了几箱酒。答应找合适的机会就下彩礼,定亲。
林老头也舒了一口气,终于能拿到钱了。
穆家人商量完毕,立即派出了好几路采买人员,去买那些下彩礼需要的礼物。烟酒什么的好解决,穆三叔超市就有,那些肉啊,鱼啊,公鸡啊,粉条啊,还是要去集市上买。时间紧迫,只有半天的时间,当天必须把这些东西买齐。
穆东心里暗自腹诽,还买什么啊,直接折现,给钱,林老头肯定更愿意。
但是这话只能想想,不能说。
林老头不要脸了,林家姑娘的脸面,还是要尊重的。不冲别的,就冲着这姑娘有情有义,这么多年一直等着穆大国,就该给她点个大大的赞!
7月12日,穆爸、穆三叔、穆东、穆大国四人,开着两辆车,带着大量的礼品,去林家下彩礼。
大约一个小时的车程后,一行人抵达了林家。
看着低矮的瓦房和院墙,再看看院子里收拾的利利索索的,大家都在想,林家姑娘,不容易啊。
林老头和林晓媛的大哥一起迎了出来。林老头六七十岁的样子,又矮又瘦,估计早上已经喝了酒,脸上黄黄的,走路深一脚浅一脚,说话间舌头也不大利索。林晓媛的大哥倒是一表人才,白白净净的,说话也很有分寸。
穆东就悄悄问大国:“你这个大舅哥,看起来不错啊!”
穆大国撇了撇嘴,小声说道:“他啊,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就是不干正事。”
穆东心里就直抽抽,很为未来弟妹不值。
穆家把带来的彩礼一样一样排在院子里,捆了红线的五万块钱也放在一个箩筐里,摆放在一堆礼物礼物中间。左邻右舍的人,围着礼物看,不时打趣林晓媛,林晓媛涨红了脸,四下忙碌着。
也就展示了10分钟的样子,林老头摇摇晃晃的走到院子里,拿起钱,塞进了自己的裤兜。夏天穿的少,两个裤兜就塞得鼓鼓囊囊的。许是觉得不方便,林老头在一片诧异的目光中,干脆解了腰带,把衬衣扎起来,把钱塞进了怀里。然后摇摇晃晃的进屋了。
林晓媛又尴尬又生气,还有无尽的委屈,眼泪就快下来了。
几个村里相熟的长辈就赶紧过去安慰她。
林晓媛好歹止住了眼泪,很多事还需要自己操持,老爹没心没肺,大哥又只会空谈,饭店的菜,都是自己定的,得赶紧催一催。
穆家人觉得,接下来的酒宴,索然无味。林晓媛大哥,侃侃而谈,确实是啥都懂,国家大事都能风趣的评议,可是大家都听着别扭,太假了!
林老头,只会一个劲的喝酒,不停的吃菜,对众人基本不搭理,完全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穆东看着他黄黄的脸,心里觉得可惜,这人,废了,迟早死在酒上。
穆家人谨慎的客气着,快速的吃完饭,带上林晓媛分出来的回礼,告辞了。
一行人走的时候,林老头还在桌上自斟自饮。
穆大国临走时悄悄塞给林晓媛一万块钱,对她说:“晓媛,再忍忍,我们争取今年就结婚。”
林家姑娘终于没忍住眼里的泪水。
回去后,穆爸去了老宅工地,其他人去了冷库。
冷库里今天只卸了100吨大蒜。穆东和几个蒜商聊了一会,蒜商们表示,不是自己不想送货,是收不上来,一涨价蒜农都捂着不卖了。
穆东想想也是,蒜商赚的是每斤几分钱的差价,不论大蒜价格的高低,他们的收益几乎是一样的,除非他们自己囤货,等待涨价。
对啊穆东突然想到,肯定有这样的蒜商啊,现在冷库的收储量低,调动一下他们的积极性啊!
考虑了一会,穆东对在场的蒜商宣布,从明天开始,每吨的运费补贴,上涨到100元,五天后再调回50元。然后穆东让三叔把这个政策,通知到所有蒜商。
其实原来的每吨50元,蒜商也还是有盈余的。现在一下子又涨了50元,一车30吨的话,就是1500元,这个钱是平白得来的啊,况且,只有五天!
手头有货的,就琢磨着尽快给穆老板送货。手头没货的额,就琢磨着赶紧想办法收货。
穆东之所以定了五天的时间,一是要五天后穆大国要定亲,二是时间再长的话,效果就可能打折扣了。
7月13号,穆老板一早就安排了10个临时工人,应对可能出现的卸车高峰。结果一上午,车辆是多了一些,卸车大约150吨货。这点数量,工人应付的很轻松,说说笑笑的就干了。
穆东安排完冷库这边,又赶紧和姐姐一起去了镇上农行。今天姐姐申请的贷款就要所有人员签字了。
穆爸,穆二叔,穆三叔,穆二姑,穆晓霞,分别代表五个相互担保的农户签了字,县里来的两个事业单位在职担保人也分别签了字,然后所有人员一起照相。
虽然穆东这次没出面贷款,但是他和农行和信用社的领导已经打过交道,略熟悉一些,所以这次专门和姐姐一起来,帮着协调一下关系。
穆老板现在在镇上也属于风云人物,光是在镇农行的存款都有数百万元。穆老板的亲姐姐出面贷款,大家自然要给个面子。手续出奇的顺利,一个小时全部搞定,20万贷款到手。
和上次穆东申请贷款一样,一行人去了信用社,又过一个小时,又有20万到手。
中午的时候,大家一起在镇饭店吃了午饭,穆晓霞按照穆东的吩咐,给大家发了数额不等的红包,大家各自散去。
下午,冷库的卸车高潮到来,一下午卸了280吨。小库的3000吨库容迅速填满,下午就开启了大库。
现在,小库可以封库了。之后只需要例行检查,防止发生霉变就行。
穆东估计接下来几天货物会更多,当晚就联系了10个临时工人,让他们明天到位。
这边穆老板刚安排完,那边穆老板就被安排了。
他接到了孙秘书打来的电话,明天上午,市政府大礼堂,上半年全市经济工作总结大会,要求穆东参加、接受表彰并讲话。
穆东有些气结,明天上午开会,你今晚通知我,还要讲话,这不是政府工作的风格啊!最起码提前一天通知啊!
其实是孙秘书给忘了,他前天就得到了消息,后来忙起来,忽略了这件事,直到晚上检查程序的时候才猛然想起来,吓出一身的冷汗。
听出电话里穆东语气中的不快,再想想当初张部长送穆东道门口的热情,孙秘书赶紧道:“穆先生,您放心,发言稿我给您准备好了,明天见面就给您。”
穆东听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哪有资格让孙秘书给自己准备什么发言稿,肯定是这家伙忘了通知自己,在将功补过。
算了吧,得饶人处且饶人,多个朋友多条路。
于是穆东表示了感谢,说自己会准时参加。
挂了电话,孙秘书擦了擦汗。得,今晚加班吧,说好的发言稿,还不知道在哪儿呢。
第二天一早,穆东就赶到了市政府大礼堂。孙秘书早就等着了,看到穆东,把发言稿和出席证交给他,然后一溜烟的跑了,张部长那里还一堆事呢。
穆东坐在车里看了看发言稿,写的太好了,也太长了。要照着这个读下来,自己妥妥的国家年度十佳楷模人物的节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